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英语教材

2024-05-25

冀教版英语教材(精选9篇)

冀教版英语教材 第1篇

2003冀教版英语教材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简洁文字搭配生动鲜活的图片,不仅让学生们,也让教师有了一个新鲜的体验, 同一教材包括教科书、活动手册、教师用书、录音带。2003版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话题,例如,Know Our World(八年级第二学期), Biggest, Longest, Widest(九年级第一学期),每单元围绕基本的、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教材注意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教材还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又容易。这套教材语言信息量大、话题广泛、内容鲜活,富有时代感,例如,The Olympics单元,及时更新了奥运会的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展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尤其是活动手册的设计,丰富了练习的形式,也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中教材中大篇的阅读篇目内容精炼,文化背景知识丰富,为许多师生所喜爱。教师用书则为教学提供了详实具体的教学建议。教材 在七、八年级中每学期八单元,每单元七篇课文,一篇复习总结科目,九年级每学期六单元, 每单元也是七篇课文, 一篇复习总结科目。至八年级起,课文内容明显加长,难度加深,活动手册的练习题对学生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学生的认知度产生巨大的挑战,差距也由此拉开。七、八年级课时紧张,一天一篇新课文,几轮上下来,总感到课堂很紧张,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加之词汇量大,课时进度要求与学生实际掌握的速度很难达成正比,导致在八年级时两极分化加大,阅读材料的增长,导致听力、口语训练薄弱。到九年级,许多学生英语成绩基本定型,基础较弱的同学明显跟不上。

衔接版的教材,也还包括教科书、活动手册、教师用书、录音带。这套教材的语言信息量大, 尤其在Culture Tip, Dig In, Learning Tip等板块中 , 对中西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策略、知识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扩展,设计话题广泛,内容鲜活,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展现了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2011年教材的改版,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改进,更加突出了衔接小学为起点的初中英语教材, 这就要求学生在小学的英语学习要扎实。改版之后的教材仍然是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学习,采用完成课题式的教学方法, 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外语学习中, 使学生主动融入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整体语言学习中。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科知识交叉,适当引入了其它学科的内容。衔接版教材加大了听力训练,在每课时的课堂教学中都有明确的听力训练要求(旧版只在《活动手册》中有明确的听力练习要求), 《活动手册》中配套的听力也安排得很合理。 新版教材缩小了词汇量,就七年级上册来讲,词汇将近缩小了四分之一。课文内容有所删减,七、八年级每学期八单元内容,每单元六篇课文加一篇综合复习, 在篇目上缩减了进度的压力。但课文内容有所合并,有所调整,比如, 在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Let's go”中,把要去的地方与讲话的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积极为同学们创设情境,力求把生活带进课堂, 把课堂延伸至生活中去,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讲英语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新教材在活动手册的编排上也有很大的改进, 七年级上册的练习题趣味性较浓, 符合小升初这些孩子们的特点,在每章节教学授课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完成练习, 作业不会是学生们的负担,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很有劲头。改版后的教材虽然篇幅有所删减,但所学内容没有减少,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求提高了,合理的编排及难度的调整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加之活动手册练习的协助,更增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改版教材的高效性、趣味性、实用性也增添了我们教 育工作者对工作的好奇心、创造性以及发挥自我发挥的主体性。

在此,还有一点个人建议。如此好的教材,如果配以更为先进的影像资料和同步的更加丰富的材料,是不是会更好? 毕竟老师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会存在知识上的误区和不解。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最好能给基层教师配全与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料,最好能以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手段相配套。比如, 教材中涉及文化方面的知识,有了这些素材,老师就可以结合资料来用事实说话;若谈到人物,教师可以用有相关的资料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若遇到地理问题,就可以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肯定会取得超乎寻常的效果。

新教材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第2篇

LESSON PRERATATION

Words and phrases:

science, experiment, fill, prove, theory, jar, upside, observe, right side up, upside down.

LESSON STRUCTURE

CLASS OPENING:               Greed each other.

KEY STEPS:

STEP 1: Ask the clas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the “Think About It”.                                  STEP 2: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y does Danny say they should do this experiment outside?” ; “ What’s Brain’s theory? ”; “ What will Brain do?”; “Does Danny have the same theory as Brain’s?”

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he student’s better read the dialogue at the same time. After reading and listening, let the students fill in the chart by themselves.

What do we need when we do the experiment?

Water,  a jar, A piece of cardboard

How do we do it?(steps)

1.   fill…in…;

2.   cover…with…;

3.   turn…upside down.

What are Brain’s and Jenny’s theories?

1.   The floor gets wet.

2.   The floor won’t get wet.

Reason

discuss

Step 4: after filling it,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experiment. Then, write it in the exercise-book.

Step 5. read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 by the students.

Step 6. homework. Be ready to give us a morning report of tomorrow.

Language Notes:

Explain some sentences and phrases.

1.I fill a jar with water.

fill…with…

On hearing the news. Her eyes filled with tears.

2.I turn the jar upside down.

upside down

That picture is upside down.

3.I think the floor will get wet.

The days gets longer in spring.

4.I’m sure that the floor won’t get wet.

Tom ia sure that he will win the game.

5.We can prove who’s right.

My theory will prove (to be) right some day.

6.We’ll do the experiment and observe what will happen.

I observed her dance.

CLASS CLOSING:

冀教版英语教材 第3篇

摘 要:冀教版小语教材的整体设计、内容选择都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阅读教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以读为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互动;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感受;阅读要抓住感受点开掘、品味、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冀教版教材;阅读教学;对话;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23-04

一、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一)把握住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冀教版小语教材的一大特色是以文化主题组织单元,由单元文化主题来统领阅读、写话、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等学习环节,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课本再到生活的单元体系。文化主题相当于圆心,在每个单元中的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实践都是围绕这个圆心展开的,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把握这个整体。以冀教版小语一下第三单元为例,看看如何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

1.把握住本单元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融和谐。在这个主题的统摄下,本单元四篇文章中,《美的回答》是一篇小韵文,讲的是人们用双手、用爱心去爱护大自然,大自然就用美来回报人们;《尖尖的草帽》写的是一个小孩子渴望小蜻蜓落在他尖尖的草帽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渴望着和蜻蜓交流,渴望着和它成为朋友;《爸爸,你知道吗》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劝说自己的爸爸放下手中的猎枪,爱护小动物,珍爱每一个生命,透视出孩子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达尔文和小松鼠》讲述了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几篇文章都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看自然,流露的是孩子纯真、善良的本性。在他们的眼中小蜻蜓、小松鼠也有灵性,孩子们渴望着与它们沟通交流,渴望着与它们成为朋友,在他们的眼中,愿意让所有人放下猎枪,爱护小动物。

为什么选这几篇课文,文章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和主题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美的回答》是从整体上提挈人与自然这一文化主题。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是靠双手和爱心去创造的。孩子们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会对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上的认识。《尖尖的草帽》视角就缩小了,它聚焦在小男孩和小蜻蜓上,通过小男孩与小蜻蜓的近距离接触,“我眯着眼睛看着它飞来飞去。它一点儿也不怕我,它追着我飞,我好像还听到了它扇动翅膀的声音”——还有一种期待“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透视出一种和谐、一种美好、一种对自然界生命的珍爱。《爸爸,你知道吗》基于孩子自身对生命的珍爱,他想让身边的人也去珍爱生命,爱护这些小动物——他想伏在父亲扛枪的肩膀上,给他讲许多美丽的童话,让父亲眼中的鹿“变成快乐的我”,让父亲的心中充满善良。孩子以自己微小的力量——讲许多美丽的童话,用爱心去感动身边的人,唤起他们的爱心与良知,把爱传递下去。《达尔文和小松鼠》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护小动物——那就是不去伤害它,让它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边,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这才是真正的爱,它阐释了爱的内涵与真谛。动物也有灵性,有亲情,有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正爱它就让它生活在妈妈的身边,让它在树上快乐地栖息、生活吧。

这几篇文章体裁不同,角度不同,但共同指向文化主题——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如果说第一篇是一个全景扫瞄,那后几篇就是几个特写镜头,聚焦在几个不同的视角,而且对主题的透视逐步深入,让孩子对于“相融和谐”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说这几篇文章从整体上给孩子的认知冲击,已经远远超出课文本身。阅读了这组文章,逐步由概括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建立起来了。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这就是这个单元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的教学应把握这种内在的联系,把握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教学中除了这些显性教材(教材中的课文)以外,还要创造性的去开发隐性教材,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性。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围绕单元文化主题,开展以下教学:

精读:《美的回答》《尖尖的草帽》《爸爸,你知道吗》《达尔文和小松鼠》(显性的教材)。

略读:师生围绕文化主题共同搜集短文、诗歌、漫画……(隐性的教材,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的)。

综合实践:设计公益广告,带学生走出去看人文环境……

口语交际:《怎么变了》。

积累表达:贯穿其中的不断积累语言、积累情感,是一种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孩子们学习这个单元时,生活也应走进这个单元。这一单元整体对学生形成的冲击,远远大于每篇文章自身。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学生在精读、略读、综合实践、口语交际中受到感染,引发共鸣,对照自身,调动起自己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语文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去开发、使用教材,构建一个“生活——文本——生活”、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开放体系。语文不是封闭的书页,要把“语文”打开,走进生活。

(二)加强每篇课文自身的整体性

每篇课文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感悟,不搞肢解的分析。比如《尖尖的草帽》可以用一个中心话题:小男孩喜欢这只小蜻蜓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吧!以这样一个中心话题来统领全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吸收语言。

二、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互动

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读上,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有三个层次:

①认读: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②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③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呢?阅读教学是作者(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对话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更好的外部条件,帮助学生和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

生 文本

文字是一种语言符号。要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东西,变成孩子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揣摩意境、体会情感,感悟、理解内容,这就是阅读的过程。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障碍,一是由语言文字符号向形象的转化,二是在建立形象之后的揣摩意境、体会情感。学生的这两个障碍需要教师的帮助来跨越。

(一)链接学生生活,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少、阅历浅,课文中描写的事情往往没有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但是类似的经验还是有的,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我看见一只蜻蜓在阳光里飞翔,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作者在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对这只漂亮的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因为喜欢它,所以觉得它很美丽,说它的翅膀在日光照耀下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但这种情景(画面)孩子们是不容易想象到的,怎么办呢?调动已有的经验:“你在动画片中见过金子吗?什么样的?”孩子们马上会在头脑中出现金子闪闪发光的样子。教师紧接着用语言创设情境:小蜻蜓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闪闪发光,多漂亮的一只小蜻蜓呀!多么惹人喜爱!闭眼想象一下,再读一读,读出你对它的喜欢,读出小男孩对它的喜爱。教师正是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壑,从而让学生想象到了画面,体会到了情感。

(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情感和文本对话

利用音乐、语言、画面、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中(课文),这种模拟的情境能促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和作者对话,用心读书。

作者写文章常是“用意十分,下笔三分。”我们就是要透过这三分的语言文字去体会作者四分、五分甚至更多的情感。如《尖尖的草帽》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停住了,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在帮助学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头上戴着尖尖的草帽(孩子们用书当草帽戴在头上),你等待着,静静的别动,等待着小蜻蜓落在你尖尖的草帽上。学生们进入了教师描绘的情景之中,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静静地等待着,有的脸上还露出微笑。紧接着教师问:“你为什么微笑?你又想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想让小蜻蜓快点落在自己的草帽上,有的说小男孩想和蜻蜓交朋友……学生们走进了小男孩的世界,与小男孩对话,再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情感;读一读,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指导朗读的过程其实是调动情感的过程,情动辞发,以情带声,切忌只从技巧上去指导。

最高层次的朗读应该是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无形中融会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让作者以一个平等的生命存在于文章中,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平等的对话。

如“我眯着眼看着它飞来飞去。”有的孩子从“眯”字上体会出小男孩对小蜻蜓的喜爱,有的则从“看着它飞来飞去”体会出小男孩对蜻蜓的喜爱。由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所以明读时轻、重、缓、急、停顿等处理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不要机械地模仿老师。

(三)在倾听与点拨中让对话深入

俗话说,言为心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可是通过朗读来表现,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朗读中。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善于用心灵倾听,善于从学生的朗读中听出他的感受与对文章理解、感悟的程度,给予点拨、引导和中肯、个性化的评价。我们说课堂是灵动的,是有生命的,指的正是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如果说教案是一节课的骨架,那么这种对话才是血和肉,没有血肉的课是没有生命力的。

总之,要重视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沟通,通过读建立起感性的语言模块,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经验世界、感悟能力、知识素养、生活阅历、气质类型等因素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就不同。正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文章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所以说语文是无所谓对与错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读书都应首先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既不是给老师、也不是给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感动、为了自己的成长去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从教材出发,忠实于文本,忠实于作者,一切阅读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而展开的。更多的是把教师、教参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初读课文时交流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受;细读课文时交流对文章的主题、精彩之处的看法;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尊重所有学生的见解,在交流中实现生生、师生、学生与作品、作者、编者的沟通与碰撞。语文是诗意的、浪漫的、朦胧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不能完全像对待科学学科一样要求那么精确、系统、完备,而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多彩的、个性化的;阅读的过程就要体现体验、品味、感悟、联想、互动互生、虚实相映、趣味丛出、百读不厌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理解,才会常使学生抬头而读、掩卷深思、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学习中才总有“我”在,有“我的感受在”,才使学生面对课本备感亲切,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亲和。

四、在阅读的过程要抓住感受点开掘、品味、感悟

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分析 第4篇

一、语言地道、语境充足,体裁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教材提供了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和自然地道的语言素材,以形式多样的体裁呈现,并紧扣时代脉搏,将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编入,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例如:七年级上册第30课,詹妮用微博的方式记录奶奶过生日;七年级下册第11课,詹妮用论坛的形式介绍丝绸之路和中国的文化;八年级上册第43课詹妮使用网络聊天工具与李明对话,帮助他完成一个发现自我的报告。九年级第4课将吸烟与健康的关系以海报的形式呈现。这些不同体裁内容的设计,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支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文化意识的形成及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文化内涵丰富,有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材为中加合编教材,由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围绕加拿大学生詹妮、小恐龙丹尼和中国学生李明的学习生活和友情交流而展开。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加拿大文化和中国文化,并补充其他讲英语国家的文化。教材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侧重于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在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中国传统美德自然地安排在教材中。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故事中,使得道德教育不再是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更易于让学生模仿和接受。

三、多维度板块设计,结构清晰合理,话题螺旋上升

1. 教材以话题为单位,采用教案式编排,全套书共分为5册,即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册。

每个单元含6个新授课和1个复习课,方便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安排教学计划。

2. 教材内容安排遵循“新授+活动”的形式,每课分为两部分,新授课文后面编排了相应的活动Let’s Do It,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数量控制在3~5个,分别从课文理解、听力训练、基础知识、小组对话活动及课堂任务等几个方面着手,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并保持整体平衡。

3. 每单元的复习课包含词汇(Building Your Vo-cabulary)、语法(Grammar)、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综合能力训练(Putting It All Together)、评价(Self-Evaluation)和拓展欣赏部分。

评价不再是对学习目标的陈列,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反思学习过程;听说部分在起始年级中补充了对语音知识(读音、重音、语调、连读等)的学习和归纳;拓展欣赏部分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单元知识作适当拓展。

整套教材共42个话题,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话题和语言在教材中不断重复,呈现螺旋上升。每个单元围绕主话题设计了6篇课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段学习目标,以教材人物之间的对话或故事展开,逐步深入话题,每篇课文都是主话题下面的一个子话题,最后一篇课文是对话题的回顾和总结,复习单元所学。整个单元沿着浅入→深入→浅出的认知循环,语言信息逐步深入,话题逐渐展开,输入形式多样,语用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难度和进展幅度。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突出可操作性。

教材设计有Think About It,旨在课前热身或准备进入课文做准备。课中设计有Dig In,Culture Tip,Learning Tip,Hands on Activities,Project等活动。其中,Dig In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关键内容做进一步思考;Culture Tip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差异给出必要的说明,渗透跨文化意识;Learning Tip是对课文中知识点的解释和说明,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Hands on Activities则强调学生在动手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八年级以后的教材还设计有Project,Project与单元话题紧密相关,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话题下的语言运用情境,一般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供教师在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2. 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

每一课对应设计的Let’s Do It,内容不是单纯的练习题,而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活动都经过精心设计,分别从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的角度服务于课文学习。整个单元一盘棋设计,根据课型进行有重点的技能训练,在单元内达到总体的平衡。因此,看似容量较大,但实际上是语言在不同情境下的再现,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入、内化、提升和应用,也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了参考,对课文学习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具体依据,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整套书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和平衡,七年级注重呈现以听、说为主的语言素材。从八年级开始,每单元以对话教学为起始课,适当加大了教材中语篇的长度,适量增加了针对语篇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对篇章信息和主旨大意进行分析理解,对写作方法进行比较,设计了改写、缩写、仿写、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3. 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本套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在以下方面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学习目标明确,利用照片、图画、图表等非语言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单元和课文主题。在每个单元的单元页设计有We Will Learn,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图片,将本单元的主要功能、语法和句子结构列至其中,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一目了然,明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主体地位。

个体学习活动与多人合作学习活动相结合。在安排每课的活动练习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侧重于合作学习,有的侧重于独立的思考。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寻求帮助或积极讨论,培养学生们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意识地呈现学习英语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比和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例如:英、美词汇的差异、合成词的示例、语法现象的点拨。

大脑思维导图的设计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归纳来记忆、学习、思考等,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Project的设计鼓励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活动,通过网络、图书或求助于老师、家长和同学来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每个单元设计的评价板块,采用发现式的方法呈现。单元学习完成之后,教材不再罗列单元的主要内容,而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本单元所学主要内容,同时评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完成情况。

总之,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题材丰富、语言活泼、内容生动、情境真实,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引起中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教材编排系统、规范、实用;结构科学、合理,便教利学;内容充实、练习形式多样化。使用教材的老师将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根据当地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第5篇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把对冀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作以交流。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将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四个领域进行阐述,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尽早体会到数学的全貌,破除数学的神秘感,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与代数:

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

空间与图形:

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统计与概率:

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

实践与运用: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实排

(一)体例安排

A、每章均配有为教师导入新课、学生预习所用的引人入胜的章前图和引言,例如:学习“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在前言中找到了答案。激动的他们迫切地要学习每章安排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章后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利于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难点,也益于他们找到掌握不到位的知识。

B、正文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和交流的空间;

例如: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安排“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内容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了解数学发展史、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C、章后安排了供课上使用的练习题,供课内或课外作业选用的习题;供全章复习时选用的复习题。分类分层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二)编写意图:

A、正确处理数学,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更新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遵循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材内容和逻辑线索

九年级教材包含四大领域,共11章内容,上册7章,下册4章,内容如下: 1、27章圆

(一)、35章圆

(二)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两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 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2、28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29章相似形

“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

“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材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

“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材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材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顾。

4、30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性质和图象.本章是在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之后又一重要的基本函数,它为今后学习图象和曲线的关系(如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本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许多直接应用,这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的形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反比例函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5、31章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中,教材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材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材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材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

“解直角三角形”中,教材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材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6、32章命题与证明

(二)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7、33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

概率初步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8、34章二次函数

第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第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第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36章抽样调查与估计10、37章投影与视图

“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

“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四、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把数学知识看成是金子,那么点金之术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同学们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的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九年级所学的内容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站在整个初中学段的角度该怎样处理这套教

如果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在处理教材时我将注意以下四点:

1、简约——化难为易,易于理解

就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2、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

3、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和处理,使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更具有探究性。

4、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向课后拓展,向大自然、社会和家庭开放,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总而言之: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

六、设想学生收获

走近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收获很多: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七、理想课堂

1、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

2、学生享受合作探究的乐趣;

3、师生互动、和谐发展。

冀教版英语教材 第6篇

众所周知,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学参考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都应有权威性。

七年级上册课本第92页第13题, 要求学生找出下面两个图形的旋转中心。笔者认为要找出旋转中心, 只能作“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其交点才是旋转中心。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中才出现,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给学生补充知识。

七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B组第2题, 《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结果是y/7.5kg,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分母中不能出现小数。第103页练习第1题《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6/ (85%) , 作分85%母中是否规范?第105页练习题第1题, 《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结果是a (1+5%) , 把数字系数放在字母后面, 似不妥, 应写成 (1+5%) a, 才与单项式数字系数写在字母前面的规范相符。以上几个习题, 《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答案不规范, 会给教师造成混乱, 导致学生书写不规范。第142页A组第2题中, 要求求出-1/2的系数和指数, 根据系数和指数的定义, 可以把-1/2看成-1/2x0, 因此, 系数应为-1/2, 指数为1, 像这样抽象性很强的题2应有例题, 否则难度太大。

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后习题有5道题中涉及要求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按照三角形全等证明特有的固定格式来书写的, 习题应遵循由学生先做、教师再订正的程序, 但课本例题中没有一道例题可供学生模仿, 尽管教师可以补充, 但此次课本在大括号前又加了“∵”与传统有所不同。因此, 笔者认为此处应安排一道例题比较合适。

冀教版英语教材 第7篇

一、认真研读教材文本, 选择典型的课文

新改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每册书分为八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以Celebrate me为话题, 单元中六篇课文以这一话题为中心从谈论人的独特性、梦想、天赋等不同角度展开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达到介绍自己和他人特点的写作目的。下面我以44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好读写课教学。

二、在和学生分享阅读时, 帮助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思维导图

授课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出文章写作结构。课文的写作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内容, 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支架, 学生就完成了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写作文到写作结构清晰这样的转化。

[课例分析]

读写活动:读44课有关介绍Georgia的文章, 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

实施方法:

1.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片介绍Georgia。

导入新课的同时讲授生词junior high school, Greece, Greek为阅读扫清障碍。

2. 第一遍快读, 回答What makes Georgia unique?

What’s her dream?What’s her talent?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给出写作支架。

三、有效的整合教材内容, 总结用于写作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给出了写作支架, 学生有了写作的思路, 然而写什么样的内容, 怎样的语句表达才是正确的, 怎样语言表达更具有艺术性, 需要老师在读写课中认真对待。在44课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帮助学生总结用于写作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降低写作难度。

[课例分析]:

教学环节一:抓住课前复习43课的环节, 归纳可以用来描述unique的be kind to, help others, look after, work hard等词组并展现在黑板上。

实施方法:

T:What makes you unique? (师生互动)

T:What makes them unique? (教师展示, 做搭配题, 归纳词语, 同时学习这些名人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教学环节二:阅读学习44课, 归纳dream和talent的短语和句型。

实施方法:

1. 通过阅读回答问题归纳表述dream和talent的短语。

T: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at makes Georgia unique?What’s her dream?What’s her talent?” (归纳talent:playing basketball和dream:to play basketball in the Olympics)

2. 通过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找出可以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型。

T:Read the text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hat can use in your speaking and writing (归纳出了What makes…Unique?My Talent is…My Dream is…Nobody else in my class…等句型。

教学环节三:通过猜猜看游戏, 丰富用来表述dream和talent的短语。

实施方法:

(教师出示图片) T:Let’s play a game.Look at the boy.His name is Jack.Can you guess?What’s his talent?What’s his dream?You can talk with your partner.I just give you three chances.If you guess it, I will give you a gift. (归纳出talent:singing, playing ping-pong, swimming和dream:to go to university, to be a teacher, to be a player)

教学环节四:通过拓展文章巩固写作结构, 丰富写作词汇和句型, 降低写作难度。在设计这堂读写课时, 笔者加入了一篇介绍Jack的文章, 拓展文章是以我的角度介绍别人, 让学生了解到介绍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拓展了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词汇和句型, 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词汇。

实施方法:

T:Do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s about Jack.Read the passage.You will find it. (归纳出He will give them a hand。It’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makes him so popular.He is very happy because he can do something for others.等句子)

摘要:英语教材中课文是教学的依据, 除了具有语言功能以外, 还承载着话题和写作结构等多方面的功能信息。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和合理整合教材的写作资源, 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写作素材、篇章结构的构建、文体的范例以及表达技巧,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冀教版英语教材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改变过去重视语法的讲解与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喜欢做游戏, 喜欢形象的感知周围的知识,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置身于我为他们创设的情景之中。其次,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进行交际的能力。最后, 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境, 给学生以乐趣, 更给学生以启迪,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情境, 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 学生通过对单词、句型的学习和对地图上方位的认识, 提过学生感知世界的能力, 认识英国的地理位置, 了解有关英国的标志性建筑。并且通过情境创设法, 讲授法, 练习法, 任务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能用英语向其他人简单介绍英国这个国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Step 1:Warming-up

师生齐唱国家歌谣, 帮助学生回忆各国相关概况, 快乐激活并复习已学三个国家的location/flag/language/capital/fam ous sites基本语言知识, 五个话题构成了本课教学的主线, 为接下来的语言运用做好有效的储备。引出课题The U.K.。师生自由交谈观看奥运会闭幕式伦敦展演的片段, 继而自然引出英国这个国家。由2012年奥运会承办国自然引出英国, 营造了气氛, 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拉到英语国家中来。

二、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播放自制的英国短片, 展现英国全貌。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将英国相关内容以电影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英国相关知识, 突破重难点。短片中的语言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英语学习环境, 完整地感知了语篇, 充分理解了语篇意义。头脑风暴:师生谈论有关英语的一些基本信息, 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学生每谈论一个相关话题, 就将相应话题的花瓣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回顾短片内容, 提取片段的主要信息, 利用一个话题一个花瓣逐一呈现本课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关键内容, 让层次更分明。依次呈现各话题花瓣, 之后具体讲解。

1. Londo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 (介绍首都伦敦, 并提供更丰富的语言素材, 开阔学生的视野)

2. They speak English in the U.K.

3. The U.K.is west and a little north of China. (解释a little)

4. The U.K.’s flag is red, white and blue. (介绍the same as)

5. (It’s the Buckingham Palace. (补充介绍白金汉宫资料) 指着由六个话题花瓣组成的花朵, 告诉学生It is a rose.The country flower of the U.K.is a rose.师生间的讨论由泛泛的话题到具体的目标, 由感性的了解到理性的认识, 通过渗透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课涉及的英国各项基本信息。观看本课flash光盘, 跟读并回答问题。由简入繁的认知, 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梳理出清晰的逻辑线条。通过一听、两读、五回答, 学生逐步提取了文本中所有的有效信息, 并为下一步做英国国花做好了铺垫。Where is the U.K.?What do they speak.?What’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What colour is the U.K.’s flag.?What is the Palace’s name.?

三、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首先, 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的判断正误练习, 帮助学生再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次, 制作英国国花, 这种信息呈现方式的变化不仅有效较低了文本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积极锻炼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所有信息被提取出来后, 学生可以看着国花完整复述文本。再次, 安排小组合作, 补充英国说唱歌谣, 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重要的环节, 也是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整合的重要环节。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 设计让学生自编chant, 进一步复习了本课所学习的内容。最后, 创设情境———“我是小导游”课件呈现展示英国全貌的各幅图片, 指导学生用所学句型介绍英国的概况。从搭建语言支架, 到逐步拆除支架, 帮助学生对语篇不断地内化和吸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使学习和生活相联系, 提供一定的情景和提示, 让学生在学中用, 用中学, 实现交际目的。

四、Step4:Summary and Homework

冀教版英语教材 第9篇

首先, 冀教版英语教材是一部很好的教材。

新版冀教英语教材以加拿大恐龙学生Danny的活动为主线, 围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 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而且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信息量大, 涉及话题广泛;内容鲜活, 极富时代感, 既贴近现代学生生活, 又展现中西不同文化背景;强调以任务为中心 (Taskbased) 的语言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面对这样一套理念全新、内容全新的新版教材, 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再一次受到了挑战, 探索一种适合它的教学方法就成了英语教师共同的愿望。

其次, TPR教学法是冀教版英语教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首字母的缩写, 意思是“完全生理反应法”, 也叫“右脑学习法”。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右脑的能力, 练习速视、速听、速写、速读、速记。右脑的工作节奏很快, 能够最大量地记录信息数据。在这一点上, 左脑无法和右脑相比。左脑没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信息处理的工作就被委派给了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右脑。速视、速听和速读对刺激右脑的活性化很有帮助。

为了更加透彻地阐述和说明这种教学法, 我将为期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对TPR教学法的一些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及早教会国际音标, 让学生自学单词

在教音标时, 先教单个音素, 但最好是元音音素 (vowels) 、辅音音素 (consonants) 交叉进行, 这样便于例词的介入训练。训练时, 尽量编出minimal pairs (形近词组) 或绕口令 (tongue twister) 等形式让学生训练掌握。如教/i:/和/I/两个元音音素, 可以编出seat/sit, peak/pick, heat/hit, wheat/wit等练习。又如教/s/和/∫/两个辅音音素时, 可以编出“She sales seashells on the seashore.”等绕口令让学生练习。再如练习/b/, 可以用“A big black bug bite a big black dog on his big black back.”这个绕口令还可以练习/g/和/k/。老师可以编好给学生练习, 但在学生掌握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编。一旦学生掌握了练习方法, 就会很快掌握音标, 增强记忆单词的自信心, 词汇问题也就轻松解决, 老师也就再不必为学生不记单词而头疼了。

二、布置预习任务, 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要养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 自然成能力。给学生说明预习的方法, 布置预习的常规任务。预习任务不宜过多, 更不宜过于复杂。尺度应该掌握在80%的学生能够完成的限度内。预习新课应该首先通读新课课文, 标出新词、新的短语、新的句型。通过猜测、查阅资料等办法尽量写出它们的意思, 可以写汉语解释, 也可以写英语解释, 当然用英语解释最好。然后通译一遍课文, 写在纸片上粘在课文的适当位置。不会翻译的句段可以将原句抄写到相应的位置, 加上下划线, 第二天在课堂上听讲时作为任务型阅读理解问题解决。

实践证明, 合理的预习任务、科学的预习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注重Warming-up (热身) 环节,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像运动员热身一样, 英语课堂更需要热身。他们喜欢新鲜感, 而不是每天重复听说“Good morning, teacher!Fine, 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 too!”等机械问候语。那样的话, 引不起学生对新课的重视, 注意力不够集中, 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老师能够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设计一些Warming-up活动, 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展开的话, 效果会截然不同。比如让值日生预先写好Duty Report、鼓励学生每节课问老师5个问题、同桌之间相互问5个问题、两两自由交谈两分钟、一分钟默写单词竞赛、两分钟默写短语竞赛、一分钟即兴演讲、小组扮演短剧 (small talk) 、猜词、模仿等。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随时依新课的需要选取, 不必死搬硬套。一种形式可以重复进行一段时间, 但要确保定期变换。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 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四、巧妙设计练习, 让学生每节课提高听力

预先设计1—2个切合实际的问题先让学生预测答案, 可以提高学生听的准确程度。设置问题要紧扣课文, 越简单越好。可以是疑问句, 也可以是句子填空填词、完成表格、判断正误、看图说话等。在低年级阶段, 任务以简单的信息查找题为主, 以后随着水平的提高, 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难度, 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八年级下册Lesson 30一课为例, 我设置了“We usually light a candle with a%%%%.”这样一个填词练习。首先让学生预测答案, 相互分享预测结果。有意思的是, 学生预测出了像match, another candle, bonfire, flame, lighter等单词, 有些学生甚至说lightening (闪电) 也可以点蜡烛,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五、深刻挖掘课文潜力, 巧妙布置活动任务

如果按照旧的办法去上冀教版英语教材, 老师会觉得内容太少太乱, 没办法上好。因为仅一段对话或者一段短文, 没有任何练习方式, 上起来会无从下手。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如果把“右脑学习法”结合起来的话, 效果会大不相同。TRP教学法要求把学习任务分解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让学生通过动手、讨论等方法学会语言知识。这就要求根据课文内容, 把课文和对话转化成某一种简单的、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定时完成。

六、定期创设讨论话题, 经常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书面表达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定期训练, 科学指导。TPR的具体做法是:先确定话题, 再鼓励学生就话题提出5个左右问题, 两人一组相互回答。然后在5—10分钟时间内完成, 同时叫2—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当众修改。修改要逐段逐句进行, 检查结构是否合理, 语句是否通顺、语法是否正确等。最后让学生点评打分, 评出最佳作品当做范文当堂背诵。这样经过科学训练, 不断强化, 学生的写作水平必然会逐步提高。另外, 可以给学生在一开学就布置阶段性任务。比如, 让他们前半学期完成4篇话题书面表达, 后半学期完成4篇, 一学期下来总共8篇。这样的话, 学生随时都有任务要完成, 不至于无所事事。

上一篇:厨房课堂等下一篇:建筑厨卫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