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2024-06-19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精选8篇)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1篇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樟斗中心小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为此,我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通过开展 “绿色课堂”、“绿色课间”、“绿色课外”、“绿色主题”、“绿色科技”、“绿色艺术”、“绿色生命”等“呼唤绿色”的系列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绿色教育,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在“绿色校园”中健康成长。

一、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突出绿色熏陶

为了更进一步营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氛围,我们加强了校园的绿色建设和校园绿色文化的环境建设,努力凸现“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氛围”。走进樟斗小学的大门,顿时有一种“书香四溢满校园”的感觉。学校的走道、梯间悬挂名人名言、墙壁上“上下楼梯靠右走”、“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标牌;学生出版的宣传栏,生动有趣„„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整体美感。樟斗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在这绿草如茵、清幽怡人、鸟语花香的环境中生活、娱乐、学习,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教育教学的管理,注重绿色渗透

我校绿色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现在所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和体现环保和人文精神的绿色理念,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健康全面的发展。

1.倡导的“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绿色课堂”把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把个人学习视为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绿色课堂”表现为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暖如春风,爽似秋风。

2.加强“绿色教学”。

学校按国家规定全面开设各门课程,而绿色教学,则采取“大课程”+“小课程”的形式。每学期,在校级领导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在学科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语文阅读课有选择地让学生读环保方面的文章;美术课 1 让学生通过绘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数学科更是要求每个年级推选一名教师专门上一节绿色教育渗透的校内研究课。如黄胜老师上的《学校植树方案》、李天德老师的《搭配》等,都注意学科的特点,找出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结合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保证了绿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各科都视教学内容进行环保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绿色课程”。

学校把“绿色教育”作为学校科研的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学校《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为了《绿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上《绿色教育》研究课,编写校本教材。各科教师从自己的科目角度,开发《绿色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悟课程更深层次意义。如语文科教师通过《绿化振兴,我来策划》、《绿色的明天,呼吸与健康》,数学科教师通过《我们的生存空间》、《塑料袋“包裹”家园何时休》、《节约能源从我开始》、《快乐的队日》,美术科教师通过《植树造林》、体育科教师《汽车的尾气》,班队活动《我环保,我时尚》等协同开展研究开发,真正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课程”。

三、加强德育管理,构建“绿色体系”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学校领导在每学期开学初就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动员和宣传工作。学校大队部、年级组每学期向全校师生发出绿色教育专题倡议,营造创建氛围。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每周一,我们都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健康快乐动起来”、“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等。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等环境纪念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通过对环境纪念日主题的了解、学习,增强师生绿色意识。学校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标语等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强化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观念。我们还把绿色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厕所干净。校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生”的倡议书,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使“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也使整个校园环境变的更加美丽。

四、加强绿色实践,培养“绿色人才”

我们认为绿色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人,教师的成才、成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绿色理念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主题的确定———奏响“绿”的旋律

我们将绿色教育第一阶段的主题定位为“珍爱绿色”,开展知绿护绿创绿系列活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粮食。学校提供主线,让不同年级,不同爱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各有所长,各有突破,各有收获。

(二)活动的开展—— 探究“绿”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需要他们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为此,学校创设各种可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提供各种各样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通过和自己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的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来生成对环境负起责任的意识,让学生亲历环境破环带给生活的巨大影响,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唤起共同保护生活环境的强烈责任。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绿色教育活动的内涵。

如五年级:《关注我们的周围》----由各班各小组选择喜欢的内容,如:“一周家庭用电设计方案”“了解校园整治污染设计方案”“节约能源(用水、用电、节粮、节纸)设计方案”,由学生设计思路,交流方案,阐述理由,进行优缺点的辩论。体现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创新,鼓励他们凭借原有的知识,以自己的观点、方式,为学校的绿色活动出谋划策。

2.开展节约能源系列科普活动,提高绿色教育活动的兴趣。

学校结合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主题,开展了“节约我们的学习伙伴——学习用品”、“滴水感悟——节水活动”、“ 珍惜能源,创造美好环境——节能活动”、“节粮在我身边”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并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活动信息,采访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拍摄有关照片。以社会学家的心态,向家长、邻居、市民进行绿色宣传、倡导环境保护。

(三)活动的拓展-——挖掘“绿”的深度

绿色象征生命与发展,希望与收获,健康与安全,;象征着文明、科学、关心、尊重与包容,是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的人本教育。我们充分挖掘绿色教育的深度,把生命教育拓展到绿色教育中。我们采取“大课程”+“小课程”的形式,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校内外安全教育活动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

第一、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系列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系列一:认识自我 每个中队以开展“生命故事会”,“生命影院”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从学 生诵读的诗歌、讲的小故事、演讲、写征文、观看宣传片等,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系列二:感恩亲情 本系列结合5月母亲节和6月父亲节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以实际的行动报答亲恩,感谢父母无尽的爱。学生通过为父母敬一杯茶,为家里做一件家务以及制作感恩卡是本系列学生实际行动的表现。

系列三:自我保护 通过讲座、日常课堂等,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应急避险知识,从而使学生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二、“大课程”----“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实施。1.安全活动月----拉开绿色生命的序曲

三月份是安全活动月,我校就安全月活动开展进行了启动仪式、班级出版墙报、手抄报、写安全征文、进行安全演练(防火、防暴、防震)的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预防流行病----强化生命健康的节奏

我们除了让校医作有关防病讲座外,每天,按上级要求做好校园环境消毒与晨检、午检等疫情报告工作。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我防病意识上了很好的一课。

经过几年开展绿色教育,我校逐步形成了“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的学校特色教育的新意识、新思路。我校的绿色教育是开放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使每位学生在特色创建中陶冶了美的情操,增强了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从而使绿色教育活动充满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与人文性。振兴小学也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集人文、科教、快乐、和谐于一体的绿色教育特色学校。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2篇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跟随国际形势,在十三五规划中“绿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城市构建,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轨道交通、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努力,让“绿色”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然而,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之时,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时滞性。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建设。

编制规划绿色生态提升工程,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为主导,在规划当谈及如何优化城市民居环境时,要进一步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重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城市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地推进,增花添彩。同时,优化提升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实现对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保护,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当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互动之时,如何推动绿色发展?还需从日常出行开始。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按照“轨道交通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同时,配合小街区规制的要求,开行更多的穿行于社区间的公交,进一步打通公交网络毛细血管,鼓励更多市民绿色出行。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等方面承担公民责任,为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城市添砖加瓦,规划出美好蓝图。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3篇

关键词:思品,生态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习得的综合性课程, 本质上不是一套纯知识体系。课程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 一如既往地按老套套上课, 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无信, 导致学生上课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最终与新课标背道而弛。因此, 我们倡导绿色理念, 构建思想品德生态课堂, 就是说思品课要有青春活力, 是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绿色”课堂, 它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标施教, 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环保”、“节能”型课堂。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构建思品生态课堂的基础

思品课联系实际生活, 具体地讲, 是指思品课的内容来自生活, 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或瞬间, 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而不是向儿童诠释生活, 是重在让学生通过重温生活事件, 在生活画卷的引领之下, 认识和理解生活, 形成正确的态度, 积累鲜活的案例, 尤其是较理论的内容。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 考虑到学生受年龄的限制, 对党的知识了解比较少, 直接讲, 学生会有空洞虚假的感觉, 收效甚微。讲课时, 笔者先播放了一段2009年5.12地震的录象, 录像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怕余震亲临前线的镜头;有共产党人不顾小家顾大家的动人场面, 让学生在事例中体会党的作用, 理解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以学生的视觉来关注社会生活, 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们自评人际关系星级, 然后再结合其他同学的点评找自身的礼仪问题, 当看到学生或难为情、或腼腆或自责的神情时, 笔者觉得欣慰。其实, 学生不是没有社会生活经验, 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学生接受一些知识, 更不能通过强制灌输要学生接受。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时间的安排, 做一定的改造、加工, 使之能够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相符合, 也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例如, 在七年级教学“法律护我成长, 学校保护和家庭保护”时, 笔者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一个话题, 很多学生说到“爸爸妈妈擅自翻他们的书包、抽屉甚至日记, 查他们是否和哪些异性交往”, 对此表示很气愤或无奈。笔者派一组学生去采访其他老师, 一组去附近的街道菜场采访, 另外两组在教室借来八年级的《思品》, 让他们阅读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和第三课《男生女生》, 结果在第二堂课上, 学生的观点多了:“父母的做法与法不符, 但情有可原”, “与父母多沟通一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我是家长也许也会担心”, “毕竟我们还太年轻, 有时还很幼稚”……把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平凡事件赋予思想品德教育意义, 这样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更有亲切感。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都可以成为思品课堂。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我们要多与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任科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协作关系, 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发生的事例, 因为这样的事例更有打动力和说服力。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构建思品生态课堂的保证

思想品德课如果忽视实践和体验, 会显得空洞。它更多的是要促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言行和更好地进行内心感悟。情境感悟可以让学生亲历和回归所创设的“生活”,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来体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这是有别于接受学习和灌输的重要特征。教学设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学习的活动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活动, 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在八年级《思品》“我与父母交朋友·两代人的对话”课上, 笔者在课前做了布置, 要求两大组同学把自己在家里和父母的隔膜矛盾写出来, 而让另两大组学生模拟家长来解决问题。虽然学生的回答有欠成熟,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体验。又如, 在学习《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 课堂上笔者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 如假冒商品飘柔洗发水和正品进行比较, 假的香味过浓, 且瓶体上说明的字迹模糊、不清晰。还有盗版的VCD碟片, 甚至假的人民币等,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识别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 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因此, 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 而要落实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 引发学生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例如, 七年级教材中的“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的合作与竞争,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要让学生真正理解, 不能仅限于对关系的理解, 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践, 使学生领会合作与竞争在社会生活中的必然性。可先让学生做二人背气球游戏, 从中去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样摸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

三、减轻学生负担, 回归思想品德生态课堂

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社会生活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而不是要让学生背无用的理论教条, 做大量的习题。减轻学生负担, 首先得减学生的精神负担, 不要让学生感觉上课是一种负担。因此, 教师自己首先不能像“马列主义先生”, 要用亲善的形象接近学生, 从谈话内容、教态乃至语气都让学生感觉到可亲可敬可信, 逐渐喜欢甚至盼望上课。心理学研究认为, 当人的情绪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姿态时, 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亢奋状态, 有利于接受新事物。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照本宣读, 学生又能听多少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积极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课文,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笔者常常在让学生读课文前说:“你们喜欢和老师继续深谈这个话题吗?先去课本里面充下电, 如何?”当然, 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讨论、当堂采访等活动, 但教师不能武断、强制、灌输, 而要营造恰当的氛围, 让学生自己“作主”。

优化作业, 减轻学生的物质负担。“当堂清”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所以, 笔者总是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来完成作业;根据课标的不同要求, 有时只让学生做一些讨论性、实践性的开放型题目, 少而精;有时撇开作业本, 让学生当堂写一点心得体会或个人反思;因为学生的认知不同, 合作完成作业也是学生所喜欢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直以来处于一种考什么教什么或是副课边缘的状况, 其实只要遵循教学规律, 注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化, 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磁场, 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进而为建构生态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最终为学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是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韩震主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庆林, 杨东主编.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4篇

绿色,有有形的,是目之所及的绿色。我校拥有丰富的绿化资源,时刻吸引着学生探究的目光,校内外又有许多植物专家和植物爱好者关心着我校的成长。绿色,也有无形的,是心之所感的绿色,包括氛围、机制。我们按照做强一个点,凸显一条线,拉动一个面的文化建设思路,在开展“有形之绿——植物探究”活动过程中,进行着“无形之绿——校园文化”的实践。我们依托“植物探究”特色平台,精心开辟“校本型探究性体验教育”活动途径,由“实践”提升到“探究”,逐步培育“生态德育”的亮点,并提炼出“绿色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重点放在营造绿色自然的校园环境,构建绿色和谐的校园文化,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绿色家园”,把教师培养成“绿色园丁”,把学生培养成“绿色精灵”,从而促进学校、班级、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两个根基:课题研究和特色建设交融互补

第一,以省级立项课题为根基,全力打造学校绿色文化教育。

第二,以“植物探究”特色建设为抓手,深化学校绿色文化教育之内涵。

“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两个根基交融渗透,相辅相成,为绿色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搭建了较高的平台。

三、构筑三大支柱: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同生共建

第一,营造绿色教育的空间,把学校建设成“绿色家园”。

绿色的校园环境是一种自然环境,也是育人的氛围,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为此学校在“环境也是教育者”的理念指导下,以“天和”的平等精神,精心营造绿色环境文化,促进教师、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和谐的绿色家园。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育人的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说话,从而打造出一个绿色灵动的生态教育空间。

第二,构建和谐的教师队伍,把教师培养成“绿色园丁”。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倡导绿色教学理念,打造“绿色课堂”。并专门建立“青研中心”,实施“青蓝工程”,关注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每月举办一次周末茶座的教育沙龙活动,每月一期校刊《成长快车道》,每学期结集编写教师论文,以多种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和教育共享。

全力打造绿色课堂。绿色课堂是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有二个要素:一是学生的“自主生长”,二是教师的“引导激发”。它与传统的“知识课堂”“技能课堂”有很大的区别,只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课堂的重构——由“指向于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课堂”向“生命发展为宗旨的绿色课堂”转变。

“绿色课堂”是在扬弃“知识课堂”、“技能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一代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谐全面发展。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也提倡创建积极的绿色的课堂环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和解放人的个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我们提出了“绿色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学”:“学在自主生长中”:肯定了最首要的是“生命自主生长”,这是自然的,学是服从于生长的,是服务于生长的;“教师在过程中激发”:绿色课堂是在尊重学生自主生长的在基础上的,是一个“重过程、重激发”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作用也重要,是引导激发学生成长,让学生的生命发展由自发走向自觉,达到更高层次的生长目标。“学是为了更好的生长”:课堂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绽放出生命的色彩,享受生命的快乐。

着力开展校本型探究性实践活动。“植物探究”学生特色活动是我校长年坚持开展的校本型探究性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志趣,在“生态德育”中让学生实践探究育孕“灵性”。

编制教材,开展活动。 “植物探究”校本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走近校园植物”、“学校的香樟树”、“叶趣”、“大义草莓”、“农家蔬菜”五个单元;下册也分成“虞山植物大搜索”、“虞山绿茶”、“家居植物研究”、“花粉趣探”四个单元。根据这地教材各班再次备课教研开展实践活动,如:五年级各班围绕“叶趣”专题分阶段开展植物探究活动,第一阶段通过采叶、赏叶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感性美”,第二阶段通过写叶、制作叶画,引导学生感受植物的“艺术美”,第三阶段深入探究植物叶子的作用与奥秘,感悟植物的“理性美”,第四阶段通过与语文(古诗文、美文的赏读)等学科的整合,领悟植物的“人文美”,由表及里,点面结合,拓展延伸。在“植物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实地考察、实验探索、网络搜寻、写作绘画、摄影展览、竞赛游戏、音乐律动、伙伴合作等鲜活的方法和手段,从训练观察、发展语言、启迪思维、激发想象、自主创造、审美教育等方面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

各科渗透,拓展活动。“植物探究”除了通过校本活动和班队活动具体实施之外,还注重在其它学科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辅导员老师编制校本性的《植物探究与学科整合序列》,寻求在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科学、信息、综合实践等学科中探究植物的结合点,以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对活动课程的辅助作用,深化学生对植物世界的科学探究。

雏鹰争章,引领活动。学校大队部为各中队确立了不同的“队树队花”作为探究重点,并在中队园地中精心开辟“植物探究”特色展版,要求各中队定期展示研究成果,以争创“绿色中队”。大队部还要求少先队员人人争创特色奖——“绿色章”。

每学期,学校都要利用每周“红领巾”广播与“七色光”电视台及时宣传报道“植物探究”最新动态,并通过“植物探究”专题网站和展示大厅,全方位展示学生在校本特色活动中取得的个性化成果。2008年我校获得了“常熟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班主任的活动案例、德育论文,学生的植物小论文、手抄报绘画、摄影等作品,也纷纷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开出了鲜亮之花,结出了特色之果。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5篇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现代化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立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开发与建设的全新模式,开发、设计和建造新一代绿色住宅。

据了解,我国房屋的使用寿命已在缩短,每年因房屋拆迁产出的建筑垃圾已占垃圾总量的30%~40%,垃圾围城的现象更是惊人,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而且占用土地,腐蚀地表,污染地下水源,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极大威胁。与之相反的是,国外建筑垃圾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将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简称为再生集料)使用。再生集料制作的混凝土一般用于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也可满足承重结构混凝土的要求,具有数量大、成本低、用途广等优点,用于公路路面、人造风景、道路建设等。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6篇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因材施教、自主发展、进步迅速”的公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 78374平方米,绿化占地 313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 41%。湖南师大附中与望城县教育局联合办学一年多以来,望城县委县政府对我校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指导,建校后又投入100 余万元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 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学校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工作。自建校以来,我校就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理想前途教育为主线,以常规教育为根本,培养具有现代文明意识和公民道德素养的学生。同时,全校师生取得共识: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要树立关注人类生存的家园忧患意识、以人为本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学意识。

1.成立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领导小组

学校为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环境节能领导小组,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校长任期目标和学校发展规划,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建立一支重视环境节能的教师队伍

要提高学生的环境节能意识,关键是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环境意识,多次邀请环境教育专家到校开展环境教育科学讲座,组织校内外教师培训,认真学习《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理化生、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老师为骨干,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材教法,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环境教育活动。

二 措施得力 成效显著

立足学校实际,采取有力的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措施,保证了环境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1.课堂教学有机渗透

优化课程设计,各学科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制订了各年级和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各学科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和知识的渗透,要求教师做到恰如其分,保证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环境教育。教师根据学科渗透目标和要求,经常进行环保教育经验交流,积累和丰富了学校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资源共享。

2.整合环境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

他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环保节能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和节能意识。开辟讨论环保节能教育空间,为学校开展环境节能教育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拓展了一片崭新天地。

3.践行节能减排,创建节约校园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学校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和切实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规划。在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还有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运行过程中的加强节能环保管理,如制定节水、节电制度、校园废纸回收及公用课本等重复使用制度,大力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等活动,减少垃圾的总量,力求让有限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耗材的使用总量,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和使用达到最优化。利用班会、升旗仪式、宣传栏等生动活泼、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传播“节能减排”的知识和方法,增强节能减排的理念和意识,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让师生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并召开动员大会,倡导学生绿色节能行动。让学生能把节能减排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全校范围内中开展节能竞赛活动,如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做起,要求学生不浪费,从小就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等良好习惯,培养节能减排的优秀品质。广大教师更是率先垂范,比如做到“人走电关”、“无纸化办公”、“实行双面打印”、“公文用纸实名登记”等,努力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积极创建“节约型校园”,从而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一年来,通过努力,全校较计划节约用电 10000多度、节约用水20000多立方,节约用纸、耗材等费用12000多元。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7篇

一、基于“生本课堂”思想,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绿色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绿色数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学的课堂。以学生发展宗旨的“生本课堂”与“绿色教育”异曲同工,讲究民主、和谐人文课堂环境的营造,鼓励心智的自由飞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一贯坚持“生本课堂”思想,让学生唱主角,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感受到计算器的价值。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结构、功能,更没有给学生讲授如何使用计算器。我故意“懒”一点,让学生“勤”一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孩子们在合作中放开手脚,边观察、边讨论、边操作,同伴之间互相协作,共同交流。纸上谈兵远不及学生亲自实践,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亲眼观察、亲手操作、相互交流,通过合作探究获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学生要得到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放飞心灵,激情张扬。

二、基于“寓教于乐”理念,实施游戏教学

“绿色数学课堂”是快乐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活动,不再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和畏惧。我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寓教于乐”的理念,开展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自然随性发展。

游戏是一种人人喜欢的活动,孩童尤为挚爱,我们若将学习游戏化,学生的学习将更快乐,进步更迅速。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中,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我开展了“游戏化教学”。我首先组织学生玩“猜朋友”游戏:一位同学描述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学生猜一猜。有的学生说:“我的好朋友的位置在第5排第3个。”有的说:“我的好朋友坐在第4组第2个。”还有的说:“我的好朋友是第2行第6个。”孩子们在有趣的“猜朋友”游戏中初步感知了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感受到有些表达方法给理解上带来困惑,从而激发了对“确定位置”统一性的需要,由此顺利导入“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课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让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继续采用游戏的方式,“我当小法官”: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请同座判断对错。“图中寻宝”:从藏宝地图中找出宝藏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寻宝路线。

游戏教学将数学学习融于游戏情境之中,让枯燥的数学学习趣味化,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学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得发展。

三、基于“持续发展”原则,培养自学能力

“绿色教育”是一种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石的教育理念,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提高自学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问题教学法”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究,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推进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我在出示了例1情境图之后,我并未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自主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有的提出“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先分析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难不倒学生,他们很快列出算式:“28+17”、“17+28”,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说说它们的异同,并让学生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从而归纳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授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持续发展积蓄能量。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_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第8篇

“绿色教育”成为了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第二阶段的主题。“绿色教育”是一种观念,是指符合“人文”和“科学”要求的现代教育。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确立了学校的 “绿色宣言”。这个“宣言”将学校环保教育理念与办学育人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育生态化,既实现环境教育要求,又促进了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走生态化绿色教育之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教育问题。这个时期学校发展稳步上升,发展中彰显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

首先,生态化绿色教育思想为校园环境文化形成提供基础

走进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眼前的6棵百年苍天古树,它既展示着学校文化的厚重,又体现人对自然的敬重与和谐。环顾校园,两座教学楼色彩鲜明协调,四周的绿树及绿化带生机盎然,错落有致,加之各色鲜艳的花朵,构成了一幅靓丽的赏心悦目的朝气蓬勃的水彩画,让每一名师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享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恩泽。

在人文环境建设中,我们努力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处景观传情。学校的透墙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引导社会、家长、师生的言行都自觉地融入在生态化绿色思想之中;教学楼上“创生态化绿色教育、为学生幸福发展奠基”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运动长廊上介绍的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同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和大型玩具;花坛中白钢的警示牌上写着温馨的提示:“多谢您的关爱 我会健康成长”。在外观上勾勒出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基本理念。走入楼内,特色教育走廊及200余块宣传板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熏陶、感染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无形的教师,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其次,生态化绿色教育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创建了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态环境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有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充满个性的办公室文化为教师创设和谐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对教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通过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力营造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态环境,教师在民主、愉悦、和谐的生态化环境中树立了主人翁的思想,“绿色心态”有力地激发了办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

第三,生态化绿色教育为学生行为文化形成提供保证

学校坚持多年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向全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并具体训练学生正确执行行为规范,知道“怎么做”,行为有标准;轮流推荐行为规范示范员,既示范又做同学们的行为规范监督员,规范、引导学生们的行为,做到“会怎么做”。

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 表彰“美德少年”,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逐渐培养自己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自身的“绿色心态”和“绿色品格”,不断完善和提升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精神文化,打造了德育精品工程。

第四,生态化绿色教育有力促进教育教学文化与学校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坐冷板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习与生活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是我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追求。教育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它融于课堂教学文化之中,形成了“绿色课堂”教学文化。教师从关怀生命的高度出发,以教育生态化为着力点,优化教学组织与方式,使每一个孩子从学校教育文化的高度,培养良好的心态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无阻碍的发展,呈现“知智”交融、“知情”相通、“知识”共荣新局面,为每一个学生生命全面、和谐、无阻碍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关注学生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构建“教研—科研—师培”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形成以专家引领为主导,以小科室研究为骨干,进而推动大团队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质量。通过“课堂代培”的具体方式,每学期开展全员教师参与的常规教学自我诊断录像课、学年集体研讨录像课、主任引路录像课以及学科研究课等,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生态化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形成了“绿色文化、绿色课堂、绿色行动”三大支柱,学校构建了“三化一发展”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并通过“一、二、三、四”基本策略实施,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给学校管理树立了一面旗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行动纲领,有力地推进了办学育人进程。学校成了师生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创新的乐园、成长的家园。

实践证明: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旗帜,它对学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的形成起着航标的作用。只有在正确而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才能创建自己独特的办学育人及求得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办学策略和办学行为,进而促使每个孩子全面的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中原解读两会工作报告下一篇: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