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2024-06-22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精选8篇)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第1篇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 专项预案演练总结

雁崖煤业公司 2012年6月

目 录

1.演练目的………………………………………………………3 2.演练地点及时间………………………………………………3 3.演练步骤………………………………………………………3 3.1领导组……………………………………………………… 3 3.2灾害防治保卫组 ……………………………………………3 3.3医疗卫生组 …………………………………………………4 3.4通讯组 ………………………………………………………4 3.5抢险救灾组 …………………………………………………4 3.6生命线系统防救组 …………………………………………4 3.7交通运输组 …………………………………………………4 3.8物资保障组 …………………………………………………4 3.9居民安置组 …………………………………………………5 3.10工程防救组 ………………………………………………5 3.11宣传教育组 ………………………………………………5 3.12地震灾害监控组……………………………………………5 4.演练总结 ………………………………………………………5 5.整改措施 ………………………………………………………6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演练总结

1.演练目的:

一是检验和评估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检验和验证员工对预案的掌握程度,是否熟练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水平和实战能力;

三是提高全体员工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防范能力;四是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及各专顶应急救援预案。2.演练时间及地点:

2012年6月15日。地点确定为我公司16号居民楼。模拟突然发生地震灾害,造成房屋楼梯受损,人员伤亡。3.演练步骤:

6月15日上午8时,口泉沟发生6.0级地震,16号居民楼造成楼梯受损,有人员受伤,事故发生后,领导组立即启动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调度室通知领导组成员迅速到位,根据监测组的信息,实施应急专项预案,并向上级反映。成立救灾前线指挥部,并立即奔赴灾区现场指挥,指挥协调各专业组的行动,传达上级领导的决策意见,并向上级传递各专业组反馈的信息,必要时并请求上级给予支援。

灾害防治保卫组立即出动警力对灾区要害部门采取周密保卫措施,严防人为因素使灾害扩大,公布临时特别管理条例,强化灾区治安,对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特殊保护,防止灾害蔓延,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积极配合抢修,武装部及消防人员应立即奔赴灾

区进行救援,组织群众进行治安联防,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法分子。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救护队,携带紧急抢救药物和器材,立即奔赴现场。建立灾区医疗站,对伤者进行现场处置,做好对危险伤员的转运护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瘟疫发生。

通讯组组织人员检查受灾地点的通讯线路是否畅通,对毁坏的通讯设施积极组织抢修,保证指挥部与上级部门通讯畅通。

抢险救灾组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并发放抢险救灾的机械工具,组织抢险队伍立即奔赴现场,解救受灾人员,组织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区,并尽可能撤离设备器材,组织开展灾区群众自救互救。生命线系统防救组组织人员检查灾区水、电、气系统的破坏情况,并组织抢修,根据需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产生蔓延,根据需要启用备用设施,优先居民供水,确保消防用水。

交通运输组组织人员检查通往灾区的通道,组织抢修队伍进行抢修,保证救灾车辆能够顺利通行,调集足够车辆供救灾使用,实行交通管制,严禁非救灾车辆通行。

物资保障组组织人员保证灾民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各种物资要做好登记、保管、运输、发放工作,同时做好外援的接收工作。

居民安置组组织人员立即执行预案实施细则,做好群众的疏散工作,使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到指定的避灾地点,并做好灾民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发放工作。

工程防救组组织人员立即调查统计各类生活和生产设施的破坏情况,并积极组织抢修,尽量减少损失,抢建灾民的临时住房并搭建

帐篷。

宣传教育组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布灾情信息,及时报道抗灾救灾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激励受灾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做好政府救灾的举措和组织救灾工作的宣传。

地震灾害监控组组织人员立即执行预案实施细则,迅速调查地震灾害的级别、程度、范围、预测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为指挥部提供救灾决策依据。4.演练总结 4.1演练效果:

(1)、通过此次演练,基本达到应急救援预期目的。

(2)、通过此次模拟演练,使员工认识到应急演练的必要性,同时提高了员工抗震救灾意识。

(3)、使员工在此次演练行动中掌握应急事故自救和互救常识。(4)、各应急救援抢险组及成员发挥其应尽的职责。4.2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模拟演练,存在以下问题:

(1)、参与预案的演练人员未能及时进入应急状态。(2)、应急抢险小组成员未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位置。(3)、物资资源运输不及时,未达到应急预案规定要求。(4)、各抢险组成员配合不够协调,未达到应急救援要求。

5、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领导组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领导组成员及各抢险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应急救援预案细则。

2、明确并掌握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

3、由培训科、安监站负责组织演练人员的细化培训。

(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4、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5、对预案中所需物资储备要配备齐全,争取在下次演练中更加完善。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机构设置

预防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吕xx(法人、校长)

副组长:甘xx(副校长)左xx(教导主任)

组员:徐xx、刘xx、罗xx、杨xx、杨xx、王xx、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在学校副校长办公室设办公室,由甘xx负责。

三、防灾领导小组职责

1、在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预防和处置地震的各项工作;根据上级各个时期的工作形势,提出预防和处置地震的措施;完善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及时处理学校安全隐患;发生地震灾害时,及时报告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并立即赶赴现场处理,做好应急疏散、受灾情况统计、排危自救等工作。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的工作。

2、通过从网上下载、图片宣传、班队会等进行防震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识别地震灾害险情,掌握避险技能。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震指示,传递防震信息。

3、组织师生学习掌握地震灾害预警信号、预防和自救知识。

4、及时通知地震信息,并公布最新的处理办法。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排水管道、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及时整改。

5、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

四、防灾应急安全措施

1、做好疏散撤离学生工作和转移保护学校贵重物品工作。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接到上级指令或监测预报系统、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及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3、预防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地震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并及时通报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接送学生。

4、在发生地震灾害时,王帮炜负责迅速切断电源,甘xx、周春良、罗廷文负责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

5、各室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关好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6、发生地震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7、如上课期间发生地震,上课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下课时,该班上课教师须滞留在该班5-6分钟,下一节上课教师须提前5-6分钟赶到上课班级对学生进行监管、组织,确保学生安全有序撤离),班主任迅速赶到各班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其他教师迅速前往幼儿园帮助幼儿撤离。课间休息时发生地震灾害,所有教师迅速组织自己附近的学生有序撤离,班主任教师迅速赶到各班组织学生有序撤离。撤离秩序:二楼:一、1班、一2班左楼道;三年级右楼道;三楼:二1班左楼道;二2班、四1班右楼道;四楼:四2班、右楼道;五1班、五2班左楼道。各楼层学生均按两路纵队有序下楼。一楼各年级迅速从教室前后门撤离教室,楼道值班教师迅速到各自值班楼道执勤。学校行政人员到各自值班地点执勤。教师楼道值班安排见各楼层楼道值班安排。

8、室外上课期间发生地震,在上课教师指挥组织下,师生迅速从建筑物、树木等高大物撤离到空旷处。

9、班主任负责在安全地点组织学生集合,清点学生人数,统计并上报学生受伤情况,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消除学生恐慌。

10、由学校后勤刘xx负责组织门卫、保安和其他后勤人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11、由学校教导处左xx负责组织科学安排灾后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五、实施办法

1、发生地震灾害后,必须立即向“110”或“119”、“120”求救,并及时报告县教育局预防特大自然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

2、发生地震灾害时,在向上述部门报告的同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配合抢险救灾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

3、发生地震灾害时,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预案演练基地的构想 第3篇

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完善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和体系建设, 实现应急预案的高效、实用演练, 笔者提出构建应急预案演练基地的设想, 具体构思如下:

基地构建思路利用已建成的工业生产设施、装置和建 (构) 筑物, 通过精心设计各类生产活动场景, 在事故发生时, 按照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系统演练, 采用现代影像技术, 分析不同岗位、不同救援人员的各类应急相应动作和执行程序, 通过多次总结演练中预案、应急技术和响应能力方面存在的缺欠, 并对其不断修正, 进一步规范每个参与救援人员的行为和反应能力, 提高预案的实际应用性, 达到预案演练的“系统化、专业化、实用化”目的。

基地构建目标及效果应急预案演练基地构建本着“贴近现场实际、保证演练效果”的原则而定, 可以使参演人员发现自身应急潜能, 增强救援自信心;克服事故发生时的心理恐慌,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锻炼团队协作精神, 熟悉事故救援程序。在事故状态中去思考和发现救援能力的不足之处, 对预案作用及演练方法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将这些体会和经验带到今后的工作中, 在事故救援中发挥主干作用, 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其他员工的应急能力。

基地构建的软、硬件环境硬件环境方面, 主要有实体工业建 (构) 筑物、一定数量的生产设施和装置、消防器材、灭火系统、影像设备、人员定位设备、计算机仿真系统和教学硬件设施等, 以便于设计不同生产场景, 设置着火或爆炸点, 布置工作岗位和逃生路线等;软件环境方面, 主要有各类资深专家、教学人员、管理人员, 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不同项目的各类应急预案, 设计的演练方案和流程, 教学大纲及计划等。

基地演练对象的选择演练对象可以分类选择, 如按人员设置, 专门对单位领导组织的演练、对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的演练、按照一定比例有领导、技术人员和员工的演练等;按岗位设置, 对操作岗位、巡检岗位、检修岗位等的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的研究 第4篇

【摘 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预案、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合理完善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准备、实施以及结束三个环节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应急演练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起到检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应急预案 演练 过程

【中途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其危害性也越发的严重,因此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开展应急演练是对预案及培训效果的有效检验,而且对于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应急演练的准备

应急演练的准备是在具备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开展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演练规划、类型选择、演练方案编制和演练方案培训。

2.1 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必须由相应的演练筹备与管理机构来承担完成,一般由主管应急的部门为核心,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其中指挥组负责演练的总体指挥与协调;方案组负责设计演练方案、准备相关背景信息、场景模拟资料和演练注入信息;控制组负责演练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评估组负责参演人员的演练效果评估;支持组负责演练过程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

演练计划是否合理是演练成败的关键,演练设计组在演练中也应处于核心地位,在实际演练进程中还要充当控制组的角色。因此演练前应对演练计划进行制定和讨论,形成较为完善的演练计划,给出演练的目的、内容、日程安排等。

2.2 演练类型选择

2.2.1 根据演练规模划分

根据规模等级,应急演练可分为局部演练、区域性演练。局部演练针对特定地区选择特定的突发事件,如某种具有区域特性的自然灾害,演练一般不涉及多级协调;区域性演练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演练设定的突发事件可以较为复杂,如某一灾害或事故形成的灾难链,往往涉及多级、多部门的协调。

2.2.2 根据演练内容与尺度划分

根据演练的内容与尺度,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性演练。单项演练可以模拟某一灾害现场的某项救援设备的操作或针对特定建筑物废墟的人员搜救等,也可以是某一单一事故的处理过程的演练。综合演练相对复杂,一般包括应急反应的全过程,涉及大量的信息注入,包括对实际场景的模拟、单项实战演练、对模拟事件的讨论解决等。

2.2.3 根据演练形式划分

根据演练形式的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模拟场景演练、实战演练和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演练。模拟场景演练,以桌面练习和讨论的形式对应急过程进行模拟和演练,一般针对应急管理高级人员,可作为实战演练的预演。实战演练,可包括单项或综合性的演练,涉及实际的应急、救援处置等。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演练形式则是对前两者的综合。

2.3 演练方案编制

在演练方案的设计上,虽然桌面演练、职能演练相对简单,但从各项内容与综合性的实战演练是相近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内容相对简单。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2.3.1 演练基本情况

演练的基本情况,即演练的总体概述、演练的目的、演练的规模、演练的主要内容等。演练的目的应给出演练要达到的实际目标。演练的规模应给出演练持续的时间、演练的场地分布、参演人员的数量及部门组成等。演练的内容应概要的描述事件的基本背景、主要应急反应工作内容等。

2.3.2 演练组织与保障

应急演练应根据规模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演练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容易忽略的问题,在演练前应制定安全计划,设定安全小组。防止人员伤亡等意外事件。安全计划应包括个人安全事项、演练保卫事项等。演练方案中的后勤保障计划应该考虑演练所需物品的准备、场景的搭建、交通运输等。

2.3.3 演练方案

演练的方案,应包括突发事件总体过程的描述、插入突发事件的描述、参演人员应做出的合理反映的概略描述等。演练方案是控制整个演练过程的关键,也为演练评估提供了基本的参考。

3 演练的实施过程

应急演练实施过程是对实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模拟,演练实施过程包括陈述、设施准备、实施等。

3.1 演练的陈述

演练实施前应向演练控制组和演练人员进行必要的陈述。向演练控制组的陈述应包括主要安全事项、演练要求、演练场景描述、方案的推演、各组职责等。向演练人员的陈述应包括演练要求、突发事件规模、演练目的、初始条件、安全事项、模拟角色的识别、演练的协调管理与后勤保障等。需要注意的是,演练的陈述对象必须有指挥者、信息发布者、有各种不同的职能团队、有需要救助者等等。

3.2 设施的准备

演练实施前必须完成一切演练所需的场地等基本设施的准备。

3.2.1 桌面演练的准备

桌面演练的准备需求很小,主要包括满足要求的会议室、投影机、白板、贴纸、彩笔等。

3.2.2 实战演练的准备

实战演练所需准备的物品较多,针对不同类型的演练差别较大。一般需要准备的设施与物品包括事故现场设施、模型或角色扮演人员、关键事项检查、安全事项检查等。

3.3 实施的过程

3.3.1 桌面演练的实施

桌面演练一般设会议主席控制整个的演练集成。首先由会议主席宣布演练开始并给出演练突发事件的基本描述,之后不断的注入信息,并设置讨论题目。主席应对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阶段评述,控制整体演练进程。

3.3.2 实战演练的实施

实战演练的实施过程总体上应保持演练的自然发展,减少过多的干预,但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演练启动后,应保持演练人员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根据突发事件背景和注入的信息或插入事件,自主的根据预案做出及时的反映。

4 应急演练结束

演练后的工作包括演练的评估和总结、预案的修订等。

4.1 演练评估

演练的评估是对参演人员表现的总结,包括任务层面、职能层面和演练总体层面的评估。任务层面主要针对演练中的某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职能层面针对某个部门的实际职能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演练总体层面是对演练的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演练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演练过程中的正确反应程序和存在的不足。

演练评估的过程一般包括评估计划的制定、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估报告的编写几个步骤。演练实施前,评估组应制定适当的评估计划。演练过程中,评估组应收集演练进行情况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束时,评估组应给出针对演练的评价,并编写评估报告。

4.2 演练总结

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预案,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演练结束后应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对演练进行描述,总结合理的应急反映程序及存在问题,进一步修改预案,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5 结束语

做好应急实战演练工作,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本文对应急演练前后过程的探讨,可以为提高应急水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亦纲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应急救援,2007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第5篇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教育部门、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人员疏散。应急疏散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师生按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3、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组织校区内搜救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校区疾病预防和水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4、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校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公安、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5、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验室的警戒。

6、信息收集。学校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教育行政部门。

7、应急响应终止。学校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

方庄矿学校防灾信号

防地震:警报声防火灾:哨声

防山洪:音乐声防恐怖袭击:锣声 信号由李秀民专人负责。

方庄矿学校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 第6篇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1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因此,我校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工作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意义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领导,成立各应急小组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将防地质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防地质灾害指挥小组:

由xx组长,xxx为成员。负责整个防地质灾害灾害的抢险工作,并迅速向当地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2、抢险疏散小组:

由xxx任组长,xxx为成员。具体负责发生暴风雨等防地质灾害时的人员疏散,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财产抢救等工作,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疏散地为火车站前的空旷地带。

3、后勤保障小组:

由xx组长,xxx为成员。具体负责整个抢险工作的物资经费的准备工作,从物资和经济上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增强意思、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学校发生防地质灾害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全体教职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树立防地质灾害工作责任重大的意识。

1、定期检查:

学校应在每年的五至十月期间的每个月特别是暴风雨季节对学校内的房屋、校舍、围墙、用点设备设施、排洪通道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消除防地质灾害可能带来得隐患。

2、积极抢险:

一旦发生防地质灾害时,各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迅速赶到学校,隐的时间上的主动在抢险中,首先抢险小组应及时迅速有效的疏散有危险的人员,特别是学生。同时,在保证抢险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财产抢救,禁令减少财产损失。

3、及时上报:

一旦发生防地质灾害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总之,在防地质灾害,在防地质灾害工作中,全体教职工不能有丝毫的麻痹,要具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牢固树立责任重与泰山的意识,增强防地质灾害意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xx年防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2

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的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深化全校师生的减灾意识,保证全校师生在应急预报发布或灾害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好地展示全校师生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成果,按照上级精神安排此次防震模拟演练。

一、演练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董晓东

各班主任负责指导本班学生的安全疏散。

程强负责沿途协助各班的安全逃生。

操场指挥:纪复政

侯波

指挥部下设3个小组:

1、疏散组

组长:程强

组员:班主任

职责:负责现场指挥,确保师生按路线有秩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2、医疗救助组

组长:刘金香

组员:各年级任课教师。

职责:准备医疗常用药品,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3、安全保障组

组长:侯波

组员:

程祥富

纪复政。

职责:负责维持操场内学生秩序,了解校内区域的情况,加强巡视。

二、演练、疏散地点

教室、操场

三、应急演练程序

以哨声为信号。由总指挥发出。听到“防空警报”的信号(哨声)后,学生们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从教室的不同出口有条不紊地向操场(宽阔空闲地)疏散。

四、疏散演练安排

疏散任务由疏散组负责。

1、三短一长哨声响后(所有教师均有责任在灾难发生时及时快速的吹哨),疏散组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指定地点,组织疏散学生,以防出现混乱。

2、教室内学生疏散安排如下:

每班靠前后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分两路纵队有序地从前后门撤出。学生由正在上课的老师负责疏散,班主任如没课,应立即到班级所在教室疏导学生。在撤离途中如遇拥挤摔倒,后面学生及老师应立即大声喊“停”。同时停止不动,等险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顺序撤离。

五、医疗救助演练工作安排

医护组马上开展工作,对受伤的人员进行急救处理,等医院救护车来后送往医院。一名老师带两到三名学生为一组进行救护,主要救护项目有:头部包扎,腿部骨折,臂部骨折等。

六、应急演练要求学校在应急模拟演练前,各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要对学生进行疏散常识、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培训。对所有参加演练的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并作精心的准备和布置。听到“防空警报”的信号(哨声)后,学生们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从教室的不同出口有条不紊地向操场(宽阔空闲地)疏散,到了操场后,大家双手抱头继续保持下蹲姿势。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3

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的防灾避灾意识,根据上级要求和应急管理计划安排,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20xx年x月x日举行一次突发地质灾害逃生演练。通过这次演练,保证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设定20xx年x月x日x时x分,我市发生x级地震,震源深度x公里。我校及时启动《防范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由局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挥部组织实施。

2、参加人员: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

四、演练时间

20xx年x月x日x时x分。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1、9:00时:突感地面震动,教学楼摇晃,预测地震发生,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

2、9:01时:学校吹响紧急撤离哨音,指挥部各成员分别把守各楼道口,按原定路线组织人员有序安全撤离办公楼。

3、9:04时:人员撤离到楼院空旷处,各单位对人员进行清点,并向指挥部报告。

4、9:06时:根据汇总情况,对未及时撤离人员进行救援。

5、9:08时: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安全情况进行统计。

6、9:18时:指挥部组织人员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迅速报告。

7、9:20时: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地震灾害防范应急预案 第7篇

(一)为提高抗震救灾工作和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护公司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制定本预案。

(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本预案为公司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公司有关部门要配合本预案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破坏性地震分为四类:

1、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人员死亡数超过1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区域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2、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1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大于6.5级、小于7.0级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3、中等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0.1%-1%的地震。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大于6.0级、小于6.5级地震,也可视为中等破坏性地震。

4、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中等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四)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公司要按统一领导、部门分工、综合协调、快速高效的原则开展地震救援工作。

(五)在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启动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一)本公司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公司领导班子自动转为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张忠生

副总指挥:何传福、陈建国、沈志万

成员:段勇、徐日俊、梁振华、符煜晖、史森森、严明

职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负责和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协调其它地震应急工作组的工作;配合市次生灾害防御组开展工作。对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制定紧急处置或防御预案,并加强监控;发生灾害时,迅速消除危害;负责处理公司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办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急反应

本公司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公司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按以下要求作出应急反应:

(一)总经理领导本公司的地震应急工作;

(二)组成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公司地震应急工作;

(三)向县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报告震情、灾情;

(四)向县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本公司采取的应急行动;

(五)根据震情、灾情,积极执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抢险救灾工作部署,进一步开展救援工作;

(六)向县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救灾工作。

四、临震应急反应

(一)县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预报后,公司即可宣布本公司进入临震应急期。

(二)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天;必要时,可再延长10天。

(三)临震应急反应主要包括:

1、配合县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及时向县地震部门报告震情变化。

2、检查公司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3、组织对工程设施(或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措施。

4、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五、其他事项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第8篇

中国5·12发生的汶川里氏8.0级地震, 强度大, 波及面广,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资料[1], 汶川大地震已经确认的遇难人数是69 170人, 失踪17 427人, 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 451亿元人民币, 其中四川的损失占到91.3%, 民用住房的损失占到27.4%, 学校、医院等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到20.4%, 道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占到21.9%。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在震后紧急启动了国家救灾一级响应, 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了地震救灾应急资金8.6亿元, 统筹用于各方面的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 并紧急从各地调集大量消防救援人员和特警投入救灾。同时国内外各界也向灾区捐款捐物, 并向灾区紧急调运救灾帐篷、简易房、被子、衣物等急需用品。在这些大批物品、人员运送中, 应急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四川省物流协会资料[2], 地震发生后, 仅四川省就投入应急货车4 047万辆, 开行7.13万次, 运送物资43.59吨。

但是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山区, 还影响到陕西、甘肃等省的大部分地区, 影响面巨大, 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筹措、运输、配送、分发。在灾害初期, 通讯中断、道路损毁导致物流系统中关键的信息流和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 使得不能“物畅其流”, 这极大地影响了应急物流系统对于有效灾后救援供应和恢复的快速反应。此外以前演练的各种应急预案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性等, 由此引起的人员伤亡不计其数, 造成的国家经济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对于灾害应急而言, 救援的最佳时间是地震发生后的三天 (72小时) [3], 因此救援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快速到达对于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灾后恢复重建、伤员转移、灾民安置、人道主义援助、废弃物处理等都需要应急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转。也即应急物流系统是灾后有效缓解灾后影响、保障救援工作顺利、有序、成功开展的基础。我国属于突发事件高发国家, 1998年的水灾、2003年SARS、2008年初的雪灾和5·12汶川地震等重大灾情说明, 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对各种突发事件及灾害的有效应对能力。因此, 深刻反思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暴露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应急物流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由于应急物流有其自身的本质要求、运作目的和需求特征 (如:救援人员和应急物流中救援需求的紧急性) , 使得应急物流和商业物流有很大的不同。应急物流是计划、管理、控制救援物资、信息和服务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有效流动, 以满足应急状况下受灾人群的紧急需求的过程。

我国普遍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

从应急物流的概念可以看出, 应急物流首先应该满足应急物流的本质和战略——即保证物资的高效流动, 满足受灾地区人群的紧急需求。此外, 应急物流也包含“逆向应急物流”, 主要处理受灾地区重建中产生的无用物料的逆向流动。

要做好应急物流, 首先需要确认救援供应的来源、协同供应救援和受灾群众的紧急需求, 而这些在实际运作中还有困难。因此, 需要有效的信息侦查、收集、处理和预测能力, 准确了解供应地和需求地的真实信息, 在信息基础上做好供应、需求、运输、调拨、捐赠、分配的协同运作。

其次, 由于基础设施受损和次生灾害发生导致的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影响救援物资和人员对受灾地区的可达性, 又使得基于时间竞争的应急物流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 抢修基础设施, 保证物流通道通畅在应急物流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由于时间的紧迫, 通过多种运输方式, 尤其是空运, 将救援人员和物资快速送达受灾地区, 保证可达性, 成为灾害发生后的首选方式。而这又对应急的装备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 由于应急运作所需资源有多个来源渠道:公共部门调拨和私人部门捐献或征用, 经常需要协同来自这些部门的物流资源, 以避免在救灾中主观武断地进行资源分拨, 因此应急物流的运作带有不确定性。因此, 需要综合管理部门按照预案进行一体化运作管理, 保证正常、有序、有效运作。

第四, 准确的、实时的救援信息非常需要但是几乎是不能准确获取的。此外, 在救援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受灾地区需求者之间的通讯中断也可能导致应急物流中资源协同变得困难。尽快恢复通讯手段, 保证通讯畅通, 是有效进行物流运作基础。

3 从汶川地震中反思我国的应急物流能力

应急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应急物流系统, 如: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和配送系统等的协同运作, 发挥整体效益, 实现应急物流能力最大化。所谓应急物流能力[4]就是指某特定的应急物流系统, 从应急需求分析、应急需求确认、应急物资采购、分拣、运输到交付给应急客户的全过程中, 在响应时间、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为是否能满足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目标:快速响应、满足需求、提高柔性、降低成本、信息准确传输、反馈和共享以及供需协调的无缝对接等, 实现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

在此次汶川地震中, 地震发生后, 通讯网络中断, 致使震中与外界失去联络, 造成无法准确及时了解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地震又造成了天气恶劣、道路瘫痪, 致使外界救援物资、器械不能进入震中, 由此失去了在最快时间、以最快速度为灾区送去最需要的物品和大型机械的最好机会, 也导致了由应急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形成的客观能力和由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者对整个应急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协调与控制能力的严重脱节, 使应急物流能力大打折扣, 造成极大损失。

本文主要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和应急物流能力的评价要素, 从系统的角度, 结合我国汶川地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现象, 反思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4 从汶川地震反思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此次汶川地震受灾人口多, 对救灾物资的需求量大, 需求频率高, 而且这些物资的来源广泛, 调配涉及的部门也众多, 运送路途非常艰难, 灾区环境十分恶劣。我国政府在应对这场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沉着、冷静, 在领导指挥和救援手段方面有显著的体现。但是,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信息通讯手段亟待改善

在汶川地震发生前, 无丝毫预警, 震中的人群仍如往常生活一样;汶川地震发生后, 在一段时间内外界对地震中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给指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这次地震中, 几大通信运营商的通讯几乎全部中断, 通讯保障措施明显不足, 越是受灾核心地区, 通讯越困难, 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5], 受损电信基站累计25 062个;光缆损毁里程24 056皮长公里。这反应了通常使用的通讯手段在灾害中可能失效。以致地震开始两天重灾区, 我们根本不了解灾区情况, 不知道灾区人民需要什么, 刚无从谈起应急物流供应了。应急物流本身就具有供应点和需求点信息不对称且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点, 这使得快速应急救援和物资保障变得更加困难。而通讯的中断使得这种困难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在整个灾区, 初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只有阿坝州政府网站。地震发生两天, 仍有不少受灾地区通讯中断, 而且受灾越严重的地区, 所能得到的信息越少, 这对救援工作非常不利。阿坝州政府与受灾地区联系的主要渠道只有少量海事卫星电话。从应急的角度看, 无论是什么样的应急预案, 信息的获取, 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的基础条件就是通讯保障。

4.2 交通网络欠发达

5月12日发生汶川地震, 但是直至5月15日16时16分, 从都江堰通往震中映秀镇的约35公里水路、陆路交通“生命线” 才全线贯通;至5月17日17时30分, 第二条通往重灾区的公路“生命线”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映秀段道路刚全线打通, 大量救援物资才能顺利运送到灾区。

据地震时报道:“在成都几乎什么都不缺, 目前灾区的现状是偏远的村庄和山中的某些村落由于交通不畅和通讯阻隔等原因, 物流运输企业无法送达或暂时无法送达。目前, 救灾物资等主要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徒步送达。”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中, 道路成了输送救援物资的难点问题, 由于地理和天气的原因给输送物资增加了难度, 汶川与外界的交通完全瘫痪, 最后政府采取空投的办法, 这是非常现代的。但大批部队和物资只能使用紧急调配的民航飞机来实施运送, 由于民用运输机和军用运输机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民用飞机不但无法使用可能更靠近灾区的野战机场, 无法脱离完备的机场装卸设备独立快速装卸货物, 更不适合装运大型的机械设备, 尤其是军事装备和工程机械。这实际上是把几乎所有的民用客机输送的部队和物资, 都挤到了成都双流机场等几个非常少的大型民用机场上, 极大地增加了机场的压力, 限制了部队的使用弹性和灵活性, 大大降低了救灾的效率。

4.3 物资储备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的基础建设还应该重点考虑物资储备体系。而目前我国的国家救援储备, 在全国建立了10个国家级的储备仓库。灾害发生后, 主要依靠国家调拨资源、或者利用军队的资源, 以及国民捐赠的物资。但是, 由于灾害发生灾民的紧急需求和救援物资的到达存在时间差, 因此, 应该考虑健全家庭和社区的应急物资储备。比如在日本北部, 每个人的车辆后备厢都有防滑链, 房间里面都有急救的箱子和急救包。这样, 当灾害来临时, 人民群众有了一定的物资方能等待外界的救援或实施自救。但是目前我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几乎没有。

此外, 大量物资存储面临管理的问题, 成本的问题和损耗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国家的储备相对来讲品种单一, 渠道单一, 而且布局不合理[6]。由于灾害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仅靠国家储备仓库的储存是不科学的。可以考虑完善市场机制, 建立市场储备。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物资储备的市场信息。

4.4 缺乏协调应急物流的管理体系

目前,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没有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机构, 汶川地震发生后, 才成立了初级联动方式的单项危机综合应急指挥部, 是以单项灾种的职能部门减灾应急管理为主, 应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多个部门, 没有完全建立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 需临时组织应急救援力量, 这就可能存在职责不明、机制不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难以协同作战, 发挥整体救援能力。这就导致了地震发生后数天, 由于救灾前线物资的分配存在多种渠道分发、多种指挥协调的混乱局面, 造成的物资配送分发的不科学, 不及时。全国各地把救灾物资的运到成都, 但是有关部门在分发和配送没有做到统一的指挥调动, 导致一些救灾物资未能及时发挥作用。

此外, 由于大多数人对应急物流并不是很了解, 因此造成在这次地震救灾出现的不应该出现一些应急物流管理和调度问题, 如志愿者盲目进入灾区救援给整体物流带来不便, 几百万人流向灾区, 无序的流动造成的应急物流难度、人员疏散过程中出现事故等。

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地震灾害发生后, 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运作。但是目前我国的行政运作管理体制是平时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准备协调工作非常困难, 一旦发生地震, 部门间相互协调难度很大, 需要加强沟通, 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手段。目前, 协同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完善, 地震应急管理的组织机制不健全, 与监测预报、信息通信网络、强震速报等工作的密切协作程度不足, 同地方政府、军队、消防、医疗、电力、通讯、运输、食品等部门和行业的协作关系也未完全沟通建立起来, 尚不能满足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协同指挥、协同应急的要求。

4.5 应急物流预案制定不完善

虽然各级政府都有应急预案, 但是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协同性有待加强。比如, 各地捐赠的物资运到什么地方, 由谁来管理。各地储备物资用什么车辆运输到在灾区, 车辆如何征集, 路线怎么规划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到达灾区的物资, 如何分配, 按什么标准分配, 怎么保证基本的公平和公正, 使得灾区群众都能获得合适的物资, 保证基本生活, 这些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 应急物流预案的操作性和各个主体的协同性需要完善。

4.6 相关法律缺失

在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中, 其法律保障是强制性的, 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如在发生危机时, 政府有权有偿或无偿征用民用建筑、车辆、物资等, 以解救灾之急。比如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征用12架民用运输机, 这是法律保证。但在汶川地震中, 大多是应急物流动员主要是群众自发的组织进行, 部分是地方政府行政职能组织运作, 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这就大大降低应急物流的运送效率。

地震中各方捐赠救灾物资来源比较复杂, 既有地区捐助的, 也有军队支持的, 还有国家调拨的, 还有国际援助, 但缺乏统一调配, 使救灾物资管理一片混乱。更有媒体报道, 有不少地方捐赠物资无法使用, 大批丢弃, 以及一些经手官员以权谋私, 贪污捐赠钱款, 物流人员应急保障过程中出现的死亡怎么样解决, 这都亟待用法律手段解决。

5 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对策

5.1 加强应急救援设备的投资建设

在应急物流中, 专用装备必不可少。不过在国内应急装备尚没有专门的建设和保有, 又何况其中的物流装备。目前, 国内在应急救灾中, 对于装备通常是有什么用什么。开发和引进先进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所以国家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对应急物流管理更加重视。

5.2 积极改进运载工具和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

在汶川地震中, 交通也是救灾的难点之一。在发生地震之后, 汶川完全与外界隔绝, 交通完全瘫痪, 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无法到达, 使得救援工作无法充分展开。虽然空投是物流的非常规通道, 但最后只得使用空投, 但大型设备不能使用空投。因此应对灾害的交通工具亟待改善,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研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 尽快研制出拥有知识产权的军用“大飞机”, 使应急交通工具更加现代化和有效。

加强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建设, 尤其是山区的交通网络, 建立和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紧急绿色通道制度。在发生突发性灾害时期, 建立地区间的、国家间的“紧急通道”机制, 即建立并开通一条或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 可有效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速度, 使应急物资迅速通过海关、机场、铁路、地区检查站等, 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区, 从而提高应急物流效率, 极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甚至可以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 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 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5.3 强化信息管理与技术支撑系统

对于应急物流, 从活动主体来划分, 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宏观应急物流以及微观应急物流, 这次救灾过程, 更多的体现宏观层面。它可以分成信息应急物流、实物应急物流以及人员应急物流[7]。而信息流的通畅将直接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 是成功应对灾害性应急物流的物资基础。我国可以仿效日本建设信息统管部门, 专门负责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战略判断。对信息高度一体化的管理, 一切以信息的畅通为核心要旨, 打破部门界线及不同部门的信息垄断边界, 形成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样的信息平台的建设, 促进政府尽快建成国家层面上的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中心。以便能够快速评估突发性事件的危害等级, 以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公布突发事件的信息, 协同应急物流运作中各种主体和各种物资及人员的有效流动, 快速、及时、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 满足受灾地区人民的紧急需求, 以利于灾区的民心安定、社会稳定。

5.4 法律保障

诸如美国、俄罗斯等一些西方国家已将综合减灾法作为第一层面的大法, 它不仅仅规范社会各阶层的防灾行为, 更从一定意义上明确了这些国家可能的灾害性质及频发状态, 对唤醒公众十分有利。我国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法[8]。此外我国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 如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单灾种防灾法, 作为应对各种灾害的法律保障。

我国应在国家制定法律后, 各地方马上制定出相应的条例和实施规则或细则, 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法规, 增大执行力度。健全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应急捐赠管理法”, 用法律手段规范管理捐赠物资;健全“补偿机制法”, 使救援人员工伤或死亡能得到有效赔偿等, 这样才能在灾害中很快调动起民间力量。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 从志愿者工作岗位提供、招募、训练、工作分派、应急能力提升等环节加强志愿者管理, 发挥志愿者在应急救援、物资分配、献血等各方面的有序化、正规化和高效化。

5.5 完善应急物流预案机制

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和省、市一级的应急物流预案[9,10], 但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具体的灾害场景和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组织情况等编制更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 并将预案的运作、管理、协同等细化, 保证在实际应急中的有效性运作和协调作战。此外, 应该综合考虑未来应急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范围等因素, 除了准备物资、资金、设施设备等必要设施, 还要经过专家的审查和演习演练的检验, 以保证预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确保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

5.6 建立常设应急物流体系

我国应根据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 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体系, 包括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供给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 多个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 实时反馈信息, 将物资供给者所提供的物资加工分类后配送到受灾区, 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像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状态下, 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 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 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和调配。根据需要, 紧急动员物资供应方供应应急救灾物资, 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并以最快的物流通道经过物流中心的系列运作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送入物资需求放手里。

5.7 开展和物流公司的合作

在此次大地震后的成都救灾物资存放地点, 有记者发现, 面对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汇集而来的、堆积如山的救援物资, 组织方一开始显然有点手忙脚乱。募捐的、救灾的各种车辆进退无序, 货物没有一个统一的堆放规程。因此, 成都市物流协会及会员企业的迅速介入给这场救灾“幕后的战斗”带来专业的力量。在物流专业人士的参与下, 极短时间内食品、药品、衣物、雨具帐篷等按照物流企业的专业运作方式分类储存, 存货、装卸、配送也逐渐走上正轨。在突发性的事故发生时, 可以迅速联系到结盟公司的当地分公司、办事处进行货物的集结和调运, 从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有效管理方式, 这样对于事故的处理效率将会有较大的改观[11]。

美国的应急救灾实践中, 许多环节承包给了私人公司, 甚至灾后的搜救项目也承包出去了。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救灾资源的浪费, 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但这些方面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物流公司备案、召集、指挥、调度、协调、事后补偿等方面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和统一的协调机制。

5.8 加强物资储备能力

汶川地震发生后, 国家对各界进行紧急动员捐资捐物, 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应急物资的运行。我国应该改变“事后动员型”的应急管理方式, 可以考虑事先与民间部门和团体签订平时合作协定, 以确保迅速调配和整合应急物资, 可以大大提高应急能力。此外, 为了提高城市的应急物流能力, 应该着手组建应急物资装备库, 如北京将在2007年新建一个大型医疗应急物资装备库, 将储存l 000人份的药品、外伤包扎物品、防护服、担架和应急发电设备、破拆工具等[12]。其它城市也应该效仿北京, 尤其一些自然灾害高发城市。一旦发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 救援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 这将大大提高救援效率。对生产周期长、专用性强、采购难度大的物资应当加大储备;对通用性强、易于补充的物资则需要减少储备, 同时注意在储应急物资的及时轮换, 常备常新, 使应急物资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实现国家、地区、军队、市场和家庭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国家、地方和军队的储备是非常重要, 还应该加强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

5.9 应急物流的回收物流

应急事件发生后, 随着救援的结束和灾害恢复重建的开展, 会有大量的救援设备、物资和人员的返回原提供点;此外, 灾害重建中大量的受损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也需要清理, 这就产生了应急物流必然伴随的回收物流。回收物流也需要政府层面协调指挥、统一调度, 以最小的成本, 完成回收物流的工作。

应急管理是各国政府、各级政府都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而应急物流是应急管理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应急物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该系统各层面的完善, 并需要政府和相关主体采取具有切实可操作性的预案和演练。本文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不足, 提出我国应该从应急救援设备、预案完善、法律保障等方面完善我国应急物流体系, 这将有助于我国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

摘要:汶川地震应急中折射出我国应急体系中的一些不足, 导致应急物流能力表现不理想。通过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反思, 结合国外应急管理和应急物流的先进经验, 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并从应急物流设备、交通网络、信息技术、法律保障、应急预案、应急储备、和物流公司合作、应急中的回收物流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反思,应急物流系统,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SHUE JIUH-BIING.Challenge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E.2007 (11) :655-659.

[2]刘小群, 游新兆, 等.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 2007 (6) :123-127.

[3]徐东.从震灾雪灾谈我国应急物流体系[EB/OL].http://fi-nance.qq.com/a/20080608/000574.htm.

[4]许勤.应急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07 (9) :26-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195721.html.

[6]白石.汶川地震引发的应急物流思考[EB/OL].http://info.jctrans.com/wp/bkgd/2008519637874_2.shtml.

[7]姜玉宏, 颜华, 等.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6) :17-19.

上一篇:到新学校自我介绍信下一篇: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