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2024-05-31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精选9篇)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第1篇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经营企业并非做慈善事业,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成员需有经营企业不是第一、第二就要关闭、不畏艰难、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外部市场的竞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素(在价格的前提下好质量=理所当然好的产品+周到的服务),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须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中国企业正处于野蛮制造阶段,经历过一些公司,都有以下问题:为了达成产值、产量目标,从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时缺乏全面管理,忽视了满足购买者现在的需求、保障购买者未来的需求这一重要质量要素,反而导致新进人员低品质、多工时,低效率。

从品质管理来看:1、2、3、4、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理意识; 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问题盲点不断发生; 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说话一流、文

章一流、做事三流);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合格率需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涵三个层面:现场、现品、现人,只有高素质的人

在最佳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取决于生产过程中4M1E(人、机、料、法、环)不

稳定的因素,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依不良因素分析,实施PDCA管理

循环,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流失往往是产品返工及客户投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

1、以教育、培训、现场指导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

质措施。

2、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3、借鉴“游戏规则”让下道工序成为上道工序的客户,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采用追溯索赔原则。

4、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5、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都会成为审查员,从而提升品质意识。

总结人:品质部 刘锋2013年1月28日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第2篇

2017年04月12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品质管理培训班,培训班由咨询100管理顾问公司宋志军老师授课,宋老师以其丰富的质量管理知识,及长期从事品质管理工作的丰富经验,结合实际工作及以往案例中的常见问题,详细讲解了质量管理的定义及由来和发展、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检验及过程质量检验、质量统计分析与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列举了大量实际案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最后以答辩的形式对此次学习成果进行了检验。

如今,学习质量管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方式。质量体系为广大企业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为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共同语言。如果没有质量的保证,企业在市场上是毫无竞争力的,别说开拓市场,就连生存都是问题。通过此次培训学习,结合工作实际,个人的收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质量管理定义的理解认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已经很难寻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自古以来就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须确定什么样的果子能吃无毒;狩猎者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树木是最适合制造弓箭的。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质量管理知识一代代的流传下来。近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如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最科学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品质管理的意义宇中心在于,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在这一全员参与的活动中科学的管理技术及统计分析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在顾问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我初了解影响质量的五大潜在因素: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对五点因素如何对质量产生影响有了初步认识。并将在以后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熟练掌握及运用,运用得当对产生影响对潜在原因进行有效预防。QC活动遵循PDCA循环,推进此项活动依靠的不是个体力量,而是组织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即QC小组活动必须靠组织力量来推动、个人工作来解决、团队协作来完成。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合作的必要性。个体力量纵然再大、能力再强、智慧再大,终究难以与众人之合力相比,所以相互支持、相互合作才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QC小组活动中很好的体现了成员间相互合作、配合,只有通过大家长期不懈地合作、发挥个体专业所长,才能找到提高质量管控水平的方法及突破口,做到质量管理不断创新、提高。

2、对工厂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认识

通过讲解了解了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成本的关系,了解了科学管理与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及生产过程品质影响潜在因素、制定相应的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是控制品质管成本又能有效管控品质的最佳途径。根据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品质影响潜在因素制定免检、抽检、全检、等检验方式及抽样计划、抽样标准,具备高效率,事半功倍的特点。

3、对质量检验、过程检验的理解

在品质管理过程中,检验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检验工作范围检验时机的大纲性质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品质状况、产品的品质要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品质检验计划,并加以实施会提升品质管理的有效性。而品质控制流程图则是围绕着产品质量为中心,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品质要求制定相应检验工位,并按照制定的检验工位、工序予以检验。检验过程中《检验作业指导书》是所有检验活动的标准和依据,它包含了检验工作所有的步骤和要求。所以《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是保证产品品质能符合客户要求的一个关键性标准。它的标准必须要满足于或高于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标准中对不良情况的评级也必须明确。以便检验员能依据《检验作业指导书》对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正确的判定。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也是要从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这四方面进行控制的,由于流程中已过了来料检验控制环节,控制点物料已不做为重点。IPQC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保证围堵异常妥善处理异常的先决条件,步骤可简单概括为 1.停机改善、2..不良品及已生产的产品隔离标识、3.异常情况的通知、4.跟进不良品的处理、5.重

检。对每企业内部个环节的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是制定合理正确的品质控制计划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检验环节的检验记录及数据是很珍贵的资源,善于统计品质管控控才能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率。

4、对统计手法的初步认识。

一个企业想发展壮大必须具备质量意识,寻求持续改进,在管理上要使用科学的统计手法,在全员的努力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我了解了统计技术中最常用的七大手法的特点及用途,1.检查表---主要用于收集整理资料、2.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3.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4.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5.分层法---从不同层面角度发现问题、6.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部情况、7.控制图—监视过程。识别波动来源。经老师详细讲解,以上统计方法及统计事例我已初步了解。确实具备先进性,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目的统计。善于运用将对品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我将在后续的工作中尝试将以上手法运用到工作中。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领悟到了品质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它能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降能降耗,提高产品的质量。有效的品质管理方法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公司形象,还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所以此次培训课可以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第3篇

所谓品质管理 (Quality Control, 简称QC) ,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判定产品好坏的检查工作, 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 是企业所有工作质量的提高, 即企业的综合能力。品质, 抽象地讲是基于管理、生活、决策、产品、员工等各个方面企业的所有活动。只有企业塑造了一个追求品质、重视品质的管理氛围与环境、文化、生活等个方面的复合体系时强调品质才有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品质管理才成为可能。

1.品质管理的概念

品质管理, 是指以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的, 以企业各部门和全体职工为主体, 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本手段,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作用, 借此最经济地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品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不让不良品出厂———依靠检查的品质保证;不制造不良品———依靠工程管理的品质保证;不设计不良品———依靠源流管理的品质保证。

2.品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品质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 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制造企业通过品质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和作用是:改善产品设计, 加速生产流程,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减少经营亏损,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减少责任事故。

3.品质管理的“七大手法”

在品质改善活动的基础上, 数据的整理及其活用很重要。品质管理的“七大手法”, 就是为了将各种数值进行有效地分析, 特别在质量管理方面被广泛应用的方法的总称。具体为:

(1) 层别法, 将大量数据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

(2) 柏拉图, 重大质量问题的分类和频率。

(3) 检查记录表, 点检和记录。

(4) 直方图, 分布情况的把握。

(5) 散布图, 关联数值的把握。

(6) 管制图, 工程的管理。

(7) 特性要因图, 原因的追查。

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问题分析与改善方案

1.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概况

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天津一轻集团重点发展的精细化工龙头企业, 拥有油墨和表面活性剂两大日用化工产品系列。该公司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按照质量管理程序进行三级检验。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指标为98%、内控合格率指标为93.5%, 对于一次交验不合格的要予以返工, 调整至合格出厂, 对于内控不合格但是符合一次交验合格的准予出厂, 但是在质量稳定性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在2014年关于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中, 客户评分为86.43分, 最低分项目为流动度84.2分。2013~2014年上半年, 因客户投诉赔偿损失约3000元。根据这一现状, 虽然产品质量市场认可度较高, 但是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2.问题分析

(1) 客户投诉情况分析 (数据见表1) 。经过对2013年全年和2014年上半年客户投诉汇总, 由柏拉图分析 (图1) 可见, 主要引起客户投诉的项目是流动度, 其次是墨内泡。

(2) 合格率分析。合格率主要分为一次交验合格率和内控合格率, 前者是按照出厂指标进行检验, 后者是按照内控指标进行检验, 内控指标严于出厂指标。超出内控指标在出厂指标范围内的准予出厂, 不符合出厂指标的要返工重新改制。例如, 某油墨的流动度内控指标为33~37, 出厂指标为32~38, 若实际值为37.5, 该油墨可以出厂。但是一次交验合格, 在内控合格率中属不合格产品。内控合格率主要控制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里分别进行分析 (数据见表2) 。

通过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油墨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图2) 进行汇总可见, 一次检验合格率最低发生在2014年3月、2013年2月。

通过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油墨产品内控合格率 (图3) 进行汇总可见, 内控合格率最低发生在2013年2月、2013年9月。

(3) 主要质量不合格项分析。图4数据显示, 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流动度, 其次是墨内泡。这里主要针对流动度问题加以改进 (关于墨内泡的问题, 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

(4) 主要不合格项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与现场人员、相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将主要影响流动度不合格的因素用鱼刺图表示如下 (见图5) :

由图5可见, 影响流动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是原材料内在质量难于掌握和过程控制不严格。

3.改善方案

(1) 原材料内在指标的检验。加强供应商的控制是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关键。鉴于油墨原材料的特殊性, 胶质油和树脂油是油墨的心脏, 直接影响油墨的质量, 而传统连接料的检测指标———粘度和释放性, 只是主要性质的一个表征, 并不能体现连接料的实质构成。后期在研磨加工过程中会对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每年的2、3月份和8、9月份 (通过前面关于合格率分析, 该月份期间易出现合格率偏低的现象) 。所以建议连接料供应单位采用拉雷粘度计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 确保连接料的内在质量。目前, 该公司的连接料供应商都有此设备, 只是未正式使用, 建议以此仪器重新制定指标, 进行树脂油的质量控制。

(2) 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检测出来的, 这是工业工程的重要观点之一, 因此, 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每种设备都有工艺标准, 以技术文件形式进行管理, 而操作现场却没有明确的作业标准书,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人为影响因素。制定作业标准书, 严格过程操作, 提高制造水平, 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 提升检验人员的技能。过程检验人员肩负着生产过程油墨性质调整和过程质量监督双重作用, 其技能和责任心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可提高过程中指标的严格执行。责任心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应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 将质量提升所降低的成本, 作为奖励资金, 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确保油墨的一次交验合格率和内控合格率。

(4) 检查和分析质量工作。工序质量控制, 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 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 并能及时处理和控制, 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所以,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质量检验巡查单, 每月进行分析汇总, 找出下一步需注意的和改善点, 同时还要制定每月的工序控制点, 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5) 制定标准。严格设计标准, 保证产品在指标中线加工, 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该公司内控合格率指标为93%, 而一次交验合格率是98%, 2013年内控合格率平均为94.4%。现在的内控合格率指标偏低, 按照改善后的理论计算可提高到98.9%, 但鉴于实际操作影响因素较多, 建议分部调整, 先将内控合格率指标提高2%, 油墨的质量稳定性将有所提升。

(6)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参加的工作, 而非质检部门检查的结果, 只有大家充分参与才能为公司带来效益。员工在质量管理中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 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有很多人误认为“质量问题就是质检人员的责任, 与我无关”;或者认为“我自己要的产量及完成生产任务了事, 质量我就不管了”。这是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对产品不负责任的行为, 甚至有的明知产品存在问题还是想蒙混过去。以上种种做法和想法都说明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还很淡薄, 未认识到“不讲质量就没有产量, 只追求产量不讲质量, 产量就于零”。更严重的是, 一旦有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流通到市场上, 或在客户手上发现了问题, 其产生的后果是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公司的品牌形象受损甚至丢掉市场。所以, 要将加强全员培训和激励机制相结合, 使在生产一线上的员工都有共同责任搞好产品的质量;将认真做好自检和严格专检相结合, 共同参与进去, 提高产品质量意识。使员工从思想到行动上都做到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 珍视产品质量如自己的“子女”。

4.改善的效果

(1) 一次交验合格率的提高, 减少返工, 产生效益。油墨流动度和粘性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 在改进流动度的同时, 粘性也随之改善。由不良品分析柏拉图可见, 流动度和粘性两个不合格项占总体不合格的80%, 按照改进后这两项发生率减少80%计算, 2013年一次交验合格率平均为99.09%, 改进后的合格率可提高 (100%-99.09%) ×80%=0.73%。按照返工费用5元/kg计算, 每年产量3000吨油墨, 可节约3000×0.73%×1000×5=11万元。另外, 还可改善因不合格在制品增加所带来的资金占压、因产品不合格而影响交货期等不良影响。

(2) 内控合格率的提高, 产品稳定性提高。该公司2013年内控合格率平均为94.4%, 通过改善, 可提高4.5%, 将与一次交验合格率接近, 所以产品性能几乎在内控指标范围内, 在指标的中线生产, 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好。对于正常使用的客户, 可以减少因批次改变而引起性能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调整和不良问题的发生。

(3) 客户投诉率的减少, 减少赔偿损失, 品牌提升, 销量上升。通过改善, 该公司形成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检查、预防、分析体系,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良好氛围, 最终实现了减少返工操作, 品质的升高, 产品的稳定性好, 市场的认可度高, 客户的投诉少, 减少了因质量问题所产生的经济赔偿。进而使品牌知名度进一步上升, 客户的忠诚度提高高, 带动了销量的上升。

建议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第4篇

為什么「管理」是必要的呢?在仔细研究了日本公司的品质管理后,我们会看到,日本人在公司接受的教育即「我也是加强品质管理的受益人」。举个例子,使用频率高的零件如果放在柜子最下面的话,每次都要蹲下来取,如果把这个零件放在中间的话,就会便于取出。乍一看好像是方便了懒人的做法,其实为了这个改进措施,就必须了解这个柜子里所有零件的位置,谁在使用以及使用频率,然后再决定所有零件的摆放位置。就这样一件小事,包含了品质管理的要素。①操作现场的改进意见;②对于现场的掌握;③重新整理管理体系。要更改操作现场,如果没有上述三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擅自的变更会引起操作现场的混乱。

在日本,降低不良比率的活动是这样进行的:对于不良发生比率难以下降的工序,请公司内部专家来现场观察并测试具体的操作过程。同时仔细评价由前一个工序过来的待加工品以及使用材料。在这里我们值得学习的是,日本公司要求暂时停止生产流水线,而不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继续生产。这时要集中工厂里的管理人员,研究如何防止再次发生。找到了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问题才算是真正得到解决。再譬如,在走廊里滑倒了。第一步要做的是禁止通行,唤起注意。然后才是根据滑倒的原因做出防滑对策。道理是一样的,问题发生后,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不会有改进和变化。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进步,这就是「管理」。

问题无论是发生在小范围还是大范围内,都不能视而不见。首先要关注现场,也就是能否建立公司的“精英立刻聚集起来”的体制,就像日本公司那样随时作好准备。在公司内部建立这种引导现场的积极性,和发生问题的现场人员一同找原因,积极支援现场的制度,这是品质管理的第一步。这也是管理的本质。

下面我们再看看品质问题(不良)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品质不良,往往是发生在意料之外

消费者也好,工厂或公司(=管理层),包括车间的工人也好,相信发生了品质问题是不会有人高兴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问题会发生呢,为什么做不到“0”不良呢?这里我们介绍产生不良问题的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偏差的产生。例如,批量生产的零件都是按照设计图纸制作的,但即使使用相同材料和相同机器,零件之间的个体差异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针对设计的理想目标值,工序的能力能够达到多少精确度,如果有略微偏右的零件与同样偏右的零件组装以后,结果就可能造成总体向右。反而言之,如果偏右的零件和偏左的零件组装以后,反倒平衡了。就是这样的偶然原因造成最终产品的偏差。这个始料不及的原因引发不良,一旦不良的数量超过一定范围的话,生产流水线就必须停止生产。最重要的是,要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就要尽可能地控制各方面因素。对于当今的制造行业来说,追求品质过程就是同偏差抗衡的过程。另一个原因是疏忽。成品表的组装几乎没有自动化的,由此会有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例如,交货时间紧的时候,可能在装针的时候装斜了,还可能在关后盖的时候,因为咬合不好而用力太猛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发生堆在一起的装表盘子倒塌,造成待装手表损坏等。当然,操作人员会反省,对于公司来说,由于工人的失误带来的损害,可以开罚款单,也可以扣工资。但是在有严格的品质管理制度的工厂,不会因为疏忽的原因惩罚个人,而是深挖造成疏忽的条件、状况和背景因素。就上述事例来说,为什么交货期太短?为什么后盖的咬合有问题?或者是什么堆放方法造成了盘子倒塌?针对每一个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寻找发生问题的根源。这样做才能找出这个工厂,或者这个车间的问题点。

工作现场的3S——整理、整顿、清扫

最近,国内的书店里有这样一本书关于「整理技术」的书。这样的整理包括房间的打扫和收藏,办公室以及工作场地的整理,还有每天的邮件处理,工作方法等整理技术的介绍。现代人往往被埋在情报堆里,我们也许已经到达非收拾不可的地步了。这里的整理,就是品质管理的根本所在,在减少偏差,防止疏忽方这两个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乱放的因素直接造成新的负担给我们。管理好车间现场的一切,这就是整理的目的所在。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原则上,在工厂的车间不允许出现多余的物品,如果在现场不小心放了一个箱子,很可能会绊倒路过的同事。把不需要的一切东西请出车间,只留下必要的,这就是「整理」。此外,把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频繁使用的放在手边,定期使用的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最恰当的保管场所确定以后,还要考虑补充或维修所需的物品的安放位置。我们把这个放置方法称作「整顿」。还有,因为作业人员走动的地方容易弄脏,必须定期打扫,这就是「清扫」,实际上清扫的目的是检查操作现场的物品是否都处于使用可能的状态。比如,有一把椅子,但是这椅子坏了不能坐,仅仅是个废物而已。有电灯但灯泡坏了不能用等等。这样,坚持不断地「整理」「整顿」和「清扫」,就能保证车间现场的偶发事件减少,工作人员不受各种现象影响而专注于生产。工作现场的3S,也就是整理,整顿和清扫三条。

总结一下,对工厂也好,公司也好,操作、规则、环境等方面本来就有一定的规范。对于标准化的不断改良和坚持是管理的根本。我们把从“管理规定”这一广义规定到操作顺序之类细则统称为「标准」。越是优秀的工厂企业越是制定详细的标准并认真执行。最重要的是,把现场的活动和生产的现状记录下来,进行讨论,以此为基础修改标准。而有些硬性强制性的规则,其实是在拖现场操作的后腿。而不彻底的细则,又会使得现场出现意外的盲点。因此,使用这个标准可以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掌握变化不断的操作现场,尽可能制定详细标准并彻底执行,而减少偏差的发生。其次,错误出现后的反省,把预防措施定在标准里,同时彻底执行,以此来防止疏忽。

下一讲,将具体讲解「对于标准化的不断改良和坚持」,敬请期待。

品质管理心得 第5篇

从5年的品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品质部门的日常工作,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在之前我想首先和大家讨论品质部这个职能部门的产生

理论上或理想状态,企业内品质部是否是一个多余的部门,因为如果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人、机、物、法、环均完美,整个生产过程不应有不良品产生。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不论是人、机器还是工艺、材料,甚至环境都部可能部存在问题。因此,不良品的存在就成为必然,而专门从事将不良品从合格品检出的检验人员也就会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良品时,每个老板都希望其操作员、技术员能找到造成不良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犯错。这种想法是非常实际的,因为降低不良品率就意味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首先这需要找出不良原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而影响产品质量因素无非就是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正因为影响的因素多才要确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如果所有因素是人造成,那么他会公正地去分析、去找真正的原因。然而事实上,在制造业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是由不同部门承担的,在产品机制造工艺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往往哪一个部门都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所以要找真正原因、解决问题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严格意义上讲,要公正地去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有承担全部责任的总经理或老板亲自参与,才能平衡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可老板、总经理又不可能那么专业,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产生一个职能部门:它既不直接参与人、机、物、法、环的执行工作,又要承担这五个方面的管理责任;既要懂管理,又要懂技术。这样才能代替老板或总经理以公正的心态去平衡人、机、物、法、环的矛盾,这个部门就是品质部或品质工程部。

为什么说人、机、物、法、环这五个因素承担责任的人或不直接参与执行而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公平地去分析呢?因为从行为学上来说,人的本性是不愿意承担责备的。特别在不良率高、上面压力大,产品、制造工艺复杂的情况下,这种部愿程度更明显。所以,将造成不良品责任向外推,就是很自然的事。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健康的心态,其实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人的本性本身就有很多阴暗的地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压制这种不健康心态?就需要一个公正的人或一个公正的部门来平衡。对于总经理或老板的公正心态一般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以他们的自身利益,他们不可能故意推诿,那样只会损坏自身利益。至于不直接参与人、机、物、法、环执行的品质部,如果其直接向总经理或老板负责,它也必承担人、机、物、法、环的管理责任,必须使这些因素受控制,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当这些因素发生偏移产生不良品时,它就会较公正地去找原因,去平衡那些不健康的推诿心态,否则它也不好向总经理或老板交代。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品质部就是总经理或老板控制不良品主要管理工具。

一:文件的管控(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等外来文件)

以5年的品质工作经验,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稽核与被稽核的经历,总结出:品质部门的工作是否合格(不用优秀),单看文件夹的名称与放置保管的整洁、条理以及分类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出初步的判断。从管理的角度来放大:就是5s的工作是否切实的执行,品质部门的5s执行状况直接反映了公司整体的状况!(这里谈的不是个案,是整体而言)

文件的整洁与条理:文件夹是否有明确的编号与名称,是否可以一眼看去就可以找出需要的资料,是否名称与内容一致,并且有合理的归类。文件夹是否有明确的放置,有无错乱。

工作环境脏、乱、杂、差,你如何保证产品的品质?自己的部门都如此,如何要求兄弟部门!?

二:表单的填写与归档

品质部门的表单是品质追溯和及品质改善的依据,也是高层管理了解产品生产状况信息来源,涉及两大类: 品质记录表单 异常报告单 品质记录表单:如何让你的检验员正确填写表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要笑,表单涉及的相关项目是否完全和正确的填写,并没有错误说来简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公司都有loss存在,不需要填写的项目必须有删除线,要求填写10个项目/数据的,往往有缺漏。该填写的地方却留空,特别是制程异常相关的表单。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的表单是否有上述现象。是否填写完全并正确?

异常处理的表单:是品质部门的工作重点。如何填写,并完美的结案。8d说来简单,实际中又有几个公司做好!?8d提供的是一个思路,而不是限制。如果仅因8d而8d,那么报告中的内容,有多少的水分?还不包括公司内部不可以透露给客户的内容!

三:品质标准的管控

作为品质管理人员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与制造单位的品质争议了,其实任何品质问题的产生,责任的归属与开发/工程、品管、制造三个单位脱不了关系,不论是开发/设计、进料、生产、检验、出货;都涉及到产品,关系到品质!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标准不明?模糊?以及制造流程的不合理性!标准哪里来?由开发/工程在产品设计到试产的过程中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制作成为QC工程表(当然也可以有品质部门的工程师来完成),并完成作业规范、检验规范。需详细的说明制造工序与检验内容,检验方法/抽样,检验设备,判定标准(有必要量化的必须量化,描述的内容要转化成量化的指标)以减少量产时的纠纷,避免不必要的责任推卸。

四:公司的运作标准

提到的是产品的标准。其实,重要是整个公司运作的标准,说明白一点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个热门的话题,说简单直观些就是企业的做事方式,人员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ISO也好,QS也罢,都是来规范企业运作的方法,统一的程序文件(不是说内容相同,而是包括的相关程序要有),精神就在于:如何做,如何写;如何写,如何做,说与做要统一!而在实际的运作中,很多的企业没有做到这一点,ISO是个简单的东西,往往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将许多非直接因素的障碍给考虑进去,造成简单-复杂。也就给各部门的工作造成困扰。这也是ISO被形式化的原因所在。包括人的因素,程序文件的合理优化程度,执行的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各部门有没有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在运作。如果没有,那么注定失败!

五:站在公司所有者的角度看待品质问题

品质培训心得 第6篇

培训的日子已过半,但我的学习兴趣从未递减。总感觉自己的正能量越来越多了。今天吴老师的《儿童观决定游戏的品质》让我们再次回到第九届海南省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评比现场,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具有观察幼儿行为的能力。学会写幼儿的学习故事,做好观察者的身份,与孩子共同进步。

一堂活动课应具有幼儿游戏的趣味点,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发现孩子的学习品质。吴老师还再三向我们要求:在游戏中教师要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鹤自信的学习者。让幼儿自由、自发、自主的游戏,我们做观察者,将会成为专业教师。

这这短短几天的充电学习中,让我充满了正能量。明确了的前进的道路,学会发现,学会反思,学会总结,会有别有一番的收获。感谢有这样的机会与海南省的幼教精英们共同走进这充满能量的课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外,认真学习科研,进入我的第二个三年规划中去。

品质培训心得怎么写 第7篇

培训感想

一般写培训感想就从自己的培训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哈?茶楼的培训感想、得到的经验那要看你培训的什么内容啊,根据培训的内容你提出的感想。

培训心得文章

销售培训心得品质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报告?

培训心得报告 随著企业竟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照我们的企业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以企业文化来要求自已,不断进步。

培训心得大家有木有什么?

选培训学校的心得么,师资什么不太可靠,每个学校一堆老师,能力不同,还是看自己RP。新世界、学尔森之类大些的机构可能稍微好些。 旺财理财主要还是建议关注培训课程的种类是否适合自己,学校的路程远近这种可靠的信息。建议找三好培训网吧,觉得那个网站还行,至少比自己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撞来得好。

培训心得报告

给你提供一个范本吧,最近我们公司在做新员工培训,你可以参考一下思路和格式: 培训心得 今天是培训的最后一天,分别由__部的经理和___还有测试组长给我们做了培训,最后总工给我们做了总结。 首先,由__部的经理给我们做了培训。他主要给我们做了我们公司的产品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___; 第二,___; 第三,___; 他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公司的产品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 。 其次,由___给我们介绍了我们公司的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她由几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介绍: 第一,行业的介绍; 第二,通过2010年ITS大事件的介绍,向我们说明了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她的介绍让我们明白了自己所处。

培训心得体会

是什么培训啊新员工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心得 一直在公司负责培训这方面的工作,新员工入职培训参观心得体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计划。

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近期的培训学习,本人切实的感觉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谢上级安排的此次学习活动,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授课。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道德水准,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参加本期培训本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你的心得体会是要写给老板或者主管看的,你需要记录每个培训章节中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写法上呢,只要自己能够看得懂,在这次培训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和感悟,显示你这次培训不是白去的,一边是细节记录 一边是你的感想,那么就OK了。e。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哪些是你觉得有用的,希望能对你有用吧,我自己也是做培训的,哪些是你认为比较没有效。ReadAnswers每天的心情都怎么样等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培训心得中您可以描述一下,收获了什么,您在这次培训中学到了什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争做优秀学生干部 ——学干培训班学习心得 _月_日,我参加了优秀学生干部培训。培训课上,各位领导的报告声情。可以找些培训心得范文,然后照葫芦画瓢。

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这个网上应该有很多吧,你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心得体会呢?可以再具体一点吗?我建议你去刀豆文库daodoc看一下,里面有很多原创的WORD格式的心得体会,希望我能帮到你,希望得分哦手机后壳檫料相宜本草培训心得裁切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

品质管理铸就基业长存 第8篇

关键词:品质管理,途径,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严冬的来临,诸多组织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此背景下诸多组织仍能够以高速的发展和高品质的服务不断取得自身进步,不断打造自身品牌,赢得顾客的忠诚。在逐次来临的寒流中,组织能快速发展基业长青,应当说得益于组织严格的质量管理,得益于管理创新造就了组织持续稳定发展的辉煌。

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组织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把质量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来抓,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前提,以生产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的产品为目标。新常态下固本强基创新发展是应对危机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总结多年来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大致有几点下浅显的认识和体会。

1 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质量振兴纲要》,对2011-2020年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质量振兴的意义、指导思想、发展方针和目标进行了深刻阐述。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组织生死存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创造高品质、高市场占有率、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有利于提高组织竞争力和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的现象也仍然存在。质量管理是组织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如果抓好质量管理也就抓住了组织改革与发展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

2 促进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是树立全员质量管理理念是发展的基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质量管理必须贯穿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达到从上而下的逐级传导,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推进;达到自下而上的自觉参与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全面推广。我们必须摆脱只有部分管理人员和职能部室来监管质量的传统做法,树立全员质量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方法,注重细节转变服务理念,以满足顾客要求为根本的质量管理追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理念更新全面促进组织质量管理的发展。

二是有效管理顾客的期望,切实让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是组织发展的基础,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让顾客满意并直至达到忠诚是组织每一名员工的职责。只有不断了解每位客户的需求并真心为实现和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存续并保持长期的繁荣。1992年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获得者利兹卡尔顿酒店总裁经典论述“除非你的顾客感到异常欣喜,否则你就有改进的余地,即使你的客户已经完全满意你也必须留意倾听,一旦他们的需求出现变化,你就得跟着改变”很是值得我们深思。几年来,组织客户群在不断壮大,同时也不乏甚至忠诚的客户青睐于我们的服务。都来自于我们不断的改进和感知,甚至是双方的认同。且要牢记,组织生存永远依赖于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为达到之不断满意才能铸就我们的根基。

三是注重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日本组织管理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模块化标准化。他们强调将产品形成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细化分解和步步监督逐级控制。确保产品按照既定流程完成,规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操做程序而产生问题。几十年来逐步推行的TQM,QC活动,5s现场管理,ERP流程再造,6σ零缺陷理念等等,达到模式的持续优化作用。这些管理模式和理念无一不在日本国土乃至世界生根发芽。严格遵循已制定的模式规则有不断研发创新,两者有机地结合。都在很多组织生根发芽得到了推广有效应用。质量管理是需要创新的管理:因为顾客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就需要质量不断提高;因为影响质量因素在不断变化,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博大精深,都有其精髓可用,但哪一种方法发一种模式适合于你,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文化,素养,产品特点包括和管理机制相融合等等,注重创新和优化乃为永久取胜之道。

建立创新机制组织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可靠性和实用性,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把争创名牌、发展名牌作为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自觉行动。大力加强组织自身的技术基础工作。加快组织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了解市场信息,寻找市场空白点与本组织的结合点。增加质量投入,从而发挥优势,促使产品的性能和档次的提高,进而加速资金的积累。

四是强化以人为本,注重技能和意识培训为质量管理提供保障。提高质量意识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树立远大质量观的重要环节。质量是组织的生命,质量意识是组织生命的灵魂,质量管理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各种PDCA管理活动的落实过程中,多形式扎实的培训是必要的基础。现场管理优化、人才培养、生产现场质量问题曝光、活动开展方案、质量奖惩、质量问题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等以多种方式存在于现场。树立全面质量意识,以人为本,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的教育,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组织兴旺发达的基石。

五是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一个组织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持续的改进。持续改进不仅仅是对运行过程控制的改进,产品实物质量方面的改进,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方面的改进。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主题,改进能够打破现状、创造变化、提高实力,采取措施实现改进目标。这是一个PDCA不断往复提高的过程。组织应确定并选择改进机会,采取必要措施,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随着时代的发展,改进的例子可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创新和重组。尤其是一些突变、创新和重组很可能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成功。

3 结论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 第9篇

那么这一次的内容,我们加上一个新的观点「生产效率」,何谓生产效率,即除却一切重修或扔掉处理的东西。比如,生产过程中不能组装的零件放在一边,一会儿慢慢再次组装。检查不合格的零件,调整或者修正后再组装。如果再不合格的话作为废品处理。这样,流到现场的所有零部件虽然不能全部都一次性的成品化,但经过特殊处理后均为合格品,也就说这是一次性合格品,还加上了再次组装或者修正后的合格品。但是再组装产品以及修正后的产品,花费了分拆、分析和修正以及再次组装的所有费用。而且工人的操作负担和操作精力都是工厂费用的一部分。花15分钟组装的产品如果再次组装的话,这种“特殊处理”费用将是一次性组装成功的5~10倍。即使在合格率95%的情况下,那5%的不合格产品再次组装的话,后者的费用将占据全部成本的20~30%。反而言之,了解了这一块,对工厂来说无疑是发现了截流的宝藏。只要此处得到改善,这部分的费用将全部转化为利润。

致力于品质管理的公司都会记录“生产效率”,并着手提高“生产效率”。着手的方向即上述的两方面,首先是着眼于偏差和疏忽,分析原因,确认操作工人以及操作现场是否认真执行了规定。在问题或者变化出现的时候,首先通过现场彻底执行3S尝试能否解决。如果规定需要改变的话,按照公司制定的手续向上级提出。为什么第一次组装会出问题,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找出妨碍提高生产效率的理由,一个一个地给予解决。这就是前面所介绍的「不断地改良」标准的具体执行方法。对于业务的操作和改良,重要的是让它成为常态。

最后,我们举一个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工厂的例子来说明品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著作介绍过这个内容,有机会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这里我们介绍两个该公司利用上述工作方法的成功例子。首先,该工厂把发现问题看作是一个成长的好机会。出现问题以后不是训斥现场,惩罚工人,反而有可能在最后进行表彰。因为早期发现问题,得以早期学习并制定预防措施,在问题大规模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即使工人实行了错误操作也不会造成恶性影响的一种预先防范的措施。为此,有必要尽可能早的了解造成失败和问题的可能性,所以甚至于可以说欢迎一些小失误的出现。

该公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彻底的找出一切“浪费”。他们认为消除“浪费”,首先要找到它。比如,在手表的生产现场使用的清除细小垃圾的橡皮空气泵,用手一捏,泵里的空气吹掉手表里的细微垃圾,然后把空气泵放回桌子上。从他们的视点来看,这个动作就是无意义的浪费。没有必要使用空气泵,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作业过程的存在毫无意义。如果因为担心有细小垃圾的话,可以不用手而是用脚来踩泵。这样的话,双手始终都能使用,可以提高作业速度。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已经明白,该公司对于绝大多数人不认为是“浪费”的作业内容提出疑问。这就是他们的常态。

在寻找微小的失误和“浪费”上下功夫,是该公司拥有先进的品质管理的根本基础。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一旦与公司的利益有了关联,产品的品质自然会提高,也就成为提高公司效益的一个具体手段。作业现场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把“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变成习惯,用全公司的智慧来解决每一个问题。一旦上述过程成为日常习惯的话,那么企业就自然而然地会成为盈利企业了。

上一篇: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受理司法调查规定下一篇:当群众演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