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第1篇

近些年,中国的应试教育饱受垢病,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逃”出国,剩下的家长们则除了抱怨就是抱怨,习惯性地将孩子教育不好的责任推给社会。然而广东的一位父亲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身为公司董事长的臧根林,用自己独特的教子智慧,让儿子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主动出击

臧根林曾经说过,教育子女是最难的事情。下属不听话,可以辞退;领导合不来,可以辞职;朋友不投缘,可以绝交。只有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是没办法的,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无论身体健康与否,无论人品好坏,都断不了这层血缘关系,没有办法辞退,没有办法逃避。

1994年,在儿子阳阳不到1岁时,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广州,作为计算机博士的臧根林开始下海创业。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他秉承着一个理念:就是赚再多的钱,如果儿子没教育好,自己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

为了挤出亲子时间,臧根林每周六加班工作,整个周日都留给儿子,基本上雷打不动。他认为亲情也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维护,断了几年再来就可能接不上了。

而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周围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臧根林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儿子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臧根林内心无比纠结,最后,他问了自己三个问题: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回答是否定的,这里有自己习惯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朋友圈子;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当然,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会说是;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答案不言而喻。

臧根林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他的朋友为了不让孩子遭受应试教育,在孩子9岁时将其送到英国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个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三个问题让臧根林豁然开朗。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

既然没办法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就去好好适应它,变被动为主动。經过一番深思熟虑,臧根林琢磨出了一套独特并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国应试土壤的教子之道来。

“木桶效应”

初中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很多家长面对突然变得乖戾不听话的孩子束手无策。臧根林应对的办法是找个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

他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就往往容易嫌父母啰嗦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有意拉开的距离反而使儿子与父母的感情更加贴近了,阳阳平稳地度过了叛逆期。

上了高中后,学业负担明显加重,阳阳一时有些适应不了,成绩徘徊在班级中游,始终提不上去。按照这个水平,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阳阳一度有些气馁。一次,他放学回家,垂头丧气:“我今天作文跑题了,30分,我只得了10分。看来,我大学没戏了。”

臧根林安抚、鼓励他的同时与他认真分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阳阳喜欢理科,对文科不大感冒,他觉得自己应该在长项上多下功夫,争取更多的优势。

臧根林想了想说:“儿子,高考就像一只木桶,6门课就是6块木桶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你的高考成绩,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了。”

如此新颖生动的解释让阳阳一下开了窍,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后,决定先从最薄弱的语文成绩上进行突破。

学期末,在其它功课基本保持原有水平的同时,他的语文成绩一下提高了近20分,总排名来了个大飞跃,一下进步了40名。

一战成功后,阳阳对爸爸心服口服,开始遵循“高考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果然一步步提升。

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阳阳对爸爸说自己的字写得太难看了,估计会影响成绩。因为有专家说字难看的人考试每门课平均可能会被扣2-3分。对此,臧根林很赞同,他形容字写得难看等于“木桶”的每块木板都有一些“虫眼漏洞”。

为了堵住漏洞,臧根林和儿子一起上网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专门教人怎么把难看的字写好看的专家,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改变写字习惯。

当发现专家是在北京办培训班时,阳阳一下泄了气。不过臧根林却没有放弃,一个周六下午,他带着行李来到学校门口,等儿子一放学,爷俩直奔机场飞到北京。周日上了一天的写字课后,晚上飞回广州。星期一上课写作文时,老师发现阳阳写的字像换了个人。

这件事在臧根林的朋友圈中传为热谈,很多人佩服的同时自认无法做到这样的果断。臧根林却觉得,人真想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难,就怕不下决心去做。

高考成绩出来了,阳阳如愿以偿考入了理想的中山大学。臧根林觉得比谈成一笔大生意还有成就感,而儿子的话更让他欣慰,“爸,我这次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设置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用几年时间去一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实现目标。”

《孙子兵法》

臧根林的法宝远不止这些,他还将《孙子兵法》运用到了教子中。他发现,《孙子兵法》里有很多用兵对阵的智慧,对教育孩子也有参考意义。比如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臧根林将这段话与教子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靠武力、棍棒打出来的孩子,就等于打仗时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攻下城墙一样,虽然胜利了,但代价也很高。所以家长就算每次都打得孩子服服帖帖,也是“非善之善者也”,仅次于打败仗。“伐谋”才是最高境界。

所谓“伐谋”,简单讲,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想教他一个道理,直接讲他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一定听,但讲一个故事然后一起分析道理,他觉得道理是自己分析领悟出来的,不但理解深刻很多,也容易记住,会成为他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阳阳比较好静,不喜欢体育锻炼,臧根林担心高中特别是高考之前的高强度复习会让他身体顶不住,所以在他初中毕业准备上高中时,和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采用的策略就是百试不爽的“伐谋”。

臧根林说:“爸爸希望你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究生,但生活费必须你自己赚,否则会被同学笑话的,你说说,你能靠什么本事赚钱养自己?”当时阳阳正在学小提琴,想也没想就说教外国小朋友拉小提琴。

臧根林为他分析,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外国人比你拉得好,另外外国人孩子也少,所以这门手艺不一定赚得到钱。阳阳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其他办法。

“如果真没别的本事了,爸爸教你一招儿,中国留学生凡是没别的本事的,最后一招儿就是去中餐馆洗碗。养活自己绝对没问题。是不是从明天开始,我们家的洗碗工作就由你全包了?”阳阳脸都憋红了:“我还是想学别的,不想练洗碗。”

看时机成熟了,臧根林这才说,“是啊,7年时间只要你肯好好练,什么事情学不会练不好呢?你不想洗碗,我再给你个提示,越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在国外越有竞争力,文化的差异会造成吸引力,你想想什么东西比较有中国文化特色?”

“我练太极拳行吗?”阳阳叫道。这正是臧根林在等待的答案。他天天早上练陈式太极,知道这个运动比较符合阳阳的性格,如果直接叫他练,他是不会练的,现在他巧妙运用“伐谋”的策略让儿子自己提出,就大功告成了。

為了能让儿子喜欢并坚持下去,第二天臧根林带儿子去会所太极馆,悄悄和教练说:“男孩子都喜欢力量喜欢英雄,只要不弄伤他,你摔他几跤他就一定会喜欢学了。”教练心领神会,在试练时让阳阳出拳去打他,越使劲越好,结果每次都是阳阳还没看清楚就被摔倒在地。见太极拳威力这么大,阳阳高兴得咧着嘴笑个不停:“爸,我就要练这个。”

自己喜欢的东西练起来就会努力刻苦。高中3年,无论学习多紧张,阳阳每天都坚持练太极拳,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保证了高考的正常发挥。

“金刚钻”理论

除了身体,臧根林还十分注重儿子的性格培养。他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乐观的人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竞争中会更具优势,而性格并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培养改变的。

从阳阳上初中开始,臧根林就把他当成年朋友一样对待,自己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大一点的困难或危机,都会说给他听,然后分析这件事情如果悲观解决应该如何处理,乐观解决应该怎么去做。

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了很多社会问题,网络上愤青网民很多,中学生血气方刚,看了网络上一些东西很容易激动,阳阳也一样。

阳阳高考后,臧根林建议他去街上摆摊。阳阳去了后明白,其实城管执法还是非常文明礼貌的。这时臧根林告诉他,广州有上万名城管每天在执法,偶尔一次发生了冲突打架,报纸网络就会报道渲染,所以你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社会真相,亲自去体验几天才会明白。

2012年,阳阳上大学了。臧根林告诉他高考的“木桶理论”结束了,读大学要用“金刚钻理论”:你可以很多门课都是“短板”,及格了就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两门强项,也就是自己的“金刚钻”,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

臧根林认为现在社会很缺乏创新能力,劝儿子训练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到大学毕业时手上有10项专利证书,找工作比一个研究生文凭管用多了。

为了开拓儿子的创新思维,每天早上锻炼时,臧根林就会和儿子一起讨论头一天的重大新闻,先分析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解决或以后避免发生。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如汶川突然地震了,属于天灾。但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部分问题是通过完善国家法律制度等,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深入讨论怎么完善法律制度,讨论结果往往就是一个好的提案;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层面解决的,用头脑风暴把可能的解决方案都列出来,最后选出一个认为可行的方案,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一项专利的原型。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到目前为止,阳阳已申请了7项专利。2016年6月,阳阳大学毕业,选择了出国读研。此时的他拥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事情不是去抱怨,而是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头脑灵活,思维开阔,有着良好的处理事情的能力。

臧根林非常放心地看着羽翼丰满的儿子飞往更广阔的天空,也坚信他能闯出自己的天地。对于求教的家长,臧根林说,“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既然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就成了关键。再贫瘠的土壤,经过精心培育也能长出参天大树来!”

编辑/杨晓琴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国式品牌相对论是传承国学智慧的全局观商业方法论,强调打造优势品牌必须内外兼修,在“态”与“势”之间寻求均衡发展,使新闻、公关、营销与广告相互协调、扬长避短。

新引言:橡果品牌启示录

中国式品牌相对论是用传统哲学的“态”和“势”解析品牌发展的。笔者在此以橡果国际公司为例,综观橡果国际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一个综合利用传播技巧均衡商业品牌的“态”与“势”的轨迹:

1、1998年的橡果看准电视购物的潜在市场,便执着地投入其中,通过对各地级电视媒体零碎时段的批量购买有效降低产品宣传成本,并且通过不厌其烦的大量重复传播。

2、获得了初期资本积累的橡果走入第二个阶段,即“重复累计增长阶段”,同期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两万多个零售终端,并且在各项目间实现“单体运作”与“集中配送”的组合式经营,防范因某个产品的风险影响到橡果的整体品牌形象。

3、2005年橡果通过央视广告大力推广好记星电子学习机,是橡果在固有“电视直销+渠道分销”基础上尝试品牌运营的试水之作,随后橡果国际筹划海外上市,并先期获得软银赛富三千五百万美元投资。

4、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同年的消费者投诉热线受理电视直销类投诉共约460件,在国内400多家电视直销企业中,橡果成了众矢之的,但是也达到了对橡果国际的品牌炒作目的,通过损失部分子品牌的美誉度而使“橡果国际”这个母品牌的知名度得以几何倍率增长,同时让大众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制造“暴利”和“营销神话”的高赢利型企业,并被称之为“强大的品牌孵化器”,这就为其上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毕竟投资者更多看中的是资金回报率。

5、2007年5月3日,橡果国际(Acorn International Inc.)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股价表现抢眼,成为中国电视购物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只股票。

从品牌积累到把负面的信息换个角度调整为正面的有利因素,通过品牌运营升级为资本运营,再利用资本螺旋式滚动发展,就能使品牌能量得以相互转换,把企业一步步打造成为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品牌“航母”。

势论:品牌的中国式崛起

品牌,具有可见之“态(Form)”和无形之“势(Power)”两个主要的构成元素,是一种综合反映的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有时间和空间历史跨度的復合体。

“有态无势”或者“有势无态”都不能成就真正成功的品牌。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如果能够有与无兼修、虚与实相顾,那么消费者就能从物质到精神两个层面都得到愉悦和享受的快感,美誉度、忠诚度也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产生的。

笔者对品牌的概念所进行的中国式表述为:

中文定义:品牌,是一切相关联之态与势的反映存在。

英文定义:Brand,Is a phenomenon about Form and Power。

意译:品牌是关于“态”与“势”综合反映的客观存在。

态(Form),有形!是已经客观存在已知的东西,可以通过人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觉去感知得到。在物理学里表示为Form Factor,形态系数、形式因素。

势(Power),无形!广义地讲,势就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种能量。简单地说,势就是一种未知且可改造的可控能量!

从《孙子兵法》古典军事概念角度来看,可以诱导军队高度作战积极性和强烈杀敌欲望的这种能量就是“势”。

从人文的哲学角度来分析中国式品牌相对论的(品牌态势理论),其基础是创新的“有机二元论”哲学思想,因为从哲学角度来看,商业品牌必须具有一种创新式哲学思想与内涵。

传统二元论的意义只是发现了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而有机二元论则真正是国学智慧的精髓所在,强调不要割裂、强调有机融合、强调辩证态度、强调互通互融、强调和谐状态,所谓“势”就是一种使二元论得以有机转化的潜能量。

中国太极概念就是具有“有机二元论”特征的最好例子,黑白图形构成不是简单的对立或彻底的割裂开来,而是呈现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溶互动之势,强调对立的统一、强调和谐的永动状态。

在现今品牌商战中,提中国式品牌相对论就必须要解释太极密码的玄妙之处:那两个视觉上非垂直排列的虚实圆点,其实完全垂直且大小相同,只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视觉误导。其存在意义绝不在其大小,这两个“时空奇异点”就是“势能动力点”,蕴涵着能量变化与转换的关系,使得整体感觉是:静中蕴动势、动中有静态,它们所具有的这种能量就是“势”!

如果真正按照完美的制造工艺生产出这样一个实体,当我们把它放到绝对水平的平面上,即使不用施加任何外力,那两个点所具有的潜在物理势能之间相互转换,就像保持了理想的永动状态,足以让这个物体永远不停止、永远以加速度的形式运动下去!

简单地说,中国式品牌相对论的基础是哲学的有机二元论思想,更强调品牌与消费者“溶”与“动”的和谐状态,这种哲学观念也正是今日商业品牌得以可持续性增长的命脉根本。

应用:相对论三大实用定律

做品牌,亦如滚水之道:做到60度、易;做到80度、不易;做到90度、难;做到99度、更难。然而更多时候,就是差那么一度或几度,我们的某些商业品牌便如强弩之末,问题出在哪里?大部分是出在品牌与消费者的“溶”与“动”方面,出在对于“势”的理解和应用方面。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应用,中国式品牌相对论直接应用的三大基本应用定律:

定律1初建型企业:坚定一个基础行业,制定好品牌发展的长远大计,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做全面而细致化的品牌工作,要先解决好企业发展的温饱问题。

定律2成长型企业:除了审时度势,企业还必须有持久耐力与恒心去完善,一点一点为品牌加分,切忌拔苗助长的毁灭式炒作,除非有相对保险的防护措施(危机预案)。

定律3成熟型企业:企业与品牌都已具有一定规模,就要在“态”与“势”之间作好均衡的基础上,把握好“拐点”与“路径”,寻求安全稳定的可持续性赢利与发展。

中国式品牌相对论是传承着国学智慧的全局观商业方法论,通过解悟太极式品牌密码,剖析商业品牌成功非偶然的内在规律,强调打造优势品牌必须内外兼修,在“态”与“势”之间寻求均衡发展,将一切相关联因素在品牌战略角度加以有效过滤、变通应用,并使品牌与商品或服务呈现相溶互动的积极态势,使新闻、公关、营销与广告相互协调、扬长避短。

比如中国品牌相对论很重要的应用——知势。知势的难点不在于从劣势中看出发展中的优势所在,而在于优势中看出发展中的劣势。IBM就是“知势”的很好例子。

长久以来,IBM始终依靠PC向消费者售卖高科技商品、传播国际化品牌,于是人们对IBM这个蓝色品牌的印象已经形成:IBM就等于PC!

而在2004年底,IBM却把始终以技术超前享誉业界的PC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全球业务以12.5亿美元卖给了联想,在后PC时代,剥离了PC业务的IBM更倡导着On Demand(随需应变)的创新理念,揭示了丰富的品牌内涵、更传达了其不仅仅局限于PC,甚至IT领域的广阔的国际化品牌沿展趋势。

陈庆新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聚势英盟品牌传播机构总经理

名家评述:

李光斗:品牌之“势”乃最高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至上阶段,奉行以产量取胜的规模扩张模式;第二个阶段是管理至上阶段,通过营销创新、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三个阶段是品牌至上阶段,要求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广告等各个方面都服务于品牌,可见品牌之“势”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竞争力。

独辟蹊径地从“势论”的角度诠释中国式品牌的概念,明确阐述了品牌战略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这对中国企业客观理解自身的商业品牌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李光斗: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周培玉:品牌时代的思想者

品牌理论来源于西方,但经陈庆新一番中国式的思考和梳理,就颇有几分东方韵味,且富有哲学意义。不仅如此,他还融通地采用众多学科知识,分析品牌态势理论存在的广博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其中也包涵一种态势的思想,治国如此,用兵如此,经营企业亦难出其右。(周培玉:全国商务策划师总部主任,主编大学商学院公共课教材《商务策划管理教程》。)

茅理翔:势、理、情,交融之说

将创牌、树牌、维牌、保牌及充分发挥品牌的威力抓住了一个“势”字,顺势、趋势、借势、造势,真是把品牌的核心思想说透了,从《孙子兵法》、诚信道义及西方文化的融通,好象找不到真正如何讲创牌的方法之说,但是如果细细体味,这一理念其实就是教你如何创牌、维牌、用牌。(茅理翔:方太集团董事长)

郑展威:品牌时代,势在必赢!

“势,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在品牌传播过程当中,无论采用何种“势”能,只要能够准确地审时度势、把握好时机出手,往往就能产生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的必赢态势!

中国式品牌相对论(品牌态势理论)的观点及现实商战应用更是把中国兵家传统智慧进一步发扬光大,融通了多学科的品牌态势理论,新颖独特、自成一派。(郑展威:中国品牌研究院院长)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第3篇

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的领导者,事实上,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怎样巧妙处理:与各种帮派之间的关系问题。

既然这个问题存在,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就应该认真地研究一下,妥善处理的方法。其实,巧妙与各种帮派周旋,是一门艺术。因此,领导者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必须首先承认以下客观事实:各种帮派的产生,既非一朝一夕,它的消失,也决非短期内就能办到。

各种帮派既然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种帮派,都能在组织管理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每一种帮派,都能对其他帮派,甚至对领导者自身,产生微妙的影响和牵制作用。

每一种帮派,都有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有的可能抛头露面,有的也可能“谦虚”地躲在人群里。各种帮派之间,既相容,又排他;既对立,又统一;既协调合作,又分道扬镳,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排列组合格局。

某一种帮派的壮大,就意味着,必有另一种或若干种帮派的削弱,这种发展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随之产生另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任何帮派都不能永远正确,如同任何人都不会一贯正确一样。领导者与各种帮派之间,存在着法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不可改变的,尤其是当领导者出现重大失误时,上级组织很可能挑选某种帮派的代表人物,来担任新的领导者。

领导者要妥善地处理好同各种帮派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各种帮派存在的理由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然后,根据组织管理活动的需要,区别对待,用其所长,灵活巧妙地运用每一种帮派,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领导者应该始终居于支配全局的有利地位,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对各种帮派起到领导、协调、引导、监督、制约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原则,使各种帮派都感到,你没有倾向性,是他们可以信赖的领导者。

什么是“办公室政治”?要了解这个话题必须先从“政治”一词的原义加以探索。政治:政,是指众人之事;治,是指管众人之事。孙中山曾就“政治”两个字做过解释,他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西汉刘向把政治分为三个品级,他认为“王道的政治感化人民,霸道的政治威服人民,强横的政治以武力胁迫人民”。

一个人过于迷恋政治,将变成投机分子,过于远离政治,将变成世外之人。通常人们一谈到政治,首先就产生本能的戒备心态,马上就会将政治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打击报复、告密、搞运动、穿小鞋,等等一系列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联系起来,恨不能躲得远远的。

在某种程度上,办公室政治可视为一个单位的“成人仪式”。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出于对“政治”这个概念的不甚了了和“复杂”甚至“肮脏”的传说,往往对所谓“政治”不感兴趣而“远离政治”。

但是总有一天,他会发觉,自己从来就在一个政治体系中生存游刃,而政治也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政治意识”的觉醒,或可算得一种成熟。可以说,没有单位成长带来的必然变化,就没有办公室政治的真正觉醒。

而如何驾驭办公室政治?如何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中,保持平衡?如何把握敏感的政策尺度,以规避政治风险,掌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最佳平衡点?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领导,醉心于禅、儒、兵法及毛泽东著作。依靠研读这些充满了驾驭智慧的哲学体系,他们也许能够对自己所统御的单位王国,参与更透。

汉朝刘向在《权谋》一书中说:“权谋有正义与邪恶两种:君子的权谋是正义的,小人的权谋是邪恶的。”中国人历来讲究策划和谋略,《孙子兵法》更是将兵家谋略,升华到“上兵伐谋”的高度和境界,而“权谋”与“权术”两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目的不同而已。一般情况下,以权力或计谋战胜邪恶者,被称之为“权谋”;而以权谋私者或用“阴招”排除异已者,则被归入到“权术”一类。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第4篇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第一克是她自己发现的,第二克和第三克是公众捐赠的。当她发现世界上的第一个0.1克镭时,她毫无保留地把提纯方法公布给了全世界,来之不易的第二克与第三克镭也被她用去一克用去继续研究一克用去建设镭研究院,丝毫不为自己。在这个物欲的社会,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很值得人们去学习。我一直很喜欢居里夫人,近日在网上重新查阅了一下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再一次为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其实我没有什么偶像,也不会去追星,很少敬佩什么人,但对于居里夫人,却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在我看来,这个本名玛妮雅•斯可罗多夫斯基的普通波兰女孩日后之所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赋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是成功的,子女们不但个个成才,而且团结友爱,感情甚笃。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罗尼雅间的手足之情尤为感人。姐妹俩先后资助对方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其谦让、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由联想到报章杂志上的一些社会新闻:某家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财产而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来,他们真该为自己的举动而忏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应好好珍惜这样的血缘亲情才对,为什么一旦牵涉到利益问题,就变得如此自私无情呢?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抛弃了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实在是得不偿失呐!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真的非常羡慕玛妮雅的家庭,羡慕她与姐姐之间的那份无私真挚的亲情。事实上,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凉。十七岁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去外省当家庭教师,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失恋的痛苦经历,更教会她该如何选择终生伴侣,如何从本质上去认识一个人。看来,“长大”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磨难是不可避免的。在居里夫人的生平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短经历。当时她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敌严寒。于是,玛妮雅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现在的我,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致于空有雄心壮志,却拿不出半点实际行动。自订的学习计划哪回不是落得个虎头蛇尾、一纸空文的下场。我实在很想拥有居里夫人拼搏奋斗时的那股子劲头,哪怕是三分之一也行。但我清楚,有些东西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放下书本,跑到外头教太阳一晒,那点所谓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挥发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几日,肯定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实成功的秘诀人人都懂,问题在于真正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人只占少数;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我只希望这次的“激情”可以持续地长久一些,但愿我能够尽快找到自我奋斗的动力。毕竟,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一点精神支柱的。我的支柱究竟在哪儿呢?也许上面的话题显得有些无病呻吟,但那确是我目前的疑惑之一。当然,对于人生,除了迷惘,我尚有许多幻想。比如说:爱情、婚姻。那么,怎样的爱情和婚姻可称得上是理想和美满的呢?我觉得,居里夫妇的例子给了我最好的回答。他们的婚姻揭示了夫妻结合的最高意义——家庭与事业的和谐统一。他们的相恋是那么的奇特:一场“纯学术”的谈话让他们互生好感;简陋的小阁楼成了他们探讨学术问题兼约会的场所;居里先生将自己的学术著作作为定情之物;最终,“科学”这个共同理想,把两个天才溶化在了一起。婚礼议程极其简单,结婚用品除了两辆自行车外,别无他物,而蜜月旅行便是骑车郊游。在短暂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发现并提炼了钋和镭,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是何等质朴而动人的爱情啊!或许在爱情观上人各有志,更何况这样的“天作之和”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们的故事至少给了我们一些信心,确切地说,是一种信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着完美境界的!美好的生活是值得向往的!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想,有了这信仰,那些执着追求理想的人们便又可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气。不仅如此,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在这对纯粹的学者心目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荣誉”和“财富”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妇为那些有志于做学问的年轻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将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寂寞的漫漫长路。若无足够的毅力,千万不要轻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知难而退,临阵脱逃,继而变成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学者。君不见今日的学术界里,这类招摇撞骗的假学究何其多也!然而,科学研究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永远无法踏进科学的神圣殿堂。所以说,真正的学者是心怀宇宙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方能发现真理,并且真正懂得真理的价值。

那只有一边生活、一边体会了之后,我才收到启示: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即使已录曲折。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因为它不会永远萦绕着你。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拥有8个字的: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参考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3614.htm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孙子兵法》谋略概述

《孙子兵法》全文共分为十三篇, 包括了五个方面的智慧, 战前准备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主要讲作战前粮草准备、敌我条件的估算与对比、诱敌投降等; 作战指挥三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 侧重作战的主客观因素; 战场机变三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讲的是观察敌情, 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军事地理二篇《地形篇》《九地篇》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理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 特殊战法二篇《火攻篇》《用间篇》, 包括火攻和运用间谍。

在矫正教育实践中这种谋略智慧也处处体现, 如矫正教育的环境要素、条件要素、关系、手段要素等客观要素; 矫正教育的对象及特点、矫正工作者的主体素养、矫正教育政策规范、对矫正教育规律性的把握等主观要素, 都充满了谋略智慧。而矫正教育的事前计划准备, 包括矫正教育场所的选择、矫正教育实际的把握、矫正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设计等, 都要求矫正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谋略有充分的了解和自觉的应用。在矫正教育实践过程中, 面对影响矫正教育效果的主客观因素的变化, 包括矫正教育对象的不同表现情况、矫正教育工作者的自身条件、矫正教育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等变化, 采取更加灵活应变的矫正教育策略, 再比如在监狱文化建设中, 对于组织矫正教育对象的各种文化活动, 如文体活动、节庆活动、会见活动等, 都需要矫正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强的矫正教育智慧、方法和艺术。所有这一切, 构成了一种“谋略的“场”、把握规律的“势”和应用智慧之“术”。

在我国矫正场所矫正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中, 许多矫正场所都在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方法与矫正需要结合起来, 例如陕西监狱局在开展循证矫正试点的课题探索中, 创造性地“古为今用”, 即参照中国古典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例, 将《循证矫正本土纲目》设计为法、方、矫、学、忌、联等“六部”, 以“六部为纲”, 纲下列目, 纲举目张 (1) , 使其兼具行动指向作用、行为标准参考作用和数据库的编程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事例充分说明, 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可以成为矫正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矫正工作者学懂弄通《孙子兵法》等谋略典籍, 可以在矫正教育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兵法谋略对矫正教育智慧的启示

( 一) 上兵伐谋———加强对矫正教育工作者能力的培养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有“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智”即“上兵伐谋”, 以高明的谋略取胜; “信”就是要有威信、使人信服; “仁”, 仁爱部下; “勇”强调将领果断做事, 勇往直前; “严”要求将帅治军严明不徇私枉法。在矫正教育中, 矫正教育工作者也要具备“智、信、仁、勇、严”的品质, 做到以巧妙的方法使矫正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教育改造, 严格执法, 在矫正教育对象中树立威信, 使矫正教育对象服从管理, 并且关心爱护矫正教育对象, 遇到监狱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应对自如。这要求矫正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能力, 全面丰富自身的素质, 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

( 二) 夫地形者, 兵之助也———建设监狱改造环境

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有“夫地形者, 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 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在行军作战中大有帮助, 而监狱、戒毒所等矫正教育场所的环境建设也是矫正教育的一大重点, 包括客观的监狱环境, 例如: 监狱绿化、监狱建筑布局、运动器材建设等, 还包括文化环境, 如宣传栏, 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活动等。监狱的客观环境可以使矫正教育对象身心愉悦, 而文化环境则陶冶矫正教育对象的情操, 从思想方面对矫正教育对象产生影响。

( 三) 知己知彼者, 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者, 一胜一负; 不知彼, 不知己, 每战必殆。”这句话的意思是: 既了解敌方情况, 又了解我方情况, 便能百战百胜, 不会有失败; 不了解敌方情况, 只了解我方情况, 胜败机会均等; 既不了解敌方情况, 又不了解我方情况, 那么, 每次战斗必然会失败。

在矫正教育中, 了解矫正教育对象与矫正教育工作者是矫正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矫正教育对象是矫正教育计划的前提, 是选择矫正教育方法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矫正教育工作者了解自己, 同样也是提高矫正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道“知人者智, 自知之明”也就是这个道理。

( 四) 令素行者———培养矫正教育对象服从命令的习惯

《孙子兵法·行军篇》有“卒未亲附而罚之, 则不服; 不服, 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 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 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 则民服; 令不素行以教其民, 则民不服。令素行者, 与众相得也。”这段话是说: 士卒还没有归附就惩罚他们, 他们就会不服, 不服就很难指挥他们行动。所以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士卒, 用严格的军纪军法去管束规范士卒, 这样必定会获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时管教士卒严格执行命令, 士卒就能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 平素不重视严格执行命令管教士卒, 士卒就养不成服从命令的习惯。平时的命令能得到贯彻执行, 这表明将帅与兵卒之间相处融洽、互相信任。

在矫正教育工作中, 矫正教育工作者也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矫正教育对象,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管束规范矫正教育对象, 以获得矫正教育对象的敬畏和拥戴, 使矫正教育对象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 保证各项政策能得到贯彻执行, 这表明将帅与兵卒之间相处融洽、互相信任。

事实上, 不仅矫正教育对象要养成服从的习惯, 矫正教育工作者也如此。矫正教育工作者应该养成服从命令、服从法律、自觉依法行政的习惯与作风。

( 五) 法令孰行———建设法治监狱

“法者, 曲制、官道、主用也”是《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话, 这里的法指的是军法、军制。

矫正教育领域中, 法包括法律、法制和法治。法律, 我国有《监狱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戒毒条例》等; 法制, 我国也有一套与法律相应的制度。所以, 这里的重点是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在监狱, 即依法治监, 依宪治监, 在监狱内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这既符合时代潮流, 也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

将兵法智慧运用到矫正教育领域, 对帮助矫正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素养、把握矫正教育规律, 促进矫正教育对象再社会化有重要意义。现阶段, “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攻心为上”等这些兵法智慧已经不知不觉的被运用到了矫正教育领域, 但这些研究较分散, 理论不成熟, 体系不完善。希望之后会有更多人重视, 并投身到兵法智慧与矫正教育结合的研究中, 让兵法智慧在新时代发出新光彩。

摘要:“上兵伐谋”, 这是誉为“兵学盛典”的《孙子兵法》中关于谋略的解读。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兵法奇书, 是远古至战国时期兵家谋略智慧的结晶,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孙子兵法》博大精深, 其中:谋略“五事:道、天、地、将、法”、“知己知彼”、“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不仅对军事战争有重要影响, 将其与对违法犯罪者矫正活动结合起来, 对提高矫正教育者谋略和技能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着眼点, 通过对兵法谋略与矫正智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尝试将兵法谋略应用于矫正教育场域和实践, 期望通过这种尝试, 带给矫正教育理论研究以一定的启示, 也希望监狱人民警察能通过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提高自身素养、自觉把握矫正教育规律、提高矫正教育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孙子兵法,谋略,矫正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朴民, 高润浩.孙子兵法详解[M].长沙.岳麓书社, 2005.

[2] 司马哲, 岳师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智谋鉴赏[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3] 孙良玉.<孙子兵法>谋略思想与警务危机谈判运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0.

[4] 钟尉.<孙子兵法>与经营管理研究百年[J].滨州学院学报, 2014-10-15.

[5] 寇思奇, 张莛.试论《孙子兵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5-1-25.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第6篇

1 注重教学谋略, 统筹安排全局

孙子在《计篇》论述到:“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起, 五曰法。……凡此五者, 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 不知之者不胜。”孙子认为, 战争是一综合系统, 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环境等因素。因而, 谋略战争应有全局的观念, 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工作中, 教材的审定、教案的编写、板书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反思和评教评学等各环节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全面把握, 必须要有教学理论来指导和谋略。

2 提高教员素质, 改进教学质量

《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将领须具备的“智、信、仁、勇、严”的基本素质, 教员也要具备。对教员来说, “智”就是要求教员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教员的天职就是传授知识、解答疑难。“信”就是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仁”就是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爱三尺讲台、爱自己的学兵。曾经有人说:“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勇”就是不畏艰难险阻, 敢于攀登教学、科研高峰, 不怕学海无崖苦坐舟。“严”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学兵。只有高素质的教员, 才能培养优秀的学兵。

3 充分了解学兵, 全面认识自己

《孙子兵法》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败。”对教员来说, “知己”就是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从而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清朝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曾说过:“教人者, 成人之长, 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 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知彼”就是认识自己的学兵。教员要知道学兵的个性、爱好、习惯、智商高低、家庭状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对掌握学兵的思想动态、了解学兵的心理有很大帮助。记得, 有一名学兵上课认真听讲, 学习很努力,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一次在课堂上, 他心不在焉, 经过侧面了解, 我才知道他父母刚刚离婚, 他便情绪低落, 精神萎靡不振, 经过我耐心的劝导, 才恢复良好的学习状态。学兵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充分了解学兵, 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精心准备教学, 做到有备无患

《作战》篇:“凡用兵之法, 驰车千乘, 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日费千金。”孙子认为, 只有作好充足的军需物资, 才能兴师打仗, 要打有把握之仗。教学同样需要精心的准备。教学准备工作是上课的基础, 是决定上课成败的关键。

5 教员科学引导, 学兵主动学习

孙子在《始计篇》中指出:“势者, 因利而制权也。”在《虚实篇》也说:“故善战者, 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了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教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兵是课堂的主动探求者和精神的主人。教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兵, 让学兵主动学、爱学、会学。在这方面, 教员要做到:

善于“激发”学兵学习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卢梭也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怎样激发兴趣?依笔者的教学经验: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动感, 唤起学兵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善于“引导”学兵勤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要以学兵为本, 通过让学兵观察、发现、整理信息、推理、判断, 使学兵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来调动学兵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员要善于管理, 善于构建快乐、真诚、融洽、友爱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使学兵在愉快、幸福中更加热爱班集体, 从而以更轻松的心情学习、生活。

6 营造和谐氛围, 形成向上态势

《势篇》:“激水之疾, 至于漂石者, 势也。”“故善战人之势,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合军聚众”务在冶兵力气(鼓励士气)。孙子认为,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善于制造一种有利的态势, 这样进攻才有强大的冲击力。“势”是作战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军队的势气。教员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态势。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安详、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员做好如下工作。

打牢学兵“爱军习武”的思想。兵书云:“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教员要善于引导学兵把“心”放在学习上。要教育学兵“武艺练不精, 不是合格兵”用“载人航天”精神鼓舞他们, 让他们努力向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王永志等人学习, 成就事业, 创造辉煌。

增进情感交流。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体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 对学习起到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纽带, 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 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 变得更富诱惑力。如何激活学生情感?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 教师有了真情, 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感染学兵。少训斥惩罚, 多激励表扬;少理性说教, 多情感投入。

7 运用灵活方法, 实施有效手段

孙子在《虚实篇》中精辟而形象地阐述:“夫兵形像水, 水之行, 避高而趋下;兵之形, 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 兵因敌而制胜。”也就是作战要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 作战方法可千变万化。课堂教学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授课的方法应不拘一格。我根据学兵的智力、心理、知识、能力迥然不同,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兵发挥各自专长、互帮互学、主动探究,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 “高层建筑配电线路”的教学上, 用平面设计图、施工图来展示布线方式, 效果就不如用3DMAX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能体现立体空间感。

8 结语

《孙子兵法》是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应当拓展思维, 深刻理解它蕴含的哲理和谋略, 发掘它的智慧之光去照亮教学的课堂。

摘要:作为部队的一名教员, 我研习《孙子兵法》不仅提高了军事素养, 而且对我的本职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 本文阐述了《孙子兵法》给我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孙子兵法,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证券投资金论文范文下一篇:基础管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