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投资模式研究管理论文提纲

2022-09-14

论文题目: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

摘要:水利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治水兴水关系定国安邦。新中国成立以前,广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疆省份,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而土地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因而开展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广西后,为巩固地方政权、稳定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开始了水利建设。通过对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考察,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1950--1965年间,先是中共广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委员会,1958年之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对于开展水利建设,不仅仅是注重水利工程方面的修建,例如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水电工程,也同样十分重视水利主管机构的组建、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利法规的制定,而后者作为开展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水利建设的长久发展。此外,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变革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广西各族人民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占据主导位置,有效的保证了这一时期广西水利建设的速度、质量和规模。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切入点,阐明运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对“水利”与“1950--1965年”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背景。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国际形势造成周边局势的动荡,亟需中国共产党在短时间内巩固人民政权。与此同时,国内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国民经济亦处在崩溃的边缘。在广西,货币市场混乱、匪患严重,时刻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次,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在广西,封建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水利设施相对简单且工程质量差,因而对于治理水旱灾害收效甚微。此外,广西人文环境的改变也不断的加剧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水旱灾害频发的局面,从根本上要求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着眼于水利建设,兴修水利,契合了广西各族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阶段分析与考察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第一,恢复阶段(1950--1952)。中共广西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以建立健全水利主管机构为抓手,初步组织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确立了优先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模式,投资修复或续建旧有引水工程设施,兴建小型蓄水工程。第二,起步阶段(1953--1957)。中共广西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严格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投资修建水库为重点,修建中小型蓄水工程,在勘测、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试办小型水电站。第三,高潮阶段(1958--1960)。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贯彻落实总路线的同时,把批判“反冒进”与宣传贯彻总路线结合,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起来。同时,集中力量布局、勘测、规划、设计全区范围内的水电建设,有步骤的试办中小型水电站,有条件的开展水电电网建设。第四,调整阶段(1961--1965)。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始对区内水利建设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是加强工程管理与配套建设,有效开展了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此外,根据广西各地水利发展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山区人畜饮水工作,与此同时,开始进行河流梯级开发规划与县域电网布局。第四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特点。通过贯彻党委领导、“民办公助”的方针,以安全性需求为主导,一是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二是水利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三是初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水利建设格局,四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产量提高,促进了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五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这一时期广西水利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效,总的来说是坚持了“一个核心、一个主体,两个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即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水利建设的核心与根本,各族人民群众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科技进步是水利建设的不竭动力,同时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广西的治水兴水在拥有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严格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前提下,科学擘画水利建设未来发展的蓝图,实现广西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创新水利监督与管理体制机制;三是要坚持经济性需求与生态性需求并重,强化生态水利建设;四是要坚持科技治水兴水,持续推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广西水利建设;经验与启示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1.“水利”

2.“1950—1965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水利建设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亟需巩固人民政权,各项建设百废俱兴

(二)水旱灾害频发,严重损害经济社会秩序

二、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阶段(1950—1952)

1.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水利建设主管机构

2.依托大中专学校,培养水利技术人才

3.修复或续建旧有引水工程设施,兴建小型蓄水工程

(二)起步阶段(1953—1957)

1.组建水利主管机构,重视水利技术人才培养

2.以水库为重点,修建中小型蓄水工程

3.重视水电建设的勘探、规划与设计,试办小型水电站

(三)高潮阶段(1958—1960)

1.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基本实现“五化”目标

2.水电建设发展起来,大力兴建中小型水电站

(四)调整阶段(1961—1965)

1.加强工程管理与配套建设,重点兴建机电排灌工程

2.开展水库移民安置、水土保持、山区人畜饮水工作

3.河流梯级开发规划与县域电网布局

三、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特点

(一)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

1.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

2.水利技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3.初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水利建设格局

4.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提高

(二)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

1.贯彻党委领导、“民办公助”的方针

2.安全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

四、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历史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水利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2.各族人民群众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

3.科技进步是水利建设的不竭动力

4.水利建设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

(二)新时代广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1.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创新水利监督与管理的体制机制

3.经济性需求与生态性需求并重,强化生态水利建设

4.坚持科技治水兴水,持续推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域发展城市经济论文提纲下一篇:理工专业学生商务英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