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探究

2023-02-16

中国哲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学派从各领域对哲学问题进行了概述。在国际化背景下, 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理念造成了影响, 如何提高其研究的问题意识, 是现阶段哲学研究领域重要内容。将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融合, 是该问题研究的必要方法, 将两者融合讨论中国哲学, 是比较先进的研究手段, 具体内容如下。

一、概念范畴研究问题意识及优劣分析

概念范畴研究是对词汇进行研究的方法, 特定的概念表示指定的哲学问题, 是对哲学系统建构的科学定位。就问题意识研究, 中国千年哲学研究衍生出大量词汇, 包括“气、道、理、心”等, 均是哲学概念范畴核心。此研究方法直观展现了哲学问题内部情况, 摒弃了哲学研究, 将概念作为核心研究内容, 这是对哲学进行基本问题研究的方法。将概念范畴作为解析哲学体系重要工具, 保障了哲学体系的相应性, 但存在意识问题不明确、体系建构力不足等问题。概念范畴主要研究文字, 但文字承载了表意、表内两种功能, 可作为概念问题而存在。研究将其作为提出问题的概念, 其重点在于问题本身, 并非概念词汇。应用概念研究哲学问题, 本身便具有角色附带功能, 无法轻易锁定研究内容, 很多哲学问题无法在概念范畴中理清[1]。

就体系建构而言, 个别主张回应问题而产生, 孟子性善论哲学思想所蕴含的内容极易理清, 多维度构建哲学研究体系。若应用概念范畴解析, 则会出现系统性、体系性不足问题, 概念意识不明确, 无法建立完善的范畴逻辑结构。中国哲学家将特定概念作为立场, 其中包括“理学家”、“心学家”等, 将概念作为主张存在一定的落实困境, 受众极易通过概念范畴对主张进行论断、批判。

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方法问题概述

(一) 架构功能之差异问题

哲学研究必然具备独立的思考脉络, 使其能够形成体系。哲学研究是在体系形成之后, 使其具备概念范畴, 其中包括伦理学、知识论、唯物主义等, 而不是首先应用概念范畴作为解释框架。西方将哲学体系中的问题意识进行分类, 无法应用解释体系研究基本问题。应用解释体系要尽可能涉及哲学问题, 实现对各架构的相互推演, 中国哲学尽可能的应用更多的解释架构, 与西方的分类有所差别, 甚至在推演关系上也存在不同。中国哲学三大家为儒家、佛家、道家, 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衍生出新的学派, 各学派理论存在一定联系, 新的观点是在哲学家坚持自身立场解决问题过程中而形成的,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大都在解释结构之中[2]。

(二) 研究限制及转化问题

西方哲学基本问题、使用经验对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研究造成一定影响。在中国哲学探讨之中, 实践哲学问题深深融合在一起, 具备特殊性。中国形而上哲学具备实践、实证特点, 冯友兰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学思维, 构建新的形而上哲学体系, 但遭到学术批判, 其他学者认为其缺乏中国哲学特征。形而上学研究如何使中西方哲学出现区分, 并可以沟通中西方, 是哲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就知识论而言, 西方哲学分为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应用知识论讨论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具有适应性。知识论作为独立的哲学解释体系, 在诠释我国哲学基本问题时极易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当前中国哲学研究内容, 重点在于理解与诠释, 通过建构一个具有当代特征的解释架构, 可规避基本问题影响。

(三) 学派与实践性格问题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有两大特点, 分别为学派性格与实践性格。儒释道三家在哲学源头上具有联系, 但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不同学派经常性发生体系争辩, 应用解释体系理清学派争议, 能够消除差异。实践性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得到了深刻体现, 由于很多哲学性格缺乏实践要素, 致使其存在一定问题。概念范畴研究是处理实践性格的重要路径, 也是完善解释架构的重要方法。

(四) 思辨哲学研究意义

思辨哲学在很多学派中无法被充分展现, 如何构建中国哲学解释架构, 使其具备中国实践哲学特征, 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问题意识研究必然要细致区分中西方思辨形态不同, 把握好哲学解释体系中客观性与主观性, 提高哲学问题的适应性。实践哲学与思辨哲学融合是马哲理念的基本内容, 也是哲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此类哲学使用必须具备问题意识。

三、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融合发展

(一) 脉络属性区分

从概念范畴切入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创新应用, 做好哲学研究理解工作。综合概念范畴论述, 语句脉络一定要清晰、属性一定要全面, 其中需包括问题属性、主张属性。在人性论哲学研究中, 性本善是问题、仁义礼智是材料、主张是性善论。解释体系中包括问题、材料、主张, 应用概念范畴应首先研究解释体系中的上述问题。在不同的哲学理念之中, 同样可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主张在不同哲学理念中均具有适应性, 荀子性恶论中同样将性概念作为主张。概念范畴作为材料存在, 哲学问题才不会明显。就哲学基本问题模式研究, 实践哲学、思辨哲学中, 均通过命题方式表达哲学观点, 通过命题方式定位问题, 则会使概念文本分析更加清晰, 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极易弄清楚, 这样才能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基本哲学解释体系。将概念范畴应用到主张与问题之中, 也有可能会造成理论混淆, 将其用于分析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加准确表达概念范畴中的表意功能[3]。

(二) 意义类型区分

就意义类型而言, 概念范畴被赋予的功能是复杂多样的, 通过概念类型区分方式, 可理清其在不同哲学体系中表现的价值, 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理解文本。参照问题意识区分概念范畴, 将其划分为具化表象、抽象价值、类项三个层面。类项是指种类概念, 结合中国哲学研究的不同方向, 谈哲学中的人、鬼、神、修罗、精气、阴阳、法界等。抽象价值是指哲学主张中的仁、义、礼、智、无为、苦、空等。表象为体用、有无、本末等。应用概念范畴讨论哲学基本问题, 其在哲学问题研究中承担核心材料的重要作用, 可加深受众对概念的理解。

(三) 学派差异区分

不同学派之间的概念范畴存在明显不同, 通过学派区分方法, 探讨概念范畴中所展现的共同问题与不同问题, 分析学派之间的共性与异性。在谈论关于界、宇宙等尚未得到实证的哲学观念时, 学派之间无法共用一个体系, 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在对鬼神的看法上, 存在很大的差异, 超越性经验在哲学理念中只能用于想象、思考, 无法共用。就经验现象而言, 学派之间就某一现象发表哲学观点时, 可共用一个概念范畴讨论不同的观念。中国哲学中的价值意识, 在不同学派之间也无法共用,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特征表现, 即使不同学派共用了相同的概念, 但意指也可能有所不同。

概念范畴研究方法在相同体系之中, 可能会展示不同的含义, 就学派系统进行区分, 对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才能够明确学派哲学概念的意指, 使其不至于发生混乱。

(四) 基本问题区分

哲学家、学者对同一概念进行讨论时, 哲学问题讨论方向十分丰富, 具有抽象价值的概念问题, 类项讨论内容也会明显不同。概念主要表示文本意义, 与文本脉络方向存在内在关系, 研究脉络中的问题意识, 就是在研究概念的哲学主张与哲学思想。概念无法独立于文本之外, 以文本为基础研究问题, 理解主张, 是优化概念范畴系统的重要手段。

哲学中“道”的概念比较广泛, 其在本体论、境界论等哲学思想中, 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将“道”的意见置于不同的哲学问题中, 可以不去争论概念性质, 而是要分析其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

综合系统性的研究方法, 将概念范畴与哲学问题进行研究, 能够通过文本脉络, 准确、清晰的表现主张, 定位哲学基本问题。

四、结论

学者应用概念范畴研究哲学问题, 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但此项工作仍需继续, 使其能够具备更加完善的理论特质。研究中国基本哲学问题, 就是找到哲学现代化、国际化出路, 使哲学研究具备问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 应用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提高哲学研究系统性具有可行性, 也是促进哲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关键。

摘要:概念范畴是比较常用的哲学研究方法, 中国实践哲学为思辨哲学、以问题意识促进哲学研究成果。应用概念范畴研究方法, 存在问题意识不足、体系建构缺失等问题, 通过基本哲学问题研究, 能够取得更加具有创造价值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概念范畴中的哲学意识, 探讨了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 并对两者进行了融合探讨, 丰富了哲学研究内容。

关键词:哲学问题,概念范畴,价值系统,解释架构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中国文化“工具理性”的再发现——张再林对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拓展[J].社会科学论坛, 2018 (06) :104-112.

[2] 张汝伦.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四十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哲学动态, 2018 (09) :5-12.

[3] 郑芸.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目标——兼论中国学派的生成及理论创新路径[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 20 (05) :18-21+4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例下一篇:高温下H型梁与H型柱腹板连接节点的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