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

2024-06-27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精选8篇)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 第1篇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必须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落实。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的过程。【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提纲】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提纲。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 今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可说前所未有。快速发展期,面对多元利益诉求如何定纷止争,促进公平正义?改革深水区,面对多样实践探索如何划定边界,掌握改革航向?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会决定,就需要把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放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

二、准确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科学内涵

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全会《决定》,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应把握:

1、一个明确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依法治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2、两项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有准确把握这一总目标,才能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准确把握总目标,就要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3、三依三体原则

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三个依法、三个一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途径则是“三个依法”和“三个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四项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16字出自十八大报告,被称作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方针,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遥相对应。30余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砥砺前行,从“刀制”(法制)跨向“水治”(法治),至1997年“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成就来之不易,积弊亦伴之重重。当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亟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之际,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新的机遇。【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提纲】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专题http://。

5、形成五大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6、完成六大任务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会议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1、坚持正确导向

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等重大关系,做到全面准确、扎实深入。

2、形成宣传合力

要统筹抓好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网上宣传和网下宣传、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宣传合力。

3、宣传入脑入心 全会精神的宣传要坚持接地气、重实效,多讲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努力把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话语,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

4、做到解疑释惑

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阐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干部群众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5、加大普法力度

要加大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 第2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宣传活动的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将党的理论成果、路线政策及最新思想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基层干部群众中,根据县委领导要求,现就在全县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理论学习宣传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全县上下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基层党员群众为目标,组织开展贴近实际、生动活泼的理论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为推动我县奋力开创跨越赶超新局面,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 1

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学习重点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中央、省、市委宣传部门编印下发的专题辅导材料;

3、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关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权威解读;

4、省、市、县委领导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中旬至明年上半年。

四、具体安排

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理论学习新高潮,重点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举办一次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

1、举办县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会

举办一次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县四套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县委宣传部配合县委办拿出具体方案,并做好学习服务工作。

时间:拟定于11月下旬。

2、召开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会

各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在学习传达的基础上,召开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中心组成员汇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县委宣传部做好指导督查,推动面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

时间:11月下旬-12月上旬。(二)组织一轮理论宣讲

1、成立县委宣讲团

成立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团长,***为成员的县委宣讲团。县委宣讲团采取集中宣讲与分片宣讲相结合的形式,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计划举办30场左右的巡回宣讲专题报告会。镇区宣讲家家到,部门分条线进行宣讲。

时间:从11月下旬起至明年3月中旬。

2、组建基层理论宣讲小分队。以镇(区)宣传委员、基层党校校长,各部门和单位分管党务工作的负责同志、人秘科长等理论骨干为力量,重点做好面向机关、学校、企业、村居的基层理论宣讲活动。

(三)举办一届高层讲坛

根据省委、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联合县有关部门邀请中央、省、市相关领导和理论专家来**举办高层讲坛,引导和帮助全县党员干部全面系统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时间:今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四)搞好一次理论骨干轮训

结合基层党员干部冬训活动,举办全县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

时间:明年1月份。

五、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党委、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晰责任,细化方案,创新载体,全力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2、抓好氛围营造。各党委、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宣传手段,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舆论宣传活动,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报、县广电台、县政务网等县直新闻单位要紧扣主题,开辟专版、专题和专栏,挖掘培植典型,对加大对全县面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3、严格指导督查。各党委、各部门要坚持领导带头,党员示范,学用结合,认真做好对基层干群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督查。县委宣传部要切实加强对全县面上学习宣传活动的指导督查,坚持重点重抓,典型带动,硬化考核,确保全县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取得实效。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 第3篇

(一) 依法治国将统一领导协调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着重强调了宪法的核心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所以依法治国更大程度上突出的是宪法的重要。宪法当中规定,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权利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同时宪法中又明确提出, 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代表。因此, 人民民主专政权利的执行机构、代表机构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之上才是依法行政。所以依宪行政的基础实际上是人民民主专政, 也就是说, 党代表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二) 首提设立最高法巡回法庭

公报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我们暂时不太清楚这是宪法的巡回法庭, 还是仅仅是为了打破目前地方政府的“块块分割”, 即为了一些跨区域大案要案的审理而建立的巡回法庭。现在看来, 巡回法庭目前还是为了解决一些贪腐大案而建立的。因为地方政府有可能阻挠司法公正, 所以需要一个跨区域的巡回法庭来审理一些跨区域的、涉及人数众多的大案要案, 避免审判受到地方的更多的干预。

(三)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公报中特别提到了人大的作用, 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赋有对宪法进行监督, 对宪法和法律进行解释的权力。这使得在中国,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之上, 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两者之间有了适当的分立, 即人大的权利更大了。因为人大要对宪法进行监督, 并对宪法、法律进行解释, 有很强的制宪作用。最高法虽然也能对法律做一些解释, 但现在人大的作用涉及到宪法的监督机制, 因此人大可能比高法更加重要。人大对宪法的监督机制, 显示出在总体上, 中国立法和行政有适当的分立了。

二、从税法学角度分析公报的亮点

(一) 依法治国:保证税法的有效实施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 并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税法亦是如此。只有依法贯彻实行税法, 在税收法律的制定、施行上都符合法定程序, 才能树立税法的权威, 纳税人才能意识到纳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才能积极为国家的财政做出贡献。征税机关只有依法征税, 履行各项工作都合法正当, 才能维护法治政府机关的形象, 才能符合依法治国的理念。

2. 增强全民纳税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公民应当增强法治观念, 明确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 国家政府机关、公民所在单位及其基层组织也应对公民进行普法教育, 倡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以消除逃税漏税的现象, 最终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 巡回法庭:极大促进税收征管的公正公平

当下, 政府官员利用行政权力逃避缴纳税款的现象数见不鲜, 利用职权或人际关系阻碍司法机关进行审查的现象也不计其数。设立巡回法庭这一设想, 旨在审理跨区域的、涉及人数众多的大案要案, 避免审判受到地方的过多干预。

(三) 监督机制:保证税收法律实施中的程序正当性

人大作为国家立法机关, 对税法进行监督, 能够审时度势, 面对法律的漏洞和错误规定时, 能直接进行修改和完善, 保证税收法律的与时俱进, 保障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人大对税法的监督, 即当其发现税收违法行为时, 可以直接公之于众, 使有瑕疵的程序得到纠正, 使违反法律的行为得到抨击和改正。

三、财税体制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一) 完善税收制度,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第一, 完善地方税体系, 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当前, 我国地方税表现为缺乏统一完整的体系, 另外, 税制结构中直接税的比重过低, 中低收入阶层实际上成了更多给公共税收做贡献的群体, 税收调节的再分配没有达到, 对此亟待完善。

第二, 推进增值税改革, 适当简化税率。当前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和对全面改革的倒逼机制是“营改增”。“营改增”在减轻税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振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加快资源税改革, 推动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于资源税的改革, 重点是推进煤炭等重要矿产品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清理相关收费基金, 适当提高其他仍实行从量计征的资源品目税额标准。

(二) 完善征管体制, 出台优惠政策

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 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的征管体制。

(三) 推进财税法治建设, 提供法律保障

财税法治建设是财税改革的有力保障。改革要立法先行, 只有于法有据, 贯彻税收法定的基本原则, 才能保证我国财税制度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及的依法治国理念、巡回法庭制度、人大监督制度等内容堪称公报的亮点。从税法角度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进行解读能对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中核心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关键词:依法治国,巡回法庭,监督,财税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泽伟.顶层设计依法治国整体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J].当代江西, 2014 (10) :25-28.

[2]贺海峰.迈向税收现代化[J].决策, 2014 (8) :106-111.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 第4篇

报告会上,李勇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入手,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结合国情、教育实际,分别就全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坚持原则和党的建设,以及全会精神可能会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解读。

报告会还结合罗平县情实际,围绕罗平县委、政府近年来的工作成效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部署,重点对罗平县获得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等名片的成功经验,以及全县打造新兴能源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出口基地、石文化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国际国内知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五地一城”的发展思路,向参会人员进行了介绍宣讲。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 第5篇

主讲地点:白垛乡王家村(党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主讲人:施秉县民族中学 袁尚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描绘了法治中国的远景构想。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财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学习领悟依法治国精神,努力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全会确立了一个总的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简单的说,就是要变“人治”为“法治”,打造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

那么,这次全会的精神有些什么内容,对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呢?这里我把他归纳为四个大的方面简单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全会认为,要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本次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内容很多,这里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

1、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保障了我们很多权利。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有哪些权益?这里我选两个和大家讲一讲。

①受教育的权利。现在初中还冇毕业就出去打工的比比皆是,这是不行的,国家的法律规定讲得清楚,孩子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父母也有监护的责任,否则就是违法。

②人身权的保护。首先是妇女儿童的保护,妇女权益的保护已经讲了很多年了,这里再提出来就是要更加加强。儿童权益的保护这里讲一个例子,外地有一个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数学老师几次在课堂上骂他 “不开窍”;有一次他的作业没做完,被数学老师用竹棍打屁股,事后他的妈妈发现他儿子的屁股有多处淤青,家长就找到学校对该老师大打出手,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那么该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正确的做法是将此情况向学校或向当地教育部门反映,要求给予相应的处理,已达到维权的目的,也就是说维权也要讲方法。

2、推行村委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村委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力都要规定得清清楚楚,让老百姓都知道什么部门只能做什么事。也就是说某个权力岗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

3、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决定》要求,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同志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特别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干部的作风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这是有目共睹的。这种状态以后要保持,要常态化。

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规定更充分更严密

1、财富得到更好的保护。现在集体土地确权之后,土地就可以给我们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大家可以放心国家肯定会立法加以保护。

2、我们农民因某项权利被侵犯的时,在维权或打官司的时候法律更能保证自己的权利,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了。

三、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要学会如何守法

1、要知法。就是要认真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这里提醒大家就是要大家以后免得吃亏。不爱看法律书的,可以看看法律宣传的电视,例如:中央12台法制频道、贵州5台《新闻热线》频道、黔东南电视台4台的《经济法制》频道等都有很多这样的普法节目。

2、要信法。现在有很多人都是“信访不信法”,大家要晓得信访部门也是要依法办事的。现在党和政府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归根到底也就是要依法办事。

3、要依法。就是要大家依法行事,不能暴力抗法,动不动就搞堵路、攻击村委、围堵政府。大家要知道村委和政府也要依法行事,以后不可能再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事了。

4、不要在网上传播不实言论。现在,我们农村也有很多人上网,家里也有电脑。现在在网上传播谣言和不实言论的可以构成犯罪。大家看电视的就可以知道这两年党和政府已经处理了很多这样的事件了,有的人因为情节严重还被判了刑。例如非典时期,有一同志在网上造谣:“北京疫情严重”,结果受到了拘留处罚。

四、新时期村干部如何依法治村

村干部是国家体系中的“末梢神经”,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他们不仅能运用法律法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时刻在用法律法规的准绳来丈量每个干部的言行,以往那种办事不讲政策、管理不循章法、工作随意性大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据一些村干部反映,过去管人管事,靠的是权力和个人感情。现在村民的法律素养提高了,对村干部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干部不依法管事办事,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工作就行不通,老百姓也不会信服。这也就要求我们率先垂范,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工作才不会出漏子,也才能得民心顺民意。那么,要做好村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法律意识,做学法懂法的典范

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不仅要有干事的热情,还要有法律的头脑。村干部要学法、懂法,严格依法办事,即便是给群众办好事,也必须依法而行。法律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总体性的要求,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什么”,二是“怎么学”。

第一是“学什么”的问题。我国的法律众多,毫无疑问,村干部最需要掌握的是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村干部的本职工作,主要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如果想学得更具体、更直接、更形象一点的话,一些“实例说法”的书籍很值得一读,如《农村征地、安置、被偿纠纷实例说法》、《农村治安与常发犯罪处理实例说法》、《农民信访、诉讼实例说法》等书籍。

第二是“怎么学”的问题。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 “三学”:一是向书本学。“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村干部,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系统全面地学习农村工作的政策、法规性文件。二是在实践中学。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实践出真知。要善于开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村务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学习。三是要善于向他人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句话,和其他学习一样,法律知识的学习无止境,我们要抱着一种勤学、乐学、善学,勤思、乐思、善思的态度,不仅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二)、增强自律意识,做守法护法的典范

带头遵守法律,是村干部依法治村的前提。村干部能够做到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群众才能信服,在群众中说法办事才能有份量。严格依法办事,开展工作才能理直气壮,有说服力,也才能树立起村干部的形象。村干部作为群众的“当家人”,首先要成为守法自律的典范,要筑牢三道防线。

一是筑牢思想的防线。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都是思想上先变质,有了缺口,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村干部,尤其是一些村在“腰包”鼓起来后,守住自己思想的防线尤为重要。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集体和村民利益为先,做清清白白的当家人。

二是筑牢道德的防线。村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个人品行,而且关乎党的整体形象,做为村集体的领头人,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要常修为政之德,境界要高、眼界要广、胸怀要宽;要常思贪欲之害,做到慎独、慎始、情微;要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三是筑牢制度的防线。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把忧患做为一种执政心态,要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提出“要对人民尊重和敬畏,从内心深处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联系实际工作,对于我们村干部来说,就是要本着一种对权力和群众敬畏的意识,居安思危,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提升村务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增强为民意识,做缘法而治的典范

依法治村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最具基础性的一项重大工作,做好依法治村工作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 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

依法治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村干部知法、守法、用法,也和村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密切相关,甚至和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无关系。时下,尽管我县的依法治村工作开展已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我县依法治村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制约着依法治村水平的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村民的经济收入只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很难想象村民能够无视解决温饱问题,而满怀热情、精力充沛地去参政议政。据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依法治村的程度也高。而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村子,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老百姓对依法治村的关注并不高,他们最主要的是期望村两委能带领他们致富。

第二是村民民主法治意识与素质有待加强。与村干部依法治村能力仍存在差距相对应的是部分村民民主法制观念淡薄。部分村民仍然习惯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仍然不习惯于自己管理自己,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只是忙于自己发展经济,忙于发家致富,对村务不关心,法律意识淡薄,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对待政治问题,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参政议政热情不高。如有的村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时不去。有的村民以自己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上没有赞成某件事为由,就拒不执行大多数村民通过的决定。有的村民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法律,但主要是愿意学与自己权利联系密切或相关的法律,而对于让自己履行义务的法律则不愿去学,但到矛盾发生时,则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利,去钻法律的空子。

在提升依法治村的过程中,要继续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开展依法治村的前提和基础,把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作为推进依法治村的关键环节,把民主监督作为深化依法治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在发展经济上狠下工夫。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正如中组部长李潮源在第十届全国“村长”论坛上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始终把发展富民作为中心任务,因地制宜拓宽增收渠道,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发展经济是解决一个村所有问题的总钥匙。经济实力上去了,民生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会拥护你.社会就长治久安了。如果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乡村干部的威信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老百姓不拥护你,依法治村也就无从谈起。

二是在普法教育上狠下工夫。根据依法治村工作的需要,选择符合各村实际的法律法规开展普法,把法制宣传工作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法律教育。在内容上,除了普及《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基本法律外,还要着重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农民民主权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此外,针对农村在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婚姻、赡养、宅基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推动依法治村工作的深人开展。

三是在民主制度上狠下工夫。村规民约是介于国家成文法与民间习惯性之间的一种 “准法律”,它是两者的一个有机结合,它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延伸和补充,是村民自治的必然要求。目前一些村规民约还存在实施缺乏组织和程序的保障,效果欠佳等问题。比如,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如何惩处,由谁负责惩处等等,均缺乏相应的规定。要依据《村民自治法》、《村民代表议事决议》以及本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并将这一规定公布于醒目位置,如公示于法治宣传栏,或公示于村民经常可经过的村委会门口,以供村民了解熟悉。

四是在加强监督上狠下工夫。推行“村级事务公告栏”制度,村里重大事项,如土地流转、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由村民公开讨论作出决定,切实维护村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并接受群众监督检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后,群众有不同意见可以将所写的意见投入意见箱,也可通过村民代表向村两委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监督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是在培育人才上狠下工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对上级政府的任何工作,都由村级组织的工作人员来对应,村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繁重,千头万绪,往往顾不上对村民解释法律法规。而在每个村培育几名法律能人,让法律能人来向村民解释法律法规政策,则不失为一种缓解村干部压力的一种途径。法律能人平常注重对村民普法,遇到问题,由法律能人代表村干部对村民进行调解,则可以做到矛盾不出村就能予以解决。

(四)、增强大局意识,做维护稳定的典范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大量化和复杂化。从农村矛盾纠纷的主体来看,已不再是单纯的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一般性纠纷,而是公民与法人、法人与法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从农村矛盾纠纷的内容来看,除传统的婚姻、家庭、赡养、宅基地等纠纷外,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经济合同、房屋租赁、劳动争议、福利待遇等由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加;从矛盾调解的难度上来看,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村民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不相适应,且一些矛盾纠纷牵扯的行业部门多,涉及的当事人多,利益冲突比以往更趋严重。这些矛盾纠纷如不能得到及时依法有效化解,势必会影响到广大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时发现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当前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化解村级矛盾中,不外乎预防和化解两个方面。预防矛盾,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村级矛盾的化解中,村干部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独到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在近年的一次调查显示,对于邻里纠纷,村民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村干部解决,比重达到43.5%,司法解决仅占15.2%。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在矛盾的具体化解过程中,村干部除了要凭借个人的威望、个人的魅力外、个人的感情外,掌握一定的矛盾调解的方法也十分必要,如政策攻心法、换位思考法、推心置腹法、案例引导法、冷处理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村干部常用的方法。但除此之外,以法律为准绳是一个根本的前提。

结合当前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的现状,村干部在维护稳定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全局意识。村干部要站在大局、全局的高度,真正认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 作的重要性,能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防止片面追求对村民负责,防止对复杂矛盾缺乏敏感性,缺乏危机感。

二是要强化责任心。面对矛盾纠纷不放任自流、不敷衍塞责、不互相推诿、不隐瞒不报、不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要主动建立并逐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档案,尤其对一些重大矛盾纠纷要进一步完善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定期对调解成功的纠纷进行跟踪回访,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反弹现象发生。

三是突出依法调解。当前村级调解中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调解程序,以口头方式为主,无调解协议,无调解笔录资料,有的甚至存在着适用法律、责任确定、赔偿金额等方面不准确的现象。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必须走合情合理合法之路,要坚持自愿平等原则,在各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解不得强制调解,只能引导当事人走诉讼道路;要坚持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为由阻止当事人起诉、申请仲裁或者行政复议;要规范调解操作程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对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可参照乡规民约和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总之,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大法治宣传,培育公民自觉守法的文化,使全民从消极守法向积极守法转变,进而最终达到自觉守法最高境界。“法令不行自上犯之”。更为关键的是,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同志要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依法活动,切实维护法律尊严、权威,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带动全民守法,使守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一种公民美德,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基础和有力保障。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到这里,有讲得不对的和讲得不到的,敬请各位领导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第6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组织召集村“两委”党员干部共计20余人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发放宣传材料 通过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参保所赔、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等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提升了村党员干部对新政策的认识,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为下一步向群众做好宣传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第7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在全会开幕时作了工作报告,就《决定》做了说明,在闭幕时作了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

这次全会开得很成功,意义很重大,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据21世纪网在11月13日的报道:“此时此刻,全国有1.5亿人正在解读三中全会,其中北京市有1500万人在解读,海淀区有150万人在解读;券商全员解读,建筑工地喜大普奔,外国使节不明觉厉”。这则消息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三中全会举世瞩目是毫无疑问的。国内的媒体纷纷做出评价,有学者形容这次会议开启了中国改革的“2.0时代”,有关决议是中国改革新里程的总纲领。“最全面”“最深刻”“史无前例”,成为海外热议三中全会的关键词,认为中国自己“拿起手术刀”,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深化全面改革的决心给世界打了一针“强心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分析人士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计划欢呼》认为:“中国改革的航船终于重新扬起了风帆”“显示出改革的高度决心” “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德国《每日镜报》认为:全会决议确实是一次向前的大跃进。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共从改革中谋求红利。西班牙《世界报》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开启了中国30年来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行政改革的序幕。俄罗斯莫斯科卡耐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宁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前所未有,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勇于担当的气魄。” 印度雷迪夫网站认为:中国公布数十年来最大胆的改革方案。当然,也有说三道四的,但总的来讲,好评多,肯定的多。

这次全会取得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在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之中。《决定》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于今年4月启动起草工作的。总书记在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三个不写”,即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明确了《决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文件起草组充分发扬民主,数易其稿,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从字面上来理解,“全面”,是指全会部署的改革不是 2 单项的改革,而是全面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有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质上是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都包括在内的改革。“深化”,是指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水区里的改革,是要涉险滩、啃硬骨头、破瓶颈,必然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重大问题”,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就是总书记在《说明》中提出的事关改革目标和方向的11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当前,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的要求,这次宣讲要讲全、讲透、讲实。讲全,就是要忠实于中央的宣传纲要,不能偏题,不能走样,当然也不能挂一漏万。讲透,就是要深刻领会它,要把握问题的实质,要分析道理,要解读疑惑。讲实,就是尽量结合实际,直截了当,明明白白,实实在在。这里就五个方面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 35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可贵品格。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推动我国经 3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这两个全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开路,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全面深化改革”则为“全面小康”建设注入了更大动力。所以,迫切需要对“两个全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制度已经确立,但还不够完善,客观上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三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改革红利逐步消失,不仅如此,长期积累下来各种各样的矛盾是越来越加剧,有的矛盾甚至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只有坚持不懈地改革,才能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否则,因噎废食,必然前功尽弃。

四是顺应人民愿望、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的迫切需要。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凝聚社会广泛共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和国家的生机与活力。总之,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里强调两点: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反过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始终无法克服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所以,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是三个“进一步解放”。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和必然结果。它们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过去,无论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都发轫于思想大 5 解放,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社会活力。做到三个“进一步解放”,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一切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充分表明,我们治理国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过去说总目标,主要从发展的角度,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等等各个方面来提出。而这个总体目标是从制度层面这样一个战略的高度来提出的。至少有这样几层理解:

其一,这个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焕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其二,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 6 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其三,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从管理到治理,看来是一个字的变化,内涵则大不一样。因为管理的概念是单项度的,主要是一个权威的主体,对被领导者或者对社会进行一种千手观音式的管理。治理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参与其中。一句话,就是要使政府从过去的集中走向管理的分散,从过去的垄断走向参与,从一元走向社会的多元,这也是一个新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目标。

其四,明确了时间表。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在七年的时间取得决定性的成果,确实体现了党中央一种壮士断腕、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一种成竹在胸、高瞻远瞩的智慧和魄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就是“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五是紧 7 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实际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线路图,它不仅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明确了改革重点和主方向,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融和相促进。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就可以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接下来,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谈谈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握了历史规律,顺应了人民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基础性作 8 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变化,但它确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一种质的提升,是我们思想解放的一个重大突破,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如何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呢?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导向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市场交换规则普遍化,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不能有任何力量高于甚至代替市场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益分配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市场 9 经济结合起来,核心是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有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政府在参与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干预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删去了“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定语;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基础性作用”的定位并不彻底,容易让人理解为“基础性作用”之上还有一个更高层面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容易把决定性作用理解为政府的作用,为政府直接干预、过多干预、不当干预开了口子,提供理论依据。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进程。

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部署体现在六个方面: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我 10 国国有经济还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则面临市场准入不统一、融资渠道窄、实际税负重、合法权益不时遭受侵犯等问题。为此,《决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决定》还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两个“不可侵犯”,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现在移民潮愈演愈烈,因为私营企业主总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如果这一规定落实到位,相信私营业主的所谓移民潮就会退潮了。

《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对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确定了“三个允许”,即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我们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一路走来,国有资产的行政化和国有 11 资产管理的实物形态化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解决,这已成为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重要根源。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已成为业界共识。这一转变,至少会产生三大好处:一是可更大程度地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并助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资本证券化改造,国企可以通过资本优势,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企业运营,进一步体现出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三是为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条件,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配置达到最优化,各种要素按贡献公平参与分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群众对经济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也能得到增强。

《决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持“三个平等”,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障碍。即目前,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10多万户,各类市场主体150多万户,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62.3%,坚持三个平等将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 12 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第二、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比如地方保护主义、选择性执法等等。

第三、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和“先照后证”制度。重庆已开展试点,包括放宽住所经营条件,推行网上登记年检,建设信用信息平台等。

第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决定》还提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这意味着国家对地方政府用地权限进行了压缩,而农民将从土地中获得更大收益。允许集体土地入市,为解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出现的“小产权房”问题预设了制度通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小产权房合法化,现在很多小产权房都不合乎规划,连基本手续都没有。如何全面规范小产权房,还有待中央统一号令。

第五、“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这些系统措施,指向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症结——由于缺乏企业股本市场化补充机制,我国企业基本没跳出“举债—扩张—再举债—再扩张”的怪圈,企业负债占GDP的130%。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一个是银行业一业 13 独大,银行的间接融资占了整个社会融资量的90%以上,而非银行类的直接融资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跟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差距很大;第二是在银行业当中,国有银行一股独大,几乎没有民营银行。一业独大,一股独大所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货币投放量极其巨大,我们的M2已突破了100亿,占世界的1/4,是美国的1.5倍,但我们的GDP只有人家的一半。这个M2,就是我们头上的堰塞湖。更严峻的是,发了这么多资金,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仍然非常紧张。二是国有银行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了高额的利润,严重地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怎么办?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多渠道股权融资,包括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国有资本投资、保险资金、社保基金、银行资金、私募股权基金、外资私募基金等,至少可形成10万亿元的股权投资组合,用以支持企业股本扩张。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海外市场,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确保其稳健运行和发展。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成熟市场国家的通行做法,也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一是可有效避免监管部门对股票发行的不当干预,更多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选择,这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题中之义;二是能给所有股份制企业公平自由竞争的机会,使其获得证券市场的资金支持;三是可有效简化审核程序,大幅缩短发行时间,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四是投资者根 14 据公开的信息作出判断与抉择,有利于培育理性成熟的投资群体,促进证券市场稳健运行和良性发展。

我们都知道,股市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但我国股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却大相径庭。过去10年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9%以上,黄金、房价都有大幅度上涨。但上海股市却从6100多点跌到现在2100多点。股市的市值大概20万亿,只占GDP总量的40%左右。美国占了138%,就连相对落后的印度也已经达到99%。可见中国的股票市场确实存在问题,必须完善金融市场改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以推动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常发展。实现股票注册制,必须辅之以加大信息披露、严惩内幕交易、完善退市制度、健全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等措施。

改革完善企业股本市场化补充机制的好处:一是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三是实现以增量推动结构调整,四是促进金融系统健康稳定运行,五是投资者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六是助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可以预见,当中国企业股本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就真正产生了。

《决定》还对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等提出了要求。落实这些举措,有利于消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在政府的职能的转变,核心的举措是什么?改变权力结构。改变权力结构的关健词是三个,即放权、分权、确权。放权,15 就是向市场放权,向企业放权,向社会放权。分权,通过制度的设计,在政府内部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的分离和制约。确权,就是要确定政府权力的边界。政府不应该是万能政府,我们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决定》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等问题提出了改革举措。《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做到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政府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现行财税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 16 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的,对促进财力增长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现行财税体制已不能完全市场适应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完善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对此,《决定》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预算改革方面。预算管理关键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阳光下很难有腐败、很难有挥霍。如果彻底将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那么对各级政府来讲无疑于一场财政革命。《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要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如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下达,就应该改行政审批方式为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我市拟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约25亿元,组建工业、商贸、科技、文化旅游、现代农业5个母基金,引入10多个基金管理公司,按1:2比例募集社会资本,形成若干专业性强的私募股权基金,按市场规律进行股权投资。这有利于大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能从源头上避免腐败的产生。

在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方面,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个制度实行之后,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17 市场公共服务的缺位等等,会有明显的改观。

税收制度改革方面,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和环保费改税等工作。大家热议的或者比较关注的是房产税的改革。其实房产税也是势在必行。第一它可以抑制房价。第二确实有利于促进公平。第三有利于稳定地方,在国外,房不动产税是地方政府长期的、大宗的税源。

5、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破除这一障碍,核心在于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决定》提出“三个鼓励”: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也是一个亮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使用权是他合法的权利,但是按照现行的担保规定,按土地管理法还不能抵押。重庆在农村“三权”确权,并分离量化所有权和使用权基础上,全面开展“三权”抵押融资,并通过建立市和区县两级融资担保体系,实行政府、银行、承贷农民坏账分摊机制,目前融资额已达450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1000亿元。

《决定》强调,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 18 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重庆通过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把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资产,经过清产核资,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起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组织,使农民获得更稳、更高、更持续的财产性收入。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350个。今后,要积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支持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规范提高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经营水平。

《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转户常态化机制,落实相关权益,确保农民工同工同酬。

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开放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决定》提出,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决定》 19 还对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提出“三个允许”,即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这些年,重庆立足国内市场和重庆发展需要,锁定地下矿产开发、地表资源开发、资源深加工、海外企业并购等领域,推动海外投资,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决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自由贸易是WTO规则下的升级版,将倒逼我们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比如钢铁,自由贸易区内90%的税收会免掉,外国钢铁的进入,会倒逼我们加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短期内会有阵痛,长期看更利于持续健康发展。

《决定》把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目前,重庆正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要好用足国家扩大内陆开放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价值链垂直整合模式,努力构建内陆产业集群发展新机制。加快完善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1+2”开放平台和口岸功能,向上争取并积极落实“1+10”政策措施,力争保税贸易、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发展取得新突破。20 进一步发挥渝新欧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作用,积极参与“新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周边地区的联动,提高重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认识,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得很快,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抓紧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这是我国司法领域在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近年来,群众 21 对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今后,重庆各级法院、检察院财政供养均由市级财政负责,这有利于防止“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排除办案受权、钱、利等法外因素的干扰,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司法环境。另外,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决定在上海、广东、重庆等7个省区市进行改革试点,为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其次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等,都将对我国法治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不是否定劳教制度的历史功绩,而是根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现状,与时俱进作出的决定。

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是回应社会关切的具体体现,也是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要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要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决定》要求,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当前,互联网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破坏和渗透的重要渠道。必须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决定》要求,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重庆成立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推动报业、广电、出版等市场化改革,有些还走在了全国前列。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 23 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决定》强调,要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决定》回应了当前社会对教育这个最大民生的关切,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普及,保障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是教育均衡,保障人人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最终,达到教育均等,保障人人享受教学质量、升学待遇等方面的平等。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决定》要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变,产业结构要主动适应劳动者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趋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24 切实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户籍、公租房等保障。

《决定》要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必须在一、二、三次分配各环节上下功夫,尤其要在工资制度和税制改革上动脑筋。形成职工工资增长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加大反哺“三农”力度、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关键是要做到应征必征、应减尽减、应免则免,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当前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低、转移接续难、人口老龄化等矛盾凸显,也使得社保基金收支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多数地区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每年靠国家财政补助实现平衡,去年全国财政补助高达2000多亿。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沿海发达省市靠农民工做贡献,实现了收支盈余,养老却要回到原籍。这对农民工输出地不公平,也影响农民工缴费积极性。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已基本实现,制度和技术上已无多大障碍。要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如果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从28%降至20%左右,其中企业降至12%,个人保持8%不变,这不会降低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但每年可为企业减负1万亿元,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大有好处。《决定》还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果全国2亿多职工延迟5年退休,多缴少支“一进一出”就是20多万亿元,可缓解全国社保基金的缺口。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决定》要求,统筹 25 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行“单独两孩”政策(头胎双胞胎不在此例),只是具体政策的调整,绝不是不搞计划生育了。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现行信访排名制度饱受诟病,初衷是通过给地方部门以压力,促使矛盾化解解决在当地。然而,这一制度被异化了,一些地方视信访为“洪水猛兽”,为了排名,要么采取不文明甚至非法手段“截访”,造成恶劣影响;要么花钱消灾,导致“信访不信法”。必须改革信访工作制度,逐步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目前,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这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但更多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开发带来的,而相关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健全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决定》要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国土资源部门)确权登记,建立空间规划体系。针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的问题,要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决定》强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我们的神圣责任,更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内在要求。我们实施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在“两翼”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践行生态文明。

《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目前,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还不到位,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虽已确立,但没有体现生态价值。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指出,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为我们深化党的 27 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一是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决定》除对“五位一体”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部署外,还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部署。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决定》还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也此次全会的突出亮点之一。维 28 护国家安全是中国21世纪的重大课题,中国在越来越强大,但国家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来得正当其时。

外媒关注三中全会

亮点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亮点二: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备受关注 亮点三: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亮点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更多权利 亮点五: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群众热议的十大话题

1、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3、启动实施“单独”生育二胎政策

4、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5、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6、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7、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8、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9、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10、法院、检察院、纪委管理模式发生变化

三、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内容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全面把“体育”和“美育”单独提了出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握好方向。

(二)教育公平七大举措

1.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2.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3.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4.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5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6.破解择校难题。

7.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招考改革承载厚望 1.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2.学生考试多次选择。3.学校依法自主招生。4.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5.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 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四)基础教育六大改革

1.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2.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3.不分文理科。

4.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

5.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6.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五)职业教育五大创新

1.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3.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4.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多元录取机制。(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5.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六)各类教育齐头并进

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七)教育管理效能提升

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2.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3.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31 捐资激励等制度。

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四、关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措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责任重大、使命崇高,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起改革攻坚的合力。

(一)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进取意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35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那么一股子劲儿、一股子气儿,靠的就是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气神。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战、持久战,是“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进一步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直面问题、披荆斩棘,以更大的决心和气魄,打好改革攻坚战。

二是树立机遇意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巨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精气神高涨。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从重庆来看,现阶段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破除体制机制 32 深层次矛盾”四个关键节点,既有挑战,更面临重要机遇。我们一定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积极作为。

三是树立责任意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与此同时,利益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藩篱、人民群众的期待,让全面深化改革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认清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既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又要有勇于担当的胆识,趟出一条改革发展的新路。

(二)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决定》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些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认真落实“五点要求”

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决定》要求,各级党委 33 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具体要求有五点。

第一,牢牢把握方向。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各级党委要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要切实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加强对改革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阐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部署,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大胆探索实践。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同时,今天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所面对的问题也有很大不同,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也有了更多期待和更高要求。必须科学认识改革的本质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必须进 34 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的改革探索,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推进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中央明确的改革部署要统一行动、切实落实,对一些重大改革探索可以先行试点,重视发挥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各类改革试验试点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对于改革探索中的一些失误和不足,不搞求全责备、积极加以引导、不断改进完善。对于地方、基层和群众创造的生动鲜活的实践经验,要及时发现、不断提炼、积极推广。

第三,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衔接,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科学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形成改革合力,产生共振效果,放大改革效应。

第四,完善组织保障。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35 需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实施,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必须按照《决定》要求,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和鼓励改革的导向。努力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共同投身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要继续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纠正“四风”问题不放,不断取得成效,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落实领导责任。全面深化改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贯彻《决定》精神,完成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任务,关键就在于必须落实领导责任。中央 36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抓好涉及本地区本部门重大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有领导、有督促、有检查、有步骤地向前推进。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推进改革,不要自行其事,更不要一哄而起。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在强化党委负总责前提下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细化目标任务,以项目化方式对改革任务进行分解、组合,做到年前年后有部署、年中年末有督查。建立健全改革定期评估机制,加强改革举措的跟踪落实,及时评价改革效果,不断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五、学习体会和工作建议

(一)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感受 1.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势不可挡;

2、法治建设是现代社会的共识,步伐加快;

3、以人为本是治国理政的要义,日益强化;

4、市场搞活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松绑有理;

5、创新驱动是大国崛起的动力,鼓励争先。

(二)结合永川教育发展贯彻全会精神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立起适应和支撑永川大城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成渝西领先、全市一流、全国闻名的区域性教育中心。形成资源集聚的“强磁场”。占据辐射渝西的“制高点”。建成渝西开 37 放型教育的“集散地”。

五大重点任务:

1.建设区域性高等教育集聚中心。2.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创新中心。3.建设区域性基础教育示范中心。4.建设区域性国际化教育资源中心。5.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共享中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关键词 第8篇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记者从三中全会公报中梳理出十个“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将成为高考政治试题关注的热点。本文按照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般模式, 结合这些“关键词”设计试题, 对考生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提前洞悉高考命题模式, 是大有裨益的。

一、改革

1.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 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有利于

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3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4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123B.124

C.134D.234

2.全会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 分析中央强调改革的原因。

参考答案: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能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但是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错误。124正确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的变化。本题选 B。

2.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要通过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通过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总目标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2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三、决定性作用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下列措施中, 有利于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是

1国家出台价格管制政策, 避免价格上涨2维护市场秩序,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完善市场信息服务, 畅通商品流通渠道4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A.12B.13

C.34D.23

2.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参考答案:1.维护市场秩序,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利于消费者自主选择, 2正确;让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 畅通的消费渠道, 有利于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3正确。避免价格上涨的做法违背市场规律, 1错误;缩小收入差距, 与自主消费无关, 4错误。

2.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传递供求 信息, 实现资源配置,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更加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强调: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 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 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什么问题?

材料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出现了3次,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

(2)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 我国应该如何发挥财税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材料三2013年11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要求进一步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 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 加公平、更可 持续。会议认为, 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

(3)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国务院上述要求所体现的道理。

(4)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分析“必须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的道理。

参考答案: (1)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严重, 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 1强化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 特别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要加大财政对民生工程的投入,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率, 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要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 对中小微企业和劳动者自主创业给予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的政策, 以保证更多公民通过就业或创业获得收入。4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调整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3) 1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体现了国务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2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 体现了国务院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

(4) 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各项改革承诺如果不能兑现, 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必须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 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2认识对实际具有反作用, 中央的各项改革承诺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 必须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五、党的领导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决定性成果

全会要求:到2020年,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分析上述成果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既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又要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 体性、协同性, 形成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体现了掌握系统优 化方法。3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 需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体现了树立创新意识。

七、国有经济主导

全会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分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参考答案:1从经济制度来看, 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并不相同。2从市场地位来看,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3从国家政策来看, 两个“毫不动摇”表明,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八、现代财政制度

全会强调: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 分析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完善立法、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有利于协调国家与集体、个人的利益, 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

九、社会治理

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 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维护国家安全,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 社会矛盾 体制, 健全公共 安全体系。

从公民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中央强调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因。

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与和谐。2在我国,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来。

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全会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 制度, 改革生态 环境保护 管理体制。

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 建立系统完 整的生态 文明制度 体系的哲 理依据。

参考答案: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能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相关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有望加强。

上一篇: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活动策划下一篇:刑警大队2002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