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2024-05-29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精选18篇)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1篇

今天,我们的英语课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清作业。

刚上课,老师走上讲台,样子好像有些生气。老师前脚刚迈上讲台,后面就紧跟来了两个同学,气喘吁吁的将各自抱的一大摞本子放在讲台上。等到同学都到齐了,教室里真正安静下来了,老师便板着脸说:“谁国庆作业没有做完,自己站起来!”所有同学原本笑嘻嘻的脸突然严肃起来了,有的甚至还有些不安。不一会儿,一些同学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流露出不安的神情,像一只只待宰的小羊。老师又说:“没交作业的也站起来!”随即,又来几位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清完了作业,叫所有站着的同学站在教室的一旁。霎时间,原本坐得十分紧凑的教室突然变得空空荡荡的,坐着的同学所剩无几。

其它的同学去哪儿了呢?都在一旁乖乖站着呢!瞧见这不一样的教室,所有坐的同学都不禁笑出了声,而站着的同学一个个都在那儿灰溜溜的站着,像与爸妈走失的孩子似的,失落的在那儿站着。可总有人还笑嘻嘻的,瞧那儿几个同学,一个个像笑面佛似的,嬉皮笑脸的盯着老师。老师瞧见这一幕,也不禁被逗乐了,拿出手机将这不一样的教室记录了下来

这个英语课的小插曲,有的同学心里像打倒了五味瓶似的,而有的同学像看热闹似的。这件事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事要在之前就要做好,不要等来不及了再后悔,再来着急。

公众号:重庆珊瑚中学初级15班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2篇

以前,一上英语课,同学们总会唉声叹气,因为英语课上无非是反复读着几个句子或五六个单词。没想到,今天,如教科书一样严肃的王老师竟和我们玩起了游戏。

我们刚学完那六个单词,老师就拿出了六张卡片和六个磁铁块,用磁铁块把卡片固定在黑板上。然后王老师就开始宣布游戏规则:首先由“参赛者”对卡片顺序进行快速记忆,然后将“参赛者”的眼睛蒙上,紧接着王老师从中抽取任一单词读三次,最后再由“参赛者”摸出指定单词的卡片。

听完这个,教室里立马炸开了锅,个个兴高采烈,个个跃跃欲试,不少人人都开始摩拳擦掌,好像马上就轮到他似的。我也被乐坏了,一向枯燥无味的英语课竟变成了快乐的海洋。

“Who want to have a try?”(谁想来试一试)英语老师问道。

同学们听了,都把手举得老高,我也是。

可是老师说,只有四个“幸运儿”可以玩儿,剩下的.当“啦啦队”!

也许我被“福星”认定了,四个名额竟然有我一个!于是,我迎着好多双嫉妒的目光走上了台。也许是我的第六感觉很强的原因吧,我竟然一下子就摸到了那个卡片!同学们都为我欢呼,鼓掌。一下子,我小小的心里面充满的都是快乐和满足感。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3篇

关键词:课堂设问,有效性,策略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这与宋代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语不谋而合。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纽带,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是师生在真实自然的“问”与“答”的互动过程中整合推进的,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们非常注重有效的“问题场”的构建,初中英语课堂也逐渐充盈着智慧,灵性和由此而萌发的勃勃生机。

一、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缺憾

当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在课前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开展一些活动,但在课后的反思和反馈中,依然存在较多缺憾:如提问目的性不明确,随意发问,不分主次,缺乏实效性,有时甚至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师提问太多,学生提问较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教师提问只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遭“冷场”;提问时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倾听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到位。诸如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二、有效设问呈现精彩课堂

课堂设问,如同桥梁,联系着教师和学生的心田。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设问的有效性?教师又该掌握哪些有效设问的技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究,认为有效设问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预设问题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问题的预设尤为重要,它是课堂有效提问的前提。课堂设问的内容必须紧扣教材要求和学习目标,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文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问在关键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所能提出问题的数量也无疑是有限的。俗话说的好:“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设问也要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使问题指向明确,让学生领会问题实质,然后才能从容应答

(2)问在学生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提问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就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3)问在“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借助他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区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既不会远超出学生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点,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

(4)问在学生迷茫时。在教学新标准英语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2 My hometown and country Unit 1 It’s taller than anyother buildings.对话时,“Can you answer some questions formy homework,please?”细心的同学马上提出文本有误.笔者趁机问:Why?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因为在疑问句中不用some,而要用any。”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说文本没错。笔者及时追问;”Why not?”学生尝试着回答道:“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或者表达委婉语气时,疑问句中也用some,不用any,这是some的特殊用法.就这样,在学生迷茫处,笔者没有急于判定孰是孰非,而是让学生自己阐述理由,在阐述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疏漏,从而自纠自错。在教师有意识的追问下,学生走出了迷茫,感悟了真知。

2.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讲究策略,不讲策略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要实现有效提问,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基本策略:

(1)准确把握留白时间,关注学生的反应。留白时间是指教师设问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之后立即提向学生提问,否则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问题抛出后,学生毫无反应,一脸茫然,这时无需留白等待时间,否则的话,既浪费时间,又制造“紧张”气氛。此时教师应及时提示,并加以引导,降低问题难度,使学生不再“卡壳”。当然,如果提出的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则不需要思考太长的时间。因此,教师把握留白时间要掌握好度,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本身的难易度和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力。

(2)因“才”施问,问向“最佳目标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因此,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应用到课堂提问上,就表现为因“才”施问。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照顾到全体,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优等生可适当“拔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从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胃口”,最后向“最佳目标群”提问。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优等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注重倾听,以评价促提问。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对其回答及时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教师及时妥善的处理,是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反映教师提问技巧,促进课堂提问师生交互影响,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反应和满意的回答,应给以语言或非语言的积极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打断学生的回答不利于创造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气氛。即便学生朝向一个错误的答案方向,也不要立即打断。有时候其他学生可能从这一错误中学习了很多。但无论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评价都要以激励为主。因此,在课堂提问中要坚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引导学生提问,促成新的生成。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初中学生大多争强好胜,辩论类的问题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因此,辩论类问题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做不一样的初中英语老师 第4篇

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了解了一些学生所喜欢的老师类型。学生喜欢不拖课的老师,因此下课铃一响,我便停止自己的课程,不再继续。学生喜欢不占用别人课的老师,因此每当被安排代课,我都会准备好三个小游戏,而且每代一节课所玩的游戏都不同,这会给学生留下一个这样的印象“老师好厉害呀,知道的游戏真多呀”,进而让学生更加喜欢你。学生喜欢不布置作业的老师,因此周六、周日,以及长假我都不布置作业(尤其是寒暑假的“寒假生活”里面的英语部分我是不要求学生做的),因为我一直告诉他们的一句话就是“该玩的时候尽情地玩,但是该学习的时候就得好好学习”。通过这样一年的灌输,学生们也形成了这样的意识:在学习时间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学生喜欢有创意的老师,因此每逢半期考、期末考我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奇怪礼物(如折叠杯、镜框等)或是自制的食物(如:寿司、烤鸡翅等)送给表现好的学生,并且在班级元旦晚会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制作成视频赠送给他们(听到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所发出的哈哈大笑之声,我真的很开心)。

二、上有趣的课,让课堂不一样

讲到课堂教学,必须提到的是我的课堂加分减分机制,因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加分减分制,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好就加分,表现差就减分,时限是一个星期,看哪组分高,那么星期五时,这组便可以不用大扫除,同时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到半期考时五角星最多的组便可以得到我的创意礼物。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使是学困生也会变得很积极——积极请教本组优生,而优生也会积极帮助本组的学困生。

要让学生爱上英语课,除了这样的机制,还必须要有充满创意性的课堂。几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照本宣科对于现在的学生是不起作用的。因此,为了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前我会让学生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并且评出最具有创意性的一个,给予相应的加分。如在上《交通工具》这课时,我让学生设计出“你想要的未来交通工具”,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第二天设计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交通工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学生设计的“折叠箱”交通工具,此种交通工具既可以在天上飞,也可以在水里游,还可随身携带。又如在上《职业》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计职业的标志,学生便用纸折叠出“护士帽”,用抹布挂在手上表示“店小二”。在如上《颜色》这课时,课前安排两组学生,一组准备单数的颜色,一组准备复数的颜色,看谁准备得最有创意。同学们带来许多不同的创意,如窗帘的挂坠、弹珠、便笺纸等。这些创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动脑能力,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欢乐。

在现有体制下,学生考试分数仍然是评判老师教得好坏的一個重要标准,因此,知识的掌握是关键的。在课堂之中,我会通过很多的竞赛游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例如记单词的游戏、一问一答“开火车”游戏、大小声游戏等。例如在学《职业》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职业单词以及句型“what do you do?”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给出一分钟的时间,看谁能够记住班级学生扮演的所有职业,谁对就给谁加分,很多好生都能够在一分钟内记住所有的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困生也能够记住相应的职业。紧接着就可以教授句型“what do you do?”当学生掌握差不多时就可以开展一问一答开火车的游戏,老师给与予计时,看哪组开得最快,给予相应的加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享受了很多快乐,而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三、让学困生觉得课堂有趣

学困生问题对于每个老师尤其是主科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我曾经为此哭过、闹过,但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些规律。首先,把学困生交给本组学生。由于我班是采取分组竞赛制教学,因此每当有任务时,本组率先完成任务的学生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困生完成任务,否则将被扣分,第一天没完成就扣5分,第二天没完成便扣10分,以此类推。所以为了尽量少扣分、不扫地、获得我的创意性礼物,学困生也会主动寻求好生的帮忙。其次,降低对于学困生的要求。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因此,为了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对这类学生我采取的办法便是降低学习难度。如在背单词时,其他学生每天要背10个单词,而且是中英文意思都需要掌握,而学困生只要求记住中文意思便可以。在背课文时,其他学生要求流利的背诵,而学困生只要能够读下来便可以了。最后是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也为了提高好生帮助学困生的热情,我采取的是成倍加分法则,也就是,如果学困生能够完成我布置的任务,那么他加的分数便会是其他学生的两倍。在这样的机制下,好生帮助学困生的热情很高,而我们老师自己也会很轻松,教得也会很愉快。

不一样的开学典礼英语日记带翻译 第5篇

体温计,这些体温计都是家庭必备的,并且还教会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体温计。这个开学典礼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谢敬爱的李老师和尊敬的胡校长。我们一定谨记“在家不出门,也是做贡献”。

Thermometers, these thermometers are necessary for families, and also teach us how to use all kinds of thermometers correctly. This opening ceremony benefited me a lot. I thank my dear Mr. Li and our respected principal Hu. We must bear in mind that “staying at home is also a contribution”.

在开学典礼结束后,我才知道这些小知识都属于生活必知小常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类的小常识,还有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和正确配戴口罩的方法,再者就是常用的体温计有电子体温计、有耳温体温计、还有额温

武汉每天不一样英语演讲稿 第6篇

different every day

If suddenly spring night, the trees of pear blossoms.When a spring breeze over Jiangcheng , Wuhan is when you sit up and take notice.Now she had a new suit , with dare be a person first pursuit of excellence , Wuhan different every day!

If you find , originally a piece of rock beach has now become a beautiful scenery line ? If you find , roadside litter less.If you find ,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streets were quiet.If you find ,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 the traffic is more and more developed.If you find ,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civilized.Civilization from the trivial , civilization begin from me.Classmates let us work hand in hand , create civilized Wuhan.Wuhan every day is different.武汉每天不一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一阵春风刮过江城,武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她换上了新装,带着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精神。武汉,每天不一样!

你是否发现,原来一片乱石的江滩,现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是否发现,路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你是否发现,喧嚣的街道变得宁静。你是否发现,高楼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发达。你是否发现,人们越来越文明了。

关于不一样的开学作文 第7篇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一个新的学期,我们又再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归,一起开心得成长了!我就像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从校门飞进了教室,从教室又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看着在书桌上已经摆好的一本又一本的新书。我想:“时间老人呀,你就不能走得再慢一些吗?我的暑假,我还没有玩够呢!”可是,我呆呆地看着我座位上的书籍,这本书有着闪亮亮的书皮和一阵浓浓的书香,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但是,我又想,以后我每天晚上都要八点、九点睡觉,早上六点、七点就要起床去上学,真是想快一点再一次放暑假啊!

暑假时光一去不复返,真是快乐啊!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8篇

一、英语绘本的选择:How to choose wisely

学生阅读一个绘本故事, 所收获的不只是故事内容的了解, 还包括词汇、句子、语法的认识与运用, 语意的辨析以及阅读的良好策略等。使用绘本进行英语教学, 选择合适的绘本非常重要。这里说的“合适”, 一方面可以是主题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是语言难度方面适合低段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个合适的绘本材料是推动儿童英文阅读高质、高效的基础。绘本的选取最好是经典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故事材料, 如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等, 考虑到孩子的认知局限, 绘本材料还必须尽可能简易。绘本材料的选取一般来自网络或外文书店中的图书, 以原版绘本为主, 但也可以由教师自行编制。无论是选择还是自行开发, 都必须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绘本教学中, 绘本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的动力。如,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是《卡尔爷爷经典绘本》系列之一。该绘本中, 通过呈现brown bear, yellow duck这些可爱的动物, 到blue bird, purplecat这些富有想象力的动物形象, 向学生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并使学生每看完一种动物, 就有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种动物的欲望。

2.低难度

虽然是初级绘本并有形象的图片做支撑, 但毕竟也是以英文为语言载体, 因此绘本选择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水平, 尽可能做到低难度, 才能确保学习绘本后的有效输出。BrownBear这个绘本始终围绕“what do you see?I see... looking at me.”这个语句, 把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动物放进去,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从而实现在绘本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操练和运用。

一个好的绘本材料除了呈现完整的绘本故事图片、英语文字外, 还可以根据绘本故事内容拟定一些练习题目, 可检测儿童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 也能锻炼儿童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英语绘本的运用:How to teach effectively

比起“看懂、理解绘本里面的生词、句式、语法以及学完绘本后再次读绘本的语音语调”, 更重要的阅读目标应该在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最需要发展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以及分析评价、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等能力, 这些才是绘本教学更核心的价值。英文绘本阅读作为儿童英语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在纳入与展开的过程中如要真正获取质量尚需一定的策略支持。

1.读图片:Picture walk

学生看到绘本封面第一眼的时候, 一般都很想打开绘本, 看看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里面又发生了什么。因此, 教学第一步是由教师从封面开始, 运用设问的方式,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 带领学生一路探索, 学生从一开始就会被你的引导牢牢吸引。问题可涉及颜色、形状、功能、分类、人物、表情特征等进行发散性地提问, 同时也注意影响故事发展的细节问题, 由易到难,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积极思考分析。以Duck in thetruck为例, 教师可以准备以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ispicture?What colour is this cover? Is the duck big? What colour isit?Where is the duck? What is he doing? Is he happy?How manywheels on the truck?What colour is the truck? Can you drive a truck?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 对这个绘本故事充满了好奇, 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鸭子最后怎么样了。并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呈现出每幅图片的Thinking map, 一方面帮助学生复述图片内容, 另一方面巩固词句。

当然, 在读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单词和新句式, 教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 结合绘本上精美的图案, 让学生不会因为不同语言的障碍而停下思考。学生有趣的答案常常让人惊讶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从封面开始, 师生一起看完所有的绘本图片, 教师不要急于去读或者解释绘本里的句子、单词, 而是通过大量的问题引导来和孩子一起完成Thinking map。

2.读文本:Text read

在对绘本故事有整体感知后, 结合绘制出的Thinking map, 开始与学生一起进行绘本的文本阅读。在此环节中, 可以遵循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式, 即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阅读中活动 (While-reading) 和延伸活动 (Post-reading) 三个环节。

阅读前活动:以brain-storming的方式复习动物类、颜色类、交通工具类、情绪类单词, 解决truck, angry, dirty这些新授词汇。

阅读中活动:先让学生看着绘本听故事, 再让学生分小组一起读故事。接下来, 引导学生结合Thinking map把绘本中的内容阐述出来。并配以图片排序、图词匹配、Magic eyes等活动,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感官感知、理解和记忆故事。

阅读后活动: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引导学生续写绘本或改写绘本。先由全班一起讨论出需要续写或改写的主要内容, 然后分工, 每一小组负责一个情景的续写或改写。此活动可根据绘本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取舍。

3.讲故事:Story talk

在前两个步骤落实之后, 作为课堂的延伸, 这个环节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完整个故事, 然后由孩子结合Thinkingmap将故事复述给家长听。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交流;情境

交际是英语语言的生命线,是体现其价值意义的重要基石。还学生更多对话交流与主动探讨的自由,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探学英语,更能使得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多交流,带领学生在主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课堂在目标明确和要求具体的情境中展现动感,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展现不一样的才华,让英语更加光彩耀眼和精彩。

一、小组对话:交流各自难点

让学生的发言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能使得对话交流更有趣味性。鼓励学生在小组成员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跳出听学单一模式,帮助他们在交流各自难点中积累丰富语言知识。

小组成员对话,让学生有了更多畅谈的自由。如,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的 Abilities中的“Reading A brave young man”阅读引导中,不妨就“How do you think of the young man?”和“What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young man?”等进行对话,帮助学生从词汇识记、语句表达、语法运用等方面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阐述自己学习难点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有效的理解感知。结合学生的对话内容,可建议他们根据交流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围绕“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reading?”让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在主动交流深化感知。

创设多样化的思考题目,尊重学生不同意见,让他们能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交流,定能使得课堂更有活力。重视学生在对话交流中的异议,鼓励他们就各自的问题提出设想,让他们就自己观点拓展延伸,增强学习内生动力。

二、组间辩论:增强探讨活力

让英语在百家争鸣中绽放光彩,能使得课堂不再变得“静悄悄”。走出单纯依赖合作的学习模式,多给学生主动争辩沟通的机会,能使得问题探讨更有深度和广度。

围绕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相关题目,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中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阅读时,不妨鼓励学生就“The value and importance of ORBIS doctor”大胆发表意见,让他们能够就自己整体阅读理解提出更多的想法。可组织学生就“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ill people? ”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结合阅读素材主题大意进行讨论,探讨方法的有效性与价值性。同时,可要求学生就“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ORBIS doctor?”进行讨论争辩,让他们在彼此探讨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信息要点。

突出问题的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方法,能使得教学更有价值导向性。按照“同质相当”的原则确定小组,让学生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形成一致意见,鼓励他们大胆争辩,让他们在争辩中发现更多亮点。

三、角色展演:张扬鲜明个性

学生都是课堂上的重要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发挥学生想象思维,引导他们自选自己喜欢角色,在主动展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才华,定能使得课堂充满灵动与生机。角色展演,帮助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形成更多的特色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选角色,能使得他们在自由演绎的过程中增强感思。如,在七年级下册的Unit 6 Outdoor fun中的“Speak up:Were having a picnic”教学中,结合“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the picnic?”建议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扮家家”的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感知。有的同学选择了爸爸,干起了搭棚、生火的能动体力活;有的同学选择了妈妈,认真准备餐饮;有的同学则选择了子女,尽情的歌舞。通过这样的角色展演,使得他们在围绕“The value of picnic”表达主题中能尽情交流,生成不一样的感触。

给学生搭建宽广的舞台,鼓励他们根据课程内容主动优化调整,让他们在不断协作交流中强化理解,定能使得他们获得更为深刻印象。关注学生不同,多给他们肯定和鼓舞,让他们在主动展示的过程中激活内生动力,让他们有更多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

如前所述,英语课堂是对话的天堂,是学生交流沟通的舞台。走出“师讲生听”的讲学模式,能让学生在主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使得他们在畅言时丰富学习感知,形成语言表达的敏锐性,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准确性与地道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梁锋.“互动”非“说唱”——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2(8)

关于不一样的开学作文 第10篇

今天,我们正式开学了!我十分激动,因为我又可以回到一个暑期都没见的三班,又可以见到好久不见的同学们了。

虽然很舍不得那假期美好的生活,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生就要以学习为主。现在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啦!我们进入了三楼的新教室,学习的气氛也随之紧张起来。因为我们进入了四年级的转折点。虽然我以前的成绩并不是十分优秀,但是我再一次来到了新的起跑线上,我应该更加努力地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给父母一个满意的答复,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俗话说的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我们不努力,还待何时?

关于过年的作文:不一样的年 第11篇

妈妈是80年代出生的。听妈妈说,那时经济条件不好。她小时候,过年穿的新衣服是外婆亲手缝的,花棉鞋也是外婆亲手给她做的。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她们姐妹几个就迫不及待把新衣服、新鞋子穿上,感觉美美的。

妈妈小时候过年也会包饺子、吃饺子,这在平时是很少吃到的。吃完饭,女孩们会三五成群地跳皮筋、踢绣球。男孩子则会到小卖部买小鞭炮放着玩。过年,人们也会走亲访友,男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问好。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幸福地聚在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

那时候,人们经常放一种叫“二踢脚”的鞭炮,它声音很响,危险系数也高。放“二踢脚”的时候,小女孩们都会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男孩们会哈哈大笑,说女孩是胆小鬼,有趣极了!

现在,我们生活在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过年会回老家待几天,也有些人只是拿手机给家人通个电话,发个语音或者视频聊天。而且现在即使回老家过年,拜年也只是走个形式,没有人再磕头行礼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穿得好,基本上家家有车,爸爸妈妈还会在过年的时候开车带我们出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这是爸爸妈妈小时候过年想都想不到的!

我、爸爸和妈妈虽然过的是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年。但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乐趣!我有时候很希望穿越到妈妈童年的时代,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童年和他们所过的年呢!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12篇

2018考研英语:我和四六级不一样!

下个周,英语四六级考试又要开始了,对于考研的同学,如何平衡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考研英语复习呢?虽然这两者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巨大不同,但是归根究底都是英语相关,相信加深对两者的认识,有助于平衡两者的复习。下面我们一起和大家来剖析考研英语的测试特点和规律及与英语四、六级的七大区别。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作为一项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考研英语的试题鲜明地体现了自身的特色与宗旨。

▶测试内容的总体特点

1、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近几年的考研英语试题都有特定的语境和情景,体现了对语言意义的领悟与判断。试卷里几乎没有死记硬背、单纯使用语言形式来选择选项的试题,而是更注重对考生语言意义理解能力的考查。

2、测试的基本点定位在语篇上

近几年的试卷测重对语篇能力的检测,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考核都是通过语境和语篇来完成的。尤其是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个题型,题材广泛而新颖,涉及人文、社会、科普、经济、文化教育和生物自然等方面,深层次理解题的比例在逐年加大。这些题的答案,考生若不经过上下文的逻辑推理、揣测作者的意图、挖掘深层含义,是完成不好的。另外,考题中语篇加长,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猜测的词语约占语篇数的3%,若考生的知识面狭窄,理解的难度就会更大。

3、注重基础知识的测试,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在近几年的考研英语试题中不在设置单纯考查词汇、语法的项目,这是否意味着考研试题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测试?在2002年至2014年的考研大纲中,都明确要求考生具备“在交际中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这一语言能力。由此可见,考研英语绝不是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测试,而是考核形式改变了,考查要求更高了。考研英语对基础知识的测试贯穿在整个英语考卷中。完型填空题会直接考查语法知识;阅读理解题和英译汉中有大量的长难句,这些句子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正确分析;作文中要写出正确无误的句子,也需要语法知识做积淀。因此,考研英语是从语篇角度测试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4、注重选材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考研试题的素材均选自英文原版书籍、英文主流媒体和英语国家经常阅读的书刊。试卷中的文章均是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而且所选文章多来自最新的英文资料,更好的反映了当代英语语言的时代特点。同时从历年命制的试题看,被选取的文章的体裁绝大多数为议论性的、评论性的和报道性的;多为分析论证的文章,很少有纯粹的文学文章。这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将面对大量的概括性强、抽象思维为主的材料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有关。

▶试题的个性化特点

目前面向大学生及社会人员的大规模英语考试共有8种左右,但考研英语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在考查内容、考查角度以及测试目标上和其他考试都有着本质区别,保持了自身独特的特点。由于大英四、六级是考生普遍参加的一项考试,现仅对比分析考研英语与大英四六级。

考研英语与大英四、六级英语有如下具体的区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不一样的评价不一样的结果 第13篇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1.认识自我

首先教师在编写教材《金葵花乐园》过程中,在每个单元后都设计了形成性评价表—“我的小脚印”。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通过画星星、贴小葵花、涂颜色、写点评等方式,对自己本单元学习表现进行自主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2.展示自我

班级每月组织一次评价展示活动,学有特长、进步明显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经验、方法、诀窍,将自己的进步、成功以不同形式大胆展示。这个过程使参与展示的孩子对学习成果有了一个清晰的自我评价,对于其他孩子形成了一种引领、示范作用,在班级内树立了学习榜样。例如:小刘同学是个胆小、羞涩的孩子,平时根本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但是随着评价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欣喜地看到了他的变化。在语文背诵展示活动中,几个同学展示过后,他也高高举起小手要求参加展示,虽然表现并不完美,但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3.激励自我

每个学期末,班级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葵园宝贝向前冲”“汇报演出”等评价活动,活动中评委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担任,评价方式突破了“教师单一评价”模式,融入了“生生互动评价方式”“家长参与体验评价方式”。学生既要参加活动又要评价他人,既是考生又是评委,既有比较又有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和自我体检的评价主体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过程。期末“朗读闯通关”评价活动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小李同学由于朗读声音小、语速快被“小评委”们评为不过关,看到这个结果小李哭了。我赶忙为小李打圆场:“其实李同学与其他同学比起来可能还不是特别好,但是今天我们都看到了他的努力,刚才可能是太紧张了,我想同学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他的声音比刚才大了,我们就算他通过,好吗?”纯真而大度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行!”小李也很配合,吸了口气,定定神,又朗读起来。尽管还是没什么语气可谈,但是声音的确是提高了很多。再看看台下的小评委们,个个聚精会神,比哪一次听讲都要认真。当最后一个字从小李嘴中吐出,小评委们满意地为他打了5分和4分,脸上还流露出对小李的肯定和鼓励之情,那样子好像自己是个懂事的小姐姐、小哥哥,正满含关爱地看着弟弟的进步呢!小李同学顺利过关,一枚印章端端正正地印在小李的闯关手册上。小李的勇敢和努力,同学的宽容和善意,岂是通过一张试卷能够看出来的?我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表现点赞。新的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既能看到优点也能看到不足,大家能够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教师评价

1.把握课程目标

融合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设计的笔试、闯关、展示、演出等评价形式,要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百词竞赛”考查学生拼音和汉字书写的掌握程度;“计算大王”检验学生口算的速度;“科学闯关”考查学生科学常识了解情况;“小鬼当家”考查学生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又能清楚把握学校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2.提升学生能力

融合课程是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课程形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设计的“葵园微店”活动,安排学生模拟商品交易活动,组织学生对商品宣传、推销,对商品价格进行计算;打造“葵园KTV”进行文艺演出、歌唱比赛;模拟“葵园实验室”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验证,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建立“葵园书屋”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阅读交流;开办“葵园小剧场”,将绘本故事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表演出来等。这种富有趣味又有挑战性的活动,作为学生展示的空间以及社会交往的场所,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必然会与他人建立合作式交互主体关系,学会合作、尊重、信任、理解、关爱他人。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发展,真实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

3.关注学生发展

融合课程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发展性评价策略。如通过教师“每周一得”进行教育教学诊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通过“乐学”进行学生作业诊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完成习惯;通过“团队组合闯关”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价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进行学生喜欢的活动等诊断性评价。通过“成长档案袋”进行“形成性跟进式记录评价”,记录学生成长历程。通过“期末闯关”“期末展示”和“宝贝,对你说”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终结综合性评价”,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改进。评价是一个持续而循环的过程,评价所得资料,可以反馈到课程设计过程中,作为重新界定目标、改善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提高教学效果的依据。

三、家长评价

1.关注孩子

融合课程既是学校内部学科间的融合,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为此,我们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到融合课程之中,关注孩子成长,请家长共同参与对孩子的评价,每周对孩子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既给家长提供了评价权,又使家长认识了孩子的进步与不足,有利于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2.认识孩子

学校每学期末开展一次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将孩子们自制钟表、自创绘本、手工制作、美术作品、特色主题作业等学习成果在教室进行布展,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文字介绍,并组织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家长发出邀请,邀请家长参观孩子们的成果展。展示过程中,安排成果汇报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进步的空间,让学生和家长共享进步成果。整个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重视孩子的体验、操作、实践,让孩子对知识学习转变成有趣、好玩的生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参与体验评价方式”对孩子的学习表现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客观评价,这种评价既让家长认识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进步,同时通过横向比较,也看到了孩子的不足,为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提供了参考。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过程;效果;精彩

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经历了课改前后的教学模式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灌輸式教学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变化。新课改的今天,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创新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都要求我们敢于创设不一样的精彩。

打造不一样的精彩,始于英语课堂。本文简单论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创设不一样精彩的具体做法,和同仁们交流。

一、追求精彩,目标忌纸上谈兵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是统一的整体,每个要素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各自特有的功能。因此,在落实“课程目标”时,不可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而是应该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上的“缺斤少两”现象并不罕见。如,教学时过分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告知、结果的“宣布”,忽视学生探究的过程、知识习得方法的掌握;教学重心上,只限于What,忽略了How和Why,通常情况下“语言没有为什么”把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愿望拒之于千里之外,教学中总要求学生记住、背熟、考对;考测和练习时,习惯于把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缺少讨论、思考、探究,习惯于接受标准的答案以及答案的“唯一”;另外,最明显的是教学中情感目标常流于形式,教学中抓知识与抓智育画等号,重结果轻过程,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置之不理,成为纸上谈兵的一句空话。于是,教学时往往顾此失彼,造成教育的缺失。

二、追求精彩,教学过程讲求时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究、进行实践性学习……但往往事与愿违、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教学中存在许多走过场的现象。

1.应付备课,促使备课过程变成了备课走过场

人人皆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可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互联网的使用、资源的共享,为多数老师备课提供了简便途径,好多老师走捷径:照抄照搬名师的教案,缺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少了对教材的个性化的处理,缺乏对学生的具体分析。如,在备课时教法这一栏清一色的Autonomous learning, cooperative inquiry;在学法方面全部是:The independent inquiry, coope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practice无论课型是新授还是复习,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千古不变的主题,缺乏变性、灵活性,这样的教案无非是为了应付检查、应付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标志,无实用性、实效性可言,所以创新也就是震天响的口号,教学中的空话,为英语教学贴上的美丽的标签,只可看,而经不起推敲和研究。

2.上课过程缺少实效性

大多课堂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沿袭应试教育的态势,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改变,仍是习惯于灌输教学,要么一讲到底,教师主宰课堂,认为不讲学生不会;要么一练到底,拿套试题学生做完、教师题题过关、标准答案一贯到底,就连书面表达也给出标准的参考例文;把问题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置之不理,就是采用问题教学,也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读教材、找出答案,一味地“问—答”式,由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实效性,只是使问题教学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方式,为问题而问问题。

3.作业布置没有实效性

作业布置无实效性更是流于形式或应付上级检查而布置:“××页××题,记得按时完成”,或“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好好复习一遍”或“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便草草了事。如,一位教师上完必修1 Unit 3 Reading后布置的作业是:(1)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gain.(2)Learn the new words by heart. 这样的课外作业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追求精彩,教学效果重实效

如果我们的课堂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为主、引导学生会学;以活动充满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摒弃满堂灌、走出用分数评价学生的误区,那么高中英语课堂就会远离“贝多芬”—靠背诵得高分,实现学生会学、乐学的根本转变。

四、追求精彩,“腹中有才气自高”

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把握,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坚持,目标的实现和落实等都在呼唤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有偏颇,但也说明教师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和知识领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在教学中做到三思,做个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总之,为顺应新时期、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创新,如何创新、怎样创新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勇于改革,成为教坛新秀、谱写课改新篇、勇当课改先锋,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打造更加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兵.高中英语课堂创新的思考与尝试[J].中学生英语, 2010(11).

[2]黄德维.浅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中学版,2011(04).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15篇

在我的本命年里,干什么都要红红火火,早在过年前我就收到通知,要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年——参与社区巡逻,让真合社区的人们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新年。

年初五一大早,我早早地从暖和的被窝中爬起来,穿好衣服,跟着爷爷一起在社区中巡逻。我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神气地在小区里走来走去,我的任务是检查小区是否有人在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巡逻队共有十几人,刚开始我斗志昂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到处指指点点,还夸口说能坚持到中午。可仅仅过了一个小时,我就累得抬不起腿,迈不开步子了。渐渐地,我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了。当我几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看见那些已经满头白发老人们还在坚持巡逻,发放便民传单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别人行,我也行的!”我赶紧追上大部队,配合大人们做好巡逻工作。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可真称得上“狼吞虎咽”了,风卷残云般把桌上的饭菜一扫而光。

一整天下来,我和爷爷只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休息了一下,其余时间都在帮助社区做好各项工作。虽然我只是帮助社区工作了一天,但我亲身体验到了工作人员的辛苦,感受到他们为新年社区的安全的付出。

这是我过得最累的一个新年,同时也是最开心和最有意义的一个新年。

关于不一样的我八年级学生作文 第16篇

有次,一个男生把我惹哭了,我很气愤,拿过他的政治书立马就给撕了,后来老师问他的书怎么成这样子了?他没做声。我感到很后悔。那次,我跟朋友出去玩,出门前我明确地告诉她:“记得等我想乱买东西时,务必要提醒我。”朋友点点头答应了。在一家超市里,我看见了几本漂亮的本子,很想买。朋友立马说:“你不能再买了,你家里就有几本本子了,而且你买了又用不着,即浪费钱财又浪费森林资源。你是买回家当花瓶的么?”听了朋友的一番话,我感触很深,“可是我还是很想买,不买我会后悔的”我喃喃自语,“那好吧,可别怪我当初没提醒你哦!”朋友无奈的说道,我买回家后,真的后悔了。看来我以后不能在这样任性了。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真可谓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妈对我说:“记得出门前要带雨伞,因为天气预报讲今天有雨。”我点点头。走在半路上,下起雨来了,无奈之下我只好跑到屋檐下躲雨。我正打算从书包里拿出雨伞的,可是我居然忘记带了;想看看手表现在几点钟了,可是我的手表正躺在家里桌子上睡大觉;刚想从书包里拿出钥匙以备我飞奔回家开门,猛地想起我的钥匙在另一件衣服口袋里。唉,我怎么就这么衰呢?

我发现,只要我在学校一天,就会笑一天。因为我前面坐着一个逗比。前几个礼拜,我们正在学《父亲》和《栀子花开》,她居然把这两首歌改编成跟钱有关的歌曲。哈哈,真是太搞笑了。她每天还会跟我们讲各种各样的事,不知道为什么,什么事从她嘴里讲出来,就变得忒搞笑,再配上她那搞笑的表情,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她虽然“爱财如命”,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不是个拜金女。

有时,我也会很严肃很认真。整个人被埋在题海中,下课也在做题,都不能跟好朋友聊天了。晚上也写到十、十一点,已经缺少睡眠了。虽然很累,但累得有价值。因为这个学期生物、地理要毕业会考呀!我当然的努力咯。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17篇

又是一个周末,天气晴好,灿烂的阳光透过细叶榕的缝隙,一缕缕洒进客厅,洒进厨房,父亲和母亲又一起在做饭了,他们笑着、说着、做着。

母亲在淘米,一勺清澈的水加入米中,再由母亲纤细的手来回淘洗,水也渐渐地变白。把淘洗完的水倒掉,再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电饭锅中,等待完成便可。父亲在切肉。父亲的刀法是多么的熟练,在父亲健壮有力的手的操控下,刀在肉中来回穿梭。一片片薄薄的肉片就被切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厨房,厨房变得暖洋洋,又多么的温馨。他们在继续聊着,话题也不知从何时变成了学习生活。他们聊着,时不时抬头看向对方,又有时目光交接,两人又把头立刻转了回去,脸上也多了一抹红晕。据我所知,父母是从学校认识的,也许他们聊到了彼此的点点滴滴吧。

这时母亲已经洗完菜,开始打蛋。蛋在碗中还能分开蛋清和蛋黄。在母亲灵活的手下,蛋清和蛋黄交融在一起,变得金黄。而父亲依然在切肉,肉已经变得很碎了。蛋打好了,肉也切好了,两者相结合,放在锅中煎。不一会儿,香气充满了整个厨房。他们打开厨房的门,端着一盘盘菜肴走了出来。

厨房内暖洋洋的空气顺着打开的门流到了客厅,菜香和花香萦绕,氤氲成爱的味道。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也被端上了餐桌。我贪婪地吸着香味,抓起筷子吃了起来。他们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对看了一眼,高兴地笑了。也许,就是在那时,爱的标签从轰轰烈烈变成了平平淡淡吧。

原来爱和我想的不一样呢,爱在细微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一份关爱。我曾见过父母年轻时的相片,父亲英俊,母亲温婉。虽然他们现在的容颜已然有了岁月的痕迹,但他们的感情却弥久历坚。

看着父母,我甚至有点妒忌他们。他们让我明白,爱不是海誓山盟,而是一种陪伴和守护。陪着你买菜,陪着你做饭,陪着你用餐,就这样一直陪在你身边,陪你走过每一段路,度过每一个关头,最后陪着你慢慢的老去,陪着你一起看夕阳。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而是平平淡淡的相守。

作者:陈艺恺

关于英语课的作文:不一样的英语课 第1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设计,时效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任务设计的内容,而且取决于任务设置的时机,有时是任务设计的内容决定任务设置的时机,有时是任务设置的时机决定任务设计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设置在课前或课首的任务大多是知识学习的预习或预热,设置在课中或课尾的任务大多是知识学习的高点或高潮,设置在课后的任务大多是知识学习的回望或展望。

一、任务设计的内容不同,任务设置的时机就可能不同

在设计任务时,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时机的任务。一般来说,任务的设置大致有以下几个时段:

1. 设置在课前的任务

设置在课前的任务一般是需要学生花费较长时间或者需要学生走出教室的任务。它可以是调查任务,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去收集含有百分数的生活素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用一定时间并且走出教室才能完成;它也可以是预习任务,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充分预习。它一般指对教材的预先自学,如果从广义上看,也包括类似上述的调查活动。

课前设置的任务,许多情况下是利用上课之前的一段时间或者作为前一天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而有时候也可以成为长作业,用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在刚开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购买圆规,然后布置这样一个挑战性任务:“用圆规画一些复杂的美丽图案(如图1)。”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探究、尝试、交流最终会画之后,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出示更复杂的图案挑战学生。等到正式教学“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已经不需要教了,并且学生对圆的认识如“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为什么圆规能够画出圆”等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已经深有体会、有感可发、有话可说。

由此可见,对一些技能性内容比较适合布置如此长时间、高难度的挑战性任务。课前设置的任务,有时候与知识的关系很明确。例如,上述“让学生去收集含有百分数的生活素材”这一调查任务,有时候与知识的关系也可以比较模糊,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之前,教师布置学生“学剪红双喜”的剪纸任务中,知识就隐含其中。

2. 设置在课首的任务

设置在课首的任务一般是能够快速让学生产生注意进而产生主意的任务。它更多的以任务情境和任务活动的形式呈现。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课首,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任务: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新的座位票,上面写着数对,这一新的位置表示方法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纷纷问是何意,老师笑而不答,学生只能自我探索,结果乱作一团,不知该坐哪里。怎么办?学生商量出了主意,先坐在原来的座位上,等老师解释,于是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就成了学生的需要。

设置在课首的任务,大多设计足以产生悬念的任务内容,其功能相当于一台“发动机”,作为知识的引子驱动学生学习。除了从知识的外围设计任务活动,我们还可以从知识的内部设计任务情境,例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教材编排了一组“由易到难”的算式:

如果我们要设计具有强劲驱动力的任务内容,对上述教材编排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由难到易”地先出示“11111111×11111111=_________”。面对这一挑战性任务,学生第一反应是用计算器计算,谁知此题超出计算器的显示范围,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怎么办?学生经过讨论有了主意,遵循从易到难的观察顺序,计算这种结构的算式,然后试着寻找规律来解决这一难题。由此可见,把“由易到难”改换成“由难到易”,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常用的策略。

3. 设置在课中的任务

设置在课中的任务一般是需要一些前期知识教学完毕之后才能设计的任务。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教学重点,但它首先得完成“了解生活中的三角形”“做三角形”“画三角形”等教学环节。如果从任务的角度设计,“做三角形”“画三角形”等前期环节的教学功能就不应该只是停留于通过做和画的活动来认识或巩固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可以趁机对“点子图上画三角形”这一操作活动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明白“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三角形”这一更深层次的道理。此时,学生由“不是任意的三个点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就很容易联系到三角形的边的问题———“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于是这一挑战性问题就可以作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任务既可以设置在新授重点知识即将开幕之际,也可以设置在新授重点知识刚刚落幕之际。对重点知识内容教师都想多次强调,但简单的重复只会让学生厌倦。此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达到“重复”的目的,此中,有一种方式就是重新给学生布置任务。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师讲完算理和算法之后,如果还想强调一下,我们就可以换一种方式“重复”,给学生介绍“画线乘法”:比如21×13=?,数字“21”用横线表示,上边是两道,下边一道;数字“13”用竖线表示,左边是1,右边是3(如图2)。这个图画完后就开始数这些线的交点了,图形右下角的三根线相交一根线,交出三个交点,为3;图形左上角的两根线交一根线,两个交点,为2;图形右上为6个交点,为6;图形左下为1。把右上和左下交点数相加,6加1为7。最后由左向右数数字,得数为273。

然后教师趁机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这种方法与竖式计算之间有联系吗?”学生首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画出来计算感到惊奇,经过与刚学过的竖式计算比较,发现其实它们原理相同,这一探究过程等于再一次地复习了刚学的知识。进而,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书上不用这种画线乘法呢?”又引发学生新一轮探究,发现遇到数字较大的乘法题时没有竖式计算来得方便。

通过上述课例,我们还可以明白两点:一是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改造教学的要求,使之更有利于任务内容的设计和任务时机的设置;二是依据任务驱动式学习活动中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任务驱动可以分为定向的任务驱动学习和自由的任务驱动学习两种类型,上述“画线乘法”的任务探究属于前者,而上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任务探究就属于后者,任务的引入和任务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主意。

4. 设置在课尾的任务

设置在课尾的任务一般是为知识的巩固、拓展和运用所设计的任务。它可以让练习变得更加有意思,例如上述“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座位票所示数对找新座位,谁知有3位学生找不到座位,原来他们的座位票上的数对分别是(5,x)、(y,5)和(z,z),教室中剩下的座位有第3排第5个、第5排第4个和第5排第5个。于是,“帮他们找座位”又成了一个挑战性任务,在练习的最后再掀高潮,学生纷纷出主意。

它还可以让练习变得更加有意义,例如教材“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3):

为了使这道数学题目更具实际意义,我们不妨进行生活化设计,把它改变成“请判断,谁家比较挤?”的任务(如图4):

有些学生不加思考地认为兵兵家比较挤,马上遭到其他学生的反对———要看人均居住面积,于是教师再出示居住人数,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居住面积小不一定就挤。

5. 设置在课后的任务

设置在课后的任务一般是课内活动的延续或课内知识的延伸。它可以是课内活动的补充,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当学生知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只用一个三角形,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吗?”补充这种推导方法之后,接下来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任意选择探究材料(既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只用一个梯形)进行推导的开放性任务。

它也可以是课内知识的应用。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当学生知道三边关系后,教师可以接着布置这样的调查任务:“在课首展示的‘生活中的三角形’中,空调支架、自行车支架、桌椅修理等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形状?”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从三角形的确定性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任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又如学了“圆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创作任务:“用带有圆形的图案设计班徽。”这样的任务可以是完成时间比较长的任务,也可能需要其他非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支持,并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提出创新的想法。

它还可以是课内教材的发展。例如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后,教师在课后布置“算24”的思考任务:“在8、7、5、4四个数中间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计算结果等于24。”学生列出了8+7+5+4=24、(8-7+5)×4=24、8×(7+5)÷4=24等算式,复习了学过的知识,还有学生列出了(8-(7-5))×4=24、8×((7+5)÷4)=24,甚至有学生已经写成了[8-(7-5)]×4=24、8×[(7+5)÷4]=24等算式。这一任务自然地连接到了下一节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对“是不是这样加括号”这一问题的确定会促使学生进行预习。这一任务内容的设计,可谓一举两得,把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知识上呈现连续状态,体现了“上课不再只等上课,教室不再只在教室”的大学习观。

二、任务设置的时机不同,任务设计的内容就可能不同

在设计挑战性任务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接受任务的时机来设计相应内容的任务,以保证任务的挑战性。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设置在不同时机的任务,可能会设计不同的任务方式,并发挥不同的任务功能。

1. 任务设置的时机不同,任务采用的方式可能不同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大多设置在两个时机,一是课首,二是课前。而有的任务设置的时机有多种选择,既可以在课首也可以在课前,此时,我们应该见机行事。

例如“年月日”一课,如果在课首设置任务,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明年的年历作为任务,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新年年历可查,此时学生只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依靠同伴的帮助或参考教材的提示来完成任务。在制作新年年历中,会涉及“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等知识。此中,学生对“二月有多少天?”会有疑惑,而这正是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课前设置任务,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设计一张距离现在比较远的年份如2050年的年历作为任务,让学生找不到现成的年历抄写,这样才能确保任务的挑战性。当然,在制作2050年的年历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2050年1月1日是星期几。

又如“圆的认识”一课,如果在课前设置任务,我们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尝试用圆规画圆,然后课中可以从“怎样用圆规画圆”入手引出圆的特征,也可以从“为何圆规能画圆”入手引出圆的特征;如果在课首设置任务,限于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要确定一个长方形的大小最少需要两个数据(长与宽)”和“要确定一个正方形的大小只需要一个数据(边长)”迁移思考“要确定一个圆的大小最少需要几个数据”,以此作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特征。前者更多地以操作活动设计驱动任务,后者则更多地以思考活动设计驱动任务。

2. 任务设置的时机不同,任务发挥的功能可能不同

设置在课前的任务,其中问题的未知状态可能会很好地驱动学生进行预习,此时任务发挥的是引导功能。例如教学“认识垂直”,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这样一个探究任务:“小红家的自来水管怎样连接可以节省材料?”这一实际问题(如图5),此时学习就有了现实需要,有的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来尝试解决,有的学生则会通过预习教材来寻找答案。

等到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种连线中(如图6)发现最短线段的特征,从而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垂直”等知识。

如果课前不用任务驱动,而是直接布置学生预习,那么学生预习后,课上又该如何设计任务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课首设计能够反映学生预习水平的任务,此时任务发挥的是检测功能。例如学生预习“认识垂直”之后,教师可以在课首设计这样的判断任务:“你能找到垂线吗?”

教师首先出示图7,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得到“垂线是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然后出示图8,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得到“垂线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也就是两条直线要相互垂直”这一知识点,最后依次出示图9到图11,让学生判断“有哪几组垂线?”。这一任务设计,妙在教师完成“垂”字书写中完成了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和新知的巩固与发展练习。

还有一些任务内容在不同时机会有不同的认识,有时会延续一段时间的学习。例如“为什么货币中没有3元?”这个现实问题作为任务探究,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果将这一任务内容设置在小学低年级,会涉及一位数加减计算:将1-10里面的数分为“重要数”和“非重要数”,1、2、5、10就是“重要数”,因为使用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1+2=3,2+2=4,1+5=6,2+5=7,10-2=8,10-1=9。其余的数,如3,就属于“非重要数”。如果在这四个“重要数”中增加一个“非重要数”3,就会出现繁复。这里还涉及简单的排列组合,于是这一任务也可以设置在高年级“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果将这一任务内容设置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还会发现货币最高面额和其他各种面额之间都是整倍数的关系:10可以被1、2、5三个数整除,而其他数则不能;如果将这一任务内容设置在中学,又可以从概率角度来说明问题:在1至9的各种数字排列组合中,3的出现概率最多只有18%,而1、2、5出现的总概率则为90%,如果使用“3”面值的币种,在流通中呈现的概率约为16.7%,证明以“3”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

上一篇:习近平新年贺词2016全文稿下一篇:减负提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