读《挫折》有感

2024-06-23

读《挫折》有感(精选8篇)

读《挫折》有感 第1篇

感谢挫折

——读《挫折的礼物》有感

《挫折的礼物》这篇课文我看了无数遍,因为这是我在《同步阅读》里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有一个博学的人,他问上帝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名。上帝告诉了他。那人接着按上帝说的去做。但他并没有成名。于是他又一次去问上帝。上帝再次告诉了他答案。可他依然没有成名。他再次去问上帝,这次上帝微微一笑地对他说:“你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入场券——挫折,现在你得到了他,成功便成为挫折给你的礼物”。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短时间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更有价值。”挫折是一种能让你离成功近一步的财富。它能让你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并在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有一次,我在练习舞蹈时,老师突然让我们做一个难度极大的动作——在空中旋转两个360度后平稳落地。我先尝试着做这个动作,可是由于没有控制好速度和力度,我转了好多圈,转得我晕头转向。我跌跌撞撞地本想往放水壶的地方去喝口水,而我却朝门的方向走去。这时我的朋友李卓妍突然大喊一声:“小心!”可她喊的太晚了,我已经“咚”的一声撞到墙上了。

后来,经过了无数次的摔跤、跌倒,才好不容易取得了一次成功。老师马上就要检查大家练习的情况了。

在检查时,我前面的“跳”、“转”等动作做得还不错,可是最后落地时,由于脚没站稳,“啪”的一声又摔倒在地。“再练习”,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听到这话,我立刻变成了一滩泥。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上帝的话。我立刻从“一滩泥”变成了“一个鼓鼓的皮球”。我认真思考自己失误的原因,改进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完整地做给老师看,我成功了。老师微笑地说:“非常好!合格!”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心里的小花绽放了!看!这就是挫折给我的礼物!

成功的入场券是挫折,有时你可能对这张入场券表示不满,但挫折送给你的礼物毕竟是成功啊!

五4 陈汇馨

读《挫折》有感 第2篇

有一天鲁滨孙外出航海,可是,船触礁沉没了,所有的物品都被海水冲走了。船上的人有的淹死了,有的被冲到岸边却被野人吃掉了。鲁滨孙拼命抓住了一块木板,在海上漂着。之后,来了一艘海盗船,把他给救了。然而船上的海盗可都不是好人,他们强迫鲁滨孙在船上做仆人,干活,供自己驱使。鲁滨孙想方设法地逃走,可并没有成功。三年后,他终于逃到了一座海岛上。一个人的生活往往是艰辛的,开始只有几粒小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的,他有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自己做了衣服,生活好了些。可是令他不安的是他发现岛上有野人出没。有一天野人来了,于是他开枪打死了两个野人,并把被俘虏的一个野人救了出来。于是他成了鲁滨孙的仆人,取名叫星期五。后来他又救下了一位船长,通过船长的帮助回到了英国。

故事的主人公孤身一人流落荒岛,通过自己的行动活了下来,用实际行动去解决困难,而不是被困难吓倒,自暴自弃。它让我明白了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要勇敢面对,要多动手动脑去解决困难,而不是一味退缩。正如鲁滨孙头脑很聪明,能在困难时想出另外一种方法,去尝试解决事情,最终获得成功。在夺船时他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夺下了大船。

读《挫折》有感 第3篇

一、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及表现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也随着扩展和变化, 自我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但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 分析问题容易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容易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生中的境遇难以作出正确、合理的认识和评价, 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 大多数中职生在中学阶段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 部分学生甚至有些自卑的心理。面对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了解自己的特长, 对职业与专业更没有成熟的看法, 因而常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既充满希望又感到茫然。然而, 多数中职教师急于求成的育人心理比较突出,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把各科课程的授课内容提到最高要求, 希望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 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体差异, 使学生突然感到学习的压力, 从而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 自我心理性强。随着心理的成熟, 独立倾向与依赖性共存。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 从主观愿望出发, 对他人的批评和反应甚为敏感。 (2) 人际关系紧张。学生渴求他人理解自己的情感、愿望和行为, 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但是他们又喜欢独来独往, 同时又不想让任何人掌握他们的行动, 对他人的评语很敏感, 也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3) 青春期性心理困扰。随着生理的发育日趋成熟, 对异性朋友产生好感, “早恋”现象日益普遍, 如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挫折, 则会烦躁不安。 (4) 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 以“我”为中心, 强调独特性, 什么事都无所谓, 随意性强, 多数行为容易偏激, 情绪冲动, 只要碰到不顺心的事, 听到不入耳的语言容易翻脸。 (5) 适应能力差。部分学生对中职学校新环境和生活不适应。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 外出活动时间受到限制, 课外活动空间狭小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上对学校感到不满意。

“三生教育”中要重视应激、应付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教育, 让学生掌握在适应自身需要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减少内外的紧张和压力的能力。要减轻中职生学习心理困扰和生活中的压力, 应对中职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充分认识到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把中职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问题加以区别, 采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措施方法

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持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前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必然会对后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即教师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学生寻求并接受教师的理解和关心, 这是一个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了解学生的性格, 引导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去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如有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较差, 在生活中不善于交往, 把烦恼憋在心里, 不知道如何正确缓解压力, 这时要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宣泄, 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 从而使压力尽可能地减低。厌学心理是职校生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让他们在活动中开拓视野, 品尝成功的喜悦, 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从而摆脱厌学的心理。再如, 营造和谐的健康班级活动环境, 可以使紧张、焦虑、忧郁、脆弱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减轻心理负担, 帮助学生消除因家庭、社会等因素所形成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让他们在文体活动中焕发活力, 在技能比赛中增长知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调整心态, 真正看到、体会到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

“三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又是一种教育行为, 它不仅体现为学校的自觉行为, 也应当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目标和教育氛围。“三生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既肯定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更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和内因作用, 其教育目标最终是通过学生主体对主流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认同、内化以及实践而逐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8.

[2]和福生.珍爱生命[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8.

[3]顾明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与案例精选[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8.

读“书法”杂志有感 第4篇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我不但不反对这么办,而且双手拥护这么办。但恕我率直,有的写得却实在并不出众,甚至是毫无足观,而刊物却偏要借重,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你办的是“书法”杂志,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有些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关系是题过一些字,但却未必就自视为书法家。他们未必就那么不谦虚。我们也不要迷信名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可以因其那些方面的成就而有“名”,却未必然在这些方面有其“实”。在“彼”为权威,在“此”就可能并不出众。这就象鲁迅说的,决不要相信,无论什么人一到某种地位,就都能成为“通人”。孔子不是还要以七岁的项橐为师吗?就是因为孔老夫子这位大圣人、大权威,不得不在小孩子项橐的智慧面前甘拜下风。当然,编者难免有其苦衷在,不能完全责备他们。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敢于有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而并不这么办,那么被人扣上“脱离政治”、“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之类的帽子,还是很不好受的。这曾经是风气使然。但时至今日,还很浓厚地存在这么一种风气,就未免令人有点不解了。

我不懂外国文,不知道外国的书籍或杂志是否也都这么办。那么我就查一查中国的古书吧。手头正好有一部《全唐诗》,这就只好请教它了。也是打开一看,果然首先映入眼中的正是太宗、高宗以及历代后妃之作,然后才是各家诗人之作,包括我们的伟大诗人李、杜在内。我这才有点“解”了。虽然不是“于今尤烈”,却的确也是“古已有之”。我们不免也承接了这么一点“流风余韵”。《全唐诗》是通政使曹寅奉命主持编辑的,这么做可以理解。可是,难道我们今人不应该比他“解放”一点吗?

读《挫折》有感 第5篇

《挫折不怕》这本书列举了109个名人故事,讲了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勇敢面对,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走出低谷获得成功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是培养智慧莲花的淤泥,挫折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芸芸众生,没有谁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你比别人多一番挫折,但你一旦获得成功就会比别人多一份先苦后甜的喜悦。

经受了磨难和挫折,你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美好生活。有位名人打过比方,他说:“挫折就像一座山,一天有两人来攀登,前者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在原地踏步啊,而原地踏步对它望而生畏;后者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而勇往直前,最终看到了山顶的无限风光。”

我想,故事中的后者就像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他创建肯德基前曾经过多达1009次失败!这么多次失败,几乎使他一贫如洗。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击倒,仍满怀信心,最终在第1010次的尝试后,创建了世界闻名的.肾德基。可以说,假如没有山德土的持之以,也就没有他后半生的成功。

读《挫折》有感 第6篇

挫折,在弱者眼里是击垮生命希望的沉石,在强者的眼里是锻炼身心意志的烈焰,在愚者的眼里是遗漏生活快乐的筛网,在智者的眼里是通往永远幸福的桥梁。

与失败“共舞”

不畏惧挫折,敢于与失败“共舞”,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时不得意忘形,依然保持一份平常心;失败时不要心灰意冷,要吸取为何失败的经验教训,继续前行。只有保持这种得意泰然、失意坦然的心态,才能最后取得成功,让我们承认失败,直面失败,接纳失败,并怀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心,从而坚持不懈,一路向前,那么伟大的成功一定会在转角处等着你。因为成功有挑选主人的权力,它只青睐那些勇于尝试、越挫越勇的人,如果遭遇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那么将与成功终生无缘。人生好比一场艰辛的旅途,能够真正的领略那美妙的风景,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着登临巅峰而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博大气魄的跋涉者。途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坎坷和困难,但是只要抱着一个不动摇的决心,就必定会走到最后,成为矗立在人生之巅的成功者,从而尽情享受大千世界美妙绮丽。

品尝下一块巧克力

生命总是充满着巧克力般苦甜交织的奇妙滋味,“下一块巧克力”未必香滑美妙,但那独一无二的滋味却是最令人难以忘怀。人生就像在攀登一座高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正是坚持不懈积累的后果,人生亦如此。热不胜总不可能一路光明,如果你不能拥有坚定的意志来把握自己,那么,你就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恋的对象。适懂得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睿智;人生就像一个战场,你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承认失败,就是失去了重新出发的勇气。在经受挫折的时候,要积蓄力量,为下次的挑战做好准备。让我们不断地追求“下一块巧克力”,也就是以一种执着的姿态展现人生的美好。

苦难这棵树

让我明白人生可能是一杯苦涩的茶,但当你以执着的勇气把它喝完,杯中剩余的就是最清新的茶香。苦难只是前进的绊脚石,但有时却是成功的云梯,只要敢面对他,成功一定会向你招手。在艰难困苦只中自强不息的人,一定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一粒沙粒,只有经历蚌贝的反复洗礼,才能成为名贵的珍珠;一棵小树,只有经历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贫穷也好,富贵也罢,我们只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坚定信念,就能昂起头迈向成功。

雕刻美丽

让我了解了美丽的生活就像一件未成形的艺术品,只有用生命的血汗精细地雕琢,才终有一日会成为最美的玉石。人人都具有成功的天赋,只要你专心干好自己想做的事,理想就一定会实现。当一个漂流瓶有人在他的囊中写上了梦想,它会甘愿历经风浪的冲刷,甘心承受黑夜的寂寞。让我们做一个盛满梦想的漂流瓶,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到达我们期盼已久的海岸。在经过漫长的挣扎和拼搏之后,我们终有一天会破茧成蝶,飞向花海,飞翔蓝天。握住梦想、激情与执着,谁都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雕刻得绚丽如花。

读《挫折》有感 第7篇

《挫折送给我们的礼物》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博学的人问上帝为什么不让他成名,上帝说他不深入。他苦练钢琴,但没有成名,上帝说他第一次没信心,第二次又没有准备好。他又苦练了钢琴数年,有十分充足的信心,充分的准备,发挥得出色,却因裁判的不公正输了,他对自己彻底失望了,上帝告诉他只差最后一跃,只有不被挫折击败的人才能成功。那人继续努力,百折不挠,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读完这篇文章,我百感交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实力,有了实力之后,还要有充分的自信与准备,这样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当然,拥有这些还不足以保证你获得成功。成功者最重要的素质是百折不挠,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古往今来,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哪个不是努力向上,战胜挫折,到达属于自己的辉煌顶点?就像美国的爱迪生,生活贫困,出身低微,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凭他个人的奋斗与非凡的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罕见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平均15天他发明一件东西,被称为“发明大王”。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在19岁时,左腿瘸了,他想起了古人孙膑,便立志不能自暴自弃,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便与命运挣扎着做斗争,白天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趴在油灯学到深夜,曾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写了几个麻袋的草稿纸。4年里,他用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读《观书有感》有感 第8篇

《观书有感》初一读来, 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半亩方塘, 一泓池水, 水光清澄, 波平如镜, 没有一丝涟漪;红日、白云倒映其中, 美不胜收, 天上云卷云舒, 日升月落。一位诗人在方塘边静坐深思:方塘的水为何长年这么清, 这么深?也许此时诗人在方塘边小径上徘徊, 当他看到方塘的水的源头处有一条小溪, 顺着小溪, 眼光再沿小溪上溯, 发现远远的溪流也许来自一座山, 也许来自一道瀑布, 站在方塘边也许还能听到瀑布的一点响声。此时作者也许心中有一个惊喜:方塘之水之所以这么清, 这么深, 原来是有源头活水来啊!

但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一美景竟然和读书的感受极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塘边的朱熹, 捋着长髯, 手中拿着一本书, 忽有所悟:一页书, 一卷书, 不就是半亩方塘吗?打开书本, 面对的就像半亩方塘;阅读书的内容, 简直就是池中的天光云影。那么, 读书为何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呢?荀子《劝学》上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时常的不读书就会言之无味, 面目可憎;一个人时常的读书, 就会与古今哲人交流, 人生的境界, 自身的觉悟就会日有所进。书上的知识就是源头活水, 滋润着自己干涸的心田, 使自己的内心就像半亩方塘一样澄澈清明。会心的朱子顿悟后挥毫写下了这首小诗。老实说读这首诗, 使我想到了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情形, 而这首诗就是朱子的读书悟道。是因为有长期读书积累的丰富知识。举例说吧:红学家们读《红楼梦》, 那是一种享受, 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 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来读, 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今天我读这首诗, 一方面使我领略了朱子的读书之乐, 读书境界:书光悦人性, 理趣空人心;一方面使我仿佛置身于青岛崂山龙潭的潭边, 潭水清而深。上有龙潭瀑布的水长年注入, 下有龙潭水库大坝的阻拦, 不过不是完全的阻拦, 而是多余的水可从大坝上流过。这样进出收支平衡, 潭中的水四季总量不变, 可谓流水不腐, 否则光有源头的水进, 没有水出, 最终就会像“死海”一样没有生机。一个人光读书, 不进行知识的思考梳理, 不断的扬弃一些浅见陋识, 就会成为一个书橱式的书呆子, 只有多读多思, 继承一些, 扬弃一些, 方能步入读书的圣境, 成为一个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人。当年的朱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书海中的弄潮儿, 令我们后人仰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读《挫折》有感】相关文章:

读挫折教育有感范文06-15

读挫折其实没什么感悟01-04

读登高有感800字有感06-19

读巴金有感05-11

读鸟岛有感05-14

读漫画有感05-22

读文章有感05-22

读《团圆》有感05-24

读《感恩》有感05-27

读《后代》有感05-28

上一篇:提高护理队伍人文素养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下一篇:最差小区处理建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