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能量传递下去

2024-05-26

让正能量传递下去(精选8篇)

让正能量传递下去 第1篇

让正能量在校园传递

内容摘要:

要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以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面对敌对势力的挑战,不但要负起责任,着力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家园的一份子。从而我重拾“正能量”——这个具有传递性和抵消负面能量特性,兼具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等各项美好寓意的标签,作为校园德育教育的一个推手。

“正能量”,当下中国很流行的一个词。“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伴随着与一个变量有关的自由度的负能量,总是被伴随着另一个纵向自由度的正能量所补偿,所以负能量在实际上从不表现出来。“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1]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揭晓。“正能量”当选2013年度国内字词。

藉此释意,“正能量”一个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当大家赋予她积极、向上的承载之时,她变得如此丰满,不再枯燥,因此我不惮借用该词,由此展开我对当前我区德育教育的一点思索,不足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我们的家园——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当前一段时期,维稳形势相当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把学校作为渗透的重点,千方百计地利用宗教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推销其政治和价值观念,拉拢学生信教,渗透活动增多,渗透形式多样,渗透力度加大。宗教渗透具有政治恶毒性、文化侵略性、范围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隐蔽性、破坏严重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要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以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面对敌对势力的挑战,不但要负起责任,着力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家园的一份子。从而我拾“正能量”——这个具有传递性和抵消负面能量特性,兼具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等各项美好寓意的标签,作为校园德育教育的一个推手。

校园德育——“正能量”的集聚者和良导体——教师。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否充满“正能量”,决定着德育的效果。他所富含的“正能量”的多少,决定着能传递给孩子们多少正能量,抵消多少孩子心中的不良因素。说到这,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首先要生活,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首先决定了他身上集聚的正能量的多少。但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必须成为一个集聚正能量的良导体。当前,我区的严峻维稳形势之下,教师们,你们自身准备好了吗?在暴恐事件的不良影响下,你是否恐惧,是否心存退缩?民族团结,你是否从心底呵护?家园,新疆,你是否衷心热爱?孩子,学生,在你心中是否等同?社会不良现象,你是否敢于说不?摒弃消极、悲观、恐惧、歧视„„,尽可能做一个有着正确价值观,积极、向上、乐观、自信„„,时刻集聚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教师,孩子们会因你成长更健康,更快乐。

校园德育——“正能量”传播,每一个学生都能是正能量的传播者。

我想,我们众多的校园,或是汉语系学校,或是民语系学校,或是民汉合校。不论我们在哪个学校工作、学习,不论我们身边有或多或少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们只需自觉的集聚正能量,传播正能量,不论是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不断的传播正能量,将正能量的价值观发散出去,就会对家园——新疆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校园中,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暴恐势力恶行的声讨者,将这份声讨带给家人、朋友,让他们传递这份正能量;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民族团结事迹的讲述者,将这份讲述带给家人,朋友,让他们传递这份正能量;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美好发展的呵护者,将这份呵护带给家人、朋友,让他们传递这份正能量;每一跟学生都能成为青春、命运的主宰,将这份坚持带给家人、朋友,让他们将这份正能量传递出去„„。当正能量在校园漫天飞扬,在教师、学生、家长、朋友间不断传递,在正能量的阳光下,丑陋黑暗的思想从何侵蚀。

执此,我所要表达的,除了“正能量”这个关键词外,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传递”。消极易传染、散播的同时,别忘了快乐更能在人与人之间感染和传递;不良思想竭力诱惑和散播时,别忘了正能量更能引导和影响他人,让我们不断制造和传播正能量吧,让正能量充满校园,让正能量富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好。

让正能量传递下去 第2篇

杨庄一中张存华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随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号角吹遍了大江南北,深得人心。杨庄一中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力抓德育工作。我校在薛校长的得力领导下组建起了以政教处、团委为龙头,以班主任为主力的领导团队,为弘扬正气,彰显校园正能量努力捕捉校园德育闪光点。全校师生群策群力,积极配合。

今天早晨(5月13日星期一),我校又一次利用升国旗之际表彰了陈倩倩等四名拾金不昧的好少年。朝阳、五星红旗、碧树、蓝天映着一张张稚嫩而又充满正气的笑脸,在晨曦中神采飞扬。我深深的感受到校园正气如同“星星之火”。

让正能量传递下去 第3篇

一、善良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从转正事件中可以看出《天行者》中的民办教师个个是菩萨心肠。

第一次转正是因为一篇文章《大山 • 小学 • 国旗》, 这篇文章给全县教育事业争了光, 破格给了一个名额, 但人多指标少, 到底给谁很难确定, 所以只能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出乎意料的是投票无效 (因为每人票数一样) 。此时, 他们只能公开评议, 张英才首选给余校长, 因为他在界岭时间最长, 功劳最大, 邓有米、孙四海也同意给余校长, 可余校长想把转正指标给自己妻子明爱芬, 这时大家都默不作声, 因为明爱芬就一废人, 虽个个心里有千万个不愿意, 但最后都举手同意。孙四海缓缓地将手举起, 邓有米虽举得慢, 但举的颇高。从举手这一动作就可以窥探出每个民办教师都渴望自己转正, 但他们在伦理人情道义面前, 最终做出了退让。

第二次蓝飞私自盗取转正指标, 当孙四海、邓有米要揭破蓝飞之事时, 余校长苦苦哀求他俩宽恕蓝飞, 他说:“将死之人都能让她好死, 活着的人更应该让他好活。蓝老师的事虽然木已成舟, 想要翻出那些脏东西, 譬如造假证明, 以权谋私等, 抹黑他, 也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完全可以翻盘。可翻盘之后怎么办?蓝老师连恋爱都没谈过, 就要背上这些脏东西, 岂不是生不如死吗?”[1]余校长的这一席质朴的肺腑之言, 把他骨子里的善良一下跃然纸上, 感动了孙四海和邓有米。

三位民办教师虽未能成功转正, 但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懂得如何在别人犯错或最艰难时善待他人, 他们的人性光辉, 不仅辐射自己, 而且也辐射界岭的每个人。就如叶萌同学, 离开学校忘不了自己要好好学习, 忘不了要向老师谢恩。

在几次转正事件中, 有些人使坏心眼, 故意制造假转正消息, 让彼此之间猜忌、起摩擦、无法凝成一股力量, 但旁人无论怎么使用离心力, 都无法使三人分开, 三个民办教师好比刘关张, 虽有过指标争夺, 但真正到了转正时刻, 三个人同呼吸, 共命运。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犹如一坛陈年老酒, 历久弥香。 然而, 现今社会出现了种种现象, 看到街上跌倒的老人没人敢去扶, 经过的路人不闻不问, 漠然离去, 这折射出人们的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 值得人人深思。

倘若每个人心中给爱与善腾出一点空间,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冷漠就会少许多, 热情、温暖就会多起来, 就如乡村最美女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作为一对退休的外交官夫妇, 他们没有选择舒适的生活, 而是奔赴到偏远山区支教, 他们大爱的善行如阳光温暖人心。

二、热爱

热爱事业, 是一个人不竭的追求。这一点在《天行者》中的民办教师身上得到了有力的见证。

当余校长得知界岭盛传让孩子们外出打工这一消息时, 他带着邓有米、孙四海挨家挨户找人, 还帮学生出主意, 让孩子们接受教育, 改变外界对界岭人的看法, 免得人们说界岭男的长得像男苕, 女的长得像女苕;为了孩子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余校长舍不得耽误学生一节课, 每次考试都精心安排;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刚去城里, 不惜做门卫, 他对自己很严格, 就像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 不旷课, 时时刻刻守在校园, 待傍晚、清晨没人时, 打开教室, 将黑板上全部文字都抄下, 回去做整理。还有就是邓有米动员适龄儿童上学, 垫钱给学生买课本, 孙四海把茯苓提前挖出来卖, 帮学校解决修校舍的难题, 星期天还带着孩子们上山采药, 变卖钱, 帮学生买课本。

这些民办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他们心系学生, 心系界岭教育, 他们的精神犹如一块吸铁石, 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推动社会的发展。

看完《天行者》, 脑子里不由着萦绕起一些问题, 近些年农村村孩子跑到城里去读书、乡村的学校和学生渐渐减少, 甚至出现“空心化”现象, 再加上有些教师素质低下, 面对这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对待教育和教师呢?这是《天行者》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普普通通的民办教师是值得尊敬的, 他们知识储备也许不足, 但他们曾在乡村最需要教育的时候, 毅然决然的坚守在乡村, 承担起乡村的教育事业。不管再过多少年, 都抹不去他们曾在荒芜的乡村为乡村教育做出的贡献, 抹不掉他们对学生的爱。民办教师这一称谓已经远去, 但他们的爱与善已树道德之典, 他们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懂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 是民族的英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这种精神、道德和人格魅力的支撑。

摘要:当代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在2011年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该小说主要以界岭小学民办教师的“转正”事件为主要情节。本文主要通过民办教师在转正过程中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来彰显他们的人格魅力, 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和对人性最深邃的思考。

关键词:《天行者》,民办教师,善良,热爱

参考文献

点赞,让正能量得以热情传递 第4篇

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

“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的《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刻》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想;小思的《蝉》中,小小躯体里面,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叹。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金题链接

请以“我为___________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⑦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名师解读

这是一道裸题中空式半命题作文题目。除了写作要求外,没有半点提示的话语。写作此类题目时,必须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把握作文的关键、重点、人称、体裁以及选材的方向、范围等,才能稳操胜券。

从语法结构入手,把握作文关键、重点、人称、体裁。

通过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不但能把握题目重点、关键,而且能把握写作的人称、体裁等。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为“我”,谓语为“点赞”,需要补充的部分是“为___________。这是一个省略了宾语的介宾短语,它在题目中充当谓语“点赞”的状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章叙事、抒情的主体是“我”,也就是说文章必须用第一人称“我”;谓语“点赞”是写作的关键,需要补充的部分既是本次作文“点赞”的对象,也是写作的重点。

在补题上认真斟酌权衡,把握选材的方向、范围。

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在补题。补题时,一定要仔细看清楚题目要求,看题目对补题有没有特别的提示和要求。就本题来讲,对于补题没有半点提示和要求,也就意味着考生补题时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自由。

我们知道,本题需要补充的部分是“点赞”的对象、写作的重点。因此,只要我们活跃思维、开阔思路,以全面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观察世界,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去体验人生、感悟人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长河里,值得我们点赞的人与事、物与景、话与理可谓随处可见。比如,某个佩服的人值得点赞,某件先进的事值得点赞,某个可爱的物品值得点赞,某处心仪的美景值得点赞,某句动人、暖心或充满哲理、智慧、幽默乃至雷人的话语值得点赞,某个令人信服的道理值得点赞等等,都是补题的最佳选择。只要考生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广泛运用生活积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知和感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最能动情、最能吸引人心的题材来写,都能够正确补题。

素材引领

真赢家不赢尊严

李恒昌是咏春拳第八代传人,身高172厘米,其师父是李小龙的师兄、咏春拳学创始人黄淳梁。李恒昌年轻时曾和一名身高近两米的武林壮汉交手。当时几个师弟都败在壮汉手下,李恒昌热血沸腾,挺身而出,与之决战。壮汉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可一交手,壮汉就知道错了。他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被李恒昌打得眼青脸肿、鼻血飞溅。

事后,李恒昌得意地向黄淳梁汇报战果。不料,黄淳梁并不在意,而是先问他:“对方伤得怎样?”然后又问他:“交手结束后,你和对方握手了吗?”李恒昌摇了摇头。黄淳梁语重心长地说:“当初我年轻气盛懵懂无知,自不量力地用西洋拳法挑战你师祖叶问。我是招招带狠,而你师祖则是点到为止。我面上、鼻上、胸上,无不中着,可又无一受伤。我虽是输家,但你师祖最后还向我行礼致意。你和输家握手,是对他个人的尊重,也是对他习武以来所付出的用心和努力的尊重。不赢输家的尊严,才是真赢家。”

李恒昌后来深有感触地说:“黄师父把咏春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我,其中有武术技法,更有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

素材解读:咏春拳第八代传人李恒昌的师父黄淳梁,不但教给了他咏春拳的精湛技法,而且教给了他做人的道理,让他受益终生。这也是黄淳梁留给世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高超武艺和宽广胸怀的人,是很难做到的。黄淳梁高超的武艺、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怀令人佩服,令人点赞。

甘愿缩小的美洲鹰

在美国加州的岛上,有一种鸟叫美洲鹰。由于有人高价收购,当地人对它疯狂捕猎,导致美洲鹰在岛上绝迹,人们认为这个物种消失了。

一天,美国科学家阿·史蒂文在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里,发现了绝迹多年的美洲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体形庞大的鹰,竟然能在拥挤狭小的岩洞中生活。原来,美洲鹰为了躲避人类的追捕,来到这狭小的岩洞里。为了适应环境,生存下来,让自己庞大的身躯能穿过狭小的缝隙,它不得不一次次在受伤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终于,它让自己的身上有了老茧子以抵御岩石的摩擦,让自己庞大的身躯柔软到可以瞬间成为一条直线。

美洲鹰无法躲避人类的捕杀,也无法改变岩洞的狭小,但是它改变了自己,进而获得生存空间,让濒临绝迹的种族得以延续。

让正能量传递下去 第5篇

——读《教师的人格修炼》

中心小学史延虎 前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的人格修炼》一书。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教师人格的书籍。书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列举了许多典型的事例,这些观点和实例对于我们如何塑造和培养高尚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读后,我感想颇多。

教师人格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人格主要包括优良的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挚爱及敬业精神。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充分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的宝贵资源。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正能量”来讲,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正能量。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情感优化、道德升华和意志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所具备的使人心悦诚服的教育正能量,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室里的学生、一所学校里的师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师生和其他群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要让正能量“亮”起来,关键是教师要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对学生的热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因素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要修炼自己的人格,以高尚的人格传递正能量

书中引用了大教育家乌申斯基的 “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指出了教师人格的重要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要求和精华所在。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健康成长。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工作有很强的典范性。我们的学生都是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自己的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是他们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才能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教师要以

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要拥有渊博的学识,以知识魅力传递正能量

作者在“教师人格修炼的过程与方法”一节,指出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去进取。教师渊博的知识是他们作为一位成功教师所不可缺少的。”的确,我们常说“学高为师”,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知道,在学生眼中,教师应该是博学多闻、真正有学问的人。学生对拿着参考书,照本宣科的教师最反感。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巧妙的把广博的知识,像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只有知识渊博了,底蕴丰厚了,上出的课才会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只有知识渊博了,底蕴丰厚了,思路才会开阔,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没有丰厚的学识底蕴,就不会有超前的理念,就会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终究会被淘汰的,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因此,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精神风貌,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知识魅力的教师。要献出一片爱心,以真挚的爱传递正能量

书中的“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使我想到了全国师德标兵、特级教师霍懋征,用近60年的教育生涯总结出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教育事业,首要的是要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爱事业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爱心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有魅力的教师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挚的“爱”去献给孩子。关心热爱学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才能沟通师生双方的感情,只有全面关心学生,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才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就

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教师的教育也就越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勇于奉献,以执著的追求传递正能量

要发挥好教师的教育正能量,使自己成为富有创造力的魅力四射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最根本的,真如书中提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必须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教师不能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但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而且愧对党和国家的培养、人民的重托、学生的信任。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崇高之处。当教师注定要有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把“职业”看成“事业”,把课堂视为追求生命意义和生活乐趣的重要场所,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热情,用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化学生,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教师一生不一定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一旦实现了全身心地投入,那一定会用智慧开启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一定会在付出青春年华和心血汗水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之,通过阅读《教师的人格修炼》,我对教师人格的内涵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人格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不辱使命,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让正能量传递下去 第6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随之渗透,音乐更不例外,在没有任何认真筛选和考究的前提下,大量与我国文化极不相适应的音乐充斥到网络中。少年儿童对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和感受,具体的歌词意思基本不懂,一些连成人都听不明白、咬字不清的说唱歌曲,不仅没有任何的音乐美感,更不用考虑其对儿童成长与思想有何益处了。

究其原因:(1)适合少年儿童传唱的优秀歌曲少了,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作词、作曲家少了;(2)传播的渠道多样化,但是少年儿童没有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3)环境的影响,学校附近有大量的KTV、网吧等娱乐场所;(4)一些家长引导不正确,带小孩一同去KTV、麻将馆等场所;(5)学校,特别是偏远的乡村学校,本身就没有音乐教师,没办法进行正常音乐教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是文艺最基础的一种表现形式,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时代,尽管所有的节奏都非常快,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充满正能量思想号召的歌曲,把最好的精神食粮传递给人民,激励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特别是要传递给现在的少年儿童,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是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栋梁之才,从小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传递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就特别重要。

对此,培育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精神情操,需要用正能量的歌声鼓舞和陪伴他们成长,这不仅是一个家长的责任、也不只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这是我们全民族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歌曲的谱写、歌曲的传唱、歌曲的监督及环境的净化。

一、鼓励创作更多、更好、更具正能量的歌曲

少年儿童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并善于模仿,他们需要的是充满爱国、平等、和谐、友善的歌曲来激发他们从小养成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团结友善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要规避充斥着仇恨、暴力等相关的不健康歌曲。在具体的措施上:(1)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专业为少年儿童作词作曲的人才;(2)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对优秀的作品和作家给予重奖;(3)对优秀的作词作曲工作者,在提职、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二、学校加强音乐教学,传唱优秀的儿童歌曲,净化校园

自稍懂事起,少年儿童就进入了幼儿园和学校,这里是他们接受教育、形成个人品质的地方。积极向上、奋进团结的校园文化,就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关部门要明确规定开设音乐课程,教育文化部门把关音乐教材,选择优秀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二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和学校,必须配备专职音乐教师和必要的音乐器材;三是对不适应少年儿童传唱的歌曲,禁止带入学校私自传唱,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

三、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强媒体的管理,进行正确的导向,对少年儿童传唱的优秀作品,在媒体上大力弘扬宣传,对不适宜他们传唱和表演的节目,在媒体上进行原则上封杀;(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应用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3)社会氛围的营造,虽然国家以法律规定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教育、文化、工商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加倍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

四、强化家长的教育监管责任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肩负着对孩子教育、监管的职责,因此家长对孩子必须做到“四不”:(1)在家里,不在孩子面前哼唱不健康的成人歌曲。(2)不播放不适宜少年儿童听的歌曲;(3)不带孩子到KTV、麻将馆等成人进出的场所;(4)不要放任孩子,要随时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映,引导孩子从小欣赏高雅健康的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让正能量之花开满校园 第7篇

宜城市雷河中学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生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坚守“法律、道德、师德”底线,追求“正心、正言、正行”,不断提高师生的美德意识,让校园里处处绽放正能量之花。

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带领全体教职工树立服务意识“弯得下腰”,面对利诱一身正气“抬得起头”,始终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始终把个人追求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融,不断超越自我,带动全体教师积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放大正能量。

全体教师在学期初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并以“怎样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深入展开讨论,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传递教育正能量的自觉性。学期末,学校考核小组根据教师德、能、勤、绩各方面评选出先进个人,各班学生根据教师教学水平、民主管理、师德师风等指标评选出“最喜爱的教师”。树立身边的教师典型,用他们平凡的事迹和坚实的脚步,为全体教职工注满前进的力量。

树立学生中的榜样,开展“十星级学生”评选活动。为了有效开展该活动,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方案,以“赏识、激励、关注”为基本理念,以“今日校园小明星、明日社会大明星”为活动追求,把“校园之星”分为礼仪之星、诚信之星、勤劳之星、雅行之星等十类,每一类“星级”都有具体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每月评选一次。学校定期召开“校园之星”表彰大会,并在学校橱窗中展示宣传,每学期开学典礼上集中颁发奖状。通过“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使德有所养、学有所得、技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用正能量感化群体。

校园文化激发正能量。雷河中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充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画面:教学楼正门上的电子屏滚动着“爱祖国、爱校园、讲文明、乐奉献”的宣传标语;办公楼前东侧墙上“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年,为学生一生”三行大字分外醒目;教室墙壁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标语赫然在目。

实践活动形成序列,生动地阐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在“五一”“十一”期间坚持以“我的中国梦”“唱响主旋律”为主题开展演讲、艺术展演等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学校经常请司法干警、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报告,以案说法、互动问答、学生集体宣誓等,面对面讲解,零距离互动,将遵纪守法、自尊自爱植入学生的心灵;为了扼杀校内的盲目攀比等不良行为,学校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感恩励志演讲等,开展了系列扬正气、树新风活动,营造出以勤奋进取、感恩孝顺为荣的良好风气。

点点滴滴积聚正能量。学校推行“阳光关爱”行动,以“情感上抚慰、心理上疏导、生活上体贴、学业上帮扶、活动中发展”为举措,让学困、贫困、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感受到大家庭的关怀。为此,学校投入资金,成立了阳光心理咨询室,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构建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二帮一”行动,即由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志愿者共同帮助一位困难学生,教师提供生活上的资助,学生则结成“阳光伙伴”;每年开展“爱心一日捐”“情暖冬日”等善款募捐活动,筹措困难学生资助基金。

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开设“共成长讲堂”,提供“家庭品格教育手册”,解析发生在校园中的学生成长案例,筛选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指导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从交流卡做起,制定了家校交流卡、阶段性综合素质评价卡、“温馨交流卡”等,使师生家长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和谐,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宜城市雷河中学)

让正能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8篇

教师可以讲一些名人名家立志成才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失败,才能战胜自我。也可以讲讲本班内某些学生是如何刻苦学习,克服困难而名列前茅的。利用黑板报墙报张贴优秀的作品,如学生优秀的作文 、各种活动中获奖的奖状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教师应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指挥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努力培养具有高尚人格、丰富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以积极的、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发展方面有所进步。

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加之正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屡屡发生青少年犯罪案中,无不令人触目惊心,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是,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方法不当、制度不全等问题。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我们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应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通过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发挥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小学生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中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道德要求。

四、完善领导机构,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使之能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完善领导机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形成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支部、政教处、教导处、团委、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班主任、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有条件可以利用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各类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中小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宣传资源,如广播、电视、校刊、集会等,加大宣传力度、广度、深度,深入挖掘和报道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学校要为学生敞开图书馆、阅览室,多订阅和购置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强的图书以及报刊,鼓励学生多读书,以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上网现象,对学生的上网加以正确引导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象征,正在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双刃剑。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但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中小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发育高峰期,此时的孩子敏感而脆弱,好幻想,渴望独立却又独立不了,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网络正好满足了他们这种矛盾状态。而一旦进入这一虚幻的网络世界,往往又难以自拔,越陷越深。长时间的沉溺其中,必然导致孩子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出现情绪低落、孤独、焦虑等问题,更有甚者,导致犯罪和自杀。此外网络中传播的大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信息,更是对有强烈猎奇心理的青少年造成了莫大的毒害。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既不是粗暴地对凡上网者进行棒杀,更不是对其不闻不问,而是应帮其分析利弊得失,使之清醒地意识到上网的积极意义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要制定落实严格的学校进出制度,尤其是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校园。此外,学校大门口及小店等地经常成为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聚集地,我们有责任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净化工作,尽量切断学生与这些不良青年的接触。

上一篇:乡镇纪委书记学习十八大体会下一篇:店面考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