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意识文学教学论文

2022-04-2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本意识文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内心和精神教育。笔者也认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其人格和心态是健康积极的,有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并且还会以自我精神去感染、影响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活圈。本文以高职文学中具有的人文思想探讨在文学教学中如何构建人本意识,如何实现师生间的“以人为本”。

人本意识文学教学论文 篇1: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汉语言文学教学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与新课改要求的应用性人才必须要不断探索教學模式,有效协调汉语言文学教学诸要素。“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致力于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介等要素,尝试以这四个要素为着力点,进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努力提升汉语言文字教学效率与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学模式 构想 实践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汉语言文学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培养出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应用型人才。何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就是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与基本结构框架。它要求我们能够从整体上协调好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有序地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

1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从构成教学模式的要素着手,构成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介等。鉴于此,笔者尝试构建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媒介为手段。

该模式首先确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借助教学策略与手段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进行知识的接触、加工、处理、反馈、形成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教学理念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1]教材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载体,是学习要借助的平台与学习资源。教学媒介是提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外在要素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这四种要素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组合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进行有效的课程学习。

2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

2.1 “以教师为主导”设计

以教师为引导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发挥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促进作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导师,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也不再是课堂或学生生活中的信息源,而是学生信息交换的平台;他也不在是学生评价唯一标尺,而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与校对。”[2]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1.1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体现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时,必须要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目标的选择要体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以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与应用能力提升为最终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育是人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深入地分析学情,了解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层次,以及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差异性教学。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学目标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目标达成情况与汉语言文学素质的养成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使学习过程既具有可达成性,也富有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2.1.2 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取决于课堂教学组织是否科学、是否有序,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例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文学典故,介绍文章写作时代环境、写作背景,运用影视资料、网络课件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参与汉语言文学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要紧扣“学”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前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预习,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有效“导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汉语言文学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索意识,通过组织合作小组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集体智慧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与意识。

2.2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

2.2.1 以兴趣激发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除了创设情境外,我们还要善于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刺激学生各种感官,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形象直观,富有情趣。

2.2.2 以问题带动思考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加强课堂问题设计。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汉语言文学学习活动,尤其要形成主问题意识,以主问题设计形成问题链,使课堂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创新,尝试转变问题设计,将问题设计交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设计题目、学生回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转变出来,成为问题设计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2.2.3 以评促学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积极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收获成就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效激发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动力。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方式,要以激励性为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要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提升信心,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要善于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要建立立体评价机制,要将日常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等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3 “教材载体”设计

教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本,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同时,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资源意识,教材不仅仅是汉语言专业课程学习教材,凡是一切有助于提升汉语言教学效率的一切资源都是“教材”,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汉语言教学媒介,树立资源整合意识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教材、现代网络信息等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质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3]

2.3.1 立足教材,充分挖掘

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它是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编排的,体现了新课改课程理念,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它是汉语言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首先,教师要深入阅读与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要深入分析每一篇文章的选编意图,准确把握作者传达的思想与情感等,把握教学重点,善于突破难点。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力,使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激发思考,有所感悟,进而形成汉语言文学知识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汉语言文学教学教材的运用也要注意创新,突破“唯教材”的传统思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2.3.2 依据目标,适当拓展

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要坚持“服务教学”思维课资源开发理念,教学资源的拓展必须要紧紧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标。

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开发创造了条件,也给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升带来机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呢?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学习心理等角度去拓展教学资源。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习心理,才能确保资源的有效运用。其次,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开发要形成动态建构意识,教师要根据汉语言课程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构建意识,将汉语言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社会结合起来,甚至与全人类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充分挖掘地方风土人情,充分运用现代影视、报刊、多媒体、新媒体等信息资源等,将汉语言教学植根于生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价值。

2.3.3 有效整合,综合运用

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现代影视、报刊、多媒体、新媒体等信息资源等,包括教师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积累与素养,学生已有知识、思辨能力、学习经验、灵感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我们加强资源整合意识,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形成教学合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整体效率,有效激发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体意识。

2.4 “教学媒介手段”设计

“在语文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适时恰当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4]教学媒介是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能有效丰富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增强利用教学媒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合理运用影视媒体与现代网络媒体,发挥媒介容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等优势,发挥教学媒介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4.1 增加直观性

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有助于教师较为直观地呈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例如运用课文朗读的录音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录音朗读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朗读能力。此外,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都能够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直观性,實现汉语言文学音像化教学,以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刺激,通过声音、视频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能力等。

2.4.2 增强交互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达到实效性,需要切实增强教学相关体的交互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交互性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学生与知识、师生与媒介间的交互性,使各相关体能够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激发各学习相关体的效用。

2.4.3 增进有效性

教学媒介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等优势,使用教学媒介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有效刺激学生各种感官,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有效增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运用现代网络学习平台,它可以帮助学生最大化地获得学习信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延伸课堂学习的时间,增进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有效性。

2.4.4 增强趣味性

只有有效展现汉语言文学的趣味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逐步从乐学走向善学。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够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牢牢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宋孝贤,李永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考试与评价,2011,(10):45.

[2]彭金忠.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129.

[3]林海斌.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4):25-27.

[4]李仕德.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87.

作者简介:钟鹏举,甘肃省甘谷县第五中学,甘肃甘谷 741202

作者:钟鹏举

人本意识文学教学论文 篇2:

高职文学教学中人本意识的构建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内心和精神教育。笔者也认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其人格和心态是健康积极的,有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并且还会以自我精神去感染、影响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活圈。本文以高职文学中具有的人文思想探讨在文学教学中如何构建人本意识,如何实现师生间的“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文学;人本意识;构建探讨

我国教育理念受到了科技和经济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有的工科类高职院校甚至将教学目标圈定在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校园里形成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怪圈”。比如,部分学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浮于表面,学生只知道有这一学科、需要两个学分,至于上课学了什么、课本内容是什么却一概不知;有的学校把人文类课程设置成通识课,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内化作用,使得教育功利化、工具化,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选择人生道路,导致用人单位招聘不到能够胜任的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高职文学教学有义务将人本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以便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光明的前途。

高职文学教学中的人本意识

文学作品是作者经过一定艺术创作而体现的人生历程写照和真实情感流露,是对生命韧性的赞美,是人类文明赋予生命内涵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将文学作品和人生经历紧密结合,促使学生透过作品传达出来的精神和主题认识社会,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高职文学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在道德、精神、审美等层面体现了较强的人本意识,不管是对他人的赞美、关爱与尊重、理解与宽容,还是对生存意義的选择、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都彰显着人本意识的光辉。比如《诗经》《论语》等先秦经典所传递的丰富哲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檀香刑》中所展现的女性亟待思想解放的社会现状,又如余光中将思乡情绪化用在《听听那冷雨》的诗词里,吹响了两岸破冰、陆海归一的情感号角,唱出了大陆的另一种乡愁。学生能够从这些文学作品中获取一定的生命力量,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认自己的人生方向。笔者发现好的文学作品关注的是人本身的需求,从外在的物质条件到内在的精神需求,都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解读,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健全人格,树立人本意识。

在高职文学教学中构建人本意识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学会做人和做事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专业技能过关,还要能以自己良好的道德、精神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笔者在对毕业生实习或就业单位的走访、调研中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除了要有优良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需要“不仅会做事还要会做人的德才兼备的员工”,其中最需要加强的品质有责任意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对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很注意专业课程与文学教材的结合,会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述文学的责任意识与作家的写作伦理。比如,巴金先生一生看到了太多的人把文字当作灾难时期的自我保护或和平时期沽名钓誉的手段,而他始终真实地面对读者,为自己的每一段文字负责,这是他对读者的道德承诺,也是他值得人们永远尊重的品质。

2.构建人本意识,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

笔者对本校的往年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具有较高人本意识和人文素质的毕业生,拥有较高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三国演讲》将团队配比、目标明确、战略合作、资源配置等结合,让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吸收古人的智慧,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就业力。高职文学教学不仅要转变观念,去糟取精,教会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还要加强学生的人本意识养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生活。

3.人本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到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当前社会中,部分人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有的企业甚至忽略了产品的品质。人文教育旨在塑造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地以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与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人文教育不动摇,才能培育出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高职文学教学中人本意识的构建

1.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并举

高职文学教学要转变先前的固式思维和模式,注重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积极的人生写照,做到科学技术学习与人文素养养成并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细化课程设置,杜绝文学课程的泛化现象。笔者分析“大学语文”课程调查问卷后发现,65.04%的学生喜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在课堂上以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在线资源库的应用、在线课程建设、多媒体制作等信息化手段,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以及学生频繁接触的新媒体平台,提出一套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素养和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在人本意识的激发下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

2.文学教学与人本意识相融合

文学作品中时刻体现着浓重的人本意识,学生会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奠定自己的人本意识并提高文学素养。如在赏析舒婷的《神女峰》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中女性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推崇新女性坚韧、乐观、积极的优秀品质,使人本意识在学生的内心更加具体和深刻,促使学生关注内在的精神状态。同时,教师要在就业观、职业观上渗透责任、敬业、创新、合作等理念和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将人本意识内化为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3.强化教师队伍的人本意识观

教学离不开教师,高职院校负责培养人才的直接主体是教师,所以加强学生的职业人文教育,构建学生的人本意识,就必须要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水平。笔者与所处教研团队的同事这些年经常定期参加省内或全国组织的培训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深入的人文知识,并在学习中转变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采用人本意识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文学课堂。同时,广大教师还应注重培养自身在教学团队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彰显人本意识,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团队。

4.建设人本意识浓厚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树立起乐观、积极的意识,而人本意识也会根植于学生内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參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校园主题活动、国内外著名文学作品讲座及渗透文学意识的表演、演讲、辩论、朗诵等。这些活动可锻炼学生的组织、交际及相互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从而塑造学校的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价值。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2019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千天向上”学生成长工作。该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素质、职业能力素养、行为规范养成素质的培养,以队伍建设、行业企业、家委会(校友会)建设为保障,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多方联动的反馈机制,确保学生在校全面成长。学校会组织两大文化节——五月的文化艺术节和十一月的文化体育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可通过文学形式获取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在文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人本意识,确立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以人本意识这一基本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师应立足人文性及人本意识的目标定位,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尊重生命,努力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价值体系,积极寻找成功的人生之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具有人本意识的毕业生都能很好地融入职场生活,并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持人文教育的脉络,以人本意识的思想和观念为基本指导,改革职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毕业后能高效融于企业,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王一丁:《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2]田野:《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构成与制约因素分析》,《华章》2012年第7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何静姝

人本意识文学教学论文 篇3:

构建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

内容摘要:如今高职院校的文学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讲给自己听”,学生很少认真听。盲目追求考试分数,而不是在知识上有什么过高的追求,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对学习没有兴趣,更别提创造性,自主探究性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学教学 自主学习模式

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全球化时期,这对教育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在我国正在推进素质教育时期。如果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实现则没有任何可能性。为了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文学的现状,高职院校的文学教学有必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而不是故步自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改变教学观念,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手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文学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文学。

一.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教育正面临全新的挑战,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这让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改变,文学教学开始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2002年,人们对高职院校的中文系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能够对文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于学校开展这门课程的目的更是不够了解,这就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态度。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认为这门课几乎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根本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很低。因此,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对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现状开始重视起来。为了让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高职院校文学应该积极进行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更换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文学教学的目标。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文学课程教研教师对文学教学自主学习的深入研究,围绕文学教学模式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总结失败的文学教学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推动了高职院校文学自主学习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文学这门课程的认识逐渐加深,学生慢慢能够体会到这门课程的价值,对自身未来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的本质认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加认真去学习。

二.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基本模式的构建

对于高职院校文学课堂来说,学生是否能够开展自我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都需要各个要素共同参与,有了教学过程就就会有教学模式。因此,在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高职院校文学教学中的教师导学环节

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让学生熟悉教学大纲,让学生了解需要学习的东西,引导学生主动预习,及时提出课程相关问题。第一,教师要注重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积极改变文学教学观念,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水平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文学教学的创新,避免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文学教学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不被时代的发展浪潮所淹没。由于中国文学的历史比较久远,而且存在很多精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总结过去的文学经典,借鉴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加速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走向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学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挖掘,探索优秀作品的灵魂所在,以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这样的文学教学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均衡而全面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学内容层面上,应该更加开放一些,在文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留下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还要留给学生拓宽知识的余地,满足当代文学教学发展需求。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学中具有特殊场景的画面呈现在课堂之上,增强学生的感受,体现出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学习兴趣[1]。

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在整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小目标,这个小目标可以与教师多多沟通,从侧面了解自身的优势点和弱势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文学学习潜力。

从高职院校文学教学方式层面来说,教学方式应该更加自主化,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探寻有效的學习方法,最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2.高职院校文学教学中的探索性活动环节

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些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文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发现别人的优势和劣势,与自身进行比较,对于自身不足的地方积极改变。

改革高职院校文学教学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文学课程来说,它最大的不足体现在课程创新层面上,不仅在教学理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落后,在教学手段的使用层面上同样如此。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非常低,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主动思考,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较为有限。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文学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多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文学教学融合到一起,及时更新文学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文学学习兴趣。文学教学在重视经典作品的同时,又能够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利用科技手段将经典作品的场景呈现出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文学作品的鉴赏中来,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文学教学目标。

三.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支持系统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学中,开展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是教育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这种自主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实现。

1.创设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我国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加依靠于教材,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者,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教师主要“扮演”了权威者的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教师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型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文学教学需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构建互动,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自身的文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热情,引导他们勇于质疑,反思,注重思想观点的表达,促进学生朝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问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查找,自己总结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认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2.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高职院校文学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具有非常好的文学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学教学,多探索一些教学方法,在文学教学中应用,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在文学教学课堂中给予教师很好的反馈,则证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有效果,通过使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文学的热情,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也要认真听教师传授知识,多多学习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摆脱依赖教师的习惯,比如,首先学生要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在课前进行预习,找到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力求高效率的学习。其次,学生要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快速整理知识点,尽可能记住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文学学习目标,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以及校园网,在不影响课堂基础学习的情况下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文学内容,也可以多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2]。

3.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高职院校文学教学应该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也应该变得多一些,不只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将学生的文学学习活动也列入评价标准之中,还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增加对责任心,合作精神方面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方面的评价。从评价功能的层面来说,课程评价要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等功能,切合文学课程评价。通过三方面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是学生个人评价,一方面是学生相互评价,还有一方面是教师评价,分析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多多动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际上,目前我国文学教学资源还是不够丰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学资源更是有限,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困难,所以这需要学校积极努力解决,推进高职院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高职院校在选择文学教学内容方面,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不是选择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文学内容。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多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胡囡囡.高职院校自主学习听力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24(02):84-87.

[2]邢大红.高职院校学生翻转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12-14.

(作者单位:云南德宏职业学院)

作者:陈圆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科大学物理教学论文下一篇:西部生态需水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