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作文管理论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孙子兵法作文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近些年,中国的应试教育饱受垢病,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逃”出国,剩下的家长们则除了抱怨就是抱怨,习惯性地将孩子教育不好的责任推给社会。然而广东的一位父亲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身为公司董事长的臧根林,用自己独特的教子智慧,让儿子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主动出击臧根林曾经说过,教育子女是最难的事情。

孙子兵法作文管理论文 篇1:

如何运用《孙子兵法》提高教学效率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被人们用于各种活动中。如今,我们将“孙子文化”引进校园。因为它是谋略之书,所以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将其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联系在一起,而与学科教学联系较少。笔者认为其在语文教学上也同样适用。

一、在语文备课中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出自“谋略篇”,意思是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毛泽东主席就曾对此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并说“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在古代的作战中,不能盲目地上战场,战前要做准备工作,要去充分地了解敌人,了解自己,才能百战而不会有危险。

然而在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将孙子的这一思想运用上来。当然学生并不是敌人,是我们要教学的对象。那么在这个相互过程中,要做到知己知彼,就是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门课,也就是备课中所讲到的要备学生、备教材。

只有上课前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好合理的教案。每次备课时,笔者都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以上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了一节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和主攻目标。比如在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这首诗时,笔者认为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咏物的诗,学生学习这首诗肯定想弄明白诗的意思。那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多个学生交流来解决。但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层意思是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的。备了学生就知道前面对诗的字面理解都可以让学生交流解决,本课主攻诗的深层意思:作者托物言志,言什么志。然后是备教材,即对教材的解读以及笔者自己对教材的掌握。这需要去了解于谦的生平经历:从小刻苦学习,考取功名,报效国家。以及当时明朝所遇到的危难,和他自身的遭遇,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知彼知己才能备出更有效的课。

二、在语文课堂上做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句话出自“虚实篇”,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这一句名言充分体现出主动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它是“虚实篇”的脊梁,历来受到兵学家的重视。

我们教师的主要工作阵地——课堂亦如战场,情况千变万化。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情况。对于这些“意外”,如果我们能分析“意外”的原因,在“意外”上面做些文章,就能掌握教学进程的主动权,做到变“废”为“宝”,利用“意外”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就能取得先机之利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时,当笔者讲到最后一段老人说的话时,一个学生突然说了句:“30年后,早就死了……”这么一句煞风景的话出现在笔者神情投入的课堂中很不合时宜。笔者停了下来,想了想,笑笑说:“其实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他说出了很多同学的正常想法。那作者故意这么说,你觉得这位老人怎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人说他很自信,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多岁;有人说他很乐观,并未去想生死的事情;有人说他很豁达……笔者在这一“意外”事故上给予肯定,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就把教学主旨的主动权又拿回到手中,变“废”为“宝”,加深了学生对老人内在形象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教师要让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如孙子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三、在语文作业上做到“赏罚分明”

孙子在“计篇”中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据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可以得到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根据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孙子把“赏罚孰明”提高到决定战争胜负成败的关键要素这个高度,足以说明他对赏罚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教师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中,赏罚分明尤为重要。把赏罚奖惩作为教育人、激励人的必要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拖拉作业难免发生,像回家作业,特别是周末的回家作业。有个别学生往往两天休息下来,才意识到未完成回家作业。在所有的语文作业中又以作文最不容易完成,此时,如果每次都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有的学生早已不以为然了,没有什么效果。在这里笔者联想到孙子的“赏罚分明”,于是从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挑出几个作业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当然光表扬是不够的,还要给他们免去下次的抄写作业作为奖励,这样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诱惑,也给了他们完成必要作业的动力。而那几个总是拖拉作业的学生,笔者让他们写一篇《作业拖拉原因说明》的作文,如此一来,他们不但有大家共同的作业,又多出来了一份作业。那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诱惑和惩罚,态度有所好转了,能记得快些把作业完成。可见“赏罚分明”比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要好很多。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逻辑缜密严谨。笔者只是从中采撷了几句,就受益匪浅。其在语文教学中肯定还有很多的运用。笔者将继续读悟《孙子兵法》,希望能将其更多思想运用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心小学 江苏】

作者:潘丽华

孙子兵法作文管理论文 篇2:

玩转应试教育,智慧老爸如何养出优秀儿子

近些年,中国的应试教育饱受垢病,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逃”出国,剩下的家长们则除了抱怨就是抱怨,习惯性地将孩子教育不好的责任推给社会。然而广东的一位父亲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身为公司董事长的臧根林,用自己独特的教子智慧,让儿子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主动出击

臧根林曾经说过,教育子女是最难的事情。下属不听话,可以辞退;领导合不来,可以辞职;朋友不投缘,可以绝交。只有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是没办法的,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无论身体健康与否,无论人品好坏,都断不了这层血缘关系,没有办法辞退,没有办法逃避。

1994年,在儿子阳阳不到1岁时,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广州,作为计算机博士的臧根林开始下海创业。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他秉承着一个理念:就是赚再多的钱,如果儿子没教育好,自己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

为了挤出亲子时间,臧根林每周六加班工作,整个周日都留给儿子,基本上雷打不动。他认为亲情也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维护,断了几年再来就可能接不上了。

而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周围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臧根林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儿子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臧根林内心无比纠结,最后,他问了自己三个问题: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回答是否定的,这里有自己习惯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朋友圈子;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当然,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会说是;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答案不言而喻。

臧根林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他的朋友为了不让孩子遭受应试教育,在孩子9岁时将其送到英国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个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三个问题让臧根林豁然开朗。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

既然没办法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就去好好适应它,变被动为主动。經过一番深思熟虑,臧根林琢磨出了一套独特并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国应试土壤的教子之道来。

“木桶效应”

初中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很多家长面对突然变得乖戾不听话的孩子束手无策。臧根林应对的办法是找个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

他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就往往容易嫌父母啰嗦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有意拉开的距离反而使儿子与父母的感情更加贴近了,阳阳平稳地度过了叛逆期。

上了高中后,学业负担明显加重,阳阳一时有些适应不了,成绩徘徊在班级中游,始终提不上去。按照这个水平,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阳阳一度有些气馁。一次,他放学回家,垂头丧气:“我今天作文跑题了,30分,我只得了10分。看来,我大学没戏了。”

臧根林安抚、鼓励他的同时与他认真分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阳阳喜欢理科,对文科不大感冒,他觉得自己应该在长项上多下功夫,争取更多的优势。

臧根林想了想说:“儿子,高考就像一只木桶,6门课就是6块木桶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你的高考成绩,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了。”

如此新颖生动的解释让阳阳一下开了窍,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后,决定先从最薄弱的语文成绩上进行突破。

学期末,在其它功课基本保持原有水平的同时,他的语文成绩一下提高了近20分,总排名来了个大飞跃,一下进步了40名。

一战成功后,阳阳对爸爸心服口服,开始遵循“高考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果然一步步提升。

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阳阳对爸爸说自己的字写得太难看了,估计会影响成绩。因为有专家说字难看的人考试每门课平均可能会被扣2-3分。对此,臧根林很赞同,他形容字写得难看等于“木桶”的每块木板都有一些“虫眼漏洞”。

为了堵住漏洞,臧根林和儿子一起上网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专门教人怎么把难看的字写好看的专家,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改变写字习惯。

当发现专家是在北京办培训班时,阳阳一下泄了气。不过臧根林却没有放弃,一个周六下午,他带着行李来到学校门口,等儿子一放学,爷俩直奔机场飞到北京。周日上了一天的写字课后,晚上飞回广州。星期一上课写作文时,老师发现阳阳写的字像换了个人。

这件事在臧根林的朋友圈中传为热谈,很多人佩服的同时自认无法做到这样的果断。臧根林却觉得,人真想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难,就怕不下决心去做。

高考成绩出来了,阳阳如愿以偿考入了理想的中山大学。臧根林觉得比谈成一笔大生意还有成就感,而儿子的话更让他欣慰,“爸,我这次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设置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用几年时间去一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实现目标。”

《孙子兵法》

臧根林的法宝远不止这些,他还将《孙子兵法》运用到了教子中。他发现,《孙子兵法》里有很多用兵对阵的智慧,对教育孩子也有参考意义。比如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臧根林将这段话与教子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靠武力、棍棒打出来的孩子,就等于打仗时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攻下城墙一样,虽然胜利了,但代价也很高。所以家长就算每次都打得孩子服服帖帖,也是“非善之善者也”,仅次于打败仗。“伐谋”才是最高境界。

所谓“伐谋”,简单讲,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想教他一个道理,直接讲他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一定听,但讲一个故事然后一起分析道理,他觉得道理是自己分析领悟出来的,不但理解深刻很多,也容易记住,会成为他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阳阳比较好静,不喜欢体育锻炼,臧根林担心高中特别是高考之前的高强度复习会让他身体顶不住,所以在他初中毕业准备上高中时,和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采用的策略就是百试不爽的“伐谋”。

臧根林说:“爸爸希望你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究生,但生活费必须你自己赚,否则会被同学笑话的,你说说,你能靠什么本事赚钱养自己?”当时阳阳正在学小提琴,想也没想就说教外国小朋友拉小提琴。

臧根林为他分析,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外国人比你拉得好,另外外国人孩子也少,所以这门手艺不一定赚得到钱。阳阳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其他办法。

“如果真没别的本事了,爸爸教你一招儿,中国留学生凡是没别的本事的,最后一招儿就是去中餐馆洗碗。养活自己绝对没问题。是不是从明天开始,我们家的洗碗工作就由你全包了?”阳阳脸都憋红了:“我还是想学别的,不想练洗碗。”

看时机成熟了,臧根林这才说,“是啊,7年时间只要你肯好好练,什么事情学不会练不好呢?你不想洗碗,我再给你个提示,越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在国外越有竞争力,文化的差异会造成吸引力,你想想什么东西比较有中国文化特色?”

“我练太极拳行吗?”阳阳叫道。这正是臧根林在等待的答案。他天天早上练陈式太极,知道这个运动比较符合阳阳的性格,如果直接叫他练,他是不会练的,现在他巧妙运用“伐谋”的策略让儿子自己提出,就大功告成了。

為了能让儿子喜欢并坚持下去,第二天臧根林带儿子去会所太极馆,悄悄和教练说:“男孩子都喜欢力量喜欢英雄,只要不弄伤他,你摔他几跤他就一定会喜欢学了。”教练心领神会,在试练时让阳阳出拳去打他,越使劲越好,结果每次都是阳阳还没看清楚就被摔倒在地。见太极拳威力这么大,阳阳高兴得咧着嘴笑个不停:“爸,我就要练这个。”

自己喜欢的东西练起来就会努力刻苦。高中3年,无论学习多紧张,阳阳每天都坚持练太极拳,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保证了高考的正常发挥。

“金刚钻”理论

除了身体,臧根林还十分注重儿子的性格培养。他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乐观的人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竞争中会更具优势,而性格并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培养改变的。

从阳阳上初中开始,臧根林就把他当成年朋友一样对待,自己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大一点的困难或危机,都会说给他听,然后分析这件事情如果悲观解决应该如何处理,乐观解决应该怎么去做。

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了很多社会问题,网络上愤青网民很多,中学生血气方刚,看了网络上一些东西很容易激动,阳阳也一样。

阳阳高考后,臧根林建议他去街上摆摊。阳阳去了后明白,其实城管执法还是非常文明礼貌的。这时臧根林告诉他,广州有上万名城管每天在执法,偶尔一次发生了冲突打架,报纸网络就会报道渲染,所以你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社会真相,亲自去体验几天才会明白。

2012年,阳阳上大学了。臧根林告诉他高考的“木桶理论”结束了,读大学要用“金刚钻理论”:你可以很多门课都是“短板”,及格了就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两门强项,也就是自己的“金刚钻”,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

臧根林认为现在社会很缺乏创新能力,劝儿子训练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到大学毕业时手上有10项专利证书,找工作比一个研究生文凭管用多了。

为了开拓儿子的创新思维,每天早上锻炼时,臧根林就会和儿子一起讨论头一天的重大新闻,先分析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解决或以后避免发生。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如汶川突然地震了,属于天灾。但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部分问题是通过完善国家法律制度等,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深入讨论怎么完善法律制度,讨论结果往往就是一个好的提案;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层面解决的,用头脑风暴把可能的解决方案都列出来,最后选出一个认为可行的方案,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一项专利的原型。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到目前为止,阳阳已申请了7项专利。2016年6月,阳阳大学毕业,选择了出国读研。此时的他拥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事情不是去抱怨,而是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头脑灵活,思维开阔,有着良好的处理事情的能力。

臧根林非常放心地看着羽翼丰满的儿子飞往更广阔的天空,也坚信他能闯出自己的天地。对于求教的家长,臧根林说,“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既然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就成了关键。再贫瘠的土壤,经过精心培育也能长出参天大树来!”

编辑/杨晓琴

作者:灰灰

孙子兵法作文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作文教学

【作者简介】肖小云,男,1978年3月出生于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现在是武隆县巷口镇青坪小学教师,从教17年,一直扎根村校教育教学,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曾主研重庆市级子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研究》并顺利结题。另外还主持和主研多个县级科研课题,曾多次荣获县镇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教研先进个人称号。有《浅谈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浅谈村完校的管理》、《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市县级奖励或发表。

【摘要】通过对新课标中作文教学要求的解读以及儿童语言对比材料的分析;对作文中体现的气势以及谋篇布局的论述,以及文气生成的阐述。从而推论出作文教学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主题思想的引领下学会谋篇布局,激发学生写出富有灵气的文章,在锤炼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气势 谋篇布局 文气

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逐层深入和逐步完善的,针对自我的兴趣爱好与作文教学的相同之处,在兴趣爱好与作文教学的中间地带找到一种知识间的嫁接点或者链接纽带,从而更好的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下面是笔者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课标体现作文教学的逐层深入和螺旋上升趋势。

作文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国家教育部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11)版》入手,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作出不同作文水平的要求。从一二年级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到三四年级的“习作时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再到五六年级“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以及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逐层深入和螺旋上升趋势。

二、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锤炼儿童的口头语言。

儿童从父母那里习得第一手语言材料,再从老师那里习得第二手语言材料,在小伙伴那里习得了第三手语言材料,然后在平常的生活中广泛地习得第四手语言材料,这四种语言材料交错更迭,相互影响,促进儿童的语言材料逐步直向成熟或者丰富翔实。

语言学研究表明,思维指挥语言,思维的先验性决定语言的先验性,一位口头语言材料丰富的孩子,其实书面语言材料也是丰富的,然而一位在日常生活中伶牙俐齿,说话口若悬河的小朋友,在呈现作文的时候并不令人如意。部分语文教师也认为这样的孩子口头表达力都不错,书面表达力也应该不错才对啊。

我们研究发现,口语与书面语在儿童的语言世界里是有很大差异的,口语的随意性表现很大,书面语要求精确适合特地的语言环境,能够充分地体现文章的主旨才行,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一通。因此,作文教学时,教师只有不断锤炼口头语言丰富的这类儿童才能逐步转化生成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作文教学体现浑然天成的气势。

孙子曰“兵贵神速”,能让一场战争取得主动权或者决定性的胜利。作文讲究“一气呵成”才能有一种文思泉涌的内在感觉,才能呈现作者灵感的率性文字。当读者阅读或诵读时就会找到一种内在的体验,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

我觉得“兵贵神速”讲究的是指挥者的用兵机智和用兵气势。“一气呵成”讲究的是作者对文章材料的把握,早已“胸有成竹”下笔时如有神助,而后使文章浑然天成,是一种“匠心独运”的气势,他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四、作文教学讲究谋篇布局和材料取舍。

一篇完整的作文,需要我们课篇布局,深思熟虑的,这与中国象棋的布局有相通之处。

中国象棋讲究“谋定而后动”,“车、马、炮、士、象、将、卒”十六颗子,双方共计32颗子,他们巧妙的配合运用,在双方的博奕中演变为无穷的招数,令老少象棋的朋友乐而往返。一篇作文中主要语言材料就相当“车、马、炮”,主题思想就相当于象棋中的“将、帅”,次要材料相当于“士、象、卒”,一盘完整的棋,在下棋前每一颗子都不能空缺。一篇完整的作文同样要求在成文前每一种材料都缺一不可。

象棋中最后为了智取对方的将帅,有时不得不“舍车取帅”;作文中最后为了突出文章主旨,有时不得不“舍去精心搜集的材料”。

作文中要求主次分明,脉络清楚,主旨突出,这与象棋的“攻取对方将帅为核心,配合运用子力为谋略”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快乐中谋篇布局,在快乐中作文能够感受语言思维带来的无限遐想,就像博弈双方一样,师生永远在双方的生命成长中找到人生价值的内在体验。

五、作文教学讲究文气生成。

作文讲究“文气”,文心雕龙说“文气是文章之灵气与气势矣”,作文教学时教师肯定要将这种“文气”传递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写出充满灵气或虎虎生气的浑然一体的文章。

文气从何而来,文势从何而生,“文成于思而毁于随”。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梳理作文的“文气”。

1.“一览众山小”只有登上高耸入云的泰山,才能领略自然的神奇魅力。只有让学生搜集和占有丰富语言或博览相关的名家名篇才能写出文字优美的作文。

2.“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的实践作文练习,才能写出具有生气的作文。

3.“天地文成胸”只有吸收天地之间的灵气,才能写出充满真知灼见的作文。

4.“性灵随园化”只有用真切的心灵去书写内在生命的体验,才能写出充满文气的作文。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从新课标入手,通过不断锤炼学生的口头语言来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在作文教学教会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来进行材料的取舍,对作文进行谋篇布局,从而体现文章的浑然天成的气势和生机蓬勃的文气。

【文献】

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中的《孙子.九地》

2. 明朝•胡应麟《诗薮•近体中》

3.《孙子兵法》中的《孙子•计篇》

4.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

5.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6.唐代.杜甫《望岳》

7.马克思《资本论》

8.清代.袁枚《随园诗话》

9.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11)版》

作者:肖小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维导图广告创意论文下一篇:核电工程造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