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2024-05-18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精选10篇)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1篇

对区讲座讲义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从认识论和教学论的角度,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定义为特殊的“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主客关系,进而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要改变传统教法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的模式,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乃至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对此我想谈几点想法。第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导”。

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平时的听课,我发现在这一点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就是把一切问题完全放给学生去解决,教师缺乏应有的点评、规范、总结等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而且要求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

第二,老师如何“导”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崔峦在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发言中所讲:“我们对于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观念上,习惯势力、旧的传统仍有很大影响;在实践上,怕打破定式,引起混乱,不敢放手。”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就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为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不可挑战的权威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必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指导学生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和怀疑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1、首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加入其中。同时,通过这种活动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种学习活动可由教师设计,比如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就某篇文章发表看法,或举行一些演讲、朗读比赛。更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如学生自己教、自己学,自己编演一些课本剧。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让每个学生都

对区讲座讲义

有参加这种活动的机会,不能只偏重成绩好的。这里的设计活动,主要是针对课上,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有研究性的任务,比如讲到唐诗宋词时,让学生去查一查诗人、词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或让学生查找有关诗词创作原则等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2、其次,教师还要转变对自己身份的看法,要勇于放下师道尊严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的这一精辟见解,在当今这科学技术极为先进的时代,显得更加中肯。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多种多样的媒体已经给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所以,有些时候学生的见解未必没有道理,甚至更可能学生的说法就好于老师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放下尊严,接受新思想、好意见,让学生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掌握着学习的权力,而不是简单受教师、家长操纵的木偶。为自己而学,学生是应该乐于去做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3. 以学定教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其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教师的主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愿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适应学生,成为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和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学生适应教材或教师教案的过程。 学生已知 可以不学

原来阅读教学费时低效,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除了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情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读指导前“放谈收获”、“质疑问难”等方式进行“火力侦察”。通过“放谈收获”,使教师了解学生通过自学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知部分,就可以不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学生易知 放手自学

通过“火力侦察”,对学生易懂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

如:第十册《太阳》一课,是一篇说明文,第一段比较好懂,就采用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默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具体描述中了解到太阳的特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自学,使学生对太阳有科学的认识。由于课文易懂,自学后小组交流,不在全班反馈了。那么,怎样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呢?教师引导学生用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解释以下两个问题:①“后羿射日”的故事是事实吗?为什么?

②太阳到底大不大?为什么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对区讲座讲义

反馈内容看上去与学生自学及合作学习内容不同,其实既检查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经过发散、思维、综合、概括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 学生疑难 教师导学

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从“主导”变成“不导”,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学习过程中,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积极主导。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导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小学语文课本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意境并非附着于表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应在此给予指导。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理解诗的表面意思。如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后,又通过板画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意境: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险峰。从不同的位置看庐山,它的形象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古诗教学中指出:“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4. 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校集体生活的教育作用,在学习上提倡集体讨论。他说:“凡是不必按班级学习之功课都可采用集体探讨之方式。”小学生喜欢伙伴,伙伴间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本人的独立学习是一种促进、补充和提高。 加强合作 促进交流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和评判,全部放到小组中去进行,这样,小组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如:学习《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一课,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毛泽东在借来的书上圈圈点点,借书的同学不生气,反而对毛泽东称赞不已?”这个问题经小组讨论,学生从毛泽东的角度去思考,提出了不同的理解:①毛泽东平时看书养成了批批画画的习惯。②毛泽东看书全神贯注,忘记了书是借来的。③从中可见毛泽东关注这些人的事迹,反映了毛泽东的伟大抱负。

学生置疑、答疑都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引起争论 鼓励创新

对区讲座讲义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进行组间寻视,个别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准许不同意见争论。

在《将相和》一课,学习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蔺相如、廉颇其人,引起学生争议。大部分学生对蔺相如赞不绝口,对廉颇的印象是他自私、心胸狭窄、骄傲„„,但有的学生也喜欢廉颇,说他憨直,能知错就改,也是可敬的人。通过争议、说理,又一部分同学表示赞成同。

学习《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的最后一段时,学生对“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产生争论,有的说:“陈赓对得起这个小红军。”有的说:“陈赓对不起这个小红军。”老师没有轻易地下结论,而是组织学生自己讨论、思考。第三、课外阅读 延伸学生的主体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也就谈不上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读书是学生最佳的实践活动,大量的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可迁移为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得到延伸。 1.课前阅读 了解有关内容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读书范围,布置查找资料的作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找图书,有的上网,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刘少奇、老舍、巴金、徐悲鸿、托尔斯泰„„了解了三峡、桂林的有关知识„„通过阅读,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事迹„„学生还把自己的课外知识运用到对课文的理解中。

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冰心奶奶、及颐和园的资料,使学生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对冰心奶奶、颐和园有了哪些了解。教学中,启发他们通过查找的资料,结合课文中的人物的背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一课时,一学生提出问题“我读了《三国演义》觉得鲁肃是吴国的忠臣,对周瑜也是忠心耿耿,为什么会悄悄地诸葛亮准备船只呢?”学生从读课外读物之中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又从人物的性格引出思考,提出了关键问题。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知识,促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课后阅读 丰富知识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和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以运用,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区讲座讲义

如:学生收集了北海公园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给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介绍给同学们。全班学生兴趣很高,纷纷行动起来,收集各地名胜古迹的资料,使活动的范围、活动的内容得以扩充。

学习《丰碑》一课后,学生又读了《一碗蚕豆》;学习了《草船借箭》学生读了《三国演义》其它篇章;学习了《大江保卫战》,学生走进了1998年那场特大洪闹灾害的现场„„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延伸活动,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储备了更多的知识。总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乐学、爱学,真正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主动积极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促使学生得到发展。

2008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2篇

本文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其地位和作用,指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作 者:张林元  作者单位:安阳林州市茶店乡一中,河南・安阳,45657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21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3篇

一、做到教师与幼儿的心理同步

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心理同步。如“幼儿在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时,教师可为他们设计一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表演,当歌曲一停,幼儿就必须马上找到座位坐好”。这时,教师可随机问幼儿:“左面的是谁?右面的是谁?前面坐的是谁?后面坐的是谁?”在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会积极主动理解这几个方位词的概念。再如:大班幼儿在“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说道,“这里有一位小朋友做了四台钟,送到商店去卖,商店却退了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引导幼儿寻找这些钟的错误之处,有的孩子说钟面上数字是按逆时钟方向排列;有的孩子说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有的则说钟面上时针在外,分针在内……活动的趣味性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对上述错误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就进一步增强了求知欲望。

二、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想、去做,既使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划或活动要求,教师也要把幼儿当成朋友,跟他们说“悄悄话”,给他们讲道理,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有一位教师曾讲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园买了新玩具——圆柱积木。在收拾玩具时,教师发现积木少了,于是,教师边用积木插东西边说:“要是积木不少的话,就能垒一个漂亮房子,大家帮我找一找,积木是不是掉到地上了?摸一摸自己的小口袋,积木是不是掉到口袋里去了?”于是,小朋友们都开始帮忙找。这时,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积木掉在我的口袋里了。”由于教师采用了尊重幼儿自尊心的妙法,这个问题就很轻松、自然地解决了,幼儿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三、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教学经验及心理实验证明,适宜的刺激能激发幼儿更强的求知欲和引起他们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应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努力为他们创设机会,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如:在玩以使用筷子为目的的夹球游戏时,为了使能力差的幼儿也能获得成功,教师在准备了玻璃球的同时,也准备了一些海绵球。结果当这些幼儿夹起了海绵球时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由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信心增强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给予适时的指导

在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限,思维常会处于消极停滞状态,其动作的有效性也较低。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幼儿思维的盲点,给于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如,常识角里,教师准备了种类繁多的蔬菜让幼儿观察。幼儿可能一下子无从下手,许多孩子会捡起又扔掉,并不停地调换,这时幼儿虽然表现出对实物不停的摆弄,但其感觉思维活动却是盲目的、停滞的,教师发现后应及时给予指导:“小朋友,哪些蔬菜是吃叶子部分的?我们先把这些蔬菜挑选出来进行观察。”这时,孩子就会有针对性,观察就更具有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教师在为幼儿设计各种活动时,要给他们留出创造的余地,充分开展他们的潜在创造力。

五、给予适当的评价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适当的评价能给予幼儿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以后继续去求知、探索。对幼儿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教师也应给予表扬、鼓励,以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拒绝接受新的刺激,从而失去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总之,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人,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各种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发挥 教师主导 落实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是自己的事,要掌握知识,要养成习惯,要提高能力,必须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只有自己才是内因,其它的一切都是外因,所有的外因,都只能通过自己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

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只有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的要求是让学生主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导入思考的世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必须明确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不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既要仔细思考教师怎么教,更要精心设计学生怎么学,真正做到因学论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诱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成为模式。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心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和教材,根本无法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主体地位也就无从形成。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自己的引路人,在知识的海洋中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时,才能真正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让师爱永驻课堂,让课堂充满情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

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面向学生的实际,包括动力、基础、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实际,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没有效果的。动力的激发、基础的夯实、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渗透和培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创设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坚持预习在课堂、练习在课堂,而不是将预习和作业放在课外;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写、大胆地说,而不是使学生消极地抄笔记、被动地回答问题;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热烈的交流、激烈地辩论,而不是让课堂过度沉闷、使学生一言不发;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思考、积极的表现,而不是使学生思维停滞、整体麻木。一句话,就是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和动脑,在教师的帮助下全面完成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毋庸质疑的,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是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教师的作用发挥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也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诸多的困惑,离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模式,不少老师感到很不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束手无策。有的老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执行教学进度;不少老师面对不愿学、不想学甚至厌学的学生无能为力,回天乏术;有的老师被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新要求、新做法、新措施以及不断派生出来的新问题弄得眼花缭乱,有招架之心,无招架之力。抓不住主要矛盾,理不清工作头绪;还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的潜力,也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大多是学生被动智力参与,有的学生甚至是零智力参与;更有甚者,则干脆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要求当形式,让新做法走过场。还是紧紧抱住“注入式”“满堂灌”不放,消极应付,以教师完成讲授任务为目的……面对如此多的困惑,作为教师如果不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则很容易被问题所阻拦、被困难所击倒,将会以失败者的心态痛苦地面对着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是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作用,改革才会有进展,效果才会很明显。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理念。其次是课前备课中的深入钻研和精心设计。这两个方面都不是今天我们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必须要研究教师在课堂中的“讲”。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尽量多地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这点,确实很不容易,没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精深的功底,没有课前精心的备课,要掌握和控制好这“讲”的时机和时间是很难做到的。要保证这“讲”的质量则就更难了。精深的功底,精心的准备,一要吃透教材,二要吃透学生,三要认真设计,四要有较好的语言功底,五要有较高的课堂应变能力。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模式,但无固定僵化的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教师“讲”的作用。

教师的“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也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若教师的“讲”是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时或是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之后进行的,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则这种接受性学习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消极的,没有效果的。具体来说,以下两大类“讲”比较适合新课堂教学的要求。

(1)激发与鼓励,调控和规范。预习前的“讲”。明目标,重激发。在学生自主预习前,教师可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对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创设新课学习的教学情境,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预习(练习)中的“讲”。施调控,关差异。在学生自主预习(练习)中,教师一般不宜讲,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如果整体预习(练习)氛围不佳,学生预习(练习)纪律存在问题时,教师可及时实施调控,话语不可多,但要切中要害,切实提高学生整体预习(练习)效果。在预习(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预习(练习)情况,对预习(练习)习惯较差,存在较大预习(练习)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面对面地加以个别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练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练习)的信心和能力。环节转换时的“讲”。提要求,立规范。在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要简要地评价上一教学环节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下一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完成各环节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小组讨论中的“讲”。观动态,勤提示。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看小组讨论的程序和规范是否得以落实。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保证小组讨论的实际效果。学生展示中的“讲”。看表现,多鼓励。在学生板演(表演)展示时,教师不仅要看板演(表演)学生的展示,更要看大多数未参与展示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努力营造好学生参与展示的氛围,要对参与展示的学生适时进行鼓励。

(2)点拨与提示,启发与指导。在学生阅读预习、做预习题(检测题)、小组讨论、板演(表演)展示等环节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教师适时精辟的讲解,将起着启迪思维、画龙点睛、释疑解难的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局限,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即阅而不明。此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诱导就成为必要。与文本对话,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这是阅读的目的。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往往难以获得,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是学生获得较好体验的途径。当问题深、难、泛时,学生探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会不完全,会卡壳。此时,教师就要提供资料,适时引导、启发、讲解,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取问题的结论。通过各环节的学习,总会有一些靠学生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课程的难点所在,此时,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深入的讲解,此项讲解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好教学目标。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5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是密切联系的,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

③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更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内容请咨询勤思考研在线老师!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6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这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做、讲、练、议”的主体, 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操作来展开学习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1. 组织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知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本身就是活动, 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可见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如, 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 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圆, 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他们列举出了许多画圆的方法;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掌握了画圆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固定点, 有一个固定的长度, 并要以固定长度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画圆的技巧和方法;之后, 再让学生在纸上画好圆, 剪出圆形, 然后对折、展开, 反复几次, 引导学生观察折痕和这些折痕的交点, 分小组进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践, 学生有的发现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 (圆心) ;有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通过圆的中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直径) , 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有的发现圆的中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 ;还有的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经过动手操作, 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 揭示知识本质,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他们才会理解、掌握知识。因此, 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 掌握知识。

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我先出示一个圆让学生用绳子或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知道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学生通过切割圆形, 拼成近似长方形, 得出了圆的周长。实践证明, 通过猜想、观察、讨论、交流和概括, 学生不仅自主地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 还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为保障。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统一,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如,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我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求圆的面积, 可不可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二是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再探索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在学生探索这两个问题时, 我引导学生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 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第二, 操作。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想办法将圆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第三, 推导。让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圆之间的关系, 根据它们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7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培养审美意识

适当的情境可以让人由情入境,在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教师应当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有趣的动物头饰》一课中,教师一上课就可以让事先戴上动物头饰的两三位学生一边学动物叫,一边学动物的走路方式从教室门口走进来,并让学生猜猜他们叫的声音是什么意思。等大家知道他们是因为找不到游戏伙伴才嗷嗷大叫时,教师可以提出“那么我们该如何帮他们找伙伴呢?”而此时大家的心里早已产生迫不及待地也要做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头饰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念头,学生的兴趣有了,思维动机也就有了,接下去整堂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问,诱导主动探究,养成参与意识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究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参与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工艺美术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练中求“活”,激发艺术创造

表现发挥是一种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要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要在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四.巧设课尾,讲评拓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讲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讲评拓展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会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画或制作,总认为是美的,好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秉赋,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作画时必然出现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都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对于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作表现能力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课堂作业,采取分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还要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能让学生平等地建立信心,在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中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使他们的裹现得到应有的鼓励与评价,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并激发创作欲望,表现欲望,养成创新习惯。

总之,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关键在我们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让每一堂美术课,每一个美术教育活动都闪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光辉!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8篇

一、音形义与视听说有机结合,激发主体学习兴趣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而词汇教学又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没掌握好一定的词汇量,就难以掌握为交际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也难把英语学好,它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所学的读音规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识记单词。要使学生做到语音准确,并帮助他们充分认识拼读和拼写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准确拼读字母、音素、字母组合的发音,掌握正确的拼读规则,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如一看到strange就能读出[streind廾],一听到[l蘧kli]就会拼出luckly。学生具备了把单词音和形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忆词义,他们记忆单词的速度、效果及听力就会大大地提高,并且不容易遗忘。其次,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发生,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利用新旧单词之间有规律的联系识记单词,利用旧词学习新词,利用新词巩固旧词。教学利用构词法,如复合词、派生词的构成,以及某些前缀、后缀的意义,如loudspeaker, operation, unhappy, angrily等。还可以利用同音词、词形、词性转换、同义词(组)、反义词(组)变化等联想、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新词,巩固旧词。如passed(同音词)—past, drop(过去式)—dropped, win(名词)—winner, angry(副词)—angrily, arrive at/in(同义词)—reach/get to, difficult(反义词)—easy等,又如学生学到“卡车”这个单词,我就及时复习已学过的属于交通工具类的单词。学生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地拼读单词,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复习了单词。再次,在教多音节词方面,教师要注意帮学生掌握好音节的划分,教学生按音节拼读,让他们认识到:单词再长也不难记,会读就会写。如:population, different, important等多音节词,按音节拼写还可避免丢失字母,提高记忆单词的准确率。此外,还要注意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时,要使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教具,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或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这些词,这样将词的音、义与视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做到耳听、眼看、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同活动,大大唤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二、创设轻松、自然地语言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必然发生在一定的场合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并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自然的环境,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的加工,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录像等直观教具,借助动作、表情、手势、角色表演等手段,将教材中设置的情景自然、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并注重突出重点,要将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功能及语言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真意切的环境中感知新的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及作用,并通过操练和练习,使学生达到“见景生情”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第一册69页教学用“Do you like+食物?”这一内容。在复习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利用画有米饭、鸡蛋、面包、一杯茶、一杯牛奶、一杯橙汁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询问饮食喜好。当学生询问老师时,老师有意识地对tea, milk, orange作肯定回答。老师重复“I like tea.I like milk and orange.”,并一边做喝饮料的动作,带着非常喜欢的表情说:“I like drinking.”引导学生复述后,将该句板书,用红色的彩笔突出like drinking,特别是动词ing的形式,并询问学生:“Do you like drinking?”然后利用不同学生的喜好检查学生能否作出正确反应,进而利用图片展开其他问题的回答。这样,通过复习旧课,很自然地由询问对饭食的喜好过渡到对某件事的喜好,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然后,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喜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互问互答练习,如“Do you like swimming?”“Do you like watching TV?”或“Do you like reading?”等。这样呈现新内容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觉得亲切、自然,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快速动脑,又乐于开口,使他们很顺利地掌握了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重视情感因素,增强主体学习的自信心

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能保证学生始终对英语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鼓励胆小的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并注意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愿开口、敢开口。对学生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注意策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学生在复述课文或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时,由于紧张、口误而出现的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两句赞扬的话语,使他们不产生畏难情绪,并使他们很自信地回答完问题。有些错误是因为不熟练造成的,可稍加提示,由学生自己改正,然后及时予以表扬。这样,让学生有成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并关心、爱护、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千万不可采取歧视的态度,使他们处于失败状态,要帮助他们卸掉心理上的包袱,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素质教育注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帮助他们掌握“复习—作业—预习”三部曲的学习方法,即课后先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或一周所学内容,做到及时吸收、消化;认真、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前主动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内容。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9篇

一、正确理解教师在物理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主导作用便是通过不断讲解来完成的,教师利用一连串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此方式来检测学生听讲的效果。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课程改革之后,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发生改变。本人认为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和组织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做好组织者的身份

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处于比较差的阶段,即使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和安排。为此,组织者是教师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学习,组织学生充分准确的理解教材,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感。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自己收集有关的资料,并且从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交流和探讨活动。通过各种交流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学生自由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并且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组织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再一起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师还是一名指导者,及时给予学生恰当地引导

面对丰富繁杂的物理知识,学生并不知道哪里是自己学习的重点,哪里必须自主性探索和掌握。为此,教师就必须重视引导者的身份,在物理课堂中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要努力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各是什么?并且对学生即将要研究的问题和知识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提示。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透彻的分析教材,让学生掌握自己活动需要获取的知识之后采取选择适宜的探索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准确把握研究知识的关注点,有效结合教材内容,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设计自己探索的环节和步骤,明确自己在研究中该如何去做。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提示和研究一步步接近自己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师还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激励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

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物理教师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和赞许。只要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获取的知识,我们必须视为珍贵的宝物,即便这个知识是多么的简单,我们都要尊重学生。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表现,让学生及时改正和完善自己,还要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和夸奖,在肯定学生积极努力的表现之外,还要把学生获取的知识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多鼓励,激发他们探索的精神。教师只有表扬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探究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热情,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不断肯定和鼓励中获取更大的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初中物理课堂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课堂中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自由的发展和提高自己。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习学习的主体性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和把握。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把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能够自我决定和实施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的接受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等都要拥有自己自主意识的选择,这样才能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形成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从而能够自主地对知识、事物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从而在学习中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努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坚持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条件以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也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这种不可再造的独立价值。我国古代就针对这种独立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一有到现在这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仍被我们所重视和求追。为此,在我们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独立性,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不足与优势,以便在教学中能够表现出他们的独特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个性化的发展。

(三)物理课堂要表现出学生的能动性

物理课堂中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都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分析知识、理解知识并且掌握知识。经过自己头脑的处理和加工将知识内在化,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让自己形成主体性的认知和经验。

(四)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表现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认知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这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它会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新知,不断追求新的思想和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来变现自己的创造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一定要准确把握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论文 第10篇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近来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认为语言应在真实生活情景的使用实践中学习。然而,对于这一学派也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甚至误解。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主,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该观点认为,学什么内容、进行什么活动都应由学生决定,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课内由学生,而不是教师,进行各种活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究竟该怎样理解?

1 外语教学中的主、客体

在哲学上,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相互联系又互相对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当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时,其客体是作为教学内容的某种知识或技能。此时,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当他以辅助者身份为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服务时,教师的作用虽是辅助性的,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降低,因为它增加了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作为主体,去认识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及其关系。教师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这一主导作用。明确教学过程中这种双重主体和多重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特征,明确学生和教师各自的地位,才能准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活动的科学规律。

2 学生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的信息处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认为人的学习过程相当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像计算机一样,人脑是通过应用逻辑规则和策略处理信息的系统。当我们就所处环境和生活经历构建意义时,我们会使用感官收集到的信息,(通常称为自下而上的处理)和记忆中的信息(通常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正如计算机可以通过变化其硬件(电路板和芯片)和软件(编程),变成一个更好的信息处理器一样,通过改变孩子的大脑和感官系统(硬件)和学习策略(软件),孩子可以变得更为聪明。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样,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儿童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自我改造,儿童使用由先前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策略经修改形成其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反应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从先前经历的知识中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反应方式。因此,该理论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体论的另一理论基础———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也认为,在讨论学习时应当以学习者为关注点,而不是所要讲授的学科内容。他们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生活经验和外部世界所赋予的意义,并不存在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知识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构建的。他们认为学习并不是对现成的理论和思想观念的记忆。而是学习者对本来毫无秩序的一组感知对象所赋予的个人诠释。要求人们离开现成的观念和定论,把目光转向每一个各具特色的学习者,他们按自己特有方式创造性地解释周围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

3 知识学习

构建主义者对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的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学习者才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使教师把注意力由教学内容转向学生。这无疑对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关注点、忽略学习者需要、一味灌输僵化知识的做法得到改变。但是该理论对现存知识的一概否定也会导致另一极端———对知识和知识教学的忽视。虽然现存知识当初是由学者构建的,但我们不能因此便只关心知识构建过程本身,否定已由别人构建的现存知识。显然,谁也不能否定诸如文、哲、史、地等百科知识,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以及与外语学习相关的所学语言国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知识的存在。这些知识无疑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否定人类积累的文明成果,要求每个人的学习都从零开始,人类社会就不会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忽视现存知识进而会导致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忽视。毋庸置疑,知识要由学生自己构建,但它有两种形式,(1)通过对现实生活、周围世界的观察、解释,从中提炼出意义,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论或知识体系;(2)以人类积累的现有知识为材料,经分析、整理、组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技能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Dewey)也论证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机械训练,主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他认为灌输式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学习。

如果把语音、语法基本知识看作大学外语学习应具备的基础,大学阶段外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掌握用外语进行思想表达和交流的实用能力。语言活用技能的掌握,跟任何技能的掌握一样,需要大量的语言使用实践。因此,应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条件以及具体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使用活动。

构建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动作经验的必要性,要求为学生提供既动手、又动脑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学习内容以有效获得所学技能。外语技能的掌握不同于外语知识的学习,它像游泳等技能一样,不是仅靠对规则了解就能获得,而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可能达到运用自如。以游泳技能的掌握过程为例,仅仅懂得游泳规则并不能掌握游泳技能,而必须在知道了基本规则之后实际在水中大量的游泳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会,在尝试错误、再尝试中慢慢掌握,直至最后的熟练自如。所以,仅靠传统的讲座式教学,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等语言使用能力,所掌握的常常是哑巴、聋子英语。为了避免传统外语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外语教学应强调实用能力的训练。

语言实用技能训练大体可分为两类:1.一般语言能力的训练它包括流利的口语听、说交际能力和熟练的笔语读写能力。进行这种能力训练时,学生可就某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等,在词汇、句型、语法项目等方面没有任何限制。2.具体语言能力的掌握,它要求学生掌握某一具体语法、词汇、句型等知识点的实际使用。

5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权力分配

学生主体论的倡导者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43)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人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因而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感到舒适、放松、安全、并受到尊重时,才能追求更高一级需要———自我实现,即求知和自我完善。

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极端例子中,学生有时得不到舒适、安全、和尊重,求知和自我完善自然难以发生。不仅如此,学生对学习的自控能力也受到怀疑,学习全由教师控制,自己无权决定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因而,学生往往养成过度的依赖性、被动性、和惟命是从的态度。李等(Lee et al.2003)和布兰德斯等(Brandes and Ginnes,1986)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责任心、师生相互依赖和尊重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柯维(Covey,1989)认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和习得过程有决定权,他特别强调了学生自我指导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Combs1965)也认为,学生自我感觉对其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学应当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为目的。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指导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控学习的机会。据研究证明,学生努力实现自定目标比按教师规定目标学习更具学习动力和效率。在传统的教室里,教师是信息的提供者,知识由教师单向流向学生。与此相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强调知识共享以及做决定时师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却有着教师不具备的重要信息———各自的语言能力、生活经历、以及适应的学习方法。离了这些信息教师也不能进行有效教学。这要求教师容许学生就学习内容和形式发表各自看法,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分享权力。

因而外语课堂上的决定权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全由教师或学生决定都不会引起真正有效的学习。在需要时,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决定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一种语言能力采取何种活动。教学实践中,师生怎样分享权力应根据所要掌握的具体语言知识和能力的特点随时调整,既要避免极端教师中心论的灌输式教学,又要防止学习内容和形式全由学生决定的做法,做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兼顾,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6 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有效学习所需要的感情、心理等条件,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创设学生有效学习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重视学生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提倡教学内容和形式决定权的师生分享。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以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对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指导、启发、和组织更显出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

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并不矛盾,二者并非对立、排斥的相互关系,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否定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地位,便否定了教学目的本身;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忽视了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可能性。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重视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生活经历和学习方法和需要;与此同时,教师以其外语知识、教学理论和经验方面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师生应该分享有关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决定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权力分配

参考文献

[1]Brandes,D.and P.Ginnis,1986.A Guide to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Oxford:Blackwell.

[2]Dewey,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3]Lea,S.J.,D.Stephenson,and J,Troy.2003."Higher education attitudes to student-centred learning:Beyond'educational bulimia'".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New York:Harper&Row.

[5]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教育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6]王初明.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答文秋芳[J].现代外语,2005,(3).

[7]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上一篇:对父母老师的感恩演讲稿下一篇:液压支架工安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