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2024-05-21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精选14篇)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第1篇

前几天,父亲因身上出疱疹住进医院,那天二姐打电话说父亲腿疼,小便尿不出。她陪着上医院检查,原来是出疱疹引起的。疱疹从大腿一直到膝盖弯处都是,有的已经破了。医生说这麽严重怎么才来看,父亲说;“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以为起的小疙瘩没在意。”大夫让住院,可有没有床位,只有特殊病床要几百元一天,父亲嫌贵不住,我说床费我拿他也不住。无奈只好每天早晚来医院打点滴,还得做理疗,还开点药清洗。二姐说:“因为疱疹起的地方,父亲不好意思让我们女儿弄,只好让弟弟晚上下班后帮他用药清洗。”

折腾了两天后,二姐又打来电话说:“父亲始终小便不出,今天大夫给下的导尿管,这样行走不便只得住院了,让我问问有没有病床。”联系之后告诉说现在只有4百元一天的高间了。我说那也得住,我急急忙忙赶过去后,父亲已经安排在病房里,条件特别好,外面一间像客厅,有沙发、冰箱、微波炉、电视像宾馆一样。里间一张大床,卫生间挺大,可以洗澡,也有电视。父亲说:“行啊,就当住宾馆了”。

住了四天后,父亲就又张罗要出院,说床费太贵,这时导尿管也撤了,他非得出院,也只好顺从他出了院。

没几天,弟妹又打来电话说父亲又住院了,还是小便不出,这次下导尿管遭老了罪了。我赶紧到医院,父亲靠在那不能动,我说他:‘说不让你出院,你非得出院,又得遭次罪。”父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嘟囔着床费不是太高了吗。我说:“这次你可得好利索了再出院,现在床位多紧张,老找人也不是回事呀。”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去看父亲,晚上给他送饭,每次见到他吃的特别香的样子,心里特别酸。一想到八十多岁的人了,自己独守着一座空房,每天自己糊弄的吃一口饭,心里就会增添一种莫名的怅惘。虽然有儿有女,可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也只能是空余时间看看他,帮助他干点家务,也帮他找过保姆,可是都不如意,不是人家不愿意干,就是我们不如意,还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多。

自从十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就自己一个人过,虽然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也很少生病,但面对空房总觉得特孤独。父亲经常说:“我一个人一天就像个哑巴一样,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来往。人老了都是这个样子,死了也就是一夜间的事。”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堵得慌,鼻子酸得像灌了醋直往下流。

看到那些守着空巢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看到我那日渐衰弱的白发父亲,我的压抑的情感无处表达。我更不敢想象这种凄凉的空巢景象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虽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可精神上却感到特别的空虚和寂寞。有时我也在想,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会不会也像今天老人那样守着一座大房子,过着凄冷而孤独的生活。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也是这样了,孩子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也是只剩下两人,只不过我们现在身体还好,每天还要忙碌生意,所以还没感到孤独。现在的老人好在子女还多些,有事的时候,兄弟姐妹可以一起忙活。我不敢想,等到我们不能动时,我们的情景会是怎样。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大成人后要肩负照料两边四个老人的巨大责任,即使有心也无力呀。

目前我国已经完全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已并不鲜见,甚至说已经较为普遍。父母通常独守家宅,毕竟子女们有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大多有自己的家庭,他们通常在周末才能回到父母身边团聚。可以说,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大势所趋。

所以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已是一件大事了。只有把老人的事情办好了,让他们不再寂寞、不再孤独,让他们快乐幸福地欢度晚年,子女们才能更好地工作以建设祖国大家园,社会才能更加安定团结、繁荣富强。

我认为首先应常回家看看。父母也许并不缺钱花,也许并不需要帮忙干活,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与子女一起热热闹闹过一会儿,看到子女的健康与幸福,他们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而不是物质与钱财,因而首要的是我们常回家看看。

其次,我们应大力建设老年公寓。普及集群式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大力开发供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既可以让他们互相照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避免精神上的孤独,也可以减轻子女负担让他们安心工作,更可以增加相当一大批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给失业人员提供新的就业途径,可谓一举数得的好思路,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到我们老了的时候,社会这种空巢老人的现象能彻底地改变,能让子女和老人都不在为这个问题而担忧和烦恼。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第2篇

我先帮爷爷扫了地,然后坐了下来,问“爷爷,跟我说说你的事吧!跟我说说你小时候和工作的事吧!”“好。我小时啊,生活条件挺苦的,吃的是糠菜,好一点就是萝卜。到了厂里,参加了工作,也不舍得花钱,就买点窝头和咸菜,也就五六分钱……”

还没听完,鼻子就酸了。想想现在的生活条件,顿顿都基本有肉,而那时呢?别说顿顿了,就算一年也吃不着点儿肉啊!望着那失去光泽的面孔,我仿佛尝到了那难以下咽的饭菜;摸着那粗糙的手掌,我仿佛看到了哪日夜辛劳的身影;听着那震人心弦的事,我仿佛经历了那饱受风雨的一生。

还是那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不用我再解释了吧。许多人都明白,可就是要欺负老人。一个男子,自己的母亲,亲身母亲,她的衣服竟都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这还不说,他还常常殴打老人。那位男子可以说是忘恩负义。老人一生饱受风雨,到了老年时,难道就不该享享福么?我们照顾他就不应该吗?还有许多老人患上了一种恐怖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智力和四五岁的孩子一样,他们不更应该受到照顾吗?还有很多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把老人独自留在家里。

难道他们需要的是钱么?不,是关心!就算他们的生活再富裕,伙食再好,屋子再大,屋子再温暖,那他们真的开心吗?不,是伤心!他们需要的只是儿女的一份关心,希望的只是一家人凑在一起吃顿饭,渴望的只是儿女在自己的身边。儿女在自己的身边,就算生活贫寒,但心也是温暖的。

关注空巢老人,从我做起。

生活中总有一些年迈的老人独自生活。因为儿女不在身边,他们生活很不方便。每逢节假日就倍觉孤单。

王奶奶就住在我家楼下,因为儿女都在外地,家里就她一个人,所以她的生活很不方便。因为腿脚不好,所以一次要买很多菜。我亲眼见她拎着大袋小袋的东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慢慢的往家里挪。还有一次,王奶奶到我家找我奶奶聊天,我奶奶说:“你真好,一个人在家,不用和儿子女儿打嘴仗,也不用和孙子抢电视,多好啊!”王奶奶听了伤感地说:“我好什麽呀!身边没有儿子女儿多没意思呀!虽然每年给我邮回来不少钱,但我觉得他要是能回来看看我,比拿多少钱都让我高兴!”说完,大滴的眼泪掉了下来。

如今,王奶奶在儿子的劝说下去了南京可能明年春天才会回来。无论对于王奶奶还是她的儿子来说,他们一家人总算是团圆了。可是究竟还有多少和王奶奶一样的空巢老人像候鸟一样的飞来飞去呢?尽管人们总是呼吁要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关爱空巢老人, 维护社会稳定 第3篇

本文结合“关爱空巢老人, 维护社会稳定”, 就“浙江破解空巢难题的机制创建和国际示范”的课题研究, 总结如下。

一、杭州空巢独居现状

1.杭州空巢独居现象背后的两个“最早”

浙江省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目前, 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14%, 预计到2040年, 将突破1/3。杭州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

目前, 上城、下城、江干、拱墅四区均超过16%, 上城区超过20%。杭州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到2030年, 杭州的老龄化将达到35%。

2.2015年杭城老人空巢独居现象高达90%

空巢独居现象正在不断增长, 根本原因是住房条件改善, 老人可以独居;计划生育见效, 减少了家庭人口;城市工作流动, 子女经常外出。

现在, 全国空巢独居家庭数量高达36%, 杭州湖滨等街道这一比例已高达65%。到2015年,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 杭州空巢独居家庭将成为市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高达90%。

3.杭州两成老人面临困难, 养老床位只有2%

老人身边无子女, 如果得不到服务保障, 就成为困难老人。这些困难老人在社会上相对弱势, 容易被人忽视, 比常人承受着更大的疾病, 挫折及经济困难等压力。以天水街道为例, 居民人口近4万, 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8719人, 占20%以上。独居、高龄、残疾等需要别人照顾的困难老人871人, 占总人口的2%左右。然而, 杭州现有社区养老院能接纳老人的床位数不到老人人口的百分之二, 杯水车薪。

二、解决空巢三个对策

1.政府专项支持, 社区就近安排, 帮扶居家养老

老人的空巢独居服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帮扶介入, 身心疾患的心理干预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援助等专业技术和资源整合, 只有得到政府专款支持, 由社区牵头协调, 才能安排好就近的以居家为主帮扶服务。

2.有人办事, 有章理事, 有钱办事, 有场地行事

首先, 要建设好街道、社区和楼道工作联络员三级工作网络, 形成了服务的格局, 同时汇集社区的才智充实社区的志愿者服务。

其次, 要“有章理事”, 要求街道、社区组织均建立组织领导、宣传信息、联系走访、联谊服务四项基本制度, 记录好组织网络、档案信息、主要活动、文件制度等4本工作台帐。同时, 要“有钱办事”, 要确实保证开展养老服务所需费用, 社区每年要将所需经费列入年初预算, 街道财政要给予积极的支持。最后, 要“有场地行事”, 每个社区都要设置聊天室和活动室。

3.加强基层建设, 接轨志愿服务, 全天候、全方位组织建设要深入社区

课题组在示范街道的7个社区都建立了基层组织, 配好社区指导员、楼群工作员、楼道联络员, 构筑24小时常规帮扶和应急救助“无忧网”, 即每天见面, 每天记录, 每天上门, 每天服务等。要接轨社会公益活动。示范区域仅在仓桥一个社区就动员到2000多名居民志愿者和社区人才, 还组织成立了心理辅导大队, 实施系列的心理干预活动。社区所在区域的商业、事业单位还结对提供定向服务。

三、空巢研究三点启发

1.推出“八个一”, 服务空巢独居老人大有作为

两年来, 杭州市侨联以“八个一”服务为主线, 在天水街道等区域探讨了“破解空巢难题的机制创建和国际示范”, 获得成功。

“八个一”是指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机制的八大载体。具体包括:一份档案表, 有据可查。充分调查摸底, 建立服务对象的基本档案表。一张监护网, 有事必知。充分发挥楼道党支部的作用, 服务责任到每个党员。一条求助线, 有求必应。设立求助热线, 专人值班并及时给予答复。一名调处员, 有诺必兑。每天收集汇总需求, 给出承诺, 必须及时协调处理。一支服务队, 有难必帮。充分开发辖区资源, 建立具有医疗保健、心理咨询、设施维修、家政陪护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志愿者服务队。一台呼叫器, 有险必救。体弱多病的服务对象, 出现紧急状况时, 可用该呼叫系统传递救助信息。一间聊天室, 有忧必慰。请心理学专家提供精神抚慰。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均提供服务。一间活动室, 有需必供。根据需要设立活动场所, 丰富文化生活。

2.填补介入、干预、急援等三大空白, 群众满意

浙江破解空巢难题的机制填补了我国老龄化城市在日常事务的帮扶介入, 身心疾患的心理干预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援助等养老空白。目前, 日常事务的帮扶介入主要是针对社区独居、空巢老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全面的服务。

而对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是由心理辅导团队来承担的。辅导员上门为老人提供精神抚慰和心理辅导, 开通免费的“心理氧吧”网上咨询服务。还推出了倾听故事的“我听你说”节目, 结队沟通的“守望相助”节目, 朋辈辅导的“不怕孤独”节目。

紧急情况的应急援助能够根据情况启动应急措施, 提供有效救助。重大救助的“绿色通道工程”, 包括钥匙寄存社区以便应急援助的“金钥匙工程”和“急救零门槛”等。

3.创建杭州模式, 居家养老和社区发展相得益彰

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加强了破解空巢难题的机制创建和国际示范的定位:即在政府支持下充分开发社区服务功能, 辐射到社区各老人家中, 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浙江破解空巢难题的服务保障机制”已经打造出了“女儿家老年食堂”, “鲍大妈聊天室”, “金侨俱乐部”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成为了浙江社会和谐的亮丽景观。

课题组应邀支持“国际养老合作论坛”。“浙江破解空巢难题的机制”示范点已经成为杭州民生的亮丽风景。来自欧美高福利国家的专家学者参观“八个一”时多次表态:西方文化过于强调个人价值, 使得老年人对他人的求助被歧视和误解, 甚至与无能和贬值划上等号, 而“八个一”做到了“空巢不缺关爱、独居总有陪伴”, 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本位和社区服务成功结合的杭州模式。

参考文献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空巢老人 雷锋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6-02

一、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大学生实践教育

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分团委于2011年4月发起了关爱空巢活动。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种模式,既能使在校的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能用感情弥补亲情。关爱、帮助空巢老人。1.开展“心手相牵,相伴夕阳”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在全院广泛宣传动员,层层选拔,确定了以学生党员为主要对象的志愿服务队。由院系书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通过面与面的交流,空巢老人向志愿者们敞开心扉,倾诉心理烦恼,甚至个人秘密。在此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增进感情。2.带上一些医疗器材和药品,帮助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检查。点燃了空巢老人的心让他们感到社会有爱。3.深化关爱方式,把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纳入大学生实践教育课程。两年来,共有百余名志愿者通过周末去周边敬老院及暑假三下乡等形式先后到340多名空巢老人家里走访500余次。

二、关爱空巢老人取得效果

1.关爱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感恩与回报。关爱活动不只是单向的爱心传递,也是大学生在互动中受启迪、受教育的过程,使大学生学到了在校园、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实践的便利条件,利用人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引导大学生走近空巢老人,继而主动接受教育,将教育环境由传统的教室,走向了社会,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使学生接受,使其能够从理性的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2.关爱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孔子指出,尽忠尽职、报效国家,是孝的重要内容,更是孝的升华。大学生关爱空巢老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由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责任延伸到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其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服务社会,勇于承担责任,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老人的晚年幸福不容社会忽视,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机构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关爱空巢老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他们聊聊天,一起度过传统节日等等,对空巢老人心灵上给予慰藉,填补他们孤独的心灵,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依旧能够体会到天伦之乐。大学生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使空巢老人得到幸福的养老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地方政府机构的负担,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的实效作用

1.接触社会,增强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比较安宁和谐的环境中。接受多种信息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使得他们对于自觉抵触多种错误思想的渗透缺乏斗争的思想准备,同时又缺乏对经验形成过程的体验,极易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2.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新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在蔓延。个别学生道德修养不高,知识脱节,诚信淡化。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到现实的艰巨性。同学们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处理问题,看待社会,改变了对社会过高的期待。在广泛接触群众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在思想、心理素质方面也得到适应人际关系方面的锻炼。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是现代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素质。但时下高校学生中不乏孤芳自赏者,意识不到他人的存在,追求自我实现。不但不懂与他人合作,而且还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同学们切身体会到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是无法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爱空巢老人过程中,大学生亲身体验了团队的力量,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逐步树立起艰苦奋斗的精神。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思想发生转变。

总之,纵观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在大学生中加强孝道教育,弘扬传统孝道,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孝道的提升,也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爱空巢老人社区服务心得 第5篇

本次寒假,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参与社区服务——关怀“空巢老人”。作为一个人口流动频率高、规模大、面积广的大国,我国老人“空巢”的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子女外出务工,孙子孙女亦进城读书,使老人们在精神上的空缺也越来越大,为了让老人暂时不孤单,作为孙子孙女辈的我们,在这一天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责任。

在帮助老人们将被子衣物晒好后,我们便帮他们取来了牛奶,陪他们谈了一会儿心,之后,帮他们洗漱,安置他们睡觉。虽说一天过得很快,我们做的也确实很微不足道。但老人们热泪盈眶的表情告诉了我们:他们需要这样的关爱。常在电视中看见某些老人对他们的儿女说“我要的不是你们的钱,是你们的陪伴。”有时,他们会假装有病要子女回家,有时他们会做一桌盛宴请子女回家。但是,电话里的回复却是冷冷的一句“我很忙,过两天回家。”

老人告诉我们,他们不爱钱,也不喜欢乱花钱,子女的心里怎么想的他们都知道,只是有时他们认为,不能因为自私而误了儿女们的前途。有时,他们的子女也会寄来一笔钱,供老人养老,但他们又何曾想过,老人都走不动了,怎么取钱又怎么用钱呢?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第6篇

以前我从没去过敬老院,这是我第一次去,在去之前我想了好多,比如我想知道他们的生活过的怎么样,我该怎么跟他们沟通,他们心里是不是很寂寞。我想爷爷奶奶应该很好接触,我们的表演也一定会让他们快乐,还有就是看着他们我可能会想起我的爷爷,我害怕自己会流眼泪。

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敬老院,门外冷冷清清的,进入大厅只有一两个爷爷奶奶在溜达,我们上前和爷爷奶奶问好,他们只是笑笑,点点头。我们上楼,感觉整个楼都很空旷。之后我们到了餐厅,准备开始我们为爷爷奶奶精心准备的节目,这时,爷爷奶奶们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餐厅,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有的被人搀着,看到这些心里突然好难受。就座好之后仅仅有几个老人脸上洋溢着微笑,其他爷爷奶奶们都面无表情的坐着,我知道他们过的并不快乐!

我们开始跟爷爷奶奶们聊天,问问他们的身体好不好,在这过得舒不舒心,家里人是否会经常来看他们?可是当我看到一位爷爷拉着我一位同学的手时,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我想起了我的爷爷,爷爷以前也是这样握着我的手,和我说话。爷爷见年高考前就去世了,家里一直怕影响我考试,直到高考完回家看到爷爷空荡荡的床,我才明白一切,以前回家都能看到爷爷躺在床上等候我回家,现在我只能任凭眼泪模糊我的视线,我好希望下一次睁开眼还能看见爷爷和蔼的笑着喊我的名字。

调整了许久,终于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们开始为老人表演节目。我也为爷爷奶奶们精心准备了一个节目,是一个变钱的魔术,当我看到爷爷奶奶们吃惊的表情时,突然觉得自己像是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心里觉得无比的自豪,一直以来在家都跟小公主似的,第一次为这么多老人带去快乐,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温暖那么多孤寂的心。在接下来的一个个节目都一次又一次的逗乐了原本面无表情的爷爷奶奶,我在台下带领爷爷奶奶们为表演者打节拍,突然发现他们笑的好开心、好可爱!

表演结束后我和同学们聊天才知道,有些爷爷奶奶根本听不见我们说了些什么,觉得爷爷奶奶们真的过的好辛苦,他们需要跟多的关爱。

我明白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在他们心里最渴望的还是关怀。我希望以后还能有跟多的机会可以照顾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带去快乐。这个世上,有一种亲情的缺失,叫做心痛;有一种难言的无奈,叫做空巢。我希望我们都能怀着一颗温暖的心,把我们对空巢老人的爱,凝聚在一起,让空巢不再空巢,让老人不再孤单。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 第7篇

正值严冬,刚下一场雪,走在路上,寒风呼呼地刮着我的脸,像一把无形的刀,刺进我的脸颊,猛烈地寒风钻进我的裤缝里,我直打哆嗦。大地披上了银装,枝条上也挂满了银条。太阳像一位害羞的姑娘,迟迟不肯让我们一睹她的容颜。

走在空旷的人行道上,街上已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小吃店几乎都打了烊。走了许久,没有买到油饼。才突然记起今天已经快年30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们都赶在春运结束前回家团圆。正当我失望,准备离开时,终于在小巷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位卖油饼的老人。

“来5个油饼。”“好,稍等一会儿。”

我坐在老人对面的石阶上,称老人煎饼时仔细端详着老人,老人颧骨很高,两鬓斑白,脸色暗淡无光,脸上布满皱纹,那皱纹使他的脸象树皮一样粗糙。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老人在零下5度的情况下,只穿了一件带着补丁的单薄棉衣,像一棵孤独的老树在寒风里摇曳着,让人看了不免心疼。

“老爷爷,不回家过年吗?”老人抬头跟我对视了一眼,眼神里透着哀伤,他的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嗨,儿子争气,在大城市工作呢,他今年不回家了。”“……罢了罢了,不提了,他也好几年没回家了……年纪大了,别给孩子添负担嘛……”

老人一下子说了很多,或许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吐露了,我静静地听着老人诉说,眼眶,却悄悄地湿润了。

“好了,你的饼”我接过了油饼,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年纪,本来就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空巢老人,却被遗忘在“巷子的角落里”,孤独终老。

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一句话,“如果能把孤独吃进肚子里,那么全天下的空巢老人,就是最不会饿的人。”

空巢老人 第8篇

听夜班交班, 35床, 朱均美, 没有交押金, 脑子里闪过那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 应该是前几天刚出院的那个老人吧, 又来了, 说他又来了, 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眼睛视力只有光感了, 不顾彭主任的再三挽留执意要走, 所以说他又来了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老人患的是右眼化脓性角膜炎并前房积脓, 由于耽误了治疗, 现在, 老人的右眼满眼都是脓性分泌物, 视力基本为零。如果再拖延下去的话, 他的右眼将会和他的左眼相同的命运。也就是说, 他将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之中, 与光明绝缘。

老人很孤独很无助,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我们科室给我留下的最初的印象。天那么热, 可他还穿那么厚, 唯一的行李就是手中那根细长的木棍。才68岁, 和细长的木棍站在一起, 很容易让人想起风烛残年这个词。每次走到他的病床前, 都会在心里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第一天。有些急切的走进病房, 老人呆坐在病床上, 不知在想什么?到了进餐的时间, 问他吃了没有, 只是摇头, 问为什么没有家属陪同, 什么都不肯说, 还是摇头, 为他叫了外卖, 也许是真的饿了, 看他吃得那么香。不忍心催费, 只是小心翼翼的问他带钱了没。老人抖抖索索的从身上摸出一个发黄的塑料袋给我, 打开一层一层的包裹, 只有一张一百的和几十元零钱, 于心不忍, 把钱包好后还给了他并叫他放好千万别弄丢了。把情况反映给了护士长, 主任和护士长当即号召全科室同事为老人捐款, 并让他安下心来, 接受治疗, 什么都不用管, 什么也别担心。听了真为老人感到高兴。

第二天。可能是由于长期一个人生活, 缺少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老人话很少, 我们无论为他做什么, 他都默不作声, 只是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在问一句答一句之后, 我们了解了老人的家庭状况, 原来, 他的老伴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除了儿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亲人, 老伴去世时儿子才三岁, 是他独自一个人把儿子抚养成人, 如今儿子快三十岁了还没成家, 在外面打工, 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左眼在前几年因受伤行了眼球摘除, 以前眼睛没病的时候, 就靠编篾条卖些钱过日子, 现在眼睛看不见了, 就只有靠政府每月补贴的一百多元钱维持生活, 家里的两亩田租给了别人, 每年四百块, 这就是老人全年的收入。听了胸口有些发紧。我问老人, 难道儿子就不管你吗?你生病了儿子知道吗?老人只回答, 不想给儿子添麻烦, 哎,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哟。

第三天。老人眼睛里的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 能看到我们模糊的轮廓, 老人剃了胡须, 穿着我们各自从家里带来的衣服, 规规矩矩的坐在床边, 和刚来时判若两人, 精神了许多。老人说只要能看到一丈远, 他就心满意足了。

第四天。居然能从我们的声音里分辨出谁是谁, 老人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小的电话号码本, 要我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等他出院后, 要给我们写感谢信。听了眼睛有些湿润。其实, 我们所做的并不多, 有些只是举手之劳, 也没有多神圣和高尚, 这只是人性中的善良和爱的本能, 不求回报。

第五天。老人又恳求彭主任和邓医生给他做手术治疗, 以为, 只有做了手术眼睛才会好得快一些, 在不厌其烦的解释后, 明白了但脸上的忧郁加重了。我们知道, 他是怕住的时间久了, 就会欠得更多。护士长温柔的话语让他打消了顾虑。他说在这里什么都比在家好,

第六天。刚进病房, 他就高兴的对我们说能看见一丈远了, 这是第一次看见他笑。

第七天。可能是扛了太久的烟瘾, 老人居然躲在阳台外面抽叶子烟, 严肃的批评了他, 看他一脸委屈的样, 心里居然有了那种亲情的感觉。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在我们精心治疗和照顾下, 老人的眼睛一天天好转, 眼里的积脓已完全吸收, 只是视力已经无法恢复到正常, 早上查房, 听彭主任说可以出院了的时候, 我们以为他会很高兴, 可他的脸色却顿时黯淡了下来。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却又爱莫能助。总有离开的那一天。

关爱空巢老人项目研究 第9篇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无子女或子女离家后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脱离中老年人生活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人生活变得简单甚至枯燥,从而慢慢产生心理甚至生理疾病。关爱空巢老人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个人都有步入老年的阶段,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是完善社会服务、提高社会质量的良好体现。同时,关爱空巢老人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项目,服务社会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随着家庭结构的演变,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大多数空巢老人面臨的要么是被儿女送进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要么独处家中,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尽管偶尔子女亲友会看望,但大多是保证物质上的充足,口头问安,以及确定老人没有明显的病症,至于空巢老人的心理状态,人们根本无暇真正去顾及。老人们从年轻力壮慢慢发展到虚弱无力、眼花耳鸣,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但他们缺乏引导,缺乏从一个年轻的世界向老年世界的精神过渡。所以当儿女离开,身边缺乏年轻元素的时候,他们便会感到寂寞、孤单,无事可做,不知道如何自己创造生活元素。周而复始无事可做的日子让老人们渐渐变得麻木,也习以为常,慢慢地,缺乏运动、缺乏活力,出现一些身体或者心理的疾病也不易察觉。

二、社会人士对如何照料空巢老人的看法

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李德明提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身体健康、家庭人际关系及生活满意度对于调节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硕士生导师提出了三点照料空巢老人的对策建议——高度重视空巢家庭发展趋势;加快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以人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老年服务事业。

评论员冯新就社会老龄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提出看法,称应让空巢老人有尊严地故去,社会对老人的关怀应该多一点,再多一点。而众多心理学家支招,有时候,儿女的一个电话也能让空巢老人心里舒服许多。

显然,根据已有的资料显示,人们已经意识到老人的生活问题已经发展到精神层面,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远离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但精神上是需要有人才得以支撑的。那如何照料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便成了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就是要实际探访空巢老人的真实居住状态和老人自己的生活意愿,从而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为大多数老年人所受用的健康养老体系。

三、照料空巢老人的根本方案

在能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物质家庭,照料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关注老人们的精神世界。(至于贫苦的空巢家庭,有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这里暂不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走进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长期的孤独和缺乏交流会导致表达能力甚至语言能力的退化,以及心理封闭,也可能导致老人想与人交流却无话可说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老人们沟通。了解老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和需要,了解老人的性情和大致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意。比如帮老人们剪指甲、抹手霜,打洗脸水等,关爱是打开精神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其次,健康是第一位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躯体的基础之上,良好的身体条件也能带来愉悦的精神状态。所以第二步,我们要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起床要缓身不能立即坐起,在闲暇之余,茶钱饭后,可以出去散散步,抡抡拳,活动活动手指,舒展舒展四肢。有专门的手指操、太极拳,都有强身健体之效,我们都可以推荐给老人们。一开始我们可以陪他们一起做。另外,我们要帮助老人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帮他们定期测量一些基本指标,比如血糖血压等。

接下来,我们要给老人们寻找伙伴。正如儿时我们都希望有童年玩伴一样,无论哪个时期,人都需要同龄的朋友,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说同龄人之间的话题,做同龄人可以做的事。老人们也一样。只有让他们交到朋友,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交流是最好的活跃方式。年龄带来的距离感、社会进步的感悟、年轻时经历的苦楚,这些都只有同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

拉近距离的方式有很多种,“艺术交流”、“红色故事”、“大联欢”,这些都是交朋友的方式。很多老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他们也渴望去表现自己,渴望有自己的观众,所以“艺术交流”是拉近距离的良好方式。通过革命故事的讲述,让老人们共同追忆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有性格偏积极一些的老人会带动整个氛围,让更多老人参与到交流中去。还有“大联欢”,是基于一定的交流之后,老人们不再生疏,可以共同参与表演,比如组成合唱队、广场舞队,形成自己的文化,一方面融合大家的力量展现自己,另一方面共同欣赏,愉悦大家。

等老人们之间熟络之后,不再需要我们的引导作为媒介,我们便可以抽出部分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留下小部分时间再去看望老人也无妨。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一起散步聊天、帮助他们组织集体活动,他们有了自己专注投入的东西,自然会感到开心和充实。

照料空巢老人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但是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作为儿女后辈,应该尽可能抽出时间陪陪父母老人,用心和他们相处,而不是敷衍了事。可以抽空带老人出去看风景、自驾游,甚至是在家边的广场走动走动;多给老人打打电话,给他们的生活多加一些期盼。作为社会人士,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公益的心,在自己工作、生活之余回馈社会,去看望那些空巢老人,和他们交流、传递正能量,帮助老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作为社区建设人员,应该为老人们创造更多有质量的集体活动和交流机会,设立专门的陪护人员,带领老人们丰富生活,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关注空巢老人精神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在于要引导老人们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创造新的生活元素并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

四、“关爱空巢老人”公益发展方向

“关爱空巢老人”目前为止已经被很多高校作为公益项目,由类似于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样的公益性的学生组织去践行,同时社会上也有很多爱心人士希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人力资源,让政府或者有能力的个人可以加以组织,起到媒介的作用,提前登记调查好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从而将爱心实际播撒到每一个空巢家庭。而在组织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志愿者和老人进行登记,存储好登记资料,长期积攒下来一方面可以帮助老人家属和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老人的基本情况、发现老人的异常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研究价值,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加以分类,尽可能细分到每一种类型的家庭情况提出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养老计划。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 第10篇

我家隔壁的王奶奶是一个空巢老人,她的子女在去了美国发展后,基本上已经不回来看望王奶奶了,有时候过年,我们家会邀请到王奶奶和我们一起过,但更多的时候,王奶奶都怕给我们添麻烦,坚持着自己过年。每一次想象一下王奶奶的生活,我都会觉得有些孤单,也许王奶奶自己没觉得孤单,但人老了没有一个人在身边,一定也会有许多不方便的时候,和许多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吧?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每天都会关注一下王奶奶的动态,看看她今天有没有出门买菜,也观察一下她没有下楼散步。

今天是王奶奶早晨没有出门买菜,傍晚也没有下楼散步的一天,我因为炎热在家宅了快一个暑假,每一天都是听着王奶奶家的开关门声判断王奶奶的状态。在王奶奶早晨出门买菜打开房门时,我会借口扔垃圾,打开房门与王奶奶聊上几句,在王奶奶傍晚下楼散步时,我会借口看看外面的晚霞,打开房门和王奶奶聊上几句,也会在家里做了美味食物的时候,端上一些给王奶奶送去,王奶奶都会高兴地同我说上好一会儿话,与其说是让王奶奶开心,不如说我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这样一个空巢老人,多少还是让人不放心的,作为她的邻居,我有责任和义务关心王奶奶的晚年生活。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 第11篇

长大后,我从网络上了解到,老人的这种情况被称为“空巢老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权益保障法》中的家庭赡养与抚养,老人的子女没有定期回家照顾老人,是属于犯法行为!我突然间明白老人眼角的忧郁来自何处!我感慨万千。

我飞奔进老人家中,指着手机上那一行醒目的大字。老人颤巍巍地拿出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着,当她的嘴巴停下来后,转过头,用一种复杂而深邃的目光看着我,随后喜极而泣。

一个月后,我再次敲响老人家的门,迎接我的不是老人,而是一名陌生的女子。那名女子先是惊讶了一下,尔后用感激的眼神望着我:“你就是嘉雯吧?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我妈得了白内障,上个星期去复查,医生说恢复得很好,太谢谢你了!”

我笑了,对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转身离开了,因为,我知道,老人笑得很灿烂。

法律,是一块盾牌,保护那些弱小的群体;法律,是武器,攻击那些违背道德的人。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 第12篇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变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空巢” 也导致了老年人照顾不足,精神状况差的问题。这次活动,让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老年人的世界,对空巢老人的认识也不仅仅只停留在书本。空巢老人不仅需要有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调酥校很多空巢老年人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经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但是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顾,经常一周或数周才回家一次,跟父母聊天交流机会较少,而且子女更关注老年人衣食住行物质方面的需求,往往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因此,老年人情感不能及时的倾诉,很多时候都是憋在心里。在访谈中,很多老人都提到子女比较忙,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的想法,更说明了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不足。子女在这方面应该主动关心父母,多陪伴父母,了解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社区也应该在照顾空巢老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们的社区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社区的医疗水品也比较低,老年人看病需要到距离较远的大医院,这样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年龄较大、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此外,社区的娱乐场所也比较小,无法满足老年人户外娱乐需求,这样就导致有一些老年人不愿出门,更加感到孤独。

我们去的一户老人家中,收音机一直响着,老人说每天家里就只有收音机的声音,只有收音机陪她说话,听到老人说这些,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随着人口老年化加剧,空巢老人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大,我们应该为空巢老人营造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改善养老条件刻不容缓。

“空巢老人”牵动社会神经 第13篇

前年年底,大儿媳生了小孩,把老两口接到昆明,尽管与亲人团聚和孙儿的可爱让二老乐得整天合不拢嘴,但住了一段时间后,两人还是觉得不习惯——老郭不能找自己的棋友“将军”了,老伴也因为找不到聊天的伙伴整天闷在屋里。思考再三,两位老人又回到了老家,过起了以前的日子。老郭说“我们已经过惯了两个人的生活了,虽然一家团聚在一起很热闹,但我们人老了还是愿意呆在自己的老窝啊!”

张桂生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八路,10年前,老伴病逝后,他一个人独居,唯一的女儿是他的牵挂,可女儿自己开了一家小企业,忙得不可开交,不能每天都回家陪伴老爸。老张就不停地打电话问:“几点钟才能回来……”有时候,老张在家里坐不住了,就想出去走走,可他总是出去不到10分钟,就急急地往回赶,他担心女儿或是外孙突然回来错过了见面的机会。

没有子孙陪伴的日子对老张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他不是头疼就是腿疼,再不就是心里闷,只要是儿孙们回来,老张就什么毛病也没有了。然而,一年中也只有数得见的几个节假日。此外,老张都是在等待和孤独寂寞中度过。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陪老人逛街、散步,老张就不由得自言自语:“孩子们不在家的日子真不好过啊……”

太原市老年人自行车骑游协会会员赵老和老伴,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老赵两口子不甘心寂寞,就报名参加了骑游协会。这些年来,老两口骑着自行车游遍了祖国名山大川。除此之外,老赵还喜欢音乐,还参加了老年人合唱团,整日里唱得乐呵呵的。老伴还是个舞蹈爱好者,早晚在小区里的花园里和老太太们跳舞锻炼。有时,老两口懒得做饭,就去饭店里美餐一顿。他们说:“人老了要懂得享受”。

去年中秋节前,67岁的薛宝来老人悄无声息地倒在了自己居住的窖洞里。薛宝来老人是太原市近郊的一个小山村里的独身老人。年轻时因为家里穷,一生未娶妻。几年前,又查出患上了高血压,身体再不舒服也得干活,至少也得给自己做饭吃吧。再加上农村缺医少药,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除了用农村的土办法“捂被子”出汗,就是咬着牙硬挺。中秋节前,邻居给他送去月饼时才发现老人早已死去。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竟然发现他还有两万多元的存款。

透视“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且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占10%至3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近2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3年已经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据太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至2005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431690人,占全市总人数的12.9%。老年人中空巢家庭86411户,129626人,“空巢家庭”比例为30%。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也越来越突出。物质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现在城市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一个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们离“巢”使许多老人难以适应,甚至引发了夫妻之间的情感危机。有关专家介绍说:“空巢家庭”的出现产生了“空巢综合症”。

在心理方面,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种孤独感,他_们大都心情抑郁,行为退缩。许多老年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究其原因,一是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感到冷清寂寞;二是对子女情感依赖性过强,当儿女们不在身边时,就会产生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感;三是心情抑郁,行为退缩。由于自身性格、生理等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当身患疾病时,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生了病以后感到特别无助。据报载,去年3月,75岁的中科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死亡。类似的例子近年来发生了很多。就是那些相依为命的老夫妇家庭,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当其中一个老人生病时另一个尚可陪同就医,但若是同时生病而卧病在床,谁又来侍候他们呢?

“空巢老人”牵动社会神经

总体看来,“空巢家庭”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类预期寿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统计资料表明:仅仅100年内增加的预期寿命就大于人类从青铜时代到19世纪末4000多年增加的总和;二是生活和住房条件改善了,许多老人喜欢独居过清静的生活;三是我国2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成员减少了;四是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工作等,这些是造成“空巢家庭”最直接的原因。

关心空巢老人问题,对于每个家庭、整个老年群体以及我们民族的未来都有很大意义。为此,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管问题,已成为一个涉及每个家庭,牵动社会的敏感话题。

“空巢老人”们大都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除了孤独感之外,最现实的问题是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日常生活照料。太原市普通老职工每月有退休金,在400至600元之间,只能用于日常支出,遇到疾病就无能为力了。而老年人患病的比率高达80%以上。据笔者调查,太原市老年人每年平均药费支出为3000元以上,有一部分还没有医保,生了病也只能硬顶着。

国外家庭结构比较松散,大部分空巢老人可以在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社会中介中得到很好的照料。但我国人民的传统是更注重彼此的亲情,子女的赡养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子女们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危机,要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子女要了解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的不良情绪,即使不能天天回家,也应天天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面对日益严重的“空巢家庭”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有关人士认为,应建立老人与子女“分而不离”的模式。创造适宜条件,合理改善空巢家庭居住格局。比如,设计一种老人和儿女共同居住在一处,而又不在一起生活的“老少户”模式。建立与完善集中住宅区的社会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在集中住宅区、社区可以建立完善服务网络,为那些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如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物品、家庭就医等。在社区建立一些养老公寓,优先接纳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在社区开展“一帮一”帮助模式,即选一户有能力、有爱心的家庭负责照顾一户空巢老人,以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的安全性。

评论:常回家看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在年轻人听来,也许还感受不到它真正的内涵,而老年人听了却称这可谓是他们的心声啊!

“空巢家庭”中的老人,虽然有的衣食无忧,有的生活贫困,生活状态不尽相同,但他们对情感的需求却是相同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儿女的思念和孤独。年迈的父母最想看到的不是你寄来的汇款单,而是长期生活中建立的那份亲情一一那份割不断的血脉之亲。拉拉你的手,摸摸你的脸,坐在你的身旁听你轻轻的鼾声,看你吃他们亲手做的饭,和他们聊天谈古今……这些才是老人们最最强烈的呼唤。

作为子女,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的国度里,理应“孝父母就要从内心深处孝”。“子欲孝而亲不待”,当你想着自己有钱了、飞黄腾达了,就要好好孝敬父母时,也许那时已经晚了。子女们要充分认识到老人们在生理上可能随时出现的危险,做到心中常挂念,手中常照料。和父母居住在同一座城市的子女,还是把父母接回来过一过天伦之乐的日子吧。至少,也应该与父母居住的不要太远。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意即给父母送去一碗汤还不凉,在这一点上,是很有意义的。而那些身在异地打拼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外,更应该多给父母一些精神上的赡养,一个电话、一封信,表达的都是父母认为至关重要的东西了。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第14篇

所谓“空巢家庭”,就是日常生活中子女不在身边,家中只有二老或一老独居的家庭。而这种家庭中的“空巢老人”过着令人堪忧的“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空巢家庭”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活和住房条件改善了,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为了有更多的私人空间,都喜欢选择分开住;二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成员数大大减少;三是子女因外出打工、经商、工作、学习等诸多因素,而留下“空巢”与孤独的老人。

“空巢感”困扰孤独老人

“空巢老人”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情感问题,而情感则主要集中在孤独感上,即所说的“空巢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究其原因,一是对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不知该做些什么、怎么与社会交往;二是对子女情感依赖性过强,这些老人向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待到真正需要子女照顾时,子女却不在身边,因此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感,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三是没能适时调整心理状态,这些老人可能由于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自我振奋的精神,缺乏重新设计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空巢老人”要摆脱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一方面要靠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互相关爱,亲情滋润;另一方面“空巢老人”也应该勇敢地走出“空巢”,走进社区,走进活动中心,加入老年社会团体,积极投身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老年活动,广交益友,融入社会大家庭。

给老人多一点关爱

对孤独的“空巢老人”来说,浓浓的亲情是他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快乐良方”。说到底,“空巢老人”最缺的还是亲情,还是情感关怀。子女精神上的关爱对于老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为晚辈要多体贴长辈,在尽好“经济赡养”义务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赡养”,给老人更多欢乐。

前不久,读到一篇题为《老人想给子女设个“探望奖”》的文章,令人不免感到酸楚和苦涩。老人的意图很明显——旨在促使儿女常回家。“独具创意”的“探望奖”背后折射出“空巢老人”对子女“精神赡养”的企盼和渴望。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弥补老人精神上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幕我们不愿看到:有的子女嫌老人“唠叨”,“观念落后”,碍手碍脚,不愿与老人相处,甚至不想跟老人交谈。即便交谈,对老人也是敷衍塞责,或者,说不上几句,便以“代沟”为由,对老人爱理不理,动不动还横加训斥,使很多老人生活在孤独、苦闷、痛苦之中,这实际上是对老人精神上的“遗弃”。

上一篇:党员实践活动方案下一篇:高三音乐特长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