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2024-05-27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精选6篇)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1篇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本文由bfqe71rut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铝与人体健康》 《铝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首医大附中

一、设计思想 《高中新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指出: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饮食、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 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本节课 充分联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按照“理论→实践→新理论”的认知规律,本着“科学技术 为人类服务”的 STS(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教育思想,探究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预防 措施。

二、教材分析 金属知识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本章是高二化学中无机部分的最后一 章。本章的知识在前面的教材中有过一定的介绍,但并不是以前知识的简单重复,作为高二 无机部分的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本章内容丰富,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却不是很高。对于铝来说,除了铝的化学性质为 C 层次 外,其他则属于 A 或 B 层次的要求。教材充分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对于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初中化学里,学生学习过金属活动顺序和铁、镁、锌等金属的一些反应;在高一化学中,曾学过典型金属钠的知识;在“元素周期律”一节学习了铝的两性等。所以学生对铝的结构、铝具有的良好的物理性质、铝的化学性质、铝的用途不是陌生的。同时,金属铝又是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使用和接触最多的金属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铝的性质、用途、危害等 知识多少是有所了解的,当然这些认识是浅层的、零散的,不深刻、不系统。另外,在本章之前,学生已学习氧化还原、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平衡等相关知识,这 就为学习元素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我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思维不开阔,学习积 极性不够。通过对铝与人体健康的探究,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铝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又可以 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加深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②掌握 Al3+、AlO2-的检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③了解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健康使用方式; 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桂成伟

2、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大量与铝相关的生活实例出发,去分析、概括有利于人 体健康的途径,体验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②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过程中,锻炼处理资料能力、表达 能力和合作能力。

3、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相关资料以及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学习铝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评价铝的功与过,进而培养学生看待事物辩证的思想、一分为二的观点。③通过对铝的鲜活实例的学习,深刻体会化学是有灵魂和生命的。

五、重点难点 重点:铝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应用、我们的健康之“铝” 难点:应用铝的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活动探究式 活动探究式

教师活动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设置活动 激发兴趣

展示问题 提出挑战

感知困惑 主动求知 tichujias

思路点拨 方法引导

探索发现 解决问题

提出假设 合作探究

引导迁移 激励促进

扩大空间 拓展应用

体验成就 综合提升

七、课前准备 1.学生:①查阅资料:了解铝在生活的存在形式和有关铝与人体健康的知识; ②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件含铝的物品,课上带来展示。2.教师:①设计学案,准备课堂阅读材料; ②深入了解铝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和化学原理。3.教学用具:①多媒体设备 ②实验仪器和药品: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片、镊子、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胶头滴管

AlCl3 溶液(C)、MgCl2 溶液(A)、NaAlO2 溶液(B)、NaOH 溶液(1mol/L)、NaOH 溶液(20%)、NH3·H2O、盐酸、醋酸、pH 试纸、蒸馏水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第六日》中有关铝热反应的片段。该片段中涉及到了 哪个化学反应 该片段中 涉及到了哪个 化学反应 ?(学生 思考并回答 涉及到了哪个化学反应? 集体回答)***,你来写一下这个反应。***,你来写一下这个反应。该片的后面就是利用这个 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完成了 在 该片的后面 就是 利用 这个 反应完成了 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地壳中含量 地壳中含量最大 一项重要 的任务。铝作为 地壳中含量 最大 的金属,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的金属,与我们 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下 面咱们就来看一段有关铝的介绍。面咱们就来看一段有关铝的介绍。看一段有关铝的介绍 活动一 阅读材料 活动一 阅读材料 铝——想说爱你不容易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知道: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知道 : 铝对我 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但 同时 对我们的健康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那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它都存在于什么 地方呢? 地方呢? 活动二 生活之“ 活动二 生活之“铝”大搜索(等几个学生回答后)观看图片,了解铝的各种 自由发言 让学生从实际 的、贴近自己生活 的例子中体会铝 在我们的生产生 活的重要作用 让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了解铝元 素的重要作用和 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激发学生的探 阅读材料,了解铝的“功 究欲。与过” 其中一个学生到前面板演 观看 激活课堂,创设情 景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这里收集了一些与铝相关的图片,我这里收集了一些与铝相关的图片,让 存在形式 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分享 提问:看完这些图片 这些图片,提问 : 看完 这些图片,大家对铝有什么 在头脑用内部语言中整理 新的认识? 新的认识? 认识 对铝的认识

从刚才的图片中 我们可以看出,从刚才 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铝的 按照学案和老师的提示,的图片 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避免它对我们 设计实验方案,鉴别溶液,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际问题,加深对 的健康造成危害,为我们服务,检测它的 的健康造成危害,为我们服务,检测 它的 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 知识的理解,提高 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家也制定 MgCl2 溶液、知 识 迁 移 能 力 和 为 AlCl3 溶液、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标准。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安全标准。

NaAlO2 溶液,随机贴有标 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 感受化学分析过 程,体验成功的喜 有:烧杯、试管、玻璃棒、悦。玻璃片、镊子、胶头滴管、NaOH 溶液(1mol/L)、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就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实 就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我们 可以用实 签 A、B、C。验的方法去检测它的存在。去检测它的存在。(换页,投影实验题目)我们选取了铝的两种有代表性的物质,我们选取了铝的两种有代表性的物质,再加入了一种干扰物质,请同学们根据所 再加入了一种干扰物质,请同学们 根据所 NaOH 溶 液(20%)、学知识和现有条件,自行设计方案进行 进行鉴 学知识和现有 条件,自行设计方案 进行鉴 NH3·H2O、盐酸、醋酸、条件 别。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 :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用品(仪器、药品)(5 实验步骤(用品(仪器、药品)5)实验步骤(6)实(验现象记录和结果处理(7)问题和讨论,四个环节。同学们的方案中应包括 3-6 四个环节。下面就请同学们 就按照要求,下面 就请同学们就按照要求,用你的一 就请 同学们就按照要求 双慧眼去进行探索之“ 双慧眼去进行探索之“铝”吧!进行探索之 药品取用过程要注意用量和操作,药品取用过程 要 注意用量和操作,不要 浪费和污染药品!浪费和污染药品!活动三 慧眼识“ 活动三 慧眼识“铝”(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好了,刚才各个组都完成了实验。好了,刚才各个组都完成了实验。通过 实验,分别为什么溶液? 实验,得知 A、B、C 分别为什么溶液?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组的实验方案(用实物展示平台投影)根据以上几组方案,根据以上几组方案,我们可以归纳成以 下几种:(叙述方案

一、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三)下几种: 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是 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是:科学 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除此以外,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除此以外,还应效果明显。请大家根据这些要 还应效果明显。请大家根据这些要 求 来评 价我们的三个方案。价我们的三个方案。(学生回答,然后点评)

pH 试纸、蒸馏水。请根据 现有实验条件自行设计方 案鉴别。小组成员合作过 程中,学习团结协 作。

集体回答

学会归纳、分析,学生思考并回答药品选择 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对实验方案 的分析和评价,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问学生,个人发言 和应用。(此处为 本节课的重要环 节)

除了实验方案的影响外,除了实验方案的影响外,原溶液的浓度 等特点对检验也有很大的影响。等特点对检验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检验也有很大的影响 请看一个实验。请看一个实验。从该实验可以看出,从该实验可以看出,当溶液浓度较低时 便难于用现有方法进行检验,同学们课后 便难于用现有方法进行检验,同学 们课后 可以去查阅资料。可以去查阅资料。俗话说: 病从口入” “ 俗话说 : 病从口入 ” 在我们日常生活,铝主要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 人体。中,铝主要是通过饮食进入 人体。我们不 可能每天都对吃的所有食物都进行检测,可能每天都对 吃的所有食物都进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检测,吃的所有食物都进行检测 这就需要咱们在坐的健康专家们给人们支 这就需要咱们在坐的健康专家们给人们支 招了。招了。的健康之“ 活动四 我们的健康之“ 铝” 在此过程中锻炼 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提升科学素 养、养成健康的生 活习惯、树立社会 学生分组讨论:铝中毒的 责任感。观看实验数据和图片

这边几个组的同学代表政府企(指向)这边几个组的同学代表政府企 防治 这边几个组的同学 代表 政府 这几个组代表老百姓 分组讨论: 代表老百姓,业,这几个组 代表老百姓,分组讨论 :如 何实现我们的健康之“铝”? 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多不错的建议,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多不错的建议,我这 里也准备了一些建议,看看是不是“ 里也 准备了一些建议,看看是不是 “ 英雄 准备了一些建议 所见略同”呢?投影 所见略同” 小结:铝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 铝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 铝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贡献,大 的 贡献,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点小小 倾听 的麻烦 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习性,的麻 烦,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习性,就能 扬长避短 让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扬长避 短,让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我 们和铝一道携手共进,共度健康之旅!们和铝一道携手共进,共度健康之旅!让 我们用科学的武器,建设祖国、捍卫健康!我们用科学的武器,建设祖国、捍卫健康!【问题研讨】 问题研讨】

1、可以选取哪些物质替代铝盐作为净水 剂?

2、治疗胃病除了使用含铝药物外,还有什 么有效的方法?

3、制作糕点时应选用哪些膨松剂呢? 引导学生树立辩 证的思想:任何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物有两面性。倡议用科学的武 器建设祖国、捍卫 健康!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思考并做好记录

激发学生在课下 进行探究。

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2篇

划:选修五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是快乐的,下文是由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

设置情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归纳分析

—C— —C=

四面体型平面型

=C= —C≡

直线型 直线型平面型

默记

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型

迁移应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C = C H H

(2)H--C≡C----CH2CH3

(3)—C≡C—CH=CF2、思考:(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

观看动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整理与归纳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3篇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对知识的教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 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显得至关重要.

1.分清轻重, 把握难易

必修课程是在初中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 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选修内容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 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必修课内容为教学重点, 并用必修课中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来指导选修课程的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做拓展与提高.所以教师在教授内容和学时分配上, 要严格遵循以基础为本, 以扩展为辅.首先必修内容是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达标: (1) 化学基础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元素周期律为分类基准, 以金属和非金属分类, 着重于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 还包括其提取方法和应用.紧密地联系现代社会的实际, 如日常生活、环境资源、材料、卫生健康等等, 并与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和科技新成就相结合. (2) 物质微观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这部分在《化学1》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理论及其有机化合物获取和应用等.并进一步深化了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 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所以, 必修课程必须突出其内容的核心性和基础性, 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化学观念、价值的教育;强调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 螺旋上升, 逐步实现.此外, 必修课程还应结合当前科学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 引入所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心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

苏教版必修和选修内容结合紧密, 环环相扣.选修内容在必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和拓展.所以对于选修内容的授课安排, 可以适当以专题课和任选课的形式实现.专题课以课题形式综合组织各单元内容, 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知识点, 在巩固了必修内容知识点的同时, 又使学生能在较高的起点上, 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入提高.任选课是借鉴于大学课程的一种方式, 可以根据各单元的知识内容以课题的形式设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性地学习, 给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使他们获取各自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必修和选修内容难易的梯度是客观存在的, 选修内容有的甚至渗透了大学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授课内容中要控制知识的层次和深广度.根据知识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采取不同的内容组织策略.然而没有梯度就没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较容易的内容学习,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选择相对难度较大的.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知识, 并明确自己的学习深度, 为更加深入和提高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抓住知识主线, 贯穿整个教学

要更好地利用教材, 发挥其必修选修模块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的衔接是成败之举.

纵观整套教材, 选修教材的内容在必修内容中逐渐延伸, 并分别细化和深化.例如, 《化学与技术》专题二“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和《实验化学》课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就是从《化学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的延伸.《化学2》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与《有机化学基础》中各专题相对应等等.

所以抓住知识点的主线, 是教学中的主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从回忆必修内容知识入手, 由物质相同性与相似性、递变性与差异性、个别到一般、个体到整体等规律, 逐渐渗透到选修内容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很自然的过渡到更加深入的学习中去.

例如, 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 对所学的物质结构和反应类型进行对比归类, 从乙醛,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扩展到醛类和羧酸类的性质, 对比乙醛和乙酸, 可推广到醛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差异性.学生可以以此知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可由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入手, 以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结合官能团与其他基团, 从而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

又如, 《实验化学》专题一的课题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就引入了《化学1》中的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包括氯气制取以及其氧化性、溴和碘的性质及离子检验、物质的鉴别等知识点, 还有《化学1》中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 (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 , 物质的检验和《有机化学基础》中烃的衍生物卤代烃的性质知识点.将必修内容有效地组合综合应用也是选修教材的一大亮点.这样学生可以对必修课程内容更加印象深刻, 并对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实际应用, 使其知识结构层次化、丰富化、综合化、系统化.在此过程中还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想像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及活动教学

1.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回顾以往应试教育, 实验课和活动课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教学中学生都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实验授课, 实验课的课时安排少, 并以观察教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为主, 在实验课中没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

在苏教版必修与选修教材中都编排了大量实验, 必修模块实验是以实验技能培养和现象验证为主, 意在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以及通过实验对知识加深印象, 为所学习的知识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运用实验来验证化学知识, 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选修模块的实验是以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 来设计实验方案, 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 系统地深化认识.

选修部分的实验有单独一册《实验化学》作为教材.《实验化学》是依据必修基本内容来编排, 并依据实验学习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原理知识作载体.《实验化学》所设计化学实验在知识、方法、技能上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于各学习模块较高.这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相互之间的讨论、协作学习, 同时也更需要教师在学生实践中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实验化学》涵盖了包括拓展课题在内的30多个实验课题, 要如何在完成了必修实验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安排如此大量选修实验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 (1) 与必修模块实验穿插.选修模块的知识点都是从必修知识点中发散出来的.所以在进行相同相似知识必修实验的同时可以将该部分选修实验适当地穿插进去, 这样能做到从浅到深, 从窄到广的推进, 学生也乐于接受, 可激发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与时间.选修实验中添入了许多远超过必修学习范围的知识群, 对于实验所需知识的预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来获取.并且实验结果的整理和讨论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完成. (3) 与考试密切结合.近些年的考试中, 实验推理题的分量和难度逐渐增大, 可以将部分会有考点出现的选修实验融入考试复习过程中, 这样既有利于缓解考试复习紧张乏味的气氛, 还能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成果.

2.活动教学

传统化学教学很少有专题活动课开设, 许多教师更认为此举为浪费时间, 不如多上几节习题课.传统教学只顾知识的巩固, 不注重于学生研究性和探索性能力的培养.苏教版选修教材正好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6册选修教材都在必修的基础上编排了许多实际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专题.这些专题的学习除了可以结合必修课程在教学课上完成之外,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开设研究性、探讨性的活动课来学习.根据选修教材的内容来开设多个不同的专题, 可以按学生的兴趣自由分组选择自己有兴趣和偏好的专题.在一段时间内自由查阅和整理专题相关资料.在活动课上交流, 探讨并提交成果.成果可以小报告、小研究性论文、设计实验方案、幻灯片展等形式呈现.在这种自主性学习之后, 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 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 在新的素质教育中, 选修也显得同样重要.在必修和选修的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进行分层教育, 充分体现受教育的选择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抓好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衔接, 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与分析, 使必修课和选修课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既充分实现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目标, 又让每个学生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样才真正达到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 使高中化学教育改革有效落实和实施.

摘要:新教材的改革在内容以及编排格局上有显著变化, 必修与选修的矛盾也突显出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对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层次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必修,选修,高中化学,新教材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 (必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 (选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4篇

银镜反应是醛类物质的重要反应之一,是检验醛基的特性实验,也是高中化学试验中经典实验之一,对于了解醛的性质,突破醛类性质学习的重难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银氨溶液的配制,特别是银镜反应的书写表达是学习醛类性质的重点、难点,该试验有利于扩展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糖类知识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教材中的表述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实验成功率较低,生成的银镜大多数并不光亮。

2.现行教材中的银镜反应实验有如下不足

(1)需要水浴加热,实验成功率较低;(2)耗时太久,不适合做课堂演示实验;(3)实验室长期放置的乙醛部分氧化为乙酸而且还有部分乙醛聚合成微溶于水的三聚乙醛,使银镜反应效果不佳。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无需水浴加热,反应装置更加简易。

2.在银氨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在强碱溶液环境中银镜反应速率加快,演示实验可瞬间完成(1分钟左右),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效率更加高效。

3.稀硫酸可使乙醛溶液中的三聚乙醛发生解聚,从而提高乙醛溶液的浓度,然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检验),有利于银镜的生成,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

4.在乙醛银镜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乙醇可使生成的银镜更加均匀光亮。

四、实验器材

1.药品

2%硝酸银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2%氨水、先后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处理的乙醛溶液、乙醇。

2.仪器

pH试纸、玻璃棒、洁净的小试管一支。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银氨溶液的制备原理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会形成氢氧化银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银沉淀溶解形成银氨络合离子。①AgNO3+NH3·H2O= AgOH↓+NH4++NO3- ②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银镜反应原理

乙醛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氢氧化二氨合银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3.乙醛溶液先后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原理

(1)实验室存放的乙醛在常温下会聚合生成微溶于水的三聚乙醛使银镜反应效果不佳,实验前应将乙醛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在热水中水浴加热2~3分钟,使三聚乙醛发生解聚,从而使乙醛溶液的浓度增大。

(2)乙醛在常温下除生成三聚乙醛外还会被空气氧化生成部分乙酸,从而使乙醛溶液呈一定的酸性,而酸性环境不利于银镜反应的生成,所以,加入硫酸解聚后的乙醛溶液还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乙醛溶液中的乙酸和硫酸,使乙醛溶液成碱性,有利于银镜反应的生成。

4.银镜反应中加入少量乙醇的作用

在乙醛银镜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乙醇可使生成的银镜更加均匀光亮。

六、实验过程

由于氧化、聚合以及溶液的酸碱性都会对银镜反应产生影响,因此,实验方案及步骤改革如下:

1.取少量乙醛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硫酸,然后在热水中水浴加热2~3分钟,再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调节呈碱性(用pH试纸检测)待用。

2.向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再加入2滴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加入3滴步骤(1)中的乙醛溶液,并加入3滴乙醇,最后充分振荡后静置。

七、实验效果

一分钟内出现均匀光亮的银镜。

八、自我评价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无需水浴加热,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有利于课堂演示实验,提高了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了积极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

习惯。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5篇

一、单选题

1.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油脂

C.蛋白质

D.纤维素

2.新切开的土豆表面遇碘水显蓝色,说明土豆中含有()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3.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衣物中的棉、麻、蚕丝灼烧后的产物不同

B.废弃聚乙烯塑料可重新加工成防水材料或汽油等燃料,变废为宝

C.生活中用到的碳纤维和光导纤维均为单质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存储能量的重要物质

4.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苯、丙酮等)沸点低,极易被引燃,加热时最好用水浴加热

B.石油裂解、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都包含化学变化

C.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D.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和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

A.饱和Na2CO3溶液

B.Cu(OH)2悬浊液

C.烧碱溶液

D.碘水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福尔马林、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共热都有光亮的银镜生成B.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C.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后产生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D.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7.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以及结论完全对应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淀粉与稀硫酸混合加热后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已发生水解

B

氯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乙烷中含有氯元素

C

相同温度下,将相同大小钠块分别加到水、醋酸、乙醇中

生成氢气的速率:醋酸>水>乙醇

三种电解质电离出H+能力:醋酸>水>乙醇

D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01mol/L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9.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化学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

B.可作葡萄酒的防腐剂

C.醋酸可用于除水垢是由于碳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D.过硫酸氢钾可用于游泳的杀菌消毒是由于它能使蛋白质变性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已水解完全

B

卤代烃Y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观察,无淡黄色沉淀产生

说明卤代烃不是溴代烃

C

向浑浊的苯酚试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试液变澄清且无气体产生

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

D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有固体析出,过滤,向固体中加足量蒸馏水,固体溶解

蛋白质的盐析过程是可逆的A.A

B.B

C.C

D.D

11.科学防护对预防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60-220

nm,介于溶液和胶体粒子之间

B.制作防护服和口罩的无纺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C.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二氧化氯泡腾片可用于水处理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别用液化石油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电解食盐水制取次氯酸钠喷洒房间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

C.医用“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外用于皮肤后,能够缓释放出纳米银离子,抑制并杀灭与之接触的病菌并有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

D.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熟石灰

13.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的反应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验现象或操作

实反应原理的解释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落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B.向滴有稀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液体呈蓝色

淀粉在此条件下未水解

C.向盛有足量Zn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形成锌铜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淀粉、蛋白质、糖类都能发生水解。

B.只有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之间才能形成多肽。

C.往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固体物质。

D.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看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与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可区别煤油与植物油

B.煤含有苯、甲苯等,先干馏后分馏获可得苯、甲苯等芳香烃

C.在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12mol/L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Fe2+、Na+、NO3﹣、Cl﹣

D.在NH4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二、填空题

16.“端午节”为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制做粽子的部分原料如下:①蔗糖、②糯米、③鲜瘦肉、④橄榄油。请回答:

(1)富含油脂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

(3)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

(4)某学生的午餐是:米饭、酱牛肉、炒青菜、红烧豆腐、西红柿蛋汤,从营养成分均衡的角度分析这份食谱是合理的,因为它含有了糖类、油脂、______、______、矿物质(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

17.(1)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逐滴滴加稀氨水,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继续滴加至沉淀恰好溶解,即得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属于多羟基醛,工业上常用来制镜。向(1)中所得的银氨溶液中滴入少量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即可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用GCHO表示):__________。

18.在①蛋白质

②油脂

③葡萄糖

④纤维素⑤淀粉五种物质中,不能水解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在人体中不能直接被消化吸收的是_________(填序号),蛋白质水解后最终生成_________(填名称),油脂水解后得到醇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制备草酸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瓶中;

②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③反应3h左右,冷却,抽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

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C6H12O6+8HNO3→6CO2+8NO↑+10H2O

3H2C2O4+2HNO3→6CO2+2NO↑+4H2O

(1)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需用的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

(3)装置C用于尾气吸收,当尾气中n(NO2)∶n(NO)=1∶1时,过量的NaOH溶液能将NO,全部吸收,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相比较,若用淀粉水解液吸收尾气,其优、缺点是________;

(5)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器有_________。

四、计算题

20.(1)蛋白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它们的一级结构是多个不同的氨基酸通过_________结合而成的。已知某蛋白质含氮的质量分数为15%,若成人每天排出尿素[化学式为CO(NH2)2]23克,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的质量平均值为______克。

(2)用5.0千克含淀粉80%(质量分数)的玉米制取葡萄糖,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转化率为90%,可以制得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千克。

21.将6.48g淀粉和6.84g蔗糖的混合物加水,一定条件下使其完全水解,所得溶液中葡萄糖与果糖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B

6.B

7.C

8.A

9.C

10.D

11.A

12.A

13.C

14.C

15.A

16.④

蛋白质

维生素

17.Ag++NH3·H2O=AgOH↓+NH4+

AgOH+2NH3=[Ag(NH3)2]++OH-

GCHO+2Ag(NH3)2OHGCOONH4+2Ag↓+3NH3+H2O

18.③

氨基酸

19.碘水

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C6H12O6和H2C2O4进一步被氧化

NO2+NO+2NaOH=2NaNO2+H2O

优点:提高HNO3利用率;缺点:NOx吸收不完全

布氏漏斗、吸滤瓶

20.C

H

O

N

肽键

71.6

方程式略

4.1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 第6篇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

3.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过程】

[引入]在高一时我们就学习了烷烃的一种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又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进行系统的命名是必要、有效的科学方法。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一、烷烃的命名

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

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烃基: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

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乙烯

单烯烃的通式:CnH2n(n≥2)二烯烃的通式:CnH2n-2(n≥3)乙炔

炔烃的通式: CnH2n-2(n≥2)

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步骤如下: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的结构

1.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为母体,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

2.苯环上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物叫二甲苯,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可生成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叫邻二甲笨、间二甲笨、对二甲笨。

3.原则:(1)当无其他官能团时:以苯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称某苯:当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2)当含有其它官能团时:将苯基作为取代基进行命名。

甲苯,乙苯,邻二甲苯或 1,2—二甲苯,间二甲苯或1,3—二甲苯

对二甲苯或 1,4—二甲苯,连三甲苯或1,2,3—三甲苯

偏三甲苯或1,2,4—三甲苯,均三甲苯或 1,3,5—三甲苯

甲乙苯苯乙烯苯乙炔

四、检测题

1.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2.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3.烷烃命名可简化为口诀“选主链,定某烷,编碳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相同基,合并算,不同基,简在前”。有机物为()A.4­乙基­2,5­二甲基庚烷 B.2,5­二甲基­4­丙基己烷 C.2,5­二甲基­4­乙基庚烷 D.1,1,4­三甲基­3­乙基己烷 的名称4.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A.2­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乙基己烷 D.5­甲基­4­乙基己烷 5.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它的正确命名应是()

6.下列关于苯的同系物命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苯的同系物命名必须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 B.二甲苯可以用邻、间、对这种习惯方法进行命名 C.二甲苯也可以用系统方法进行命名

D.化学式是C8H10的苯的同系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7.下列有机物的名称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A.2,2­二甲基丁烷 C.3,3­二甲基­2­戊烯

B.2­甲基­4­乙基­1­己烯 D.3­甲基­2­戊烯

8.(1)2-甲基丁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2)若某烷烃的蒸气密度是3.214 g/L(标准状况),它进行取代反应后得到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试推出其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命名为“2-乙基丙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 其命名为“3-甲基丁烷”,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命名为________;

(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3)2,6-二甲基-4-乙基辛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 mol该烷烃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______mol。

参考答案

1.解析:A的正确命名为1,3­丁二烯;B项中应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B的正确名称为2­丁醇;C为邻甲基苯酚。

【答案】.D

2.解析: A项的命名为己烷;B项命名为3­甲基­1­丁烯;D项命名为1,2­二氯乙烷。【答案】C

3.解析:A项错误,应先说较简单的甲基;B项错误,最长碳链碳原子数为7,主体命名应叫庚烷;D项错误,1位不出现甲基。

【答案】C

4.解析:由烷烃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主链有6个C原子。故命名为:2­甲基­3­乙基己烷。

【答案】C

5.解析:A项中主链选取错误,主链应含4个碳原子,故应为2­甲基丁烷;C项中的两个甲基在苯环的对位,其名称应为对二甲苯;D项中的编号顺序错误,应该为2­甲基­1­丙烯。

【答案】B

6.解析:化学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答案】D 7.解析: 【答案】C

8.【答案】(1)四种

(2)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 解析 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其中不同的氢原子只有四种(1和5位置的氢原子相同),被氯原子取代,可得四种一氯代物。

(2)该烷烃的摩尔质量为:3.214 g/L×22.4 L/mol≈72 g/mol,即CnH2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14n+2=72,n=5。由于题设该烷烃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也就是说,该烷烃中各碳原子上氢原子都是等效位置,则其结构简式为CCH3CH3CH3CH3。

9.【答案】.(1)主链选错 编号错误 2-甲基丁烷(2)3,4-二甲基辛烷

(3)

10.【答案】 11.【答案】

上一篇:诗情画意的秋天校园作文300字下一篇:抢课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