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后范文

2024-06-29

人民币贬值后范文(精选6篇)

人民币贬值后 第1篇

人民币突然贬值,幅度又是20年来最大的,世界为之震惊。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4日刊出题为“中国宣布货币独立”的文章,认为“中国不再维持人民币紧盯强势美元的做法,允许其货币贬值”,表明“中国实际上朝货币独立迈出了一大步”。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心人民币贬值可能会爆发货币战,英国《经济学家》网站8月15日文章称:人民币贬值“促使外界担心,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政府已准备冒险打一场全球货币战”。不过,正如彭博社8月21日一档谈话节目中一位全球基金经理所言,“世界过分解读了中国的货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调整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是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庄严承诺。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会逐步走向市场化是题中之义,有利于我国经济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一个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有利于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这次汇改修正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实质上是承诺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而不是让中间价决定市场,是强化汇率定价市场化程度的一项特别举措。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以后,整个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14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0.28%和9.54%,从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平稳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一定的贬值要求。我国今年资本流出压力加大,外汇储备减少,7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2655亿元(434亿美元)。汇率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次较大幅度的贬值也是外汇市场供求驱动的结果。

人民币汇率适应市场化要求适度贬值,有利于搞好宏观调控,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根据国际经济学原理,汇率调整是宏观调控的工具。本币升值,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进口;本币贬值,相当于降价,有利于出口。在欧债危机中,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之所以成为重灾区,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欧元而丧失了贬值以刺激经济的汇率和货币政策。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这种有弹性的、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会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调控的空间,有利于掌握在利率、流动性、货币供应量等方面的主动权。我国人民币汇率长期盯住美元,实际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每当美联储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就会被动宽松,比如美国危机期间的量化宽松,就导致我们不得不“对冲”而扩大货币发行,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当美联储收紧货币,又会引发我国资本外流,被动抽紧银根,正如当前我们遇到的情况,而我国要扩大总需求正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看,受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外部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去年以来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需要内外联动的宏观组合政策,实现稳增长目标。

人民币汇率调整,是根据我国自身经济情况,考虑市场外汇供求力量,在可控范围内有序贬值。我们不打货币战,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人民币的国际价值,一是由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二是由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对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强,本币强;经济疲软,人民币会相对弱势。我国经济发展快于主要贸易伙伴,人民币有升值需求;经济如出现大的波动,则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虽说我国当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能承担一年10%的升值,需要回应市场的力量把过度的升值回调一些,实施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是我国总体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近期人民币为什么贬值 第2篇

造成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从今年开始,受到疫情的冲击,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开始放缓。而中国经济也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部分城市则出现了封城的情况,预计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会有所回落,于是人民币汇率就出现了贬值的走势;

第二,受到初疫情的影响,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联储大肆印钞向世界转嫁危机,这就导致了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不过,大肆印钞的结果是,美国国内出现了物价上涨。3月份,美国的CPI指数达到8.5%;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今年一季度宣布加息25个基数,并且表示今年不会有4-5次加息,这就导致近期美元指数持续反弹。正因为美元的持续上涨,使得欧元、日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都出现了大幅贬值的走势。

第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前后释放了上万亿人民币。而近期我国央行又开始降准。而在国内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之下,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因为,还没有哪个国家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情况之下,本国货币的汇率还会不断升值的。

货币为什么会升值贬值?

一般来说,如果货币的供应供大于求(发行量过大),那么货币(纸币)就贬值,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供不应求(发行量过小),那么货币(纸币)就升值,会引起通货紧缩。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

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 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存款货币是指可以随时提取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称为需求存款。由于活期存款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金,所以银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货没有区别。它也是一种货币。

电子货币通常是指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持有这种贮值卡就像持有现金一样,每次消费可以从卡片的存款金额中扣除。电子货币在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防范电子货币被盗,如何对个人资信情况进行保密等。因此,电子货币的全面应用尚需一段科技进步和其他保障措施完善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为原则,着力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便利性,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着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境内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相当于结算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人民银行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跨境贸易投资领域人民币结算,指导商业银行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供优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确保政策红利实实在在地落在企业身上。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市场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以减少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47.4%;2022年1至8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9.4%。从国别分布看,2022年1至8月,与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发生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或地区)达220个。

二是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强化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渐进可控、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开放原则,注重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沪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渠道相继开通并持续优化,合格投资者管理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2022年8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近10万亿元。得益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较快提升,证券投资在跨境人民币收付中的占比由的30%左右上升至20的60%左右。

三是顺应储备资产多元化需求,稳步提升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近年来,受益于储备资产多元化趋势及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的需求显著增加。为便利境外央行类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人民银行不断优化境外央行投资债券市场流程,提升央行代理投资服务水平,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3223.8亿美元,占比为2.88%,较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8个百分点。

四是有序推进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加强人民币计价货币功能。目前,海关、商务、外汇等部门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统计、核算、管理等环节均已使用人民币计价。中国银行最新调查显示,有21%的受访境内工商企业表示已开始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报价。近年来,上海原油期货交易量、持仓量较快增长,我国原油、铁矿石等7个特定品种交易期货呈现稳定发展势头。

人民币贬值悬疑 第3篇

2015年12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46,较前一交易日上涨7个基点。这是十连跌之后的连续第二天上扬。前一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4753,较上一交易日上涨61个基点。

自12月7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10个交易日下调。12月18日,该报价为6.4814,创2011年6月以来最低点,较12月4日中间价6.3851下调近千基点。

不过,上述这一止跌回稳很快又被B股“黑色星期一”所打破。

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50,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7个基点。午后B股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猜测与外管局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上线有关,恐慌情绪拖累人民币午后大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报6.4880,大跌百余点,刷新4年半新低。离岸价受此影响亦跌回6.55关口。

对于2016年人民币走向,市场普遍认为,中期看人民币仍存贬值压力,波动率有望继续上升,只是节奏仍将在央行把控范围内。

贬值压力大

在美联储加息前后,美元走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普遍承受贬值压力,且美联储2016年预期加息4次,随着中美利差收窄,未来资本流出、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较大。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3时,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这是其9年多来首次加息,史无前例的长期超低利率时代结束。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拿到的一份海通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表示,历史经验表明,美国降息后,国际资本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而美国加息来临时,美元资产吸引力提升,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压力较大。1990年代后美联储的3次加息,都带来了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大幅贬值。

尽管2004年美国首次加息后的一年内,巴西、墨西哥、印度、土耳其等基本面较好的经济体货币反而出现反弹,但本轮美联储加息时,发达经济体复苏相对较快,新兴经济体则因大宗商品熊市依然未现企稳迹象,因此,预计未来其货币贬值压力仍大。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同时称,从国际经验看,利差主导汇率走势。利差同样主导人民币走势。

据解释,自人民币汇改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和中美利差基本一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并推出三轮QE,中国的宽松力度不如美国,中美利差逐渐扩大。从2008年至2011年,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逐渐扩大至2%以上,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而2011-2014年中美利差保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相对稳定。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自2014年起产生分化,美国逐步推出QE3并于近日加息0.25个百分点;而中国则自2014年开始进入新一轮降息降准的宽松周期。两国利差快速收窄,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由1.5%以上缩窄至如今不到80bp。

利差收窄后,资本项下持续流出。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加快,中国外汇储备与经常账户之间开始出现分化。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贸易余额屡创新高,但与此同时,外汇储备却不断下降。资本账户成为驱动外储变化的主要因素。

自2014年至今,中国首次经历持续一年半的外储下降过程,加之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导致人民币持续面临贬值压力。11月中国外汇储备3.44万亿美元,较2014年6月3.99万亿的高点下降达5500亿美元。2015年内人民币已相对美元贬值超过4.3%。

姜超表示,12 月18 日,中美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94%和2.19%,利差已缩小至75 个基点,创四年新低。若2016 年美联储加息4次,其基准利率可能达1.5%,甚至出现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未来资本流出、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较大。

贬值7%?

在过去一个月各家机构公布的各种预测报告中,多数国际投行都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贬值5%-7%。

12月28日,法国兴业银行研究团队发表报告预计,美元兑人民币2016年有望升至6.80,这意味着人民币将贬值近7%。

该行称,预计美元兑人民币升值将以温和的路径进行,然而对于升值进程是否一定有序还难以确信,主要风险在于中国可能的资本外逃;央行抛售外汇储备的意愿减弱也会使得升值进程偶尔出现波动。而人民币的走软,以及地区性的外汇市场波动,将有望使得日本之外的亚洲货币更多与美元解绑。

此前,摩根士丹利也预计人民币2016年年底将贬至6.80。凯投宏观同样预计人民币2016年底贬至6.80,但2017年回升到6.50。高盛则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将温和贬值,预计一年内将跌至6.60。

但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2016年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中金估算人民币目前高估了3%-8%。此外,央行承诺在SDR(特别提款权)评审后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美元在2016年可能也不会继续单边升值。不过,中金公司认为,倘若政府突然大幅收紧资本管制,或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节奏,则可能暗示人民币潜在的贬值压力在上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指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尽管资本和金融账户仍可能出现一定逆差,但货物贸易仍有望保持较大规模的顺差,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整体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决定了人民币不存在趋势性大幅贬值的基础,相应的资本亦不会出现持续、大规模流出现象。

此外,官方多次公开表达过不必担心人民币贬值的观点。

12月1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人民币纳入SDR的吹风会上表示,不必因人民币纳入SDR而担心人民币贬值。他指出,中国经济仍保持在中高速增长,货物贸易还有较大顺差,外汇储备也很充裕,所以不会贬值。加入SDR后人民币双向浮动不可避免,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央行不会干预市场,但如果国际收支或资本流动发生异动时,央行还是会果断干预。

外管局官员12月10日也表示,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在可承受范围内,国际收支结构稳健,人民币不存在长期大幅贬值基础。

12月2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四季度例会称,稳健货币政策更注重松紧适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与美元“脱钩”

更值得关注的是,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度发布包括13种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

部分观点认为,这体现政策有意引导市场转变对人民币的看法,不再视其为与美元挂钩的货币,也可能是监管层在为人民币走软开绿灯。

高盛就表示,该指数的推出,显示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有意让人民币通过挂钩一篮子货币,而不是仅仅盯住美元,实现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目标。“事实上,此举反而强化了人民币对美元缓慢贬值的可能性。”

更多人士则认为,人民币指数挂钩一篮子货币,有利于增强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间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波动区间,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定价,缓解央行自身干预汇市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也就是说,央行不大会再次采取允许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较大幅度贬值的做法,而是让人民币汇率与市场化定价“接轨”。这令人民币汇率反而可能从中受益。

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CFETS指数推出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将大幅推进,“这是人民币与美元正式脱钩的信号,中国的汇率政策由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转变,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将让位于兑一篮子货币稳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指数面世的更长远意义,在于它将扭转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高估的普遍观点,甚至可能让人民币避免陷入货币竞争性贬值大战的“纠葛”。

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张刚表示,人民币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的做法,令人民币汇率无形间被高估。“11月底,有国际研究机构还坚持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高估约10%-15%。”

若机构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纳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参考标准,人民币被高估观点可能会被扭转。该货币篮子包括13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国家或地区货币,其中美元在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为26.4%,欧元占比为21.4%,日元为14.7%。

这一占比高于BIS(国际清算银行)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但低于SDR货币篮子。相关资料显示,截至11月30日,在BIS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里,美元、欧元、日元的占比分别为17.8%、18.7%、14.1%,但在SDR货币篮子里,美元、欧元、日元占比高达41.9%、37.8%、9.4%。

不同的货币权重,令人民币在不同货币篮子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大相径庭。国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在CFETS、BIS、SDR的不同挂钩货币权重下,人民币有效汇率当年分别实际升值了2.93%、3.5%、1.56%。其中,CFETS指数表现居中,相对客观。

“CFETS指数充分考虑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采取相对合理的贸易权重法,令其既能体现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也没有放大人民币对其他资源类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升值幅度,比较中肯。”张刚表示。

未来波动加大 释放宽松空间

招商银行分析师称,美联储加息后预计中国将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并将通过降准来应对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债券市场利率仍有向下空间。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周期较为独立,且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推出有利于央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以确保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但CFETS指数推出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势必加大,美元加息带来的美元强势可能进一步放大人民币的波动率。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中短期人民币波动将继续扩大,但人民币更多是在央行引导下的温和贬值,而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将继续走稳。

前述海通证券研报进一步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通缩风险加大,但降息空间有限。与2014年年末3%的存款利率相比,2014年11月以来的6次降息以后利率已下降一半,因而在目前1.5%的基准利率下,未来即便是零利率最多也只有6次降息,毫无疑问,降息空间是有约束的。

降准空间大,但作用不如降息。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然高达17.5%,而历史上最低值仅6%,意味着准备金率下调空间依然巨大。海通证券预测,2016年或继续降准4到5次,但降准显然没有降息作用大。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证券市场吗 第4篇

1、人民币贬值会导致股市的资金外流: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全球的经济是深度融合在一起的,在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上是有很多的外来资金的,还有我们国家的证券投资者也可以到境外去投资,当人民币贬值之后,证券市场的资金就会大量地外流从而导致股市大盘的下跌。

2、人民币贬值导致经济的下滑,人们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人民币贬值之惑 第5篇

对于人民币的贬值,究竟是日波幅调整后的滞后反应,还是人民币存在高估的情况而进行的自我修正?人民币的未来将如何前进?市场各方对此看法显现强烈分歧。

出口之错?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5月1日的6.2787攀升至6月底的6.3249,贬值幅度达到0.73%,回吐了去年底至今年4月的升幅。这一情形也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升势暂缓的情况转换成了贬值的走向。

另一方面,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的报价,也同样释放出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信号。数据显示,NDF的1年期至5年期价格在买入价和卖出价上都表现疲软。截至7月3日,1年期NDF买入价和卖出价分别为6.4090和6.4140。相较于目前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NDF的价格似乎预示人民币进入了贬值的通道。

对此,中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叶丙南对《英才》记者表示,未来一两个月内,人民币确实有可能进入一条下行通道。

那么,贬值预期的重现,原因何在?市场有声音指出,出口不振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因素。

但叶丙南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出口不振的情况更多还是外部环境所左右,是不可控的,欧美方面的表现尤为重要,而我们自身可以做的只是优化制度。

关于为何人民币会贬值,他表示,首先,作为新兴市场的货币,人民币是一种风险资产。当整个市场避险情绪浓重的时候,风险类资产的价格会偏弱。通过观测美元指数的走势,不难发现,从5月初以来,美元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基本上如出一辙(见下图)。另外,对人民币自身来说,中国经济的底部仍然没有出现,这也对资本流入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经历了8年的升值路程,与世界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已经违背了市场规律。为了修正这样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出现了贬值。

而对于出口不振是导致贬值的“始作俑者”的说法,谭雅玲表示,人民币中间价的形成,与做市商的操作和海外远期NDF价格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使中国难以对汇率进行操控。因此并不能确定是出口不振引起了人民币贬值。

有效汇率高估?

对于人民币的贬值,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持有更加独特的观点。近期他撰文指出,人民币的贬值是当前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因为人民币汇率存在高估。

鲁政委指出,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8.1%,其中消费占6.2%,投资占2.7%,出口占-0.8%,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经“跑偏”。一季度投资加消费早已实现高增长,甚至有过热之嫌,为什么还要增加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与之成为对照的是,导致一季度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的负增长。可为什么还要坚持人民币升值,继续打压出口?

国际清算银行(BIS)对有效汇率的统计数据,似乎印证了鲁政委对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判断。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以2010年为基期,名义有效汇率及实际有效汇率都为100的情况下,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从2011年9月开始双双攀升,并在今年5月分别成功登顶历史最高点,为106.06和109.72。同时,在与同期世界数据的比较中,我国的这两项数据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过,对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谭雅玲表示,货币高估的理论来源是西方的传统计算模式,其前提条件是经济水平和金融市场均已进入成熟阶段。显而易见的是,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并不具备套用此公式的条件。

而鲁政委继续给出了两个佐证说明人民币汇率高估现象的存在,一是去年中国国际经常项目顺差相对GDP已经到了3%以内,低于美国财长盖特纳所说4%的分界线,也就是说,中国国际收支已经平衡了。二是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美日出口低于他们整体的进口增速。

“这两个事实共同表明了现在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正确的政策是应该反思人民币汇率高估的问题,通过人民币贬值促出口保增长。”鲁政委说。

叶丙南则表示,人民币走弱对改善出口的实际影响可能不会如想象般大,其作用仍有待观察。但站在政府决策的角度,人民币汇率或许存在被高估的担忧。

“由于美元的走强,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相应向上浮动,这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利空的信号。因此站在决策的角度看,适时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许是解决这一隐忧的灵丹妙药。”叶丙南说。

贬值不是趋势

回望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绝大多数是以不断升值的姿态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演绎的。可是在新一轮汇改大幕即将拉开的关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日波幅区间扩大后的不到1个月内,就由此前的不断升值转向了贬值状态。这不免让市场对人民币未来的走势产生疑虑,人民币是否会就此进入贬值通道?

一位高级宏观分析师对《英才》记者表示,尽管中国的出口表现大不如前,但是,贸易顺差的基本格局依然存在。因此,人民币就此进入贬值通道的说法不能让人信服。

叶丙南补充表示,这一轮人民币的走弱,应该只是对之前其汇率日波幅区间扩大的滞后反应。他认为,在随后的一两个月内,人民币或许会有持续走弱的表现,但是人民币中长期的走势,仍将主要取决于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情况。

谭雅玲认为,人民币贬值不是中国市场能够决定的。外资和国际市场的压力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毕竟,中国没有健全的外汇市场,也不具备成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现在的人民币汇率还是单纯地看准美元。

人民币贬值风险可控 第6篇

同时,近日人民币在即期市场贬值引发关注,这是否存在央行干预和引导的成分需要等待后续数据的证实。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引发欧元短期内的大幅下跌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这可能是人民币走弱的重要背景。在强势美元已经形成的格局下,在中国经济重新获得增长内在动力之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可能已经转入阶段性的弱势局面,但出现汇率大幅度贬值和金融恐慌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另外,全球制造业近期显露出一些改善迹象,OECD领先指标前期开始转暖,欧洲PMI开始恢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底部企稳。欧洲QE对流动性和新兴市场经济恢复应该也有积极作用。目前主要的不确定性来自希腊局势的演变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商品出口国的经济调整等。

增长呈现部分积极信号

1月汇丰PMI初值为49.80,较上个月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强于预期。分项指数观察,产出和新订单均出现小幅回升,暗示制造业活动可能企稳回升。观察全球,中国PMI企稳恢复并不孤立,除美国呈现走软趋势外,欧洲、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PMI近期均有企稳回升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自12月中旬以来呈现环比上升,1月均值较12月环比扩张约10%。而历史上(包括春节较晚年份)1月和12月耗煤量并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火电增速明显回升,小部分来自水电波动和春节滞后因素,但更多的也许来自用电需求的回升。这部分数据值得密切关注和追踪。

1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出现一定的回落,我们认为这是市场正常的波动。回顾2012-2013年的房地产复苏周期,50城市销售面积从12年3月环比扩张至7月就接近顶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直至14年12月)基本处于横向震荡的模式。我们对比本轮房地产复苏自9月份启动至12月环比扩张了4个月,扩张时间长度与2012年相仿。可能去年12月销售面积已经接近未来震荡区间的顶部。考虑到流动性和经济等基本面因素,我们认为2015年房地产销售可能在此较高水平附近横向整理。即使销售面积不再扩张,目前的水平较2014年均值仍有较大的恢复。

人民币贬值风险可控

近期人民币贬值引起市场的注意。短期触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因素似乎来自欧元。前期欧央行宣布QE两天内,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400个基点。造成短期人民币即期汇率兑美元贬值0.7%,相对中间价触及了2%的波动上限。

欧元在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美元,欧元短期大幅贬值导致几乎所有其他货币兑美元出现贬值。相比人民币的贬值幅度是非常有限的,其兑一揽子货币有效汇率应该出现了明显升值。

最近两周银行间和票据利率相对稳定,短期和长期的债券收益率普遍出现了10-20个BP的下降。这显示汇率贬值并未对境内金融市场形成压力。相反,欧央行的量化宽松也许在边际上还导致了境内市场流动性的改善。

人民币的走势过去一年整体的涨跌幅和韩元接近,要弱于印度卢比。但都要显著强于商品国货币(巴西、俄罗斯和南非)。说明去年人民币的相对坚挺在新兴经济体(商品进口国)里是常见的。但人民币波动,特别在去年上半年与其它新兴经济体货币多有出入,显示了央行阶段性干预的影响。

在强势美元已经形成的格局下,在中国经济重新获得增长内在动力之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可能已经转入阶段性的弱势局面,但出现汇率大幅度贬值和金融恐慌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全球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显露出一些早期的积极迹象。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领先指标在去年8月份以来呈现出环比的扩张。欧洲PMI连续两个月恢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PMI开始筑底,但美国仍在走弱。

从全球工业观察,去年四季度欧洲和美国工业产出的扩张带动全球工业和贸易反弹。但不利因素是美国工业近期有放缓迹象,新兴经济体工业仍然在底部徘徊。全球经济仍处于底部震荡之中。

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欧洲QE政策出台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实体经济的恢复,但希腊左翼政府上台后,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了近期欧洲金融的稳定性。希腊股市暴跌和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反映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此外,美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短周期放缓迹象,而步入2015年美联储对加息的想法将影响金融市场。目前美国国债和联邦利率远期期货暗含的加息速度是十分缓慢的,一旦美联储收紧力度超预期将会对美国债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新兴经济体内部,拉美和俄罗斯经济面临较大挑战。<\\Hp1020\图片\13年固定彩图\结束符.jpg>

上一篇:套路教学下一篇:CFG桩软基处理技术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