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与营销

2024-05-20

汽车技术与营销(精选12篇)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1篇

1 2014年省级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的特点

1.1 开展汽车营销大赛的目的

省教育厅主办技能大赛, 主要目的是搭建竞技平台, 通过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能使各职业院校展示并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成果, 进一步引领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1.2 开展汽车营销大赛的竞赛方式

每个学院是以团体赛形式报名, 汽车营销队伍最多由5个人组成, 分别可以领队1人, 指导老师2人, 参数选手2人。其中领队可以由指导老师兼任, 选手分主副。竞赛采用实操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从竞赛的方式看, 对领队、指导老师、参数选手分工明确, 任务具体。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形式正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开展教学工作的重心。

1.3 汽车营销大赛的竞赛内容

目前, 高职院校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以培训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和相关拓展技能为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了能促使各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大赛内容主要设置为汽车营销知识竞赛、汽车销售业务操作技能竞赛和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三个子赛项。这三个子赛项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汽车营销专业核心技能和相关拓展技能。

2 汽车营销大赛有效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笔者所在的院校参加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汽车类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汽车营销, 取得省级二等奖的成绩。参赛没能进入国赛, 但参赛的过程、体会、收获, 对汽车营销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汽车营销实训室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1 汽车营销大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汽车营销大赛的目的、竞赛方式、竞赛内容、评价标准等给每学年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使汽车营销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准确, 并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色。由汽车营销大赛引领应当形成了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体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汽车营销大赛, 发现汽车营销专业模式不能随意采取本科学科式培养体系如汽车类车辆工程专业模式、财经类市场营销专业模式、中职全实践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 这些模式都不能很好体现高职汽车营销专业培养的特点。“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应围绕“汽车”、“营销”, 既包含了市场营销的传统理论, 也包含了许多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此, 我院在多年参与汽车营销大赛后, 经各位指导老师与兄弟院校和汽车行业的交流及大赛本身的内涵体会, 专业创新了“项目引领、五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采取有效途径, 研发专业课程需要的项目, 引领专业课的学习。

2.2 汽车营销大赛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宗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使每个学生成才;核心是深度校企合作, 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省教育厅和汽车行业在全国开展了各种职业技能大赛, 这是职业教育制度的一次创新, 也是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人才的教育指导思想有关;更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的一种努力。通过汽车营销大赛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的平台, 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汽车营销大赛为汽车企业和高职学院搭起一座联系的桥梁, 不同品牌的汽车整车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的4S店, 通过大赛校企双方从不了解到认识;从认识到深入交流和合作。技能大赛成为了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研究、沟通、交流、展示的平台。为此, 也为深度校企合作提供了契机, 各高职学院, 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 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在大赛培训的过程中, 尤其是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培训这部分, 必须寻找企业配合才能完成培训。在某品牌4S店的协助下, 学生进行仿真实训, 身临其境, 从而尽快帮助学生熟悉整个销售流程和提升应对销售技能与技巧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大赛指导教师跟企业培训师的接触后, 能将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最前沿的市场动向带入到专业建设中来。企业在对备赛学生的培养中, 也会对该学院产生一定的合作兴趣, 希望这些参赛的学生能回到企业。而高职院校利用自身场地、设备的优势, 吸引企业, 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厂中校”、“校中厂”, 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 汽车营销大赛推进汽车营销实训室建设

我院在科教城建设成“校中厂”奇瑞4S店后, 对建设校内汽车营销实训室建设产生了很多疑问, 再建是否多余?是否起到互补作用?因此迟迟没敢下定决心建设。但在参加汽车营销大赛后, 从比赛的成绩和比赛的各方面表现可以看出, 胜出的队伍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是比较高的, 其中项实训条件是高标准体现之一。这就使得相关院校关注起校内营销实训室的建设。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院营销实训室的建设。校内汽车营销, 仿真实训, 满足理实一体化课程需要, 达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熏陶、实现师徒帮带、教学做的高度统一。汽车营销大赛后, 推动了汽车营销实训室是按照4S店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布置, 不但能满足平时的教学要求, 培养出要求更高的学生, 同时能满足大赛培训的场地要求。

2.4 汽车营销大赛促进核心课程建设

基于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把竞赛渗透进核心课程项目中, 根据技能大赛的内容分解项目内容, 形成一个个子项目,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 层层落实, 层层选拔, 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

在骨干院校建设期间, 学院要求把核心课程建设成完善的资源库。通过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 把汽车营销大赛相关教学资源融入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评价中去, 以教学资源碎片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互动常态化、教学评价透明化, 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结合汽车营销岗位能力要求, 强化职业行动领域能力培养;共享教学资源环境,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最重要的是把汽车营销大赛的教学形式贯穿到常规教学中去, 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才建设, 以点带面,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

2.5 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由省教育厅举办的汽车营销大赛是职业院校高水平的技能大赛, 首先, 由专兼职教师构图的指导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是很大的。通过带汽车营销大赛, 指导老师对营销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有一个系统梳理和认识;同时, 对选手心理素质的培养、大赛现场的氛围、参赛选手的态度对指导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挑战成功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从而通过大赛检验师资队伍的结构、教师业务能力。举办汽车营销大赛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能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完成核心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学到最贴近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这也促进了“双师素质”。

其次, 汽车营销大赛促进了院校间教师的教学交流和校企间教师和销售顾问之间的技巧交流。如我院每年在比赛培训的初级阶段, 系部领导和比赛领队, 就会带指导走访兄弟院校, 交流参赛的经验和技巧。指导老师互相留下联系方式, 在大赛培训的过程中, 不断的交流沟通比赛的政策和互相不断提升培训方法。同时, 还会去企业跟企业培训师交流学习。对教师来说, 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说汽车营销大赛增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最后, 汽车营销大赛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宝贵实践。能参与大赛的虽是少数优秀的学生才华的展示, 实际上在这几个优秀学生的身上融入了指导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清晰的教学思路、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 在集训中指导教师由于和企业培训师的接触, 和兄弟院校老师的沟通交流, 会积累大量的本专业十分需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 大部分的素材对一线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3 结论

由省教育厅主办、相应高等职业院校承办的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 通过参与技能大赛, 转变了观念, 推动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构建了“汽车营销实训体系”、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培养了“一支强而有力的师资队伍”, 物化了一批专业建设成果。而且通过汽车营销大赛促进了政、校、企间的沟通与交流, 展示我院专业的办学能力, 促进了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明确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方露燕, 泮昱钦.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05) .

[2]刘权.技能大赛对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30) .

[3]樊昱.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模具专业建设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1)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毕业论文 第2篇

题: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毕业论文 设计时间: 201147

级: 10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号: 201007041204 姓

名: 常琴文

指导教师: 薛明芳

完成日期: 2011年 4月8日

目录

第一章 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概念

美国汽车配件经销商雷蒙德的汽车配件店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郊外,这个小店与别的配件店并无二致,但其特色是网上交易,任何与汽车配件销售相关的服务均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该经销店的销售员们都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他们耐心地帮助没有网上交易经验的顾客完成在互联网上的买卖。如果顾客需要,他们还可免费传授各种有关网上交易的知识。为了体现网上销售的快速与便捷,他们提供24小时服务,只要顾客提出问题,他们总是力争在15分钟内给予答复。顾客只需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进入该经销店的网站,然后就可以完成所有想做的事,观看该店全貌、下载所需车款配件的图片、了解价格、下订单等。然后,就可以安坐在家或在自己的维修店里收到由销售员送货上门的汽车配件。

网上交易确实有着许多优点。节约时间,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经销商说,这种交易方式越来越成为吸引客户的一种途径,人们慢慢地接受它,并表示认可。同时,网上交易还减少了许多开支,其中包括员工、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花费,而节省下的费用又可在汽车配件售价上使顾客受益。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1.1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1.2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1.3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发布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性服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供产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五、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中国汽车配件网络销售的发展应该适合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经营之路。诚然,美国的网络经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不能忽略这辉煌的背后,是美国雄厚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公路、铁路、邮政、速递相结合的配送体系;当今社会的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无货币交易”。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经济今天在美国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是有美国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必然产物。就像一个孩子从一开始是用手爬,然后学会走路,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学会跑了。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仅仅是支付和配送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已经形成了致命的“瓶颈”。

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互联网发展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实事,才是当今汽车配件网络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汽车配件电子商务和网络化经营必须走企业联合之路,网站与实体企业结合,实现机构调整以及行政、采购、配送、财务、市场信息、网络经营部门的改造,只有这样,才会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经营。目前,汽车配件的网络化经营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跋涉,但是,传统企业一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作出选择,网络化经营必然是汽车配件营销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二、市场营销什么——顾客、价值与营销

在市场活动中,市场的投资兴办者和市场的使用者构成“营销者一顾客”关系。市场的使用者分两类主体:售卖者和购买者,当然他们之间构成另一层面的“营销者一顾客”关系。

市场的使用者——不管是其中的售卖者还是购买者,他们在市场的投资兴办者——市场的营销者所提供的“适宜的场所”相遇、发生交易、实现各自的目的。由于使用了这种“适宜的场所”得到了“交易的便利”而向市场的营销者付费(摊位租赁费、市场管理费及其他费用)。当然这种付费在形式上是由其中的一方——售卖者统一“理单”的。可见,“适宜的场所”是市场的营销重点,而“交易便利”则是顾客价值之所在,也是市场的营销核心。

那么,什么样的场所是“适宜的”?“交易便利”的标准是什么呢?显然,对售卖者而言,是足够多的购买者和低廉的交易成本;对购买者而言,则是足够的售卖者和低廉的交易成本。所以最终答案可以明确地归结为一个:最有利于汇集售卖者和购买者之间的交易且交易的成本费用最小。因此如何汇集市场交易,如何降低市场上的售卖者和购买者之交易成本,是市场的营销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因为这是顾客的核心价值和利益所在。

三、市场如何营销?——产品、价格与促销

市场的营销策略在战术层次落实在营销组合4P’S方面,和一般的产品营销不同,市场的营销不需要考虑分销渠道决策方面的任务。1.关于产品策略 在现代营销管理的分析框架中,能够提供给顾客(市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都构成产品的范围。而且围绕某种核心利益(价值),产品还是一个呈现层次性并具有扩展性的“产品的整体”概念。

在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中,其核心产品(价值)是“交易便利,成本低廉”,其形式产品是“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设施”,其扩展产品(附加产品)是“良好的秩序”、“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服务’、“良好的知名度”等等。市场的产品策略,包含了上述诸多方面的决策。

第一,科学选址是个关键。

市场的特殊性在于是在我选定的地点等待售卖者和购买者前来相遇并发生交易,可见这个地点十分关键。其他工作再出色,如果选址不科学不合理,这个市场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很大。调查中发现,很多空壳市场之所以空壳,选址不科学是十分明显的“先天性”缺陷。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城市中建设的“农贸市场”冷冷清清,而附近的“马路市场”生命力十分顽强,有关管理部门屡禁不止,除了管理上的问题外,选址的不科学可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

选什么样的地点是科学的呢?答案是能够汇集足够多的交易者且交易费用最小的空间区位点。对售卖者而言,购买者越多,成交的可能性越大,越有价值;空间距离越近,或交通运输越方便,交易成本越低,越有价值。对于购买者而言同样如此。当成交的可能性与空间距离不一致时,会呈现某种替代,最终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均衡。这种均衡表现为市场具体的辐射范围或“商势圈”(关于市场建设中商圈理论的应用笔者已另撰文分析,见《中国流通经济》2000年第一期)。所以,成功的市场在区位上会有某些共性,形成种种市场模式:或者是一种产地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常熟招商城,这类市场由于靠近生产基地容易汇集足够多的售卖者,以致购买者觉得跨越一定空间距离依然有交易的便利和低廉的采购成本。或者是一种销地市场,这类市场能汇集足够多的购买者,以致售卖者觉得跨越一定空间距离依然划算,如诸多的城市农贸市场。或者是一种中转型市场,这类市场因为交通运输特别方便,以致售卖者和购买者都觉得在这个点上交易,完成一次转手是一种节省交易成本的形式。

因此,科学选址应该考虑:一是能否汇集足够多的售卖者,如在某个产品的产地建市场的成功可能性较大。二是能否汇集足够多的购买者,例如,城镇农贸市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汇集和方便足够多的购买者,所以规划布局很重要。三是是否处于大的流通的中间地带,作为中转地能在商品流通特别是“物流”中明显节省交易成本。调查发现,不成功的市场绝大多数不符合上述三条中的任何一条,许多地方政府的热情很高,但没有作认真研究,凭想象造市场,认为只要有市场就会引来交易,还美其名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殊不知,“凤凰”栖树,是趋利而择,凭空造市,没有区位优势,造出来往往只是“壳”而很少能成为市。第二,“市场”这个产品是个丰满的整体。

重视市场的硬件建设,忽视市场的“软件”建设是目前许多地区市场建设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硬件设施不断上档次,从露天市场变成全天候室内市场;从一期工程到二期三期工程扩建,许多地区确实舍得投入,但市场的生意并没有同步兴旺,有些市场甚至不如从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里存在两个明显误区。一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脱离实际的需要。盲目上档次,追加投入最终加重了“交易者”的负担,减少了他们的赢利空间,进而减少了该市场“价格”的优势,减少了该市场的广泛吸引力,导致生意日益清淡。二是忽视“软件”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点更突出。有的市场缺乏良好的秩序,不法商贩欺行霸市;有的市场假冒伪劣横行,声誉日益败坏;有的市场治安不力,交易者蒙受损失,缺乏安全感;有的市场帮派林立恶性竞争;有的市场缺乏良好的服务等等。所有这些最后的共同结果是增加了交易成本和费用,销蚀了该市场的核心利益,从而失去了市场存在的基础,逐渐空壳。

现代营销管理强调产品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拓展性。对于“市场”这个产品也是一样。场所、地点、设施只是其中表层的东西,仅仅只是提供给顾客的价值的“载体”,营销管理的任务是提供给顾客一种“综合价值”(利益),而不仅是载体本身。对于顾客而言,“合适的地点’、“合适的设施”、“合格的时间”、“良好的秩序”。“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服务”都是其利益的构成。因此“市场”这个产品同样是一个丰满的整体。拓展市场建设的工作范围,纠正忽视‘嗽件”建设的偏差,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和利益,是目前市场的营销管理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在市场的营销管理中,价格策略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收费,包括摊位的租赁费、管理费以及各种有偿性服务的收费决策。在市场收费中,有些收费属税费和行政性规费,除去这一块以后的其他收费则属于市场的营销者价格决策的范畴。在市场的营销管理活动中,不少市场投资者存在认识上和工作上的偏差。认为一个市场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相对垄断性,因此,市场一旦建成就是“聚宝盆”,就是“提款机”。所以巧立各种名目滥收费,使商贩们不堪重负、怨声载道,许多市场由此而衰。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存在着三方主体同时进行着两场交易游戏。作为市场投资者的市场的营销管理者和作为市场服务需求者的售卖者(商贩)、购买者,在市场的营销管理者与售卖者、购买者之间存在着交易游戏,在售卖者与购买者之间存在着另一场交易游戏。从动态上看,两场游戏得以维持的前提必须是“三赢”。“双赢”或者是“单赢”都是不可持续的。三者之间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不是荣”的相互寄生关系。市场定价过高,首先影响售卖者的利益,影响其经营成本和商品价格,进而影响购买者的利益,最终使市场失去吸引力。一个缺乏广泛吸引力的市场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市场。当然,售卖者不能赢利的市场也不可能长期存在。所以必须是“三赢”,而且作为市场的营销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和帮助售卖者和购买者“双赢”,在这个基础上达成自己的赢利。从营销实践看,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实在太多。为什么各地的马路集市屡禁不绝,而规划建设的农贸市场商贩却不愿进场?各种繁重的收费就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浙江市场能成气候,从小小的集市发展出一个个大型专业市场,同样和良好的服务、优惠的入市条件有密切关系,广泛吸引全国各地的厂商和商贩进场交易,最终形成辐射全国,甚至东南亚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在一定的区域内,市场是否存在垄断性,值得怀疑,除非这种垄断是由区域发展规则所规定的行政性垄断,但即使是这样的垄断也是很脆弱的,如果不能实现上述“三赢”,同样不能生存。

实际上,从市场的价格构成看,十分明显的成本特征是其成本结构中主要部分是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所占比例甚小。这样的成本结构适用“薄利多销”的原则,只要能吸引足够多的客流量,增加成交额,就能从薄利中盈大利。在市场开放初期或缺乏人气的特殊时期,甚至可能采用只考虑弥补变动成本的“边际贡献定价法”吸引售卖者进场。这是培育市场的“造市”手法之一。3.关于促销策略

促销是一个十分重要但普遍没有引起市场营销管理者重视的问题,和铺天盖地的商品促销相比,有关市场的广告宣传和其他促销活动寥若晨星。其实,市场的促销同样十分重要。一个市场的吸引力有多强,辐射圈有多广,商势圈有多大,都和这个市场的知名度有密切的关联。通过有力度的促销,通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市场完全可能进一步拓展其商势圈的空间范围。曾有媒体报道,某非法废旧机动车市场一经媒体曝光竟使其生意火红偌于先前。这从反面佐证了市场促销的功效。从流通经济学的角度讲,市场是经济活动流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点,其中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的基础,畅通的信息有助于商流和物流的进一步壮大,各种“流”越是通畅顺达,越有利于流通的实现,有利于这个汇集点对外扩展,而市场的促销从中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市场的促销方式很多,广告、宣传报道是最适宜的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具有覆盖面广的性质。市场的营销者应该增加促销预算,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下功夫。对于市场的营销者而言,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其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有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招天下商客”,才能兴旺发达。

四、市场的营销管理的总体把握一一环境分析、优势定位和竞争

市场的兴衰除了和上述战术层面的营销管理把握正确与否相关以外,和环境变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其影响。深入分析市场面临的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营销规划和营销方案是市场的营销管理中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影响市场兴衰的环境因素很多,有政治法律方面的因素,诸如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等。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诸如人们的价值观念、经商传统等等。调查中发现浙江不愧为“市场大省”。一是浙江的各类市场数目繁多,规模大,经营繁荣;二是全国各类市场中的经营者浙江籍的为数最多,各地市场的摊位几经易主,最后大多会落入浙江人手中;三是全国各地市场中特别是工业品、日用品、小商品大多为浙江货。这种现象可能只有在社会文化层面才能找到最终答案。除此之外还有经济环境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诸如产品结构、商业周期、经济发展阶段等等。(p.308-329)还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技术环境方面的各种因素影响,诸如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通讯技术、物流技术、商流技术等等。环境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其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前者是一种新的潜在发展机会,而后者是一种“环境威胁”。作为市场的营销管理者要能够充分发掘和利用有利于市场兴盛繁荣的因素,同时识别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威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和避免其不利的影响。这是现代营销管理的一种基本思路,在市场的营销管理中同样十分有效,需要营销者足够重视。一个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必定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表现为某些相对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市场发展之本。市场常见的相对优势主要有:(l)区位优势,例如靠近产地,容易汇集厂商;靠近交通运输枢纽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等等。(2)信息优势。由于有足够的信息流,能灵敏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发现“真实价格”。(3)声誉优势。良好的声誉能增加交易者彼此的信任感,减少其风险预期和交易成本。优势越明显,就越具备吸引力,越有可能成“市”。缺少优势的市场最终可能只是“宽”,不大可能是兴旺发达的“市”。因此,作为市场的营销管理者,营造出自己独特而又明确的相对优势是营销管理中的战略性任务。

不同的市场之间会有一定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对购买力的分割。在城市农贸市场布点、工业品市场规划等方面这一点尤为突出,规划布点不合理会影响市场的发展。但市场之间的竞争有时会是一种共生关系,甚至是互补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在空间上的集中,有利于汇集更多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优势的增效,构建出一个影响力更大覆盖面更广的市场群。因此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竞争性营销策略的设计有别于其他产品的营销。互补、共生、优势放大(增效)是处理竞争关系时必须认真研究、充分利用的重要方面。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3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愈来愈得到世人的关注,其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备受世界瞩目。汽车这一过去的奢侈品现在伴随着我们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演变成普通的消费品。不断扩大的汽车后市场,除了满足日益需求的技术服务外,还包括汽车营销,汽车维修养护、汽车保险索赔和越来越多的二手车交易等等更多的适用范围。与此相呼应,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加。怎样改革和正确定位高职学校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实用性和专业的职业教育性,以满足對高技能人才的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现状

目前,汽车拥有总量在我国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私家车占有量是大数。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有4万多,大型二手车市场达八百多个。现状足以表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虽然我们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但市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事实。虽然前景是这样美好,但也有不少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高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应该与汽车相关的知识、专业的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补缺这方面人才缺口。因此,目前不符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市场需求的高职学校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是:(1)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目前汽车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的分学期设计,把专业课和文化课分开教授,使得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发挥文化课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而理沦课时和专业课时比例严重失衡,不利于培养动手能力。(2)课程体系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是: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汽车技术服务课程的教学被重视,可是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却淡化了;讲授的知识太旧,课程知识完全与现实脱节,学习起来没有适用的任何意义,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训练。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从本地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入手,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主要面向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销售、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汽车营销策划、汽车展板与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汽车售后服务,车辆鉴定、评估、保险、事故查勘理赔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1)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供挑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相应的专业岗位主要在汽车销售、汽车信贷交易、汽车配件销售、二手车评估交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服务接待等方面集中。因而需要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训练目标定在汽车销售顾问和汽车售后服务顾问这两个群岗位系列中,打造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合适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学生适应岗位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适应有专业岗位需求的企业的需要。(2)完善课程体系。首先,要确定课程的合理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应当做到汽车技术和汽车营销方面的平衡教学,两者不能偏颇。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重视汽车技术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而忽略汽车营销课程,应保持两门课程之间的平衡,使学生的学习最全面的知识。其次,学校应该根据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最新技术来更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学到联系现实的知识。再次,实现理论和实践相兼顾。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实现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3)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销售和技术服务能力是本专业的重要任务,同时,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学校应当使毕业生受到良好的从业道德规范的训练,向社会输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情操和创新合作素养的高技能的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汽车后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所以在专业培训方面,应根据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对专业岗位进行定位分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来一个创新,建立起一个典型的工作流程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不辜负社会对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的殷切期望。

参考文献:

[1] 黎仕增,刘港等.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J].广西教育,2014,(08)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4篇

关键词:汽车,营销,发展

1 青海地区汽车行业概况

据青海广播网, 从2010年开始, 平均每个工作日新上牌车达到150多辆, 预计到2030年全省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30万辆。随着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 公路里程的增多, 城市停车等问题的解决, 汽车需求量增速还会加快, 汽车营销, 汽车零部件的营销、汽车售后服务及配套服务等汽车商务业务也将会有大幅增加。目前青海省仅我院一家高职院校设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随着家庭汽车消费成为趋势, 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将日渐凸显, 这也会成为制约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瓶颈。从青海省汽车行业人才状态分析, 随着当前汽车销售服务业的发展, 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与同类院校比较, 我院是高职教育, 学生来源主要是本省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就业上愿意从基层做起, 愿意并胜任技术工人的工作;与同类专业本科院校比较, 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的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 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综上所述, 在青海省,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较大专业,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专业建设现状

2.1 初步形成汽车专业群共享的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

学院是教育部“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实训中心面积2000m2。各种教学及实训设备316台/套。并通过控股的方式拥有3家生产性实训基地, 可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

2.2 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现已形成了由汽车行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双师”素质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 并从国内多所合作院校聘请多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多名教师取得了汽车维修专项证书及二手汽车评估师高级证书。

2.3 教改科研为教学服务。

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共出版教材8本, 教学改革项目《“厂校融通、项目引领、三段递进”31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13年青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教师主持的《高原环境对青海省道路运输车辆润滑油品质影响研究》、《汽油车简易稳态工况排放测试系统工况模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评价》正在研究之中, 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教学中, 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2.4 技能大赛促进课改。

在建设过程中, 学院利用先由资源, 先后多次举办省内技能大赛。自2008年以来参加全国高职汽车营销技能比赛, 荣获国家级奖8项。通过参与赛事, 把企业的实际工作模式和职业技能需求引入学校, 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培养适应本地区行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奠定了应用基础。

2.5 社会服务不断拓延。

2.5.1面向本地区汽车服务行业企业开展了多层次的技术服务。2.5.2以三家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 利用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2.5.3开展玉树灾后重建科技服务, 为玉树琼龙汽车检测站免费培训检测员, 与玉树州劳动就业与保障局签署协议, 长期义务对玉树地区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2.5.4对口支援省内一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展, 在专业规划、实训室建设, 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3 专业建设思路

3.1 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依照我院的总体规划, 成立青海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 加强企业合作, 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延伸社会服务能力能, 为青海地区行业发展服务。

3.2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构建实施“工作导向、能力渗透、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工厂文化进课堂”的特点和需要。综合企业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专业岗位 (群) 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进行分析, 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进行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演练,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构建“工作导向, 能力渗透, 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3.3 教学资源及资源平台建设。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 按照同时规划, 同时建设, 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的原则建设。以“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建设→素材资源建设→资源平台建设”的思路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 建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成《汽车销售业务实训教程》、《客户沟通与投诉处理》2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 并完成2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实训教程) 。广泛收集教学和企业生产一线的资源, 将资源转化成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 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4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培养本专业人才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建设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数达到50%。

3.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体制机制建设。

依托青海交通运输职教集团,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行, 开展企业第三方评价工作, 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3.6 实训基地建设。

3.6.1在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建立“厂中校”, 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技术培训。3.6.2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与各深度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技术研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一系列深度合作事项。

3.7 社会服务能力。

扩大对外服务范围,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对口支援工作,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师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工再就业、在职职工培训、社会化考评、职工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裴朝东.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4.

[2]蔡俊.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商业文化, 2012, 1.

[3]薄志霞, 廖明, 牛雅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1, 18.

[4]王凤娟.高职“学习团队”教学模式研究——以“汽车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

[5]李蓉.高职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环节设置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9)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个人简历 第5篇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1987年12月 婚姻 未婚
户籍 广西 所在城市 广西 南宁
最高学历 大专文凭 所学专业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体重 54 公斤 身高 158 厘米
民族 -- 政治面貌 --
个人联系方式
请稍候,正在读取信息...[如长时间无反应请 点击刷新 ]
教育经历情况
最高学历 大专文凭 所学专业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教育经历 -9-1 ~ -7-19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大专文凭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主要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及汽车使用技术、企业管理及现代市场营销、会计基础,具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现代汽车及配件的营销、前台及维修接待、售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等工作。
工作经历情况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收入水平 暂无收入
工作经历 2006-7-18 ~ 2006-9-1 伊人服装店 - 销售员行业:其他行业

 

备注:我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人真诚、热情;我善于倾听,能够细心地观察顾客的需要,跟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他相关情况
语言能力 英语 良好
技能培训 -3-15 ~ 2007-6-13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大众健美操 2007-3-15 ~ 2007-6-13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
资质证书 -7-15 获得 汽车维修中级工 2008-1-10 获得 C1:小型汽车和C2,C3
附加信息 电脑水平: 获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自我推荐 : 我是一个热情随和、活泼开朗的女孩,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入其中,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我善于与人沟通,也乐于帮助别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相信凡事热忱,全力以赴,就会做得更好。 兴趣爱好 : 看书、上网、动漫、音乐、社交、 荣誉 : 秋季学院三等奖学金

 

春季学院二等奖学金

20秋季学院一等奖学金

春季学院二等奖学金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6篇

关键词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4-0159-02

1 引言

当前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汽车行业具备高认知、高技能和高素养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基于此,为了能够培养面向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既熟练操作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又能够熟练运用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及技巧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应该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其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各岗位需求。

本文即以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为研究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完美对接,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大幅度提升。

2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更好融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该学科具备高认知、高技能和高素养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该专业传统的单纯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汽车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教学理念陈旧,学校教学中仍然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内容很少涉及,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状态,忽视了对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模拟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领会理论知识的内涵,深化学科认识,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循环,从而融会贯通实现自身职业技能的极大提升。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以往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模仿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体现该专业的教学目标,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开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尽力满足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要求,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建立实训教学基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转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更符合教学需求。

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2014年汽车市场形势较好,增长幅度比前一年同期显著提高。2014年1—9月,国内汽车生产量为1593.84万辆,同比增长12.78%;销售量为1588.31万辆,同比增长12.70%。这样的增长速度,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汽车市场对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该专业就业前景将非常广阔;而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其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更高,需要的是实用性的人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直以来,该专业的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而现代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两者兼顾,既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也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技能训练和交流平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真正满足市场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

3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引导,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汽车检测、维修和营销技能为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际工作操作能力的过程。由此,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然要求结合汽车行业的需求,创新和发展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新的以实训项目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新的实训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汽车行业工作过程的具体操作实况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先进汽车微电子技术、车载局域网络技术能力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以任务驱动为实训课程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践教学发展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讲究的是多锻炼、多实践,只有高的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把握知识的要领,理解得更透彻,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如果没有实际动手技能,到社会上也会由于缺乏动手能力而被淘汰,在这个对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用人单位要的是“上岗即上手”,能迅速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依托于实践教学发展,而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依赖于实训教学基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要求建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备、配置合理的一体化实训基地。根据该专业的技能培训要求,分模块建立不同的实训室,分情境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汽车维修、服务、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全过程,突出听、看、做、练等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通过现场互动、情景模拟、项目任务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工作情境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提升专业技能,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其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让更多的教师走进汽车行业、深入生产与营销的第一线,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开展教师进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在企业一线实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帮助教师学习该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与营销等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应用型人才,而就该专业教学现状来看,还不能够适应汽车行业需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内容多于实践教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即根据这一现状,分析了在该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实施策略,从而为该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宁,沈华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10):147-148.

[2]曾令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25-27.

[3]李镇杰,林旭群,陈解生.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1”学制教学模式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8(12):

189-190,193.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7篇

我系自2004年招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大专生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本文将结合我专业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上海中锐集团合作,引进了先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采取“模块化”、“小班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和实操技能培养都在汽车实训中心完成,教室里取消了常规的桌椅,取而代之的是实训工作台并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教师在结合实物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同时,按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和技能训练,将教、学、做真正有机的融为了一个整体。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利用完备的实训条件不断地模拟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

二、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多年来,我专业一直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荐毕业生就业,并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开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华汽班”,实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培养在校内完成,专业技能演练和部分实际操作在企业进行,校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就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华汽班”的学生还在入学后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彻底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合格的毕业生在获得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湖北省劳动厅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将被推荐到武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厂商及大型“4S”店就业。

三、校企合作,构建校内、校外汽车实训、实践基地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构建技能型教学体系,以行业为依托,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培训基地。2007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和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联合投资3000万元,共同建立华中地区一流的汽车实训中心。在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的大一、大二阶段,以学校为中心,集中学习培养。学校为学生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顶岗实习,提高熟练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大三阶段,以企业为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使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校外已建有上海大众武汉友芝友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武汉环球进口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武汉曙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武汉南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个实训基地,并与武汉天起起亚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神龙商贸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武汉雪铁龙天欣花园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知名汽车4S店建立了学生实习往来关系,以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及就业的需要。

我专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参与校内、校外汽车实训、实践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采用合资建设、共同使用等方式,共建校内、校外汽车实训、实践基地,从而满足人才培养对汽车实训、实践基地的需求,为我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

四、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

为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听取企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我专业聘请了行业中有成就、有声望的专家、教授以及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共7人,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举行研讨活动,大家就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建设、教学手段等问题充分发表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较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实习有效地进行,我们聘请了校外实习基地的6位专业骨干人员组成实习指导委员会。实习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按照专业要求安排、管理并协助学生的实习,实现目标统一、管理统一。

五、校企合作,促进“双师资格”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我专业每年暑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无锡南洋技术学院进行《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4S店服务流程》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训,并利用课余时间到武汉各大4S店挂职锻炼,这是保证专业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我专业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从企业聘请了7名人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以上教师队伍建设措施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校企合作,加快进行专业改革

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专业自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来,注重本专业本身具有文理兼容的特殊性,坚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模式化的营销与服务技术要求,坚持“技术是基础,服务是手段,营销是策略”的专业特色,牢牢把握技术服务与营销这两个基本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扎实牢固的专业基础。让企业通过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教材编写、教辅材料的准备等教学工作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及改革。目前的“华汽班”在教学中已经成功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模块化”、仿真学习软件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当然, 我专业开办至今才第六个年头, 尚处于“婴儿时期”的专业虽然借助校企合作实现了专业从无到有、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大踏步发展, 在这六年的校企合作的实践中, 我们深感我专业还有许多的不足,例如:课程设置亟待调整、实践环节还需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须进一步深入、师资力量不够、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教师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只有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使课程更加精简,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和技能训练为主的指导思想上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精简课程门数,加到实训课比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达到课程体系更加优化;积极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编写教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与企业合作开发相关汽车专业课程,使之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更能满足企业方对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专业不断向前发展。校企合作是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校企合作达到预定目标,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不仅为其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而且还要为其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学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企业和学校双方各有所图又各得其所。在双方的共同愿望驱使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兼具校内文化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能力实训两个领域、两种空间、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切实体现,使得技能人才培养的走上快车道,并同过一届届的毕业生作为纽带,学校把信息带给企业,企业把信息带给学校,通过信息交流、信息互换,实现信息共享,最终产生规模效应。

综上所述,这种模式是健康的、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它为学校的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志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职业与教育, 2007.

[2]张南峰.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学的几点看法[J], 中国人民教师, 2006.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8篇

1.1培养目标

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汽车的专业知识、 汽车整车与配件销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鉴定与交易和具有组织、协调、沟通与管理等综合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 适应从事汽车4S店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技能人才。

1.2工作岗位与所需能力

我们采用了最为先进的国际职业教育理念和邀请了行业、相关院校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的方法,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专业教育的定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 从而构建起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而设计出学习情境和课业设计并构建相对较为完善的岗位群目标。

1.2.1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群目标(见下表)

1.2.2营销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 1) 专业能力。汽车产品市场调查的能力; 有丰富的汽车构造知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 掌握汽车销售的基本原理和销售技巧; 一定的汽车销售策划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汽车销售现场的管理能力,掌握用户心理学、社交礼仪; 从事汽车保险投保、查勘和理赔业务的能力; 掌握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 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有驾驶执照、熟悉汽车驾驶。

( 2) 社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

( 3) 方法能力。制订工作计划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2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与实施

2.1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积极汲取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 ,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产学结合为办学特点,同时借鉴采用德国的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方法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学模式,创新和构建了 “6310”的人才培养模式。

( 1) 六共同。主要指在招生、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学生考核、学生就业等方面实现校企共同参与,全过程管理。

( 2) 三要素。主要指培养以 “知识、技能、素质” 为核心的综合型人才。

( 3) 一强化。主要指岗前定向强化,在学生即将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前,针对学生进入不同汽车品牌公司,专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岗前按预定的学生就业汽车品牌方向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 4) 零对接。主要指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进行专项培训,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胜任岗位工作。

2.2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 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胜任工作、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因此必须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为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 本专业将编写工作页式学习手册,具体内容包括每个项目的名称、项目学时数、实训目标、背景知识、实训内容、 实训要求、步骤及方法、考核标准等多项内容。

( 2) 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师生学习交流,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3) 按照企业标准,建设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软件建设的内容包括: 功能、设备的合理布局,实训室的名称、实训项目的介绍,师生事迹的介绍,操作规程、安全警示、励志用语和安全设施的布置等,营造浓厚的生产场景、教学环境、职业文化氛围,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 4) “双师结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内外专业培训、下企业实践、职业资格技能考核、参加各类比赛和课题研究以及提升学历等途径,造就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双师型教师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

3结论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9篇

一、爱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要爱学生。爱, 首先要尊重学生, 这不仅是师生关系的底线要求,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低标准;二是要包容理解学生, 白璧微瑕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要将其用到实践教学当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遇到学生迟到, 上课睡觉等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 首先确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然后针对性的处理解决问题, 如果客观原因事实存在, 老师的包容和理解非常重要, 即便是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 也不能“坚定”的认为这个学生就会一无是处的永远错下去, 有错能改, 善莫大焉是激励学生理解和包容的真理。三是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说的每一句话, 即使你已经发现他是在找借口。如果发自内心的信任学生, 欺骗与被欺骗的事情会慢慢减少, 甚至消失。四是要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来自全国世界各地, 远离亲人朋友, 但生活中难免会有或多或很少的磕磕绊绊和不顺心的事情, 如果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给予学生恰当的关怀, 这样不仅稳固师生关系, 而且能互相成为朋友和知己。最后我们就要给学生严格的爱, 严格的爱一定要把握一个度,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成人, 能理解老师的一些要求, 他们已经明白了“打是亲, 骂是爱”中蕴含的道理。即使目前不能理解老师的严厉行为, 等他们的社会阅历稍多一些的时候, 他们就会明白老师为什么要严格的爱。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学生,

二、教学生

即使和学生相处的关系再好, 也永远不要忘记, 作为教师最神圣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如果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 发现老师没有给她教什么知识的话, 也许大家才“识庐山真面目”, 所以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们就要想尽办法要教给学生东西, 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东西, 前沿的东西, 实用的东西, 还要想尽办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与课程相关或不相关的所有问题。

1、备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除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之外, 还开设了汽车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市场营销、谈判与推销技巧、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器设备、消费心理学、财税金融、企业管理、汽车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数学、统计学原理、汽车构造、汽车概论、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课和公共课,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已经学过, 或者将来要学的课程来备课, 将大众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备成有专业特色的课程, 这种课程要达到成熟状态, 不是靠一个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了, 除了计算机教研室的同事之间相互探讨之外, 还要结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教学大纲来实施, 这样才有可行性, 比如:拿我所教授的专业来说,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过多方评估验收、多方论证和审核, 基本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我必须要了解到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是作为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的作用, 而且与计算机课程衔接得当。我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根据课程建设要求, 她是建立在汽车技术和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的汽车专业课程;她是在以汽车技术为支撑, 汽车经营管理为手段, 汽车市场营销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她是在组织实施培养高素质特色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客户经理培养目标实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 若要讲好计算机课程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的基础上, 提高对营销理念的认知和把握, 充分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现代汽车市场核心营销理念, 它与其他市场营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以《汽车构造》《汽车文化》、《统计学原理》、《公共关系》《汽车企业管理》等课程为基础, 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营销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为今后从事汽车营销服务工作奠定必备的基础。当我充分理解吸收了这些理念之后, 我才能清晰的设计我的课程方向与重点, 使计算机课程服务本专业的整体要求, 服务学生的真正计算机能力需求。

2、理论课堂

组织好一个完整的理论课堂, 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预先设定的活动环节都很重要, 通过什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加强课堂管理等都很重要。在活跃课堂气氛当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短的寓言故事、小小说或者歌曲等来进行, 选择一些名著, 例如《羊皮卷》上的小故事, 针对性的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之中就可以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 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最主要的是刚开始上课的几分钟, 可以选择从报刊、杂志或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的历史信息、发展前景预测、公司负责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原理讲解都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一章节的时候, 就可以把汽车动力的发展史从人的徒步天涯到滚动的出现, 从滚动到木质轮子再到马车、牛车的出现, 然后是带辐条的轮胎到马车到蒸汽机再到发动机的发明。再例如讲解internet中网页中的搜索知识点的时候, 学生可以利用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搜索本地磁盘的东西, 也可以利用之前的知识搜索网络中需要的资源, 在讲解之前, 把“百粉”和“G粉”之间的“战斗”讲解一下就可以收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职业院校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 在课堂上出现迟到、违纪、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相对来说较多, 而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来说,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 要让学生学会管理蕴含的人生道理尤其重要。管理永远都以“尊重”为前期条件, 其次要提到“爱”的管理方法, 高职学生的年龄层次位于18-22岁之间, 少逼多劝的方法还是有用的。

3、实训课堂

首先, 实训内容是关键, 要以专业需求为导向, 来确定计算机实训的方向, 你比如说: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训是以汽车仿真教学平台系统为中心的, 依托了北京运华仿真营销服务教学平台系统, 它将网络模拟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为教学全过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功能涵盖了汽车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几乎所有功能:基础教学、仿真教学、实训模拟、系统管理、题库管理、在线考试、数据导入等系统功能。为用户提供可操作的模块流程以及强大的集成化的、完整的流程。

其次, 组织好实训课堂的秩序, 让学生掌握技能尤为重要, 准备好适量的实训练习题, 练习题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 补充一些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做的能力题, 练习题之间的知识点环环相扣, 后面的题目要复习前面的知识点。另外建立男女搭配、以优带差的学习小组, 选拔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组长, 遇到问题要求同学们相互讨论来获取解决方案。一是可以给辅导教师减压;二是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三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利用内网和外网来教学, 制定具有可行性的作业检查方案并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作业完成以后, 再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 教给学生其他一些软件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后辅导

在高职院校, 一般情况下像计算机应用基础根本不存在辅导, 但是学生在晚自习的时候往往待在教室里面无所事事, 除了辅导员维持纪律之外, 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如果能利用这个时间, 恰当的为大家提供一些习题或者给学生一些关于讨论话题, 比如“对未来的信息世界的畅想”, 我想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会让学生的世界观在这细小的环节当中有所改变。

三、考学生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技术, 具有运用汽车营销服务专业知识进行整车、零配件和汽车后市场相关产品销售服务的技能, 初步具备汽车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既懂得汽车专业技术, 又懂得汽车市场营销, 融汽车技术、经营管理、服务与营销一体化, 适应现代汽车营销服务行业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利用他们专业所学,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多方面多层次的考核, 制定一套完整的考试方案, 考核方式避免纸质的答卷形式, 利用上机考试或者国家高新技术ATA等级考试软件考核, 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是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以备日后工作之用。

总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我们始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相结合,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认真分析学生毕业后各种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 按照知识的模块化、层次化, 实现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毕业证书与各种计算机等级证书相结合,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摘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的是有汽车专业基础知识的营销人员, 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 还要用信息化来武装好自己, 如何通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有必要设置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使广大学生学以致用, 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课堂,实训

参考文献

[1]周钰:《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10篇

一、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效十分显著

启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后,由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召开了成立大会,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沟通,在不同区域召开了有关资源库申报和建设的研讨会7次,制订了资源库申报和建设方案,统一了资源开发标准,为项目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两年的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推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障机制、资源持续更新应用的动态监测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等;资源的深度利用,引领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资源库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设计了“四阶段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

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能力递进规律,结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岗位说明书进行分析,设置了“销售顾问”和 “服务顾问”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 “二手车鉴定与交易”和“事故车查勘与定损”等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按照“六步教学法”课程开发流程构建了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 “四阶段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二)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平台

项目联合天津硕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及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架构了5大中心(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及互动中心)和4个模块 (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 车友服务站)的基本框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扩展性。经过3年建设,素材中心、课程中心和学习中心已初具规模。

(三)建成了有5698个素材的“素材中心”

素材中心是由海量的最基本教学功能的、不宜再分解的、最小的微教学元件组成。以汽车服务贸易工作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及知识点为单位建立素材中心, 通过“7+7+1”课程资源(分别指7种教学应用类型资源、7种媒体类型素材,1是指微课程)。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经过3年建设, 团队前期已对专业岗位技能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资源、培训资源进行建设开发,已建成了5698个素材,其中非图文比例达51.1%。

(四)开发了包含10门专业课程的“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是面向教师用户定位“辅教”功能的中心模块,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素材库的素材资源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已开发完成《汽车商务礼仪》 《汽车服务接待》《汽车顾问式销售》《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营销技术》《汽车客户关系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事故车查勘与定损》《毕业顶岗实习》等10门课程的大部分资源建设。网络课程设有课程介绍、教学设计、电子课件、学习手册、任务工单、 引导动画、重点微课、互动游戏、说课视频、授课视频、示范视频、课程漫画等栏目。教师用户登录进入课程中心后,选择课程查阅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方案, 下载教学设计、项目任务书、教学课件、 学习手册、教学视频、演示视频、测试习题等各类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应用微课、漫画、音频、动画、案例、游戏、积件等媒体类型素材搭建的“慕课”实施教学。

(五)建成了可开展“O2O学习”的“学习中心”

本资源库平台为教师用户个性化搭建课程和组织教学。通过调用素材中心的碎片化素材,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将多个素材结构化组合形成积件,再以学习单元、工作任务等项目为单位建设模块化课程。教师搭建的课程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支持“O2O学习”。

在“查阅任务”环节,学生在资源库平台上查阅“项目任务书”,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微课学习”环节,学生学习与任务相关知识点的微课,主要是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完成微课进阶训练、在线与教师互动交流;在“课后训练”“上传作品”“互动评价”环节,学生在课外完成拓展训练,为了检查学生的训练效果,小组内拍摄照片或微视频,并将其上传至资源库平台,师生对作品进行互动评价,不但给了学生展示机会,还进一步充实了资源库。

学生通过教师组织的在线课堂,进行课下学习,观看微课、查找学习资料、 作业、测验、在线提问、讨论、聊天,参与投票,调查,进行课程评价。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拓展学习。同时,对于素材资源,学生也可以进行搜索、收藏、评价等。

二、试运行效果显著,使用效率高

已建资源全部在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上试运行,线上运行良好,用户活跃度高,平台在线注册已达到4500人。建成的教学资源库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平台资源在网络课程学习、布置作业、通知、答疑、讨论、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网络平台总访问量近35万次,其中网络课程总访问量近26万次,教师授课、搭课与学生互动交流、课程论坛答疑28990余次。

同时由于在部分课程中融入了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学习理念,将游戏思维和游戏机制运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发挥游戏的动机激发、多重交互、及时反馈等优势, 在富有趣味性和高度参与性、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建构知识,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平台内学习记录超16万次,作业提交2693次, 考试活动提交2940次。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以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预期效果

(一)用户数量实现“两个一”

形成全面、系统、标准、规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和开放的共享信息平台, 并同时跟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有效服务汽车贸易服务相关专业教学。预期实现个人注册用户1万人以上,单位注册用户100个以上。

(二)资源数量实现“两个二”

运用简单易懂的文本、重点突出的图片、内容丰富的PPT、形象生动的FLASH、声情并茂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微课、权威专家讲坛等多样化资源形式,依托自主、智能、交互、个性化、一站式的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需求。预期建设20门课程,2万条素材资源。

(三)学分互认实现“两个三”

将全国开设汽营专业的院校聚集在一起,逐步统一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各自选取3门共享课,在30所院校中开展部分或完全学分互认。

(四)企业培训实现“两个四”

项目建成后,将为汽车贸易服务行业在岗人员提供远程培训、继续教育服务,使校企融合更加深入,实现产学一体化。预期遴选4家知名企业,建立4门员工培训课程。

四、特色

(一)资源平台采用行业领先技术

资源服务平台采用网络存储构架,利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实现网络型分布式存储与管理,用磁盘阵列进行备份。由高性能的中心资源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 以及各个合作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器和存储磁盘阵列组成资源服务平台体系。既保护各职业院校资源库的知识产权,同时又方便对授权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二)课程体系设计贯穿素质教育理念

基于职业行为导向,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项课、拓展课和实习等六类课程,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每门课程当中,形成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三)运用“O2O教学”,把课堂放在桌子上口袋里

“线下”学生进行项目训练、现场展示等;教师进行讲授、指导等。“线上”学生开展查阅任务、微课学习、上传作品、 互动评价等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在线答疑解惑、批改作业等。此外,还可通过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学习,实现将课堂放在桌子上、口袋里。

(四)嵌入品牌企业订单班课程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入品牌企业培训课程,如宝马BEST项目、保时捷PEAP项目、北汽BSEP项目等营销类课程,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五、结论

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自启动以来,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效十分显著。设计了“四阶段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成了有5698个素材的“素材中心”、开发了包含10门专业课程的“课程中心”、建成了可开展“O2O学习”的“学习中心”,并且试运行效果显著。预期建成后,在用户数量、资源数量、学分互认、企业培训方面将会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摘要: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比较丰硕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设计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教学资源库平台、建成了“素材中心”、开发了“课程中心”、建成了“学习中心”,并且试运行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成后的效果与特色。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11篇

关键词:汽车营销专业 模块化 实训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50-02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体系是保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突显专业能力,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在构建该专业实训体系时,以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探索实训模式为重点,不断探索该专业实训教学实践。

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原来该专业在实训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教学环节长期以来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其成绩的评定也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

(2)实训教学缺乏系统的过程指导和管理,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学习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训的过程中。

(3)院内实训教学硬件条件尚不能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训要求,如没有一个高仿真的商务实训室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及在企业实践经验,讲课时只能以理论为主,而对于汽车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却很难真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其次,由于种种原因,大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高,他们希望招聘到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对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则缺乏兴趣。要解决好上述问题,提高实训质量,必须要针对问题,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构建形成科学有效的实训体系。

2 深入企业调查,明确该专业岗位及其岗位能力

围绕该专业将来服务哪些专业岗位及需要哪些岗位能力,我们通过整理走访10余家企业领导、技术骨干的谈话记录,归纳为汽车销售顾问、汽车售后服务和汽车美容保养服务等是该专业典型岗位,其中汽车销售顾问为核心岗位,具体详见表1。

通过表1分析,以上专业岗位的能力培养,既需依靠校内实训的平台,使学生具备基本技能,还需借助企业这个大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反复锤炼,得到能力提升。

3 分模块设计专业实训体系

在分析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及其所需的岗位能力后,我们着手构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模块体系。从能力结构来划分,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汽车营销专业能力模块、汽车营销方法能力模块和社会能力模块三个部分。

表2汽车营销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汽车营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如: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汽车销售能力、谈判技巧等。汽车营销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汽车营销职业活动应掌握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例如,如何开发客户,如何发现客户需求,如何进行客户跟进,如何促成等。社会能力主要指从事汽车营销职业活动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汽车营销实训各个模块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它们实训方式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许多实训模块具有一些相同实训方式。常见的实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课堂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通常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作用,但如果综合应用这种案例讨论形式还可以另有收获。如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职业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课堂上讨论案例不仅可以展开案例内容的讨论,还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述技能的最好的实训方式。如:在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品牌管理等内容上都可以用大量的案例来分析,讨论,并由各个小组共同来完成各个模块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2 参加汽车展会服务

结合汽车促销手段部分的教学,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2013南京大型国际汽车展会服务,这不失为开阔学生汽车知识眼界、了解国际汽车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并参与社会汽车促销活动的绝佳机会。在车展现场,同学们有的做汽车客户市场调查,有的参与展会布置,有的参加车展行政服务,收获颇丰。参与汽车市场调查的同学学会了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怎样与顾客接近、怎样做访谈、怎样与顾客沟通等应用技能。同学们把自己置身职场,认真、高效地完成了实训任务,这种实训效果绝非院内实训可以实现。

3.3 参观汽车4S店

组织学生到汽车4S店观摩经销商经营,是实地参观,旁听、观看汽车销售的全过程的实训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走访汽车4S店的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物流等部门管理人员,了解汽车4S店的运作模式。通过参观、访问,让学生了解汽车经销商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学习一线的汽车商务销售技能,了解销售顾问、服务顾问在销售及服务过程中展现的汽车营销技能。参观汽车4S店实训方式和汽车销售场景模拟的实训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综合技能。

3.4 汽车销售场景模拟

汽车销售场景模拟就是在学院内仿照4S店售车环境,建立院内汽车营销商务实训中心,以提供学生进行汽车商务情景实训。这种实训方式主要是创造较真实的汽车商务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汽车销售技巧,如六分位绕车介绍法实训,现场情景道具展示车就必不可少。场景模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汽车营销职业能力,如:顾客接待能力,顾客需求分析能力,产品展示能力,异议处理能力,谈判能力,沟通能力等。它最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较容易在校内全面开展的实训活动,因此,这种实训活动应经常开展。

3.5 汽车营销策划书编制

汽车营销策划書编制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个实训项目我们采用与汽车营销与实务课程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在该课程开始的时候布置任务,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课程的基本内容后,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汽车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分析目前汽车4S店的营销现状,针对某一个汽车品牌制作汽车营销策划书,可以在市场定位、市场竞争、企业形象、顾客满意、分销、促销等内容中侧重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详细策划。在完成了策划书任务后,还要用PPT进行介绍交流。学生在课后要查找资料,要调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这种实训方式,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了社会能力。

4 结语

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职教育目标要求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模块化、多形式的实训体系,并对该体系不断进行探索、总结,才能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志斌.汽车营销原理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汽车技术与营销 第12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精神和汽车产业发展需求, 通过校校合作、行校合作和校企合作, 开发面向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等4类用户,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需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突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期内, 参考“慕课”建设理念, 完成建设涵盖主要汽车产业服务领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共计20门) 数字化教学资源, 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同时, 建设大量拓展资源, 发挥资源库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作用, 满足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的需求。

通过资源库建设, 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 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 实现资源共享,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专业教学水平区域差距, 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二、建设思路

基于“辅教、能学”兼顾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遵循“校企融合、素质养成、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思路, 组建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 跨区域高职院校共同构成的资源库建设团队, 以提升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 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 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 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专业门户平台为支撑, 以课程资源为对象,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良性循环。 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融合。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机制, 促成跨区域的学校教学专家与企业技术专家携手共建机制,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共建”, 变“ 闭门造车” 为 “ 开放共建”, 将产业最新动态与技术成果融入到教学一线, 逐步解决学校教学内容和行业技术更新不同步的问题, 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

2.素质养成。 通过巧妙设计课程实训项目、精心挑选企业案例、合理应用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融入专业教学, 促成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共建共享。 吸纳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优秀成员单位加盟建设团队, 加大学习研讨力度, 应用任务认领、集中研讨布置等方式, 明确建设目标、总体任务、具体分工和工作要求, 共同开发建设, 并在校企间组建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联盟, 院校间实施学分互认, 校企间课程及资讯共享。

4.边建边用。 建立用户体验、评价与反馈机制, 逐步完善资源库的功能与内容, 逐层向社会开放, 形成建与用、点与面、静与动相结合的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规划

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遵循 “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进行建设。 以学校为主, 通过政企指导、行企支持、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方式共同进行开发。

(一) 科学设计资源库框架

坚持用户需求目标导向基本建设理念, 以方便用户自主学习为目标, 确定教师、学生、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4类人员作为资源库的服务对象。 同时, 确定资源库由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 以及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组成。

(二) 严格资源库建设流程

根据汽车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企业用人标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 确定6个环节来实施完成。

第一, 把握行业现状, 追踪行业发展趋势, 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 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三, 把握就业岗位需求, 明确专业技能项目与任务, 建立技能考评标准。

第四, 系统设计每一门课程教学方案, 形成课程标准。

第五, 配套开发教学资源素材。

第六, 架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开发者、开发者与开发者之间的信息渠道, 建设面向学生、教师、从业人员和车主等不同用户的资源服务平台。

(三) 建立资源库更新机制

1.共建共享。 在开发资源的同时逐步扩展平台的功能, 边建边用, 首先在合作院校内先行试用, 而后再逐步推向其他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校, 达到和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享用。

2.专家评审。 为确保平台稳定、资源优质, 在运行前先邀请行业、企业、学校相关专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 对资源库进行评审, 依据评审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进一步完善、充实资源库。

3.试用评价。 将建成的资源库在联合建设单位内进行试用。 合作院校在试用3个月之后, 形成自评报告, 汇总后集中整改优化, 以此进一步改进资源库建设, 力求本资源库达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要求。

4. 推广应用。 经专家论证、 认可, 并在联合建设单位内试用运行良好的前提下, 面向全国汽车服务贸易类院校和用户开放并推广应用。

5.更新服务。 随着汽车服务贸易产业和教育的发展, 资源库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及时反映行业新技能、 新知识、 新信息, 保持每年10%的更新率。

四、建设进程

资源库规划建设进程分为5 个阶段。

1.组建项目建设团队、开展顶层设计研讨、确定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平台、开发资源标准、开展交流培训。

2. 完成平台建设, 调试、 完善5 大中心功能, 启动4 个模块应用, 优化《汽车顾问式销售》等10 门课程资源, 组织3000 师生在线注册, 试行“O2O”混合教学。

3.优化平台功能, 完成5大中心建设, 及时更新4个模块信息, 更新《汽车顾问式销售》等10门已建课程资源, 启动 《汽车性能及商务评价》等10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新增3000师生在线注册, 全面推进“O2O”混合教学。

4.开发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系统, 完成系统升级与平台扩容, 完成20 门课程资源建设, 注册用户超过1 万人, 总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 启动院校之间学分互认。

5.项目验收, 资源更新, 应用推广。

五、结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基于“辅教、能学”, 兼顾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遵循“校企融合、素质养成、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思路, 确定资源库由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 以及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组成。 通过资源库建设, 带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 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 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光海, 韩晋川, 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 2015 (1) :21-22.

[2]许祥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5 (7) :122-123.

[3]安铁民.《高尔夫战术策略》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5 (1) :241-242.

上一篇:依水景观下一篇:滑坡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