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的春节作文

2024-06-20

大余的春节作文(精选5篇)

大余的春节作文 第1篇

大余的春节作文800字1

当微风轻柔地托起一丝丝柳絮的时候;当太阳把金色的光辉悄然披在一棵棵俊俏的樱花树上的时候;当美丽的花瓣在空中悠悠地打几个卷儿,再轻轻落地的时候,我们正惬意地享受着快乐的幸福年。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用自家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你看,小区大门口挂着大红灯笼,隔壁对门张贴着鲜红的对联,我自家则贴上了美丽的窗花,真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今晚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年夜,我们全家3口再加爷爷奶奶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餐桌上摆满了美味可口的菜肴,凑近闻一闻,香味扑鼻而来不禁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每碗菜里都是热腾腾的冒着热气,吃的我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餐桌上,祝酒词,欢笑声,声声入耳,汇成了祥和的家族大联欢!

大年夜的夜晚是最迷人的。走出房间,来到小区平地,只见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发出爆响,直指天空。远处,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春节联欢晚会大餐总是要“享受”的。晚会中那动听的歌曲配上记忆的相片——《时间都去哪儿了》最让我记忆深刻,也最让我倍感温情,看着看着我扭头对一旁的家人暖暖地说: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培养……最让我“得意”的还是收到了父母的压岁钱,寓意着: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这可真是“礼轻情意重”啊!

春节,是一个让人感到快乐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喜欢的节日,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我最喜欢春节了,真希望每天都是春节!

大余的春节作文800字2

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

“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

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姥姥说,过年家里要来很多人,东西要备得多才好,所以姥姥一过年总是要摊煎饼、蒸馒头。我不喜欢吃煎饼,我喜欢大锅馒头。

一开锅,我就奔过去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像碗一样大,姥姥的脸在热气中忽隐忽现的,用手碰碰馒头看看怎么样了,我拿起一个便吃起来。看着我大口吃的样子,姥姥眼睛里流露出温柔。二十七一大早,就能听见院内的谈笑声,是那群小孩又来我家了吧。

大人们这一天又是剁肉又是杀鸡的,忙得不亦乐乎,是没有时间管我们的。我穿上衣服加入他们之中,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各家要东西了。我们在人家院里一站,不用开口,长辈们便嗔怒着来骂我们:“小讨债鬼,又来捣乱啊。”可一边又把肉丸子呀、猪耳朵呀给我们吃。

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

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啊,我多么懊恼我的口拙,不能把我的感受全部说出来。我只能说家乡的春节平凡中却带着很多美好!

大余的春节作文800字3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年恍然过去,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春节,是我们中华的传统节日,是我们迎接新一年到来的节日,也表示着我们的又长大了一岁。

春节前期,人们忙忙碌碌的准备着春节的用品,开始为孩子们买新衣换旧裤,在外工作的家人也纷纷回家聚在一起。

除夕夜,人们开始穿上了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孩子们发红包,主持人再一次的主持春节节目。我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new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旧一年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新的一年,翻开了新一年的生活。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有。吃好了饭,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

春节喧哗的3天过去了,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大余的春节作文800字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过春节了!

春节也叫过年。传说每年除夕夜里,有个叫“年”的怪兽常常出没害人。我们的祖先曾和“年”斗争多年,知道“年”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响声。在冬天的夜里,人们在门上贴春联,在门口烧火堆、竹子,终于赶走了“年”。于是,现在人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发红包等习俗。

在春节的前十天(包括除夕),爸爸妈妈就开始买年货了。更重要的是:家里还要大扫除!爸爸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新春联。妈妈忙着扫地、拖地,我则整理东西。一天天过去了,除夕到了。在这天夜里,我们一直没有睡觉。爸爸出去了,我问妈妈爸爸去干什么,妈妈微笑着说:“爸爸出去放鞭炮吓‘年’怪兽啊。”“哦。”十二点到了,外面“劈里啪啦”响成一片,“春晚”也快要结束了。我又问妈妈为什么不睡觉,妈妈说这叫“守岁”。

第二天,人们互相道喜我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新年好!”“好!”爸爸妈妈边说边给我发红包。然后,我们收拾了一下,便向小姨家出发了。

哇,好多人!“小姨新年好!”“外公新年好!”……“你们出去玩吧!”小姨说。我和表哥一下子就冲了出去。“你的衣服好漂亮!”“当然,这是新的!”我说。过了一会儿,表哥说:“喂,好像要发红包了!”我俩又赶紧往家跑。果然,我们都得到了红包。

到了晚上,大家坐在一起吃团年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金黄的炸肉圆,有翠绿的青菜,有新鲜的笋芽……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鳜鱼,它代表“年年有余”。但在大家还未吃时,楼下突然传来了鞭炮声,大家一听到鞭炮声,就立刻吃起饭来……

饭吃完了,我们又出去放烟花。不知是谁点的火,天空中出现了朵朵美丽的“大花”。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菊花,有的像一只飞翔的小鸟……把朦胧的夜空装扮得更加奇妙了!

春节的夜空,奇特的习俗与传说,都让人感到亲切。在春节,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我真希望每天都像过春节一样快快乐乐!

大余的春节作文800字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描写的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小孩子最盼望过春节了,燃爆竹、看春晚、捂压岁钱……当然,还有贴春联。

春联是从“桃符”演变来的,红红的联纸上写满了吉祥的话,伴随着爆竹声,浓浓的年味就在春风中荡漾了。我家每年贴春联都是三口齐上阵,妈妈刷浆糊,爸爸贴春联,我用手把纸拍牢。贴好春联,爸爸总是拉着我讲解一下联语的意思。很小,我的脑袋里就记得“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新春福旺迎好运,佳节吉祥开门红”等联语。对春联,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就这样在我的心里生根了。

爷爷是我们当地写春联的好手,每年春节,我家就挤满了来请爷爷写春联的邻居。我也常常给爷爷打下手,爷爷常常对我说:“爷爷老了,就盼着有一天能看到有人找你写春联。”就这样,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开始练书法了。后来,爸爸把我送到“池墨轩”跟老师学习书法,渐渐地,我走进了翰墨飘香的世界。年终岁末,我们就要学习写春联,我多么盼望有一天能实现爷爷的愿望啊。

我读四年级时的那年春节,我写的春联终于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爸爸很高兴,说我的字有点样子了。可我仍然羡慕爷爷,因为大家仍找爷爷写春联。我多么期盼我写的春联能贴在别人家的大门上啊!

我读五年级时的那年腊月二十八,一辆中巴车满载着“池墨轩”的小朋友来到我们县城的乐之地广场。老师说我们要给大家免费写春联。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写对联,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会有人要我写的春联吗?我的心砰砰直跳。

当时正下着大雪,北风在我的耳边呼呼得咆哮着,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写春联的期待。大家有的使劲搓着手,有的在向手上呵气,更多的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终于,我的书法老师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上铺上了笔墨纸砚。“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二十几双稚嫩的小手,握着毛笔在一张张红纸上写下了苦练多日的祝福。红彤彤的宣纸、红灿灿的唐装、红扑扑的小脸蛋成了雪白冬日的一道亮丽风景。

大余的春节作文800字

大余的春节作文 第2篇

太阳已经下山了,夜幕降临了,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空气是新的,风儿是新的,天空也是新的。我站在家门前,静静地品味着这美丽的.夜景。

一切是那么安静、和谐。风轻悄悄的,一轮圆月挂在天空中,就像是一块洁白无瑕的壁玉,天空中依稀闪烁着几颗半明半昧的星

星,不太多。它们好像在和我霎眼,又好像在小声说话。

沙沙沙……风大了些,打破了夜的沉寂。

月亮挂上了几根深蓝色的丝带,很有诗意,可惜我不吟诗,要不然就早已诗兴大发了。月光下,树枝摇曳,树影婆娑。所有的一切都奏起了夜的谐奏曲。

沙沙沙……风又大了些,吹落了月亮的丝带,把她那洁白的身躯又呈现在大自然中。风吹着树叶沙沙沙的响声,多美妙的曲子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是美。我放眼的天空望去,天是那么高,是那么大,是那么美。

风渐渐小了。月亮仍然是那么圆,那么亮,一切都恢复了先前的宁静。风轻悄悄的,一轮满月挂在空中……

产业帮扶的大余模式 第3篇

一、模式的提出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与广东粤北交壤,总人口30.7万,其中农业人口215978人;三面环山,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1.5%。2011年底,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有46943人,大部分分布于边远山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1.73%。由于未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特困片区县,大余县获得的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历来极为有限,扶贫开发多年面临着扶贫投入不足、资金使用分散、贫困群众参与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方面,由于财政扶贫资金偏重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投入不够;动员社会力量实施产业帮扶,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机制,致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群众缺乏稳定的增收来源。

如何解决这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瓶颈问题。2009年,国家提出开展“两项制度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省扶贫和移民办根据国家两项制度衔接的有关精神,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直接贴近贫困农户特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分户施策,扶贫到户。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的要求,大余县围绕“以社会扶贫为载体,通过发展产业帮促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基本工作思路,于2009年动员组织7个驻县定点扶贫的省市挂点单位与7个贫困村71户贫困户结对进行产业扶贫试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余万元,向每户提供3000元产业发展扶助资金;同时35名村干部与71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合同,发展生猪、白鸭、毛竹、香菇、甜玉米、薄皮西瓜、花卉等10多种种养业。随着效果的提升和机制的不断健全,在试点成功后,全县共动员组织了52个单位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到户活动,筹集帮扶资金总额近200万元,帮扶贫困户626户,其中511户增收脱贫,占比81.6%,先后组织县、乡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8名,负责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31期1505人次;组织省、市、县级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通过赊销种苗、饲料、定期指导和防疫等措施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组织了3家加工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了产销合同;百余名村干部负责向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探索出整合社会扶贫资源产业扶贫到户的大余产业帮扶模式。

二、模式的制度设计

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动员省、市、县挂点单位及县部分民营企业拿出部分帮扶资金“捆绑打包”,专项用于帮扶挂点村的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以村民代表民主推荐的方式,在有脱贫意愿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中确定产业扶贫到户帮扶对象;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村干部结对帮扶已确定的帮扶对象,协助帮扶对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具体做法为:

1.制定帮扶原则。产业扶贫到户关键在于选好对象。大余县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四帮四不扶”原则:一是帮扶对象必须是低保户或低收入户,对富裕户不扶。二是帮扶对象必须勤劳肯干,能吃苦,诚实守信;对安于现状、“等要靠”思想严重的不扶。三是帮扶对象必须要有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具备发展生产的能力,除给予3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外,其余的资金由贫困户自行解决;对无基本种养能力,又不参加技术培训的不扶。四是帮扶对象必须要有脱贫的愿望和信心,立足发展种养业;对于外出打工的不扶。

2.选定帮扶对象。为确保产业扶贫到户工作做到公平、公正,由各村按照“两会一提一公示”的程序选定帮扶对象,即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从本村贫困户、低收入户中提出对象备选名单。确定名单后,将推选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7天,然后召开第二次村民代表会议予以确定。

3.找准产业项目。为帮助贫困户找准产业项目,大余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在三个方面帮助把准项目关。一是要具有产业优势。选择的项目,必须能代表当地的产业特点和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至少是当地的品牌产业,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要选择低风险项目。这样既可让困难群众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积累一定的生产资金,也可培养困难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信心。三是收益要稳定。主要引导贫困户发展当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已有成熟技术,已获市场认可,产品销路较好的特色项目。

4.规范资金管理。产业扶贫到户帮扶资金来源于扶贫挂点单位和企业,为管理使用好这笔资金,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捆绑打包”的帮扶资金,并设立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专户。帮扶对象需要资金扶持时,可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结对帮扶的村干部把关,村委会干部集体审核通过,与村委会签订合同后,再向帮扶对象拨付3000元无偿帮扶资金,用于帮扶对象购买种苗、防疫病虫害等方面。资金施行滚动使用,所赚利润归帮扶对象所有。资金使用一年后,继续扶持扩大规模,直到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后收回该笔资金,再转入扶持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户。

5.整合帮扶资源。产业扶贫到户活动涉及的部门多,服务范围广,对象较为特殊,为使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大余县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到位。主动与挂点单位、企业加强沟通和协调,督促单位、企业帮扶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统筹协调,确保扶贫实效。积极与本地的省、市、县级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大户联系,通过赊销种苗、饲料和收购产品等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做好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村干部与帮扶对象签订结对帮扶合同,明确村干部帮扶职责,村干部每周至少2次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村委会每月召开一次相关会议,掌握帮扶对象产业发展情况,并及时上报县扶贫部门。同时,与农业部门联系,聘请农技术人员为顾问,每月上户1次实地指导,有针对性的组织种养户进行技术培训。

6.完善协调机制。在2009年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定点帮扶资金资源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大余县县委、县政府号召县直单位、县内名优企业参与此项工作,并将其作为定点扶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2010年开展产业帮扶成效突出的10家民营企业,发文授予“爱心扶贫企业家”荣誉称号。进入“十二五”,此项工作被列入了县委、县政府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县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与产业扶持到户工作;二是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文,安排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县直单位挂点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到户帮扶,明确每个单位无偿提供资金3万元专项用于挂点村帮扶1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县扶贫、统战部门联合下文,选择了部分非公企业挂点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饶振华在大余县了解产业扶持到户项目开展情况座谈会扶持贫困村,每年无偿提供资金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四是成立了由分管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的产业扶贫到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县扶贫部门,着力推动产业扶贫到户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模式的运用成效

据统计,大余县从2009年的7个单位帮扶7个村71户贫困户发展到2012年的42个单位和10个企业参与帮扶了28个村522户贫困户,形成了社会力量以产业扶贫到户为平台的“造血”式扶贫,开拓了扶贫到户新路径,丰富了社会扶贫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有序开展。

(一)有效解决了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的扶贫到户问题。几万元资金对于一个单位和名优企业来说也许是个小数目,然而却能帮助十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几千元资金虽少,但只要用得好,却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通过产业扶贫到户,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创业初期资金匮乏的难题。同时,资金的循环利用为产业扶贫到户模式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浮江乡车里村上屋组的王美莲,丈夫早逝,带着一儿一女生活艰难。因她本人勤快,脱贫致富愿望强烈,挂点单位将其列入为2009年的产业扶贫到户对象,出资3000元帮她购进了6头仔猪,几个月后,除去成本,获纯收入2700多元,随后她又购进6头仔猪,获纯收入近3000元。通过连续扶持,目前,她家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50多头,存栏生猪达20多头,已建起了三层的砖混结构楼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二)有效推动了扶贫产业发展。大余县在实施产业扶贫到户工作过程中,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为突破口,立足于本县的资源现状和产业基础,发展了以生猪、白鹅、苗木、花卉、毛竹、香菇、甜玉米、薄皮西瓜等为主的短、平、快项目。目前,全县已帮扶291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帮扶231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形成产业基地8个,引导组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8个。自2009年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活动以来,全县累计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6483亩,其中苗木1238亩、花卉436亩、毛竹1123亩、香菇126亩、甜玉米2645亩、薄皮西瓜915亩;生猪养殖存栏713头,出栏2137头;白鹅存栏7116羽,出栏47429羽。坳上组的何光平2009年被选定为帮扶对象后,已种植发展绿化苗木面积3亩多,2012年年初他出售了部分罗汉松、桂花等苗木,收入达2万多元,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周围乡亲看着何光平种植苗木挣了钱,纷纷跃跃欲试,如今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该村有30余户农户跟着一起种起了绿化苗木,短短几年间,该村种植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桂花等绿化苗木160多亩,现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三)有效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几年来实施产业扶持到户工程.全县有511户贫困户已实现脱贫致富,占受帮贫困户的81.6%。以2010年为例,全县有158户帮扶对象年人均收入已超过全县年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大余县最早开展产业扶贫到户试点的浮江乡车里村从2009年始,在挂点单位赣州市水电设计院的帮助下,四年下来,10户受帮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其中枫树潭组的肖先平发展生猪产业,目前养殖规模达到80多头,年出栏在200头左右,纯收入6万元,实现年人均收入15000元,建起新房三层,约400平方米。上车组的董世太,已发展生猪养殖50多头,年出栏80多头,不但自己建起一层楼房,还资助其弟弟2万元建房一层。实施产业扶持到户以来,帮扶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092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8369元,增幅达到664%。

(四)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大余县开展产业扶贫到户活动以来,为贫困户解决了许多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帮助贫困户转变了思想观念,营造了合力攻坚的扶贫开发氛围,创造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环境,坚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了贫困户的内在动力,使贫困农户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引导贫困人口主动融入到了社会进步的主流,有效地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人心,赢得了民心。新城镇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活动以来,群众信访量由2008年的163件下降到2011年的83件/年,比例达49.07%。

四、启示意义

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是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探索出的一条与扶贫攻坚“真扶贫、扶真贫”的根本宗旨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强、易复制实施、切实可行的工作新路径,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灵活性、示范性和带动性,对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是贯彻落实新纲要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新纲要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及“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大余县通过四年的实践,成功探索的产业扶贫到户模式,创新了一个以产业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的扶贫到户工作新机制,切实提升了社会扶贫的功能,把国家的扶贫政策方针落到了实处。

(二)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是新阶段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机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关键所在。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通过产业扶贫这个抓手,汇聚社会帮扶、基层组织、村民自我发展等方方面面的资源,科学整合到村,发挥作用到户,推动社会扶贫进一步具体化、落到底、见实效,使贫困群众真正得到扶持,形成了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合力帮扶贫困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开发的成效。

(三)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是新阶段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大余产业扶贫到户模式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定资金、定人员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切实增强贫困户发展致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动员贫困户参与帮扶工作的制定、实施、管理和监督,提高他们在村级决策中的地位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通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培育产业,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能和建立稳定增加收入的渠道;通过产品购销,逐步培养锻炼贫困户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扶贫开发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的根本区别。

大余花卉栽培历史悠久 第4篇

武平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园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2010-11-08

该县近日出台优惠政策,对新建绿化苗木基地给予田租补助每年每亩500元,连续补助三年;新建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围栏的,按每米10元一次性补助;新建绿化苗木基地建设水井及抽水设施的,按每口2000元一次性补助。对引进国家一、二级珍贵树种苗木的(红豆杉除外),按实际株数给予一次性补助。用于城乡一体化“四绿”工程苗木的,在相同树种、规格、价格情况下优先购买;新建绿化苗木基地使用农田的,可享受政府有关土地流转政策。

大余的春节作文 第5篇

大余县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日)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7·3”特大洪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4亿元,为2005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3%,比“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快了4.5个百分点,实现了四年翻番。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1.8:41.9:36.3调整为2010年的15:52.3:32.7,二产比重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 5.45亿元,为2005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7亿元,为2005年的3.13倍,年均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万元,年均增长8.9%。先后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坚持培植产业、调优结构,壮大经济总量

产业是立县之本、兴县之基,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培植产业、调优结构,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

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立足工业基础和产业、资源优势,狠抓钨、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旅游工业五大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园区化。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年均增长

6.4%。地方规模以上五大工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4%,成为全县快速稳定发展的龙头和实现利税的主要来源。第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稳步推进钨资源整合,2010年,隆鑫泰钨业与祥隆钨业成功签订铁苍寨矿区整体转让协议,开创全省民营企业间钨资源整合之先河。以皇隆工业小区为平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供地、服务等政策杠杆,建设大余钨产业园,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钨深度加工和应用产品,着力打造省内重点、国内知名的钨精深加工产品及应用产品产业基地。目前,已有隆鑫泰钨业、伟良钨业2户企业入园,隆鑫泰钨业一期年产5000吨APT、3930吨钨粉、1500吨碳化钨项目已竣工投产。第二,推动新兴产业倍增。以建设“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县”为契机,围绕现有支柱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支柱企业江西悦安超细金属公司已形成年产3500吨超细羰基铁粉、1000吨水雾化不锈钢粉的生产能力,被列为羰基铁粉国家标准数据采集点。新能源产业支柱企业众能光电LED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大功率LED半导体器件及其运用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生产能力居江西省第二,自动化生产程度居江西省第一。与此同时,着力抓好润泽制药、东宏旅游工艺品等新医药、旅游工业企业。第三,全力推进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了钨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LED光电产业园和药品食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获省政府批复。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百日大会战”、“突击月”等活动,有力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面积扩大到6000亩,现有入园企业89户,投产62户。2010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5亿元,上交税金1.15亿元。五年来,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速达20%,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评为“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县”。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确立了花卉苗木、鸭业、果业、生猪、工业原料林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肉鸭出笼441万羽,花卉苗木面积1.8万亩,果业面积6万亩,生猪出栏23.6万头,工业原料林面积37.2万亩。其中“南安板鸭”

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江西十佳旅游商品”称号,金边瑞香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0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37亿元,年均递增9%。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39亿元,惠及群众9.3万人,浇筑通村通组水泥路645.7公里,改水2.29万户,改厕2.2万户,拆除低矮破旧险房6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园、农民美丽家园、乡村旅游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四园”合一的新农村建设“大余模式”,着力打造以大龙村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多次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清洁家园妇女先行”这一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被评为“2009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积极探索“四标准、四为主”的农民标准化培训模式,五年来共培训农民10.2万人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8元,年均增长9.1%,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编制完成《大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文件,大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大余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成功引进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开发丫山景区(该景区创4A顺利通过省旅游局初检)、东莞“天下粮仓”旅游投资公司投资2.1亿元开发梅关、牡丹亭景区。成功举办“五•一”首届大余生态旅游文化艺术节、“第三届赏梅节”等系列假日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正在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9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2倍、2.94倍,年均分别增长17.1%、18.5%。金融、物流、房地产、商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润通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之中,悦安超细、隆鑫泰钨业等企业的上市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为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实现了五年翻番目标。

二、坚持加大投入、夯实平台,改善发展条件

投入是发展的后劲,城镇是人口集聚、工业集中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抓投入,抓城镇建设,为大余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从大余仍属典型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实际出发,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2010年,向上争资3.76亿元,为2005年的3.19倍,实现了向上争资的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为2005年的4.72倍,年均增长36.4%。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赣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赣韶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全县100%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目标。完成了南安、池江110KV输变电工程,宝珠山、山南35千伏变电站的改造与建设,全县小水电开发投产总装机占技术可开发量的85.28%。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先后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油罗口、跃进和泷涧里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特大洪灾水毁修复项目,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小水电及水利设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

二是做强城镇,构建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始终是本届政府致力抓好的工作。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0.29平方公里,与2005年比,城区面积增加1.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9.39万人。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围绕“生态、和谐、宜居”的目标,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住房建设、环境卫生规划及主要道路景观控制规划。城市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启动了梅国北路一期及胜利北路、金莲山大道西侧延伸段、漂塘路延伸段等道路工程建设,南安大道改造、胜利路及解放路改造、牡丹路建设顺利完成。县城污水处理设施、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东门小学教学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县城日供水9万吨扩建(一期)、职教中心实验楼、中医院整

体搬迁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余中学新校区及教育园区、体育馆及体育公园、牡丹亭文化公园、环保和档案大楼等重大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推出了香樟华府、龙泉山水、财富公馆、盛世嘉业等一批示范性住宅小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三城同建”,从制度化、精细化、社区化三方面入手,加强城市管理。开展了以“卫生、道路、市容、秩序、景观”五大内容为主的“城区综合管理百日整治活动”,实施了“一江两岸”、南安大道、伯坚大道、钨都广场夜间景观亮化工程,加大了南安大道等地段的绿化和城区内损毁市政公用设施维修力度。2010年新增公共绿地 800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75平方米,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文明城市”。与此同时,按照“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和城镇集中,积极引导农村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有序引导土地向专业户和大户集中,逐步引导就学向城区和城镇集中”的要求,加快新城、池江、吉村等中心镇建设,城镇化率达47%。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出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措施,着力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年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地方金融机构得到新的发展,赣州银行在大余设立支行。规范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外商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等五大中心运行机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综合预算制度稳步推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三个缩减30%”目标。深入推进电子监察、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部门职能配置更加科学。进一步扶持发展个私经济。2010年,全县个私企业达9964户,从业人数3.98万人,注册资金20.6亿元,与2005年比,分别增长60.8%、47.5%、115.4%,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3.2%。

二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要务、第一能力,自始自终,紧抓不放。一方面,紧紧围绕五大产业,通过“走出去”招商、围绕产业招商、突出大项目招商、实施组团招商等形式,大力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如2010年,成功引进了中石油华港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我县天燃气利用项目,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正在洽谈的项目有投资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河源富马硬质合金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的锰—锌铁氧磁芯项目等。另一方面,健全“外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效能投诉中心”综合协调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会商会审机制,全面提升招商项目从落户到投产一条龙服务效率。五年来,全县共引进内外资项目254个(外资90个,内资164个),签约外资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7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3%、8.05%,合同内资92亿元,实际进资78.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1%、8.03%,先后被评为“2006、2008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2007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县”。

四、坚持统筹兼顾、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做好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稳步实施民生工程。财政支出在确保公共需要和重点支出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 每年确保将新增财力的85%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办好了一批利民实事。如2010年就筹集资金4.1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占财政支出的44.3%。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重点推进“三类人员”参加“两个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返城未安置知青养老保险工作,其中“三类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92%,医疗保险参保率81%。在失地农民安置方面,县财

政设立500万元民生专项基金,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实施办法》,主要用于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帮助就业或创业等方面的补助,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并连续两次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助标准,目前失地农民参保人数2628人,有127名失地农民享受了每月平均500多元的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2010年,建设农民安居公寓40套,新建廉租住房、安置房162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9万平方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同时,积极应对了2009年“7·3”特大洪灾的严峻挑战,制定出台了灾后住房重建、扶持受灾个体工商户、受灾农民恢复生产及灾毁基础设施修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投入救灾安置资金8000余万元,下拨灾后住房重建补助资金4456万元,发放住房重建贷款180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性能磁粉芯用羰基铁粉项目列入2009年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继续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点布局规划,以1750万元的成本价收购梅国学校,成功实施了南安中学整体搬迁,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现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名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教育综合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奖”。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廉政采茶小戏《村长家的妇娘们》赴京参演获得成功。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丫山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全国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135个村级卫生室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预验收考核,已有4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村命名为生态村。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6家,强制性关停尾砂加工点10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4.1%,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5%,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先进县”、“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三是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实行“一站式接待、立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办法调处矛盾纠纷,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送”等活动,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加大治安防控力度,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天网”工程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2009年评为“创建和谐平安赣州活动先进县”。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坚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实现廉洁从政

五年来,我们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抓源治本,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班子成员自觉参加县委理论中心组及其他集中学习活动,不仅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等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而且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理论、法律及其他相关知识学习,特别是围绕如何做好融资、招商、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班子成员都能够结合分管工作,创造性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班子成员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提高了政府班子驾驭市场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是增进团结,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大余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调度使用等重大问题上做到了充分发扬民主,凡属重大问题都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讨论研究,特别重大的,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具体事项涉及面较广和决策较复杂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严格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保证班子成员有职、有权、有责,大胆开展工作。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做到沟通到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自觉维护和加强政府权威,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三是改进作风,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意;在一线服务于基层,把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在一线转变作风,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线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工作落实。大力实施工作落实问责制,着力打造务实型政府。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创业服务年”等活动,实施跟踪问责,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

四是从严执政,树立政府廉洁形象。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完善政风行风评议制度,狠纠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着力塑造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班子形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化程度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缺乏税源型骨干企业;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少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用地难、征地拆迁难仍然成为制约重点工程推进的瓶颈;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二是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项目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是必须强化“工业强县”战略的核心主导地位,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立足于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四是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业,实施联合重组,加快项目建设和企业成长,增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五是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大余。六是必须大力营造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和谐共事的良好发展氛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地做好各方面工作。

上一篇:水的表面张力作文下一篇:查资料介绍信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