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政治遗嘱研究论文提纲

2022-08-14

论文题目:“工人民主制”—俄共(布)新经济政策初期的党内民主设计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俄共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曾试图通过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实现“直接过渡”,但结果却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为因应危急情势,俄共在放弃军事共产主义而转向新经济政策的同时,提出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向“工人民主制”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是在俄共(布)十大上提出的。从十大所通过的相关文件来看,“工人民主制”是共产党根据迫切形势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意在使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党内生活。在表现形式上,其展现为“排斥委任制度”,“普遍选举制、报告制和监督制”;在工作方法上,“对一切最重要的问题,在全党必须遵守的党的决议未经通过以前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在实现形式上,主要包括定期召开领导机关的公开会议、禁绝派别活动、保障批评权利、密切党群联系、开展清党运动等手段。之后,列宁在其“政治遗嘱”中又提出扩充最高领导集体、提拔基层领导者、改组工农检查院等措施,对该设想做出进一步强调与细化。但是,“工人民主制”设想最终“流产”了,其发扬“民主”的一面被束之高阁,而要求“集中”的一面则被过度放大,成为政策的主流。这一结果,与国际共运史曾遗留下严厉的党内生活传统、长期战争环境所导致的政策惯性、革命领袖列宁健康状况的滋扰、布尔什维克党对于新经济政策的忧惧心理等诸多不利因素有关,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俄国党员群众文化水平的低下。伴随“工人民主制”设想的流产,俄共党内官僚主义日益加剧,组织原则也发生根本性转变,新经济政策最终过早终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亦受到不良影响。概言之,“工人民主制”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危急情势下所仓促采行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新经济政策之间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与矛盾。对其开展研究,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进一步提高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俄共(布);新经济政策;工人民主制;组织原则;党内民主

学科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章 “工人民主制”的源起

第一节 经济状况恶劣

第二节 政治形势动荡

第三节 社会危机严峻

第四节 党内暗流涌动

第二章 “工人民主制”的主要内涵

第一节 俄共(布)十大对于“工人民主制”的设计

一、“工人民主制”的总体设想

二、“工人民主制”的实现形式

第二节 列宁在“政治遗嘱”中对于党内民主的进一步畅想

一、扩充最高领导集体,增进团结与稳定

二、拔擢基层领导者,改善机关作风

三、改组工农检查院,加强党内监督

第三章 “工人民主制”的流产及其后续影响

第一节 “工人民主制”最终流产的原因

一、思维依赖和政策惯性

二、革命领袖列宁不稳定的健康状况

三、新经济政策加剧党内外严峻形势

四、党内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疑虑

五、党员群众文化水平低下

第二节 “工人民主制”流产之后的情况

一、俄共官僚主义愈演愈烈,组织原则积重难返

二、新经济政策过早终结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

一、“工人民主制”实际上是一种“权宜之计”

二、和平时期仍需坚持并不断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三、要灵活措置“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

四、应正确认识和消除派别活动,维护党的统一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旅游发展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