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旅游范文

2023-12-10

武隆县旅游范文第1篇

一、晴隆县内军事旅游资源

(一) 军事遗址

1.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关隘在晴隆县城西南一公里, , 起点于大水沟, 盘旋于晴隆山和磨盘山之间的斜坡上。公路最早于1928年开工建设, 于1936年建成, 在抗战时期由于运输量大, 原设计和施工多有不足, 由美军工兵技术人员设计, 晴隆县各族千余民工对公路进行工程改造, 保障了援华物资顺利进入。此后, 二十四道拐公路成为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 成为中美人民在第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友谱像征, 也是中美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桥梁。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二十四道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 鸦关

鸦关, 又名乌鸦关、半关。位于县城西一公里的晴隆山下, 是滇黔古驿道要隘, 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 现也是滇黔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路段。明代, 关前建有涌泉寺, 在寺外设茶亭, 专供游客路人休息。寺旁有“甘泉胜迹”等摩崖石刻。由于鸦关地理位置险要, 自古以来很多战事都在鸦关发生。[1]

3.“欲飞”石刻

位于县城西飞凤山近顶处, 现晴隆二中后, 宽9.1米, 高4.5米, 每字长宽约为3米左右, 石刻前原建有关帝庙, 石刻出自明朝万历年间安南总兵邓子龙手书, 邓子龙时任安南总兵, 后领水军援朝鲜, 在露梁海战中与李舜臣大败倭寇, 同时也在战斗中阵亡。在此摩崖的左下角和右上角, 刻有清道光年间和光绪年间古诗各一首。

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盘江铁桥及盘江摩崖石刻群

盘江铁桥位于县城东25公里的北盘江河谷, 抗战遗迹, 悬崖峭耸, 气势险雄, 被誉为“滇黔锁钥”, 盘江铁桥两岸石壁悬岩峭耸, 气势雄险, 摩崖石刻群虽历史悠久, 但保存较为完好, 字迹清晰可辨,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5. 古驿道

驿道在境内起于盘江桥, 依山而上经过半坡塘、哈马哨、莲城镇再沿山而下往鸡场镇、廖基、安谷乡至兴仁, 是滇黔古驿道的一段。

半坡塘段古驿道路旁有明连云城遗址, 与长安城同为明朝营卫故城, 长安城, 连云城, 半坡塘合称五里三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剿匪战场

晴隆县在解放战争时期, 境内有许多封建势力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结合形成多路土匪, 发生许多剿匪战斗, 留有战斗遗迹和剿匪故事, 现除县城有一处烈士陵园外, 在碧痕镇还有一处专门安葬剿匪牺牲烈士的烈士陵园。

(二) 军事文化

由于晴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 使得晴隆县在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开发和发展都与军事息息相关, 也留下军事开发的很多印记。

1. 碧痕镇由屯军带来的中原文化风俗

碧痕原名碧黑氽 (彝语) , 后因屯军改为碧黑营, 碧痕营, 居民大多为屯军后裔, 至今仍保留有制作年糕等风俗, 也是县内唯一有制作和饮用擂茶习惯的地区, 在饮食和民俗凸显出江南文化特色。

2. 二战时期美军部队带来的西方文化

为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 二战时期美军在晴隆驻有工兵营等部队, 使得当时县城商店都要会一两句英文, 开设了美式咖啡馆, 使当时落后的西南边陲小镇第一次感受到了西方文化。

二、体验遮蔽与体验叠加

(一) 体验遮蔽

体验叠加是指:在某一区域内, 不同的旅游地历史文化之间差异性不明显, 其中一个旅游地的历史形象突出, 其他旅游地也开发相同的旅游资源, 使得影响力被形象突出的品牌遮蔽, 对游客形成旅游体验的遮蔽作用。[2]晴隆县目前主要以二十四道拐为主要旅游品牌, 其余如鸦关、古驿道等军事旅游资源皆受到二十四道拐的品牌遮蔽, 不利于充分发挥军事旅游资源优势。

(二) 体验叠加

体验遮蔽是指在某一区域内, 不同的旅游地历史文化相互交融, 以相似的文化为主线, 依据各地不同的文化差异, 使每一个旅游地的形象更具有不同性、虽然有相同的文化主线, 但各具不同的吸引点, 不同的旅游品牌形象, 进而使不同的旅游地对游客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 产生整体的体验效果。[2]晴隆县应充分细分军事旅游资源, 在二十四道拐旅游品牌的带动下打造更多与二十四道拐旅游体验不同的旅游产品。

三、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初探

随着贵州旅游大开发, 贵州各地均以地方特点特色打造自身的旅游品牌, 目前晴隆县主要以二十四道拐为主要品牌, 发展和开发旅游业。

由于体验遮蔽在任何区域都是客观存在, 如何使得晴隆县境内多样军事旅游资源减少受到二十四道拐品牌遮蔽, 使其他军事旅游地树立自己鲜明的品牌和独特的军事旅游文化以摆脱“体验遮蔽”, 就需以体验叠加理论为基础, 开发、发展境内军事旅游。

(一) 根据军事旅游遗址时代不同打造不同品牌

将二十四道拐列为近代主要军事旅游形象, 盘江铁索、美军车站等依托其进行近代军事旅游遗迹遗址体验旅游开发, 打造近代热兵器时代战争遗址遗迹观赏体验的旅游产品。

将欲飞石、鸦关、古驿道等作为古代军事旅游品牌进行开发, 打造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遗址遗迹观赏体验, 古代屯军文化遗存, 贵州文化孤岛等旅游文化探寻体验的旅游产品, 与近代军事旅游产品凸显各自文化的差异性, 延伸品牌效果。[3]

(二) 军体结合, 开发不同结构的军事旅游产品

军体结合开发, 根据军事旅游资源特点和周边情况开发不同结构的军事旅游产品。

二十四道拐除开展观光旅游外、还应积极不断的开展、拓宽其体育旅游项目, 而美军车站等地在开展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同时, 积极开展参与度较高的体育旅游活动, 如真人CS等。

古驿道等古代军事旅游资源地则着重开发周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如布依族的抵杠、秋千等参与度较高的项目, 使古代军事旅游资源与民族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4]

(三) 军红结合, 开发爱国主义教育项目

军红结合开发, 以剿匪战场和烈士陵园为依托开展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项目。境内莲城、碧痕、安谷等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过很多剿匪战斗, 剿匪遗迹和故事都有留存, 可以依托相关遗址、故事, 开发更多红色旅游资源, 让晴隆县军事旅游更具多样化。

(四) 深挖军事题材文化, 做大做强军事文化产业

文化是旅游目的地的灵魂, 要以《二十四道拐》电视剧为契机, 挖掘整理更多的近代军事旅游题材, 同时对古代军事文化进行发掘, 加强宣传邓子龙等与晴隆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名人。

对碧痕等地屯军文化进行发掘整理, 打造不同于安顺屯堡的军屯文化。

通过细分军事旅游资源, 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 军绿结合, 军民结合, 军红结合开发, 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 避免了单个景区存在的资源薄弱、产品单一的缺陷, 利用军事旅游资源种类与数量的优势, 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满足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多样性需求, 产生良好的旅游体验叠加效应, 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

摘要:晴隆县军事旅游资源丰富, 涵盖诸多军事遗址及军事文化留存。本文以体验遮蔽和体验叠加理论为基础, 分析探讨晴隆县境内军事旅游资源开发。以期实现以点带面, 全面发展、有效开发县内军事旅游资源, 增强品牌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体验遮蔽,体验叠加,军事旅游,旅游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 陈钢.优势:晴隆县文化旅游资源[N].黔西南日报, 2015-05-12 (003) .

[2] 唐晓岚, 冒丹.军事文化遗迹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1, 26 (10) :75-79.

[3] 范同寿.贵州历史笔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25-26.

武隆县旅游范文第2篇

1 地块选择

为保证糯玉米能早播早熟,地块海拔应在400 m以下,这是保障糯玉米早播早熟的重要前提。地块要有较好的排灌和光照条件,避免雨水较多的春季影响糯玉米的生长发育。

2 品种选择

选种早熟品种是保证提前上市的重要环节。目前,重庆市范围内的早熟品种主要有“京科糯2000”和“渝糯13号”等优良品种,从出苗到鲜穗采收约90 d,而且产量高、口感好、抗逆性强,可根据生育期加以选择。

3 严格隔离

糯玉米属于胚乳性状基因突变体控制,彼此之间是非等位性的遗传关系,如果把这些隐性基因所决定的糯玉米与普通玉米串粉杂交,由于基因的互补作用,当代所结籽粒就会失去胚乳支链淀粉含量高的特性,从而变成普通玉米[2]。因此,种植糯玉米都必须隔离种植[1]。隔离种植一般隔离有2种方法:一是距离隔离,即其周围400 m以内的田块不能种其他类型的玉米,最好有山冈林木等屏障隔离;二是时差隔离,要求花期相差20 d以上,避免串粉杂交。

4 整地

4.1 深翻耕层

糯玉米根系发育较深,深耕是保证糯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通过深耕,可以会破坏犁底,增加耕作层厚度,同时增加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含水量。通过深耕改善了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还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少糯玉米真菌病害的发生,从而有利于糯玉米根系发育和提高产量。

4.2 施足基肥

糯玉米前期生长所需肥料主要由基肥提供。为节约人工,底肥一到清。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1 500kg,45%复合肥60 kg,根据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情况,可每667 m2加施硫酸锌1 kg。

5 播种

5.1 种子处理

晒种:选晴朗天晒种1~2 d,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药剂拌种:可用2.5%适乐时种子处理剂10 m L拌种5 kg,或用高巧60%悬浮剂拌种。包衣种子无需拌种。

5.2 育苗

为保证糯玉米早熟,一般要采取育苗移栽。苗床要选在土地肥沃、光照条件较好,且排水良好的地块。整地作畦,整地前每667 m2施用商品有机肥约500 kg,并配施复合肥约20 kg。播种前苗床要喷洒适量水,以确保发芽率。按照每5 cm2/粒的密度均匀地点播在苗床上,然后覆盖营养土,土层厚度1 cm左右,并覆盖薄膜。当幼苗长到二叶一心时,准备移栽,移栽前2 d要揭膜炼苗,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5.3 适时播种

糯玉米生长对温光条件特别敏感,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糯玉米的授粉期。糯玉米授粉期气温超过37℃以上或长期低温阴雨,都会造成花粉死亡,结实率降低。因此,生产中要采取早播,使开花期、授粉期错开高温季节。当气温稳定12℃以上即可播种,可采用电热温床、双膜软盘和营养钵育苗,提高成苗率,并使移栽时间提前;为延长采收期,可根据海拔高度由低到高进行分期育苗播种,每隔5~10 d播种一期,以提高经济效益。武隆县早熟玉米一般在1月中下旬育苗,地膜覆盖+大棚种植在3月中旬种植,6月上中旬即可采收。

5.4 合理密植

糯玉米种植密度视品种和土壤肥力水平而异,一般每667 m2种植2 800株左右,在光照、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可种植3 000株。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空秆率上升、单穗发育小、易倒伏,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为便于采收,糯玉米一般采用宽窄行方式种植,一般大行宽80~90 cm,小行40 cm,株距35 cm。为促进早熟,提高产量,糯玉米移栽后要覆盖地膜,起到抗旱、保墒、抑草等作用。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早熟糯玉米中耕除草宜早不宜迟,苗期中耕深度在4~5 cm为宜,以免伤根。中耕除草有利于土壤防旱保墒,还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提高地温,利于糯玉米根系生长下伸。一般糯玉米生长期进行2~3次中耕除草。

6.2 及时打杈

与普通玉米相比,糯玉米容易产生较多的分蘖,过多的蘖不但消耗养分,还会影响田间通气透光,容易滋生病虫害,应及时打杈拔除。

6.3 摘除多余果穗

在糯玉米吐丝扬花后,对单株上有2个及以上的果穗进行摘除,只保留1个主穗,以提高糯玉米的单穗质量,保证糯玉米个头大小均匀,品相好。

6.4 病虫害防治

糯玉米苗期容易受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缺苗,播前可用药剂处理土壤及种子,或用毒饵诱杀。还要防治糯玉米的大小斑病,大小斑病在糯玉米整个生长期间均可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因此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50%百菌清加三唑酮叶面喷施或用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2]。糯玉米受玉米螟危害较普通玉米重,尤其是鲜食糯玉米,要选用低毒农药或生物防治病虫害,如选用敌百虫等低毒高效农药或生物导弹等,早防早治玉米螟有明显效果。鲜食糯玉米采收上市前10 d禁止使用农药。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实行合理轮作也是降低糯玉米发病的重要途径。

6.5 水肥管理

糯玉米生长对养分需求较高,所需养分以氮肥最多,其次是钾肥和磷肥。糯玉米移栽前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15 kg;移栽后淋清粪水或沼液定根。在3~4叶期667 m2施苗肥尿素15 kg,钾肥20 kg,或三元复合肥20 kg,在离苗6~10cm处开沟条施或穴施。进入拔节期,糯玉米营养生长的旺盛,对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及时追施拔节肥,对促进糯玉米的营养生长极为重要,可667 m2追施30 kg左右的尿素。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为防止贪青晚熟或倒伏,应减较少尿素肥的使用,每667 m2施碳铵25 kg,或者高浓度复合肥5 kg,提高成穗率,长大穗。糯玉米的需水特性与普通玉米相似,苗期要排水防涝,中后期注意防干旱。拔节前后及时培土,将玉米行培成垄状,以利排水排涝,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7 及时采收

为确保糯玉米商品价值高、效益好,鲜食糯玉米的采收宜早不宜晚,乳熟末期即可采收。一般开花后25 d或玉米果穗尖端部呈白色中微带黄色或者淡黄、浅绿色即可采收。也可用指甲划破粒顶,中部粒顶表现无浆液或有极少浆液流出,基部粒有浆,但流出很少或不流出,此时为采收佳期,若用力按粒顶浆液四溅的则为过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鲜食玉米,糯玉米开发前景非常乐观。糯玉米较普通玉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早熟糯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糯玉米,早熟栽培技术,武隆县

参考文献

[1] 史丽杰.糯甜玉米高效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4(11):29.

武隆县旅游范文第3篇

1 基本情况

武隆县位于渝东南乌江下游,距重庆主城137 km,幅员2901 km,辖26个乡镇、186个行政村,耕地总资源68975 hm2,总人口414250人,农业人口297278人,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2元。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土地流转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流转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8553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流转方式以出租和转包为主,转让、互换、入股为辅。出租面积9587 hm2,占流转面积的52%;转包面积有3927 hm2,占流转面积的21.2%;转让、互换以及股份合作等其他形式4973 hm2,占流转面积的26.8%。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和产出效率,蔬菜、中药材、烤烟、林果、茶叶等骨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2 土地流转特点

2.1 流转规模逐年增大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愿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数量逐年增加,流转规模逐年增大[2,3] 。

2.2 流转向中高山区和主导产业群集中

随着蔬菜、中药材和林茶果等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山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采取土地出租、转包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呈现流转主体向外出务工农户集中,受让主体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流转区域向中高山区集中,流转用途向蔬菜、中药材以及林茶等主导产业集中。目前,全县流转农户14800户,其中全家外出流转土地4200户,占流转总户数28.4%;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土地达到5800 hm2,占流转面积的43%。高山区仙女山镇和双河乡是武隆县农村土地流转的集中区域,两乡镇流转面积3200 hm2,占全县流转面积23.7%,其中仙女山镇耕地面积3733 hm2(二调),流转面积达到1733 hm2,是全县流转规模和流转率最大的乡镇,流转率达到46.4%。通过流转土地建成连片种植高山蔬菜,面积达3667 hm2,占全县流转总面积的28%,成为全县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典型。

2.3 流转方式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在租赁、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基本流转形式基础上,形成了多元流转模式。主要有以产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为受让方的土地租赁模式,以农户与农户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模式,以土地作价入股的生产要素型模式,以产业经营大户连农户的转包模式,以“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委托流转模式等。

3 现行主要措施

3.1 建立机构,形成常抓机制

武隆县为了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成立了武隆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并在乡镇农业中心建立交易站,村建立交易点的三级机构和网络服务体系,形成常抓共管的机制和体制。

3.2 拟定政策,搭建激励机制

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试行)》通知,结合实际,正在拟定流转政策措施,提高流转双方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利用。

3.3 规范行为,健全管理机制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法规,按照重庆市要求制定出台了流转规范的文本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规程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制度。规范当事人的流转行为,双方必须按照范本提供的基本内容和格式,结合当地实际和流转土地的类型、用途,增补相应的约定条款,订立正式书面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实行流转合同制和备案管理制度[4] 。

3.4 依法办事,畅通司法机制

依据仲裁法规定,县成立了武隆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同时,武隆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及时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形成联席制度,并由县政法委和综治办牵头组织各乡镇,集中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查、排查和矛盾化解工作。

4 存在问题

4.1 机构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仲裁委成立后都是挂靠,没有独立的机构、专门人员编制,经费也短缺,工作开展局限性很大。同时,近几年来,各乡镇对土地流转工作加以了重视,虽然都成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但是,部分乡镇流转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人员还不够稳定,管理不到位。

4.2 信息网络不通畅,对接不到位

全县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体系和平台尚未建立起来,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特别是信息服务网络中供需信息缺乏,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机制还没有真正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发展进程。

4.3 流转行为不规范,方式不到位

由于部分群众对规范化流转土地意识不强,农户和业主未签订规范流转合同,习惯以口头形式商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流转方式界定不清,为流转纠纷埋下了隐患,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土地流转频繁,其价值也在不断显现,农民维权意识增强,矛盾纠纷已呈现集中多发态势。

4.4 措施落实不具体,政策不到位

在新的形势下,土地流转业主和项目建设对政策支持、金融扶持、技术支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有关优惠政策在执行中遇到一些法律瓶颈,扶持措施不够具体,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从而难以广泛地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机构建设,健全信息网络

(1)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要有1~2名工作人员,专司其职负责土地流转工作,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岗位责任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备案审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调解仲裁制度、风险预警制度。(2)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县上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县乡信息服务平台要联网服务,确保信息网络畅通。

5.2 创新服务方式,破解流转难题

(1)强化金融服务,解决业主在经营中遇到的资金难问题。开展金融信用支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权的质押贷款。(2)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分专业、分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分析,交流管理经验,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3)建立服务机制。对全县规模经营大户实行建档管理,开展定期培训,搞好信息服务。(4)建立担保融资平台,加大向市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推荐工作。(5)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主导产业开展试点,以降低业主的生产经营风险[5] 。

5.3 创新流转形式,推动规模经营

(1)通过业主、农户联合经营共同开发,实现规模经营。(2)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和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3)探索资金、技术、人力等各方要素组成的农业耕种服务组织,连片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实现规模经营。

5.4 规范流转行为,建立维权制度

继续宣传学习土地承包法、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执行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审查制,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建立乡村调解组织,健全调解制度,依法开展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工作。加强县仲裁委员会的建设与管理,争取编制建立仲裁机构,加大全县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力度,建立规范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维权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5.5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

推进土地流转,政策是保障。建议财政设立土地流转奖励基金,对现有经营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期在5年以上,经营符合产业化导向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5.6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积极为流转大户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一旦灾情发生,及时足额理赔到位,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摘要:截至2016年8月,重庆市武隆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8553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流转方式以出租和转包为主,转让、互换、入股为辅。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和产出效率,蔬菜、中药材、烤烟、林果、茶叶等骨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叙述现行措施、土地流转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机构建设,健全信息网络;创新服务方式,破解流转难题;创新流转形式,推动规模经营;规范流转行为,建立维权制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现状,对策,重庆市武隆县

参考文献

[1] 张平华.土地承包经营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 郑喜喜,梁润秀.农地流转问题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7-19.

[3] 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分析依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3):27-34.

[4] 傅晓.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J].广东土地科学,2008,7(1):31-33.

武隆县旅游范文第4篇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总投资72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门诊急救综合楼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明年7月将投入使用。加快启动鸭江、火炉等3个乡镇卫生院建设, 推进23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改扩建。1至8月, 完成5个村卫生室改扩建工程, 其余18个正在规划启动之中。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卫生人才13名、选派大学生21名, 招聘执业医师4名, 充实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各类医务人员培训500余人次, 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201人次, 安排县级医院骨干人人员到新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学习进修5人次, 与市内3家二甲以上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按照300元/人的标准, 完成了188名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预算67.68万元, 将12月底予以兑现。

三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 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困难破产企业职工和贫困人口参保, 同时对部分重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 减轻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稳步推进医保统筹和医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统筹区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1至8月, 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9519人, 解决了1952名关破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 解决农民工参保1412人次;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1%, 年度支付限额最高达到53.2万元;完成30597名低保户、五保户等救护对象参保, 临时救助529人次, 救助金额达140.57万元。

四是基本药物制度前期工作启动。以全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 积极探索、超前谋划、深入调查摸底与测算, 扎实做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项前期准备工作。1至8月, 开展乡镇卫生院到村服务活动均达5次以上, 县级医疗机构到乡镇巡回服务均达3次以上;结合绩效工资改革, 建立了以工作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体现服务成效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考核制度, 正在探索乡镇卫生院人员聘用、流动机制, 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管理模式;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经费1637万元, 同比增长6%, 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5.1%, 在公共卫生、乡村医生补助、绩效工资保障等方面投入比往年明显增大。

武隆县旅游范文第5篇

1.1 发展势头较猛

武隆县从2005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起,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及自身优势示范作用下, 周边农户入社的积极性得到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起呈现较快发展趋势, 年注册量保持在70户以上, 2010年受农户增收致富工程的强力带动, 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增收方式的影响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187户, 为历年中注册数量最多的一年。之后, 在重庆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政策带动之下, 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三大趋势即由数量扩张向数量增长与质量并重转变, 由注重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 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转变。截止2015年, 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总量已达831家。

1.2 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持续增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单家独户地小规模分撒经营, 规模小、产出低、成本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弥补了这一系列的缺陷, 在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入社农户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技能培训和市场对接, 既促进入社农户生产效率的提高, 也为入社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保障。

1.3 市场潜力不断得到挖掘

产品销售市场以重庆辖区为主, 通过建立自有品牌逐步实现出口。近年来, 随着当地特色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效益不断显现, 主要产品逐渐走出武隆、走出重庆, 并实现出口。同时, 依托武隆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主要产品品牌市场认可程度不断提升。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的障碍分析

2.1 经营规模较小, 辐射能力有限

据调查, 武隆县正常运转的合作社户均注册资金虽然达到了204.48万元, 但注册资本小于200万元的占比高达64.6%, 而且相当一部分社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林木等实物作价入股, 实际可营运的资金很少;辐射带动力也十分有限, 其中入社社员数量在10户以内的专业合作社占比达52.0%, 11~50户的占24.0%, 50户以上的占24.0%。多数合作社联合松散, 作用发挥和影响力有限, 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提升。

2.2 缺乏品牌特色, 产品结构单一

武隆县并没有充分利用农业优势, 虽然主导产业较多, 然而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依然是武隆县的主要经营方式。对于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很少, 农产品的附加值极低。据调查, 武隆县正常运转的合作社中, 从事农林牧渔种养的有近400家, 占了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能够依据当地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 然而农民合作社自身的局限使得农业合作社的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如何能够将现有农产品进一步推广和宣传, 如何发展现有企业没有清晰的定位。

2.3 内部管理欠规范, 社员凝聚力弱

合作社作为一种企业形式, 那么也应该有合规的治理结构, 然而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民主管理的有效监督。虽然武隆县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制定有章程, 但严格照章程办事的合作社不多, 成立的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也未能切实履行相应的职能, 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据对598名合作社社员调查, 有22.9%的表示未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合同, 有25.3%的表示合作社未定期召开社员大会等内容。由于对内部成员缺乏有效的约束, 一些合作社或其内部社员假冒某些合作社的品牌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而自身却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益, “搭便车”行为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品牌化道路。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3.1 提高合作层次, 调动农户入社积极性

应该努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的合作层次, 不应该局限于统一种植或统一销售等低层次的合作形式。对于小规模农户来说, 由于细碎化、分散化等特征, 其市场议价能力十分有限, 完全暴露在市场风险中。农民专业合作社, 除了组织农民“团购”农资之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其他方式拓展产业链上端的发展空间 (胡冉迪, 20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增强自身议价权, 为农户争取保底销售价格, 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实力为农户筹集生产所需资金, 解决农户前期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就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相互联结, 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从农田到餐桌”垂直一体化, 将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 使各方之间的联结程度更为紧密, 利益分配更趋合理。从而, 能够使分散生产的农户主动加入农民专业合作中来, 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3.2 加强品牌构建, 增强产品竞争力

适度规模化生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适时推进合作社的生产扩张。改良产品品种, 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 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提高附加值, 同时, 严格把关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品牌化概念, 要注重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打造和商标注册。以品牌效应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 将品牌做大做强。多渠道销售, 积极转变销售理念, 拓宽销售思路, 变被动为主动, 合理运用营销策略与技巧, 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方法, 开拓市场, 寻找并发挥自身的市场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或加入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 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销售手段, 以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3.3 加强内部监督, 协调各方利益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农民合作社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 制定符合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管理体制, 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同时可以向专家请教, 向政府寻求帮助, 以便解决在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建立考核和激励体制, 对于付出多的社员进行大力鼓励, 对于付出少的社员进行点名批评等, 同时社会和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监督都能,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好合作社与社员、社员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农民合作社一定要坚持自愿的原则, 同时, 坚持服务社员, 合作社获利了要公正地分配给社员, 当然如果亏损了, 则需要全体人员承担;同时建立规范的生产标准和体系,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规范。

3.4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增强发展后劲

合作社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激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农业专业合作社入股任职, 不仅为合作社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也增强了合作社发展后劲。传统农业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 而专业人才的引进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这部分人才能够接受新思想、运用新技术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通道。

摘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的组织形式, 近几年发展迅速,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 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分化较为严重, 其中市场竞争力不足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 本文以武隆县为例, 探索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化,竞争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朱富强.作为合作组织的企业:本质特性、基本目标、治理机制和组织原则[J].经济学家, 2012 (4) :37-43.

[2] 姜长云.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态势[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74) :10-16.

武隆县旅游范文第6篇

 故宫博物院

院内收藏有全世界最多的无价中华艺术宝藏,其藏品的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与美、英、法(罗浮宫)公认并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院中承袭清宫中自北宋以来,历代帝皇的收藏,超过六十五万件历史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因此拥有“中华文化宝库”的美名。

 日月潭国家风景区

乘游船游览日月潭湖,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潭水清澈晶莹,湖面辽阔 ,群峰倒映湖中,犹如画中的美景。中间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来源。参观建于1965年为纪念唐玄奘法师而兴建的玄光寺。建于民国44年,供奉玄奘灵骨,玄奘为唐朝高僧,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取经,历十余年返国,得经书650余部,与其弟子共译75部,得1,335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卓著。

 阿里山风景区

乘阿里山高山小火车,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处处都是特色奇观。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更显出阿里山的神秘迷人。

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佛陀纪念馆是一座融和古今与中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具有文化与教育、慧解与修持的功能。该馆的兴建,正是希望透过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让人们在礼敬佛陀舍利的同时,能够开发自己清净的佛性,并为人间注入善美与真心,带来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 垦丁

垦丁南湾垦丁南湾又称蓝湾,也就是垦丁游客最多的一片沙滩。每回经过这儿,总会忍不住被感染南湾强烈的休闲气息!彷佛置身于地中海,又像在黄金海岸,充满着浓浓的南国风味。猫鼻头为恒春半岛向巴士海峡延伸而出的突兀点,其外形状如蹲伏的猫,因而取其名,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的分界点。

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南部海域夜航船只测定方位的重要坐标点。塔身全体白色圆形,内分4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高18米,塔底周长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是远东最大的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

 台东森林公园

面积约280公顷,园内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极为丰富,著名的三大湖:琵琶湖、活水湖及鹭鸶湖,各具迷人的风情面貌。随着环湖步道的开通与连接,并导入自然花木景观及复层次的造林概念,呈现出兼具自然美景、运动休闲及观光旅游的都市公园。单车是最适合这里的交通工具!全长约17公里的自行车步道,踏上单车,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漫游园内的森林浴道,展开一段曼妙旅程!

 七星潭

是花莲县唯一的县级风景区,风景区范围从海边延伸到七星潭社区,邻近太鲁阁公园、东海岸和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七星潭已成为花莲县内最佳的风景区;

 太鲁阁

拥有雄伟壮丽、几近垂直的峡谷和高山景观,两岸全是大理石岩层,可见开发之维艰!

 九份老街

上一篇:西北行敦煌范文下一篇:校报校刊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