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

2024-06-05

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精选11篇)

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 第1篇

1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关键,所有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只要没有禁忌证,就应常规每天应用阿司匹林75~150 mg,积极降脂治疗并达到相应标准。

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3类: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静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

抗血小板药物在人群的作用有很大的多样性,部分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不能达到足够的血小板抑制程度,被称作“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抵抗”[2],因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一直是研究的重点。TRITON-TIMI-38研究在ACC2008年会上揭晓。结果表明,Prasugrel可使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降低52%[3]。这表明Prasugrel是一种比氯吡格雷作用更快更强的血小板抑制剂。但Prasugrel虽可减少缺血事件,却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尤其对于年龄≥75岁,体重≥60 kg,有卒中或TIA(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在应用Prasugrel减少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同时要衡量其较高的出血风险。

DISPERSE-2研究检验了口服的可逆性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AZD 6140在非ST段抬高型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现AZD 6140有较氯吡咯雷更强的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安全性和耐受方面,AZD 6140显示出与氯吡咯雷相似的出血风险,并且有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另外在研究中发现,AZD 6140组有更多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心动过缓,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予以重视。

SCH 530348是口服的蛋白酶受体激动剂,该药在二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并且其亚组分析可以在目前标准的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基础上使PCI术后患者进一步获益。研究该药物有效性的三期临床试验TRACER及TRA-2P-TIMIS试验正在进行中。另外,处于研发节段的新的P2Y12受体拮抗剂BX 667及BX 048在体外试验中也显示出很好的阻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发布于ACC 2008的On-TIME-2[4]试验是关于院外接诊时,即开始应用高剂量的替罗非斑治疗能否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PCI术后1 h T段回落>3 mm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3%,36.6%,P=0.026),而且替罗非班组患者PCI术后30 d时,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33.3%,P=0.013)。同时替罗非班并没有增加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9%,4.0%,P=0.363)。表明对于拟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尽早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不会增加出血的发生率。

2 抗凝药物

普通肝素(UFH)初始剂量可按体重调节,现有证据支持根据体重调整肝素剂量方案,静脉冲击量60~70 U/kg(最大量5000 U),然后以12~15 U/(kg·h)(最大量1000 U)静点,逐渐调节以达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目标值范围50~75 s。治疗结束时采用“断乳”的方法逐渐停用,可有助于减少反跳性血栓形成及缺血/血栓事件的发生。

低分子肝素(LMWH)与UFH相比具有更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优势。与UFH比较,疗效相似或更优,但具有无需监测和操作方便等优势。因此,LMWH已取代UFH作为NSTEACS急性期治疗的一线用药。如果患者由于某些原因推迟进行血运重建(PCI和CABG),可考虑延长LMWH的用药时间(7 d)。

STEMI患者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对LMWH作为溶栓的辅助治疗进行探索性研究。ExTRACT-TIMI25研究为LMWH与多种溶栓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75岁以上患者提供了确切的依据。许多NSTEACS患者进行PCI时,LMWH逐渐取代了UFH,STEEPLE研究推进了PCI术中LMWH取代UFH的进程。在PCI中依诺肝素与替罗非班或埃替非巴肽联合应用是安全的,有报道指出:在PCI术中,达肝素与阿昔单抗联合应用获有益结果[5]。

3 降脂药物

调脂治疗-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0 mmol/L。如果三酰甘油>2.25 mmol/L,则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当<3.38 mmol/L。调脂治疗应评估所有患者空腹血脂水平,并且对于因急性心血管事件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的患者,应在入院24 h内完成评估。LDL-C必须<2.60 mmol/L,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LDL-C至<1.82 mmol/L;如果基础LDL-C<2.60 mmol/L,则开始降低LDL-C的治疗。由于基础LDL-C水平高而不能达到<1.82 mmol/L水平时,可以使用他汀类药物或与其他降低LDL-C的药物联合应用,一般将LDL-C的水平降低50%以上;如果治疗过程中LDL-C仍>2.60 mmol/L,则应强化降低LDL-C的治疗,必要时联合用药,即应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与胆汁酸多价螯合剂或烟酸等联用;如果基础LDL-C为1.82~2.60 mmol/L,可以将LDL-C降低到<1.82 mmol/L。如果三酰甘油为2.25~5.62 mmol/L,非必须<3.38 mmol/L,并且可以将非HDL-C进一步降低到<2.60 mmol/L。降低非HDL-C的方法包括:强化降低LDL-C治疗;降低LDL-C治疗后应用烟酸或贝特类药物。如果三酰甘油>5.62 mmol/L,应注意预防胰腺炎,在降低LDL-C治疗前使用烟酸或贝特类药物,并且在三酰甘油达标后治疗LDL-C,尽可能使非HDL-C降低到<3.38 mmol/L。

参考文献

[1]Kastrati A.Neumann FJ.Mehilli J,et al.ISAR - REACT 3 Trial In- ??vestigator.Bivalirudin unfractionated hevarin during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N Engl J Med,2008,359(7):688 -696.

[2]Ogawa H,Nakayanm M.Morimoto T,et al.Japanese Primaiy Preventionof Atherosclerosis With Aspirin for Diabetefl(JPAD) Trial Investigators. Low -dos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eselerot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2008,300(18):2134-2141.

[3]Antman EM,Wiviott SD,Murphy SA,et al.Early and late benefits of prasu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eomnary interventiom:a TRITON - TIMI 38(TRial to Assess Improvement in Therapeutic Outcomes by Optimizing Platelet Inhibition with Prasugrel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2008,51(21):2028 -2033.

[4]Van't Hof AW,Ten Berg J,Heestermans T,et al.Ongoing Tiroflb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valuation(On -TIME)2 study group.Prehospital initiation of timfiban in patients with ST -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On - TIME 2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8,372 (9638):537 -546.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2篇

1、心阳亏虚:心阳不足为心气不足的重症。古人说:“心包相火附于命门。”心阳不足的根源乃是命门火衰,立方以附子(用量为10g左右,本品有大毒,不可多用)、桂枝益肾中真火。《名医方论》说:“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不用肉桂而用桂枝,且附、桂用量不大、其意思在于微微生火,以防过燥伤阴。补气之品多用红参(最好是高丽参或吉林参)。冠心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脉瘀阻,所以多配以红花、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

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应注意理气、行气,意在调整脏腑的切机以调理气血,去瘀生新。冠心病人的血瘀既可因寒而凝,也可因热而结。寒凝瘀久且可化热。凡热结而瘀或瘀久化热者,如仍用温通之品,必然助热伤阴。而应凉血化瘀,其意在于护阴。此外,冠心病患者亦有不同程度上的痰浊阻滞,故往往采用芳香化浊、温化痰饮的法半夏、陈皮、天南星、蔻仁、春砂仁。但如蕴久化热者仍用温化之品,必助热伤阴,此时必须清化。

2、心阴虚损:冠心病者多见于老人,而老人常见素体阴虚。在病变过程中,多易出现阴虚尤其是肾阴虚的症候,久之阴损气伤,或气虚津液生成不足,都可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因而适宜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五味子、太子参、白芍、麦冬、石斛均为常用益气养阴之品。虽药味不多,而兼有补气、清热、滋阴、敛阳四法。

浅述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第3篇

【摘要】冠心病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而且由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所以它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多种辅助检查设备才能完成,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有三个方向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本文概述了当前冠心病的一些常用的诊断手段,并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诊断,治疗,进展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它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质沉积到动脉内膜,形成白色斑块,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随着脂质的不断沉积,导致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从而导致心脏缺血,引起心绞痛。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下面浅述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些研究进展。

1 冠心病诊断进展

临床上冠心病分为5种类型:缺血性心肌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猝死。正常情况下可根据心电图以及患者的一些典型体征和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一些复杂的情况就必须借助放射显影技术等手段。

1.1 初步诊断

1.1.1 临床表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心绞痛,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患者心绞痛发生的部位、持续时间、诱因和性质等特点以及伴随的体征和症状,可初步鉴别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简单来说,临床体征和症状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十分重要。

1.1.2 心电图:心电图是最早、最基本和最常用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相比其他方法,心电图具有使用方便,节约时间,容易推广等优点,可以实时捕捉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心电图都有其自己的变化特点,特别对临床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1.3 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连续长时间记录心脏在安静和活动状态下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常规心电图往往只能记录数十次的心脏波动情况,而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24h内连续的10万多次心电信号,能够提高对某些非持续性的异常心律、短暂的心肌缺血等情况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1.1.4 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的负荷试验主要包括药物和运动负荷试验。当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心电图能够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反常表现。但是部分冠心病患者虽然冠状动脉扩张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在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状态,即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心电图也完全正常,所以为了较少误诊,可以通过运动和药物等方法,给心脏加负荷,使心肌缺血症状暴露出来。此外在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价时运动试验也是十分重要的。

1.2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技术 其原理是心肌细胞对于部分阳离子具有选择性摄取能力,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后可以使心肌细胞显像,检查区域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与该部位聚集的放射性多少成正相关性。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堵塞90%~95%左右时,患者静息状态时,心肌灌注显像仍可以表现正常,但如果在药物或运动负荷的情况下,心肌灌注显像可以产生较明显的异常情况。现代的灌注显像技术可以精确地找到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具体位置,同时还能量化心肌缺血的大致程度和范围,从而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精确度。

1.3 心肌代谢显像诊斷技术 正常情况下,心肌代谢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脂肪酸氧化,它占心脏所需总能量的50%左右。当心肌出现缺血症状时,导致局部血含氧量下降,脂肪酸的代谢也同样降低,此时主要靠葡萄糖代谢为心肌代谢提供能量。心肌代谢技术较常用的方法有脂肪酸、葡萄糖以及心肌氧代谢等,能够评价心脏功能和心肌存活等。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2 冠心病治疗进展

2.1 药物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的治疗一直是专家们的研究热点,调脂、抗缺血和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最要方向。(1)硝酸酯类药: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上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药物;(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在临床上是变异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症状的首选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烟酸维拉帕米片等;(3)抗血小板药:临床上使用的抗血小板药多为阿司匹林,需要终身服用,如果患者不能承受阿司匹林,可使用氯吡格雷代替;(4)降脂药:临床上多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可有效阻止或延缓动脉硬化,如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等;(5)中药治疗:临床上使用复方丹参片和丹红注射液等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2.2 介入治疗冠心病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内科与外科之间的新型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和非血管介入。其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其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具体是通过周围动脉,将支架和心导管导入冠状动脉堵塞和狭窄的区域,从而达到舒畅血管的目的。但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介入治疗前,患者必须提供血管病变适应证明,如果治疗不成功则需要紧急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3 手术治疗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又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术方法,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但治疗效果较好,70~80%患者经过CABG手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逐年攀升,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接入以及手术治疗等,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郭开同. 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84-85.

[2] 胡大一.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11:9-14.

[3] 刘凡. 女性冠心病诊断特点及治疗现状[J]. 临床荟萃,2006,23:1679-1681.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研究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选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3~81岁,平均58岁,病程3~7年;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57岁,病程2~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凡入选病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抗心绞痛药,治疗组给予口服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心痛定,每次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均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治疗前负荷心电图阳性者,治疗后再复查负荷心电图。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心绞痛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90%基本上不用硝酸甘油;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且<90%;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

1.4.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ST-T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治疗后ST-T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治疗前后ST-T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各项指标中前后自身比较及两组内比较用t检验,两组内总体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心绞痛疗效分析

治疗组第4周末抗心绞痛症状显效虽大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8周末治疗组显效率为73.8%,对照组为52.4%,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两组有明显差异,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抗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心电图疗效见表2。

注:*P<0.01

注:*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第4周、第8周末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效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2.3 安全性评价格

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微头晕,对照组有3例出现头痛、头胀、面红灼热,坚持服药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未中断治疗,所有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压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由于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和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冠心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其功能为活血化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丹参素、脂溶性成分丹参酮、三七中人参苷-Rb1和Rg1、冰片中右旋龙脑等物质,有良好的钙通道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供血[3],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血管收缩物质,促使纤维蛋白降解,提高机体抗凝和扩纤活性;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4]。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从现代医学理论药理作用也得到证实,该药丸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一定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减少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小鼠耐缺氧的能力[5]。

本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缺血性心电图改善率达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8%(P<0.01)。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用药方便,安全可靠,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理想的药物。

参考文献

[1]Nomenclature 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Report of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on standerdization of clinical nomenclature. Circulation,1979,59:607.

[2]梁彬.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中国社区医师, 2006,22(P):36.

[3]张照,朱伟启,阮鸿刚,等.丹参注射液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病理生理学报,.1998,511(2):191—193.

[4]肖智谦,陈平姬,陈永坚.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初发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P选择素溶浓度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10(22):78—79.

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药;剂型

【中图分类号】R2562,R28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22-02

Abstract:There are advantages to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i diseas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pill, powder, capsule, tablet, preparation, injection, aerosol, etc. Differe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a different effec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he one is that the formulations must be considered to study Chinese medicine, the forms of injection and aerosol are better; the second is that the new formulations must be developed or reform the dosage forms; the third is that we should explore new theories and new prescriptions in order to make new discoveries and breakthroughs.

Keywords: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i disea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sage form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是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1]。由于本病特殊的发病特点,对于中药的剂型要求较高,了解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对于开发临床新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丸散剂

丸散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剂型,以其药力持久、便于储存和服用、节约原材料等特点沿用至今。此类方剂多具有芳香止痛、散寒温通、活血化瘀等作用,如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乌头赤石脂丸;宋代《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失笑散;清代丁尧臣《奇效良方》中的拈痛丸以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金铃子散等。柯斌等[2]以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口服硝酸甘油治疗,实验组采用硝酸甘油联合芪参益气滴丸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CRP、ET、NO等指标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李欲来等[3]在临床研究和实验中发现,芪参益气滴丸对中老年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C、LDL、VLDL等指标。黄琦磊等[4]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对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所产生的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心肌血管的内皮功能。

2胶囊剂

胶囊剂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口服剂型之一,具有容易服用、便于储存、能够封闭药物以减少吞服时药物不良气味的刺激、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药用特点。同时新型的缓释胶囊还可以定时定量释放内部药物等。李锐强等[5]临床研究发现,心怡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冠心舒通胶囊,尤其在改善缺血性ST-T方面优势明显。李明珠等[6]使用参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现,患者在心绞痛症状体征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脂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疗效与地奥心血康胶囊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兰兴田等[7]也证实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

3片剂

片剂是药物常用剂型之一,具有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较好,药物剂量精准、质量稳定、便于服用储存等特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范广岩等[8]以冠心病心绞痛为研究对象,治疗组给予养心氏片,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结果分析,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89%,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22%,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作用与养心氏片能降低ET、NO、CRP等因子有关。黄玮笙[9]以2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舒宝片,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为89%,心电图疗效为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和血液流变学明显好转(P<005),龙铟等[10]发现,芪丹通脉片能够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和hs-CRP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显著。

4膏剂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医传统膏方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也有应用膏剂的报道。但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久病入络、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致郁生痰等特点,而膏方中多选择滋补益气类的中药为主,气味厚重,制作中多使用龟板胶、阿胶、鹿角胶等胶质类药材收膏,此类药材性质黏腻,易于壅滞,难于消化,对于夹有痰瘀的疾病患者多不适宜久服。针对此禁忌,不同的医家在使用膏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采用不同的办法化解之,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张镜人[11]运用膏方调治心血管疾病时,以通补兼施为治疗大法,综合运用宣痹通阳、健脾化痰等具体方法,重在保持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颜德馨[12]认为冠心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病机复杂多变,膏方药味众多的特点利于对其进行全面调治。周端教授[13]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通利等法辨治心血管疾病亦获良效。

5注射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药制剂工艺的提升,中药注射液的研制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以起效迅速、安全可靠、疗效肯定、远期效果良好等特点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备受关注。但常用的中药注射液以益气类和活血类中药的提取物为主,如:益气类的中药注射液有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活血类的中药注射液有红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注射液与西医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同时还可以逐渐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用量;益气类中药注射液与活血类中药注射液联合使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其中任意一种。另外,联合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后,不但能够迅速缓解心悸心痛等直接症状外,还能够有效缓解失眠、多梦、乏力等其他伴随症状。在实验研究方面,中药注射液具有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功能等多重疗效,不仅能够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给,还能够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脂,部分中药注射剂还能有效抗氧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但个别患者在使用注射剂后会出现过敏、输液反应等现象,今后应注意改进相关制剂技术和增加预防措施,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6气雾剂

上世纪70年代就成功研制了中药气雾剂,并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研制技术的发展,中药气雾剂的品种不断增多,疗效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宽胸气雾剂由芳香温通类药物制备而成,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中药气雾剂之一。临床研究发现,宽胸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急性发作疗效明显,迅速解痛(5 min结果以内)占774%,延迟解痛(5~15 min)占169%,无效的(解痛需15 min以上)占57%,与硝酸甘油疗效基本相同[14]。在临床扩大验证研究中,观察317例患者2924例/次心绞痛急性发作及缓解情况发现,宽胸气雾剂3min内止痛率为476%~5807%,与硝酸甘油效果相似。特别是对因经常使用亚硝酸异戊酯或硝酸甘油而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宽胸气雾剂仍有一定迅速缓解疼痛的作用[15]。复方细辛气雾剂的迅速止痛率为648%,与硝酸甘油片疗效相似,其对轻度心绞痛发作的即时缓解效果(1 min以内止痛)尤为明显[16]。

7敷贴剂

敷贴剂即穴位敷贴疗法,将药物敷贴于体表穴位处,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和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而发挥疗效,属于中医外治法。具有使用方便、作用时间持续、可随时撤药、药物经皮吸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因素的干扰和降解作用的特点。李颖等[17]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基础上,以穴位敷贴治疗痰阻心脉型冠心病心绞痛35例,通过与单纯口服药物组比较,在中医症候、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外周血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小结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不同的中药剂型发挥着不同的临床作用,尤其是传统中药制剂结合现代技术形成的中药制剂,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有不同使用特点,如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服用方便、利用率高等,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病情的特点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当的剂型。本课题组认为,未来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研制中药制剂必须考虑剂型选择,要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需求。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起病迅速、病症较重、危险性大的特点,所使用的药物必须在给药后能够迅速起效,发挥作用。传统的丸、散、膏、丹等药物剂型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多需口服给药,药物有效成分需要经过胃肠粘膜吸收,药物溶出过程较长,适用于长期性治疗。而中药气雾剂和注射剂可以直接通过鼻腔粘膜吸收入血或直接进入血液,起效迅速,符合临床急救要求。②开发新剂型或进行剂型改革。针对同一方药开展不同剂型的疗效研究,强化药物利用的合理性。如将丸剂开发为穴位敷贴剂、平片改制成缓释片等。敷贴剂使用方便、作用持久,无副作用;缓释片在改善患者症状作用方面优于平片,其口服后以零级速率释放药物至少20h,血药浓度稳定、峰谷波动微小,且药片可分割使用,增加了剂量的灵活性。缓释片在胃肠道全程中都能稳定吸收,不受进食或pH值等影响,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尤其是缓释片可以每天服药1次,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③探讨新的理论,研发新的方药。进一步深入开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方药研究,不断发掘整理出疗效更好的中药复方,以丰富临床用药。对于方药疗效明确的药物,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并通过改造其结构以达到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对于区别于益气活血法则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其他中医治疗法则,如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风论治等所产生的一系列方药,应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寻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药物剂型。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第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41,197-202.

[2] 柯斌,师林,孙保国,等.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女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12,34 ( 9 ) :1660-1662.

[3] 李欲来,张军平,赵广荣,等.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影响观察研究[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0(18) : 1421-1423.

[4] 黄琦磊,陈海燕.麝香保心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华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 :26-27.

[5] 李锐强,张新友,王子龙,等.心怡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8例[J]. 中医研究,2010,23(1) : 45-46.

[6] 李明珠,吉海旺,罗强,等.参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0例[J]. 陕西中医,2008,29(6) : 647-648.

[7] 兰兴田,魏座英.芪参胶囊的临床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0) : 52.

[8] 范广岩,李娜.养心氏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 : 646.

[9] 严冬,钱玉良,唐蜀华.养心氏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ET、NO、CRP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 : 656-658.

[10] 黄玮笙.心舒宝片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 6) : 655-657.

[11] 朱凌云,秦嫣.张镜人.膏方调治心血管疾病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3-24.

[12] 邢斌,赵昊龙,张保亭.颜德馨教授妙用膏方治疗冠心病特色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4):415-416.

[13] 楼丹飞,唐补生,曹敏.周端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5-27.

[14]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组.宽胸气雾剂对心绞痛急性发作解痛作用的观察[J].新医药学杂志,1973(10):14.

[15]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药理组.宽胸气雾剂中止心绞痛发作速效作用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1):9.

[16]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复方细辛气雾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止痛效果观察[J].新医药学杂志,1977(1):13.

[17] 李颖,李雯斌,黄桢,等. 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52-35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为劳力型心绞痛Ⅱ级或Ⅲ级[1]。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病情轻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心肌梗赛病史,免疫系统疾病者不列入本观察范围。

1.2 方法

A、B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50mg,1次/d,美托洛尔,12.5mg,2次/d。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方案均以两周为1疗程。B组患者同时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停用其它抗心肌缺血药。

1.3 观察指标

检查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2]

(1)显效:心绞痛由原Ⅱ级改变为无心绞痛发作,Ⅲ级减轻为Ⅰ级或无心绞痛发作,或心电图ST段恢复50%以上;(2)有效:心绞痛由原Ⅱ级减轻为Ⅰ级;Ⅲ级减轻为Ⅱ级,或心电图ST段恢复20~49%;(3)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n)

由表2可见,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089)。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12/46),其中头痛、头胀8例,低血压2例,心率增快2例;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3/46),其中头痛9例,血压下降3例;心率增快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3.024)。上述不良反应于治疗0~24h出现,于治疗2~3d消失,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无中途终止治疗病例,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未行特殊调整。

3 讨论

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已显示出优势,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复方丹参滴丸是较早问世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张敏州等通过Meta分析认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改善缺血心电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提高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疗效,且副作用轻微[3]。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其中以丹参为主要成分,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为丹参酮类,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酸甲、乙、丙[4]。其防治冠心病的机制[5]为:(1)有良好的慢钙通道阻滞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2)改善血液流动性,通过降低血液粘滞性使血流加速,降低血管阻力;(3)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提高机体抗凝和抗纤活性;(4)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5)能明显抑制心肌缺血与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6)具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近年来部分研究[6]表明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相近,长期使用抗心绞痛疗效显著,不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对硝酸酯类耐药,又需长期服用及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的患者。有研究报道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浆黏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7]。

在本研究当中,出现头痛、头胀、低血压、心率增快共25例,均在用药后2~3d消失,不需停药,不影响患者生活及依从性,在两组西药治疗方案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增强抗心绞痛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χ2=4.089),B组明显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3.024)。而且对肝肾功能、血糖无明显影响,同时还可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在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有更显著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6.

[2]关德明,于欣宏.不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治疗冠心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1):838.

[3]张敏州,张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1007~1008.

[4]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0~172.

[5]金惠铭.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活血化瘀原理的研究[J].中华医学会,1978,58(3):180~182.

[6]孙灵,邵杰,杨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4(1):38~39.

自拟胸痹开通方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第7篇

多年来, 笔者运用自拟胸痹开通方治疗冠心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性130例, 女性82例;年龄38~75岁, 其中38~50岁52例, >50~60岁102例, 60岁以上58例;高血压者198例, 高血脂者201例;发病时间最短6个月, 最长31年, <5年34例, >5~10年108例, 10年以上70例。对照组男性144例, 女性70例;年龄40~73岁, 其中40~50岁54例, >50~60岁108例, 60岁以上62例;高血压者206例, 高血脂者210例;发病时间最短4个月, 最长29年, <5年46例, >5~10年104例, 10年以上74例。2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心脏学会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制定。主要症状:发作性胸闷、心中不适、胸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心电图ST-T改变。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自拟胸痹开通方辩证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人参、五味子、丹参、瓜蒌、薤白、桂枝、延胡索、香附、桔梗。加减:胸部刺痛舌紫, 脉涩, 心脉瘀阻者, 加赤芍药、川芎、红花等;形体态胖, 痰多喘促苔腻, 痰浊壅塞之像者, 加陈皮、半夏、白蔻仁;胸痛彻背, 感寒痛甚, 寒疑心脉者, 加干姜、苏合香;胸闷时欲太息, 遇情志加重者, 加柴胡、青皮;阴虚者加熟地黄、天门冬;阳虚者加鹿角胶。服法:每日1剂, 水煎2次, 头煎加水400mL, 取汁约200mL, 二煎加水300mL, 取汁150mL, 二煎混合, 早晚2次分服, 1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硝酸异山梨醇、心达康、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降血脂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 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间歇期延长, 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24例, 占60.9%;好转126例, 占34.2%;未愈18例, 占4.9%;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治愈158例, 占42.9%;好转142例, 占38.6%;未愈68例, 占18.5%;总有效率81.5%。

3.3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组2个疗程有效42例, 占11.4%, 3个疗程有效78例, 占21.2%, 4个疗程有效144例, 占39.1%, 总有效率71.7%。对照组2个疗程有效38例, 占10.3%, 3个疗程有效64例, 占17.4%, 4个疗程有效108例, 占29.3%, 总有效率57%。

3.4 2组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组症状控制时间最短3d, 最长8d, 平均4.2d;对照组症状控制时间最短5d, 最长11d, 平均6.8d。

4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 其发生乃是由于气滞血瘀, 心脉痹阻, 胸阳不展所致。其原因或因年迈体虚, 正气不足, 气虚不能鼓动血脉, 血行不畅;或阳气素虚,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 寒凝气滞, 血行不畅;或情志刺激, 肝失疏泄, 肝郁气滞, 血行不畅;或肝郁犯脾, 生湿生痰, 阻滞气机, 胸阳失展等, 均可引起气机阻滞, 脉络痹阻, 而成胸痹。《类证治载·胸痹》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 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也, 其证胸满喘息, 短气不利, 痛引肩背。由于胸中阳气不舒, 浊阴得以上逆, 而阻其升降, 甚则气结咳唾, 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 必胸次空旷, 而后清气转运, 布息展舒, 胸痹之脉, 阳微阴弦, 阳微在上焦, 阴弦则为心痛, 以《金匮》、《千金》均以同阳主治也。”《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第九》云:“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胸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临床所见冠心病气虚血瘀者尤多。

胸痹的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 病位在心, 涉及肝、肺、脾、肾等脏。心主血脉, 肺主治节, 两者互相协调, 气血运行自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 肺气治节失司, 则血得瘀滞, 肝病疏泄失职, 气郁血滞, 脾失健运, 聚生痰浊, 气血乏源, 肾阴亏损, 心血失荣, 肾阳虚衰, 君火失用, 均可引起心脉痹阻, 胸阳失旷而发胸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气阴两面三刀虚及阳气虚衰等。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等, 且可相兼为病。胸痹轻者多为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上乘, 阻滞气机, 临床表现为胸中气塞, 短气重者则为痰浊交阻, 壅塞胸中, 气机痹阻, 临床表现为不得卧, 心痛彻背, 胸痹的病机可互相转化, 可因虚致产实, 也可实致虚。痰踞胸中, 胸阳痹阻, 病延日久, 每可耗气伤阳, 向心气不足或阴阳并损转化。阴寒凝滞, 气失温煦, 非惟暴寒折阳, 日久寒邪伤阳, 亦可向心阳虚衰转化。瘀阻脉络,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留瘀日久, 心气痹阻, 心阳不振。此三者皆因实致虚。心气不足, 鼓动无力, 易致气滞血瘀, 心肾阴虚, 水亏火炎, 炼液成痰, 心阳虚衰, 阳虚外寒, 寒痰凝络, 此三者皆因虚而致实。本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 如治疗得当, 可获较长时间的稳定缓解, 如反复发作, 则病情较为顽固。病情进一步发展, 可见心胸卒然大痛, 出现真心痛的证候, 甚则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

本病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 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或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 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其冶疗应先其标, 后治其本, 先从祛邪入手, 然后再予扶正, 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 兼顾同治。治疗宜调理气机、活血化瘀、开痹通阳、通络止痛。自拟胸痹开通方正是基于此方义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鼓舞气机, 使气行血则行;五味子补气养心安神;瓜蒌、薤白、桂枝开胸中之气结、通胸中之阳气、又能豁痰下气;桔梗载药上行, 又能开胸中之气;香附、丹参、延胡索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 具有补气通阳、开胸散结、豁痰下气、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通过加减可治疗各种证型的胸痹, 尤以阳气亏虚、气虚血瘀者为佳。

活血化瘀药侧重血液流变学的改善, 而芳香温通药则侧重对血管的作用和保护。在病人出现心绞痛发作时多选用芳香温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但此类药物药性走窜, 易化燥劫阴, 伤人正气, 故一般在病人症状缓解后应减量或停药, 即中医所谓的“中病即止”。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心悸、心慌或易惊时, 辩证上要注意是否兼有心血虚或气阴两虚, 因为心慌或易惊多见于虚症, 而淤血则属于实证。所以这类患者应选用益气养阴的中成药如补心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等。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胸痹开通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212例, 用自拟胸痹开通方辨证加减治疗, 对照组224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57%。结论 自拟胸痹开通方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 安全, 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自拟胸痹开通方

参考文献

痰瘀同治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2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5.5±7.0)岁。冠心病患者诊断均参照1979年WHO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26例,其中单纯性12例,心肌梗死陈旧期12例,心绞痛间歇期2例。心绞痛20例,所有患者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1例,恶化性心绞痛7例,自发性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例。6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痰瘀同治颗粒治疗组)30例,两个治疗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脂类等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瘀同治颗粒(本院中药制剂中心),1包/次,1.2g/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参照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胸痹心痛急诊诊疗规范”中的评分方法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制定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胸痛发作频率、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自汗、面色少华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评分0~5分,总分0~35分。显效: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评分0~14分;有效: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评分15~28分;无效: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评分>28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冠心病患者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提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如表1)。

3 讨论

冠心病属血瘀、痰浊的范畴,其发病机理和痰、瘀关系密切[3,4]。本次研究中老年患者居多,中医认为人到老年,脏腑趋衰,五脏俱虚[5,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心乃血脉之主,心气虚弱则血脉失主,血行迟缓,久之为瘀,肝主疏泄,肝气虚弱,疏泄无能,气滞血瘀,脾主运化,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精微反聚成痰,肺主皮毛,肺之虚弱,腠理不固,肺失宣肃,凝聚成痰,肾乃先天之本,肾之气虚,元气不足,气血不足,血液凝滞[7,8]。患者五脏虚弱则可以引发痰、瘀,痰瘀同源,痰阻则气滞,血瘀则血行不畅,水津输布不畅,进而聚集为痰。笔者认为痰浊进入经脉,引起粘涩,粘滞于动脉壁,凝滞不利,产生痰瘀互结[9,10]。临床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祛痰除湿、消弱痰浊、除去湿邪。痰瘀同治颗粒参照浙江中医药大学制剂中心生产的方法进行制作,方中包括全瓜蒌、薤白、郁金、丹参、茯苓等药物。瓜蒌、薤白清热化痰、宽胸理气、温通心阳,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笔者分析我院冠心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痰瘀同治颗粒治疗组)30例,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痰瘀同治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明显,症状改善良好。

参考文献

[1]谭保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44~46

[2]张秀丽.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42~843

[3]封海波,刘琛,井利,痰瘀同治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210~211

[4]朱伟,潘宏,李志,痰瘀同治法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2):237~238

[5]李永凯,痰瘀同治法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694

[6]高荣瑞,赵琼,朱丹溪痰瘀同治理论与方法浅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5):296~297

[7]戴金,江丹娜,毛威,等,痰瘀同治颗粒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和PPARγ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112~1113

[8]朱伟,周洁,李志,痰瘀同治法防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189~191

[9]赵庆东,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 8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74~75

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 第9篇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4 月-2015 年4 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78 例, 男87 例, 女91 例, 年龄45~75 岁, 平均56.5 岁, 病程30 d~7年,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的诊断标准[2]。心电图显示, 80%的患者有T波改变或ST-T改变, 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气短, 部分患者伴有双下肢水肿, 亦有轻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医辨证属于瘀血、湿浊、风痰阻络结瘕, 西医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 囊括部分PCI术后仍有冠脉缺血症状的。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 例, 两组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血管活性药物, 例如阿托伐他丁钙, 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及硝酸酯类进行治疗, 必要时亦可以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治疗组另给予通络散瘕汤进行治疗 (蜈蚣3 g, 水蛭3 g, 天竺黄10 g, 防风12 g, 丹参15 g, 鳖甲10 g, 三棱8 g, 莪术8 g, 鬼箭羽12 g, 山慈菇6 g, 生山楂10 g。水煎服, 1剂/d, 分3次饭后口服) 。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胸痛强度, 运动负荷, 胸闷情况, 发作频率变化, 心律失常情况, 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以及血流变指标变化, 观察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的评定标准[3], 笔者集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了评价标准:1治愈:服药后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消失, 心电图正常, 3个月回访未见复发。2显效: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消失, 但停药后3 个月内有复发, 给予上药治疗好转。3有效: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明显缓解, 不能停药, 症状反复。4无效: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无缓解, 心电图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及Ridit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心电图变化比较:两组心电图指标均有改善, 治疗组的改善更加显著 (P<0.05) , 见表1。

两组伴随症状缓解情况:治疗组胸痛强度、运动负荷胸闷情况、发作频率变化、心律失常等症状明显改善, 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指标变化:所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4。

药物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变化、出血、血栓以及胃肠不适等症状。

讨论

《素问·厥论篇》 早有记载“少阴之厥, 则口干溺赤, 腹满心痛”。《内经》认为少阴受到寒邪侵袭, 阴气在内, 腹满心痛, 阳气不足, 被阴气隔阳外出, 故口干尿赤, 在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延续了此观点,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仲景应用瓜蒌薤白白酒汤, 来治疗本证, 可以证实两汉时期认为寒凝心胸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正如肖香群等认为胸阳不足, 寒凝心脉是本病重要病因之一[4]。《景岳全书》 有云:“惊痰多成心痛, 癫疾。”把痰瘀病机引入该病, 《医林改错·胸痛》 云:“胸疼在前面, 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 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前方皆不应, 用血府逐瘀汤一付, 疼立止。”由此, 王清任把瘀血的病机引入胸痹。近代郭士魁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机在于瘀血阻滞和寒凝心窍, 应用芳香温通和活血化瘀药物来治疗此证, 取得了重要突破[5];刘伯岩认为痰凝心胸造成痰瘀互结, 应用化痰逐瘀汤来治疗本病[6];郭维琴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在于气虚血瘀[7], 治疗上应用补气化瘀, 两心同治的方法, 临床疗效很好;孟玲娟等认为本病病机为肾气虚[8], 把气虚, 阳虚, 阴虚, 瘀血, 痰浊等都归纳为肾气不足。

笔者结合前人理论, 努力挖掘经典要旨:《素问·缪刺论篇》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 令人卒心痛。”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久病入络”。当代河北吴以岭院士提出络病理论, 且应用通络脉的理论来治疗本病。笔者思考络脉不通的本质是什么, 正像《内经》所云:“邪客于络。”邪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笔者结合前人经验, 提出微小癥瘕 (微血瘕, 微脂瘕, 微风瘕, 微痰瘕) 客于络脉, 阻碍气机通畅和气血运行, 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且结合4种微小癥瘕的不同性质, 创立了通络散瘕汤 (蜈蚣3 g, 水蛭3 g, 天竺黄10 g, 防风12 g, 丹参15 g, 鳖甲10g, 三棱8 g, 莪术8 g, 鬼箭羽12 g, 山慈菇6 g, 生山楂10 g) 。应用丹参、水蛭活血化瘀, 诚如唐静等认为水蛭配合丹参制剂对冠心病有明显的疗效[9], 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散瘕, 蜈蚣、防风合鳖甲祛风散瘕, 张文宗等认为风药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10];应用天竺黄配伍山慈菇, 可起到化痰散结之功, 利用生山楂配伍丹参, 则有降脂、散脂瘕之疗效。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案具备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 亦为中医学向微观探索做出尝试。

参考文献

[1]张红栓, 贾钰华, 华何与, 等,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尿液代谢组织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 (2) :126-12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7.

[3]戴慎, 薛建国, 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00-802.

[4]肖香群, 王宗殿.寒凝心脉型胸痹证治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4) :14-15.

[5]李军.浅谈郭士魁治疗胸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J].河北中医, 2009, 31 (3) :325-326.

[6]刘伯岩.化痰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 2013, 32 (33) :127-129.

[7]陈世龙.郭维琴教授治疗心病经验拾萃[J].环球中医药, 2014, 7 (7) :555-558.

[8]孟玲娟, 贾春红, 刘凤才, 等.冠心病中医治疗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3) :180.

[9]唐静, 郭光业, 郑彩华, 等.复方水蛭组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 21 (7) :80-81.

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 第10篇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祛痰法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和75.0%(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心肌的供血供氧,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祛痰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44-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纳入每周发作1次以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17例, 女15例, 年龄35~75岁, 平均52.3岁,病程2个月~1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 糖尿病1例, 肺心病1例;对照组:男16例, 女22例, 年龄37~73岁, 平均53.5岁, 病程3个月~9年,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 糖尿病1例, 肺心病2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消心痛10 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倍他乐克12.5~50mg,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其中药组成:丹参30g,三七10g,赤芍10g,当归10g,泽泻10g,猪苓5g,天竺黄5g,瓜蒌5g,胆南星5g,大黄10g。水煎服,日1剂。每次125ml,分早、晚2次服。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需常规降压、降脂、控制血糖;心绞痛发作时,含服速效硝酸甘油,并记录用量变化。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3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采用2002年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所规定的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心电图) ;有效为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为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为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观察前加重。

1.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15.0程序进行统计学处理。若是正态分布,用方差分析,组间、组内比较;若是非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血液流变指标两组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值比较见表2。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本文采用具有益气活血祛痰功效的“益气活血祛痰方”来治疗此病。由丹参,三七,赤芍,当归,泽泻,猪苓,天竺黄,瓜蒌,胆南星,大黄等组成。其中丹参凉血活血化瘀,除烦安神止痛;三七散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特点;赤芍,当归,生地,丹皮清热活血凉血;泽泻,猪苓利水;天竺黄,胆南星清热化痰;瓜蒌,葛根化痰清热,定惊通便;大黄攻积导滞,下瘀血,推陈致新,使邪有出路。诸药合用,使瘀血去,痰热清,腑实通。本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冠心丹益气活血祛痰方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87.5%,在血液流变指标改变方面也均明显优于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同时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患者顺应性好。但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实用性、可靠性还有待于检验和验证。从临床角度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中医证型缺乏客观性指标,特效、速效药物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规范冠心病辨证,建立标准的或基本的证型体系,使各种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之间可进行有效比较,取得科学结果,以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冠心病治疗方法研究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 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45例, 男性23例, 女性22例, 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 (60±8.5) 岁,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 (5.5±0.5) 年。观察组45例, 男性24例, 女性21例, 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 (60±8.2) 岁, 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 (7±0.3)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血生化等常规检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进行治疗, 10毫升/次, 3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 其具体药用为:党参10 g、丹参20 g、瓜蒌10 g、桃仁10 g、黄芪30 g、红花10 g、川芎10 g、当归15 g、枳实10 g, 痰浊患者加用半夏、胆南星各10 g, 偏阳虚患者加用桂枝, 偏阴虚患者加麦冬、玉竹各10 g,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止食用辛辣食物, 且要保持轻松愉快心情。

1.3 疗效评价:

以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冠心病疗效评价标准为依据, 显效:胸痛、心悸、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无效:胸痛、心悸、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 观察患者胸痛、心悸发作次数, 明显减少;无效:胸痛、心悸、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 以率 (%) 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并以 (±s) 表示, 若 (P<0.05) 则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临床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2例出现恶心症状, 1例出现呕吐症状, 共计3例, 占总数6.67%,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1例出现恶心症状, 占总数2.2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2], 冠心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前区不适[3]、心悸、胸闷、出汗、恶心、呕吐、心力衰竭等。目前, 我国在冠心病治疗中, 多采取西医进行治疗, 但治疗效果不佳, 且西药不良反应大, 给患者身体器官带来更大负担。中医治疗将冠心病划分为心痛、胸痹范畴中, 认为冠心病主要病因在于气滞血瘀、血脉瘀阻, 导致患者出现短暂性胸闷、压榨性疼痛及胸痛症状, 中医认为血瘀主要根本在于肾虚, 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主要以活血化瘀、补肾养气为治疗原则。本文中所用药方中含有的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力和增强新陈代谢能作用, 能预防患者出现缺氧, 改善患者心功能, 丹参能有效加强患者心肌收缩力度, 保护患者心脏, 川芎和桃仁能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 红花中所蕴含的红色黄色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动量, 以上药物搭配使用, 标本兼顾[4]。本文通过对我所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发现, 观察组采取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 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采取的西医治疗法, 由此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在冠心病中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患者中, 采取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 不仅临床有效率高,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参考文献

[1]邓志蓉.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230-231.

[2]胡宾.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19) :49-50.

[3]陈雪梅.补气活血法治疗30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3, 26 (20) :106.

上一篇:老年鼻息肉下一篇: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