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4-05-2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7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我相信,你没问题7分

ɡǔ lì jiâ jiàn ɡuî yǐn bǐnɡ xìnɡ ē nuï()()()()()ài mù pí bâi pî luî bù kān diã diã bù xiū()()()()línɡ lïnɡ tī tîu zhǎn dìnɡ jiã tiě fú xiǎnɡ lián piān()()()pō fù shânɡ mínɡ zài jiē zài lì()()

二、填空,组成词语。4分

同()敌()()精()治 前()后()()山()海 诗()画()()耳()聋()()不安 失()落()

三、补充上下句8分

1.读书有三到,谓————、————、————

2、江南季度梅花发,————————————————————————————

3、滴水能把石穿透,————————————————————————————

4、宝剑锋从磨砺出,————————————————--———————————

5、————————————————,非宁静无以致远。

6、————————————————,朋友笃诚信。

7、————————————————,下笔如有神。

8、————————————————,游子久不主。

四、按要求填写诗句。(10分)

1、《泊船瓜洲》中,哪句诗店名了诗人离乡的时间。—————————————————。(1分)

2《长相思》是______代__________的一首————。这是一首描写——————————————————————————的佳作。(2分)

3《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八行。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颔联’————‘尾联。诗中描写长征的最后历程的两句是—————————————————————————————。(4分)4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起乡思,古来有之,请写出《秋思》中描写诗人思想的两句——————————————————————————。(1分)

5‘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演变的过程是甲骨文————,————,————,楷书,————,最后演变成行书。(2分)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5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十二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到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1,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分)

——————————————————————————————————————————————————————————————————————————————

2,文中哪句话是描写父亲外貌的,用~~~~~画出来。(1分)并说说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2分)————————————————————————————————————

3文中还有其他人的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确认儿子还活着之后,父亲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形容父亲此时心情或状态的四字成语写下来,最少4个(1分)—————

————————————————————

5,文中最后一句话“了不起的父与子”,父子俩各有什么了不起,请你分别说说你的理解2分

儿子得了不起:————————-————————————————————————父亲得了不起:—————————————————————————————————(二)课外阅读(10分)

——————————————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①)的敌人,眼看快要追上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河有十米宽,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的战士立即行动,没有架桥的器材,它们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急流中,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看长“桥”还不稳,说:“还缺桥腿,我们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人桥。有的同志滑到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同志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②)在十一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长大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

“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湍”字是()结构,音序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2分

3.用“ √ ”给文中标有(①②)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2分)

① A 逃跑 B 逃窜 C逃脱

② A 浸 B站 C 走 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5 这是一座什么桥?这座桥是怎样架起来的?(3分

——————————————————————————————————————————————————————————————————————————(三)(15分)

北欧童话

第二站便是奥登塞,安徒生的家乡。起了个大早穿过市场去找他出生的那间红顶房。圣诞节又临近了,特意浏览一下市场,卖火柴的小女孩心中的圣诞树和烤鸭,依然在这里碧绿、焦黄。

一转弯就看见了街红顶房。急速赶去,快步踏入,房间非常狭小。当年这里是贫民窟,房顶下住了很多家。安徒生家更是贫困,祖母做过乞丐,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替别人洗衣„„那种愁苦他没有受过?

他把这一切都囫囵咽下,终于明白了这世上唯一可以倾心的,只有孩子。

孩子们的眼睛没有国籍又最善于 寻找,很快从世界各地教室的窗口,盯上了这间红房子。

但是,哪怕是全世界儿童的眼睛集合起来也帮不了安徒生,安徒生还是久久的缺少自信。不仅出身贫寒,而且是小语种写作,是否能得到文学界的承认?他一直想成为当时比较有名的奥轮斯拉格这样的丹麦作家,却受到各方面的嘲笑。不止一位作家公开指责他只会讨好浅薄浮躁的读者,连他的赞助人也这样写信给他:

你认为自己将成为伟大的诗人——我亲爱的安徒生先生!你怎么就不觉得,所有这些想法就将一事无成,你正在误入歧途。

他很想获得丹麦之外的欧洲文学界支持,努力结交文化名人,结果反让人家觉得有“摇尾乞怜的奴态”。即便他后来终于受到广泛承认,人们也只认为他是一个善于编造漂亮童话的有趣作家,并不认为它是文学巨匠。因此,直到他临死之时,还渴望会见任何访问者,希望在他们的话语中找到赏识自己的点滴信息。她敏感到脆弱,极易受伤。

今天,当我们早已长大,不再留恋童话,那就有资格说了:它是一个永恒的坐标,审核者全人类的文学在什么程度上塑造了世道人心。

一切装腔作势的深奥,自鸣得意的无聊,可以诓骗天下,却无法面对所有即将成为社会主人的广大青年和孩童。

他肯定已经塑造了世道人心,证据是,很少悬挂国旗的丹麦,把一面国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红顶房上。

一个不太在乎标志的国家,终于找到了国家标志。这是由所有的童话集合而成的又一个童话。

1.词语串串烧。(2分)

碧绿 焦黄()()()

端端正正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3分)

狭小()浅薄()承认()3慧眼神医。用“——”画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2分)

刘览()国藉()自鸣得意()装腔做势()4.妙笔生花。用“不仅„„而且„„”写一句话。(2分)5.火眼金睛。不完整的句子是()。(2分)A.你的作文很好。B。会场上想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C.一个小村子里有座美丽的花园。D.树上一只小鸟。6.全世界孩子的眼睛为什么都盯着红顶房?()。(2分)A.因为红顶房很漂亮,大家都喜欢它。

B.文中用“红顶房”借代安徒生及他的童话作品。所以全世界孩子表面盯着红顶房,实则是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喜欢安徒生这个

伟大的童话作家。

7.丹麦为什么把国旗悬挂在那幢红顶房子上? { }。{2分 A.因为安徒生一生都住在红顶房子里,安徒生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最佳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塑造了世道人心”。把国旗悬挂在那座红房子上,就是永远的尊敬他,记住他。B红顶房很特殊,所以就挂上了一面国旗 三,习作,(30分)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你写一个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题目自拟,不得少于400字。

五年级语文期末考答案

一,鼓励 借鉴 过瘾 秉性 婀娜 爱慕 疲惫 破烂不堪 喋喋不休 玲珑剔透 斩钉截铁 浮想联翩 颇负盛名 再接再厉

二,同仇敌忾 励精图治 前仆后继 排山倒海 诗情画意 震耳欲聋 忐忑不安 失魂落魄

三,1.心到 眼到,口到 2人在天涯鬓已斑 3,万事功到自然成 4 梅花香自苦寒来 5,非淡泊无以明志 6,兄弟敦和睦 7读书破万卷 8浮云终日行

四,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清,纳兰性德,词,边塞军祣途中思乡寄情

3,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首联,颈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金文,小篆,隶书,草书

五,1,感觉到父亲挖掘时间长和挖掘的艰难,感受到父亲的心切和坚定执着。

2,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3,与父亲的坚定执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4,欣喜若狂,喜极而泣

5,父亲:信守承诺,信念坚定,永不放弃。

儿子: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六,1,人桥,或 桥

2,左右,T,(),九,3,B, A 4,有的同志滑到了,„„„„„„„„„赶紧把他扶上去。5这是一座战士们用身体架起的桥,这座桥是战士们用坚毅‘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搭建起来的。没有战士们这种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不能完成这个伟大壮举的。

七,1,鹅黄,火红,淡蓝,整整齐齐,清清楚楚,是是非非,2宽大,深厚,否认 3浏,籍,鸣,作

4我们不仅把门窗擦得干干净净,而且把桌子摆的整整齐齐

5,D,B,A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2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能超过10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妙笔生花。(30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3篇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5篇

班级 姓名

导言:原始丛林里有许多至今不为人知的秘密,就让我们跟随胡老师,到丛林深处探险,看谁能揭开最多的谜团,最后顺利走出荒无人烟的丛林„„

一、火眼金睛。(森林边缘的大树底下为你准备了一些食粮,找出没有变质的,挖出来出发吧。在正确的子或音下面画上“√”)

滔(tāo yǎo)滔大河突然转了一个直角,令人惊叹不已,教人不可思(意 议)。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róu yóu)皱的纸就着(黯 暗)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一条狗突然出现在她们面前,几个女生吓得落(慌 荒)而逃,她却(镇 振)定自若的用一块石头把狗赶跑了。

沉静(幽 悠)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còu zòu),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二、助人为乐。(松树妈妈藏了许多松子在树洞里,可是它挖不出来了,你帮助它一下吧。)

淋()尽()吐()纳()闻名()()刻()求()()()其妙 如()()负()不可()破()沉()

三、小猴子找妈妈。(几只顽皮的小猴子从跑了出来,找不到回家的路,你能送它们回家吗?)

简陋 简朴

这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校舍和一群群破旧的衣服足以表明这里的皮你去哦难过和落后。

周总理虽然贵为国家总理,但是他从来都不乱花钱,一直过着()的生活,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好几年。

渴望 期望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讲道德,学本领,不能辜负了祖国对我们的无限()。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里,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多么()有一本教科书啊!

四、变戏法(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羽毛。(改成“被”字句。)

2.千岛湖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3.困难再大。我们要完成任务。(合成一句话。)

4.教室里 歌声 从 悠扬的 传出(组成两个意思相同的句子。)

五、课文小竹筏(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小河,把这些空填完就可以踩着它们到河的对岸了)。

1.①,明月何时照我还?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2.聪明的你给下面这些地方选些合适的古诗或名言警句吧。

①阅览室的标语:。

②教室里劝勉学生珍惜时间的标语:。

③自创一则座右铭,激励自我:。

六、补充成语,然后竖着读一读,会成为两句诗。想一想诗句出自哪首古诗,作者是谁?

()以继日()枝招展

()日方长()井下石

()华正茂()人善任

()后春笋()此一举

()名狼藉()见多怪 古诗名: 作者:

七、读写训练营。(森林面积日以减少,大量动物遭到猎杀,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请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大自然。150字左右。)

八、阅读小山坡(爬过小山坡,就快要走出原始森林了,胜利曙光就在你的眼前。)

丑 菊

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倒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 拨)了。

今年五一节,沉睡了一年的花儿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兴 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蕊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黄色,这时(以 已)有黄豆大小。过了几天,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更显出它的(骄 娇)小、美丽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儿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 扰);白天,花瓣儿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这我不知道,但我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

且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享(xiáng xiǎng)有恶名 处(chù chǔ)理

撑(chēng chěng)伞(sǎn shǎn)相符(fú fǔ)

2.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

3.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①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黄色。()

透:A.穿通;通过

B.显露

C.透彻

D.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②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实:A.充满

B.种子;果实

C.真实;实在D.实际;事实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依照第二句写一句话。

例:①绿蕊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

②底狭头宽的绿蕊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绿豆那么大。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九、习作天空任我行。(这是原始森林里最后一道难关,可别让它给卡住了,过了这关,你就是英雄。)

从小到大,你们家或者你的亲戚、邻居家一定养过许多小动物,它们长的都是什么样子,你喜欢它们吗?你知道关于这些小动物的一些感人的事迹吗?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答案

一1.tāo议 2.róu黯 3.荒 镇 4.幽 zòu

二、淋(漓)尽(致)吐(故)纳(新)闻名(遐)(迩)刻(舟)求(剑)

(莫)(名)其妙 如(释)(重)负(势)不可(挡)破(釜)沉(舟)

三、1.简陋2.简朴3.期望4.渴望

四、1.海鸥的羽毛被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

2.千岛湖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3.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4.悠扬的歌声从教室里传出。从教室里传出悠扬的歌声。

五、1.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 淡妆浓抹总相宜

2.参考答案:①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多少 《春晓》 李白

七、略

八、1.xiǎng chǔ

chēng sǎn fú

2.(拔

拨)(兴 幸)(以

已)

(骄

娇)(拢

扰)3.①B

②D 4.示例:今天我买的土豆非常小,只有乒乓球那么大。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但要知道它表面的外貌,更要研究问题的实质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6篇

一、积累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喧腾(xuān)匀称chèng)迸溅(bèng)奢望(shē)B.栖息(qī)倔强(juè)堕落(zhuì)滑稽(jī)C.庇护(bì)骸骨(hái)黄晕(yùn)欹斜(qī)D.分歧(qí)贮藏(zhù)枯涸(hé)嫌恶(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头晕目眩 瘦骨嶙峋 险象跌生 具体而微 B.擎天撼地 闲情逸致 苦心孤诣 绝处逢生 C.忍俊不禁 玲珑剔透 盘虬卧龙 春花秋实 D.眼花潦乱 花枝招展 骇人听闻 悬崖峭壁 5.古诗文默写(8分)(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误解了自己,从《论语十则》中我们知道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站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禁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李白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襟怀的诗句

是:。(7)《钱塘湖春行》中以植物变化写春天的是:。

(8)《次北固山下》刻画破晓日出,江上春早,抒发诗人情怀的诗句是。

(9)《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与思关系的一则是,6.阅览室是读书学习的安静场所,有个同学却不守室规大声喧哗。请你说句得体的话劝其不要这样。你会这样说:

(要求:简洁、得体、有说服力)(2分)7.阅读冰心的这首小诗,说说你的感受。(3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下列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2—19题

带上三句话上路

李小刀,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无论你背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

泉水,给你的行囊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得在你的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向一个孩子问过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往这些人的声音、容颜。在你返回的前一天晚上,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足够了。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们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12.“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中的“花”可以怎么理解?(2分)

15.为什么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6.怎样理解“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中的“远方”、“幸福

之乡”?(2分)

17.为什么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这次的远行才没有白走”?(2分)

18.文章一开始提到“我们穷人”。你认为拥有这三句话的人能被称为“穷人”吗?这两个“穷人”的概念有何不同?(2分)

19.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句话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话应该被记得?你能再写几句吗?(2分)

(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0——25题(11分)

(1)我读初中时,晚自习还一律都点煤油灯。那些家庭较富的,就点马灯,一般人都点玻璃灯,像我们这些家庭较贫寒的,则只能点用墨水瓶、破布条自制的敞灯。晚自习钟声一响,我就拿着那盏简陋的小灯,知趣地走到教室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默默地看书。我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不和人逗笑、说话,甚至连招呼也懒得打。灯,给了我一个内向而孤僻的性格。当然,每天晚上,班主任总会如期来到身边,就着如豆的小灯,给我指正每一个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错误。

(2)一个初夏的晚上,我照例坐到那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闷头做作业。突然,我的小灯熄灭了。原来,一位班上调皮的孩子,正跷着脚坐在我前面的课桌上,一面高声炫耀自己的阔绰,一面用扇子乘凉。我(甲)______________地点上我的灯,可是,它又一次被扇熄了。“请你不要扇我的灯。”我(乙)______________地说。“怎么,扇着你的灯,你那也叫灯?到我家垃圾里去拣一个,保证不会被扇灭!”我只觉满腔热血直朝头上涌,(丙)____________地站了起来,要不是旁人拉住,我的拳头早揍扁了他的鼻子。

(3)那晚回家,我哭闹着要爸爸给我买一盏马灯。可是在我这个吃饭都要定量的家庭,买马灯谈何容易啊!

(4)自那以后,我不再去上晚自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天,班主任把我叫去,说了很久的话。话的内容大多忘却了,但有一段无论如何也忘不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创造了多少财富。你能在比别人艰苦的条件下,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那你就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那以后,我不再自卑和孤僻,而是每晚(丁)___________________地拿着那盏小灯出入教室。在那盏灯下,我从无知走向成熟„„初中毕业,顺利得到了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5)以后的人生历程中,类似那一晚的事,还时有碰到,而每每此时,我总想起班主任的话„„

(6)说老师是灯,这比喻似乎有些陈旧,可在那个危险的年龄,在那个迷雾蒙蒙的人生十字路口,把我照引到撒满阳光的正道上的,的确是我的那位班主任。

20.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2分)A、怒不可遏 B、若无其事 C、气急败坏 D、尽量客气 E、悄无声息 F、不卑不亢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__ 21.对第一段中词语“知趣”,结合句意解释最恰当的是()(2分)

A、不去招惹人,也不许人招惹自己。B、有自己的想法,自得其乐。C、由于自卑孤僻而想远离别人。D、知道进退,不惹人讨厌。22.第(1)段中有两句对“我”的自卑、孤僻做了具体的描述。请你任选出一句,用横线画出。(2分)

23.第(2)段中“闷头”一词与第(1)段中哪个词相对应?(2分)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4)段有两处“自那以后”,“那”分别指代的是什么?(2分)

答: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25.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下面的哪一项?将其字母填入括号内。()(1分)

A、班主任 B、灯 C、人生的价值 D、往事

四、阅读《塞翁失马》,完成16—20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2)人皆吊之 吊:()(3)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18.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19.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20.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2011~2012学上期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23分)

1.C(2分)2.B(2分)3.C(2分)4.(1)B A(2分)

(2)把“千方百计地”放在“使”的前面或者去掉。(2分)

(可以在原句上改,也可以把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还可以把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横线上。)

5.(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2)人不知而不愠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4)何当共剪西窗烛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三、(11分)

12.①全文的线索 ②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一点1分,共2分)

13.①妈妈的礼物成了夜明珠似的东西。

②妈妈的礼物被大母鹅吞进了肚子里。

③妈妈的礼物被石头一样坚硬的蛋壳保护起来了。(注意原文中三次出现的“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点1分,共3分)

14.①可以送了一次又一次。②它给了小女孩无穷的勇气和力量。③小女孩依靠它战胜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答出一点给1分,任答两点即可,共2分)

15.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什么或是否贵重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母爱,小女孩从中得到了精神力量。(或 小女孩感到妈妈的礼物是什么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母爱在,就能给自己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2分)

好处是:启人深思;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任答一点得2分)

四、(14分)16.《淮南子》 刘安(一空1分,共2分)17.(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答对一个得1分,共4分)18.(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分)

(2)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19.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0.①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

②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

③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其余理解只要合乎文意,答一点即可得2分)

2009—2010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3.“墙角的花”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孤芳自赏,脱离集体。(3分)(意思对,即可)

4.略,(仿句与例句基本一致,内容贴切、自然即可,每句1分,共2分)5.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分)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分)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分)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二)(16分)

12.(2分)沿途的各种诱惑。13.(2分)略

14.(2分)“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

15.(2分)因为自己的目标还在远方。如果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可能会忘了自己远行的目的,也可能会延误了时间。16.(2分)理想的彼岸。目标最终达成的时候。17.(2分)学会感激才是最后的完美。

18.(2分)不能。前一个穷人是指物质上的;后一个是指精神上的。在精神上富足的就不是穷人。

19.(2分)对每一朵花微笑。不要撒谎。等等。

(三)(11分)

20.E D A B(一处扣0.5分)21.C(2分)

22.“我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连招呼也懒得打。”或“晚自习钟声一响„„默默地看书。”(2分)23.默默地(2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7篇

(二)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用“——”划出错别字,并改正:(3分)

①迎接风雪zài()途的寒冬 ②未复有与()其奇者

③可爱者甚蕃()④燕子piān()然归来

⑤重峦叠障 ⑥不可明状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qiān)锐不可当dāng 河堤(tí)B.两栖(qī)惟妙惟肖(xiào)琐屑(xiè)

C.陨石(sǔn)重峦叠嶂(zhàng)扼制(è)

D.藩篱(fān)迥然不同(jiǒng)气氛(fèn)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③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A.沟通 乞求 骇人听闻 B.勾通 祈求 耸人听闻 C.勾通 乞求 耸人听闻 D.沟通 祈求 骇人听闻

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2分)

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相思是

5、依次在横线上填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现出努力的样子。

A.攀、缩、微倾 B.攀、收、倾 C.抓、缩、微侧 D.抓、收、微倾

6、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3分)①《游山西村》一诗中,表明困难中仍然蕴藏有希望哲理的诗句是 ②《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③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7、杜甫《望岳》一诗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2分)

8、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2分)

9、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A、可爱者甚蕃()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陶后鲜有闻()D、宜乎众矣()(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孔子云:何陋之有?(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2分)菊: 牡丹: 莲:(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5)翻译下列句子。(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仿佛若有光()(2)屋舍俨然()

(3)矜、寡、孤、独()(4)盗窃乱贼而不作()

11、翻译:(2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2、(2分)(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13、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2分)

14、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2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二)苏州园林(15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16.第一段□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17.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2分)18.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9.“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2分)

20.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2分)

21.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

22.这两个文段采取 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 关系。(2分)

(三)寄贺年卡的人(17分)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23.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2分)

24.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2分)

25.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6.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2分)

27.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其作用是什么?(3分)

28.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2分)

三、作文(5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评估

(二)1、(1)载、(2)yu(3)fan(4)翩(5)嶂(6)名

2、B

3、D

4、(2分)参考:

相思是 是一支清秀的昙花,总在液深人静时绽放。

相思是片片发黄的叶子,总在秋风瑟瑟中飘洒。

5、(2分)A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6、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3分)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10分)

(1)A、多 B、认为,以为 C、少 D、应该(2)A(3)、隐士 富贵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

(4)B(5)、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清水洗涤后却不显妖媚(的品质)。

10、隐隐约约;整齐的样子;同“鳏”,丧偶的男子;兴起 11略

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谋、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带有梦想色彩,“大同”社会现实性较强。他们都是古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陶的理想是空想。

14、略

15、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6、A

17、①②∥③∥④⑤

18、不能。“似乎”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这样说留有余地,令人信服;“一致”是没有分歧的意思,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相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20、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1、分类别

22、逻辑 总分

23、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2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情节

26、①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 ②他冲同事们微笑点头。

27、插叙 ①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②点题

上一篇:市场营销大赛策划案下一篇:黑板报评比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