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的思考

2022-09-11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导致学习只有对书本的认识, 没有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只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 没有交往和实践, 没有在现实中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只有封闭的班级和课堂, 没有课外生活。显而易见, 这样单纯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技能的传统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 才能成为“真知”。下面, 针对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1 强化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是地理学科特点的体现, 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

地理学科的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 也涉及社会科学, 综合性很强, 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 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使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地理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到知识能力并重转变, 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从老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 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转变;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1.2 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也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

笔者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参观宁化县乌龙峡水电站的实践活动”。首先, 在开展水电站的实践活动之前, 教师对学生布置将要实践的主题。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学过的有关等高线、地形、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等相关内容以及必修3“河流的综合开发”的课本知识。同时, 教师提出在实践过程中要探究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其次, 出发前教师科学地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到达水电站后, 组织学生参观并听取专业人员的介绍。然后各合作探究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结束后, 要求各小组篆写实践报告, 老师对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过程及小组的实践报告进行评价, 公开结果并作出点评。

由于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时间上较宽裕, 场地较宽阔, 心境较宽松愉悦, 因此, 非常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在实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由于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远足运动和爬山涉水中得到体能的锻炼、毅力的培养以及同学间师生间交往的加强, 这样进一步满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的那样:“知识应用带来的快乐, 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带来的快乐, 个体在群体协作中扮演角色的成功带来的快乐……这一切使我从心里感到生活真美好!在这种意义上的‘课堂’里自主学习探究真快乐!”同时, 由于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 能让学生充分领略祖国和家乡的丰富的资源和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 因此, 强化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2 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别

2.1 基本原则

(1) 合理编组与精心组织相结合。一般一个合作小组为6人左右,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这样使小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 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同时, 在各小组内要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每一次实践活动前由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提出目的要求, 各小组做好实践前的精心准备。规定小组活动规则, 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

(2) 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 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动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大胆去探索、去创造, 同时教师要加强指导,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 问题引导与发动学生积极探究相结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富有探究性意义的问题, 把问题当作学生实践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实践过程中的主线。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来生成问题, 把实践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学习评价的多元化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 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一方面在布置实践任务和探究问题时有所区别对待;另一方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 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5)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与在校的课堂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 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应用、深化, 以及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6) 小组自评与组间竞争相结合。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合作小组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 总结小组活动中有益的经验, 并使之明确, 分析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同时教师要加强各小组间的评比活动, 一方面加强对过程的评比;另一方面对实践成果的评比和展示 (如实践报告、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 。

2.2 主要类别

(1) 参观访问类:如参观水电站、气象站、水文站、工厂、农田等。

(2) 观察观测类:如天象、气象、物候、土壤、河流地貌等的观察观测等。

(3) 游览观光类:如了解旅游区的地质、气象、生物、文物古迹等。

(4) 调查研究类:如旅游资源、工厂企业生产布局、人口资源、自然灾害调查等。

(5) 规划设计类:如城市规划、旅游景区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等。

(6) 节日主题类:根据有关节日主题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7) 地理制作类:如制作各种地理模型等。

摘要: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导致学习只有对书本的认识, 没有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只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 没有交往和实践, 没有在现实中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就要促使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化, 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关键词:地理,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谌启标.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站区安防系统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下一篇:糖尿病产妇良好的胎儿监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