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教学范文

2024-06-29

套路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套路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武术套路,教学,程序,艺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弘扬中华瑰宝, 是我们的责任。武术套路教学是武术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其内容丰富多样, 教学难度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了解武术套路教学的程序, 做好武术套路教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一、武术套路教学的程序

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一般由数十个动作组成, 其中包括动作的结构架式、劲力特点、停歇顿挫、方向路线等要点, 要使学生短时间、高质量的学会全套动作, 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学生逐步掌握武术运动技术。

1、上课引导

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武术的概念、特点、作用, 尤其介绍武术作为中国独有的东方文化的瑰宝, 在世界的影响和国内外武术运动开展的情况和发展前景, 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

2、练习基本功

完成武术全套动作必备的专项素质就是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所以, 学生在学习武术套路之前必须要加强练习基本功, 使其具有必备的武术基本功, 以不断地增强领会基本动作的技能和能力。基本功练习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如:压肩、单臂绕环、踢腿、压腿、双臂绕环、前俯腰、甩腰、下腰、步型步法练习、手型手法练习、腾空飞脚、腾空外摆莲、旋风脚、提膝平衡、燕式平衡等。

3、动作的示范

教师首先对基本动作准确示范。基本动作是武术运动基础的技术构成要素, 教师让学好基本动作, 为套路动作打好基础。教师将每个动作要完整准确的示范给学生, 并做适当的讲解, 教师在此过程中以示范为主, 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动作表象, 使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手、眼、身、法、步”形成初步概念, 进入运动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

4、使学生动作标准化

起初, 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动作只有初步的了解, 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理解上。这时学生在进行动作演练时, 往往没有控制力, 协调力差, 动作表现生硬, 动作不准确, 更不标准, 完成动作的质量很低。就以上问题而言, 教师在武术动作套路教学中, 对动作要领的讲授要突出重点, 可以使用分段、分节等分解教学法。在整个武术套路示范中, 教师要加快示领做的速度, 让学生深刻体会武术动作的空间、时间、速度、节奏的融洽与和谐, 让他们的多种知觉都参与其中, 以增强对动作的感知力和控制力。通过反复练习加强肌肉本身的感觉, 已达到动作协调化、标准化的目的。

5、套路动作练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武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学生能够熟练的把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串联起来的基础上, 对学生动作技巧、动作组合、动作风格等的更高要求。学生要掌握各种拳种的风格、技术要点。当学生大体上掌握了整个的武术套路以后, 教师应重点兼顾学生的手法、眼法、神态、韵律、劲力等综合表现, 要求学生动作协调、内外兼顾、攻防技击。通过反复练习加强自身的感觉性运动条件反射, 使其动作规范流畅、劲力顺达、节奏有韵律感, 使精神与动作、呼吸很好的配合, 从而达到套路动作的自动化、形神兼备的效果。教师在套路动作练习和提高武术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整体的观点,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自我知觉, 在实践中揣摩武术技巧, 培养武术风格, 做一名形神兼备、综合素质强的武术专业人员。

二、艺术与武术套路教学的结合

艺术与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协调, 其价值就在于使武术教学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新颖创造性、彰显艺术美学性, 是教师独特教学技巧与教学理念的展现, 也是一种顺应时代教育潮流的趋势。艺术与武术套路教学的结合是指根据武术的民族传统体育特性, 在教学过程活动中, 将具有艺术的文化形态, 遵循教育规律, 通过图像音响、影视媒体、情景实物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用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化学生的审美视觉、把情感更好的融入教学中, 使学生充分体验、感知武术知识, 达到获得武术知识和完美武术动作的目的。

1、武术套路教学与音乐的结合

音乐在空间所具有的扩散力和穿透力能够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一种生动、强烈的刺激力和影响力, 反映着人在运动中深刻的情绪变化。人的感情运动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发生直接联系。将音乐融入武术套路会使人对人体运动美产生深刻的认识, 人体机能伴以情感表达在特殊意境中得以升华, 使人体的动与情、形与神、身与心相互交融产生共鸣。武术套路演练过程是一个技术结构、演练技巧、动作编排、风格突出的有机综合过程, 当用音乐艺术元素进行修饰和雕塑之后使套路的表现力和震撼力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音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优美的音乐能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 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音乐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动作节奏, 提高学生的动作表现力。武术套路中的动作节奏在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呈现整体的和谐之美, 例如快与慢的和谐等。将音乐融于武术套路教学之中, 可以通过音乐节奏改善学生神经反应的节律性, 正确感知动作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动作节奏、速度。当动作几乎与音乐统一时, 套路动作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和节奏的弹性而变得协调流畅, 提高了学生的动力节奏感。此外音乐旋律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 创造独树一帜的技术风格, 运用身体动作和突出的个性风格, 在音乐的意境中有力而清晰地表达武术技法, 从而使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整体技术结构和演练过程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使动作更具表现力。音乐有利于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的观赏性, 把武术与音乐结合, 将无声变为有声, 使音乐的旋律、节奏与武术的“韵”相统一, 可增强演练者和观赏者的感官刺激。因此以音乐丰满武术内容, 通过武术表现音乐的意境, 音乐与套路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武术的艺术价值。

2、武术套路教学与三维动画的结合

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人体建模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标准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动态人体模型。通过改变各时间点所对应的人体模型各部位的三维坐标参数, 可以实现人体模型身体旋转、跳越、翻滚、起伏转折以及四肢的屈伸、摆动等动作, 从而创编出任何想象中的武术动作。然后对新动作进行分析、评价, 修改不合理的部分, 找出最有可能实现的创新动作, 创编动作的质量得到提高。利用人体三维动画进行武术套路新动作的创编时, 可以对人体模型的动作进行复制、分割、删除等修改, 创编新动作的时间得以缩短;可以从不同角度随时进行减速、加速、定格等播放, 随时可以演示新动作, 新动作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得到, 随时修改不足之处, 创编动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三、结语

武术套路教学过程动作复杂, 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揣摩教学方法, 做好套路教学与的艺术有机结合,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司怀军.关于武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 .

[2]陈秀英.浅析音乐在武术套路中的运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女子实用防身套路教学 第2篇

【简介】

女子防身术套路是运用武术众家之长,擒拿搏击之精华,有效实用防护,解危化险,抵御伤害的防身自卫技术。其技术实用性很强,能够有效快速制服犯罪,且动作简捷明了,易学易练,既可以系统性学习,也可以实践性训练,是女子保护自己的有效技法。

一.霸王举鼎

动作要领:双手握拳,屈肘沉肩,双拳经体前向上方钩摆,拳心相对,拳面向上,眼视前方(图1所示)。

图1 用法:当歹徒伸双手抓我双肩时,我右脚后撤半步,同时双臂上举外分用力隔开歹徒双臂,然后迅速合并握拳向上撞击歹徒下颌或咽喉,也可双掌插击歹徒眼部和喉部。(图2、3所示)。

图2

图3 动作要点:贯穿腰里,双臂屈肘同时发力向上勾摆拳,力达拳面。二.躬身迎客

动作要领:呈压腿状,左腿屈膝后撤半步,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伸直,脚尖上钩,上体前俯,双手半握拳屈肘向下拽带,双手停于右脚尖上方,眼看右脚(如图4所示)。

图4 用法:歹徒突伸右手抓我头发,我双手快速握住歹徒4拇指和小拇指两侧,身体同时下拽带后坐,弯腰低头,两手用力撅压歹徒手腕处,形成反关节,歹徒受痛前俯腰,可再用拳法击打歹徒面部(如图5--所示)。

图5

图6

图7 动作要点:左脚后撤时,身体重心后移和双手向下拽带时动作要连贯,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三.顺步击敌

动作要领:左弓步架拳下按掌,右拳紧握,防护右脸颊,左手掌经左髋前后按,右前臂内旋屈肘上架,掌心斜向下,眼看左手(如图8所示)。

图8 用法:裆部是男性要害部位之一,无论是撩裆还是抓裆,都容易将其致伤。当歹徒用拳攻击我时,我右手顺势抓歹徒出拳手腕,同时扣脚转身躲避其攻击,左手顺势变拳向后摆击其裆部或腹部,要快速有力。(如图9--11所示)。

图9

图10

图11 动作要点:下盘着地要稳,撩左手要快速有力。四.提膝击档

动作要领:左单腿支撑,右腿提膝前顶,双手前伸,掌心用力相对,随右膝前顶向反方向回抱,眼看前方(图12--13所示)。

图12

图13 用法:歹徒从体前进身欲抱腰时,可快速用双手紧抱歹徒颈部,双手回拉,以膝顶面部、腹部或裆部(图--)。

图14

图15

图15 动作要点:顶击目标要准确。五.扳腿挫膝

动作要领:两手十指用力紧握,双腿屈膝,臀部向后微后顶,双臂由下往上直提。眼平视前方(图16)。

图16 用法:我在自然行走或站立时;歹徒突然由后抱住我腰臂,我迅速下蹲弓腰,用臀部向后猛撞敌腹,同时两臂用力伸直向前撑;随即,身体左右猛晃,努力挣扎,使对方失去重心摔倒在地(图17--20)。

图17

图18

图19

初中武术套路教学之我见 第3篇

摘 要 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国粹。学习武术对儿童少年在身体姿态控制、动作技能发展、增强身体素质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将武术列为必学内容,既有对学生身体锻炼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具有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内涵、传承我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意义,同时也是力图打造江苏学校体育省域特色的一项举措。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教学策略 精细设计 练习直观性

武术套路动作特具有直观性、连续性、顺序性等特点,套路演练不但要求动作规范、标准,还要形神兼备。要熟练的演练武术套路,较好的体现武术演练的精、气、形、神、力,既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练兴趣,也要精炼教法、学法,注重学练策略,才能科学、有效的提高学练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武术套路教学中总结出如下四种方法:

一、巧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传授套路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练习套路动作的积极性。

(一)解读套路。开展武术套路文化学习, 把套路的特点、比赛方法、健身价值、搏击原理向学生全面介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氛围。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如练习“弹腿冲拳”这个动作时让学生自己把动作做出来,并把动作方法、要领总结出来,而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评议,让学生对照、比较。既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战激趣。武术套路处处带有攻防含义,学生对动作的攻防练习也最感兴趣。教师应加强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的解析,通过安排专门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技术动作,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二、精细设计

(一)分解目标。要使套路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严谨化、单元化、阶段化、系统化的设计与策划,注重从设计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活动过程到活动评价,优化设计方案,突出教学的计划性、渐进性、层次性。力争取得最佳的学练效果。

(二)精选内容。套路教学应“重视套路, 提倡攻防”。既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少而精的武术套路教材,如初级长拳、形神拳、简化太极拳等进行学练。也应将学生十分喜爱的散打、跆拳道等对抗技术吸收进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化设计。套路教学宜从散招入手,进行单势技法、组合技法学习,有助于学生领会动作的含义,为攻防对抗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对抗性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动作,在练习过程中形成条件反射,学以致用。最后进行套路的串接学练,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也便于以后的自我练习,充分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的指导思想。

三、深谋方法

初步学会动作之后,要组织他们进一步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关键。

(一)传言身授。套路教学无论是教单个动作还是学习组合动作,都要先示范、讲解一遍,甚至数遍。便于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具体形象、结构、演练节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媒体教学。在武术套路技术动作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标准图像静态、动态展示,从而达到了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为学生建立武术套路运动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强化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经过亲自实践,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动作技术。

1.集体练习。由于武术套路的动作数量多、路线变化多、蓄含因素多,教学中宜通过集体练习,既便于统一动作要求,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及时改进和纠正。练习时教师、骨干领做时应根据动作的进行路线、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位置。把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安排在四角,保证每个方向上都有示范动作,有利于学生练习动作的完整性、连贯性,更有利于提高动作质量。集体练习时学生之间的间距要大,队列之间的间隙要大,既为套路动作提供宽敞的演练空间,也为教师观察学练情况提供良好的视觉空间,更为学练安全提供保障。

2.分组练习。在学生初步掌握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学习目标、动作方法或图解、学习建议的纸卡给各小组, 依靠小组长、骨干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练习后进行评价或评比,最后集体点评。分组时应注意将学得好的和较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互帮互学。教师可巡回检查,对个别问题,单独指正;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3.互助练习。可组织2-3人/组,通过互帮互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的攻防练习要注意安全,双人攻防练习只作为体会动作的练习,不要过于用力,特别要教育学生不能嬉戏打闹,避免伤害事故。

四、注重策略

(一)巧记名称。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名称多以下肢的主要动作结合上肢的主要动作来命名,如“弹踢冲拳”、“马步架打”、“虚步亮掌”等在学习武术套路时,记住动作名称,有助于领会动作要领,并记住动作和套路,为较快较好地学习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粗精有度。套路教学也应遵循技能教学的最基本规律,在动作粗略阶段对学生的动作方向、劲力等不必要求过高,不必过多强调细节。在反复演练过程中逐步提高动作的细节要求和套路的劲、力、气、神的体验与表现。

(三)快慢相间。武术套路的每个动作都包含着各自的方向路线,套路初学阶段,教师必须先缓慢地领做和示范,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重难点、弄清运动路线。之后再提高练习速度,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逐步体验套路的停歇顿挫、精气神韵。

(四)形神相融。要初中学生在短时间内把套路演练得“形神合一”是不现实的。初学套路应先注重学生“形”的掌握,先力求“形似”,然后再在反复的演练中,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套路的劲、力、气等内在的神韵,从而真正体验、享受到武术套路“身心合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徐利民.武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研究[J].

套路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初级长拳,教法,改革

初级三路长拳是由拳、掌、勾三种基本手型和弓、马、仆、虚、歇五种基本步型以及蹿蹦跳跃、闪转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节奏鲜明的基础套路。它具有简单易学、锻炼效果显著等优点,特别对青少年武术爱好者在习武初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很多高校开设的武术选修课、武术协会的训练中,这套拳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武术套路具有“动作数量多、方向变化多、每一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的特点,这对于初学武术套路的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以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武术运动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

武术运动项目的基本功练习是发展身体基本素质的有效方法。教学中,通过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使身体各部分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的发展武术运动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及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功练习贯穿始终。

1.1 基本手型的教学

在三种基本手型的教学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讲解手型的要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体会动作,明确概念,克服错误手型。例如:“握拳如卷饼”要求握拳四指的三个指节依次弯屈卷紧,如同卷饼一样,再强调拇指的锁压,正确的动作很快被掌握,避免了空拳动作的出现;“钩子似镰刀”要求五指自然撮拢成“镰刀尖”,同时屈腕、直臂,就形成完整的“镰刀”。在练习三种手型时,反复的冲拳、推掌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武术操中的第一节“手型变换”来学习、掌握动作,效果很好。

1.2 基本步型的教学

对于初学者在基本步型的教学时,不必要求很工整,只要突出重点,适当降低要求,允许步势高些,这样才可以避免身体有关肌肉酸胀,刺激大脑皮层产生优势灶而影响记忆动作和要点。例如,在弓步教学时,首先应侧重于腿部动作,后腿蹬直,全脚着地;马步动作要注重两脚尖不外撇,要塌腰、挺胸;虚步动作要分清虚实等,待学生清楚了基本步型的概念并基本掌握要领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1.3 基本动作的教学

武术运动项目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在教学中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降低难度、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学生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怕苦、不怕累地进行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踢腿”这个动作,先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要求。但对“直腿、直腰、挺胸”的要求必须做到。

2 套路演练的教学

武术套路的动作繁多,方向变化多端。在教学过程中,过渡动作的突出和动作路线的明确,使学生容易掌握动作。例如初级三路长拳起势的“虚步亮掌”动作,讲解时先强调两手臂动作的路线,再突出手心向上,左手在右手的上方穿掌,同时配合头部的转动,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整个动作。对于初学者,在习武初期,在动作演练方面,标准要适当降低。

2.1 劲力顺达与动作协调:

劲力主要体现在动作速度上。例如“冲拳”这一动作,要求学生在练习时做到拳要握紧,拳面要平,拳背、手臂、肩三点一线,出拳力量由腰经肩、肘、腕而到拳面。“拳如流星”就形象的说明了出拳的速度要快。在演练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有适当的停顿,且不能拖泥带水。在学生掌握动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包括手眼相随、上下相随也是很重要的。如“虚步亮掌”既要做到亮掌与虚步协调,又要在动作结束的一瞬间对抖腕有力、甩头干脆、目随势注三者的一致性有初步的体会。

2.2 精神充沛与形象美观

在武术套路演练中,面部的神态与目光是体现“精神”的两个重要的表现方面。练习时,动、静的变化要注重眼、手的协调。长拳具有鲜明的“动迅静定”的技术特点,在动、静的变化中十分注重“眼随手动”、“目随势注”,因此,传授眼法在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形象美观是要求学生动作大方、到位。长拳讲究抬头、挺胸、塌腰、收腹。在学生演练中,不仅要求学生静止的架式步型做到准确、工整,而且要求学生活动过程中手、眼、身、步的变化也要做到准确、工整。

2.3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

在套路教学中,适当讲解示范一些动作的攻防作用,使学生明确动作用法,加深对攻防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掌握动作要领,也有助于“精、气、神”的体现。例如,初级长拳第一段的“弓步冲拳”就是一个含有攻防因素动作,在教学时,向学生讲清“左格打”的攻防含义,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有助于提高动作质量。

2.4 在教学中,利用口头提示,促进学生记忆动作要领

可以进行动作名称的提示,也可以对两个动作间过渡动作进行提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口令也逐渐简化,只做关键词的提示。在整套动作练习时,可以提前把成套动作名称写下来发给学生,为成套练习时每个动作的连接及整套动作方向、顺序的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表演或教学比赛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还可以在相互观摩、比较中,体会到欣赏武术美感的乐趣。

3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3.1 合理掌握运动负荷

武术套路训练具有静力性运动的特点,因此,教学多集中于集体练习,此外,还可以采用分散练习、分组练习、学生示范、小组比赛等形式。这也符合了集体练习与独自练习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休息、观摩、欣赏中更好的掌握动作。

3.2 在练习过程中,不宜集体练习时纠正动作

在集体练习时,为了使动作一致,让遗忘动作的同学有个模仿的机会,动作间的停顿时间略长,但在这段时间内,不宜纠正错误动作。否则,会使学生消耗体力,出现更多的错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可以安排在练习后集体纠正或个别练习时逐一指导。

3.3 合理利用区别对待原则

学生参与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对身体素质好、掌握动作快的学生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身体素质差、学习动作慢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特别的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探讨论文 第5篇

1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的情况

武术是一项系统性、延伸性很强的体育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功底,特别是武术套路的学习。它对于柔韧、协调、力量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中、小学应该是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重要阵地,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战略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小学都忽略了这点,所以许多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武术的理解脱节,就拘泥于传统的想当然。再加上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严重影响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的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基础功太差,不适应组织教学

武术项目如果从小练起,有利于在身体素质方面打基础,少儿阶段是发展柔韧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强。大多数高校学生都错过了这个阶段,现在再想提高柔韧性难度很大,而且还比较容易受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未参加过正规、系统的武术学习,达不到武术基本技术及发展武术必需的身体素质。武术虽被列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但是真正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却很少,因而造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空白,大学的武术教学加大了跨度,增加了难度。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示范动作看起来就是神往,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懒散、厌学情绪。

1.2学生认识浅薄,对武术的错误理解

武术本身本来就经历从民间文化向现代科学演变的过程。而大学生仅通过由武术有关的武功片等的了解,对武术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容易形成武术就是舞刀弄剑,武术就是打人,更有少数学生把武术直接生硬地与“飞天遁地”连接起来,认为练武术要有所成,就能够飞檐走壁,就能够刀枪不入。电视、小说中的招势名称就成为了他们所熟悉所认定的武术动作,这样过分的虚拟化、夸张化的武术观点将学生领进了“武术是神功”的误区,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起了错误的认识。还有的学生将现在的武术教师等同于古代的拳师,讲门派、分类别,片面追求搏击所带来的快感,把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混为一谈。这些不好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武术在学校的顺利发展。

1.3高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师也缺乏教学热情

由于武术在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不占重要位置,而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偏少,而且又并非达标体育项目,高校往往忽略对武术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这与高等教育的属性是完全不相称的。体育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必要的基本设施,就无法保证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资金、场地、器材等物质方面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教师便难以提高工作热情,这对搞好武术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他们要掌握高深的科学与文化知识,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并能为国家做贡献。

2解决高校武术教学困难的基本途径

2.1开展武术套路文化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武术理论教学时可以从中国功夫谈起,如南少林、北武当等,在讲解中把武术的目的、意义等讲清楚,同时把武术套路的特点、比赛方法、健身价值、搏击原理向学生全面介绍,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学习产生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武术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用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武术,抛弃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观点,将武术落到实处,武术教师不仅要传授武术的技艺、技巧等训练方法,而且还应该将科学的武术理论知识、武术的发展历史、武术的作用价值等文化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促使学生认清武术的本质。

在武术理论学习中,尤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习武风尚,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习武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活跃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决非为了打架斗殴、争强好胜。此外,还应提倡现代的新型师徒关系,发扬尊师重教,敬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反对封建宗派观念和搞哥们义气的旧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武术的本质,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形成见义勇为的高尚思想。

2.2武术套路整合教学方法

武术套路技术,属演练性技术。它是以武术的基本技术要素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虚实、刚柔疾缓的变化规律为依据。构成套路运动形式所表现出的具有竞技、健身、表演性质的徒手和器械的操作技术。武术套路的操作技术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武术运动规律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包括技术要素、动作技术,组合技术、分段技术和整套技术,各项技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动作整合是武术套路教学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根据套路内容把套路练习进行重新整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把较难的动作进行简化和拆分,把整个套路动作分解成一招一式的单个动作,通过对单个动作的示范演练,强调动作的规格、步法、步型,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大多数学生掌握单个动作的基础上,再要求精确的掌握套路技术各动作间的动态联系。通过组合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作的质量,改善动作技术之间相互衔接的协调能力,逐渐向完整套路过渡。

2.3抓好武术套路的编排和创新工作

武术的内容很多,那些难度大、要求高的武术套路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功差而不能接受和掌握。武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加强武术套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武术教材应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以不同的学习对象为主体,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有所侧重,教材应给学习者提供学习、练习、参与竞赛、组织各种武术活动的方法。

2.4重视武术教学,提高武术教学师资力量

场地器材条件是影响普通高校武术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武术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很少有运动队的高校训练在室内进行,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场馆进行教学、训练。尽管室外可以进行武术教学。从长远来看,各校应该加大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只有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师资力量是开展武术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由于武术技术教学以领做为主,注意示范、注重直观,而且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充足和精神饱满,因此武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相当重要的。教师业务水平、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这对教师的示范要求比较高,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武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高校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精神有重要意义

套路教学 第6篇

关键词 武术 高校体育 套路教学 问题 对策

武术套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同时还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特点。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武术套路教学并没有我们达到想象的那种效果。它也反应了实际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改善这个现状的方法,希望能更好的在高校中开展武术套路的教学活动。

一、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学校就首先要保证教师的素质。当前我国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课程大部分由本校体育教师来上,实事求是的讲,这部分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他们也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其教学经历也值得肯定。但是武术套路教学有其特殊性,没有过专业教学经历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往往难以胜任这一任务。但是当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甚至有不少教师都是上课前自己先学习,然后才能够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其教学质量必然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相关配套设置不完善

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当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原有的配套设施不够用。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出现了老化等情况,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学校都是好多课程共用一块场地,这就使得学生的活动空间有限,同时在学习的时候还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此外,大学的体育资源是开放的,因此有不少社会人员进入到学校中一起使用,这样就使得运用设施和场地进一步紧张。这些都使得学生正常的训练和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思想不科学

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育也要及时的调整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培養出令人满意的人才。但是当前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将自己当做教学的核心,积极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求学生尊重权威。这样就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和吸收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学生都是因为对武术比较感兴趣而参加武术套路学习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武术套路教学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二、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武术套路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这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确定高校中武术套路教学的内容,首先要结合学生上课的课时安排和学生的武术套路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因素,综合这些因素进行考虑,编制那些简单易学的动作,首先培养他们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再教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开展武术套路的教学,这样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总而言之,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重要.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课时的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重要.在制定武术套路的教学模式时,同时还应考虑到武术套路的学习和其他体育运动的学习不能相冲突,这样使得学生既可以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体会武术套路的真正内涵.对于没有武术套路基础的学生,学校可以专门设置一整套基本的武术套路动作,用于对学生的训练,课外还应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了解武术套路有关的攻、防动作的分解,加深学生对武术套路的理解.当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武术套路动作时,这时武术套路的学习应该继续深入,加强锻炼.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评价,不仅仅只看最后一次考核时学生的表现,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有可能很多学生平时表现不怎么好,但是最后一次就突然表现的很好而给高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十分认真,但在最后一次考核的时候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表现不好而分数不高,这样就显得很不公平.武术套路的学习,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过程重于结果.此外,考试评价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出勤率和技能等相关因素。

三、结语

武术套路,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高校中开展武术套路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随着教学制度的继续改革,相信武术套路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武术套路在高校中的教学现状也会得到有所改观。

参考文献:

[1] 张玉龙.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

试论中学武术套路的教学 第7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基本功,方法,对策

武术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的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常从事武术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培养人们机智、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武术的普及与推广,除了有社会与家庭的因素之外,还有学校的教育因素在内,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武术教学,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

1 中学武术课的教学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甚至体育教师对武术的重视程度都很不够,没有重视武术的健体防身、修心养性、娱乐欣赏等作用。导致他们没能认识到开展武术运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贯彻执行,更没能对学生习武热情正确地加以引导和给予积极支持。

1.2 开课率不够理想

武术属多元动作结构,对练习者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武术的基本功,需长期、不间断训练。而有的中学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篮球、田径等项目,武术的课时很少。

1.3 教材缺乏

在教材的编写上,中学的武术内容不多,甚至只有几个简单的组合动作,只凭老师所掌握的套路教给学生,套路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太长,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失去兴趣。

1.4 师资不强

学校体育师资中具有武术专长的为数不多,而能教武术的非专业教师仅占48%左右,多数教师不能教武术,还有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武术,认为工作强度大、示范累,教田径、篮球课较之舒服、自在。

1.5 不重视对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

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教学中自始至终都采用单一的方法,学习、复习、再复习,循环重复,形式枯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单一的被强迫性练习,缺少单一动作或基本动作的趣味性练习。

2 武术教学运用的教学手段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初步学会动作之后,要组织他们进一步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1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简单动作可完整教授,复杂动作可先分解、后完整,要因材施教。如太极拳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步型、步法的移动以及上下肢变换的协调配合上,并注意动作的结构,掌握了要点之后,立即进行完整动作教学,以防止人为地破坏动作的连贯性。采用完整教学法,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形成整体概念,在采用此法教学中,应力求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规格(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的配合)、要点、路线讲清楚;而采用分解教学法,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动作细节,缩短动作的学习时间,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全部动作。

2.2 讲解示范结合法

要以通俗精练的语言讲解项目的发展过程、套路特点以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具体动作边示范、边讲解。这样既可避免单纯讲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不易接受的弊端,又可使学生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例如:在太极拳运行中,强调意识、动作、呼吸相结合,除了告诉学生在学习时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练习外,还应结合示范告诉学生用意识引导动作,在与呼吸配合上,要突出讲清呼吸的三呼三吸,即起吸落呼、收吸伸呼、开吸合呼。并结合具体动作,反复练习、体会,达到运用自如的熟练程度。

2.3 正误对比法

学生对武术术语及动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初学时,因技术要点不能较好地掌握,动作往往生硬发僵,缺乏协调圆活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反复多次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与示范。例如“白鹤亮翅”这个动作,容易因重心掌握不好,造成挺胸突腹,纠正时,要注意防止重心倾斜,通过正误对比,反复示范练习,即可收到好的效果。

2.4 集体练习

在集体练习中,教师领做的位置很重要。应根据动作的进行路线选择合适位置。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安排在整个方队的四角。这样,就使不熟练的学生在动作改变方向时,都有借鉴,比单纯教师示范的效果要好。

2.5 分组练习

分组练习便于节省时间,提高时效。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将学得好的和较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互帮互学。教师可巡回检查,对个别问题单独指正,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3 提高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重视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的练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的基础。武谚曰:“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拳不练腿,是个冒失鬼”。都是讲练武要先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而且,青少年时代是人体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发展最快的时期,利用这一时期,狠抓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不但能很好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身体素质,而且能为将来练好武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练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有时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做思想工作。“要练武,不怕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教师要经常用这些老一辈武术家们长期练武的心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来激励他们;同时,教师还要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趣味化,让学生在有趣味性的练习中得到提高。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还要注意科学化,既不能松松垮垮,也不能盲目硬拼。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具体练习形式,先可进行单个动作练习,然后过渡到把几个动作串在一起进行的组合动作练习,组编武术基本功操及小套路练习,也可根据套路学习的需要,反复分组分段练习。

3.2 严格把好动作质量关

武谚曰:“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长拳要求踢、打、摔、拿,“四击合法”。对学生在练习中容易混淆的动作与易犯错误,教师要再三强调,通过对比等讲解、示范动作,并严格区分。如弹腿与蹬腿、弓步与仆步、侧踢腿与侧踹腿等,要向学生讲清楚完成各个动作所走的路线、方向和动作的规格、标准、要点、要求,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基本规格和关键环节。如冲拳、推掌要顺肩拧腰和急旋前臂,要求力达拳面或掌外侧,对动作的力点及“寸劲”的掌握要恰到好处等。要求学生对一个动作须反复体会,直到完全掌握要点。武术初级套路应在基本动作规范化的前提下,注重武术意识的培养。所谓武术意识就是对武术动作所具有攻防含义的体现,是人们在进行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为追求健身、攻防表现的效果,而进行的自觉心理活动过程。武术套路演练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意识的强弱及表现能力的优劣。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不能忽视武术意识的培养,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武术套路时就加以培养。有的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及动作功架等都不错,在套路演练中,虽动作流畅,但使人感到不像是在进行武术表演,或者说武术表演水平不高,那就是说,虽有外形动作,但内在心意活动没有或不够,表现不出武术的精、气、神来,这就是武术意识不够。

3.3 武术教学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由干武术教学的时数有限,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贯穿在武术课和其他项目课的体育教学中,有目的地发展武术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在课堂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加上有关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这不仅可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使学生对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牢固掌握,达到出手自然规范、运用灵活自如的程度。

3.4 充分发挥学生武术骨干的积极能动作用

由于教师的时间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外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启发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在课外活动中,可2-3人一组互帮互学,还可以组织一帮一活动,主动关心帮助基础差,掌握套路困难较大的学生;课外还可采取定期组织小班小组分组练习然后大班评比,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勤奋练习。其次,发现、培养、利用武术骨干,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可让武术骨干作为班级或小组集体练习时的领练,或将他们有意识地安插在各个练习小组里,起到示范领做的作用。教师要定期了解检查课外练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提出表扬与恰当的批评。注重多鼓励与表扬先进,教师还要多指导与督促学生课外练习,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套路动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条件作全面分析、认真研究,才能合理把握诸多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4 结语

武术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武术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我国学校的武术教学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中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素养,全面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在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武术一定会在中小学教育中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蔡金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王晓玲,杨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1).

[3]叶敬春.学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2(1).

[4]罗文清,曲宗湖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5]王国凡,唐世林.武术基础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6]许青燕.武术教学中语言法的类型[J].中国学校体育,1995(3).

警察院校长拳套路教学方法刍议 第8篇

关键词:警察院校,长拳套路,教学方法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 尤其是在警察院校, 武术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长拳套路作为武术的重要项目之一, 除了强身健体、增强职业技能之外, 还有塑造人格、追求身心价值等重要功能。但是, 在当今警察院校的教学中, 长拳套路教学略显吃力, 究其原因可发现, 长拳套路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停留于表面的套路学习, 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教学抓不住重点, 教学枯燥等问题。本文以长拳的精神与特点为理论基础, 根据长拳的教学现状对长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探究。

一、长拳的精神及其特点

1. 长拳的精神。

长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 注重内外兼修, 因而长拳精神成为武术爱好者、长拳研习者尤其是警察院校学生的开篇必修课。长拳的精神体现在神态、动作和眼法三个方面。长拳精神在神态上要求“勇猛、严肃、自然、活泼”。顾名思义, “勇猛”, 就是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严肃”, 即聚精会神, 身体正, 毫不含糊;“自然”, 则要求不得横眉怒目、呲牙咧嘴, 不勉强、不做作;“活泼”, 就是感觉灵敏, 反应迅速。长拳精神在动作的要求表现为:长拳讲究节奏感, 动静结合、快慢交错, 起伏穿插, 转折配合, 抑扬顿挫。拳谱上说的“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随, 静中触动动由静, 因故变化显神奇”就是这个意思。长拳精神体现在眼法上, 要求“心为统帅眼为旗”, 即把身体比喻为一个作战单位, 大脑是指挥部, 双眼则是侦查员、联络员, 要做到“眼随手动, 目随势注”。

2. 长拳套路的特点。

长拳区别于其他武术类型的地方在于其特点。长拳的特点体现在步型、步法、手法、眼法和全套动作上, 精神为总领, 具象在姿势和动作上。长拳的姿势, 就是肢体状态, 如头与躯干的状态, 腿与脚的状态, 手和肘的状态。长拳的基本姿势包括身型、步型和手型。身型的姿势要求“顶平、头正、颈直、沉肩、挺胸、收腹、提臀”, 这是长拳运动中人体呈现的基本姿势。长拳的步型就是两腿、两足与躯干形成的各种姿势。步型的种类有很多, 如弓步、马步、仆步、虚步和歇步。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是弓步和马步。长拳的手型包括拳、掌、钩、爪, 握拳的方法也很讲究, 最普遍的是卷心拳。长拳的姿势, 是学好长拳的关键, 了解这些姿势, 有助于长拳的教学与学习。

二、长拳套路的教学方法刍议

通过近些年的警察院校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长拳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停留于表面的套路学习, 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教学抓不住重点, 教学枯燥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试图总结了一套长拳套路的教学方法, 具体如下:

1. 遵循长拳教学规律, 紧扣套路教学要点。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 都应遵循教学规律, 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 列出合理的教学提纲, 并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 有所强调地进行教学, 长拳套路也是如此。武术套路是大部分警察院校的必修课程, 长拳是武术套路中最主要的套路。在长拳教学中, 应该遵循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中国武术分为搏斗运动和套路运动, 体育教学以套路运动教学为主。武术套路具有一定的竞赛规则, 虽然在运动方法上保留了搏斗技击的特点, 但是它以不伤害竞争对手为原则, 许多动作在技术规格和运动幅度上有规定与限制, 主要动作包括踢、打、摔、拿、击、刺等。长拳教学作为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以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与具体的运动规格为前提。在遵循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 长拳套路教学应根据长拳独特的特点组织教学, 这是提高长拳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一, 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 列出教学提纲, 按部就班展开教学。第二, 抓住重点。长拳套路因其独特的精神与特点, 使得长拳的研习在塑造人格、追求身心价值, 培养中华文化精神上有所裨益。

2. 加强基本功训练, 激发学生兴趣。

长拳套路教学应采用分阶段教学的方法, 循序渐进, 引领学生掌握长拳套路的基本功与精髓。首先, 制定长拳教学内容, 如青年长拳、初级拳或初级剑等。其次, 依次展开长拳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练习的训练。最后, 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协调、劲力、节奏、精神等演练技巧进行提高。具体来说, 以基本功练习为例。基本功练习, 可以分两次课教完全套动作, 每次大约30分钟, 第三次课进行复习, 第四次课进行测试, 第五次课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错误, 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改正问题。通过这五次课让学生掌握长拳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 复习与巩固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 才能厚积薄发, 因而要采用巩固、提高、再巩固、再提高的方法。在长拳套路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观摩表演和不同形式的竞赛, 如个人赛、分组赛、班级赛等。观摩表演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扬长避短, 采用奖惩措施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达到巩固教学成果, 使学生真正学会应用长拳套路的目的。

3. 理论结合实践, 因材施教。

长拳教学要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 只有加强基础, 强化实践, 才能真正培养能力。长拳的动作数量多, 方向路线变化多, 动作包含的因素多, 要提高长拳学习的质量, 不仅需要熟记动作, 而且要不断的练习, 并通过个人、二人组合、多人组合甚至竞赛等多形式的训练才能真正使学生既熟记理论又熟练套路, 才能确保警校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将所学发挥到最佳状态。 (1)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区别教学。警察院校的长拳教学, 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一般来说, 警校学生年龄在18~22周岁, 这个年龄段的男女大学生, 运动能力与生理特征有很大差别, 要根据其生理差别来客观认识其在学习长拳套路时的优劣。 (2) 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调整教学。前面提到过, 长拳动作数量多, 方向路线变化多, 动作包含的因素多, 导致学生不易记忆, 且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造成学习进度不一、掌握程度不同, 这些状况都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缺乏信心。教师应注意观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调整教学进度。

针对当前警察院校长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了遵循规律、抓住重点, 循序渐进, 分阶段教学, 理论结合实践,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寓教于乐等五个改善教学的方法, 意在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借鉴, 不妥之处, 还望赐教。

参考文献

[1]徐亮.张莉.对武术长拳套路教学方法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武术套路课堂教学新视野 第9篇

1 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

1.1 教学前的分组设计

人的发展中存在个人差异, 有与生俱来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的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意愿、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 激发潜能, 发挥个体的优势, 实现最优化教学。武术套路的学练要求有全面的身体素质, 分组前我们进行了身体素质的测试, 内容包括50米、立定跳远、800米, 另外我们选择了武术套路中的《五步拳》。五步拳动作短小, 却包含了武术套路要求的手法、步法等武术基本功, 动作简单但却不乏优美舒展, 也是武术套路风格等学习的基本要求, 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套短小精湛的五步拳, 基本能反映出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情况以及接受套路的程度。所以我们采用当堂学与考的方式进行测评。将四项测试成绩的总评分, 按照高低分成人数均等的三档, 即A组, B组, C组, 我们定位A组为高档, B组为中档, C组为低档。

1.2 明确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主观意愿即学习态度是决定这种差距程度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护“差生”的自尊, 我们设置三级学习目标, A组 (高级) B组 (中级) C组 (低级) 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例如, 对套路掌握的整体要求:C组要求能够完成整套动作。出现遗忘时能在口令的提示下完成套路。B组要能熟练完成套路, 基本体现套路的风格特点。A组要求较好完成套路, 体现套路的风格特点。对于C组, 注意传授基本技能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给予鼓励与帮助。

1.3“因势利导”的评分机制

考核是检查教学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具有激励功能。因此要定期设置考核测评优胜劣汰, 即有进步的学生上一级, 被挤下来的降级, 每次测评要做好学生调动的记录。

1.3.1 学生行为的处理问题

对于一些先天条件就差的学生, 本身学习动作较慢, 掌握的较差。为了鼓舞士气提高兴趣。可以设置进步分即5分奖励, 凡能够跨升一个组的学生每次奖励5分每次测评每组最高分奖5分, 最低分扣5分。对于一些依旧消极, 不思进取的学生, 采用扣分制, 同被降级的学生一致扣5分。

1.3.2 评分细则的制定

期末评分时, 设置基础分。C组60分, B组70分A组80分, 根据定期测评调动记录在评定期末成绩的基础分上相应的扣分和加分。例如B组, 最高分90分, 前期的测评记录上有一次升级或降级, 那么相应的期末分数相应加和扣5分。以此类推, 最高分100分。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 终止了终结性评价。目的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目标明确地参与到套路的学习与练习中。

2 新课堂教学设计所取得的成效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 教材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 不具备互动性, 成功的教育机制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教授者面对的是一群不同个性、性格、兴趣, 身体素质差异很大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各有特长, 为了张扬他们的个性, 实现主体的自信, 维护其自尊, 必须采用合理的教育机制。

2.1 新课堂教学激发课主体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了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 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组员之间的探讨性, 互动性有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引导性能很好的融合。

2.2 动态调整, 实现了分类推进

学生的先天条件我们无法改变, 但后天的努力程度能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至关重要, 考核调动记录表, 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动态过程, 用竞争来促进学习;以期帮助差生进步, 防止中等生得过且过, 使其得到发展, 优等生发挥特长, 展现个人风采;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不是缩小差距, 达到同一水平, 而是让每一组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2.3 转变了主体的学习方式

旧的教学模式, 主体大多能在教师带领下练习, 主动探索不明显, 激励机制动力不足, 新的小组教学中, 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能够很好展示自己, 张扬个性, 增加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奖励机制会给他们很大的学习信心, 增加了学习兴趣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 学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2.4 优化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新的课堂教学设计, 体现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注重体现学生发展目标的明确性, 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 给每个层次上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此它给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 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任何一种新方法都存在利与弊。我们应扬长避短, 发挥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单纯的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 而是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对于C组中出现的自卑的, 意志薄弱的学生多关心, 多鼓励。从言语上疏导。动作的学习与练习上勤于指导。让他们克服一些主观上的障碍, 对于A组有优越感的学生, 让他们也明白不思进取就意味着后退, 让他们有强烈的紧迫感。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弥补现在普遍存在大班教学的先天不足。今后的教学中应认真研究与思考, 改进不足之处,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摘要: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以发展为本, 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直备受关注;文章从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武术套路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武术套路,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高校武术套路“攻防技击”教学研究 第10篇

1攻防含义的教学分析

攻防技击性是武术教学的核心。套路是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从武术的概念可以看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就这一概念而言,证明武术的内涵所反映的客观本质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无论是在古代的军事战争中还是在现代体育运动中的散打,其都是以搏斗的形式出现。事实上武术的每个动作都具有其攻防含义,可以说,没有技击动作就没有武术的真正含义。武术起源于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中,千百年来武术在军事防身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武术套路攻防在军事和实际搏斗中用途不是很大,但在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却越来越明显,从武术套路形式来看,花样虽是变化多样,但都环绕着它的中心———技击。现代武术套路攻防表现在动作结构,套路中绝大部分动作是体现攻防技术意识的动作。但是由于套路中的攻防动作长期没有得到实践和体现,长期的演练和改造,已改变了原始武术应有的实践技术。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运用动作的攻防含义发挥其技击性的优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攻防含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培养武术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心态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术教学以“溜溜腿、跳一跳、打打拳”为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武术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动作的特点讲解其攻防含义,使学生不仅获得技能,也明白其攻防意义,知其所以然,建立起对武术运动的兴趣。教学中由于武术套路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的特点,经常出现教师不停的讲解和示范领做,但是学生上课还是无法掌握其动作要领。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攻防意识的讲解和训练,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2重视武术技击,强化动作记忆

技击,即“击刺之术,”《辞源》也称技击为“搏击敌人的武艺。 技击是实用性、实战性的技术。而武术教学注重套路的学习,忽视攻防技击的讲解,随着一代一代武术人的传承,现在的武术教学更加偏重于套路化。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演练动作攻防技巧, 降低了学生学习后的遗忘程度。通过对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于武术中动作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一个套路往往包含几十个动作在内,而且每个动作的方向、路线都不一样,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演练动作攻防技巧,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后对动作的掌握,强化武术动作攻防,加深对武术动作的记忆。

2.3深化武德教育,重视全面发展

武德是中国武术伦理观的核心。武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敢兵、保大、功定、 民安、和众、丰财”。虽然这是讲的对诸侯用兵道德要求,但与武林的“武德”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武术界所共同遵守。

武术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强调习武先习德的教育观念。我们提倡武德教育,但是,不能不摈弃那些体现封建等级和宗法观念的糟粕,继承、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与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学生作为未来武术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武德教育是习武之人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灌输和强调。在武术教育中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能力。攻防含义教学改变了过去技术课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课中运用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教师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新课程理念研究运用攻防技击教学的可行性

3.1一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紧紧抓住学生这一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到武术的学习中来,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武术攻防是武术的本质特点,武术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特点展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武术学习中来。我国各级学校较早地增设了武术课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学习,采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复习———学习是其教学的精髓,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讲解动作的攻防技击,则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运动参与的目的。

3.2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学习的主动目的性导向与规范基础上,以机体自身初始状态水平为基础,以训练负荷为信息输入载体,以能级 (强度)与时间矢量值为参照系,导致神经网络各级水平发生相应的自组织变化,最终以人体自身机能与结构的协同适应效应, 使整个泛脑网络产生的新的有序模式”[2]。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完善阶段 。攻防技击在这三个阶段的运用效果有所不同,在动作的认知阶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接下来学习动作的动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动作的联系阶段运用于有利于学生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在动作的完善阶段运用攻防含义能够巩固学习的成果,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利用这一技能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3.3促进课外指导,加强心理辅导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3]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武术运动的特点则迎合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身体形态、机能代谢功能等正处在日趋完善,但也有其心理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和不平衡的特征。[4]许多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业的压力,家庭贫富差距产生的心理焦虑、愤怒的心理等问题严重。攻防含义在教学中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防身意识,应变能力,武术的运动过程是包含了攻和防的相互转化及其变化。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学生的心境向积极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他们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并且随着锻炼的进行,这种效应能够继续保持或提高。

3.4传承武术技能,引导适应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类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赖以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的反应调整和适应能力”。[5]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与社会自然人等进行交流和协作,在教学中运用攻防含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攻防的学习中,不是靠个人的能力就能完成,它需要同伴的合作,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在攻防演练中包含了竞争和对抗,要求学生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两人一组演练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动作的攻防意义,体会到了动作要领和劲力感觉,形成了正确的肌肉用力顺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点到为止,起到了直观示范效应;同时,要求学生目随势注,收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单个动作的规格和攻防含义,又达到了培养学生武术意识的功效。

4结论

浅谈中学武术套路教学的现状与方法 第11篇

摘要我市地处江南,经济相对比较强,但受“穷文富武”的影响,学习武术的人数较少。社会上又普遍存在着学武术就是为了“争强好胜、不学好”,更有甚者,认为学武术将来是要“坐牢、杀头”的。再加上体育教师中学习武术专业的又相对较少,这就给武术套路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举办成功,武术必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走上奥运舞台,培养和发现优秀武术人才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如何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把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武术事业奉献终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武术套路现状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武术套路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武术基本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武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学生仅仅从电影、电视或武打小说中对中华武术有所了解。而电影、电视或武打小说中所表现的那种被“神化”了的功夫对学生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对学生正面了解中华武术产生误导,从而使学生望而却步,再加上学生对学习武术的作用和意义不甚了解,所以学习武术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大下降。

(二)缺乏武术基本功的训练

武术基本功是练好武术的基础,而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武术套路教学,一些复杂的组合动作和套路中的难度动作因缺乏较好的基本功而做不连贯,再加上武术讲究的是体现武术的“精、气、神”,讲究的是节奏感和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而在短时间之内,学生因为各种素质的欠缺而体现不了,所以产生“怕学”情绪。

(三)缺乏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规定先教下肢动作,再教上肢动作,然后上、下肢动作配合教学。教学中自始至终都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的整齐划一的被动练习,几乎成了跟着练习机器和被动演员。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气氛沉闷,再加上教师缺乏对武术动作功防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容易产生武术套路就是“花拳秀腿”的想法,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武术套路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武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室内课和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并有计划地把我国历代武术家“抗击外侮,保家卫国,行侠仗义,锄暴安良,劫富济贫”等传奇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武术的神奇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武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观看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表演的徒手、器械和对练套路。以及武术散打比赛,让学生了解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和锻炼价值。更何况武术又不受场地、器材、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武术项目进行锻炼,并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二)加强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为学好徒手和器械套路打下基础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同其他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尤其要注重基本功训练。在体育课上,教师应加强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有侧重点的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并结合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加强训练。我把长拳中的五种步法结合手型、手法编成一套武术操,并配上“中国功夫”磁带,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既陶冶了身心,又练好了武术基本功,这为今后的套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后,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识图,如何把图和文字说明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自学武术套路打下基础。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带着课本走上操场,自己按照图示和文字说明进行练习,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学生与他人一起共同练习,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套路中的疑难问题,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适当地进行语言提示和难度动作的示范,并与学生一起积极探讨套路动作的攻防含义。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积极探讨、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完整掌握好套路以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个套路,并作为该项成绩记入档案。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课余时间借阅相关武术书籍,并积极向教师请教,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四)采用竞赛法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竞赛法,每堂课都进行组合动作和难度较大的单个动作的比赛,让学生共同参与,亲身体会,每位学生既是裁判又是演员,每次对学生的表演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和精神。

(五)提供舞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以致用”这是对学生最大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努力创造让学生在校内、校外有表演自己才能的机会,努力营造“人人争学武术、爱好武术、为国争光”的良好氛围。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各种节目中的表演,我都组织武术表演队参加表演,这既是对学生的检阅,也是提供给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在一次次的掌声中,既尝到了演出成功的喜悦,又为自己学会了武术而感自豪和骄傲。

武术教学中的套路节奏练习训练 第12篇

色彩、声音等会对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造成不同的影响和刺激, 在这种刺激作用下所引起主体在审美心理、生理的感受与体验, 便是节奏。如:四季的交换、人无时无刻的呼吸循环等。节奏是在一个统一完整且具有强烈对比的过程中循环进行的, 它绝非独立的一个个体。

武术练习时套路演练的节奏是指学生演练过程中, 所体现出的一种运动秩序, 这种秩序是在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 利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将统一矛盾的机构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武术套路演练中个人展示或集体所展示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特征, 这种独有的运动特征交替出现在强弱、长短、快慢和时间间隔等方面, 它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攻防现象。

武术运动套路的节奏表现在套路演练时的外部形态, 同时也表现在武术自身内在节奏。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贯穿于武术演练与习练的整个过程, 正所谓“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例如:动静的节奏可以体现出技术动作的干净利落, 虚实的动作节奏则显示出动作的灵活多变等, 快慢的节奏则体现出了技术动作快速敏捷与舒缓自然的不同。避实就虚、刚柔相济与圆转灵活等特点就是有不同的套路节奏体现出的艺术风格。培根曾说过:“论起美来, 状貌之美, 胜于颜色之美, 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武术的运动节奏是一种“无声与美的韵律”。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要求习练者做到技术动作刚柔虚实、重心起伏转折, 同时加上不同眼神的配合, 做到崩若烈马、惊若游龙的风格, 从而将武术运动神形兼备等强烈气势、含蓄民族风格与其丰富内涵集中表现出来。若套路的演练做到了“动若脱兔、静若山岳”, 就能最大程度上给人以身心愉悦, 这必须通过表演中内外统一的节奏美来表现。就如番子、劈挂、猴拳等要求速度快, 醉拳、八极等又要求速度较慢。演练者通过动静徐急、节奏鲜明的方式在武术套路演练中表现动作的高低起伏。如, 长拳套路, 它要求习练者在每一个定势之前, 做一个较慢的动作作为连接, 以此来突显节奏的明快。不同的动作节奏可以让观看者感受套路演练时动作快慢、动静、起伏等明快的节奏, 由此来扣住观众的心弦, 让其去体会演练的力量所在,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感受。

二、武术套路节奏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作用

(一) 武术节奏是不同武术套路风格的体现。中国武术博大精深, 有着许多不同的拳种且种类丰富, 各拳种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 拳术和器械套路也形式丰富, 变化多样, 同时个个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只有熟练掌握各拳种之间不同的节奏规律, 才能突出其特色。

(二) 在武术套路练习中, 节奏对提高其艺术欣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时间性和空间性是节奏最为主要的两个特征, 用以体现武术套路的运动美感。通过合理运用动与静、快与慢、停与顿、起与伏、强与弱、刚与柔、轻与重等节奏因素, 巧妙地把协调、组合编排成的套路动作展现出来, 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三) 节奏在学生武术套路学习中对调节其体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能是套路演练的基础, 习练者的体能是一定的, 如何将体能合理分配直接影响着这个套路动作完成的质量。只有通过合理分配体能的方法才能将有限的体能合理分派到各个环节。因此, 只有通过套路的节奏来调节体能。如利用舒缓或定式的动作调节体能后再衔接快速激烈的动作, 这样既可以起到增强动作艺术感染力, 还可以使练习者的体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三、在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节奏的训练

在武术的套路教学与演练中, 学生对套路节奏的训练, 是一个关键且最有难度的环节, 如果把握不够准确, 就会使学生在表演或考试中失误。笔者通过多年的高校武术教学, 建议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在套路的教学前, 教师可通过提高学生音乐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熏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艺术素养。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不同拳种的节奏特点, 以及所学拳种动作不同的攻防含义, 增强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理解, 便于掌握技术动作, 达到增强学生对套路的认识程度的目的。只有加强学生在武术节奏的变换方式的认识, 使学生从思想和认识上加以重视才能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明确每个动作的速度节奏和其与技术动作的结合也是学生套路节奏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 借鉴健美操、新体训练等其它体育教学项目在节奏训练时的成功经验与训练的方法, 来提高学生感受运动节奏和把握节奏的能力。可采用播放视频等方法, 对学生把握节奏的能力进行训练, 为接下来的武术套路练习作好准备。

(三)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专项素质是开展套路学习的先决条件, 大多武术项目也都离不开跑、跳、投三项基础素质的练习, 只有增强习练者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的身体素质, 才能为套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长期坚持该类的身体素质训练, 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心肺功能, 还能提高呼吸机能。同时配合技术动作的速度快慢与节奏的特点再进行专门性训练, 就能做到消除阻碍技术动作发挥的不良因素, 达到全面提高各方面技术的水平, 应变时才有基础。在建立了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的比重, 为套路的学习作好基础准备工作。俗话说得好, “艺高人胆大”, 只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 才能让习练者在套路演练时做到不急不慌、心中有数, 这样在演练时才能达到游刃有余。

(四) 各项训练相结合, 教师充分运用才能。针对学生武术套路节奏的训练必须与技术的训练、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相结合同时进行, 不能单独分离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自身的智慧和才能有机地与学生的个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融为一体, 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 增强学生把握套路节奏的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在演练套路时对武术节奏的把握能力, 让学生明确了解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应当在套路演练时运用的时机, 做到明白如何用、何时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要想很好体现出武术的韵味, 展现武术运动力与美, 熟练掌握武术节奏是唯一途径, 教师应精心指导, 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其内涵。只有合理多样的节奏变化, 才能够在演练中体现出武术套路的特点与精髓。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武术节奏的训练与扎实理论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武术理论水平与武术节奏掌握能力, 将套路节奏的训练有机溶入到武术整体训练之中, 提高武术演练的整体水平, 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总之, 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但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武术理论知识与内涵, 做到学生学习前就能掌握所学拳种的技法、规律与节奏,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节奏训练让学生了解每招每式技法的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武术套路演练体现出武术的精、气、神, 表现出武术动作强烈的节奏感, 使其更具有韵律。另外, 大学生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加深对武术套路节奏的理解, 充分展现武术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使中国这一集技击、娱乐、健身、观赏、艺术美于一身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让高校的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家宝.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刘建国, 刘玉兵, 张胜利.试论武术套路动作节奏[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 2010

[4]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5]陈保磊.从审美心理学视角论武术套路动作意象[D].上海体育学院, 20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套路教学】相关文章:

武术套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重要性12-08

基本套路05-15

套路运动05-18

套路06-16

套路比赛07-05

套路情话05-14

答题套路06-20

竞技武术套路05-11

满分作文套路06-07

申论万能套路总结05-13

上一篇:国际金融的创新下一篇:人民币贬值后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