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文章范文

2024-05-18

中秋文章范文(精选8篇)

中秋文章 第1篇

小编整理中秋节文章:中秋散记:有道是,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节赏月曾经是传统生活中的厚重节目。只是年年中秋的月兀自圆着,而关于节的运用却扑天盖地,被精明的商家发挥得淋漓尽致。吃的,玩的,实用的,噱头的,信息时代的节日,热闹张扬。繁华的表象却掩藏不了我的落寞,有关儿时中秋的种种记忆从悠远的时光里飘忽而来„„

那时的孩子,对于过年过节,总是有一种特别的狂热。那时物资贫乏,中秋节,虽然没有过年那么隆重,但也让人有一种欢天喜地的期待。

期待从节前几天就开始了,总是缠着大人,在纠结一个问题,买多大的月饼,买多少。那时的月饼品种在农村是很单一的,无一例外就是那种外表烤得黄黄的,偶尔还有些烤焦了的,带点不光鲜的黑色。里面的馅有一些花生米,冰糖,咬起来硬硬的。小孩们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冰糖了。如果谁分到一块有冰糖的月饼,就会情不自禁的高兴得尖叫,然后心满意足的用舌头舔过来舔过去,还一边咂摸着嘴。别的孩子艳羡得直流口水。

当然中秋的期盼远不止于吃月饼,对我们来说,中秋节那天还有种莫名的神秘,和神秘背后的成功守护。

最期待的当然要数晚上的活动——守月。

天狗食月的故事一直在民间盛传,尤其是奶奶辈的人。她们对此深信不疑。她们认为这天晚上天狗肯定会趁机出来吃月亮,中秋的月那么圆,那么亮,就是天狗期待中馋涎欲滴的月饼。但天狗是怕热闹的,尤其怕锣声,所以这天晚上她们会交待家里的孩子,都到村口的大坪里去守着月亮,坪的中央就摆放着村子里的一面大锣,如果看到月亮被天狗吃了,就使劲儿敲锣,天狗被惊吓后就会吐出月亮。

往往我们对此也是非常好奇的,每个小孩的心里都装着太多的好奇与神话。况且守月也不会白守,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会拿出自家里的零食,譬如自家梨树上留下来的几个大梨,自家种的瓜子花生,如果家境好一点的还会带来几颗糖果,„„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诱惑。所以,这个晚上,村口的大坪里热闹得如同集市。小孩子们在坪里嘻笑追赶打闹,大人们也轻松地坐在那里,嗑着瓜子,唠着家常,享受着这难得的轻松时光。突然有人大叫,天狗吃月亮了。一时,大家都停下来,朝天空看,然后是好一阵手忙脚乱;有人敲起了大锣,没有锣的迅速从家里拿了可以敲响的锅碗瓢盆,用力的敲打;更有迷信的老奶奶,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中喃喃有词,祈祷天狗不要把月亮吃掉„„

我对月亮也是心怀敬畏的,因为小时,奶奶会给我们讲月亮娘娘割小孩耳朵的故事,一再告诫我们不要对着月亮指指戳戳。所以在此种场合,我一般会懵在那里,心里在想月亮娘娘为什么要割小孩的耳朵呢?纠结着到底要不要去敲打发声物体拯救月亮。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又有人大叫,你们看,天狗把月亮吐出来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月亮真的慢慢地恢复了她圆圆的样子。我心里也由此释然了,和大人们一样欢喜异常。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大家都明白了天狗食月的科学原理,这种场景就很少再出现了。这反倒让我心里生出许多惆怅,有了几许失落。

守住了月亮,孩子们的欣喜是可想而知的。月亮悄悄地挂在了半空中,可孩子们的兴奋却还没有散去。接下来是大孩子们的一场冒险与阴谋了。我虽然从末参于过,但听起来也绝对能让我手心冒汗。原来,我们那里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凡是中秋节那天晚上,无论是树上挂的果,还是地上结的瓜,被别人摘走的话,第二天是不能恶语相向的,只能当成是天狗吃掉了。这让那些调皮的大孩子们兴奋不已,那时,农村没有什么别的水果,除了梨,孩子们最爱的就是那种生长在土边上的类似高粱有别于甘蔗的甜蔗了。野孩子们白天的时候早早就踩好了点,谁家的还有几根没采回去,谁家的又有几根大的,趁着月色正浓,呼啦一阵风似的把这些甜庶扫翻了,然后再到秘密基地啃得津津有味,当然,这其中可能就有甜庶家里的小主人,没准,他啃得最香呢。我是啃过的,那个甜,绝对让你一生难忘。

第二天清晨,你绝对听不到菜园里失窃的谩骂,也没有人会上家里告状。一切祥和,万事太平,“偷窃”的兴奋未消,和没有追究的安心,让你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月同圆,可再也见不到当初的那个月亮了。

人生如月,不能日日满盈,但有月月月圆。走过来,走过去,风风雨雨。

中秋文章 第2篇

最美中秋佳节夜,皓月当空,缕缕浮云,点点繁星,单桂飘香,月下浓情融融;最愁中秋圆月夜,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乡的愁情伴着孤独的哀伤在惨白的月光之下形影相吊。年年中秋待月圆,岁岁思念故乡人,月圆最是相思时,清风为伴还乡日,而在外漂泊的我多少个中秋未与父母亲一起度过都已开始不记得了,今宵,又是一个如水的夜晚,夜色浸透菊花的清香,我独立在暮雨潇潇的庭院中,拿起电话道一声父母安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渲染的氛围,没有假意的寒暄,没有过多的愁苦情肠,就那样淡淡的问候,在这个承载着团圆相思亲情为一体的中秋佳节里带着我对父母无限的思念和无比的愧疚之心与电话那头的您们共度此节。

父亲,您从我儿时眼中的风流倜傥到现在的白发苍苍,您用您一生的笔直伟岸为我们一路操劳到微微颤颤,您是那么一个人,喜欢我肥肥壮壮,我瘦了您心疼,我胖了您高兴。即便是到现在也总是给我打电话不让我花电话费,明明我已经独立工作了很久却总还是问我钱够不够花工作生活需不需要帮助,您是第一个抱我的男人,您是第一个给我上课的导师,您是第一个见证我最原始最纯真一面的男人,您是第一个听见我哭看见我笑的男人,您是第一个看见我跌倒又见证我坚强的爬起的男人,您是第一个拍着我肩膀叫我做一个勇敢的真正男子汉的男人,您是第一个纠正我错误告诉我真理的男人,您是第一个带着我走向外面看世界的男人,您是一个会无私的原谅我的粗鲁我的顶撞我的任性我的刁难我的叛逆的男人,您是一个无论何时都会对我伸出友爱之手的男人,您是一个会为我担心为我考虑一辈子的男人,您是一个我相信您说的承诺都会做到的诚信的男人,您是不管我错对成功如否都觉得我是最好最优秀的男人。您是一个永远不会弃我而去的男人,事业成功时您会对我说“好样的”,饥寒交迫时您会对我说“回来吧,家里有你的饭吃”,生活失意时您会给我佯装责备的鼓励,心浮气躁您会给我时刻的警醒,您就是那样一个男人,让我一辈子都可以依靠可以信任的男人。

母亲,是您赌上您的青春和生命给了我现在的躯体和灵魂,您用您娇美的脸庞婀娜多姿的美丽换来了现在我强壮健康的身体,是您用您的乳汁让我第一次品尝了生活的甘甜,您用您的满心的怀抱给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温暖,您用您的双手一针一线的为我遮盖了原始的羞丑,您是第一个为我洗衣做饭的女人,您是第一个为我掉眼泪的女人,您是第一个洗屎洗尿的女人,您是第一个会对我温柔似水的女人,您用您的双手为我理顺每一根头发,为我抚平每一处褶皱,您是一个无论我脾气多坏性格多倔多么慵懒多么颓废都不会弃我而去的女人,您是一个一辈子都担心我是否吃的好穿的暖的女人。生病时,妈妈说:别吓妈妈。吃饭时,妈妈说:别管妈妈。结婚时,妈妈说:别念妈妈。妈妈病时,妈妈说:妈妈没事。您就是那样一个对我无私的忘了自己的女人,您就是那样一个女人,让我一辈子都感恩涕零却都输不起还不起的女人。

对于双亲,大部分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历程:3岁时我们都会说‘爸妈,我爱你们’;10岁时说‘爸妈,听你们的’;16岁时‘我爸妈真的很烦’;20岁时‘想要离开这个家’30岁‘爸妈,你当时是对的’;40岁‘我想要去我妈家’;50岁‘我不想要失去我爸妈’;60岁‘只要我爸妈还能在这,我愿意为了我他们放弃一切’;请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的珍贵。当我们在外面喝着饮料吃着这样那样的美食时想想此刻父母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当我们赶着时髦穿着各式各样的名牌衣服的时候想想父母身上夏天通凉冬天御寒的是什么;当我们在外面享受着灯红酒绿的宴会高朋满座的热闹时此刻父母亲在做什么;当我们在过着我们的小日子享受着浓浓的甜蜜爱情或者美美的天伦之乐时父母亲在何方?他们思念我们的双眼的轮廓越来越深,他们两鬓的白发越来越多,他们脸庞的皱纹越来越密,他们的双手慢慢的变颤,他们的双脚变得越来越无力,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弯曲,他们身上的衣服一天天的加厚,他们的咳嗽声一天天的增多,他们对我们的依恋和思念也一天天的加深。希望在有那么一天:当我们的爸爸妈妈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们能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我们的小手紧紧的陪我们一起走过平坦、走过泥泽一样。

又是一个中秋节,我亲爱的父母啊!我多想回到您们的身边挽起您们的双手陪您们过一个团圆的中秋,我多想看见您们满足的笑脸;多想听听您们高兴的声音对我寒暄;多想坐在您们身边像儿时一样被您们粗糙而温暖的大手抚摸说着“你胖了”或是“你瘦了”;我多想看见您们兴致勃勃的跟街坊邻居炫耀着嚷嚷“我儿子出息了,回来了”;我多想再一次看见您们因为我的回家而忙碌的身影为我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带着儿时记忆中的香味;我多想拉着您们的双手亲口告诉您们我过得很好,吃的饱饱的,穿的暖暖的,工作也顺利,没有什么不顺心的挫折和困难;我多想像儿时一样赖着妈妈的怀抱轻轻的告诉您我爱您,多少年都跟初生时对您一样的爱;我多想静静的靠着爸爸的肩膀告诉您,谢谢您对我这么多年的照顾,我会不负您的重望,一如既往的坚强的前进拼搏。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3篇

针对这一考点, 中考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命题形式或者变式:

1.给文章或段落划分层次;2.归纳文章或段落各层次的大意;3.理清文章或段落的行文思路, 并概括其特点;4.对文章标题或段落的结构、思路特点、效果等作出评价。

下面, 我们就以今年镇江市中考语文两篇阅读理解试题为例来加以分析。

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马永

(1) 这个春天, 小沈阳太火了。

(2) 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 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 而我认为, 小沈阳今天的火, 源自我们的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

(3) 在许多反映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丑”。他们打扮成扑克牌里“小鬼”的样子 (准确地说, “小鬼”的样子是根据小丑的形象创造的) , 或者干脆请一个侏儒, 跟随在皇帝的身边, 不仅仅是插科打诨, 而且他们蹦跳, 他们献媚, 他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 因为随着欧洲人审美情趣的变化, 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精神。小丑, 在中国古代宫廷中也有存在, 还有一说它是中国戏曲的发源之一, 并且一直保存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 但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 特别是戏曲中的丑角, 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创造, 它已经摆脱了“丑”, 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

(4) 可是, 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 一种“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 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

(5) 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曾经有过二人转应该归戏曲艺术类还是曲艺类的争论, 因为二人转具备“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 但它的具体表现方法, 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 传统的二人转形式, 以讲故事为主, 节目多数是与“戏曲小戏”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杨八姐游春》之类, 虽然里面也有很多荤词、粉词, 但主要还是靠了唱功取胜。到了今天, 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现代二人转”, 故事趋向荒诞, 我们看到了更多只以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者是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 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 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无论演员是男装女还是女装男, 都是换汤不换药。

(5) 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例如, 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 无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 还是“丫蛋”与小沈阳的模仿演唱, 都是典型的“现代二人转”。这与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别明显。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 以故事机巧、幽默表演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 据说是师徒几人后台“攒”成的节目, 表现在舞台上, 卖弄技巧在节目中的比重非常大, 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

(7) 这里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 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 本文要提醒大家, 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 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 总是好几个主持人一起, 你一言我一语, 或调侃嘉宾, 或相互讽刺取笑, 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 绝对接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 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 同样是一种“丑”的展览。

(8) 小丑, 与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同, 也与马戏团里主要靠机巧取胜的小丑不同, 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 通俗也罢, 如果俗得过了头, 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 对美的判断对美的倡导, 仍然存在审美底线, 我们是不是要容许这样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 值得思考, 毕竟它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

12.文中“小丑文化”泛滥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13.为什么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

姥姥的端午

王瀛

(1) 十余年前的五月, 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 便匆匆离去。

(2)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 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 临近粽香五月, 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 踱着疲惫的小脚, 轻轻推门, 轻轻走近, 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 为我一掩再掩。

(3)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 端午, 在童年的期盼中, 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 不知何时, 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 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 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 就在某个清晨, 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 她说, 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 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 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 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 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 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4) 端午粽香, 萦绕岁岁年年童谣, 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 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 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 声渐雄浑之时, 姥姥缓身回望, 却已一笑白头。

(5) 姥姥的端午, 从老家搬到城里, 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 狭窄的蜗居, 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 想念乡间, 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 鸡鸣犬吠, 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 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想念老槐树阴下, 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6) 最后的端午, 姥姥依旧忙碌, 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 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 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 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 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 关于谁该谈朋友了, 谁该快点结婚了, 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 都没有在意。

(7) 端午后几日, 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 匆匆撒手而去, 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 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8) 次年端午, 凝重在无限哀思里, 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 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 说到童年, 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 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 都不说话, 大弟站到阳台, 低头点起一支烟, 妈妈肩头抽动, 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 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 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 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9) 端午, 翠绿与寂静, 蒹葭苍苍的古韵, 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 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 青衣姗姗, 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 初见有股矜持的冷, 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 柔骨而就、甜而不腻, 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 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10) 娴静的汨罗江, 从远古走来, 走进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 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 走过多少年, 芬芳多少年。

15.通读全文, 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 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19.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 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失误展示

以上列出了涉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个能力点的四道题目, 下面让我们依次来看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的典型失误。

【失误一】题12.答: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

这类错误可以概括为:思路不清, 搜索不全。

【失误二】题13.答:“小丑文化”如果俗得过了头, 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

这题的典型错误可以概括为:段内结构不明, 缺少层次。

【失误三】题15.答:从老家搬到城里后姥姥的端午;姥姥最后的端午。

这类错误可以概括为:整体结构模糊, 大意失分。

【失误四】题19.答:姥姥的端午既是本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又是文章抒情的线索。端午的民俗特色在姥姥的身上留下特有的印记, 每到端午就让我们想起了姥姥。

这类错误可以概括为:结构思路与写法脱节, 综合能力不强。

问题辨析

题12:考生应该从第 (4) 段最后一句“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着手。这句话能够看出作者的思路:先说泛滥的几种形式再说泛滥的危害。所以考生准确地找到了 (5) (6) 两段的中心句, 就答对了两点。但是文章最后一段说泛滥的危害, 第 (7) 段说的是什么呢?考生未作细致推敲, 这里思路不清直接导致了答题的失分。从第 (7) 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一句可以看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在说了小沈阳的二人转和赵本山的小品之后, 进一步列举了其他“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 如: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 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再加上这两点, 回答就全面了。

题13:考生准确判断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第 (8) 段, 也确实在第 (8) 段中找到了很关键的语句来加以回答。问题是, 命题者要求的是根据全文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因而如上的回答就显得单薄, 不全面了。主要问题就在于考生对段内的结构不明了, 缺少对层次的理解。我们来看第 (8) 段, 它有三个句号, 很明显地分成三个层次, 文章依次从“小丑文化”的特征、“小丑文化”的危害性、“小丑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三个层面来阐述为什么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因此结合这三句话, 适度概括就能回答完整, 得到满分。参考答案: (1) “小丑文化”是低俗的。 (2) “小丑文化”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 (3) “小丑文化”的泛滥有悖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

题15:依据第 (5) (6) 段的首句, 也是中心句, 就不难看出“姥姥的端午, 从老家搬到城里, 仍旧初始味道”;“最后的端午, 姥姥依旧忙碌”两个得分点。文章到这里, 结构并不完整, 接下来, 第 (8) 段首句“次年端午, 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实质是写姥姥去世后的端午, 更富抒情气息。而恰恰这一得分点被考生忽视了, 不能不说是大意失分, 实在可惜。

题19:这一题是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标题或段落的结构、思路特点、效果等作出评价的能力的。这里主要是分析标题, 因而能有效测试考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对于这一类题, 考生往往感觉比较难以下手。其实只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在推敲文章思路结构的基础上从选材、主题、结构、写法等四个角度入手, 依次作答便可减少失分, 甚至得满分。如从写法上,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或者, “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 文章通过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从主题上看, “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答题指导

总的来说, 解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类题时, 一般可以分三步:当然, 熟练之后, 这三步也可并作一步走。

在分析文章的结构时, 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 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2) 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3) 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 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命题者往往就一段或几段甚至全篇出题, 或划分层次, 或阐述层意, 或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等。这就要依据试题指定的范围去分析试题, 分析材料。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目的在于理出文章本身的意序。在连贯的话语中, 只要能认定为一个意义单位的, 就是一层。如何认定?很多时候, 意义不是空灵无形的, 它常常有自己的“蛛丝马迹”——那就是语言形式和内容上的标志。抓住这些标志, 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分析了。

形式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关联词语;第二, 词汇手段;第三, 话题话头;第四, 相同句式或结构;第五, 过渡句。以词汇手段为例, 词汇手段是指话语中能够起关联作用的某些词语充当的组合手段。主要包括: (1) 顺序词语; (2) 时间词语; (3) 重复地在某一语法位置出现的词语或词语串; (4) “这”“这些”“这样”等指代词语或由指代词语组成的词组; (5) 在不同句子中出现的同一词语、同义词语、上下位词语、反义词语等。像镇江卷第15题“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在文中第 (6) 和第 (8) 段就有重复出现的结构类似的词语串, 即“最后的端午”“次年的端午”, 抓住这些标志, 就能帮助你准确答题。

内容分析要注意两个方面: (1) 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 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 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 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 从意义疏松处断开。如镇江卷第12题, 第 (7) 段和第 (5) (6) 段联结得仍很紧密, 因而答题时应全盘考虑, 不能与前两段割裂开来。 (2) 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 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 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线。如镇江卷第13题, 只要在第 (8) 段的每一层次中找出中心词语就能够准确答题。

另外, 不同文体的文章, 其结构特点也是不同的:

(一) 记叙文 (包括散文) 的结构特点

1.抓住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记叙文的主要因素, 许多记叙文都是按时空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3.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按逻辑关系划分。

5.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方式来划分。

(二) 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1.按逻辑思维划分, 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论、本论、结论) 三部分。

2.按篇章结构划分, 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三) 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1.以时空变化为顺序的说明文, 一般按层进式的结构来行文。

2.说明事理和事物结构的说明文, 一般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观察顺序安排结构。

3.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文, 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来安排结构。

4.有的说明文采用分类说明的方式, 故其结构层次往往是并列式的。

总之, 对思路的把握, 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 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理解题之前, 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轨迹走一遍, 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深入、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重要前提。

实战演练

(一) (2010年江苏盐城卷)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问题。

去远方

肖复兴

(1) 寒假的时候, 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 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 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 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 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 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 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 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 我羡慕他, 也支持他, 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 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 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 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 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 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 我走过去一问, 果然是, 他是来接人的。我们闲谈起来, 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 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 他也敢于出来闯荡, 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异国他乡, 举目无亲, 餐风宿露, 漂泊是他的命运, 也成了他的性格。

(4) 我也想起我自己, 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 驱车北上, 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 天寒地冻, 路远心迷, 仿佛已经到了天外, 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 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 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 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 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 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 没错, 年轻时心不安分, 不知天高地厚, 想入非非, 把远方想象得那样好, 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 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 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 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 需要勇气, 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 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 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 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 在我看来, 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 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 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 青春, 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 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 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 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 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 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 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 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 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 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 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 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 (4分)

(二) (2010年上海卷) 阅读下文, 完成问题。

蘑菇转了一个弯

(1) 那一年, 我即将大学毕业, 为了找个单位, 天天出去“扫街”, 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 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 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 你读书时, 还获过不少奖, 不错!可是, 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 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2) 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 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 让我去干保安, 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 就回了趟老家。

(3) 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 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4) 父亲听后笑了笑, 说, 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 别想了。哎, 对了, 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 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5)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6) 这天晚上, 我睡得很香, 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 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7)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 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 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 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 今天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 就说, 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 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 也是绿色食品呢!

(8) 于是, 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五十出头的人了, 手脚还挺利索, 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 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 父亲说, 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 咱们也吃不了, 这种鲜东西, 搁几天就会坏的, 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9) 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 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10) 午饭时, 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 我很吃惊, 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11)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 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换钱。其实, 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 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 这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12)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 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13) 后来, 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 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 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 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 我不来公司做保安, 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14)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 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6分)

参考答案

(一) 《去远方》

1.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 在结构上点题, 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点, 每点2分)

(二) 《蘑菇转了个弯》

中秋营销,旧话题做出新文章 第4篇

中秋节文章:中秋节的记忆 第5篇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大多数人还生活在为果腹而奔波的日子里。人们总是把当时所谓好吃的食物放在过节时用,所以节日是人们能食饱美食的日子。为此,人们串亲访友也总是带些食物,这些习惯不少人到现在还在继续着。

那时,我儿时生活过的那个地方,到了中秋节期间,当年结婚的闺女要回娘家,要给娘家人带些吃的,主要是两样食品:油条和大月饼。到时候要炸些油条,用篮子送到娘家,条件一般的人家,用一个挎篮装满油条,提着送到娘家后,再分给近门亲人。条件好些的,娘家有多少家近门亲人就装多少篮子,装油条的篮子,或用扁担挑,或用自行车、人力车垃。不过这些力气活,不用新郎新娘操心,要找些人村里青壮年男人承担,叫做“驾礼”。驾礼人数一到两三个不等,驾礼人一般可以提前先走,新郎新娘随后,到娘家村附近时再聚合。装油条的篮子,是用去了皮的柳条编制的,干净轻巧,很有工艺品味道,这种篮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以备串亲访友之用,自己家的不够用时可以相互借。往篮子里装油条时,一般不用布料东西垫盖,布料易招油灰尘。所以,人们总会用些荷叶、麻叶、蓖麻叶、芦苇叶等垫在下面,或遮在上面,不但干净,而且美观。到娘家村后,新郎新娘要同驾礼人一块,把礼物一户户分送,并问寒问暖,拉拉家常,稍后就离开到下一家亲戚,等到礼物全部送完,再回到娘家等着亲戚们送篮子,谁家收了礼物,送回篮子时里面要放个红包,内装五角或一两元人民币,以示对驾礼人的感谢。不过如果这家亲戚有准备,当时就可以腾空篮子,把红包放进去让驾礼人带回。

闺女给娘家送的大月饼,也叫千层饼,都是各家自己做的,不用买。出嫁闺女的婆家做的大月饼,送到娘家后,一般都要送给近邻亲友品尝。因此,谁家的闺女手巧,做的千层饼厚,日子过得好,对娘有孝心,本村家家户户都知道。所以,只要有条件,大家都比着做,看谁做的好,做的厚实!大月饼,是用麦面发酵后加馅蒸制而成。首先,是用面加酵母后和成面团,再用面杖把面团擀成大小厚薄适当的圆形面皮,上面放些馅,馅的种类多样,有葱肉的,有韭菜鸡蛋的,有豆酱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有糖的等等。总之,什么好吃就放什么,放一层馅,加一层面皮,甜、咸、辣、香,层层交错,最多的能达到数十层,厚度高达几十公分,直径可达百多公分。当然,这要根据锅和蒸笼的大小而定,重量有几斤到几十斤不等。做好后开始生火上笼蒸,一般要蒸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出锅后,放在阴凉处降温,第二天一大早,就往娘家送。

进入九十年代后,绝大多数农村人走出了家门,开始打工、经商、办企业,人们不再为食物而奋斗,中秋节日也很少有人送油条和大月饼,取而代之的是水果、鸡、鸭、鱼、肉、蛋或土特产等副食品。跨进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始涉足丰富的精神生活领域,不少人隔三差五,就会邀上亲朋好友,出入酒店、茶社、娱乐城。更有结伙驾车,去游山玩水,悠哉游哉,其乐融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让远方游子思乡之意更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秋节让恩爱之人情更切!

中秋节文章 第6篇

中秋节里的“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因此,在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为“中秋”了。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皇祭月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又恰巧在三秋之半,故名叫中秋节。

不过中秋节也有一个美丽传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拜后羿为师。

有一天,后羿上山打猎,偶然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射太阳有功,救人们于火海之中,就赐他一粒仙丹,吃下可以成仙。后羿接过仙丹,刚放到嘴里,突然想起心爱的娇妻——嫦娥,赶忙把仙丹吐出来。回到了家里,后羿就把仙丹的事告诉了嫦娥,跟嫦娥一起商量,最终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仙丹只一粒,两人只一人能成仙,万般无奈,后羿和嫦娥就把仙丹藏起来。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上山打猎,蓬蒙装着有病,推说不去。等后羿他们走了,蓬蒙就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实在没有办法,索性就把仙丹吞下。自然,就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实在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猎回来,听说嫦娥被蓬蒙逼着吞下了仙丹,已飞上了天空。万般愤怒,欲杀小人蓬蒙,可他早就逃了。后羿悲愤欲绝,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由于太想妻子了,后羿在晚上,遥望月亮哭泣,哭着哭着,就跟着月亮跑,跑着跑着,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来晃去,似乎也在对他哭泣。但毕竟天地两隔,又如何能见面?后羿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在月圆时,设香案,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瓜果,他也独自斟酒,边饮边对月长叹,诉说离别之苦。后来,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仿效。据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广寒宫遥望大家,人们也能看到嫦娥。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呢?相传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事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明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文章 第7篇

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On this day,people usually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and eat moon cake.We also can go to travel and visit our relatives or friends.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which is often held in September or October.During the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get united and have moon cakes together.(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moon cakes, such as bean paste, egg-yolk or meat.The shape of a moon cake is round as it symbolizes a big moon.)拓展句 Moreover, in the evening of 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people get together in a vacant place, eating delicious moon cakes while appreciating the beautiful moon hanging in the dark sky.To conclud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very nice festival for Chinese people.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九月或十月过中秋节

2.中秋节家人团聚,吃月饼。月饼种类繁多,美味可口,形状是圆的,像月亮。

3.中秋之夜,人们常常在露天的地方边吃月饼边赏月。

Mid 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a.It used to be as important as Spring Festival.It is usually celebrated in September or October.This festival is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to enjoy the beautiful moon light.To some extent在一定程度上,it is like Thanks Giving day in western countries.On this day,people usually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and have

a nice meal.After that,people

always eat delicious moon cakes,and watch the moon.The moon is always very round on that day,and makes people think of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It is a day of pleasure and happiness.例文: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of the eighth month of our 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日

历)(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t has been enjoying great popularity in our

country.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我们国家大受欢迎)(Usually, no matter how far away or how busy we are, we will try to come home for the celebration.通常,无论我们离家有多远或有多忙,我们都会尽量回家和家人

一起庆祝节日)(The moon that night looks the brightest in the whole lunar month.中秋夜的月亮在整个农历中是最亮的)What we love most is the time we enjoy the full moon

together 我们最喜欢的是大家坐在一起赏月.With the beautiful moon up in the sky, we sit

together and eat moon cakes and fruit, sharing our stories.伴着那一轮圆月,我们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还有水果,一起分享那些幸福的时刻。In addition to these traditional activities, we have a wider range of choices such as

文章之外的文章 第8篇

演员文章事本是几个人和家庭私事,何以成为娱乐界甚至全民之狂欢?

不能怨媒体。在腾讯读到《窥文章隐私 媒体做错了吗》一文,其中说:合理地将明星隐私公开不仅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题中应有之意。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认为,坏事比好事对人的影响要大,这也是正面消息没有负面消息传得快、传得广、受关注度高的原因所在。而新闻媒体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提供给受众真实且有卖点的新闻,只要不触碰法律底线,是工作的应有之意,也无可厚非。

怨就怨演员文章自己的人生文章没有写好,怨就怨全民的人生文章还有待写得更好。

演员喜秀人所共知,但如文章事发前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各种作秀可谓登峰造极。比如高调为女儿摆百日宴,夫妻二人为电视剧《小爸爸》造势,尤其是2013年9月做客《非常静距离》时,文章对婚姻的描述达到了极致,“我唯一觉得最牛的事儿,就是我的女人叫马伊琍。”文章和马伊琍一方面用大量篇幅炫耀自己爱情和家庭美满;一方面借此吸金,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事发后,文章的所为同样“秀”迹斑斑:无论是那篇告饶微博还是“文章贱命一条,要与记者玩儿到底”的再次发声,无不充满表演之痕。

值得一提的是,以自己家庭隐私或爱情炫到极处的绝非文章一人。网友“谈笑古今”微博中这样说:鲁豫是个奇女子,她采访过薄瓜瓜的幸福家庭之后,他的家庭就破裂了;采访过李双江的育儿经验之后,他的儿子就出事了……采访过文章这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之后,文章就出轨了。这虽有些调侃,却蕴含人生文章之道。

这人生之道就是:1、少谈私。生活在当今浮华躁世,无论名人、演员及至普通百姓,应少谈、慎谈家私、情私和隐私,更不应炫,尤其是艺人和青年人,生活的变数还多呢,什么话都不要说死说绝。

2、来回想。请想一想,炫私炫至你名利双收,然后又指责媒体和公众有窥私癖;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又不允许大家质询反问,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自娱自乐尚可,娱人娱他不行。

3、不说谎。我们不否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结尾之悲不代表开始之悲,但开始的夸大其词和肆意渲染,与谎言至少十分接近了。

至于演员文章引发的这场全民狂欢,可以理解但应该引导。可以理解的是当下整个舆论环境接近娱乐至死的生态了,不主张、不倡导、不推广思想几乎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全民以演员文章当乐子当是必然。应该引导的是,演员文章这点事儿,根本不值得人们街谈巷议。一个铺天盖地都是这些的国度,一个整版整刊都充斥这些的媒体,肯定是不负责任的。在这类事情上,高素质的文明之举应该是:公民少谈隐私,社会保护隐私,尊重个体选择,搭建和谐群体。

文章事件发生后,我写过这样一条微博:近几天事事非非,深感娱乐文章、应景文章、违心文章好写,思想文章、深刻文章、真诚文章难就。

人生苦短,该怎么写好人生这苦短的文章?!

责任编辑 张惠清

上一篇:写桃花的三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清明祭英烈活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