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2024-06-24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精选10篇)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1篇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监督工作

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广德县县纪委信访室

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整个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重中之重的环节,基层信访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发展与社会稳定。当前,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如何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期,我们集中人员,利用一个星期,采取分片分口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信访举报、信访监督工作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监督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纪检监察信访问题出现五种趋势

一是信访举报内容反映村级问题呈上升趋势。从信访反映的内容来看,基层群众信访中,2009年1-12月,广德县纪委监察局信访室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71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68件(次),这68件中,涉及农村23件,占33.82%。主要反映村干部在民生工程、工程招投标、集体资产转让、土地征迁赔偿方面贪污贿赂占较大比例;反映村干部挥霍浪费、财务管理不规范、作风建设等方面占有一定比例,并呈上升趋势。2010年1-3月份反映村级经济类的信访件7件,占信访总量的46%,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65%。2007年,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村级案件7件,处理7人,村级立案数占全年立案的28.10%,处理人数占全年处理人数的19.57%;2008年查处9件,处理9人,村级立案数占全年立案的41.67%,处理人数占全年处理人数的50%;2009年查处5件,处理10人,村级立案数占全年立案的40%,处理人数占全年处理人数的54.83%。今年3月份,我室对反映桃州镇白洋村某村干部利用假合同套取国家粮种补贴一来信进行了初核,对相关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交桃州镇进行了立案处理,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6万元。

二是信访举报内容反映问题出现复杂化趋势。有的信访问题受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和时过境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同时涉及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又因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一时难以解决。如我县老民师退养问题,计生专干清退落实待遇问题等,虽然是“大信访”问题,但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落实,就转变成了部门不作为问题。还有在实践中既有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方面的问题,也有反映其他方面的问题,其中部分是民间民事纠纷的问题。如征地拆迁赔偿、山林纠纷问题,这些问题本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但信访人坚决要求通过信访途径来解决,这类信访件占了整个信访总量的一定比重。

三是信访举报活动出现多头化趋势。从我县近年来信访的基本情况来看,一信多投,重信重访是信访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多数信访群众认为,多向几个机关举报,多找几位领导反映问题,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件得到受理,或者引起领导重视。带着这样的心理,许多信访群众要么不举报,要么一下子发出许多举报。我县2009年,一信多投,重复举报信访件有13件,占整个信访总量18 %;2010年1-3月,一信多投,重复举报信访件有11件,占整个信访总量40 %。

四是信访举报活动出现崇上化趋势。近年来,我县信访高递、人员高访在信访活动较为常见。大多上访群众心理认为,机关越大,领导级别越高,阅批的信访件“震动”越大,解决问题越快。因此,不少基层群众越过乡镇、县,直接向市、省,甚至中纪委反映。今年,我们就收到中纪委、省纪委转来的信访件3件。但现实当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信访问题经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办,就能很快着手解决或得到解决,这种情况的存在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越来越多。如我县卢村乡清退计生干部朱某(中共党员),清退后只要求乡政府解决其拖欠工资及政府当时在其饭店吃饭的欠款,答应不参与计生干部为解决待遇问题的集体上访活动,但乡政府一直没解决,后不得已参与了到市上访,市领导批示后,乡政府很快解决了其拖欠工资及欠款。我县2009年收到上级转办信访件26件,占整个信访总量36.7%。2010年1-3月收到上级转办信访件12件,占目前整个信访总量44.4%。五是重大节日敏感点期间上访量增大趋势。在调研座谈中我们发现,只要是从国家到地方召开重大会议(特别是两会),以及举行重大活动期间,群众上访量明显增加,表现在一是多年上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二是为了得到个人利益,多次上访尝到“甜头”的;三是故意闹访、缠访的。

二、出现以上趋势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从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组织建设来看,我县目前虽然已经基本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信访工作网络,订立了规章制度,明确信访工作职责,似乎没有疏漏之处。但少数领导干部对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还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是全力支持,致使有些问题难于落实到位的情况,当信访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信访老户上访时,往往存在相互推诿、拖拉解决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被监督对象存在抵触情绪,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对其实施信访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在“找茬”,让他在单位不好做人,主观上存在不愿配合思想,而信访反映人则认为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用信访监督的办法去解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袒护、包庇、查处不力,所以主观上也存在向上反映争取事态扩大,从而得到解决的思想。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有力保障,而信访实践中,各项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信访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如村级财务管理、村干部换届选举、重大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征地拆迁赔偿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惠农资金不断增多,村级权力也不断加大,如果制度不完善,管理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透明,监督不到位,势必会造成一方面给干部留下以权谋私的空间,另一方面使群众产生许多疑虑,一旦出现问题,群众就诉诸于信访,这是近年来村级信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三)工作精力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县许多纪检监察干部都身兼数职,有的承担着党建任务,有的承担着部分行政、招商引资任务,真正投入到信访中精力不够,往往造成碰到信访问题,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因业务不熟及个人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致使办信不规范、处理不及时,许多矛盾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化解,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纪检监察信访工作。

(四)法制意识不到位。从调研座谈和当前的实践来看,群众缺乏依法信访的意识,一些群众对信访工作不了解,盲目信访的现象比较多。一些群众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得到个人私利,借信访来发泄对干部的不满情绪;有的信访人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心存疑问,就带着猜测进行信访举报,实际信访当中,许多问题都是空穴来风;有的信访问题本身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由于信访人缺乏法制意识,喜欢采取传统的方法,通过信访来解决问题。由于上述这些问题往往一时无法解决,这些信访人在得不到满意的情况下,反复信访,一信多投,致使重信、重访量不断上升。

三、信访工作的对策举措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要求和反腐倡廉的形势及工作需要。因此,要进一步明确思路,把握要求,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以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

(一)健全领导责任机制,畅通举报渠道。从信访实践看,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构建新的信访工作机制,首先应建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机制。明确领导职责,落实责任,完善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把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列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把基层主要领导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且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知情人和协调人,确保重要信访问题领导亲自关注,亲自过问,亲自解决。对玩忽职守酿成重大群体事件的,对主要领导实施问责,真正做到制度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避免责任虚化。同时建立健全基层信访网络,做到层层建立信访工作网络,级级配备信访专职干部或信访联络员,并注意通过培训等手段,及时提高信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网络作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排查信访动态。今年,我们将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积案化解年”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将系统内的积案有效化解。

(二)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一个信访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涉及到多个问题,牵涉到多家部门单位,单靠纪检部门一家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因此,对一些重大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信访问题,要确定牵头和参加单位,来共同处理解决。应当由纪检部门牵头处理的问题,纪检部门就应主动承担起牵头责任,主动协调各部门,做到互通情报,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共同研究信访问题,制定解决处理方案。实践也证明有些信访问题必须在协作情况下才能解决。同时,纪检机关内部各职能室之间,也要搞好沟通协调,相互配合。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源头防范。把内部监督与上级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做到既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又积极探索治本之策,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群众上访。加大事前的监督力度,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活动,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特别加强对一些地方在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中不顾群众承受能力、引发群众上访的做法的监督。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村级监督组织,完善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规定,深入推进群众密切关注的政务、村务、事务、党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健全宣传教育机制,规范信访举报。宣传教育是导向,普法宣传教育是做好信访的基础性工作。一要将中纪委、监察部《控申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和国务院、省《信访条例》纳入基层普法计划,增强群众依法信访和干部依法办理信访问题意识;二是开展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认真落实纪委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促进建设有序、规范、高效的信访工作秩序,努力控制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三是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对一些典型案件要进行深入破析,以案说教,以案促教,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五)健全信访办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首先,坚持逢访必理的观念。建立《广德县纪检监察机关对署实名举报实行双向承诺办理暂行办法》、《广德县纪检监察机关信访监督办理暂行办法》,做到快核实、快上报、快批示、快催办、快协调、快处理;做群众工作的人员早介入、群众急需的服务早开展、矛盾苗头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努力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其次是建立督查回访制度。注重信访的处理落实情况,重点审核问题调查是否彻底,定性是否准确,运用法规是否到位,回访时群众是否满意,对落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理不到位的一律要求重新处理,决不迁就。第三,探索建立农村大片办理制。在全县按照乡镇区位划分三片,成立三个大纪委集中办信,这样可以解决信访初信初核人员上的不足,同时也加大了初核的力度,利于问题的解决。第四,高度重视初信初核。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直查快办的优势,提高信访案件一次成案率,争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2篇

存在的问题

2016年3月2日下午召开了各县市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座谈会,会上各县市纪检组就2015工作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就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了讨论,积极发言,现将各县市纪检组反映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一、人力资源方面

一是纪检干部年龄偏大、人员结构不合理。

二是业务能力不强,懂监督、敢监督的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执法监察、“一案双查”方面更为突出,为此需加大培训力度

二、思想认识方面不到位

一是干部职工认识不到位,普遍认为监察干部就是无事找事,存在抵触情绪。

二是部分纪检检查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领导、怕丢选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个别班子负责人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纪检监察干部难以有效监督。

四是少数个别干部存在侥幸、无所谓的心里。

三、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纪检监察干部对如何实现“三转”、怎么实现“三转”不清楚、无从下手。

二是由于面临多重考核,如地方纪委及相关部门的考核,纪检监察干部很难聚焦主业,实施有效监督。

三是职责定位不清、存在即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

四是由于存在老好人思想,导致执纪问责不到位,要求多落实少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个别纪检组长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导致“只挂帅、不出征”现象。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3篇

关键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体制不断完善,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纪检监察是实施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找出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基层纪检工作和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环节,使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可以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总的发展形势是良好的,但基层纪检监察面临的要求更加严格、领域不断地扩展、任务更加繁重、标准要求更高的变化,使我们必须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缺陷。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自身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局限性,主要突出表现在乡镇纪委书记抱有自己的工作被“边缘化”的心态。大多数乡镇纪委书记集中于自己的专职,不去管纪检监察以外的事情,片面地认为基层的纪检监察工作是和党委政府中心的工作不牵连的,所以情绪上出现失落,认为自己被“边缘化。”因此,为了避免影响自己的绩效,个别的纪检监察机关对待工作产生松懈麻痹的想法,且习惯用老方法、旧观念、老套路来解决各样的问题,对反腐败在各个阶段呈现的各个问题认识不够充分,不擅长研究新的问题、缺少创新精神、对自身的工作认识在思想上存在缺陷,加上在对于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上单面认为只要增加人数就够了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不能够把反腐败现象放在社会经济环境下,放在党建设大局工作中,以为严抓纪检监察工作会影响本地区中心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领导体制上的不适应。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尽管中央纪委书记多次明确授权给地方监督检察,但是对于同级党委的监督和对同级党委副职的初核等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上还是难以实施。其次是对派驻机构管理的体制没有明确的区分,派驻机构说是双重的领导制,但是因人事管理在部门,且各样的事情都要依赖于人事部门,因而在纪检监察工作过程中,当部门工作和纪检监察业务发生冲突时,就会发生倾向于重部门工作而轻纪检监察业务的现象,尤其在办案过程中容易受到部门因素左右和影响。最后纪检监察干部兼职过多,导致专职不专现象严重,多数乡镇纪委与党委的办事机构和各个组织存在复杂的关系,工作关系不明确,难以集中精力解决各种问题。

(三)工作机制上的不适应。科学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科学工作方法尚未形成,且缺乏有效的实施,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片面的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管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习惯用旧方法、旧观念,没有认真地研究工作方法,不注重工作策略,没有真正地以人为本。对于干部存在问题,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且没有真诚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处理所犯的错误。

二、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基层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基层  工作  困难  问题

【作者简介】 康永超,中共常州市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33-02

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但基层工作中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干群关系的改善、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府形象的塑造。当前基层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的捆缚

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下,众多的政府部门和工作条线,争相对基层单位派压任务。尤其突出的是,一些部门在安排工作、下达指标时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有的部门只强调自己部门的工作重要,把常规性工作变成突击性任务。并且许多情况下,上边各部门安排的工作又相似或者互为交叉,存在着多头重复的问题。有基层工作人员讲:“这个部门布置一个任务,那个条线提出一个要求,有时还相互打架,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多部门累加的工作量使基层单位倍感压力,大量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任务上,无暇顾及其他,以致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整天忙于做台账、写汇报、迎检查,连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很少有时间走进群众中与群众聊天交流。一些业务型工作单位也备受外部因素干扰,由于来自各部门的会议、评比、检查过多,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应付各种非业务性工作。

二、环境条件的制约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强化基层、夯实基础,保持基层的和谐稳定,推进基层的建设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而必需的环境和条件往往不成熟或不具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依然比较大,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不能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水渠、水塘常年得不到修整,不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和浇灌、排涝的需要。社保机构体系建设顶层有机构,但在基层大多无平台,即使有也与顶层机构不成体系,造成多头管理,资源浪费,高耗低效。一些地方集中实施土地流转后,农民没有养老保险,潜存着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工作力量的不足

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基层工作力量又严重不足,缺乏人员和经费保障。在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村级组织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农合、新农保、行政代办、村庄整治、平安创建、评比考核等新的工作任务层出不穷,村级组织的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但基层干部的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有学识、有经验、工作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尤其缺乏。在城市,大量社会服务职能下沉到基层单位后,基层工作力量和能力与工作标准和要求同样不匹配。处于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知识、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把职责履行到位,且受制于人员编制,无法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尤其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停留于20世纪80年代的配备标准上,监管任务大大超负荷。基层警力也捉襟见肘,同时辅警力量配备也不到位。经费不足也是一大困扰,为解决经费问题,一些基层派出所需要向辖区企业、单位“化缘”,寻求资助,时间长了,自身形象便受到了损害。同时,因为经费因素,只能按最低工资标准招聘辅警,过低的工资,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员。

四、决策执行的缺陷

当前基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有许多与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不科学和政策执行不到位有关。

据了解,因政府和政府部门决策不科学、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引发的信访问题,已占到信访总量的大约三分之一。其中涉及包括企业改制政策、城市规划、拆迁安置补偿政策、户籍制度、企业军转干部要求提高待遇、事改企人员退休待遇等问题,有些是因上下级政策不统一、有些是因政策不完善不合理、有些是因盲目进行政策攀比引发的信访问题等。造成决策不科学、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上级部门对基层情况缺乏了解,考虑问题过于理想化,甚至想当然地决策。

另据了解,由政府部门工作原因引发的信访问题,也占到了相当比例。其中包括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作方式方法欠妥、不作为或乱作为等,如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政策不透明、补偿不到位、补偿标准不统一等,导致信访问题的产生。

以上两项合在一起,所引发和导致的信访问题占到了总信访量的一半多,表明一些基层社会的不稳定问题并不是起自基层,而是起自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及其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

五、基层办事的不公

基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政府部门的原因,也有基层方面的原因。有些基层干部,廉洁意识不强,办事搞特殊化甚至以权谋私,如在村庄整治、土地转让出租、工程发包、宅基地划分、低保对象的确定等方面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在村务公开中,有些地方重形式轻实效,只管把有关内容贴于墙上,至于群众有哪些意见,并不重视,对存在的问题往往遮遮掩掩,侵犯群众的知情权。一些地方实行的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人权、事权、财权集于一身,一方面村主要领导权力增大,另一方面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没跟上,使得村主要领导得不到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群众监督,一个人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办事不民主,特别是在民主理财方面出现漏洞,引发问题。

六、教育引导的缺位

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单位忽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和阵地。忽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造成一些基层群众不仅没有奉献精神甚至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些单位的职工缺少对所属单位的归属感,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基层基础工作缺少群众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在行政执法中,一些群众不仅不配合还抵触,执法部门在工作中常常得不到周围群众和社会舆论的赞许,使得工作难度增大。一些群众与学校和医院等部门发生纠纷后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取极端方法大肆吵闹,力图通过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秩序,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过高利益的目的。

七、基层党建的薄弱

一些地方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忽视了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具有的保障性、推动性作用,习惯于靠会议和文件“落实”党建工作,认为“部署”就是发文件,“狠抓”就是开会。一些基层单位在对待抓经济和搞党建的关系上,重经济轻党建。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协调,重城市轻农村,重单位轻社区,城乡党建封闭格局未完全打破,“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依旧,单位和社区共建互动机制不成熟,未形成以社区党建为中心的大格局。一些基层单位理论学习制度不健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党性修养不够,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不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不到位。农村和企业青年党员数量少,新鲜血液亟待补充。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评上,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机制。

八、工作落实的虚化

一些单位在抓工作落实中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对于能造出一定声势和“争大面子”的事做起来热情高,劲头足,反之则应付了事,致使那些有利于基层建设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不被重视。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在评定基层工作时习惯于看材料和听汇报,往往单凭一份材料、一次汇报或者几件有印象的事评判基层工作的优劣,以致给基层单位造成一种错觉,感到做工作是次要的,把材料写好、把汇报搞好,给上面一个好印象才是关键,导致一些单位不是把精力用在落实工作上,而是用在准备汇报材料上,以致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对基层工作的评价上,缺乏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情感和个人喜好常常成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因素,未能较好地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和诫勉作用。部分上级领导机关部署工作雷声大,检查落实雨点小,对部署的工作没有跟踪检查,落实好的单位得不到表彰奖励,落实差的单位不受批评追究,久而久之,一些工作不是被搁置就是被延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化解基层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以整体系统的思维综合把握,同时逐项分析,对症下药,从体制改革、思想教育、作风整顿、政策创新、加大投入、狠抓落实等方面入手,着力夯实基础、强化基层。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5篇

一、多年沿袭的管理体制同不断变化的审计工作形势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四难”

一是正常经费难保障。由于地方财力所限,绝

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保证审计工作正常的经费开支,致使机关业务经费主要靠审计收缴返还来维持,影响审计执行的公信力。同时,还制约了基层审计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工作质量难保证。目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当地党委、政府及组织、纪检部门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日益增多,鉴于人手少、自身工作量多的实情,基层审计人员常年满负荷运转,疲于应付各项工作的局面,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隐患加大。

三是审计领域难拓展。对于部分垂直部门和中央直属企业单位而言,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审计权限,中央及省级审计机关无暇顾及和授权的有限性,往往造成这些部门审计监督的缺位,出现了审计监督不公平、审计失灵现象。另外,国有企业改制后,虽有些国有企业只是“换汤不换药”,或其贷款已由财政被动偿还,但由于是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政府审计无法介入,导致出现审计盲区,严重影响了企业审计领域的拓展,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发挥。按照现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才能进行。审计机关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办事机构,工作被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审计成果运用成空谈,审计的威慑力和公信力难以发挥。

二、相对僵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灵活多变的审计工作实践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过于”

一是审计计划管理过于粗放。目前,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着封闭性强、系统性差、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致使计划执行中,项目的调增调减比较频繁,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同时,因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交办的临时审计任务多,大大挤占了正常审计计划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得基层审计机关出现了有计划难执行的现象。

二是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基层不少单位经济活动量很小,有的甚至一年就几本凭证;还有一些单位,审计机关经常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已十分熟悉,陷入“例行公事”怪圈。这些项目按6号令都得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撰写审计日记。从现实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没有必要。

三、相对单一老化的审计队伍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突出”。

一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现在审计署、省厅有诸多项目都是上下联动,市级审计机关忙于应付,县区审计机关更疲于奔命,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本身发展也由于机构人员编制少受到一定的束缚和制约,导致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日渐突出。

二是基层审计队伍单一素质的矛盾突出。目前,很多基层审计机关都存在审计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的问题,由于审计系统专业性强,干部流动空间小,导致审计干部起不来,出不去,不利于干部队伍的交流建设、提高,单一性越来越突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审计经费县级财政保障机制。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独立性。

加大对垂直部门审计项目的地方授权,扫除审计盲区。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以采取属地管理原则,充分授权地方审计机关权限,使地方审计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杜绝“重审”和“漏审”现象的发生。

实行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一是计划安排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审计资源,确保立项科学。三是正确处理中长期计划与计划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计划编制方法。四是从双重管理的权限,设计审计计划管理体系,确保整体联动,规范运作,效果明显。五是加强计划的落实检查,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评估制度。

加强审计队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一是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审计队伍来;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学习、业务培训制度,坚持省厅主管、分级培训,经费分担、全面提高的思路,保证学得起、开展的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意识和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审计队伍绩效管理,建立审计业绩评价机制,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审计干部绩效管理指标,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形成以业绩论英雄的审计干部业绩评价机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6篇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面对新形势,审计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三个“不相适应”上:

一、多年沿袭的管理体制同不断变化的审计工作形势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四难”

一是正常经费难保障。由于地方财力所限,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保证审计工作正常的经费开支,致使机关业务经费主要靠审计收缴返还来维持,影响审计执行的公信力。同时,还制约了基层审计机关业务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工作质量难保证。目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当地党委、政府及组织、纪检部门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日益增多,鉴于人手少、自身工作量多的实情,基层审计人员常年满负荷运转,疲于应付各项工作的局面,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隐患加大。

三是审计领域难拓展。对于部分垂直部门和中央直属企业单位而言,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审计权限,中央及省级审计机关无暇顾及和授权的.有限性,往往造成这些部门审计监督的缺位,出现了审计监督不公平、审计失灵现象。另外,国有企业改制后,虽有些国有企业只是“换汤不换药”,或其贷款已由财政被动偿还,但由于是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政府审计无法介入,导致出现审计盲区,严重影响了企业审计领域的拓展,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发挥。按照现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才能进行。审计机关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办事机构,工作被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审计成果运用成空谈,审计的威慑力和公信力难以发挥。

二、相对僵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灵活多变的审计工作实践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过于”

一是审计计划管理过于粗放。目前,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着封闭性强、系统性差、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致使计划执行中,项目的调增调减比较频繁,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同时,因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交办的临时审计任务多,大大挤占了正常审计计划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得基层审计机关出现了有计划难执行的现象。

二是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基层不少单位经济活动量很小,有的甚至一年就几本凭证;还有一些单位,审计机关经常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已十分熟悉,陷入“例行公事”怪圈。这些项目按6号令都得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撰写审计日记。从现实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没有必要。

三、相对单一老化的审计队伍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两个“突出”

一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现在审计署、省厅有诸多项目都是上下联动,市级审计机关忙于应付,县区审计机关更疲于奔命,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本身发展也由于机构人员编制少受到一定的束缚和制约,导致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日渐突出。

二是基层审计队伍单一素质的矛盾突出。目前,很多基层审计机关都存在审计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的问题,由于审计系统专业性强,干部流动空间小,导致审计干部起不来,出不去,不利于干部队伍的交流建设、提高,单一性越来越突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审计经费县级财政保障机制。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独立性。

加大对垂直部门审计项目的地方授权,扫除审计盲区。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以采取属地管理原则,充分授权地方审计机关权限,使地方审计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杜绝“重审”和“漏审”现象的发生。

实行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一是计划安排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审计资源,确保立项科学。三是正确处理中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计划编制方法。四是从双重管理的权限,设计审计计划管理体系,确保整体联动,规范运作,效果明显。五是加强计划的落实检查,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评估制度。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7篇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消极对待效能监察。有的行政部门领导没有把效能监察看作是矫错纠偏、规范行为的重要手段,导致效能监察的作用和地

位被淡化。甚至有个别领导认为效能监察是“找麻烦”、“惹是非”、“捅娄子”,担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监察暴露出来,会影响单位形象和个人的政绩,害怕监督,进而以消极态度对待效能监察。

二是个别行政部门负责人不支持,效能监察工作无法开展。行政部门负责人,由于既负责行政决策实施,又负责监督检查,是效能监察的总负责人。但个别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不支持此项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想开展也无法进行。有的虽然开展了,并通过效能监察揭露出一些违纪行为,但由于主要领导的不支持,没能进一步采取查纠措施,导致效能监察半途而废。

三是[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个别行政部门我行我素,效能监察作用无法发挥。多数单位的行政领导,能够把效能监察的成果当作下步工作的决策依据。而有的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监察建议视而不见,你想怎么监察就怎么监察,我该怎么决策还照旧怎么决策。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我行我素、拒绝监督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效能监察的作用无法发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效能监察工作: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对效能监察的正确认识。加强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让其理解和接受效能监察“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作用,提高对效能监察的正确认识。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同志对担负的职责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注意工作方法,不能把效能监察看作是进行案件初查的一种手段。

二是要做好效能监察的后一半工作,以确保监察效果。监察发现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监察建议不是一纸空文,为防止前清后犯,监察部门应适时进行监察项目的“回头看”,对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拒不采纳监察建议酿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责任人要做出组织处理,以确保效能监察的效果。

三是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效能监察的工作氛围。要借助各类舆论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效能监察,为开展效能监察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8篇

一、基层纪委有效落实监督责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有的领导干部认为, 企业开展反腐败工作, 进行案件查处会破坏企业稳定和发展, 是自挖墙脚;认为监督严了, 限制多了, 反而会成为干部职工完成中心任务的“绊脚石”, 影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阻碍中心工作的发展, 把反腐与企业发展、稳定对立起来。从而工作中有意淡化纪检监察组织的参与权、知情权、查处权, 有意弱化基层纪检组织的监督职能。还有部分纪检干部对纪委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肩负的重大责任认识不深刻, 责任感、使命感不强, 存在上转下不转, 内转外不转, 明转暗不转的现象。有的纪检干部好人主义思想严重, 乐当“泥瓦匠”和稀泥, 不敢当“铁匠”硬碰硬, 怕查处违纪案件给单位抹黑, 或者出于其他的利益考虑, 不愿监督, 不敢监督, 不敢负责, 对一些可查可不查的违纪问题不了了之。

2. 受体制制约, 同级监督难。

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在同级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工作, “一口锅”里吃饭, 其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调动、工作经费等都由同级党委与行政决定。各纪检监察组织在履职过程中, 必然受到同级党委和行政的影响, 其执纪目的、要求, 必然受到单位领导态度、单位利益的制约和左右, 从而导致过多地服从, 忽视了监督, 甚至不愿、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这种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进行的工作体制, 使其履职的独立性、主动性形成制约。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口头上接受监督, 思想和行为上却规避监督, 产生一种“防备”心理, 同纪检监察组织工作联系少、思想交流少、生活交往少, 形成一道无形的墙, 出现纪检监察组织被“边缘化”的现象, 制约着基层同级监督职能作用发挥。此外, 事实也证明, 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难。职工群众反映党委成员问题基本都是写给上级纪委, 对同级纪委解决同级党委成员问题的能力缺乏信任感。

3. 权力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监督难度增加。

从权力配置上看, 基层主要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一些重要领域和重点部门的权力较大, 而且权力运行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业务性, 外部监督难以及时全覆盖。从权力运行上看, 制度约束刚性不强, 有的制度不够完善, 或者制度执行不严, 影响了监督的严密性和有效性。从权力监管上看, 存在边界模糊、职责不清的问题, 同一事务多头管理、管理有“真空”的现象仍然存在, 为纪委落实监督责任造成不利影响。

4. 重制度建设, 弱监督检查。

目前各基层纪委重视各项制度建设, 从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责任制、责任追究办法, 到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三重一大”相关制度等, 凡上级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 都能完备健全。但是对制度的落实, 对执行纪律的监督, 对工作的检查则明显不足, 许多工作布置多检查少, 有的检查、督促也是力量不足、力度不够, 检查中发现问题进行责任追究的更少。从工作开展情况看, 监督方式单一、老套的问题依然存在。开展监督工作只停留在查阅资料、看台账、听汇报上。

5. 重宣传教育, 弱案件调查。

各基层纪委在履职中往往把工作重点和主要资源投入到日常党员干部廉洁教育上, 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反腐倡廉日教育等形式多样。以教育活动为载体, 对营造廉洁氛围、增强廉洁意识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违法违纪线索排查和案件调查, 从工作方案、具体措施、投入力量和工作力度等方面看都明显不足。

6. 自身建设弱。

近年来,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也不断提高, 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纪检监察干部配置上, 从纪委书记到工作人员, 都存在兼职问题, 导致其在纪检工作方面精力投入不足, 出现了“种了别人的责任田, 荒了自己的自留地”的尴尬。二是有实际经验、专业对口、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才少。尤其是纪检监察人员在查办案件上锻炼机会少, 办案手段少, 履职能力不强, 难以适应查办案件的要求。

二、履行好监督责任的对策建议

1. 提高思想认识。

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企业发展稳定与反腐败的关系。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反对腐败行为, 一个兴旺发达的企业, 必然依法合规, 内部管理严密, 风清气正。各级纪委和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上来,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真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加强日常监督执纪问责。要专注主业, 厘清责任, 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 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2. 统一考核, 交叉任职。

上级纪委把基层纪检监察骨干人员纳入统一管理, 交叉任职范畴。交叉任职的人员组织人事关系保持在原单位, 其工资和奖金待遇由原单位支付;由上级纪委负责对其考核与评价、指导、培训和管理。这样可以完全打消交叉任职人员的顾虑, 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反腐败的工作之中。同时交叉任职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相互激励促进、相互监督检查, 从而促进反腐工作的开展。

3.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查办案件是反腐败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应成为纪检监察组织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纪委要把人力、物力等资源和主要精力放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上。要正确认识教育与惩处的关系, 要在抓廉洁教育的基础上抓案件查处。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才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能够教育提醒干部, 能够有效遏制腐败案件的发生, 能够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4. 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 加强基层纪检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显得愈发重要。要建立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工作环境, 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纪检监察干部。将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平台, 将讲政治、懂业务、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无私无畏、敢于动真碰硬的同志选拔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 促使纪检监察干部熟练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提高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 做到既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又自觉接受监督, 从而建设一支坚强过硬的基层纪检监察队伍, 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5. 深入调研, 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

对企业自身反腐倡廉形势、现状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研究, 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 工作就会有的放矢,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推进,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也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 主动适应新形势, 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在创新办案机制上, 要创新“快查快结”机制, 以有效提高办案效率, 缩短办案周期;在创新监管模式上, 要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 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职能部门履职情况实施监督。建立纪委统筹、归口监督、纪委再监督、再检查的工作体系和工作链条, 不断提升监督效果。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委负主体责任, 纪委负监督责任。作为企业基层纪委如何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大局,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落实好监督责任, 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分析了企业基层纪委目前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纪委,监督责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1-14.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9篇

统计工作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制定各项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反映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情况。基层的统计数据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是基层部门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构成国家整体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层的统计数据准确、全面、及时,才能够保证整体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才能够实现统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反映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计数需求变成了反映当今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综合需要,由传统的某一方面的手工报表演变成了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性信息反映。从统计方式方法的革新到统计制度的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何准确采集统计信息,全面综合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为决策提供客观详实的统计数据,成为了当前基层统计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缺乏捕捉社会发展热点的洞察力、敏锐性

统计的最终目的是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变化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揭示其运行规律,为各级各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当今的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事物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突破传统的计数统计而趋向多远化、复杂化。如何捕捉社会发展的敏感性热点性信息,对其进行全面系统采集分析,从而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制定决策提供重要准确的参考依据,成为了我们基层统计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3.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的统计学起步比较晚,统计人才相对匮乏。基层的统计工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对统计学问的研究更是比较肤浅。以往对基层统计队伍的培训工作,也往往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阶段性简单培训而不是深入系统地学习统计知识,再加受到经费紧张、工作性质单一的局限,基层的统计人员进修学习、外出培训的机会也很少,这些都影响了基层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地方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受部门财力有限的影响以及部门对政绩、经济目标的片面追求,基层单位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所谓的重要领域,往往忽视了统计部门的建设,造成了对统计的发展支持不够。经费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

1.加快基层统计的信息化建设

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统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统计工作当中,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从调查方案设计、任务布置到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汇总、存储、发布等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是加快基层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2.注重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各级统计部门都要严格执行统计调查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作为统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要规范统计制度、科学设计调查方案、严密组织实施调查,实现规范采集、准确填报、严格审核、按时上报,以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工作方法保证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

3.抓好《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

法律是对人的规范与约束,是对工作的规范与指导。新《统计法》进一步明确了统计法的立法宗旨及其調整范围,确立了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完善了基本统计工作制度,全面规定了政府统计活动各类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加大了对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化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职责。新《统计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统计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必将为做好统计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法治保障。

4.提升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做好对基层统计队伍培训工作,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培训与自学、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对统计队伍进行业务知识、理论素养的培训,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奖励机制,定期检验学习效果,对业务理论知识突出的个人给予物质与精神上得奖励,进而激发统计队伍学业务提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做好统计人才的引进工作,为统计人才的发展提供开阔空间。

5.积极推进统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价值观决定了人的价值方向,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是统计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统计人对统计事业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统计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只有把统计核心价值观融入统计人的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统计工作者才能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统计事业中来,才能够激发出统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推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6.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基层统计工作要深入基层,全面深入了解基层经济发展运行情况,全面、准确地反映本部门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揭示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抓住热点、难点和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努力为各部门决策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和高质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中国统计.1999(1).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10篇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维护群众权益、消除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做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纪检信访工作者应该研究探讨的问题。

信访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冷漠的态度,拉远了干群关系;三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行政走样,口径不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

二、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领导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即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想通过上访解决。

三、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实造成群众不断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

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四个转变”。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各级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不不动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以实现群众的合理诉求意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一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要变被动式接访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取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性的上访信息。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把信访苗头问题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三要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级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四要变无序信访为有序信访。首先要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信访条例》及信访法规知识,增强群众依法依纪信访的意识。其次要明确依法信访的基本原则,真正做到畅通信访渠道、为民排忧解难、依法依规、健康有序。再次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信访举报行为,使反映、受理、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四种机制”。

(一)、强化“领导责任机制”。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上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对排查出的重要信访和疑难问题实行“一人一案、一案一组”的包案责任制,对所包案件,包案领导要亲自组织查处,一查到底。对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将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有序运作。

(三)、强化“信访督查机制”,督促检查工作是纪检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促检查,使群众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要加大建立健全信访督查机制力度,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

(四)、强化信访公开机制。加大信访公开力度,凡是可以公开的一律向群众公开,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开政策法规、信访程序、办理责任等,既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又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抓好“四项工作”。

(一)、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工作格局。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信访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首先各级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其次,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联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第三,各乡镇、各单位要在市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研究配合信访工作,认真及时地把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地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社会责任。只有上下齐抓、左右共管、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网络体系,形成大信访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完成信访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加大宣传疏导工作力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信访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宣传《信访条例》及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信访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信访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责成公安部门依法查处。运用疏与堵相结合的办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

(三)、加强职能部门的制度和纪律建设。一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方法,把各自范围内的信访问题解决好;二是要坚持科学决策,按规律办事,防止出现因为部门决策失误而使群众利益遭受损失的群众上访;三是要自警自律,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严禁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

上一篇:有一种境界叫淡然作文下一篇:读《让太阳长上翅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