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效养猪关键措施

2023-04-25

第一篇:夏季高效养猪关键措施

生态养殖养猪场的四项关键措施

在选址环节减少养殖污染

猪场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当地政府的畜禽养殖区划。如果政府未划定养殖区和禁养区,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而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便的地方建场。猪场建设要以养殖规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来确定,猪栏的结构模式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养殖区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把养殖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与当地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甚至危害到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最后不得不面临关闭和搬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合利用废弃物,提高养殖收入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养猪经营模式,运用“猪-沼-草(林、果、渔、菌)”等生态养殖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技术,综合利用废弃物,达到增收减污的目的,是养殖户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厦门市鹭盛生态养猪示范场利用沼液种植高产狼尾草,年亩产可达20吨,蛋白质含量达23.6%,能量比玉米高出460大卡,并含有多种有机微量元素。他们把狼尾草打成萆浆,按1:1搅拌混合饲料,加上中药调节剂的专有配方饲养生猪。经试验7头商品猪从小猪25公斤隔栏到100公斤出售,可节约饲料成本25元左右。吃草的猪肉质鲜美,高钙、低胆固醇且含有20多种氨基酸的猪肉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头猪高于市场价30元左右的价格订立合同。也就是说,喂草的猪在同等条件下比喂精饲料的普通猪增收55元左右,一个年产万头猪的猪场可增收55万元。

提高饲料转化率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氮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延长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形成“猪-沼-草(林)-猪”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应不断延长生态产业链,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如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种植农作物,利用干湿分离的猪粪生产有机肥,供应无公害农业生产使用。利用新鲜猪粪养蝇蛆,利用发酵后的猪粪养蚯蚓,再用高蛋白的蝇蛆和蚯蚓养鸡、养猪,可以节约大量蛋白饲料的成本。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科学、成熟、有效的养殖技术,坚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养殖业才能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

第二篇:夏季养猪技术要点

夏季是养猪管理的困难时期,养殖户不仅在养猪管理上调控温度,而且还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因此,夏季加强养猪管理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养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两方面谈一下夏季养猪所注意的技术要点

加强管理篇

一、猪舍防潮

高温高湿情况下,猪体表面的水汽分压力与空气中的水汽分压力之差减少,使蒸发散热量降低,猪体散热更为困难,从而加剧了猪的热应激。42℃高温而气候干燥,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37℃但湿度大时,母猪却会热死。高气湿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使猪发病率增加、病情加重,猪易患疥鲜、湿疹等皮肤病,也易造成仔猪副伤寒、仔猪下痢、猪瘟、猪丹毒等传染病的流行。

二、防蚊虫

夏季蚊蝇泛滥,一些疾病则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的,例如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等,如果猪长期遭受蚊虫叮咬,可能引起以上疾病,所以可以安装灭蚊灯、使用蚊蝇香等,或者可用敌百虫兑适量的水进行喷洒,但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对猪造成影响。此外,一定要定期给猪打防疫针,以防疫病的发生。

三、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夏季保证猪充足饮水非常重要。蓄水池保证能在停水情况下满足场内所需;各舍随时检查饮水嘴情况,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保育舍断奶后要保证加药桶24小时有足够饮水。

四、防暑降温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造成猪因高热而不食,所以需要加强防暑降温措施,比如家装遮阳网、排风扇等设施,对猪舍进行良好的通风以排出猪舍内热量,降低猪舍温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一般猪舍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0℃。避免猪中暑。

五、消毒灭菌

夏季气温升高容易造成耐热菌大量滋生,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引起猪多种病害,猪舍清洗消毒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猪的细菌感染,为了防止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猪场必须重视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要定期清洗水槽和食槽,及时清除粪便,并不定期地对猪舍及周围场地消毒。

六、注意生猪营养

夏季由于气温过高,猪在白天的饮食量也可能随着下降,猪的生长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养殖户要在夜间为猪加料,喂养时间一般定在下午5点左右,夜间12点左右,早上4点左右,上午10点左右。喂养时最好能加入青草类饲料,另外还要定期的给猪喂淡盐水。在炎热环境下,猪需要一部分维生素来抵抗热应激,维生素C就特别重要,它不仅能增加猪对传染病和中毒疾病的抵抗力,还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肠道内铁的吸收。

预防疾病篇

夏季猪的常发病除了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外,近几年来还流行蓝耳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性感染等,使夏季猪病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因此诊断及防治时,应加以区别及注意。

一、夏季主要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饲养的猪,过热的环境温度易使猪产生应激,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在密闭猪舍,往往由于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果湿度较高,则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为疫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2、饲料品质不良。如饲喂了霉变的饲料等,会使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3、气温高,湿度大,天气变化快。这些因素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成为夏季猪病流行的重要诱因。

4、夏季蚊、蝇、蠓等昆虫促进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村猪舍不加盖纱网来防蚊、蝇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夏季常见猪病

1、猪附红细胞体病

病原:是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寄生于细胞内,也可游离于血浆中。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和年龄的?i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或其他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

临床特点: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防治: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可选用血虫净、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附红净等治疗。

2、猪链球菌病

病原:溶血性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本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常用消毒剂都易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春、夏两季,呈散发性传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本病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千克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临床特点: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浑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死亡。

防治: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肌注强效阿莫西林15毫克/千克体重,2.5%蒽诺沙星注射液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3、猪弓形体病

病原:本病由弓形体引起,又称弓形虫病、毒浆原虫病。

流行特点: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

临床特点:突然发病,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黏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

防治: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间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4、乙型脑炎

主要发生于1~2胎新母猪或新公猪,每年7~10月为发病季节。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也可传染人。其典型病理变化是母猪流产或死胎、公猪睾丸炎等症状。

5、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三、夏季猪病防治原则

1、强化饲养管理。一是要降低饲养密度,以利于猪体散热;二是要保持圈舍通风透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保证猪圈清洁、干燥;三是给猪只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水,每天向猪群提供2~3次含电解多维的饮水;四是合理调配饲料,尽量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避免使用霉变饲料。

2、提高防疫意识,杜绝疫病传入。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要实行封闭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对进出的人员和车?v、用具等要严格消毒;补栏时只能从没有猪病的地方购进仔猪,且要持有有效检疫证明才能买进。一定规模的养猪场,提倡自繁自养。

3、要强化消毒,把病原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夏季每天在清扫猪圈后都要喷洒消毒药,特别要注意对饲料槽、饮水器、排粪口、猪床和圈墙等处的消毒。要避免生猪运销人员和家有病猪的人员随意进出养猪圈舍。规模场和散养户除可选择使用专业消毒药物进行带猪消毒外,还可使用生石灰乳、草木灰水、2%烧碱溶液等传统办法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工作每天至少1次。消毒前要彻底清扫圈舍,以避免药效降低。

4、要按照“五不一处理”要求,严格处置病死猪及其产品。发现猪只生病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限制流动,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一旦出现猪只死亡,要在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法》和“五不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食用、不准随意丢弃病死猪,对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规定,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污染物进行焚烧、深埋和消毒的无害化处理。

5、做好免疫工作。对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实施免疫。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兽医指导下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免疫,农户在购进仔猪时,报告兽医,由兽医确定免疫时间和病种,不要等畜牧部门开展春秋季防疫时才免疫,适时免疫效果更好。各养殖场户还应根据实际需求,做好相关病种的免疫。

6、预防性用药和对症治疗。可依照实际情况,针对性的使用一些药物对特定疾病进行预防,对发病猪只采取抗生素对症治疗,可辅以清热凉血败毒和通便宽肠的中药制剂。

姓名:蔡占奎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蔡徐农技信息中心

邮编:053400

电话:18632838350

第三篇:生态养殖是养猪场增收减污的关键

集约化养殖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主流,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着诸多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它们每天要向外部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成为非工业污染源。据测算,1头90公斤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公斤,尿量2.9公斤,污水20-30公斤。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集约化养猪场提供市场的猪肉价格较低,单靠猪肉销售,企业效益也不会太好。因此,采取生态养殖模式,重视养殖全过程的管理,实行清洁生产,是控制猪场污染,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殖收入的关键。

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养猪场污染综合整治的工作经验及相关调研,从养殖全过程提出自己的几条思路,供养殖企业参考。

在选址环节减少养殖污染

猪场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当地政府的畜禽养殖区划。如果政府未划定养殖区和禁养区,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而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便的地方建场。猪场建设要以养殖规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来确定,猪栏的结构模式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养殖区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把养殖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与当地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甚至危害到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最后不得不面临关闭和搬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合利用废弃物,提高养殖收入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养猪经营模式,运用“猪-沼-草(林、果、渔、菌)”等生态养殖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技术,综合利用废弃物,达到增收减污的目的,是养殖户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厦门市鹭盛生态养猪示范场利用沼液种植高产狼尾草,年亩产可达20吨,蛋白质含量达23.6%,能量比玉米高出460大卡,并含有多种有机微量元素。他们把狼尾草打成草浆,按1∶1搅拌混合饲料,加上中药调节剂的专有配方饲养生猪。经试验一头商品猪从小猪25公斤隔栏到100公斤出售,可节约饲料成本25元左右。吃草的猪肉质鲜美,高钙、低胆固醇且含有20多种氨基酸的猪肉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头猪高于市场价30元左右的价格订立合同。也就是说,喂草的猪在同等条件下比喂精饲料的普通猪增收55元左右,一个年产万头猪的猪场可增收55万元。

提高饲料转化率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延长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形成“猪-沼-草(林)-猪”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应不断延长生态产业链,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如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种植农作物,利用干湿分离的猪粪生产有机肥,供应无公害农业生产使用。利用新鲜猪粪养蝇蛆,利用发酵后的猪粪养蚯蚓,再用高蛋白的蝇蛆和蚯蚓养鸡、养猪,可以节约大量蛋白饲料的成本。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科学、成熟、有效的养殖技术,坚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养殖业才能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

第四篇:控制养猪场环境措施

小环境和小气候的控制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多采用半封闭和封闭式猪舍养猪。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猪舍时应考虑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降温性能。墙壁和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使猪舍内外形成两种气候,让猪舍内维持一定的恒定温度。在建造猪舍时,猪舍屋顶的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大小不一的建筑材料,使热辐射不能穿透屋顶传入舍内。

屋顶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中间变成通风屋顶,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除,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导。墙体隔热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亦可采用彩钢板夹心复合板组装墙体。

猪舍通风降温,一是借助通风带走猪舍内的热量,二是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以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一般情况下,在最热的月份,通风降温所要求的适宜气流速度为1.0米/秒左右。

通风换气是指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增加猪舍内外空气交换,改善猪舍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多余的水汽。

所用通风换气方法:

一是自然通风换气。该方法是不借助任何动力使猪舍内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为此,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场(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小,一般为猪舍屋檐高度的3~5倍;猪舍要有足够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利于形成穿堂风;猪舍应有天窗和地脚窗,有利于增加通风量。在炎热的夏季,夜深后将所有通风口开启直至第二天上午气温上升时再关闭所有通风口,停止自然通风。

二是机械通风换气 。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迫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在炎热季节利用风机强行把猪舍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形成负压区,舍外新鲜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进入猪舍。

降低猪舍空气中的湿度是解决高湿的关键。解决猪舍内高湿除进行通风换气、增加舍内光照时间外,应减少猪舍内水的用量。如采用粪尿分离的干清粪法,减少用水冲洗猪笼和地面次数,经常保持猪舍干燥;在炎热夏季,尽量采用通风换气的降温方法,少用滴水、喷淋用水较多的降温方法;对舍内水管和自动饮水器等要经常检修,防止跑、冒、滴、漏水,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内的排污道要经常保持干净不存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猪舍灰尘主要来源于猪身、清扫地面的扬尘和饲喂干粉饲料的粉末等。为此,应尽量保持猪舍地面的清洁,减少清扫次数。减少干粉料粉末的飞扬,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适宜的流动速度和空气新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除通风换气外,还应尽量减少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质,加强舍内卫生管理,减少粪尿在舍内停留时间。

第五篇:夏季高温季节鱼塘用药关键点及方法

安徽怀远县双桥集镇路心村,养殖户王辉在他承包的池塘中撒药。

1. 控制水质浓度与防病用药(1)控制水质浓度是防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生产实践总结,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为淡绿色或黄绿色时,这样的水质不容易发病,较易于控制。当水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就要注意提高透明度。如水的颜色为浓绿色,此时如天气晴朗、池塘不缺氧时,用渔经强氯精350~500克/(亩·米)。定期用渔经底好片抛撒,改善底层的水质环境。

夏季鱼塘发病预知就看水质,当透明度10厘米左右时,鱼的健康状况不佳,水质发黑时,一定已经发生出血病了,不超过3~5天一定会有大批量的死鱼发生。因此,当水色过老时就应进行解毒与清水。根据天气情况,阴雨天气用水质保护解毒剂500克/亩全池泼洒。如果有缺氧的情况发生,应用靓水110 2千克/(亩·米) 颗粒氧250~500克/(亩·米),以四周为主抛撒。天气晴好,可以用好水素 渔经可乐,兑水泼洒。有时也可用二氧化氯解决问题。(2)控制鱼类适度生长速度。不能连续不断地加料,必须有停顿期。注意添加抗氧化的鱼用多维宝、电解多维以及保肝利胆的保肝宁和肝胆利康散。2. 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诊治。清晨鱼塘水面上有鱼打水花,在食台可见鱼体有红点,可判定发生了锚头鳋病。此病多发、易发。养鱼塘无虾蟹混养时,可用三锚净,按3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四周可以稍多用一些。此法一般3个月内不再复发。 对于一般特种鱼类及混养有虾蟹类的鱼塘,应选用混特1号,按3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四周可以稍多用一些。过5天左右,再使用1次。(2)车轮虫病或斜管虫病。清晨鱼塘水面上有鱼打水花,鱼体没有红点,有时可见鱼偶尔急速向前,俗称开飞机。基本可以判断为车轮虫病或斜管虫病。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显微镜检查一下更加稳妥。 可用纤车净350克 混特1号2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或可以用健水乐350克 混特1号2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也可用水稳克250克/(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3)指环虫病的诊治。清晨鱼塘水面上有鱼打水花,池周发现有鱼拱边。严重时,土池四周泥浆式混浊水。不要认为夏季水温在25℃以上就不会有指环虫,事实是即使30℃的水温,指环虫病仍然有大量发生的情况。 一般建议使用藻指清150克(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也可使用渔经水环100克 混特1号2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按照上述用法,一般第2天就可以明显好转。如果发现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说明用药或诊断出现问题,应及时复查。

(4)孢子虫病。

a.体外孢子虫:第一天用精敌500克/(亩·米),全池均匀泼洒,第二天用健水乐500克/(亩·米),全池均匀泼洒;病情严重时第三天再用辛硫磷溶液20毫升/(亩·米),全池均匀泼洒。有虾蟹池改用:混特1号25毫升 健水乐500毫升/(亩·米),全池均匀泼洒。

b.鳃孢子及喉孢子:第1天用精敌 健水乐泼洒;第3天用B灭 渔经高铜泼洒(或辛硫磷)。用聚碘溶液或碘复消毒。内服,每40千克饲料,用渔经孢克200克 百部贯众散500克,连服5~7天。3. 鱼类常见细菌病的防治鱼类的细菌病首先来源于水质问题,过浓或倒藻等。判断病情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清晨巡塘时,如果发现有鱼靠边游动,明显属于体质差、体发黑等。只要发现1条鱼有此种情况,就要马上检查,确定用药方案。

在此介绍一种万能的用药方案,效果很有保障。渔经水吾250克 愈血停250克/(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水质较浓的或病情较严重的,第2天重复1次。同时内服:新鱼血停500克 三黄散500克 大蒜素100克,拌40千克饲料,上、下午各1餐,连用3天。此法适合于细菌性出血病、各种烂鳃病、赤皮病、裂头病、泥鳅烂尾病、各种鱼的烂身等病症。4. 病毒性出血病及混合感染病防治首先有一个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我们如何在养殖生产实践中比较容易判断出是否就是病毒性病呢?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点可供参考:一看水质,水质不浓,透明度30厘米左右,淡绿色等正常好水色,通常是病毒性病。如果水质异常,可能是细菌性或与病毒性混感。

二看病灶,炎症很红,无浓液,无水肿,则为病毒性。 三看用药史,凡正常或基本正确使用抗生素,一点效果也没有,或继续有部分死亡,能排除营养缺乏症的,可能是病毒性的。(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根据症状,分为三类:①“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同时,鳃瓣因出血过多而呈白色,肠内充满黄色黏稠物,体表无明显病变。②“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③“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为鲜红色。

用小蛋白制剂(渔经壹号)250克拌饲40千克料,每天晚餐投喂,连用5~7天。此后如仍有部分病鱼,应按细菌性病内服。(2)银鲫鱼鳃出血病。与细菌性出血病类似,鳃盖、鳍条、体表、内脏出血;发病池塘吃食额外旺盛;很少看到黑头(在池塘边游动的病鱼),很少能打到病鱼;病鱼打上来稍微挣扎蹦跳,鳃部有鲜血流出(活病鱼很少,所以很少看到),死鱼捞上来水下一侧鳃盖上有血水淤积,呈现出红斑样,当地称“美人斑”,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判断是否鳃出血症状之一。

鳃出血的主要症状:体表有红斑块、鳃部血红色易流出,肠道内有黄水或成果冻状,开始发病时有零星死亡,继而数量渐增,吃食量不减。

大红鳃属于细菌性疾病,时常表现为鳃脓肿现象。5. 肝胆病的防治当鱼养到夏季时,大多鱼的肝胆要发生病变。不过要注意的是只要发生出血病,其肝脏总是会被感染的,看起来都是肝胆病。这样的情况要注意先放开肝胆病不管,治愈了出血病后再行调理。不要将治出血病与肝胆病的药同时使用。鱼类的肝胆病主要病因有三方面:①饲料缺陷,脂肪(油)过量添加或被氧化酸败而致,常表现为脂肪肝为初发情况,继而进一步病变。②不正确用药,过多使用如敌百虫、阿维菌素等类药物,有的甚至用敌百虫内服,无疑使肝脏严重受损病变。③水质或底质环境长期处于不良状况所致。 防治方法:一是改饲料源,有经验的养殖者自行加工饲料基本没有肝胆病发生;二是规范化用药,不要把农药当做渔药使用,不要在饲料厂大量加工药饲料,更不要用原料药(主要是过量添加),凡用药后,均应使用电解多维及应激灵拌饲内服3天;三是关注底层水质的改良,每半个月用1次渔经底好片、1次强氯精,以保持水质为年轻态。6. 高温期间用药注意事项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夏季高温天气来临。在此期间,疾病易发,急性为多,死亡量大。渔药作用快,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大批量死鱼。(1)高温期间暴发性疾病造成鱼类体质很差,选用药物应考虑尽量避免病鱼产生过度应激反应。例如,暴发性出血病发生后,第1次用消毒剂不宜用量太重,做到适当缓解,以准确内服,使鱼快速康复;第二次消毒,再考虑彻底一些。(2)严格禁止在鱼塘缺氧时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杀藻剂、生物活菌制剂等耗氧产品,应先使用底净活水宝、靓水110加颗粒氧等类产品后,水质改善后,再行使用。(3)高温期间最忌讳用药造成缺氧浮头,大多数的外用药都会耗氧,有时增氧也不管用。如果天气比较风凉,一般就不会缺氧。(4)忌病急乱投医,不要随意用药或加大药量,不要将几种药一起用。7. 连阴雨天气(黄梅天)疾病防治用药方法(1)连阴雨天气对于内服药物没有影响,可以正常使用。(2)使用消毒剂时必须保证水体溶氧充足,一般先用靓水110 2千克/亩 颗粒氧500克/亩,沿池四周抛撒。隔天可使用消毒剂,选择消毒剂避免用杀菌力强的药物如强氯精、含氯石灰、二溴海因、苯扎溴铵等,应用渔经水吾、聚碘溶液等。如果水深超过1.8米,就可以使用低含量的颗粒消毒剂,如福底安、底好片等。(3)有寄生虫病时,要注意先行清水,一般可选用底净活水宝2千克/亩·米,兑水全池泼洒,第2天就可以用杀虫药物。选用杀虫药物时应用作用较慢的,不要用敌百虫、辛硫磷、氯氰菊酯、硫酸铜、水稳克、开胃增食宝等。杀灭车轮虫可用纤车净,杀指环虫用渔经水环等。(4)用药后要进行不间断连续观察,如有异常现象立即采取解毒与增氧措施。请注意,不是说开了增氧机就不缺氧了,也不要用有机酸类进行解毒,而应用水质保护解毒剂。1. 控制水质浓度与防病用药(1)控制水质浓度是防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生产实践总结,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为淡绿色或黄绿色时,这样的水质不容易发病,较易于控制。当水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就要注意提高透明度。如水的颜色为浓绿色,此时如天气晴朗、池塘不缺氧时,用渔经强氯精350~500克/(亩·米)。定期用渔经底好片抛撒,改善底层的水质环境。

夏季鱼塘发病预知就看水质,当透明度10厘米左右时,鱼的健康状况不佳,水质发黑时,一定已经发生出血病了,不超过3~5天一定会有大批量的死鱼发生。因此,当水色过老时就应进行解毒与清水。根据天气情况,阴雨天气用水质保护解毒剂500克/亩全池泼洒。如果有缺氧的情况发生,应用靓水110 2千克/(亩·米) 颗粒氧250~500克/(亩·米),以四周为主抛撒。天气晴好,可以用好水素 渔经可乐,兑水泼洒。有时也可用二氧化氯解决问题。(2)控制鱼类适度生长速度。不能连续不断地加料,必须有停顿期。注意添加抗氧化的鱼用多维宝、电解多维以及保肝利胆的保肝宁和肝胆利康散。2. 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诊治。清晨鱼塘水面上有鱼打水花,在食台可见鱼体有红点,可判定发生了锚头鳋病。此病多发、易发。养鱼塘无虾蟹混养时,可用三锚净,按3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四周可以稍多用一些。此法一般3个月内不再复发。 对于一般特种鱼类及混养有虾蟹类的鱼塘,应选用混特1号,按3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四周可以稍多用一些。过5天左右,再使用1次。(2)车轮虫病或斜管虫病。清晨鱼塘水面上有鱼打水花,鱼体没有红点,有时可见鱼偶尔急速向前,俗称开飞机。基本可以判断为车轮虫病或斜管虫病。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显微镜检查一下更加稳妥。 可用纤车净350克 混特1号2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或可以用健水乐350克 混特1号2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也可用水稳克250克/(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3)指环虫病的诊治。清晨鱼塘水面上有鱼打水花,池周发现有鱼拱边。严重时,土池四周泥浆式混浊水。不要认为夏季水温在25℃以上就不会有指环虫,事实是即使30℃的水温,指环虫病仍然有大量发生的情况。 一般建议使用藻指清150克(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也可使用渔经水环100克 混特1号20毫升/(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按照上述用法,一般第2天就可以明显好转。如果发现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说明用药或诊断出现问题,应及时复查。

(4)孢子虫病。

a.体外孢子虫:第一天用精敌500克/(亩·米),全池均匀泼洒,第二天用健水乐500克/(亩·米),全池均匀泼洒;病情严重时第三天再用辛硫磷溶液20毫升/(亩·米),全池均匀泼洒。有虾蟹池改用:混特1号25毫升 健水乐500毫升/(亩·米),全池均匀泼洒。

b.鳃孢子及喉孢子:第1天用精敌 健水乐泼洒;第3天用B灭 渔经高铜泼洒(或辛硫磷)。用聚碘溶液或碘复消毒。内服,每40千克饲料,用渔经孢克200克 百部贯众散500克,连服5~7天。3. 鱼类常见细菌病的防治鱼类的细菌病首先来源于水质问题,过浓或倒藻等。判断病情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清晨巡塘时,如果发现有鱼靠边游动,明显属于体质差、体发黑等。只要发现1条鱼有此种情况,就要马上检查,确定用药方案。

在此介绍一种万能的用药方案,效果很有保障。渔经水吾250克 愈血停250克/(亩·米),兑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水质较浓的或病情较严重的,第2天重复1次。同时内服:新鱼血停500克 三黄散500克 大蒜素100克,拌40千克饲料,上、下午各1餐,连用3天。此法适合于细菌性出血病、各种烂鳃病、赤皮病、裂头病、泥鳅烂尾病、各种鱼的烂身等病症。4. 病毒性出血病及混合感染病防治首先有一个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我们如何在养殖生产实践中比较容易判断出是否就是病毒性病呢?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点可供参考:一看水质,水质不浓,透明度30厘米左右,淡绿色等正常好水色,通常是病毒性病。如果水质异常,可能是细菌性或与病毒性混感。

二看病灶,炎症很红,无浓液,无水肿,则为病毒性。 三看用药史,凡正常或基本正确使用抗生素,一点效果也没有,或继续有部分死亡,能排除营养缺乏症的,可能是病毒性的。(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根据症状,分为三类:①“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同时,鳃瓣因出血过多而呈白色,肠内充满黄色黏稠物,体表无明显病变。②“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③“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为鲜红色。

用小蛋白制剂(渔经壹号)250克拌饲40千克料,每天晚餐投喂,连用5~7天。此后如仍有部分病鱼,应按细菌性病内服。(2)银鲫鱼鳃出血病。与细菌性出血病类似,鳃盖、鳍条、体表、内脏出血;发病池塘吃食额外旺盛;很少看到黑头(在池塘边游动的病鱼),很少能打到病鱼;病鱼打上来稍微挣扎蹦跳,鳃部有鲜血流出(活病鱼很少,所以很少看到),死鱼捞上来水下一侧鳃盖上有血水淤积,呈现出红斑样,当地称“美人斑”,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判断是否鳃出血症状之一。

鳃出血的主要症状:体表有红斑块、鳃部血红色易流出,肠道内有黄水或成果冻状,开始发病时有零星死亡,继而数量渐增,吃食量不减。

大红鳃属于细菌性疾病,时常表现为鳃脓肿现象。5. 肝胆病的防治当鱼养到夏季时,大多鱼的肝胆要发生病变。不过要注意的是只要发生出血病,其肝脏总是会被感染的,看起来都是肝胆病。这样的情况要注意先放开肝胆病不管,治愈了出血病后再行调理。不要将治出血病与肝胆病的药同时使用。鱼类的肝胆病主要病因有三方面:①饲料缺陷,脂肪(油)过量添加或被氧化酸败而致,常表现为脂肪肝为初发情况,继而进一步病变。②不正确用药,过多使用如敌百虫、阿维菌素等类药物,有的甚至用敌百虫内服,无疑使肝脏严重受损病变。③水质或底质环境长期处于不良状况所致。 防治方法:一是改饲料源,有经验的养殖者自行加工饲料基本没有肝胆病发生;二是规范化用药,不要把农药当做渔药使用,不要在饲料厂大量加工药饲料,更不要用原料药(主要是过量添加),凡用药后,均应使用电解多维及应激灵拌饲内服3天;三是关注底层水质的改良,每半个月用1次渔经底好片、1次强氯精,以保持水质为年轻态。6. 高温期间用药注意事项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夏季高温天气来临。在此期间,疾病易发,急性为多,死亡量大。渔药作用快,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大批量死鱼。(1)高温期间暴发性疾病造成鱼类体质很差,选用药物应考虑尽量避免病鱼产生过度应激反应。例如,暴发性出血病发生后,第1次用消毒剂不宜用量太重,做到适当缓解,以准确内服,使鱼快速康复;第二次消毒,再考虑彻底一些。(2)严格禁止在鱼塘缺氧时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杀藻剂、生物活菌制剂等耗氧产品,应先使用底净活水宝、靓水110加颗粒氧等类产品后,水质改善后,再行使用。(3)高温期间最忌讳用药造成缺氧浮头,大多数的外用药都会耗氧,有时增氧也不管用。如果天气比较风凉,一般就不会缺氧。(4)忌病急乱投医,不要随意用药或加大药量,不要将几种药一起用。7. 连阴雨天气(黄梅天)疾病防治用药方法(1)连阴雨天气对于内服药物没有影响,可以正常使用。(2)使用消毒剂时必须保证水体溶氧充足,一般先用靓水110 2千克/亩 颗粒氧500克/亩,沿池四周抛撒。隔天可使用消毒剂,选择消毒剂避免用杀菌力强的药物如强氯精、含氯石灰、二溴海因、苯扎溴铵等,应用渔经水吾、聚碘溶液等。如果水深超过1.8米,就可以使用低含量的颗粒消毒剂,如福底安、底好片等。(3)有寄生虫病时,要注意先行清水,一般可选用底净活水宝2千克/亩·米,兑水全池泼洒,第2天就可以用杀虫药物。选用杀虫药物时应用作用较慢的,不要用敌百虫、辛硫磷、氯氰菊酯、硫酸铜、水稳克、开胃增食宝等。杀灭车轮虫可用纤车净,杀指环虫用渔经水环等。(4)用药后要进行不间断连续观察,如有异常现象立即采取解毒与增氧措施。请注意,不是说开了增氧机就不缺氧了,也不要用有机酸类进行解毒,而应用水质保护解毒剂。(5)特别注意天气预报消息,要避免用药后在24小时内下大暴雨,否则可能造成严重泛塘。(作者:北京渔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疆少数干部问题剖析下一篇:新进高校教师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