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实施方案范文

2024-05-18

两区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

两区实施方案 第1篇

车桥镇徐场小学“两区一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总校领导下强势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构筑教育思想、内容、技术、装备、师资和管理现代化的综合优势,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狠抓机遇,创新思路,切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校上下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加大投入,确保我校“两区一化”建设工作一次性通过区级评估验收,顺利圆满完成创建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强化领导,我校成立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陈明喜

副组长:乔广永 谈正宏 夏书强 张树青

成 员:刘桂芹 贺乃亮 秦万善 赵凤英 王炳军 李小花 贺乃明

王正洪 朱君 秦万庆 刘碧芬 李善梅 施小桃 傅秀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组成人员如下:

1、办公室

主任:陈明喜

副主任:乔广永 谈正宏 夏书强

成员:张树青 王正洪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实施创建工作计划、方案。

(2)负责组织、推进、督查整个创建工作。

(3)负责承办、协助召开各类创建工作会议。

(4)负责处理、协调创建工作中的关系。

(5)负责收集并整理有关创建工作的软件资料。

2、基础教育组

组长:夏书强

副组长:王正洪

成员:刘桂芹 贺乃亮 赵凤英 王炳军 朱君

秦万庆 刘碧芬 李善梅 施小桃 傅秀珍

工作要求:

(1)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以上,规范招生行为。

(3)盲聋哑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4)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

(5)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按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规定管理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组

组 长:谈正宏

副组长:贺乃明

成 员:赵凤英 王炳军

工作要求:

(1)在职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2)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以上。

4、办学条件保障组

组长:乔广永

副组长:夏书强

成员:刘桂芹朱君李小花

工作要求:

(1)办学条件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其中,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达到省二类要求。

(2)教育城域网实施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3)学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

(4)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等基本均衡。

(5)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

5、安全环境工作组

组 长:张树青

副组长:秦万庆

成 员:刘桂芹 贺乃亮 秦万善 赵凤英 王炳军

朱君 李善梅 施小桃 傅秀珍

工作要求:

(1)校园周边无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建设项目。

(2)学校无依傍围墙搭建的建筑物。

(3)学校周边无影响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

(4)学校50米内无摆摊设点、堆放杂物。

(5)学校200米内无歌舞、电子游戏、互联网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6)学校周围无影响学生安全或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

(7)依法制止和查处其他行为。

6、台账资料工作组

组 长:乔广永

副组长:夏书强

成 员: 张树青 王正洪

工作职责:

(1)负责起草、整理创建申请报告及创建工作报告。

(2)负责起草、转发、收集、整理、下发有关创建工作各类文件,编印创建工作信息。

(3)负责制作宣传片、画册。

(4)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有关工作台账资料。

7、督查考核组

组 长:陈明喜

成 员:谈正宏 贺乃亮 秦万善 赵凤英

工作职责:

(1)负责督查创建工作机构是否正常运转,各项制度、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负责督查“一办六组”的各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创建领导。

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创建工作组织,统筹协

调;创建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推进整个创建工作;六个职能工作组在创建活动中,要对照省评估验收的16条指标,履行工作职责,深入调查,时刻把握整个创建工作的节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放大亮点,强势推进,搞好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的创建组织领导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切实抓好创建相关工作。

2、明确创建责任。

作为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主体,对照《2012年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学校各室、各部门要主动配合,搞好协调,积极参与。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一办六组”的各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因工作不力造成目标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先。

3、形成创建合力。

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大局为重,统一思想,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

要按照《车桥镇总校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任务分解表》的任务划分,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做到齐抓共管,协调联动,使整个创建工作按照序时进度进行推进。各校、各部门在创建工作中要全力以赴,整体联动,上下协调,分项实施,整体推进。按区时间节点要求提前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4、加强创建宣传。

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创建意义、目的、内容以及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到整个创建工作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中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做法、经验,要及时的宣传报道,对顶着不办、拖着不干、整改不力的,要进行公开曝光,要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车桥镇镇政府、总校、村委会对教育的领导与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做到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同时,以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车桥镇徐场小学“两区一化”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及时序表

序号考核内容责任组主体负责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以上基础教育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以上基础教育组盲聋哑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基础教育组建成“省优质幼儿园”达60%以上,其他园为省标准园基础教育组办学条件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办学条件保障组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基础教育组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以上师资队伍建设组8 学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学校实行光纤连通办学条件保障组规范办学,教育、教学、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台账资料工作组学校有安全保障系统,周边无环境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和应急机制安全环境工作组。

两区实施方案 第2篇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秋季,县教育局决定将平水小学合并到外国语小学,平水小学作为外国语小学的第二校区,探索实践“一校两区”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面对学校新的局势,学校按照“一套班子、两个校区、五项统一”的模式对平水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全面统筹,统一管理,统一开展,做到资源重组优化,整体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师队伍统一调配,保障师资水平均衡。

学校开学前针对平水校区缺英语学科教师而语数等学科相对富裕的现状,学校通过调配将英语教师张英选派到平水校区任教英语等学科,将平水校区的郑龙升、张学根、余运新三位教师调整到外小充实到门卫和保育员岗位,有效促进了学校人员调配和师资均衡。

二、学校管理统一规范,促使学校管理均衡。

为不断规范平水校区的学校管理,学校任命杜兵同志为平水校区执行校长,全面负责校区的各项工作,并安排校委会成员王作平牵头联系平水校区,总务主任付胜负责指导管理平水校区的总务后勤工作。每学期开学工作会议和比较重要的会议,通知杜兵校长参加会议,各项工作同安排、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每月两位联系校区的校委会成员对校区工作做一次调研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校区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规范开展。

三、教学教研统一要求,保障教学水平均衡。

教务处对平水校区的教学教研工作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强化研究、注重指导,确保了教学常规,提升了教学研究实效。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组织一、三、四三个年级的年级组长和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深入平水校区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每位教师上一节研究课,面对面交流研究。一对

一、手把手指导教师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每两月开展一次送课活动,教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去年秋季课内比教学工作中,刘校长亲自带领评委组深入校区开展听、评、议课等环节,5名教师人人参与比教学全过程,取得了较好效果。年近花甲的袁选成老师说:“近四五年来,因为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上级指导少,感到很孤独。现在改革好,领导常指导,工作干劲高,学生受益了”。刘校长深有感触的说:“通过近一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平水校区5位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精神面貌变好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了”。

今年6月,因余红发老师生病在宜昌住院治疗近一月时间,所任教的数学课杜兵校长主动代课克服了临时困难,而任教的两个年级的科学咋办?学校为确保学生学完功课,学校安排余祖礼、张兴国两位老师两次利用星期六时间送教下平水校区集中授课,有效保证了学科教学任务落实,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负责。

四、学校活动统一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均衡。

为保证平水校区全面贯彻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首先校区内自挖潜力,校区附属幼儿园两名年轻教师兼任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同时学校高度关注平水校区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展示成果、提高兴趣的平台。去年秋季体艺节期间,学校专门将平水校区的19名学生接出来,参加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活动,6名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有名学生还获得了第一名。学校还安排专人组织他们晚上到昭君广场、政府广场、游乐场参观游玩,在微机室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又专程把平水校区及附属幼儿园29名学生及教师接到外小开展庆祝活动,当同学们自己排练的节目在外小大舞台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今年春季,刘校长联系爱心企业—宜昌市葛洲坝腾飞服饰有限公司为每名学生捐赠了5套服装,5月27日公司老总专程到平水校区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当每个孩子领到5套爱心服装,孩子和家长都感激不已。公司总经理张华还为留守孩子小启寒捐赠现金1000元,并承诺将长期帮扶小启寒,小启寒激动地哭了,表示一定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汇报爱心人士。

五、后勤保障统一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均衡。

学校十分重视平水校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安排食堂管理员邓严华按照外小食堂管理方法和标准指导食堂管理服务工作,亲自制定每周营养食谱,亲自采购食堂物资物品每周一次送到平水校区,确保了食堂服务安全和质量。同时学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为19名学生每人每年争取生活补助1800元,做到了学生在校免费进餐。家长们感激的说:“我们平水学校的孩子真幸福,才对得起国家和学校的好政策”。一年的“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效促进了平水校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落实措施,力争“一校两区”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一院两区该如何协调运营 第3篇

1 病区与学科配置问题

血液科要求病区留在老院, 但是PICU病区要搬到新院区, 血液科没有PICU作为医疗后续支撑, 就不敢收治疑难危重患儿。对手术科室来说, 如果手术科室两院区同时运营,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将不堪重负, 甚至连三级查房都得不到基本保障, 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极大;如果手术科室单院区运营, 另一院区收治病种、复合疾病诊疗等方面均会受到影响。

2 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全国儿科医生资源有限, 尽管该院很早就开始了人才储备工作, 但是儿科专家仍然极为有限。当前, 儿科医疗市场是“患儿跟着专家跑”。新院区运营后, 专家门诊、特需门诊是单院区运行, 还是两院区运行?专家资源如何在两院区之间有效调剂?

3 人才培养问题

两个院区同时运营, 医生、护士、管理、后勤等岗位都需要人员。这些人员有的是固定院区工作, 有的是周期性轮转 (半固定) 工作, 有的是临时性调配。如何充分利用相对充裕的岗位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 人流、物流问题

两院区之间医生、病人、标本、物资的交通运输问题怎样解决?尤其是危重病人、保存时效短的贵重药品的运输又如何解决?

5 信息流问题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 有的病人需要跨院区就诊、检查、治疗、住院, 但是新院与老院是不同公司的信息系统, HIS、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等电子信息难以跨院区流转。

6 运营管理问题

医院运营需拥有一套完整的职能管理部门体系, 其中涉及行政、党务、医疗、护理、人事、后勤、保卫、接待等管理条线。两院运营后, 需对职能部门进行合并、分解, 哪些部门合署办公?哪些部门需两院同时运行?

7 绩效管理问题

两院的医疗市场、业务量、运营成本、收入结构等均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绩效考核, 如何使两院区之间的薪酬分配既能实现效率, 又能体现公平?

浙江:农业“两区”出“三新” 第4篇

要素集聚,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浙江人多地少,如何将分散、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起来,是横在现代农业前的严峻课题。现实可行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创建统一平台,借鉴工业园区的打造模式,通过提供政策和服务,将人、财、物等农业生产要素集聚起来,以破解困境。

按照功能定位,粮食生产功能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在开展多年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基础之上,今后更注重集中规模生产、基础配套设施的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则主攻高产高效,依托前期培植的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与产业群,运用市场经济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打造产业布局更为集聚、产业链条更为完善的现代园区。

谁来建?明确指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则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等职责。怎么建?浙江从顶层设计入手,整合农林牧渔与发改、国土、科技、交通、金融等部门资源,凡是涉農的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统一向“两区”倾斜集中,实现“一个池子蓄水”。

除了统筹政府资金,浙江还创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每年举办招商对接活动,吸引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两区”建设。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要素集聚后的农业“两区”,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一举解除了主体入驻的后顾之忧。5年的时间,浙江“两区”累计投入资金495亿元,其中社会资本超290亿元。

生态循环,树立绿色发展新标杆

应对农业资源短缺的现实状况,2010年,浙江还同时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源头控制投入、过程清洁生产、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以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作为现代农业的新高地,“两区”自然首当其冲,为浙江发展绿色农业树立新标杆。

围绕“两区”建设,浙江利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延伸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肥药减量和统防统治技术,以实现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针对园区内的畜禽养殖,浙江注重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通过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在“两区”中率先构建绿色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在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浙江还在“两区”探索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现在不少农产品只要一扫二维码,其“前世今生”全知道。严格监管之下,浙江“两区”所产的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质量安全有保障,品牌自然得以壮大。数据显示,浙江“两区”内认定的“三品一标”基地已超过540万亩。

2015年,浙江农业“两区”启动实施“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实施产品质量、生态循环等六大提升行动,以全面提升发展层次。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建成57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795个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已成“两区”标配,引领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三产融合,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

归根到底,“两区”建设的目的还在于增加产出和效益。对此,浙江的路径是通过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实施中,每个县域的“两区”重点选择几大优势主导产业,在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上精准发力,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来联结前端。如此一来,农户只需按照标准生产,对企业来说,既解决了原料供应,又能确保质量安全;对农户来说,收益则有了保障,还能稳步提高,真是一举多得。至于后端的产业链延伸,农业龙头企业更具优势,也因前端生产有保障,其有更多精力致力于品牌营销、贸易流通等来开拓市场。

现在,浙江各地都在重点扶大扶强领军主体,以打造一批集种养、加工、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根据计划,到2017年,利用“两区”平台,浙江将形成50条总产值达800亿元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在三产融合中,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业态,近年来势头渐猛。发挥农业“两区”生产、生态和景观功能,浙江通过农旅结合,让美丽田园衍生“美丽经济”。2014年,浙江的休闲农业实现产值160亿元,直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50亿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40多亿元。

两区两基地一中心 第5篇

11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莅临柘城县调研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业工作,对该县以城镇化引领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11月10日上午,该县召开县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学习传达卢书记对该县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结合柘城实际,抢抓机遇,持续发展,立足优势资源、传统产业和发展基础,着力建设“两区两基地一中心”,为加快推进建设中原经济区作出积极贡献。

“两区”,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一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产业转移规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企业,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强化以商招商、能人招商、亲情招商、驻点招商和线式招商,重点承接纺织服装、医药制品、电子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税收、高就业、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让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汇聚柘城,备足后劲,积蓄力量,使柘城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二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履行好柘城作为农业大县的政治责任,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4亿斤以上,持续巩固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荣誉。在抓好粮食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

最大的三樱椒集散地和全国三樱椒信息发布平台。该县将立足这一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质量、增加产量。进一步建设好辣椒大市场,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大力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社,健全辣椒产业服务体系,提高辣椒产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为种辣农户提供统一的良种、统一的技术、统一的服务、统一的收购,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辣椒精深加工,发展辣椒制品生产,促进加工转化增值,打造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辣椒产业基地。

两区同建大推进 三农工作大提升 第6篇

房寺镇党委、政府

房寺镇地处禹城市西部,全镇版图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辖62个社区(村),7万人口,耕地面积11万亩。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试点镇、山东省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山东省和德州市的重点中心镇。去年以来,房寺镇把两区同建工作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幸福的最有效途径和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来抓,审时度势抢机遇,心无旁骛抓落实,放权明责抓推进,实现了全镇三农工作的大提升、大突破。

一、基本情况

房寺镇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特点是:

(一)工作摊子大,涉及群众多。2012年4月份以来,房寺镇共投入5亿多元,开工建设了房寺、邢店、东店、滨河、陈寨、崔李、张安7处社区,规划建设多层、两层模式的住宅共54.3万平方米。7个社区的建设共涉及到36个自然村庄的2700户,12000名群众。截至2014年7月底,已交房入住48万平米。

(二)旧村拆迁顺,土地流转快。2013年6月至7月,邢店、孟庄、董庄、聂庄、张安、东孙、东崔、崔李、老范、小蔡、辛庄、东马、东店、西店、张宋、魏庄、河口赵、大赵、胡庄、陈寨、张庄、杨庄、绿豆王、辛庄24个村实现了整村无震荡拆迁复 耕,并通过验收,完成土地挖潜指标2200亩。项目区内5.4万亩土地,2.3万亩已经实现流转。

(三)农业项目多,群众受益大。通过两区同建,全镇催生形成了绿城精品花卉苗木观光园、凯盛现代农业示范园、禹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馨景生态农业园等五大农业园区和裕森奶牛养殖基地、嘉鑫7万只肉羊两个基地。农民兄弟以建筑成本价位,从“脏、乱、差”的村庄,搬进已接通天然气、暖气,教育、卫生、商贸、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新社区。已经土地流转得8000余名群众,从农民变市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四)小城镇变化大,面貌日日新。先后实施了小城镇建设的道路、绿化、教育等五类十八项重点工程,构建起4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建设了房寺、新城、学府、现代城四个居民小区,城镇人口增加1.2万人。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超前谋划,夯实建设基础。一是确立推进模式。依据禹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探索出“先建后拆、整村迁建、滚动发展”的工作模式,有效地降低群众的临时安置成本和心里排斥感,提升了社区人口聚集度和资源整合度,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是科学规划定位。社区选址统筹考虑地理位置、社区班子、村庄占地、空闲宅基、群众需求、产业布局等因素,重点突破,逐步推开;楼房建设因村制宜,镇驻地社区以多层建筑为主,农村社区根据群众意愿,想要多层的就 盖多层,想要连体二层楼房就建设连体二层。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党委政府成立了镇两区同建推进委员会,书记、镇长挂帅督战,组建了7大社区建设指挥部,调整了管区力量,把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和36个拆迁村的支部书记,充实加强到社区建设一线。

(二)坚持政府主导,把握正确方向。为了确保两区同建高标准、快速推进,镇党委政府严格把握了“七个坚持”。一是坚持顶层设计。邀请山东省城乡设计院,制定了全镇两区同建发展的近中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任务和推进计划,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实施。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深刻把握每个社区的情况,根据每个社区要素禀赋和基础条件,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和路径。在社区选址上,主要把握了三集中原则。即:“小村向大村集中、弱村向强村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三是坚持统筹规划。按照德州、禹城两级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确定小城镇和农村社区的布局、规模,在大的规划体系框架下,统筹推进两区同建。四是坚持多方联动。坚持政府、市场和群众“三位一体”,政府主导规划、政策和路径,市场配置资源,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五是坚持推进计划。七个社区都制定了具体推进计划,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六是坚持三重监理。在施工方的监理之外,又实施三重监理机制,真正做到质量过硬,群众放心。三重监理即:聘请市监理公司专业人员监理,镇政府聘请资深专家监理,社区党员群众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理,市监理公司专业人员的工资发放暂由镇财政监管,镇聘监理人员签字同意后方才发放。这一机制有效避免了监理漏洞,参与监理的群众反应建筑质量让人放心。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用价值链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和研究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增值模式,探索财政、金融、社会投资长效机制。

(三)坚持群众路线,注重以人为本。一是“三会一访一定”操作流程。“三会一访一定”的操作流程即:在宣传发动阶段,依次开好班子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征询社区建设的户型、面积、价格及旧房评估等意见;拿出户型图、效果图后,再依次召开群众代表会、党员会、班子会征询意见,修正方案;然后逐户走访以群众签字为准摸清群众购买意愿,确定建设户型及数量。在建设阶段,每个社区成立干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队伍,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参与面。二是三线排序选楼。我们将交购楼定金、交楼房全款、彻底拆除旧房三个顺序号码相加,以三线排序顺序号之和小者为先,确定最终选房顺序,操作简单公正,群众普遍认可,积极主动拆迁。三是抓好旧房评估。在启动新社区建设同时,开始旧房评估工作。配强评估队伍力量,强化培训、强化纪律,在尽早、尽快完成测量评估的同时,先后三次开展旧房评估大复核、大公示活动,保证评估的公开、公平、公正。四是用好奖励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旧房拆迁奖励、搬家安置补偿和临时租赁费三项激励政策,按期按要求搬迁的可 享受奖励和补偿,逾期或未按要求拆迁的不予奖励和补偿,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拆迁进度加快。五是分类妥善安置弱势群体。2012年4月底前,我们已逐户摸清36个拆迁村特困户的底数和他们的意愿,确定小户型公寓式周转房建设任务,同步启动建设。资金短缺、需要贷款的农户底数,以村为单位与农村信用社对接,提前签订借款合同。对五保老人,在旧村拆迁前,全部接到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四)坚持园区先行,强化产业支撑。坚持社区建在产业上,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措施,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让社区居民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一是建园区调结构。建立了以房寺工业育雏园,以房寺商贸街、禹西商贸城为代表的工贸园区,以绿城园林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园,以裕森奶牛养殖基地、嘉鑫7万只肉羊养殖基地为代表的养殖园区,这些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改变了单一的产业结构,拉长了产业链条。二是引龙头促流转。我们2013年9月引进凯盛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10月份凯盛现代农业示范园就流转了陈寨、滨河、张安社区3个社区的土地1.4万亩,转移劳动力2万人,实现了土地规模、集约式经营。投资7.6亿元的禹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6000万元的绿城精品花卉苗木观光园二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馨景生态农业园等园区的建设,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方便,实现了社区、园区的对接促进。

(五)坚持机制推动,确保稳健运行。我们坚持事事抓关键、重落实,把握运行好三个机制,切实把两区同建这个好事办好。一是干部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机关干部队伍和农村干部队伍管理上,落实“块状管理”“月述职月评议”和“争创五个模范星支部书记”等措施,涉及社区建设的36名农村支部书记和70余名村组干部专下来,参与社区建设,砺炼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本领。二是合同约束机制。探索建立了“一合同一协议”机制,群众购房合同、旧房预拆迁协议同步签订,确保搬进新房子,拆掉旧房子,复耕老村子。三是碰头会机制。坚持七个社区指挥部成员每天早七点碰头会制度,每天一个社区,通过调度会、现场会等形式,召集社区指挥部成员和社区建设企业负责人会商问题,保质量、促进度。

三、工作体会

(一)获得群众参与支持是前提。两区同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工作过程中,强迫命令必然损害群众情绪,增加发展阻力。实践证明:要是把两区同建这个好事办好,必须靠过细的工作引导群众,获得群众的参与支持。老百姓支持了,就会心甘情愿、没有办法想办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参与进两区同建工作上来。

(二)坚持政府主导是保证。没有政府主导下的两区同建工作,很难以保证社区与园区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更难以保障社区建设质量和两区同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保障不了,势 必偏移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初衷和目的。

(三)维护群众利益是根本。两区同建涉及群众的直接利益,也是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的焦点问题。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只要时时处处想着老百姓,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两区同建事业才会一帆风顺。

四、建议

两区实施方案 第7篇

“两区”建设及其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工作督查的通知》精神,下面就我市“两区”建设、当前春耕生产和“菜篮子”等三个方面内容作一简要汇报,“两区”建设及其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一、“两区”建设情况

自去年开展“两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早梳理工作思路,出台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编制建设规划,组织力量抓紧进行实施,“两区”建设总体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贯彻落实情况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我市狠抓两个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等各项工作,加强行政主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两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主平台和突破口。一是制定“两区”建设政策文件。在省里的决策部署下达后,我市高度重视,在深入调研和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2010年4月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实施“五个一百”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并以此作为工作载体和抓手,推进“两区”建设。二是加强针对性调研,做好规划。围绕吕省长提出的“在哪建、谁来建、怎么建”的三个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梳理“两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方向,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两区”建设的规划,突出建设区域、建设主体、建设资金的明确。三是构建工作体系。在去年5月,我市就成立了“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县(市、区)也相继组建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自此,市、县两级“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的工作体系已全部建立。同时,全市各地都将“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列入“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把“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主抓手、主平台。四是落实目标责任。根据建设要求,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建设、培育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分解到各年度。同时,各地都已组织编制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

(二)“两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2010年我市紧紧围绕搞规划、抓试点、探路子的工作要求,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作,优布局、抓项目、促转型,全市“两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些园区已初具形象和规模。

1、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方面。去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规划编制的审定。目前,全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94个,面积17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65个。其中,有15个功能区通过了省级验收认定(面积2.51万亩),39个功能示范区通过了市级验收认定(面积6.06万亩),194个功能区通过了县级验收认定(面积17万亩)。

全市在粮食生产功能区中已累计修建、修复基础设施排灌渠701.32公里,机耕路485.88公里,泵站291座,下田坡3823处;新建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45家,新置农机具418台/套(包括收割机、插秧机、翻耕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等)。

2、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目前,全市已编制了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6个,规划总面积35.3 万亩,共有11个农业综合园区、2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其中农业有10个,渔业有14个,林业有1个)和4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其中农业有15个,渔业有23个,林业有2个)列入了省级创建点,平湖市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全市已安排财政资金5418万元,其中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474万元,农综开发资金4151万元,业主自筹资金2.06亿。新增各类灌排沟渠194千米,各类主次干路302.8千米,连栋温室245亩,各类普通大棚4810亩,喷滴灌设施2553亩,保鲜冷库6472立方米;已建设保鲜冷库6472立方米,肥水一体化设施3677亩,蓄水池3.69万立方米,畜禽舍2.24万平方米;购置畜禽养殖设备1226套,畜禽防疫设备117套,畜禽排泄物治理设备4套。全市综合园区建设主体7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种养农户4780户,已流转土地面积3.4万亩。

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全市已安排财政资金612万元,业主自筹资金3036万元。新增各类灌排沟渠347.7千米,各类主次干路20.3千米,连栋温室32亩,各类普通大棚910亩,喷滴灌设施880亩,肥水一体化设施150亩;新建蓄水池1640立方米,畜禽舍1.98万平方米;购置畜禽养殖设备753套,畜禽防疫设备32套,畜禽排泄物治理设备3套。全市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主体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种养农户9243户,已流转土地面积5459亩。

农业特色精品园:全市已安排财政资金713万元,业主自筹资金4876万元。新增各类灌排沟渠41.2千米,各类主次干路21.7千米,连栋温室172亩,各类普通大棚1999亩,喷滴灌设施1615亩,保鲜冷库730亩,肥水一体化设施718亩;新建蓄水池1.32万立方米,畜禽舍2.87万平方米;购置畜禽养殖设备2792套,畜禽防疫设备25套,畜禽排泄物治理设备2套。全市农业特色精品园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种养农户1899户,已流转土地面积4492亩。

(三)我市推进“两区”建设的基本方法

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强化政策扶持、抓牢工作实效和狠抓监督管理,不断提升“两区”建设的凝聚力、支撑力和带动力,切实把“五个一百”示范工程融入到“两区”建设中去,全面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1、突出机制体制创新,牢牢把握“两区”建设工作规范。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两区”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对此我市非常注重“两区”建设机制体制的创新。一是健全机制。市及县(市、区)相继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领导与成员单位一对一联系制度等。市“五个一百”暨“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专门听取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同时,市委市政府派出督导专员,专门成了“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督导小组,定期对各地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二是加强示范。坚持典型引路,认真总结“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市里专门设立了“五个一百” 暨“两区”建设信息简报,同时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和信息交流,扩大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已累计制作简报23期,媒体报道40余次。三是强化考核。为了保证“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列入了四个方面的考核,即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各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新农村建设考核及农经系统对各级农业部门的考核范畴,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同时列入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

2、突出政策扶持,牢牢把握“两区”建设的重点。一是明确扶持重点。全市各地围绕“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扶持环节,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及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扶持的重点领域,把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及家庭农场业主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从2010年起每年分别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市本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各地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两区”建设。各县(市、区)都规定,凡在综合园区内实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都比面上高出20%以上,其中平湖市规定高出50%以上。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粮食功能区建设投资1.35亿元;已累计完成农业现代园区建设资金3.53亿元。三是强化金融扶持。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支柱作用,建立农业项目优先贷款和最低利率贷款机制。强化财政贴息和农业担保,积极探索发展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为“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提供充分的金融保障。

3、突出工作实效,牢牢把握“两区”建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两区”建设不仅仅是产量的提高、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的增长,同样也是循环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功能的拓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我市把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作为“两区”建设的主题,建设成为农业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区,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正确处理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关系,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上。在园区建设中,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遇粮食危机能及时恢复粮食生产,明确要求园区内要以种植作物以一年生作物为主,粮食生产面积占比达30%以上。同时,明确在“两分两换”试点区域,全面启动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流转的耕地要确保50%以上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与发展循环农业关系,把生态循环理念融于生产发展之中,推广生态型、节约型、循环型技术,把“两区”建设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目前,全市共启动建设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区4个,制订了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施意见。同时,按照三产互动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布局农业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农业项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正确处理抓进度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两区”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求做到“三通两配套一平整”即通路、通水、通电,水利配套、防护林配套,土地平整。对外资、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园区,三年内经营不善,带动能力不强,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实行淘汰制,坚决防止个别企业“圈地”和园区内出现“抛荒”、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

4、突出管理和科技应用,牢牢把握“两区”建设的先进性。一是加强园区管理。加快组织机构的建设工作,建立了管委会和农业投资开发公司,抽调精兵强将,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资金筹措、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农业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面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同时,创新质量安全监管途径,在园区内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保障园区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特别注重“万元千斤”、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的推广。切实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广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等现代设施和农机化使用技术,促进园区农业生产设施化水平。三是强化园区服务。坚持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两手抓,全面推进“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促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同时,深化责任农技制度,实行首席农技专家和中高级业务骨干联系园区制度,广泛开展全程指导服务。

(四)“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资源整合不够。由于综合园区规模较大(均超过了2万亩),引入单个建设主体难度较大,因此,每个园区都引入了多个建设主体。到目前,全市已启动建设的11个综合园区引入建设主体77个。建设主体多出现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农产品检测、公共区域品牌建立、统防统治、统一技术培训、信息化服务等公共资源整合难。虽然我市已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强资金筹措和经营管理,但有些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目前,省、市扶持资金主要扶持建设主体,对于公共资源建设相对偏少,而且公共资源建设立项较难;综合园区现有合作社32家,大部分都有自己独立的品牌,整合难度较大。

2、农业招商难度大。对于园区建设,我市在加强农业招商过程中突出农业“选商引智”。但从去年工作来看,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中,既有实力和产业基础,又懂技术、会经营的企业和客商较少,出现了实力强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实力不强的现象。另外,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资本效益,对于提升产业、带动农户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在招商过程中真正具有强带动力的农业项目偏少。

3、农业用地、雇工难。一是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农业税的减免和财政支农补贴力度的加大,降低了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增加了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难度和土地流转的成本,造成农业生产非粮化并影响园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园区管理用地,肥料、农机存储等用地,雇工住宿房用地比较紧张。虽然省市已经有相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面积5‰左右的比例使用,作为设施农用地),但是仍然未能满,工作汇报《“两区”建设及其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三是面临了农业“用工荒”,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造成农业生产用工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另外,外地民工流入量正在减少,大部分都不愿从事农业生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1年,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两区”建设推进年活动,切实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抓好项目的落实、保障建设的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地加以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2011年,全市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89个(31个在建、158个待建),面积15.1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粮食功能区50个;合力做好11个综合农业园区的建设,预计投入资金6.6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2.52亿元,业主自筹4.09亿元;计划基本建成10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在2010年基础上,再创建14个省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1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相关政策,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重点用于“五个一百”示范工程暨“两区”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全面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切实加强园区道路、水利、电力和防护林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招商。通过定点招商、驻外招商、以商引商、组织农业项目推介活动等形式,着力引进有一定规模和产业基础、核心竞争力明显、带动力强、信用好的企业和客商,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机制,推进“两区”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业发展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品质效益转变。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

五是进一步加强“两区”带动能力。大力推进“百个农业龙头示范企业”、“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百个知名农产品示范品牌”创建工作,强化园区发展的支撑力、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拓展延伸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宣传和经验交流,扩大“两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当前春耕生产情况

近年来,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给农业生产注入了一支强兴剂。总的来说,今年我市的春耕备耕工作抓得紧,生产形势较好。

(一)基本情况

1、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今年,全市春粮面积为87.6万亩,同比大幅增长了8.2%,连续第七年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受到大小麦播种期偏迟、去冬今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等影响,春粮长势较为缓慢,预计亩产有所下降。当前晚稻已进入供种阶段,总体种子储备充足、活力良好。预计晚稻播种面积为176.33万亩,较去年略有下降;杂粮面积预计为30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可达290万亩,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

2、经济作物生产货足价稳。全市春播蔬菜面积为47.28万亩,同比增长2.7%;果用瓜种植面积3.56万亩,同比增长9%,确保了蔬菜果品的有效安全供应,实现了市场的货足价稳。据市物价局最新监测,作为本轮食用农产品价格“维稳”的“急先锋”,嘉兴15种纳入监测范围的蔬菜中,有14种的价格在过去3周保持稳定或出现下降。

3、畜牧生产量稳价升。全市生猪一季度生猪出栏132.86万头,总存栏257.94万头,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存栏数减少4.38%。二元肉猪和三元肉猪平均价格分别为13.75元/公斤和15.38元/公斤,比去年四季度上升10.10%和12.5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42.45%和44.87%。苗猪价格同比环比也均有较快增长。猪价的上涨使养殖户获益增加,目前出栏一头生猪获利可在250元左右,部分自繁自养户可达380元,这给我们推进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全市家禽存栏1485.30万羽,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89%,家禽出栏1133.62万羽,同比增加23.85%。全市羊存栏63.02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4%;出栏20.14万头,同比增加11.21%。全市存栏兔52.31万只,同比减少7.95%;出栏15.94万只,同比增加23.18%。

(二)主要工作

1、及早动员部署。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进行贯彻落实、全面部署。各级农业部门层层进行动员发动,组织开展春耕备耕调查,对农民的种植意向、春播作物安排、农资供需情况、土地抛荒状况等进行了专题调查。同时组织春耕生产指导组,下乡下村开展宣传指导服务,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和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发布政策、市场和生产信息,促进春耕生产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加大了对中央一号文件及其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

2、落实服务措施。一是抓好技术指导服务。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纷纷行动,先后组织30多个春耕生产指导组下基层帮助指导工作,开展以清沟理渠、排水降渍和施肥培土为主的田间培育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同时,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农技培训工作,切实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全市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92期,培训人数2万余人次,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2次,发放资料36万份。二是抓好春备耕物资的供应服务。及时做好优质春播作物良种、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调运和供应工作,确保不误农时。全市各级种子公司已备种307万公斤,确保了市场供应。农机部门组织对各类农机具进行了检修。三是加强信息服务。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宣传今年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扶持政策,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提供当前农产品市场、品种、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指导农民对全年种养结构布局进行安排。四是做好“订单”服务。积极为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及早做好产销合同签订、生产基地落实等工作,全市今年冬春季已落实各类种植业“订单”达80余万亩。

3、切实抓好培育管理。针对今年春花作物前期生长差、生育偏迟的特点,及时提出了春花作物田间管理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同时积极做好大小麦、油菜、蔬菜大棚和桑园田的除草防虫防病等工作,确保今年春花作物好收成。同时,通过农技人员下乡、电视、农民信箱等各种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做好各项工作,为春粮稳产打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资和劳动力价格持续走高。受能源、化工等行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农资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农业生产成本相继也大幅上升。据统计,目前尿素涨幅同比为6%,碳铵为11%,国产复合肥价格上升了11%,进口复合肥上涨了19%,地膜、中膜价格上涨了3.5%,柴油价格也经历了两次上调。受国家上调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等影响,水稻良种价格平均上涨了约两成。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部分抵销了扶农政策和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造成农业生产用工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据调查,目前农业用工价格已经从去年的6元/小时普遍提高至8-10元/小时。二是春花作物总体长势偏差。受天气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农户对春花生产普遍不重视,管理粗放,施肥、开沟排水等措施没有跟上,使得地力下降,土壤结构差,造成作物生长营养缺乏。天气因素主要是由于低温影响,目前春季作物总体长势偏差,预计单产将会不同程度下降。三是农业安全工作压力巨大。今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形势总体不容乐观,生猪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的情况在个别地区和少数农户中依然存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有所抬头。由于畜禽产品流通频繁,又是畜牧业的主产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同时随着外来营运性农用车的不断增加,农机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结合前阶段所做工作,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直接传递到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高质量的工作,高标准的要求,把各项优惠措施加以细化、实化,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各项扶持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二是切实做好各项支农服务。一是技术服务。深入基层,开展上门服务,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的到位率,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种粮效益。二是信息服务。及时掌握品种、市场需求、技术等国内外粮食市场信息,快速加以整理、分析,及时、准确地服务于粮食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主体。三是良种服务。对今年晚稻生产种子需求情况早掌握、早安排,提前做好精选加工和余缺调剂。

三是做好春花作物田间管理。当前,正值大小麦拔节、油菜抽苔始花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将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和病虫情,制定技术方案,认真抓好田间管理工作。加强除草防病,及时抓好春花田的杂草补除工作。同时,加强大棚作物管理,做好防倒春寒工作。

四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强化依法护农,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大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菜篮子”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稳物价、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菜篮子”建设,市区蔬菜基地保有面积稳步增加,菜篮子蔬菜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基本情况

1、蔬菜生产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20.83万亩,比上年增加4.31万亩,增幅3.7%。今年一季度,全市春播蔬菜面积为47.28万亩,同比增长2.7%,蔬菜生产呈现面积、产量双增的局面。2010年,市本级(南湖、秀洲区)蔬菜面积为32.2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一季度,市本级蔬菜种植面积11.7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大多已进入采收,总产预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去年受到较为严重的春汛影响,产量较低)。

2、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市区菜篮子蔬菜基地实际投产面积已达万亩,达到菜篮子工程实施以来蔬菜基地最大保有面积,且建设标准较高,路、渠、大棚和微滴管设施配套,不仅保障常年性种植面积,而且蔬菜宜种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小番茄、黄瓜、地蒲等蔬菜品种丰富并提早上市。

3、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回落。从市区蔬菜批发市场统计数据分析,今年一季度市区蔬菜批发交易总量21.1万吨,比上季度增长5%,综合交易价格3754元/吨,比上季度提高11.63%,其中,地产蔬菜5.8万吨,比上季度增长7.4%,综合交易价格2492元/吨,比上季度增加4.4%。进入四月份,受全国性蔬菜产地和本地蔬菜集中上市等因素的影响,市区蔬菜批交易量有所增加,但交易价格明显回落,综合交易价格2768元/吨,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15.8%。其中本地蔬菜综合交易价格1961元/吨,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12.3%。从中可以看出,地产蔬菜在平抑蔬菜价格上涨的作用初步得到显现。

(二)主要工作

一院两区的运营与管理 第8篇

一套班子, 精细管理。

东方医院南北两院区为同一法人单位。为节约行政资源, 减少部门重复设置, 两院区设一个领导班子, 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职责任务不变, 行政后勤两院区采用大部制办公, 职能分区设置、扁平化管理, 一站式为临床服务, 保证在最短时间内两院区有序运行和政令统一。

学科建设, 差异发展。

南北两院学科互补, 差异发展。本部依托原有病患资源, 深化发展肿瘤疾病学科群、骨科学科群、消化疾病学科群。同时充分利用南院空间优势, 发展急诊医学学科群、心血管疾病学科群、神经疾病学科群。

人力资源, 统一协调。

在保障南院人员配备的同时, 人力资源同步立足于优化两院人员层次结构。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招聘造成的人才稀释, 两院施行弹性排班, 人员互相流动。

基于学科建设整体规划, 大部分临床科室由原来的主任统管, 少部分科室分开设置、各自形成特色。两院区同时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组长负责制, 主诊组相对固定, 科主任进行两院区医教研全方位统筹管理。南院开业前期, 医院招聘、储备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 新进护理人员都在本部进行工作及培训轮转, 南院主要以原来各病区抽出的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为主。新院区护士长由指定的老护士长进行半年的带教, 带教合格后独立进行工作。

科研平台, 功能互补。

依托临床, 两院科研管理各有侧重, 本部转化医学中心注重基础研究, 并设有心脏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院建立干细胞工程中心, 对接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特需服务, 各有侧重。

本部立足陆家嘴国际金融区, 继续秉承国际化发展方向拓展高端医疗市场, 完成政府交给的各类重大保障任务。南院设立台胞医院、中法泌尿中心、中法妇产中心等病区, 并开展国际合作。

信息系统, 互联互通。

为推动两院区信息系统的同质化和统一化升级改造建设, 医院信息中心搭建跨院区的统一的临床数据中心、跨院区的统一的运营数据中心、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两院一体的患者服务平台等, 实现两院区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同步共享。

药学购销, 创新机制。

率先在南院引入医药分管模式, 指定一家医药公司提供医院药库和药房药品调配等物流管理和运营, 将药事人员解放出来专注于合理用药及药品质量监督, 并实现中标一品一规, 从源头斩断医患之间利益链。

后勤保障, 一体运行。

两院区共设一个运行保障部, 一个分管后勤的院长助理分管两院区的物业公司, 两院区统一标准打分, 同步对比分析, 强化单位面积节能比较。为方便两院患者、医护来往, 运行保障部实行南北两院对开班车, 并24小时提供手术用血、术中病理标本、器械消毒等运输服务。

通过资源整合, 实现大型医疗设备联合招标、规模采购, 南北两院共享大型设备, 检查结果互认, 有利于两院区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同时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 减轻病人负担, 减少政府重复投入。

绩效考核, 政策倾斜。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出纳税务师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