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传统习俗

2024-05-30

立春时节传统习俗(精选13篇)

立春时节传统习俗 第1篇

立春的由来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还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正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立春时节传统习俗

一、打春牛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

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甚发达,因而与劝农有关的这一习俗得以在潮汕地区保留下来。但具体事像已有所改变,不一定要打牛了。

二、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三、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元朝时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诗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和碗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现在潮汕人立春日吃春饼,配料已是十分讲究了除了传统的豆芽炒韭菜之外,还有肉丝、蛋丝,香菇等等高级佐料,春卷盛行于宋元,宋朝时称为“春 ”或“探春 ”,元时称为“卷煎饼”。元·韩弈《易牙遗意》栽:“饼与薄饼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猪肉亦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以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潮汕地区少羊”,故现在人们所吃到的多用猪肉作料,也有一种是甜的,用干果、芝麻、花生等佐料碾碎作馅,香甜可口。

立春的气候特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复苏,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附近一带,已风和日暖、万物开始生长,气温、日照、降雨等,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是季节类节气,标示着进入了春季,代表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白天渐长,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复苏,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交节时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位于黄赤交角上的南方岭南,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万物仍萧索,有的地方还在下雪,立春,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并没进入春天。在现代中国气候学(候平均气温)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至10℃以上的始日作为划分为春季开始。

立春时节传统习俗 第2篇

传说一

中国各地农村人总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这天,乡人又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立春时刻,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几口萝卜,这习俗叫啃春。要说这啃春习俗的来历,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位道人,更不会忘记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萝卜。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啃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传说二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原来是有人在打春。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知府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春节”为什么不在“立春”

立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而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在1920__年之前,中国的春节就是从立春这天开始算的。

1920__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他在将“元旦”调到公历1月1日后,并没有动“春节”,因为春节的存在对农业生产相当重要,具有标志性意义。但两年后,“春节”也被移到了农历一月一日。

民国三年(公元1920__年)一月二十一日,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定四季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这份“四季节假呈”很快获得袁世凯批准,于次年(1920__年)起开始实行。因为“春节”移植给以前的元旦,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立春节庆活动逐步消失,立春变身为普通的节气。

有人怪袁世凯和朱启钤把中国重要的“春节”搞乱了,实际上袁世凯的初衷是想保留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在《定四季节假呈》中说得很清楚:“乘时布令,当循世界之大同,而通俗宜民,应从社会之习惯。”

新的春节安排颁行后,民间很快流行起“过春节”,以前的“岁节”彻底变成了“年节”,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的做法就一直相沿至今,我国从那时开始决定使用公历的算法,并从历法上正式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也就是“公历新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历年从正月初一开始没有争议,但是人们使用的农历生肖年从何时开始却一直有争议,目前多数人都认为“立春”节气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因为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十二生肖的计算与天干地支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论天干地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情况下,“立春”节气应该是新生肖的开始。

其实公历与农历的时间是相差较大的,一般相差一个月左右或以上。我国现在的历法通常是双轨制,即是既采用公历纪年,也延用农历纪年。而从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等方面来看,农历纪年更能反映天象与农时,更利于播种收获,更符合国人习惯。

而在民间颇为流行的命理风水理论中,农历纪年更是用来判断人生运势的重要依据,比如人们排出的生辰八字就都是农历的干支时间,正是根据这些干支的生克关系,才能判断人的运势如何。

立春时节话竖蛋 第3篇

说起竖鸡蛋, 不能不提到一个有名的哥伦布竖鸡蛋故事.1492年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有些人不服气, 说任何人乘船航行都能到达大洋彼岸.哥伦布拿了几个熟鸡蛋, 请大家将鸡蛋竖立在桌上.没人能试成功.哥伦布将蛋壳的一端敲了个小洞就站住了.众人说这太简单.哥伦布说, 既然简单为何你们不去做呢 (图2) .

一个煮熟的鸡蛋可看成是一个具有旋转椭球形状的刚体.将鸡蛋的尖端放在桌面上,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就只有一个几何点与桌面接触.鸡蛋的重力如能准确通过接触点就能实现平衡.但这很难实现, 即使实现, 平衡也是不稳定的.稍有倾斜, 重力就会朝倾斜方向推动, 使鸡蛋倾倒.哥伦布将鸡蛋尖端的蛋壳敲碎后, 形成的小洞边缘与桌面接触.即使倾斜, 只要重力不越出小洞边缘包围的区域鸡蛋仍能直立不倒.实际的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 粗糙的尖端存在许多突起的小点与桌面接触, 这些接触点围成一个很小的区域.鸡蛋的重力只要不越出这个小区域就能直立不倒.这就是不敲洞也能实现竖鸡蛋的根本原因, 与立春的特殊时刻毫无关联.立春竖蛋只是和传说有关的一个快乐的集体游戏.

1893年在芝加哥的世博会上, 美籍塞尔维亚电机工程师特斯拉 (Nikola Tesla) 展示了他称之为“哥伦布蛋”的新发明[1].他将托盘上的一个铁蛋放在环形线圈内, 线圈通以30∼40 Hz的交变电流.所产生的旋转磁场激起铁蛋内的感应涡流和驱动力矩, 能使铁蛋在托盘内直立绕对称轴旋转 (图3) .特斯拉通过这个哥伦布蛋展示他的交流电机重大发明.100多年后的2010年, 特斯拉的哥伦布蛋也曾远渡重洋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塞尔维亚馆.

要解释哥伦布蛋的直立旋转现象, 仅依据旋转磁场的电磁感应还不够充分.因为电磁感应只能驱动铁蛋旋转, 但不能使铁蛋直立不倒.实际上铁蛋直立不倒的能力来自与旋转磁场不相干的摩擦力作用.当铁蛋在电磁力矩驱动下旋转起来时, 铁蛋端部与托盘的接触点产生相对托盘的滑动, 与滑动方向相逆的库伦摩擦力形成对质心的力矩影响了铁蛋的运动.

讨论一个轴对称刚体在粗糙平面上转动的一般情形 (图4) .设刚体的质量为m, 相对过质心O的赤道面内任意横轴的转动惯量为A, 相对对称轴z的转动惯量为C, z轴与铅垂轴Z的夹角为θ, 刚体表面在接触点P处的曲率半径为r, 质心O至曲率中心Q的距离为a.可以证明, 刚体绕对称轴旋转的角速度ω存在一个临界值ωcr[2,3]

对于刚体质心高于曲率中心情形, a>0, 分析表明, 转速较低时刚体的旋转不稳定.增高转速到超过临界值ωcr时, 摩擦力F的作用使得θ不断减小, 即z轴向Z轴不断趋近.于是刚体绕对称轴的直立旋转成为渐进稳定.如果质心低于曲率中心, a<0, 则恰好相反, 增高转速刚体绕对称轴的旋转可变得不稳定.

其实没有电磁力矩, 哥伦布蛋的直立过程照样能实现.取一个熟鸡蛋放在桌上, 用手捻使它快速旋转.鸡蛋就会从绕横轴的旋转迅速跃起, 转变为稳定的绕对称轴的直立旋转.如果捻转一枚图钉或一枚纽扣, 情况就完全相反.转速很高时图钉绕对称轴的直立旋转变得不稳定, 可突然转变为绕横轴的旋转.读者不妨自己动手试试.

摘要:从立春竖蛋的习俗谈起, 叙述哥伦布竖蛋, 特斯拉利用电磁感应的哥伦布蛋, 以及用手捻鸡蛋直立旋转等现象.解释竖蛋现象的力学原理.

关键词:哥伦布蛋,刚体转动,库伦摩擦

参考文献

[1] Jatras SL.The genius of Nikola Tesla.The New American, 2003, 19 (15) :9

[2]刘延柱.翻身陀螺简史及其力学分析.力学与实践, 2007, 29 (2) :88-90

立春时节滋补要 第4篇

立春时虽然逐渐变暖,但多风、干燥。这时会出现嘴唇干裂、口苦、咽干等“上火”症状;吹风后,还容易鼻塞、流涕。这段时间,正是鼻炎、皮膚病等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期。

立春时节,还经常出现倒寒潮。此时,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开始多发,还容易出现关节酸痛、腰腿痛、风湿痛等风湿性疾病。

为应对早春疾病,我推荐两款家常美味汤。

一、韭菜豆腐瘦肉汤

韭菜,自古是被嗜好的养生祛病之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正月葱,二月韭。”吃农历二月生长的韭菜对身体非常好。南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里也记载了,六朝有个周颐,一年四季只吃蔬菜。认为春天的新韭、秋末的白菜帮子最好吃。春天新生的韭菜,吃起来味道鲜美、脆嫩。

家里若有血压低、贫血,或早晨嗜睡的孩子,要抓住韭菜初生的机会,多吃韭菜,调养身体。

韭菜可以温阳通经,具有增进体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特别适合早春双脚冰凉、下腹寒凉、腰酸或月经推迟的女性食用。此汤能益气补血、舒肝开郁。活血开胃、滋阴补虚,对这种气血两虚的人最合适。

原料:韭菜90克,豆腐150克,猪瘦肉90克,料酒15克,味精少许,熟猪油20克,淀粉20克,精盐适量。

方法:1.将韭菜择茎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段;豆腐洗净切小块;猪肉去筋膜,洗净,切小丁,放碗内,用淀粉上浆。

2.锅内放清汤上火,放入料酒,烧开后放入豆腐丁、肉丁,至豆瘸浮起,肉丁将熟时放入韭菜,淋熟猪油,装汤碗内食用。

用法:早晚温服,补血活血,舒肝和胃,滋阴补虚。

注意:有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和中耳炎的人不能食用。

二、猪血(鸭血)菠菜汤

一个19岁的女患者,脸色苍白,嘴唇也没有血色,十分消瘦,并且月经严重不调,且血量少、颜色浅。我建议她妈妈多给女儿煲猪血(鸭血)菠菜汤和骨头汤喝。结果不到俩月,气色就红润许多,体质充盈,月经恢复正常,个子似乎也长高了。

另外,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低、小孩子喝配方奶、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等情况,都很容易造成便秘,喝点猪血(鸭血)菠菜汤也非常有好处。

菠菜性凉,能调中润燥;猪血性温,有祛瘀止血、养血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两者一起熬汤喝,对年老体弱和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最管用。

而且,菠菜和猪血、鸭血都有补血、补铁的功效(鸭血比猪血清热凉血的作用要更好一些),所以我建议贫血者或月经不调的女性,要多服用。

原料:猪血(或鸭血)250克,菠菜200克,水750毫升,料适量。

方法:1猪血洗净切块,菠菜洗净切成短节。

2水烧开后放入猪血和适量油,二次烧开后放入菠菜煮熟,加入调料即可。

用法:早餐前空腹喝汤,吃菠菜,晚餐温热食用。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祛瘀止血,润肠通便,调中润肠,平肝润燥。

立春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第5篇

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仍有一些民俗遗存,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

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冬至时节传统习俗 第6篇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赠鞋帽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关于冬至节的传说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于是后人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秋分时节的传统习俗解析 第7篇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立,也有人说,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人的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也利索,有利于“竖蛋”成功。

有专家称,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且并不仅限于春分、秋分时节,春分、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另外,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5、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立春时节药膳 第8篇

【配料】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各适量。

【做法】将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青菜洗净沥干水分。

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取一半首乌汁),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外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汁。

将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入油,待油热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透,速用漏勺将猪肝捞起沥去余油。锅内剩少量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下猪肝、水发木耳,爆炒数分钟,将青菜叶入锅翻炒数次,待八成熟时倒入滋汁炒拌均匀,出锅前把葱丝下锅,翻炒几下即可起锅。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首乌既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压;木耳有通利血脉之效,无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寿。)

虾仁韭菜

【配料】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虾仁洗净以水发涨,约20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待用;韭菜择洗干净,切3厘米长的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待用。

将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适量食盐,淋少许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韭菜含有大量粗纤维,能刺激肠壁,增强肠蠕动,故这道菜也可作习惯性便秘患者之膳食。)

珍珠三鲜汤

【配料】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清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鸡肉剔筋洗净,剁成细泥;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三味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

将西红柿洗净以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

将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小的圆形丸子,下入锅内,再用大火将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

2022秋分时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第9篇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这天是赏月的最佳时期。

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

3、送秋牛

古时秋分,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古人很重视秋分节气,也因此形成了很多习俗流传下来。

“秋牛图”是把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在这一天,主人家开门以后,艺人们会说些祝贺丰收的吉祥话,有时还会结合当时的情景进行即兴创作,以讨主人家的欢喜,得到赏钱。

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5、放风筝

秋分是第十六个节气,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此时正是秋高气爽,历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

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而在秋天,想必都要秋游放风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6、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把它竖起来。

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在古老的传说中,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天文学家介绍说,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前的中国,以庆祝秋天的来临。各位看官,你说呢?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节气,不但北方,连南方大部分地区也开始进入秋天,暑热迅速消退。所谓“阴阳相半也,”是指秋分时节天地之气阴盛阳衰,正到势均力敌的程度。与繁茂的夏季比起来,这时花木凋零、草枯叶落,人的情绪也容易产生凄凉、抑郁之感。这种“秋季抑郁症”心态最典型的代表,是战国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

秋分需要多运动以防秋乏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故秋分也称降分。

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数健身教练的建议是多做些中等强度的锻炼,也就是让心跳达到目标心率70%至80%的运动。要倾听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那么剧烈运动或许不能让你感觉更舒服。做修复瑜伽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你的大脑能够放松下来。

立春时节诗歌 第10篇

被思念浓缩,悬挂在遥远的云端

让整个世界知道,年的脚步

家不在虚无缥缈,梦已拉住家乡

温馨的故事,我从车票里嗅到

大苏北田埂上原始的氤氲

我将开始年的行程,感应着您的守候

老屋挂着的冰凌融化冷清寂寞

母亲抚摸着门楣不断抬升的温度

我和一样的人们走着同样的平仄

所有的华人用心在写回家的诗歌

眼眸定格在家乡的田野、村庄,还有小河

遥远和咫尺都被回家的路途融合

游子的痛触及到最温馨的团圆

一年的.风风雨雨化作脚下的尘土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走过最后的节气在立春和故乡汇合

我的春天在故乡的土地母亲的怀抱中孕育

雨水将唤醒心中的万物,匍匐在地下的

根茎抽搐、扭动,开始新的破土

烟花猛烈地撞击开放灿烂的花朵

母亲在厨房将分散回旋的年气糅合

我的神、祖宗、我的父亲我都奉上年的香烛

红红的对联带来一年的红红火火

我是您的,方言、相貌、举止、性格

飘逸着苏北的水土苏北的风俗

骨骼里的歌声和喜鹊有着同样的印痕

在坚实的土地上放下漂流的魂魄

在年的氛围里安静血脉里的江河

在举杯同庆里聆听暖家的音符

我在故乡和母亲和亲人收获

最美好的祝福,春天的马蹄从门前疾驰

立春时节诗歌 第11篇

从冬天回来

带着凛冽的凉意

舞出另类的摇摆

我双手合十

祈求北风退去肆虐

不再寒冷

不再哽咽喉咙

堂前燕被唤醒

湖中鸭被释怀

一树树的木棉

放射出了火红的年代

来,就来个痛快

立,就立个清爽

别让痴情空了执着

别让花蕊亏了等待

使出全部的气力吧

下一场春雨

催生交替的信号

舒展大地的筋骨

将温暖托举

将缤纷绚丽

将冻僵的记忆恢复

今日立春时节文案句子 第12篇

2、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3、春前十日暖,春后十日寒。

4、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5、春早不宜早,春迟不宜迟。

6、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7、种地不及时,囤里缺粮食。

8、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9、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夭气晴,百物好收成。

12、立春寒,阴雨连绵四十天。

13、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5、立春暖一日,惊蛰冷三天。

16、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19、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0、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1、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22、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2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24、农业兴,百业旺,粮棉不收断百行。

25、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

26、土地是个聚宝盆,看你手脚勤不勤。

27、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28、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29、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30、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3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32、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3、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34、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

35、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36、春天好时光,寻个好知己,短暂人生路,生活添诗意。2月4号立春祝福大家春天快乐。

37、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祛病除魔时机成熟;阳气上升寒气渐退;锻炼的条件也必备。今天是立春你要赶快行动呀!

38、春风一牵大地手,涣然一新乐悠悠;春天一路走到头,龙年丰收不用愁!立春来临之际,祝你春天快乐,万事无忧!

39、年四季春为首,龙年开好头,万事皆不愁;一年之计在于春,幸福在招手,努力有奔头。祝您立春快乐,心情好好!

40、立春到,春阳照,乍暖还寒时候祝福绕;手机响,短信到,春风送暖捎喜报:春阳高,心情好,春意盎然你最俏。立春快乐安好!

★ 今日立春朋友圈文艺句子

★ 今日立春朋友圈文艺问候文案

★ 今日立春朋友圈好友问候文案

★ 立春时节的民间传说

★ 立春朋友圈祝福语

关于立春时节的由来 第13篇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在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这段时间,一直都被我们称为“春天”。

<<<返回目录

立春的习俗

一、打春牛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

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甚发达,因而与劝农有关的这一习俗得以在潮汕地区保留下来。但具体事像已有所改变,不一定要打牛了。

二、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三、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元朝时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诗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和碗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现在潮汕人立春日吃春饼,配料已是十分讲究了除了传统的豆芽炒韭菜之外,还有肉丝、蛋丝,香菇等等高级佐料,春卷盛行于宋元,宋朝时称为“春 ”或“探春 ”,元时称为“卷煎饼”。元·韩弈《易牙遗意》栽:“饼与薄饼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猪肉亦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以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潮汕地区少羊”,故现在人们所吃到的多用猪肉作料,也有一种是甜的,用干果、芝麻、花生等佐料碾碎作馅,香甜可口。

<<<返回目录

立春吃什么预防癌症

鱼腥草

亦称折耳根。其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酸)。通过实验将鱼腥草用于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癌细胞有丝分裂最高抑制率为45.7%,可防治胃癌、贲门癌、肺癌等。

魔芋

其主要成分为甘聚糖、蛋白质、果糖、果胶、魔芋淀粉等。甘聚糖能有效地干扰癌细胞的代谢功能,魔芋凝胶进入人体肠道后就形成孔径大小不等的半透膜附着于肠壁,能阻碍包括致癌物质在内的有害物质的侵袭,从而起到解毒、防治癌肿的作用。

蒲公英

其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碱等。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多种肿瘤。

竹笋

竹笋含富纤维素,可以增加便量,促进通便。同时,将肠内的有害物质一起排出,可以预防大肠癌等。

莼菜

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天门冬素、岩藻糖、果糖等。莼菜叶背分泌物应对某些转移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可防治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B2、B5、蔗糖、葡萄糖、淀粉、钙、铁、磷等微量元素。尤其是吸烟的人摄入较多的维生素A,可减少患肺癌的机会,是抵抗癌症的理想食品。

西蓝花和卷心菜

十字花科的植物,包括西蓝花、卷心菜、椰菜花、芽甘蓝,都是抗癌的食物。很多研究显示,常吃上述蔬菜可减少胃癌、乳癌、肠癌的威胁。

令人惊异的是,十字花科蔬菜里的治病物质既非维生素,又非矿物质,而是一系列被称为靛基质的复合物,但靛基质会在煮的时候失去,所以不要煮得时间太长。

上一篇:培训课前准备操作流程下一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