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许相诺谁念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如许相诺谁念范文

如许相诺,谁念当初

三生石畔,许下爱的诺言:愿倾此生之愿,许你一世欢颜。

那些渐行渐远,彼此依靠的单纯日子,可以望见背影越拖越长的那时的自己,那是远去的时光和心情。

在繁华的世界中,有一些事注定成为过去;一些情注定成为回忆;一些事情注定发生那么多;一些画面注定留下那么一次。当诺言已消逝,谁念当初的美好呢?

但我还是执着的等待着,等待着诺言到来的那一天。

也许早已明白这或许是没有结果的等待,但我微笑,我的心轻轻地告诉我,一直等下去吧!总有一天,会等到那希望降临,那时,便让我低头,轻吻那初生的嫩芽。

于是时光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菩提树下,梦断肠,奈何桥上,饮下孟婆汤,你的容颜消逝了吗?还是在心中留下一串串痕迹呢?如一根细细的针,挑痛了我的心田。

我曾记得在黄沙的尽头,你回眸处那一瞬间的美好,把我的思绪牵绊!

岁月匆匆,念着当初的美好,我在回忆的重重叠叠的绿叶红花中找到你,沉醉了千年的时光,静静佝偻着内心而不让那份余悸褪去。思绪乱麻一团。倏忽间的难过又幡然的涌出。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现在都是我深刻的记忆。如许相诺,你的诺言是否还作数呢?诺言消散,在阳光中死去,在最绚烂的包围下死去,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

你我在时光中,只如初见,顾惜邂逅情缘。

那一瞥,是惊鸿素颜。万千思绪,万种娇妍,只是一瞬!

悲伤了,流泪!快乐了,流泪!你的一切是我存在的证明!

妙笔难书一纸愁肠,苍白的誓言,终究抵不过岁月的遗忘。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宛如十年前,桃花树下白衣白裙的少年少女!

几许诺言,是道不出,还是欲语罢休?年少的梦,青涩的心,有些还没来得及实现的诺言,说的那个人都忘了,听者也假装忘了吧。

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苍茫天地,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漫漫岁月中我们许过多少诺言, 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永远到底有多远,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们不再相信天长地久的诺言,岁月将遗忘刻进我们的手掌,眼睛望不到,流水滴不穿,过去过不去,明天不会远。

于是我独自一个在漫长的岁月中蹒跚着,在永恒的时光中寻找着。为什么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我们都知道年少的诺言太轻、太浅,经不起时光的沉淀,可我为什么还是要为你许下这诺言呢?只因我谁都不愿意将就,我愿我心中最珍贵最柔软的地方,都是给最爱的人的诺言。

我想把心中的感受铭记于心,我明白有些感受,只有凭着记忆慢慢寻找最初的味道,回忆很拥挤,却不见许诺人。

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中,我拣有你的美好画面珍藏在心中最美丽的地方。于是有了你的记忆,丰满了我的当初,我的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

在时光里,我如许相诺,念着我们的当初,在记忆的深处,那人,那景,那事,那傻傻地等待,等待你回来兑现曾经的诺言。但诺言也好,誓言也罢,都只是镜花水月, 看清了,看淡了,看透了!

有人曾经说过,再美曾经也经不住遗忘,最美诺言也敌不过时间。你说呢?

也许吧!

或许我们的生命不会再有交集,可曾经许下的诺言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过的美好记忆不会相忘。

时光不老,彼年豆蔻,谁念当初,谁许谁地老天荒!

第二篇:渠清如许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的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一种多么淡定豁达的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尔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

与人的交往,也应如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五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民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献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第三篇:渠清如许 源头活水

渠清如许

源头活水

——初中语文探究课的教学设计之管见

云南省陆良县龙海乡第一中学

朱俊宏

【摘要】新时代新形势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任重而道远,教师作为合作探究的导师,在探究教学中要钻研教材,选择好探究的内容,精心设计探究课题。本文在初中语文探究课教学方面做了初探,尝试以读为主、以兴趣爱好为主、以学生表演为主、以创设情境为主、以多媒体为主的探究活动。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能力贯穿其中。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探究课

阅读

兴趣爱好 表演 创设情境

新时代新形势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培养新型人才,教师必须动用多种手段驾驭多样化的课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课堂才能“活”起来,才有探究的情趣,才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朱熹语重心长告诫后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言语,探究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引导下进行的,因而,我们必须有源头活水,清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全新的教学思路,百倍的精力投入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一直是老师按照一本教材,依据既定的教学大纲,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按部就班的进行,学生以一种被动的接受者出现,许多人缺少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他们完全只会应付考试、没有自己的思维,也就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对自己所学内容生吞活

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新的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培养一代新型人才。为此,我们的课堂必须“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作为语文老师,开展探究课成了当务之急,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下面是我引导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一些做法。

一、以读为主的探究活动

语感是读出来的。一个语文老师,首先是个喜欢阅读、喜欢思考的人。静心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才能对教材有真实地感受,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体会。只有高瞻远瞩,才会一览众山,只有广博阅读,才会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之美,才能体会作家那颗跳动的心,你才会被作家精彩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觉、深切的生活感受所打动。学生更是如此。例如我们讲朱自清的《春》,就推荐学生读或者是直接在课堂上读一下。至少它会让学生感觉到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同,内涵不同,思想情感不同,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是相通的,对春天的感悟是那样的亲切真实,那样的细腻深邃。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见解认识,那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和欣赏文章呢?最好的办法是熏陶。所谓熏陶就是感染、影响和教化,接受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正如朱自清老先生所说“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才能真正有利于理解课文,从而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必须从课内引向课外,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

师加强阅读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读,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听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全身心投入阅读,让学生亲密地接触作品,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感受。读,必须抓住作品的关键,不盲目读,不无所用心地读。必须读得有层次,有收获,可教师引读,也可让学生自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读、个别读、音乐伴读,但更可“朗读竞赛”,让学生在读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在欣赏中相互提高。

二、以兴趣爱好为主的探究活动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语文探究课,这关键要对学生兴趣,爱好熟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正是这样,我就尝试:让“画家”走进课堂,用画展现阅读感悟的过程,也是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画好以后,再让他们根据所画的画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又是一个把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小巷深处》时只是向学生展示了一下:小女孩牵着盲姨娘从小巷深处走到巷口的图画就已让学生为之一动。这之后,我就常让学生绘制课堂上涉及的画面,并要求学生或用口解说或附文字说明,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绪,调节了课常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让“导游”走进课堂,语文课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祖国壮丽的河山的课文如刘大杰的《巴东三峡》;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教学这些文章,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做一做“导游”,让他们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再阅读一些有关资料,对课文作一些补充,这样,学生再用自己的语言,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峡的山水、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周庄特有的房屋、桥梁、河流。老师也只要在旁边稍作指点即可。

三、以学生表演为主的探究活动

表演是学生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学生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特点。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再加工,编成课本剧来表演。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蟋蟀在时代广场》一文,我才说要表演,一下子同学们就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小组,及时分好角色:老鼠塔克、猫哈里、蟋蟀切斯特、小男孩马里奥及父母、音乐家斯梅特利。且稍做准备就演得惟妙惟肖。

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找三个同学,一个扮演其中的主人公“我”,一个扮演其中的“父亲”(找一个个子稍微矮一点的同学扮演),一个旁白(朗读课文)。通过小品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学生们看到“父亲”挪着肥胖的身体(用讲台作为站台)艰难地为“我”买橘子的场景,看到“父亲”在临行前对“我”的细细叮咛,学生仿佛体会到了作品中的父亲对“我”的那种深挚的爱。学生由于受到这 4

种情境的感染,就都自主地转入到研读文本,细致分析该散文的人物形象,深入挖掘该散文的主题的行动中去了。

又如在《伤仲永》一文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中想到一个教学方法“编——导——演”的教学。这就需要找准了问题的关键,别出心裁地让学生编、导、演。编:编剧,把文言文改编为现代小品样式;导:导演,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当导演,也可以由学生出谋策划集体导演;演:选出演员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进行排演,登台演出。学生为了演好,就要编好、导好,就必须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故事的情节,把握好文章的内容重点和中心思想;而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弄清每个字、词和句的意思,这样在“编——导——演”这一线索的积极调动下,产生了良性的连锁反应,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主动学习,自觉主动地完成本文的学习目标。

四、以创设情境为主的探究活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转变为“情感——能力——知识”的过程,把“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列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指出通过阅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并强调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可提高智力操作水平,而在痛苦、恐惧和愤怒时,则会降低智力操作的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调节学生的情感,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情感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表情、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感情境。提问之后教师一个期盼的眼神,就可以调动起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教师的语言更是创设情感情境的有效方法,上课时教师激情澎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

比如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因为我们地处高寒山区,每年冬天都会下雪,因而,我总是提前上这一课,先带学生观五分钟的雪景再回教室,以饱含激情的朗读,热情的分析讲解,来创设情感情境,把毛泽东主席一代伟人的英雄豪迈气概充分地展现出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受到了感染,都来认真地研读这首词,最后不但涉及的问题都得以解决,而且也领悟到了这首词的精神实质以及所蕴涵的美感,这从他们最后的饱含激情的朗读中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有了,他们就会真正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了,同时也感悟到诗词的形式和内容的美感,更加有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在有条件的时候,也可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让他们对大自然有深切的体验,从而领略描绘大自然风光的散文的美、诗歌的魅力。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向田地,嗅着浓浓的泥土的芬芳,去领略《春》的气息,感受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花香鸟语的春天。学生对这样的体验感到新鲜、有趣,从而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感中自主地研读文本,在体验中分析文本,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自然中得到体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体验。

新时代新形势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培养新型人才,教师的担子不轻,真所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动用多种手段驾驭多样化的课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课堂才能“活”起来,才有探究的情趣,才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朱熹意味深长地、严肃地、告诫后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言语,探究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引导下进行的,因而,我们必须有源头活水,清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全新的教学思路,百倍的精力投入教学。

总之,语文课教学,教无定法,我们不能仅用某种方式进行,必须重视综合性探究学习,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使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课,他们更需要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我,通过动手,动脑发展自己的思维,促进自己的创新,丰富自己的技能去适应社会。另外,语文课教学要积极倡导民主、和谐、师生互动,以达到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做到会听、能读、善思、能唱,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国家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语文教育学 》 朱绍禹编著 广播电大出版社 1987年10月

3、《导读的艺术 》 钱梦龙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师大出版社 2002年4月

5、《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6、《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余文森 吴刚平 著大出版社 2004年5月

7、《论语》 王议祥主编 云南大学出版社

8、《现代语文教育漫论》 李暾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

首都师

第四篇:问渠哪得清如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东山县西埔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为造就我校优秀的教师团队,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明确了工作思路: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标,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培训借鉴为助力。在“校本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的推动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注入新内容、呈现新活力、取得新成效。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教育名著阅读活动为学习向导,营造学习氛围,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校本教研所追求的目标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关注的要点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的重点是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解决的难点是对传统教研活动的继承和扬弃、超越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工作,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做到知行结合,重在实践,落实在课堂。我们已成功举办五届 “构建学习型校园,走进校本教研”教育阅读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名著,如《给教师的建议》、《教师成长》 等,跟踪学习有关省、市、县课题及外地先进教改经验 ,如内引外联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经验等。开展讲座、沙龙、研讨会、汇报会等交流活动,有效地构建了“书香校园”,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了教改的方向。

二、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抓手,为校本教研增添了新内容。

校本教研应该形成人人是学习研究之人,日日是学习研究之时的既充满科学精神,又洋溢人文意蕴,既致力于改革创新,又追求效率和成就的新局面。“问题课题化,课题校本化”是我校校本教研特色。课题研究,要求教研组选准研究课题,有了准确定位,从计划到过程,教师才有可能.................

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才有可能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必需,成为整体教师提高和发展的平台。我校各学科致力推进学科的课题研究,如:语文科的《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内引与外联》,数学《指导 ---- 自主学习》,英语《“导学——自悟”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拉动教师自觉学习,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成为同事之间合作学习辅导者,成为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的参与者,成为专业成长的享受者。

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我校的课堂教学个性模式已形成,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如语文科成功借鉴湖北宜昌课内外衔接“四层(感知—领悟—运用—创造)八步(课内外感知—听说训练—展示目标—例证目标—学法指导—迁移运用—创造提高—课外延伸。)”模式,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内引

与外联”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并成功移植到作文教学领域,创造出“开源导流——资源共享,导出目标——链接生活,学会感悟——学习例文,学会技法——学以致用,扩展创作。”的作文教学模式,提升我校作文教学水平。近几年我校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囊括许多大奖,应该说是得益于此项教改成果。

数学教研组借助于 “ 指导 —— 自主学习 ” 的成功经验,逐步建 2 构和完善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组在教改实施过程中,形成了 “ 导学 ——讨论——反串——精讲——练习——小结 ” 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上,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师生合作的教学民主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

英语教研组“导学——自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导学”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自悟”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导学——自悟”依据围绕一条主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首...........................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第三是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组课题实验实施了多年,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惊喜地看到:通过对“导学——自悟”课题的试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合作与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正是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学期开始,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把课改推向深入。在原有课题基础上,引进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与原有课题整合,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提高了 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培训、课堂评价指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现在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本学期我们的校本教研将以“洋思中学经验与原有课题整合”为主旋律开展活动,等会儿各位领导专家就要深入我们的课堂现场进行听课,看看我们“洋思中学经验与原有课题整合”实践研究情况,敬请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课题研究持续深入进行。

1、备课组长为集体备课负责人。

2、集体备课任务:

(1)主讲人在集体备课前做好主备,在集体备课时说课,说课内容包括:本课在教材的作用及位置;教学设想和思路。其他老师做补充、完善。 (2)重点研讨:

①钻研教材时碰到的疑难问题; ②如何引导学生自学;

③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④如何针对问题点拨、归纳。

(3)在讨论的基础上,备课组长总结,达到五个统一: ①统一划分课时;

②统一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

③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

④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⑤统一课堂作业。

(4)落实家庭作业的命题人。

(5)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

集体备课活动围绕课题研究来展开,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成为教师一种工作需求,使校本教研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借助外力,加大培训力度,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更广泛开展,更快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1、外出培训学习。为切实学习课题经验,学习洋思的课改成果,我们先后派出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到江苏洋思中学进行考察学习,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种培训,以此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执行课改的能力,有力的推动了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切入点。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学会制作课件,积极选用远程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建立博客,积极推动网络教研,每个教研组每学期确定两个专题分两次进行在线研讨,作为教研活动的延伸。通过博客进行教研,帮助教师进行备课研讨、问题探究、案例写作、教学反思、专题学习和自我研修,推介成功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共享成功的教学经验. 使教师的不同意见在活动中交锋碰撞,从而达到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3、辅导师制度。以辅导师制度的实施为帮手,互相借力,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加快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早日建立起我校教师雄厚的后备力量,促进我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非常注 5 意加强老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在我校新老教师中实施进行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辅导师制度。我校的青年教师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拜教学水..

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师。老教师收本组一名以上青年教师为徒弟,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拜师会”,让新老教师结成对子。学校每年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内容包括:说课、教学设计、教学比武、课件制作和课题结题汇报会。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坛新秀”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召开总结表彰会,交流“结对子”经验。新老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取得显著成效。有1位老师被评选为漳州市首届学科优秀教师,6位老师被评选为漳州市骨干教师,有12位老师被评选为东山县骨干教师,5位老师被特聘为东山县教研员,基本形成一支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连续两年获得漳州市办好初中教育质量先进校荣誉称号。 二00九年五月

第五篇:读《那一夜,星光如许》有感

六(6)余磊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名叫《阅读》,里面有许多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文章,有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篇文章记叙一位父亲带着儿子送女儿参加高考的经过。

印度文豪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文章中那位父亲并不是这个女孩的亲生父亲。在大多数同学眼里,继父是一个凶狠,残暴的人,而刚好相反。虽然父亲只是继父,但他对那个女孩是无微无至的照顾,面对如此慈爱的继父,谁能不心生感动?

课文中的“我们”和那个女孩一样来高考,“我们”无人相送,而那个女孩却前呼后拥公主般地高贵着。我们想吃水果但手头拮据,舍不得如此奢侈,而父亲却为那个女孩卖西瓜、买桃,后来发现那位父亲不是很富裕的。那时是七月份很热,我们去阳台乘凉,而那个女孩也去了,父亲为她拿来一张席子,他和女孩躺下了。我们感到的无话可说。

课文中的一句话“不知她后来考上了没有,那似乎也不重要了,有他撑着她的天,一定少有风雨”让我深有感触。因为继父的照顾,所以她一路顺利,没有烦心事。但丁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如果没有继父来疼她,她定会闷闷不乐。那位父亲就是在传递爱的种苗,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也喜欢文中的父亲,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善解人意,体贴他人。他身上没有神奇没没有魔力,没有辉煌,但他毫不保留的打开自己,打开作为爸爸的那个自己,让女儿靠近自己,填补了她心中缺陷,抚平了她心中的渴求,这不是一个超人般的爸爸,但他有着超人般的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语培训报价范文下一篇:双板滑雪入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