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的范文

2024-06-18

读巴金的范文(精选14篇)

读巴金的 第1篇

读巴金的《家》读后感

巴金长篇小说《家》是在1931年完成的,它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落后腐烂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这点有点像《红楼梦》一样,从一个家庭的衰落来控诉一个时代的悲剧。高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没落家庭,表面上看,里面等级、封建礼数森严,生活似乎很安定和谐,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当中,似乎是摇摇欲坠。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人物形象,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有板有眼的人物形象。首先,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就是权威,他的话必须听,他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拥护者。他的年迈,迂腐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很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他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但他思改变而不得,有着懦弱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他的懦弱表现在想要拥有自己的爱情,但不敢去追求,作为长孙的他自以为要给家庭做表率,违背封建的婚姻制度是很不道德的,他不自觉的用自己的言行去维护这个毒害他自己的封建礼教。他的一生似乎被安排着,拒绝接受新思想,反对革命,对外界的一切不抵抗,迂腐讨好封建旧势力,想企图获得生存。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同时还是书中主要刻画的关键人物。他是新兴势力的代表,是有思想、有正义,在“五四”陶冶下的热血青年。他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对于长辈们的封建思想敢于大胆反抗。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不

满当时的社会现状,大胆的与旧势力作斗争。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抑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我觉得《家》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有突出的成就和特色。它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出了人物丰富的心里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刚开始写鸣凤睡觉的情节,这里面有大段的心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鸣凤与别的丫鬟不一样的性格,有理想、有追求、但又不敢大胆追求的矛盾心里。从这些心里描写中,使读者从这位善良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再次,作品在环境上的描写也独具魅力。作品的开头就给我们展示了寒冷萧瑟的雪景,这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暗喻着当时罪恶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封建社会浓郁的控诉之情,也象征着苦难、吃人的旧社会必将过去,新社会即将到来的希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它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读巴金的 第2篇

终于读完了《家》,似乎有点释重又有点沉重。巴金笔下封建、迷信、教条的家,将人们原本的幸福一一打碎,把人们埋进无尽痛苦的深渊。

封建迷信主义下的家,如书中的高公馆,只是一个供家人吃住的充满黑暗的大房子,无法给家人心灵的温暖。书中的高老太爷,是高公馆中封建权威的代表,不容许家中任何人违背他的意愿。因为他的封建与顽固,丫鬟鸣凤为了爱情与清白沉湖自尽;因为他的封建与顽固,孙子觉新迎娶了一个不相识的女子;因为他的封建与顽固,孙子觉慧失去了纯洁的爱情。

觉新为了担起其父留给他的重担与责任,成为了一个无抵抗主义者,不断地向封建迷信屈服。他顺从长辈的一切意愿,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因为他的懦弱与胆怯,他错失了他青梅竹马的梅表妹;因为的他屈服与顺从,他心爱的妻子在痛苦绝望中死去。

然而他的三弟却与他截然相反。三弟觉慧是个有追求、敢于抵抗封建迷信的新派青年。他厌恶了那个充满黑暗气息封建的家,他不顾一切阻力地逃离开出那个家,去追求那一抹前方的光明.读《家》,自己的情感会随着书中情节的跳跃而跳跃,会时而憎恨,时而同情,时而欢悦,时而伤心。当读到高老太爷的守旧封建,陈姨太的迷信愚昧,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的虚伪封建,让我憎恨连连;鸣凤的自尽,梅的病逝,觉新之妻瑞珏在恶劣环境中的难产之死,等等这些在封建黑暗中死去的人们,让我充满了同情与伤心;觉新这一辈的年轻人,他们在年夜饭欢快的行酒令,在后园湖中乘舟赏月,这些让我又与他们一起欢笑。

激流三部曲中的《家》,充满可沉重与感伤,但书中觉慧的出走,又带给了人们希望。光明终会战胜黑暗,充满温情的家也终将代替充满无情绝望的家!

巴金的翻译思想与成就 第3篇

巴金先生大智大悟, 淡泊宁静, 立言立德, 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人们亲切地称其为“世纪老人”。巴金先生留给后世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主要包含的是其二十六卷本的不朽巨著与十卷本的精妙译著。巴金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更是他完美人格力量与高尚精神境界之生动再现。在1927年, 巴金先生完成《灭亡》的创作, 这是其写作生涯中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并于1929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后来在学界与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此为人们认识之后, 巴金先生一直向中国社会大众传递出自身的光与热, 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为人民所称颂, 直至成为了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巴金先生一生著述丰硕, 主要作品包括:著名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索桥的故事》、《砂丁》、《死去的太阳》、《萌芽》、《新生》等。这其中, 《家》是巴金先生最为卓越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标志性作品之一。其著名的散文集《随想录》中收录了《真话集》、《随想录》、《病中集》、《探索集》、《无题集》等重要作品。在1931年, 著名的长篇小说《雾》、《雨》与《电》 (并称为“爱情三部曲”) 被连续刊载在了《时报》上。在1982年, 巴金先生还获得了“国际但丁文学奖”。在中国文学界, 素有“鲁郭茅, 巴老曹”之称, 巴金先生与其他文学泰斗如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曹禺等齐名。

一、巴金的生平背景及生活轶事

仁爱的母亲, 是巴金先生人生当中的第一位老师。从自己的母亲这里, 巴金先生懂得了博爱精神、大爱之仁;学会了予人以宽容和尊重。轿夫老周则是巴金先生幼年时期的另一位人生导师, 因为轿夫老周总跟他说:人要忠心, 火要空心;对人要真实, 不管别人如何待你, 自己不要走错脚步。在十二岁那年, 巴金先生就已经通读了《说岳全传》一书, 深深地为宋代名将岳飞之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所震撼。在上世纪的90年代, 在众人对其身体关心与再三劝说之下, 巴金先生来到了浙江的杭州休养。在此期间有一天, 一直以来, 生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巴金先生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想去拜谒岳坟”的要求。也正是在文征明所作的《满江红》词碑前, 年逾九十岁的巴金先生, 居然像小学生一样吟诵起来, 而且声音越来越高亢。

在成年之后, 巴金先生总是在思考: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瘦弱贫穷的老周竟然能够讲出此番深刻之人生道理, 这到底是什么精神力量在作用?直至后来, 巴金先生终于明白了:是老周深刻的正是“仁义、道德、忠爱”, 这些也正是我们为人之根本和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之精神脊梁。

人道主义、正义、仁爱、忠诚与自律, 一直是巴金先生遵循的人生准则和戒律。追求自由、平等、幸福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剥削压迫, 这些正是为巴金先生作品所涵摄并散发出伟大光芒的主要思想内涵。巴金先生将自己的思想与自己的仁爱, 都通过著述的形式充分地装在了其作品之中。在巴金先生的诸多文论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火一般的话语:忠实行为、热爱人民、帮助需要之人乃是我们生活之坚实信条;让每颗心都有伟大的光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每个人都能生活地幸福, 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 正是我们生活的伟大目标。事实上, 所有人都能有温暖、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所有人都有房住, 这些正是一直珍藏在巴金先生心里的美好愿望。

在1982年, 巴金先生不慎摔断了左腿而被迫住院治疗, 后来又患上了“帕金森氏病”, 然而因为其意志坚强, 加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同时还注重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 因此他的身体恢复较为神速。

二、巴金的翻译思想及成果

由于通晓俄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以及世界语, 巴金先生在其近六十年的翻译生涯之中, 在中国文学翻译界有着很大影响, 大量翻译了几十位知名作家的著作, 来自于包括英、俄、德、波兰等在内的十几个国家, 大约共有五十种国外的重要的社会学论著与文学作品, 共计约有三百万字。事实上, 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一直贯穿于其整个文学创作生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 巴金先生也正是从文学翻译走向文学创作活动之路的。

在少年时期, 巴金先生曾经大量地阅读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与巨大的精神力量。在1920年, 巴金先生顺利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更是大量研学了英美文学原著, 充分领略了文学领域内新的艺术表现手法, 深刻理解了书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所有这些都为巴金先生迎接新的文化活动与新的思想创造了重要条件。

实际上, 在青年时期, 巴金先生立志做一位社会革命家, 并无成为文学家或者文学翻译家的打算。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后, 巴金先生逐渐看到很多思想相当复杂的期刊报纸, 如《新青年》、《少年中国》、《每周评论》、《新潮》、《学生潮》、《星期评论》、《进化》、《实社自由录》及《星期日》等, 并深受这些内容的影响。在这些刊物中, 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 有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 甚至也有鼓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

在1923年, 巴金先生走出封建大家庭, 来到了上海与南京等地进行求学深造。在此期间, 巴金先生已经开始较为吃力地翻译《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这是克鲁泡特金写的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著。从1927年至1928年期间, 无论是在法国巴黎留学还是回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巴金先生主要是从事无政府主义著述的翻译工作。然而, 1927年4月中国国内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分崩离析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 使得巴金先生的无政府主义观念开始发生改变, 并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理想模式。

自上世纪30年代之初开始, 巴金先生正式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在这段时期内, 巴金先生的文学翻译事业正处于其翻译生涯的黄金期。至1949年建国之前, 巴金先生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方面已经作出了较为卓越的贡献, 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譬如, 巴金先生大量翻译了美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集》与柏克曼写的《狱中记》 (节译) 和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短篇小说集《草原故事》、托尔斯泰的剧本《丹东之死》、普希金等人的诗集《叛逆者之歌》、屠格涅夫所作的长篇小说《处女地》与《父与子》及其《散文诗》、司特普尼亚克的《地下的俄罗斯》 (后更名为《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 、奥多尔·斯托姆的短篇小说集《迟开的蔷薇》、赫尔岑的《一个家庭的戏剧》、尤利·巴基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亚米契斯的剧本《过客之花》、克鲁泡特金的《我底自传》、秋田雨雀的剧本《骷髅的跳舞》等等。在所有上述这些作品中, 较为鲜明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被展现给读者, 各国的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与近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被深刻描绘。

在从1949年10月直至1966年6月的近十七年的时间里, 巴金先生大量翻译出版了很多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 如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所著短篇小说《木木》与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林》、迦尔洵所写的短篇小说集《癞虾蟆与玫瑰花》、《红花》及《一件意外事》和高尔基写作的《文学写照》等。

总之, 对于巴金先生的翻译而言, 巴金先生都是经过自己审慎选择的, 非令其共鸣之作家不爱, 非令其心仪之作家不译, 非其能力所及之作品不动笔, 非令其怦然心动之作品不译。

参考文献

[1]巴金.序跋集[M].花城出版社, 1982.

读巴金《小狗包弟》 第4篇

读了这段文字,心中酸酸的。小狗对人太忠诚了,而专政队太疯狂,太残暴了,丧失了人性,成了野兽。滴水阳光,从中也揭示了一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受凌辱受迫害的悲惨遭遇,那是民族的灾难和悲剧,值得反思。

有不少学生对执法队的疯狂、凶残,丧失人性的行为很不理解,笔者经过思索,找到了一些原因。

所谓“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那么,文革时的执法队(包括红卫兵)为何如此疯狂、跋扈,滥施淫威,失去了正常的感情和理智兽性十足?

一、“阶级斗争为纲”,强权政治,高压政策,权力集中的大环境决定的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层面上,而是要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时倡导“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正如马克思说的,环境能改变人。

在强权政治压迫下,人性会异化、兽化。政治高压很可怕,可以激发人有生以来的罪恶和堕落,不择手段,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灾难。政治强权使人奴颜媚骨,阿谀逢迎;它能让人变得厚颜无耻,栽赃陷害,落井下石,六亲不认;它甚至能让人变得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丧失人性。

二、文革时的执法队(包括红卫兵)无知和愚忠,丧失自己的思维

当年的执法队多是学生,血气方刚,激情澎湃,容易被蒙蔽,被利用,被指使。他们都打着保卫领袖和“破四旧”的旗号,干着打砸抢,甚至杀人放火的勾当。

当人们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被某种狂热的信仰洗了脑,自以为自己在做着“正义、高尚、伟大”的事,在拯救着那些“愚昧、顽固”的人们,就会不自觉成为某些人的工具,成了没头脑的野兽,就像堂吉诃德一样,读骑士小说而走火入魔,成为某种狂热思想的牺牲品,肆意伤害他人。

因此,文革的发动,有人说是领袖和四人帮,但我说有一半的责任在老百姓。在于老百姓的无知和愚忠,缺乏思考。就今天,我国也不是差钱,而是缺思想家。

三、为了个人私利,欲望过度膨胀

在弱肉强食法则下,人都有驱利避祸、持强凌弱的本性。为了个人私利,为了升官发财,欲望过度膨胀,就可以采取不正当竞争,丧失人性。

读巴金的《灯》有感 第5篇

灯光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了,灯光看似只有一个用处――照明,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讲,它不但能照明,而且能给他们心灵的安慰。

巴金的《灯》讲的是:“我”深夜不能入眠,看到一个人在许多户人家的.灯光的照亮下,走向自己家;想到自己在许多年前,在大雪纷飞时迷了路,借助灯光找回了家;海上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人照亮;一个友人怀必死之心投入河中,他隐约看见灯光,就失去知觉了,醒来发现他在陌生人的家中,旁边亮着灯光。

灯光,它能照亮,更能带给人们温暖、勇气和希望。灯并非是小小的一尺盏灯,它可以带迷路的人回家;它可以给无助的人温暖;它还可以让一个人感觉到温暖……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这震撼人心的话语,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看到了生命中的那一点光和热。这番话,让迷茫的人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获得勇气和力量。

这篇《灯》,让我想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饥饿和寒冷中,点燃了火柴,获得了短暂了的光亮和温暖,让她在临死前感受到了幸福与温暖。这小小光,竟有如此强大的幸福力量,在需要它的人眼里,它就是最重要的。

读巴金的灯有感 第6篇

《灯》这篇文章全篇都在写“灯”和“灯”是如何对作者的。灯在巴金先生的笔下“活”了。读完我才渐渐品出来巴金先生是在写灯的品质。灯让深夜外出打工回家的人找到了归途;让在绝望中的人有了一丝希望;又让那迷失在海上的船只找到了方向。尽管灯只能照亮一小片地方,可是仅仅那一点微弱的光亮便能让人充满温暖,让迷失在黑暗中的人的心中充满无限希望、鼓起勇气迎接光明。

有灯就会有点灯人,有灯还会有未归家的人,有灯就会有想留你的人。在这温暖柔和的灯背后,又何尝没有那好心的留灯人?灯是亮的、是热的,人心是温暖的!

巴金的朋友其实不仅仅是靠着那盏灯的一丝光亮而活,更多的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救他的人的一颗如油灯中的“火”那般温暖的人。

读巴金的《春》心得体会- 第7篇

创业农场学校 赵光霞

在图书馆找书时看见了巴金的《春》。没有看见《家》就只有《春》和《秋》。我没有认真完整的读过这三本书,只是知道大概讲了什么故事。

没有读过《家》,但也没有影响到我读《春》。这部小说很好读,完全没有像读有的作品那样读的无趣或读的费劲而读不下去,相反我读的很顺畅,完全吸引了我投入了书中。

这是一本表面看起来轻松、喜悦,脱离当代现实社会思想禁锢的故事,但实际上,里面的景物都充满着悲伤,当我在读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时,心里却总是伤感、郁闷、愤怒的。

特别是当我看到高家四小姐淑贞的那股软弱的样子,总让我感叹旧社会害人不浅。只有看到三小姐淑华的大胆、活泼、天真,二小姐淑英对新事物的憧憬与渴望,琴小姐的善良、好学、乐观时,才会感觉虽然是旧社会也有新生的事物,让人紧蹙的双眉可以稍稍展开一些。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女人必须遵循三从四德、包了小脚便有炫耀资本的封建年代。女人嫁了就以夫为天,没有自己的主见。那样的生活如此的无趣,如此的让人抓狂。不过,不管身在那个年代,只要我们都是牢牢记住淑英所说的:“春天是我们的。”我们就可以跨越层层阻碍,摆脱旧社会,走向新世界。

论巴金《家》中觉慧的性格 第8篇

一、爱的矛盾性

一提起觉慧,相信所有读过《家》的人都会刻骨铭心地记得他和美丽善良的鸣凤之间的纯真浪漫的爱情,这段爱情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觉慧的反叛。美好的爱情既是觉慧在这个毫无希望的家庭中唯一的留恋,又是造就他终生痛苦和遗憾的根本原因。他,一个风度翩翩的少爷,生活在一个腐朽糜烂,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没有温暖、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的封建大家庭中,只有像鸣凤这样美丽、纯洁、善良的丫环才能让他的精神感到有所寄托,他认为鸣凤和他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样的,所以这个年轻的三少爷在高家梅园里第一次慷慨激昂地对鸣凤作出了爱的表白,那些表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仿佛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令受惯了别人歧视的鸣凤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因而,鸣凤爱得是那么的无怨无悔、不求回报。觉慧呢,爱是真的,反抗也是真的,却还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所爱。

“然而,他一旦走到外面进入到新的环境,跟新朋友接触,他的眼界就放宽了。他觉得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在那里他的青春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他对新生活、新社会的追求是真诚和热烈的,甚至超越了对一个美丽善良少女的爱,然而这只是暂时的。他在外面活动的时候的确是忘记了鸣凤,但是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又不能不想她,不能不因思念她而感到苦恼,“而这种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战斗,或者可以说是社会和鸣凤的战斗。鸣凤是孤立的、无助的,而且还有整个礼教和高家全体家族做他的敌人。所以在他脑子里的战斗中,鸣凤完全失败了”。从思想深处看,他摆脱不了阶级的意识,向封建礼教、封建家族表现了自己的软弱。虽然他以一个少爷的身份去爱一个丫头,并发誓要把她从悲惨的命运中拯救出来,但是他对于这样的爱情仍有所顾忌,即使在他爱得最热烈的时候,他仍时时感到这只是一种空想、白日梦,感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太深,阻力太大,凭他的力量根本无法跨越,更何况他从未彻底消除等级观念,对来自势力的阻力,从一开始就感到犹豫和胆怯,所以他注定要把鸣凤放弃。并且有两样东西在背后支持他的这个决定,那就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听说鸣凤要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时,经过一番激动之后,便很快就平静下来,第二天照常上自己的课,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也就是说他要把鸣凤给放弃了。似乎为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把爱情牺牲,就可以把把诺言抛弃,把心里只有他的可爱少女推到绝路上去。他明明知道封建老朽冯乐山夺走了他的心爱的人,却处之泰然,还谈什么献身热诚和自尊心?这是自欺欺人,这是思想上的矛盾。实际上他畏惧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追求实在是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眼前的对手太强大了,所以不得不退却让步,而且上面的借口只是为自己掩饰,这种内在的软弱也是他的不成熟和幼稚的表现。觉慧自己当然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他得知鸣凤投湖自尽的消息后,简直是痛不欲生,在极度的悲痛中终于良心发现,丢掉了一切掩饰,痛悔自己把她抛弃了。

二、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觉慧的这种性格也是他憎恨科举制度的思想基础。在童年时代觉慧就常常躺在马房里或轿夫的床上听轿夫讲故事,他常常梦想将来长大以后做一个劫富济贫的剑客,没有一个家庭,一个人,一把剑,到处漂泊。这种与下人的接触,无形中打破了主仆之间森然的阶级界限,沟通了他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给予鸣凤纯洁的爱情,他无视戒备森严的封建家规,大胆地向鸣凤提出要她做他的三少奶奶的想法。他对鸣凤说:“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里受苦!”他认为自己跟鸣凤是一样的人,如果永远让鸣凤做自己的丫头那就是欺负她。事实上,他不仅仅对鸣凤一个人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从不呵斥打骂他的仆人,他追求的是丰实、充实的人道主义生命。

虽然他身为富贵少爷,他本来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门坐轿,但是他骨子里所具备的平等博爱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使他从来不坐轿子,认为“底下人”和主人一样应该受到平等的待遇。这充分体现了觉慧对人性的呼唤,可以说他是一个比较先进的英雄人物,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是高公馆这个封建黑暗王国中的一颗明星。

觉慧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他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参加学生运动被祖父留家之后,在祖父的震慑下,在哥哥无抵抗主义的劝说下,他似乎也认为“没什么好处的事不必费力去做”。在万家欢庆的大年之夜,小孩的哭声引起了他感情的冲动,他施舍两个半银币给冻饿中的小孩。当然这些都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思想,施舍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觉慧施舍后“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进家里,自己对自己说:“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把世界的面貌改变吗?你以为你这样做就可以使哪个小孩一生忘掉冻饿吗?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你是多么愚蠢啊!”觉慧为什么要在施舍别人后而仓皇逃掉,因为他怕看见别人嘲笑的面孔,说他是个伪人道主义者,说他的行为不仅是一种可笑的逃避,更有思想上的迂腐和局限,他并没有深思何以导致这令人生怜的一幕,他看见觉新这般人面前横着深渊,却无法挽救。我们可以看到,觉慧正在摸索使穷人翻身解放的道路,然而,他当时还没有明确这条道路在哪里。所以,在痛苦的思索下,只以“世界这般大,只好自己就行了”的思想来安慰自己,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深处的狭隘性和社会局限性。

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觉慧是受“五四”思想冲击的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是封建礼教的破坏者,是投进高家这个死气沉沉大家庭的一颗火种。大胆、幼稚是觉慧性格的主要特征。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封建家长压制青年,主张年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反对大哥的作揖哲学,鄙视克安、无定荒淫无耻的生活,追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同情下层人,主张人格平等,爱仆人鸣凤。他最后离家出走揭示了他反抗的坚定性,他是一个反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

觉慧虽然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中,但是他憎恨封建的等级制度,厌恶封建家庭,他要求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命运。在那没有自由没有活力的封建家庭中,他想到那时沙漠,是一个“狭的笼”,因此,他宣誓“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因此,他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参加罢课、散发传单、创办刊物等,反对军阀的斗争。祖父知道后,对他严厉斥责,并下令他禁闭在家,不许他出去活动,他便诅咒“家,什么家!不过是个狭的笼!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简直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高老太爷把他关在家里,让他读一本线装书《刘芷唐先生教奉戒淫线训》,他在日记上写道:“我把它拿在手里翻了几页,全篇的话不过教人怎样作一个奴隶罢了。说来说去总是‘君要臣死,不死不忠;父要子亡,不亡不孝’以及‘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类的话。我愈看愈气,后来忍不住就把这本薄薄的线装书撕破了,我想撕掉一本也可以少害几个人。”他敢于把封建家庭的“圣书”撕毁,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他对封建婚姻制度深恶痛绝,认为这种制度是在强迫青年人“为了现实可以改变的环境,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他认为梅可以重新再嫁,这连梅自己都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到。他坚决支持觉民逃婚,并且喊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如果现在还有牺牲的必要,那么就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他痛恨旧制度,他幻想有一天他的双手变大,能够把旧制度像捏碎花瓣一样毁掉,那是多么的痛快。他向旧制度的统治者宣告:“等着看吧,你们的末日就要到了。”

而在高家这个高深莫测的封建大家庭,觉慧的祖父高老太爷却扮演着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专制君主,他是高公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全家上下没一个人敢顶撞他,祖父与觉慧在政治思想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觉慧感到祖父对自己不是慈爱,而是沉重的压迫,使他时刻都想进行反抗。但觉慧本身就不是一个反封建战士,他的性格中有很多复杂矛盾的因素,尽管他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与祖父尖锐对立,毫不让步,坚持斗争,但是在高老太爷垂危之际,觉慧一反常态对高老太爷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同情和怜悯,只见他“不顾一切的跪到祖父面前,摇着祖父的手,大声叫着‘爷爷!爷爷’!”他深深地惋惜他和爷爷“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开了”。这表明觉慧对这个封建顽固派,这个平时被他视为“敌人”的人物在感情上还难以割舍,甚至还抱有某种幻想,这也是他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

四、性格的矛盾性

“五四”新思潮给了觉慧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与罪恶。他是高家大院所有人当中最清醒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且渴望它尽早瓦解,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尤其可贵的是他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支持觉民抗婚,反对长辈的迷信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新鲜的空气。

但是,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还存在着单纯幼稚的一面。他的身上还存在着他出生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他与鸣凤相爱是真诚的,但又常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决心。他抱怨鸣凤只是一个丫头,不是出生在一个名门世家,当得知鸣凤要被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后,决定放弃鸣凤,最后在不知道未来的路的情况下,就冲动地离家出走。这表现了觉慧单纯幼稚的一面。

在阶级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既有阶级性的一面,又有非阶级性的一面,即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既有阶级性,又有人类真性,这两方面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完全脱离共同人性的阶级性是不可能有的。当时高老太爷已经看清,自己最宠信的儿子克安、克定们竟是一个个腐化堕落的浪子,眼看他的“长宜子孙”的美好理想已成为泡影。此时此刻,这个高公馆的绝对权威也不免有一种谁也不理解他,谁也不亲他,谁也不真正听命于他的幻灭之感。于是,他对觉民的婚事妥协了,对觉慧开始有了一点温存和慈爱。这时,他们之间的政治利益冲突出现了缓和,在这种不损害双方利益的情况下,他们祖孙之间那种潜在的人类共同的情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觉慧在叛逆的性格下,对祖父也是心怀关心,可见觉慧有着双重的矛盾性格。

总之,觉慧表现在行动上的犹豫和不果断,表现在亲情上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和理不清的情思,都表现了他简单、大胆、幼稚、不成熟的矛盾思想性格。

摘要:巴金笔下的“家”从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现人的心态情感和命运。《家》中的觉慧,在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吞噬人的个性抑制人的精神的地狱时,再也无法沉默,他大声呐喊,全力反抗,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然而他的反抗、叛逆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他产生了极其矛盾的思想。

关键词:觉慧,思想性格,矛盾性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读《巴金读书》有感 第9篇

巴金视书为老师,为良友。他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为他以后的作品铺垫了基础。

巴金读书的情况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多、广、精。多是指巴金一生读的书量多,有百本小说;广是说巴金不仅读中国的文学,而且在香表哥的帮助下,读了许多国外的名著,受到国外文学的熏陶,是之博采重长;精是说巴金读书中的一个要求。他读书从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而是善于思索,善于深刻理解作品,融会贯通。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读书中心索很重要,对某一难以解决的问题,长期索绕于心,冥思苦想,这时,在外界的刺激下—或是读书,或是与人交谈,或是调动往昔的知识储备,就会触发灵感,豁然开朗。因此,勤于思索是激发灵感,开启思路;获取知识的基础,使你受益无穷。

读巴金《家》有感 第10篇

读巴金《家》有感

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能把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揭露的如此到位,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的如此深刻,最终给人以勇气,去追求光明的未来,这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追求的。

作品描写细腻,对话描写,景色的描写,环境的描写,无不直指主题。而这样好的作品却没有编入我们的小学教材,或者是初中教材,真是有点可惜了。

读《巴金散文》有感 第11篇

在巴金的很多文章写到爱国二字,他还多鼓励那些青年多读书,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有比喻的修辞手法,他向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用他那生动的语言来给我们描述当时社会之黑暗,在他写到爱国诗篇时,又是那样的激情彭湃,很快就能让人听到他的心跳声,看见他的赤诚血液在流淌着,那时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的心紧紧的抱在了一起,我们超越了时光,仿佛我也回到了他的那个年代,在我苦闷时他的文章又激励我前进。我们甚至超过了年龄的界限,我们成了一对要好的朋友,忘年交!

我虽赶不上巴金的文笔,但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精神,一种我从没见到过的精神,一种近似爱国又高于爱国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是人人都有的,不!应该是说这样的精神是为数不多的人才拥有!那些没有真正的爱国情操的人是不配拥有这种精神的。作者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不信鬼神,不怕妖魔。但在他的文章里还是写到了妖魔鬼神,不过他是把他们暗喻成一个个社会的黑暗。这就是我们的巴金,一个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他还写过很多悼念他人文章。他写这样的文章时就不那么愤慨激昂了,而是那么的严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悲痛的心情,这是显而易见的。

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 第12篇

关键词:巴金,成就,巴金精神

巴金的名字与文学紧密相连。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 在写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还是功勋卓著的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巴金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见证人”, 他的存在被认为是“代表着亚洲的理性”, 是文坛上不灭的星斗。

以文学为终身职业。巴金, 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巴金有三个“先生”对他一生影响很大, 母亲就是其中之一。母亲待人谦和, 同情下人, 经常教育子女不要拿主人架子, 要尊重人爱护人, 不要随便责骂身边的婢仆。她给孩子们每天讲一首《白香词谱》里的词。这使巴金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文学与音乐熏陶。巴金的母亲相信西医, 她结交了四圣祠医院的几个英国女医师, 请她们为巴金的二姐看病。母亲有时还带着巴金去医院玩。看到她们送给母亲的《新旧约全书》, 封面装帧, 迥异于中国的线装书, 他既感惊奇又感兴趣。这与他的祖父、父亲既害怕外国人, 又轻视外国人, 是完全不同的。这也为巴金在家中自学外语, 后来又急于进外国语学校读书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是轿夫老周。老周有丰富的流浪阅历, 使闭锁在深室大院中的巴金大开眼界。巴金经常在老周黝暗的住处——马房, 听他讲各地风物, 世道盛衰, 并诉述人间不平。老周常说:做人要公道, 要忠实, 不能骗人, 不要占人便宜。老周通过他的经历, 所持的人生态度, 影响了巴金以后的为人。和巴金一起办刊物的吴先忧, 被青年巴金当作第三个“先生”。他热心为公, 经常牺牲自己利益, 成就别人。为了办刊物, 维持经费, 他停学去做裁缝, 有时还用自己的衣服去当铺换钱救急。吴先忧这种言行一致的献身精神, 一直影响着巴金。

巴金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 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从最早的觉醒转向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

1928年8月, 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第一次使用了“巴金”这个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同学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 为纪念他采用了“巴”字, 而“金”字, 是因为他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著作。这就是“巴金”笔名的由来。从此巴金选定了文学作为自己的职业。

1931年至1940年创作的“激流三部曲”, 通过叙述一个旧式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 抒写了封建宗法制度的腐朽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揭露了封建势力对青年、青春和爱情的摧残, 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封建家庭决裂的历程。小说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

“激流”、“爱情”、“抗战”三个“三部曲”, 包括《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作品, 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参与塑造了一代代青年的精神魂魄。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道: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 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文革当中, 巴金遭受了长期的迫害, 痛失爱妻, 但他对祖国的爱和信念却从未动摇。

《怀念萧珊》是巴金在萧珊逝世六周年纪念日时回忆过去, 有感而发写的纪念文字。这一篇悼妻文, 倾注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和哀痛。篇幅不长, 言辞也不华丽, 娓娓道来, 把我们的眼泪勾出, 情真意切。

建国后巴金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游记和小说。其中描写亲生骨肉离散而又重逢的短篇小说《团圆》, 据其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几乎家喻户晓。

永放光芒的巴金精神。巴金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巴金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自己说: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是像年轻时候那样的强烈, 今天仍然是如此。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里滴出来的血。现在我可以说, 这颗心就是打开我全部作品的钥匙。他说: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国家和人民, 我有无限的爱。

巴金崇尚“讲真话”, 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的精神, 他耗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践, 都是与整个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及知识分子心理的反射紧密结合的。他是时代的见证人, 他的百年生命历程, 映射了一个独特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轨迹。

他在写作时心中永远装着读者, 装着人民, 总是自觉、自愿地为读者、为人民写作。他把自己的青春、热情和生命倾注到每一篇作品中去, 用自己心中的火焰化为手中的火炬, 去点燃亿万读者心中的火花。他一再倡导“讲真话”, 勇于反思自己, 把心交给读者, 为我们的作家树立了光辉的人格榜样。他终生强调“付出”和“给予”。他在建国后担任了繁重的社会职务, 但从来不领一分钱的工资, 他是同时期作家中唯一不拿工资的。巴金的人格, 巴金的精神是他遗留给文学界最伟大的财富。他站在时代高处, 发人深省的思想和毕生的追求, 是引领中国文学界前行的不灭的火炬。

巴金先生曾无数次地说过, 他以作为一名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作家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而今天, 中国也为拥有这样一位文学大师而感到荣光。巴金这颗热情燃烧着的心喷射出了耀眼的文学光芒。他曾先后被授予意大利但丁国际文学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 一颗新发现的8315号小行星更是被命名为“巴金星”。2003年, 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可谓是名至实至, 众望所归。

参考文献

[1]贾植芳等编.巴金专集[M].《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年7月.

[2]陈丹晨.《巴金评传》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M].河北人民出版, 1981年8月.

读巴金《家》有感 第13篇

其实像巴金爷爷一样谦虚的人还有很多,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就是这样的人。她6岁开始打乒乓,先后获得了多项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被评为世界乒乓球头号种子选手。面对一块块金牌和别人的称赞,她却说:“一切永远从零开始,我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争取下一次让对手见到一个新的邓亚萍。”试想,如果邓亚萍没有像巴金爷爷那样永不自满的精神,怎能获得累累硕果呢?

相反,骄傲自满是进步的大敌,它就像一只害虫,可以吞噬整个成功的果实,许多人都是因为骄傲而导致失败。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上届运动会中,我报了男子跳远这个项目。在预赛中,我由于发挥出色,以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了决赛。我兴奋得有点忘乎所以了,就是这种骄傲心理使我与冠军失之交臂。直至今天,那次失败我仍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在胜利时,要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因为骄傲会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

巴金爷爷的信,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明白了:我们在面对成绩和胜利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应该把成绩和胜利当作前进的起点和阶梯,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像巴金爷爷那样铸就辉煌!

读巴金爷爷的一封信的启示 第14篇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1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您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我读到了,您用您那毕生的经验给予我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您让我明白了奉献,奉献可以使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人生的目标在于奉献,奉献可以使自己绽放光彩。您通过书信给予了我们爱,只要为他人一个帮助,一个提醒,就是为他人奉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每天凌晨,环卫工人就早已披着晨曦,在为城市做整洁。此时我们应该反问自己:为什么要让他人为城市付出与奉献呢?我们不也可以么?当我们在路上发现垃圾时,要主动拾起,我们也应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中,这便是奉献。当你看见环卫工人开发的笑容时,你也就明白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了”。

其次,您也给我们讲述了珍惜时间、爱护时间的重要性,许多名人多加笔墨写出了时间的珍惜。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还是有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时间只要省,只要好好利用,总还是有的,总是会获得收获的;朱自清先生也写过一篇文章《匆匆》,用的第三人称手法,把时间如流水,一转眼间就无影无踪;在这里,您也告诉我们,时间的来之不易,挥手一去就是一秒钟,所以您更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

您拖着生了病的身子,依然给我们回信,您对我们的爱如父母,无微不至;您对我们的爱如春雨,滋润心田;您对我们的爱如阳光,温暖人心;您对我们的爱如纯金,闪耀光芒……

巴金爷爷,您用自己不凡的人生,在国家史册上记载下了不朽的业绩,您也用您那精炼的语言和毕生的经验,为我们上了一课生动的课,您,是我心中最闪亮的红心。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2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巴金爷爷,我是一名爱磨蹭的小学生,在家里写作业很慢,吃饭有时也慢吞吞的。时间一点点从我身边慢慢地走着,不知不觉中,一天就也跟着慢吞吞地过去了。

我从来没有去想过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给家人做出贡献。当我知道“只有为别人花费了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和更多的时间,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时,就让我想起一些我浪费时间的场景:有一天,我早在学校写完了作业。回到家,我迅速吃完饭,就坐在板凳上发呆,想写未来之星的作业吧,又懒得写;想画画,又懒得画;想看书,但有好多我都看过的书,没看过的都是看不懂的……就这样,我把一个多小时给浪费了。其实,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可以画三张画,或写一篇大约600多字的日记,或把未来之星的作业写完和帮奶奶把地扫了等等。当我现在想起这件事时,我就会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为什么?为什么不去找一些事情做?刘星月,你在珍惜时间吗?不,反而在浪费时间!”

巴金爷爷,您在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上写过:“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的宝贵时间,好好的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可我这样的浪费时间,怎么能完成您的心愿?不过,您说过,我们的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会改掉这个坏毛病,让它永远不再出现!

巴金爷爷,放心吧,我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为大家做出贡献!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3

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在学习了《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之后,我深受感动,因为您的手不听使唤,写字吃力,但是,为了不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您还是提起了笔,写下了这封信。还不只这个,文章里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么得真挚感人。我似乎看到了您那慈祥的脸庞,温和的双眼,感受到您那颗善良、温暖的心灵,体会到了你对家乡的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让生命美好的情感……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您的爱国爱民,您的乐于奉献,您的珍惜时间,您的“给我的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包括您的“老老实实”、“平平凡凡”……都让我受益匪浅。

像您这么大的老人一般都在家里享清福,以养天年,可是您本着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坚持写作,奋斗了一生。

您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多么完美的一句话,多么伟大一句话,就这么短的一句话,却充分地体现出您强烈的爱国之情。是的,您是用作品来表达您的感情,我读过您的.作品,您的作品里,到处都洋溢着您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您还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没错,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去为别人做更多对他人有帮助的事。也许这一臂之力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也许这些帮助对我们来说要使尽浑身解数,但即使到最后会累得气喘吁吁,心里也一定会比吃了蜜还甜。“帮助别人等于幸福自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您是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作家,可您还十分谦虚地批评自己浪费光阴,并希望我们不要向您那样,要珍惜时间,因为“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是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巴金爷爷,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珍惜有限的一分一秒,好好学习,为国贡献。

每当我自私时,我就会想起您的名言: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每当我看电视,又将新闻按开时,我就会想起您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每当我沉溺与玩耍和游戏,虚度了许多光阴时,有一句话就会在我耳边回响: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多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敬爱的巴金爷爷,是您,是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真谛;是您,指引我,下完了困难的每一步棋;是您,为我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是您,为我打开了人生的大门……总而言之,我要感谢您!

也许,巴金爷爷您不会相信,您的逝世让全国人民十分痛心。介绍您生前事迹、著名作品的网页一下子多了起来。所有人都为国家失去了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感到惋惜。

最后,我真诚地祝福您在天国有着幸福、快乐的每一天!

您忠实的小读者:陈瑞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4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这是我给您写的第一封信。我知道您没有那么多的力气来给我回信,但我希望您看一看,因为那样我会感受到温暖。

巴金爷爷,上次你在回答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爷爷,我读了您的这句话受益匪浅。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工人叔叔拿着自己捡到的钱包在等失主。然后,失主来了,叔叔把钱包换给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他,要请他吃饭,他却拒绝了。

这个小故事正是您这句话的体现啊!在这个社会当中,有许多许多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家庭并不富裕,也可能他们以前犯过很多过错……可是他们懂得奉献,懂得不求回报。

巴金爷爷,你在那封信里还说让我们珍惜时间,我非常受启发。

小时候,我哥哥他非常不珍惜时间,每天放学他都不学习,出去玩,晚上回家才写作业,一直写到深夜才睡觉。早上起床后,两个黑眼圈印在他的眼睛上,像个熊猫似的,很是可爱。上课精力不集中,打盹,老师发现后告诉了大姨。哥哥这才缓过神来,懂了不能虚度光阴。

巴金爷爷你还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给我的启发是:人的一生为自己做事情所花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别人和社会服务。巴金爷爷你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让我想到高尔基的名言:‘给’永远比‘拿’愉快!两位伟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却拥有如此高尚的灵魂,他们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永远会铭记在心。我们只有为别人奉献一些爱,为别人付出爱,为别人花费时间,同情别人,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巴金爷爷,你的每句话都让我铭记在心,永生难忘。我长大后,一定会学习您的精神,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做一个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而不求回报的人。

巴金爷爷我祝福您身体健康。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5

尊敬的巴金爷爷

您好!

在收到您那令人震撼的一封信后,我决定也给您回一封信。您在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读了您的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认为我们读的书真的是太少了,读了您的信,大家都自觉地增加了阅读量,家庭作业的正确率真也大大提高了。

在您的渲染下,我们珍惜着每分每秒,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我们听从您的话,该学习时认真学习,该玩耍时就玩耍,争做学习的主人。

一位诗人赞美您: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您的一生或许就是这样,默默奉献自己,却不求回报。您的言行举止正像一轮明亮的太阳,到了傍晚,默默奉献最后一束阳光,让人们欣赏那美丽的朝霞。

在工作岗位上,您一丝不苟;在生活中,您和蔼可亲……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您的孩子

上一篇:公务员词语高频词汇表下一篇:“妈妈菜”作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