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

2022-05-0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几乎成为我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汽车行业经过三十年年的建设,从寥寥无几到现在的应有尽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逐渐成长与壮大。快速的发展,带给汽车行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想要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必须强化自身的优势,而在汽车行业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是汽车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 篇1:

职业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堂研究与实践

【摘 要】作为中职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引领,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本文以宝马公司的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为例,对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汽车市场营销课堂引领做了研究和探索,以期为职业学校学生以后走上汽车行业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营销课堂引领

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是一所国办省属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学校汽车工程系下设的重点专业,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的营销、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中职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师,笔者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引领,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宝马公司由创业之初的小小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排名第14的国际企业集团,这种飞速发展的现象是非常值得中职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师研究探讨的。本文以宝马公司的营销策略为例,对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市场营销课堂引领做了研究和探索,以期为职业学校学生以后走上汽车行业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并对此提出了3点要求: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还需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汽车市场营销课堂引领是一项新的专业工程,诸多方面的专业学科理论还没有创建起来,教师受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照本宣科,尤其是传统的营销教学过多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样直接导致中职的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将来走上汽车行业工作岗位缺乏竞争力。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且2015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数量巨大的消费需求让汽车行业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汽车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及自己的经营理念需要品牌营销策略来推广宣传,汽车市场品牌营销的成败关系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汽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所有汽车企业都致力于汽车市场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不断创新。

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核心,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市场营销”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营销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构建开放式的营销课堂,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营销知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结合起来,将职高市场营销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尤其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市场营销这个学科,对工作人员岗位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汽车专业教师要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的有效训练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培养学生学会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比如,针对汽车专业新生,为提高学生学习汽车专业课的兴趣,在每节课前都准备一个与课堂知识及训练相关的活动,如给他们讲述一个汽车营销典故,一则汽车行业财经新闻,一个著名汽车营销人物的成功史等,或给学生播放一个汽车企业的现场招聘会、汽车销售营销现场等视频资料,用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和场景,激发学生对从事汽车专业的热情以及学习汽车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信心,这是中职学生打下良好专业基础、顺利进入职场的关键前提。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汽车市场营销练习。

一、精准定位,吸引高端客户

中职学生在做营销模拟练习时往往出现对产品的定位把握不准的现象,不知道自己推销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在产品质量和使用上存在哪方面的优势,不知道究竟产品的哪一点能引发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更不知道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正是这么多的“不知道”导致学生对专家推销的产品没有“爱”,或者说爱的不准、说的不到位,营销时激情没有燃烧起来,更激不起创造创新的智慧火花。在营销模拟训练课堂上,常常是学生拿着产品却苦于推销不出去。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专家推销的产品进行仔细的推敲和研究,尤其是这些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抓住了产品的不同之处就抓住了产品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恰恰就是进行营销的“黄金点”,汽车市场营销同样如此。

宝马公司成功的品牌营销战略是笔者经常向学生提及的典型经典案例。自1986年以来,宝马的销售量逐年下降,到了1991年又下降到了1986年的一半,这让宝马汽车公司陷入困境。通过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公司得出结论:认为最可能购买宝马汽车的群体一种是驾车技术超级好并渴望进一步达到专业水平的驾驶员;再一种是注重安全,希望拥有一辆性能优异、具备超安全感的好车的驾驶员;还有一种是醉心于成为一名技术超群车手,并以此作为炫耀的冲动购买者。综合分析这些人的购买取向,宝马公司巧妙地做了市场营销策划,将汽车品牌定位为:驾驶极品车,驾驶的乐趣。在宝马汽车广告宣传中把这三种需求的车主合为一体,都以同样一句话来结尾:宝马汽车是一辆好车,致力于让消费者驾驶一辆极品车是其最终的目标。当年,宝马汽车的销售额就比上年增长了27%,这证明“致力于让消费者驾驶一辆极品车”的产品定位已经取得了成功。

二、私人订制,即个性化营销战略

笔者在营销课堂上常常对学生讲,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为数众多的需求者,且这些需求者分布广泛,需求多种多样,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因此,任何一个生产企业,不管这个公司实力多大多强,都不太可能全面满足所有的需求者,也不太可能对所有的需求者提供让他们都能满意的服务。所以,几乎每个企业都把实施个性化营销战略作为首选战略,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营销,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汽车不是小物件,每个买车人心里都有一个专家对汽车的愿景,都希望自己驾驶的汽车能够与众不同,因此在做市场营销时要注意把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宝马集团遵循的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档品牌战略,它只以高档产品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即以私人订制方式,以高档价格出售给特定的客户群,以此来维护与拓展宝马的高端品牌形象。宝马公司的“私人订制,量身定做”模式显示了宝马汽车作为真正的创新者在汽车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三、人性化营销策略

讲到人性化营销,笔者常常跟学生提及一个经典案例:美国有一家文具店,为了吸引孩子们来购买文具,这家文具店按孩子的猎奇和娱乐心理来设计布置:商店的店门像是一本打开了的练习本,店名模仿孩子的笔迹书写,店门中间的门轴是一支巨大的铅笔。店里“唐老鸭”“米老鼠”“罗伯托狗”和“大鸟”4个卡通明星摆着可爱的造型在迎接着孩子们,商店的地板上画着好多卡通故事的彩画,沙发是让孩子们惊呼的人的五官的样式,摆放文具的货架像是一座迷宫城堡,孩子们穿梭游玩在迷宫城堡里,边玩边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具,不知不觉就“满载而不归”了。

这样的人性化营销案例给教学很多启示,汽车公司经营的是车,但车的背后是人。宝马公司就深谙此道,他们深知自己要与人打交道,而不是车,所以宝马公司坚持人性化的汽车营销策略,坚持毫不妥协的个性化高档品牌策略,用直接、有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顾客,力求让自己公司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要求。这种人性化的营销策略能够引领学生进入生活,引导学生对各种各类的人的需求愿望做深入的调查和剖析,引导学生去关注关心身边或成功或失败的典型营销案例和营销问题,去感受体验实践探究的过程,体会成功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汽车市场营销课堂的学习热情。

在市场营销课堂上,笔者力图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鲜活的营销案例和营销原理对营销现象进行解释,学会分析解决实际中的现实营销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见解。汽车市场营销课堂与社会、市场、企业等结合密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看到学校、教室外面鲜活的世界,那个世界需要学生的学识、智慧、拼搏和努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获取与汽车市场营销有关系的各方面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和处理能力,并科学恰当地运用在汽车市场营销实践中,切实提高汽车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宏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研究与实践[J].职业, 2013,(15):92-93.

[2] 刘存山,陈选民,郑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 2010,(2).

(编辑:秦俊嫄)

作者:韩晓英

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 篇2:

浅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成效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几乎成为我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汽车行业经过三十年年的建设,从寥寥无几到现在的应有尽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逐渐成长与壮大。快速的发展,带给汽车行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想要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必须强化自身的优势,而在汽车行业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是汽车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主要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成成效进行分析。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也逐渐壮大起来,各种类型的汽车涌入中国市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在人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利的时候,汽车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也逐渐的增大,为了完成行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教育人员需要针对本行业的销售服务基础,通过收集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提炼了解,针对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以行业需求为教育目的,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专业培养模式,推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的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我国颁布的《教育纲要》与《职业教育规划》中所蕴含的精神与当前汽车发展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行政单位与学校之间合作的三个方面,全面的联合了教师、学生、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他们之间的各种需求形成专业性的对接,在满足各自需求的同时发展教育,汽车服务行业利用教育理念去延伸汽车服务的销售发展需求,利用汽车服务教育中的需求满足教育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涵盖汽车产业服务专业的主要内容,实现数字化教学,保证学习的空间性,利用众多资源下的数字化教学,满足当下汽车行业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于专业建设的思路,我们要基于服务社会的功能,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融合的具体实践,组成多方面资源相结合的资源库,以提高汽车服务与销售人才培养为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建立在网络平台交流上的交互学习;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耽误,共同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以学工相结合为载体,实现工作教学的最高效率。构建营销服务知识结构,将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构建实践性的课堂体系,培养具体的实践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延伸理论知识,在理论中验证实践结果,熟悉汽车内部行业的工作需求。构建师资力量强大的教学团队,用具有说服力的实践经验,帮助学习者在工作中有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用先行者的实践经验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加大营销效率,创新服务营销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落实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落脚点,教育过程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服务能力、销售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等综合性强的人才,这样才可以加强汽车发展行业的发展基础与优势。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与定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选拔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敏捷的反应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要重视社会的需求,在社会的需求之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技能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实施目标性的教育方式,为社会输入综合性的人才。汽车服务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所涉及的工作有配件销售、汽车理赔保险、服务接待、二手车交易、销售工作等,因此学校应该针对本专业的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展开详细的教学,培养技术性专业性的人才,使他们能够掌握核心的工作要素,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地融入到所需的工作岗位当中。

(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汽车服务与汽车营销专业是一门具体的有结构性的学科,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保证整体科目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营销与汽车技术教学中要做到轻重平衡。针对不同的科目的侧重点,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在专业课的方面要给予技术上更多的重视,因为技术是步入汽车行业的敲门砖,只有自身全面地了解汽车内部的结构与技术才可以更加准确的适用于本行业的发展。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不仅要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具体性,还要及时的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新,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改变与创新,保障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前沿性。

(三)创新教师团队构建

汽车服务营销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汽车内部技术掌握要求较高,因此在任课老师的选择上应该更为重视。提高老师教学专业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信息化都是促使人们提高专业素养,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包括教育资源整合能力,引领能力和匹配素养的综合能力,是关于专业素养教学的深层表达。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发展学生素养的支撑,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选择那些具有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较多的时间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专业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的质量。

(四)建立汽车营销与服务能力课程体系

通过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市场需求的调研,整理出最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在需求之上对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的知识进行建立,其中建立的项目包括配件管理、定损与核损、检验维修、保险与理赔,这些都是汽车销售与技术服务中的核心项目。

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工作素养的培训与基本工作技能的教学。主要从汽车基本的电路分析与结构构造理论知识开始入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学习产生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通过实践去感受课本上的知识、用实践应正理论上的工作要点、在实践中加深认知,掌握汽车的内部结构、汽车发动原理以及对它的性能产生具体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方式对汽车进行拆装,更加清晰的了解汽车内部的零部件以及重点装置的安装方法。再详细了解汽车的性能结构之后,通过学习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过程,改进过程,改进需求,人们对汽车性能外观需求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汽车行业的认识与发展等,学习这些延伸性的知识也是为了后期汽车销售做铺垫。学习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还要对汽车内部的电路进行熟知,通过电工技能的实训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培养,助于在共享未来工作中更好地解決汽车内部结构所出现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具体是对实体店销售与技术服务等有关的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配件管理、销售汽车发生事故时的保险、汽车局部故障完全故障(Automobile partial failure complete failure)、赔偿与理赔、汽车事故后的检验与维修、电路系统的检验(Trouble shooting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底盘故障检修(Trouble shooting of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Automobile Chassis)、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与调试、对汽车行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解学习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展开详细的教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第三个阶段是指,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岗位实习,做好是实战前的准备。

(五)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评价过程,在学校方面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对专业知识的熟悉水平进行考核,例如汽车的内部结构、汽车发动原理、性能、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拓展能力、英语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考核,结合学生的自身素养进行评分。在企业评价中针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协调能力、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思想态度、应对紧急问题时的措施、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专业建设成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项目的基本任务以良好的完成,其中所有建设成效包括以下几点。一,完成了训练基地建设,拥有了超过十几个专业性的实践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实践发展中合作内容不断地深化,更加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了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二,完成高水准的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力量的选择之上,设立较高的入职门槛,打造一支高效率、高水准、高专业性的教资团队,保障教学期间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结构等方面有着具体科学的要求与构建,满足学生在任何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需求。三,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教育方面不同于寻常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结合了信息技术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统一的教学体系,更加便捷的满足学生学习,工作上的需求,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转化,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具体性,还及时的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新,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改变与创新,保障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前沿性。四,确保教学目的的准确性。在展开教学的前期,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载体,在社会的需求之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技能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实施目标性的教育方式,为社会输入综合性的人才。五,社会服务能力。汽车技术服务与销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员工的工作素养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在面对问题时具有创新性的思考方式与营销策略,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较高的实践成效,在实践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六,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的评价体系。评判体系的建立是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一种提高自我认知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各项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项目组不仅创建了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专业建设成效而且还提高了项目组教师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能力、教学与教学研究水平,并为本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彭应征

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 篇3: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分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2.5+0.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通专结合 素质 创新 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协同育人”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两个重点任务。由此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学校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的重要举措,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现有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通用技能”未能紧跟汽车产业、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广西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应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也越来越大。此外,随着汽车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日臻成熟和个性化改装的发展趋势,促使二手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快速发展,成为车企利润主要来源。

而现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培养学生传统汽车销售技能,这个“单一”的“通用技能”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因汽车产业升级和汽车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和精品销售等“多元化”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多项”“专项技能”要求,导致毕业后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往往很难胜任工作或是适应期较长。

(二)“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直沿用的“2+1”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将学生在校三年时间依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第二阶段即第三学年到汽车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均未接触今后的工作岗位、就业环境,不清楚成功就业自身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不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因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基础课程不重视、核心课程学习力不从心,导致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未能得到很好掌握,很难达到企业用人的高要求。

此外,近年的调研表明,本专业学生到相关就业岗位实习,一般仅需要4-5个月就基本掌握该岗位基本技能,而第二阶段安排为期1年的时间到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反而在第六学期学生往往会觉得自身能力已经具备,但是企业补贴、工作环境等达不到预期而频繁换岗、换企业实习,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不稳定,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三)职业素质“短板”制约专业发展。经过对汽车企业用人单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历届毕业学生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均提出要加强素质方面的教育的建议,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的素质甚至比技能更为重要。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仅仅是通过设置沟通技巧、礼仪基础、人文素质等一些素质类理论课程的学习来完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因素质教育未能很好地渗透于职业技能培养当中,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相脱节对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职业基本素质较为薄弱这个“短板”已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此外,由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参与教改科研项目较少;校运会、文艺晚会、协会活动、社团活动、各类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未全面铺开;同时未配套制定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养较为薄弱,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这也制约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提升。

(四)专业技能未能紧扣就业岗位工作。汽车产业政策的松绑,使得汽车超市、名车店等多个汽车品牌混合销售取代“汽车4S”店为代表的单一汽车品牌销售成为汽车销售发展趋势,这就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强调技能的培养,未能融入本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如丰田、福特、日产、通用、大众等知名汽车品牌的产品知识、作业规范、标准流程、职业素质。更没有针对现有的设备、场地进行课程的开发,专业技能往往只针对某一品牌车型,知识单一、流程单一,未能满足正在快速发展如名车坊、汽车园区、汽车超市等快速发展新兴汽车销售企业对汽车人才的高要求。

二、“通专结合、素质与能力并进”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被广西教育厅评为2014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借助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对广西汽车行业企业调研、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资情况、教学条件、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同时在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业岗位(群)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题,大胆创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通专结合、素质与能力并进”的“2.5+0.5”人才培养方案。

(一)“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构建的“2.5+0.5”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专通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培养模式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有效衔接,同时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各类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制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职业能力。

该人才培养模式将三个学年依次分为两个阶段,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基础通用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个步骤来实施,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第1-5学期在校学习

基础通用技能的培养(第1、2学期):本阶段主要是设置公共文化课程、素质类课程和侧重结构方面内容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在此环节主要是以“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等实训室为实训教学平台,通过课内实训、校内专项实训,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通过将基础文化素养教育融入职业素质模块、将专业基础知识融入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实现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基本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技能相结合的培养。

多个专项技能的培养(第3-5学期):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岗位就业的需要,以汽车整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客户服务、汽车保险专员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将这些岗位能力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汽车整车与汽车精品销售模块、汽车服务接待与配件管理模块、汽车保险与营销策划模块、汽车销售企业管理4个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学生通过专项技能训练,掌握对应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同时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现实需要。

2.第二阶段:第6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

岗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第6学期):学生经过了专项技能的训练学习,基本具备多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的基本素养,故本阶段安排学生到汽车相关合作企业学生意向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顶岗实习,增强综合职业能力,提高适岗能力,保证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短距离”对接。并采用“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教会学生“怎么做”,而专任指导教师则负责解答学生实习中“为什么这么做”,为毕业后的上岗就业奠定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从2003年以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均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动态的调整、完善,经历了从单项技能到多项技能、单一方式到多元方式的“点→线→面”三个层级人才培养发展历程,如图2所示。

点:2010年之前,主要是通过开设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分离的核心课程这种单一的方式进行单项技能培养,培养重点仅仅是单项技能,故称之为技能点的培养。

线:2010—2013年,主要是通过开设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以及一些职业素质类课程进行“单项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主要培养单项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重点,两点一线,故也称为技能线的培养。

面:从2013年至今,则是对核心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同时与东风日产、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知名品牌企业合作进行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并通过“日产实训中心”、“福特实训中心”、“一汽大众实训中心”等校企合作实训室和“6S汽车技术服务社”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实训;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校运会、文艺晚会、协会活动、社团活动、各类讲座等,以多元方式进行“多技能+素质名片”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主要是培养多项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等,这种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也称之为技能面的培养。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采用的“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本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递进式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融入职业基本素质,经过了“职业认知→岗位认知→岗位实训→职业体验→顶岗实习”五个过程,最终培养“多技能+素质名片”的专业人才,具体实施过程见表1所示。

三、“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一)“通专结合”,设置四个专项技能模块满足“多元化”就业岗位需要。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通用基础技能,同时还设置了汽车整车销售与汽车精品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接待及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营销策划和汽车营销企业管理4个专业技能模块,培养学生汽车整车与汽车精品销售、维修接待(SA)、配件管理、车险销售、企业管理等专项技能,“通专结合”,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多元化岗位的需求。

(二)“素质与技能并进”,突破职业素质“短板”提高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职业认知、岗位认知、岗位实训、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完成人才的培养,并且全程融入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配套开发了“汽车销售礼仪训练手册”,并构建了“素质类课程实训”→“职业素质融入专业技能课实训”→“职业基本素质专项实训”递进式提升的职业基本素质培养路径和“专业通用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岗位综合职业技能”渐进式专业技能培养途径。还借助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4年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经费建设了集汽车销售、维修接待、二手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配件管理与销售模拟实训教学、科研、创业、课程开发、培训功能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实训中心”和“服务礼仪实训室”,保障素质与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同时,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切实提高了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突破本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短板”的高素质,满足汽车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高素质、多技能要求,促进专业发展。

(三)“2.5+0.5”,职业认知与岗位认识两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一个阶段(第1-5学期)在校学习期间,在学生刚入校则通过专业教育、企业专家宣讲、优秀毕业生座谈、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让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同时在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通用技能后,期末最后两周安排学生到汽车企业相关岗位进行教学见习,让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素质、知识、技能,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职业认知和岗位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而设置“2.5+0.5”人才培养模式,仅安排第六学期到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

(四)校企资源整合,满足因政策松绑而带来的多品牌混合汽车销售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多品牌汽车产品性能介绍等相关内容。并整合校企合作的丰田、日产、福特、通用、奥迪、大众等多品牌、多车型资源,开发《校企合作品牌车型产品性能介绍》校本特色教材及资源库,并实施于教学当中,适应汽车产业升级和汽车产业政策“松绑”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多品牌混合销售对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素质本位能力观视角下多课程整合与实景融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5(4)

[2]李燕.基于“6+2”为基本原则的高职课程整体设计[J].广西教育,2012(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项目研究成果(桂教高教〔2014〕52号)

【作者简介】龙建强(1975— ),男,广西藤县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

(责编 卢 雯 )

作者:龙建强 李燕 宋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典籍翻译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社会主义理论缺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