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

2024-07-27

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化理论;发展管理学;国家管理哲学;国家辩证发展逻辑

一、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与现代化理论

发展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概念,它一般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与以上方面相对应,在学科设置上存在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和发展社会学。

一般认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是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所提出的资本形成、双元结构、进口替代等理论至今仍有其价值。而发展社会学着重于探讨社会结构的演进和发展,包括职业分工、社会流动、城市化等方面。发展政治学则探讨政治发展与传播、官僚机构、教育、政治文化、政党之间的关系,发展政治学一般采用比较政治研究的视野。

以上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与发展政治学大部分内容也包含在“现代化理论”这一框架下。现代化理论探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因而当然需要分门别类地探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甚至文化发展。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一方面,作为传统社会科学之一的管理学竟然对现代化或国家发展问题持续冷漠;另一方面,学术界在探讨现代化过程中也未引用管理学相关理论。

二、发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穆尔认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和受过高度训练的专家、广阔的市场和细致的组织结构等。伊斯顿通过《政治体系》描述了政治生活的现代化。阿尔蒙德将现代化理解为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等。上述研究大多属于发展社会学或发展政治学。罗斯托提出,根据经济指标把所有社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大众消费。以上研究属于发展经济学范畴。亨廷顿总结了现代社会的九个特点,主要是从发展政治学的角度而言。英克尔斯将现代人格认为是现代化过程中最关键因素,这是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此外,现代化理论中的结构主义、依附论等主要基于国际经济与政治的视角。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到,现代化或国家发展的管理学视角被严重忽视。管理通常被理解为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达成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要素之一是目标规划,这是管理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现代化理论尤其是发展社会学大多采用一种演化的视角,而在管理学看来,现代化应该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并由此制定达到目标的方案、组织形式以及协调、指挥和控制的机制。管理的目标指向性也称为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管理的第二个要素是效率:管理不仅关注能否达到目标,还关注达到目标的效率。因此,管理学研究如何对计划进行优化、如何设计最佳的组织结构、如何实现最有效的协调和控制,这些对于一个意欲快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至关重要。

由此看来,当涉及到国家发展或现代化这一主题时,我们应该引入管理学的视角,这一学科领域可以称之为发展管理学。发展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当然也可看成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等基础学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发展管理或国家发展管理。

发展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就是如何有效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它以国家发展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等内容。但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或发展政治学不同的是,发展管理学强调国家发展的整体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规划目标。与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一般理论相比,发展管理学重在国家发展目标及其实现。从学科体系而言,粗略地说,发展管理学应保持传统管理学的框架结构,即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发展的特点进行专门研究和细化,包括国家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战略执行、国家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发展能力、传统文化与国家创新、发展协调机制、发展或改革中的冲突管理、国家发展中的组织转型、转型与改革领导、改革与发展进程控制等。从研究方法而言,既有实证分析,也有规范研究;既研究影响发展的因素,也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发展管理学与国家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本质、包含价值在内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关系是什么”的根本性、系统性回答和“为实现管理目标怎么做”的根本方法。有关“管理的本质、包含价值在内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关系是什么”的学说可称之为管理本体论。管理本体论中涉及到价值的部分可称之为管理价值论,而有关“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可称之为管理方法论。当然,如何得到上述系统性的认识,本身就值得研究,这一部分研究内容可称之为管理认识论或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哲学是“是”与“做”的统一,是本体论、方法论与认识论的统一。管理哲学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使用。一是普遍性层面,即有关一般管理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理论体系;二是具体的管理者和组织层面,这一层面上管理哲学指的是管理者或组织对于自身管理的根本认识和方法,处于该层面的管理哲学是可以进行实证分析的。处于第二层面上的管理哲学大多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正如管理学以管理哲学为基础,发展管理学也以国家管理哲学为基础。国家管理哲学是对国家发展的根本性、系统性认识以及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整体性与根本性思路。国家管理哲学包括如下内容:(1)对于国家发展环境、目标、发展过程的根本性认识;(2)达到发展目标的根本思路和一般性指导原则;(3)根本性看法和根本思路的高度统一。

从国家发展哲学出发,发展管理学就不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和发展政治学的简单综合,而是以发展环境、目标以及路径为主要对象的探讨。它当然会涉及发展经济学等的内容,但它的着眼点不是单独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而是国家发展——正如企业管理的目标不指向单独的技术研发、人力资源或市场营销一样。

四、发展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国家辩证发展逻辑

发展管理学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必然与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管理学有很大区别。不同于企业,国家管理的传统、环境与制度非常重要,且以上三项皆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发展管理必然是基于本土的。基于此,合理利用本土传统管理思想就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发展管理学而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

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非常丰富。笔者曾基于易经与西方动态博弈理论提出辩证发展逻辑的一套理论框架。以企业管理中的竞争与合作的一对矛盾为例,其典型四阶段博弈顺序为:第一阶段,甲企业选择竞争;第二阶段,乙企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第三阶段,甲企业提出合作的要求;第四阶段,甲企业选择合作。设甲企业的真实目的是合作,但考虑到第一阶段就向乙企业提出合作,反而可能会导致合作进程进展不顺利,因此在第一阶段时间点上,甲企业的目的和手段是矛盾的。笔者将企业战略领域中的这一类战略行为称为“策进”。

策进体现易经中阴阳与辩证发展的思想:(1)就每一步的策略行为而言,不是模糊的,是明确可观察和可理解的;(2)每一阶段如何选择策略行为,是明确的,不是模糊的;(3)连续看每一阶段的手段选择,可以观察到阴阳循环;(4)任意时间点的目的和手段都可以是矛盾的。

实际上,企业管理中的辩证思维也可以应用到国家發展领域中来,形成国家的辩证发展逻辑。举例而言,民主与集权是一对矛盾,如果我们自始实施民主策略,根据亨廷顿理论,很可能导致混乱,因此,可以先通过有限集权为下一步民主改善制度环境,待环境改善后再行民主不迟。又如,国家外交政策中的“韬光养晦”与“及时亮剑”构成一对矛盾,文化政策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也构成一对矛盾,笔者认为,这些矛盾可以通过辩证发展的方式得到解决。

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的竞争力。现代工业会计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新时期社会发展中谋得一席之地,不得不运用信息技术来对自身及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文章围绕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相关内容展开,分析现代工业会计管理中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并探索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提升现代工业会计的竞争力并帮助其获得生存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现代工业会计 管理趋势分析 电算化

一、引言

工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内容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日益增多,管理工作项目的划分也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随着信息技术在工业会计领域的不断渗入,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难度都有所改变。现实情况对现代工业会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满足现实情况的需要,需要在现代工业会计管理中施行会计电算化。

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分析

会计与计算机、通信学、企业管理学以及市场运筹学等多学科的结合成为现代会计电算化的典型特征。会计电算化凭借自身的优势各特点已经走出了单一财务管理系统的桎梏,迈入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发展轨道。会计电算化跟随时代发展脚步日益成为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间相互连接的网络大系统,正逐步成为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界的新宠儿。财务管理现代化与企业ERP系统紧密相关,财务管理只有通过企业ERP系统才能将计算机、通信学、企业管理学以及市场运筹学等连接起来,建立起综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并最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软件分析

会计电算化离不开电算化会计软件,电算化会计软件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电算化会计软件,所有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都将处于停滞状态。从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使用的电算化会计软件主要有国外生产的和国内自主研发的,这两种电算化会计软件在我国现代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都比较普遍。虽然国外生产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是根据国际会计标准进行设计的,但并不代表其能够直接拿来用,符合“拿来主义”使用特征,其必须经历汉化处理环节才能为我国工业企业运用。此外,这种国外的电算化会计软件与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完全吻合,在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难以掌握到其精华,因此国外生产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在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管理中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而國内自主研发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完全是根据国内工业企业会计管理实际情况来设计的,其性价比和匹配度都较高,并且其在使用时不需要做任何的加工处理,能够直接为我国各大工业企业应用。但这种电算化会计软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人们不能随意使用,只能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使用,因此其使用成本较高。再者,国内研发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商品性特征十分浓厚,不仅最初的使用成本高,而且其后期维护修理成本也比较高,人财物的投入相当大。从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典型特征,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其在进行现代工业会计管理时必须要从外购入相应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否则便不能顺利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从此方面来看,国内研发的电算化会计软件销售市场还是相当广阔的,对企业来说购买电算化会计软件比自主研发的成本投入要少得多,购买的性价比更高。

四、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

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日益倾向全员化管理和电算化管理,会计管理与各学科之间的大融合是会计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运筹技术以及企业资源管理技术与会计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学科之间的大融合为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具体而言,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的主要工作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只需要将会计电算化管理与上述诸学科进行大融合,构建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财会管理体系和计算机软件发展规划即可。当然,为了推向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走向全员化管理道路和电算化管理轨道,必须要先培养并选拔一大批优秀的财会计算机人才,做好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准备工作和目标规划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的内部改革和创新,推动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走向全员化和电算化方向。

从长远来看,所设置的财会综合管理体制与计算机电算化软件发展规划必须要在应用管理上纵观全局,充分利用专业软件和技术走出传统的报表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并对建设结果和过程进行回溯分析开发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电算化会计软件,设置完备的管理专家系统和智能化系统,为现代工业会计的电算化管理做好系统保障工作。所编制的软件发展规划要能够帮助控制工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资源闲置现象,为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的未来发挥趋势要求企业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简单的程序代码编写和修改技能必须要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现代工业会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即会计电算化。

再者,会计电算化在工业会计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革新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传统的人力将会被淘汰。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会计事务中解放出来,减少企业的会计人员投入,从而达到降低工业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的全员化管理趋势能够加快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改革进程,全员化参与管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新的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提高会计软件的实用性。

五、结语

现代工业会计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电算化会计软件,其未来发展趋势必然倾向于全员化和电算化方向。各大现代工业企业都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作用,与时俱进,对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孙会茹.工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作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56.

[2]曲永秀.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243.

[3]尹佳欣.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247.

[4]徐晶.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5):94.

作者简介:田强(1977-),男,河南鹤壁人,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

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知识经济管理也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而有着质的进展,也正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搅乱了各国经济情况,造成了变化颇大的局面。因此无论是社会经济形式还是政策等都和传统上的社会经济有着孑然不同的一面。知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并且同样是坚定不移地走向对的发展道路。刚步入进二十世纪,世界经济便慢慢踏向数字时代,也因此造就了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的创新型知识经济管理,它的形成让大家工作水平也有了有效的提升,并且让大家的生活质量有了良益的提高。但其实知识经济管理是会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观察创新型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之路,发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影响深远,涉及广泛,例如对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观察发展之路

国家已经开始以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作为国家的重要竞争力,也因此逐渐地很看重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管理。它跟以前传统经济管理有所不一样,依据的是知识来成就有效果的经济管理的良好手段。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是随时代发展衍生而来,因此有与时代相同的地方。所以,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趋势,得非常重视知识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并且知道它的发展之路,同时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1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第一,知识的重复性特点可以被衡量。虽然新经济时代发展迅速,但相关人员并没有对经济活动制定相同的标准,因此也没有相同的发展想法和评价方式。就像大家探究大脑是自然科学方面层次的知识,不存在其他事物,一定基础上所做出的行为活动是你的思维创造出的。所以知识并不是服务,但服务是通过你的知识衍生而出。所以这就是重复性特点,不管是现实生活中对服务又或是对知识的衡量都无相同的衡量标准。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地革新了生产关系。新经济时代在发展,所处的社会也有了飞速的进展,以前的生产方式逐渐落伍,难以跟上时代的要求,新经济的时代造就了新的生产关系,也慢慢形成新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也很迷惑,不能很清楚地区分一些相关的思维想法。最后,发展看法与发展手段也是它的特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尊重科学发展观,讲究人类与自然友好共存,让知识经济有更加长久的发展。并且积极开展新型环保可再生能源,减少并节约克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当然想要国家与企业的创新发展,可以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再投入到科技、教育产业的洪流中。通过正确的方法观,来采取有效行为措施,进而推动国家与企业的生产发展。

2 新知识经济管理的有关内容

2.1创造价值与业务能力的重视与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新型知识经济的特点。并且毋庸置疑的是国家与企业在努力创造出价值的过程中,知识经济管理同样也在碌碌努力。新经济时代的模式中,想要创造出价值,那么得制定相关的竞争方式,通过强大的竞争压力来挖掘创造出价值。当然光制定竞争方式是不够的,也需要对人们的业务能力有一定要求,这样才有与他人竞争的资本。培育人们的业务能力当然少不了人力资源,也因此需要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需要远见卓识,了解新时代知识经济的特征,再依据知识经济进展方向来培育人

2.2看重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顺应时代发展的洪流上,会逐渐注意到,许多相关管理书册资料慢慢把知识经济管理里的内容认为是显学。可进行知识管理有关内容的研究中,对知识管理有较多方面的界说,管理的收益方面也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就像是政府部门与企业公司等,在现实生活中,采取的行为方式不一样就会导致结果效益的差异,同时因为他们对知识管理基本的内容有着明显不同层次的认识,这也导致在推广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当中会有不一样的思维想法与方向。对知识管理的解说可以是在管理哲学面向的探讨中进行,它能更好的诠释认识知识管理精神。知识管理的内容与资讯管理内容上其实有很大方面的区别,知识管理侧重于挖掘开发创新的可能性。

2.3企业的管理想法的改变

时代在改变,管理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管理方法的变化同时也要企业依时改变管理思想。以前的管理想法目光短浅,单单看重一时效益,盲目跟从别人生产,没有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中的状况,来采取有效的生产方式,这样盲目跟风的行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想法更加注重人才资源的要求,加以创新新型企业文化,并且以优秀的技术作为基础来进行合理有效的企业发展计划。发展企业知识经济管理的特长,坚持根据人作为根本的发展信念,来提升企业成员的自身能力,并且可以供给企业成员发展自我的地方与营造学习气氛,支持企业成员大胆创新,努力改變管理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

3 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既然是新经济时代,就要对知识经济管理改化,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当然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得为其付诸行动来强化,这样才能在经济社会上吸引更多人来对其加以看重,有创造其自身价值并得到众人的认可。首先,当认可知识产权的时候,得对学术研究加以重视。不可单单根据GDP的数值来主观臆断地对知识经济的形成加以判断,政府相关人员也要重视知识产权,禁止学术研究领域那些不正当的行为,杜绝“学术造假”“学术剽窃”另图捷径的行为,当学术研究领域存有正确的三观后,才更能坚定不移地朝着良好的方向而努力。

4 结束语

新经济时代能促进全世界人类的发展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利用科学使用知识经济管理,能著有成效地推助社会经济建设与管理的发展。同时由于科学技术有利于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所以知识经济管理也得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如此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斌,杨智文,杨鑫春.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J].同煤科技, 2018(12):75-76.

[2]张泽,李宇博.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科技管理风险防控体系研究[J].中国信息化, 2018(05):43-56.

[3]王桂林.论创新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04):32-36.

作者简介:杨睿(1988.0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 重庆市涪陵区,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调查、金融学、经济学

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环境变革对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从适应环境复杂性的角度分析现有战略管理的缺陷和不足,重新审视知识视角下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以顺应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

[关键词]知识创新;企业战略管理;支撑;发展

[作者简介]张爽,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南京210046

一、研究背景

在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进程中,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经历了一个兴起、热潮、回落、重振的发展过程,其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从野中和竹内出版《知识创新公司》(1995)一书开始,知识创新概念受到了企业界和管理学会的广泛注意,战略管理研究的几次重大的演变过程也正是由于注意到了知识在经济环境发生的变革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人们以知识作为视角来研究企业创新才形成较清晰的脉络,如,以知识为基础的战略预测观点(乔治·旺·科鲁夫,鲁斯和斯洛科姆,1994年);以公司资源为基础的预测观点(梅赫尼和潘迪安,1992年);创新方法(诺纳卡,1994年);战略思维创新(约翰·达文、菲尔·约翰逊和约翰·麦考利)等诸多理论。未来战略管理理论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战略管理原始框架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朝着以知识为视角的研究方向继续迈进。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再到战略管理,作为企业获取利润的源泉——知识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知共享、挖掘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战略管理的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知识创新需要融入战略管理之中,用战略管理指导企业知识创新的开展;另一方面环境复杂性要求战略管理适应动态、多变的知识环境,用知识创新理论和方法指导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因此,企业面临着双重任务,即既要提高战略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水平,又要顺应知识创新发展的需要和潮流。这也是研究知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二、从适应环境复杂性的角度看现有战略管理的缺陷和不足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整理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标志着新竞争规则的开始,传统战略管理的假设前提早已不适应企业现在的经营环境,不能高效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是现有战略管理系统的缺陷之处。

(1)战略管理的有关研究观点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影响到它们的实际应用。比如,传统战略计划学派“静态、理性、单向”的过程、“刚性”的特点无法解决战略的长期性与企业竞争环境快速多边的矛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都难以将战略创新视为战略形成与实施的内生变量,过分强调和推崇企业的内在性,对战略意图、远景目标、治理结构、知识创新等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也缺乏理论解释。

(2)战略思维方式机械模式化、线性化,忽视对人的能动性、知识传递原理及组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战略影响的研究。传统的战略管理研究固然重视对环境变化的探讨,但往往是重视环境变化的风险研究,而忽视了环境变化的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所导致的战略变化的非线性的分析。

(3)传统的战略所关注的仅仅是那些能够说的清楚的显性知识,并没有注意到隐性知识。知识被作了同质化的假定,所有的知识都被看作是易于转移、交流和共享的。似乎企业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便可以成功。实际上企业内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积累是战略的核心关键,这就意味着需要用知识的观点重新观察和解释企业结构和企业行为,来推动企业战略及战略管理研究方法和框架本身的创新。

(4)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都是围绕着竞争来展开的,而知识现在已经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使得基于竞争的战略再没有生存的空间。而且,知识的交换和转移或者说知识的创造(生产)很大程度上不在市场上发生,大多通过非市场化的交流完成。往往是知识越密集的活动,越依赖于非市场化的共享交流,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总之,知识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基本使命,也改变了企业基本能力的看法,知识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通过在战略管理系统中导入知识创新能够更好地解决战略、组织与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弥补现有战略管理系统的缺陷和不足,使战略更新的速度更快,更具柔性和适应性,体现战略创新强韧的价值。

三、战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知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管理

上述研究情况清楚地反映出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知识的海洋,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操作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目前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最需要的。企业理论主要解释企业存在的必然性,而战略主要解释企业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对企业本质的新诠释,我们对战略管理也要有新的认识。

1 知识视角的企业本质

在传统观点中,企业被视为“黑箱”,人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其中秘密并不应被了解和被关注。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企业是什么及其为什么产生等问题也逐渐被揭示:知识这一特殊的资源运用的特有模式,正是导致企业存在、决定企业边界和影响控制权分配的理由之一。从知识创造和运用的角度观察企业,可以说企业之中存在一个知识的生产、存储、运用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蕴含于企业的各个业务活动之中。企业作为知识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生产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行为系统。

企业知识理论将企业看作知识一体化的组织。尽管企业的生产要投入设备、土地、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然而最重要、最能决定产品价值的是知识。知识的专业性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活动需要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组成按“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企业要顺利维持生产,就需要创建并维护一种环境,让不同知识背景的员工集中使用各种专业知识,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交流、转移和共享的环境。隐性知识的交流、转移与共享需要组织成员频繁接触和交流,这通常是通过发展一种独特的资源和表达方式来进行。

2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认识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知识活动。从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经济学一般是从“外部”因素寻找解答的,但企业在市场中的沉浮并不完全是外因激发,还牵涉到研究思维的转变。

潘罗斯对企业成长进行的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企业的战略研究,实质上是以历史分析方法论为特征的。因而,就将企业成长的问题递进到企业对经济活动的价值进行学习和积累的问题,这也就成为关于企业如何积累知识的问题。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战略管理学界就已开始从工

商实践活动而不是理论角度注意企业战略出现的变化观念。其中,在核心竞争力的解析过程中,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动态的知识系统,它力图说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态势与外部竞争力相匹配的,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企业战略思想。

波特在1996年第6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什么是战略》一文,指出战略依赖于独特的活动(activities)而非能力。国外有些学者将知识定义为“行动能力”(Capacity—to一Act)。明显不同于数据和信息,知识是动态的,个人化的,是一个过程。这个定义对于我们理解企业战略的含义至关重要。米切尔·普拉尼将人们获取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描述为“认识的过程”。他将知识描述为“一种能更好地描述为认知过程的活动”。在新的形势下,知识作为生产第一要素,它比数据或信息更接近行动,而且是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它不仅能对新环境和新事件提供一个历史的基点,能够识别出相似的模式并对未来进行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像Nonaka Takecuchi所说的“知识,同信息不一样,它是同信念和认同有关的”。这种价值观和信念与知识融为一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从自己的观察中所看到的、吸收和总结出来的东西,而这也就是战略所起的作用。

(2)企业战略管理是以知识创新为支撑的知识活动。综观战略理论研究的过程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化,我们发现战略管理的过程同知识的创造过程是相吻合的,战略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意识,而创新的基石正是知识,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当前战略向未来战略迁移,我们还需思考除了战略家的思维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为了得到这些新知识,需要怎样的知识创新活动?

在战略制定环节,由于环境的变化日益迅速,高层决策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来不及转达,大量的隐性知识如何开发和传递成为困扰战略管理者的一大难题。经营战略是知识处理的结果,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是导致产生组织学习、问题解决以及知识生产的原因。因此,一种战略仅仅是一个需要通过这些过程制造出来的知识网络。从这个角度来讲,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要素,隐性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开发也是知识创新的含义所在,从战略思维到战略过程,无不贯穿着对知识的创新,这也就是知识创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支撑。

笔者认为,所谓知识创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支撑,就是指将知识、技术、业务、组织、与人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知识流贯穿企业战略管理的流程中,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捕捉、分析、传递、处理和应用,最终实现战略使命和目标,使创造的知识更好的为战略管理服务,保证战略的实现。通过知识创新支撑战略管理,使组织利用知识获取最大的价值,获得竞争优势。知识创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支撑,不是简单地认为在战略管理中运用知识创新及建立知识创新系统的观点,因为后者常常将信息技术与创新系统当作企业管理的简单工具之一,从事知识工作的人员的地位较低,知识管理部门也只是参谋部门、情报部门,职能单一,对知识创新的重视程度远远地没有从战略的高度上体现出来;而前者则是视知识创新为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与武器,企业采用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

(3)知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进一步归纳出知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创新对战略思想的支撑:对企业竞争哲学新的思考和看法,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新的理解和把握。知识本身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成为企业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所有管理层面得到采纳和运用,由于知识创新深入人心,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学在战略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得以应用,使企业本身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知识创新对战略制定的支撑:改变传统战略制定中主要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主体,沿着企业等级链从上到下的战略制定模式,今后的战略制定必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模式。建立知识库和知识共享机制,特别要求一线员工的参与,因为他们能最早感受到环境的变化,能最快地捕捉到市场的机会。因此,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保证组织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战略制定和决策实施中的广泛参与与知识共享。另外,通过对竞争哲学、企业使命、对企业自身与环境关系的分析,提供战略管理需要的有价值的战略知识,以此为基础,确定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建立这样的能力应通过建立什么样的战略来实现等。建立基于知识创新的战略制定框架,并将企业的知识网络作为战略制定独特的平台。

第三,知识创新对战略实施的支撑:涉及到关键因素分析、企业重组、企业战略方案、技术方案(硬件、软件的配置、开发)及知识创新与企业在实践中的整合问题。还涉及到人的因素,包括改变企业领导者思想的僵化和机械性,培养创造性思维,使战略实施更加艺术;激励企业员工的知识创造能力,加强对人的心理研究,拓展到公司与社会文化的更深层次,充分发展人的潜能与智慧,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员工的知识创新动力变成行动。知识创新要求在多个管理领域实现知识化和流程化,创造、演化、交流新思想,并把新思想应用到战略实施中去,以满足未来竞争力的需要,这些领域包括:知识化的“智力资本管理”、专业化的“组织设计管理”、一体化的“企业资源计划”、合作化的“供应链管理”、网络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创新化的“研发管理”、竞争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融合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等。

第四,知识创新对竞争战略的支撑:企业通过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形成了具有企业个性化特色的知识基础。企业以自身的知识基础为基石,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其知识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之上,制定竞争战略。可见企业的竞争战略归根到底由企业具备的知识决定。企业竞争战略的成败在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要建立了相关的知识,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否建立在相关的知识之上,战略的实施是否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创新。

据此,如果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可视为诸多环节的集合,它有输出、输入,也有相应的受众对象,那么,从知识创新的视角来看战略管理过程,就是要确定在各个环节中的各个决策和行为点是如何得到知识创新支撑的。具体来说,“输入”和知识资源密切相关,由“谁”提供知识和提供“什么”知识。而“战略管理的环节”则被视为知识的创新过程。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我们认为,知识经济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战略管理作为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应的一种管理模式,依附于知识经济这一社会环境,知识经济催生了知识创新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与之相对应战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在总结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是知识的契约体,战略管理是以知识创新为支撑的知识活动,并由此提出了知识创新支撑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为推进现有的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一些独特的想法和思路。但本文只是对此问题的初步探讨和阶段性成果,因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一些术语与概念的阐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推敲,特别是在企业实际操作和理论应用方面,还需要丰富数据和资料,以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个人简介:丁巧苗(1983-),女,汉族,浙江温岭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随着数据和信息量呈指数级的上升,在这关键时期,企业也面临创新和改革的重要节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多种原因,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开始落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前者的发展需求,甚至已经开始落后,这对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金融动荡继续加剧,导致各行各业不得不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因此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本文当中,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提出当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最后作出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引言:

目前,数字经济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数据已经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事实上,价值创造的主体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正在逐渐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单体企业、价值链、企业集团,发展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网结构。伴随着数字经济和价值网平台的发展,未来的财务管理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方式变革?

当今经济,是一个数字经济时代。在新技术给我们带来它的便捷性、效率性以外,我们对新技术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可能性也感到恐惧。因而,许多行业也被动地或主动地进行优化及升级,尤其是财务管理和服务。尽管新技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它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目前我们需要的是更稳定及更快捷地进行过渡,尽快改变我们自己的思路,面对当前的挑战,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案,从而高效实现现代化的财务管理。

一、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一)业财一体化加强

在工业经济时代,管控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需要协同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然而,在企业传统的业务经营模式中,每个部门都为自己而战,沟通效率较低,从而容易产生信息隔阂的问题,进而使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这样便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全面地对商业市场进行了解。所以使得财务部门所出具的数据分析报告较为空洞,同时也无法成为管理层决策的有效支撑。但是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之后,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联通各个部门,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与此同时,财务工作不仅可以服务业务工作,同时还能够提示风险,完成对风险的把控。因此财务部门工作实现了延伸,可以连通到业务工作上,这就帮助财务部门不再是事后处理已经产生的问题,而是在业务进行的过程当中直接找出问题的所在,在财务工作中促进业务工作,把控风险,引导业务工作。由此可见,业财融合有效提高了工作价值,同时还能够及时抵御风险,提高企業的整体价值水平。

(二)财务管理重心转向事前预测管理

事后核算监督是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因此无法及时得到一手信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集中处理部分重复性的标准化业务,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差错率,同时还能够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战略咨询决策服务当中。而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后,在下属公司可以运用此管理模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异地化整合,从而有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随着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入,管控、服务双向发展是企业业务部门的发展路径,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也发生转变,转变为核算、经营以及战略等更精细化的业务上,信息技术已慢慢取代繁重的核算工作,事后核算只需配备少量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后,为外部投资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而对于经营会计,其主要工作工作是对企业的基层经营状况完成动态监测,观测企业资源的配置情况,主要面向内部运营工作。战略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当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探究出企业适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并且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当中,财务管理的预测和战略决策职的重要性将会逐渐显现出来。

(三)企业财务管理集约化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多问题。常见的是运营的成本就高,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使得管理力度较弱,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在企业内部无法形成信息共享,进而造成无法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难以支撑企业规模化扩展。而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构建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不断细化及专业化财务管理,并且重新建立起组织构架和关流程,实现集约化管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打破了各个部门系统各自为战的情况,消灭了以往信息隔阂的问题,构建一个集成、标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为业务、财务以及战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财务管控能力,进而为财务工作创造价值。

二、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一)企业管理当局存在认识误区

面对着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自身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以财务共享作为出发点,开启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过程中,许多工作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通过分析可知,更多是以下这些因素所导致:

其一,认识不统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并非仅仅是在某部门采取信息化技术工作,而是要在企业的整体完成数字化转型系统工程,是要在企业的全部系统当中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因此,数字化转型工作要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仅要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还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统一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共同协作,有效落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但是在实际当中,诸多企业在转型工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缺乏严谨的调查论证,没有科学的目标规划,而是直接投入到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这就使得在建设的工作当中发生了诸多的问题。但是现如今我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新兴阶段,在国内也没有比较成熟的经典案例可以借鉴学习,因此在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导致转型工作的失败。

其二,盲目推崇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主要就是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财务领域的变革,推动企业的财务工作转向管理型财务,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人工智能虽然是转型工作当中的重要部分,但终究是一种技术,无法完全代替财务管理的功能,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并不是万能的,在这过程中只是更新了管理工具,在转变过程当中主要改变的是技术手段,而真正运用这些技术的还是企业的工作人员,简言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人”依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对盲目崇拜人工智能而忽视“人”的重要作用,便可能会导致最后的失败。一些企业在转型工作当中,虽然耗费大量资金投入到人工智能建设当中,但是最终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进而使得经营惨败。所以应当注意到,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当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增加,会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业务拓展以及管理经营预测决策方面,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会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人为阻力

数字经济时代使得各部门之间的职能联系更为紧密,消除了一定的界限,从而有助于企业整体提升协作能力。而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基础,一旦进行完成转型工作之后,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之后,企业需要根据财务共享中心重新构架再造管理流程,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变动。但是岗位的变动就会影响到一些人的个体利益,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会在改革的过程中产生阻力。而且,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利用数据资源不断创造价值,所以在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使企业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管理,利用数据产生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并非是所有员工都能够深切明白数字化转型工作内涵,因此短时期不会马上改变以往的观念。除此以外,部分员工还担心数字化转型使工作效率提高后,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工作流失,从而产生阻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某些企业的绩效评估系统尚未完善,因此有些部门负责人为了切身利益而在共享信息资源方面不够活跃,例如,销售部门不愿共享客户的资源信息,以免损失自己部门的利润。正是由于这种触及利益关系使得數字化转型工作难以推进。除此以外,想要真正的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不仅要依靠优秀的信息化技术,还要进一步改革当前的内部组织。通过对于内部组织的调整,能够有效减少以往的利益纠葛问题,进而有效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的落实,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三)信息安全风险加大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企业增添更多的优势地位,但与此同时也会为企业增加信息安全风险问题。这是因为可能会由于技术不完善而导致的工作失误。例如,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由于在流程设计上的疏忽,导致在某个环节上出现差错而没有及时发现,那么就会产生连锁问题,进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并且共享中心的框架一旦投入到运行当中,一旦在结构上出现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就会使得整个共享中心停运,因此解决问题比较困难。在当前的信息工作当中,安全保密性是首要工作任务,而新技术的加入必然会增添潜在的风险。比如,在实践当中,一些企业想要通过银企直联和银行进行对接,进而把全部的数据串联起来。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对于业务规划设计存在欠缺,使得资金系统对外设计了多的接口,如此一来就降低了数据的保密性,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大大增加。除此以外,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因此在舞弊利用信息化技术也可以使得舞弊行为更难被察觉到。譬如在实践当中,一些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利益的引诱,通过自身或结合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把带有病毒的计算机程序植入某银行总行核心系统应用服务器,通过这种非法途径获取到更多的不法资金,使得金融企业和银行企业受到严重经济损失。

三、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一)促进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

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大势所驱。现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在内部建立起自身的共享财务模式,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向“大共享模式”进行转变,企业的内部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已经不仅限于财务部门,而是覆盖企业的全部系统,对于企业外部,企业共享服务中心直接关联银行和税务系统,这对于企业的经营运作效率有大大提升,而且在当今的政策指导下,很多中小企业也意识到需要进行转型,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作。在2020年的上半年,新冠疫情对国内外许多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供销不畅也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复工复产也相当困难。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税收大数据平台发挥出其重大的作用,在税收大数据平台当中,通过数据对比和匹配可以准确的描绘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而帮助企业之间有效进行联通,推动企业之间完成精准对接。正是在税收大数据平台之下,各地政府帮助由于疫情而供销受阻的企业疏通销售渠道,通过信息对比工作,快速的帮助这些企业完成复工复产。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公共服务平台大规模推广的背景之下,企业之间信息协作与沟通能力将会越来越强,企业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战略筹划也不再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是面向整个社会,扩大到整个社会资源的统筹规划。

(二)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性

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工作效率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会暴露出更多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企业在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信息化技术的开始就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将信息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加密性,并且一旦完成则不可以篡改,即使是通过其他方式强制篡改信息也可以追溯到篡改的源头,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使用区块链记录经营活动,录入链上的数据无法被篡改,且数据库的修改需要整个系统中多节点确认才能实现,从而有效提升信息的安全程度,增加了造假和欺诈的难度。除此以外,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使所有数据在第一时间得到共同确认,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区块链电子票据欺诈和造假难度急剧上升,有效的保证了企业的信息安全。

四、结语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潮流当中,各种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对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得财务领域产生了新的变革,不仅拓展了财务领域的发展空间,还促进财务工作逐渐转型为数字驱动,使得财务工作不仅可以守护价值还能够创造价值,进而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财务人员需要紧跟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把握这之中的发展机遇,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成为数字化时代推动企业价值不断提升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唐勇.财务共享服务下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J].财会月刊,2015(19):18-20.

[2]张庆龙,聂兴凯,潘丽靖.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57.

[3]童辰琛,历妍.财务共享模式创新研究—中国联通财务共享服务实践[J].会计之友,2018(03):102-103.

[4]秦荣生.区块链技术及其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观察,2019(06):4-7.

行政法平衡管理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承担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怎样更加高效地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很多企业所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却依旧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自身的发展理念,明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优化管理方案,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才可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作用

0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迈入了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做好劳动合同管理,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让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去,进而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为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所以,本文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分析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完成人才选聘、培养和评价。与人才招聘不同,人才选聘要求站在企业发展角度進行人才选拔,能够切实结合企业需求选择人才,保证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硬,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培养计划,将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在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同时,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积蓄,使企业获得更强市场竞争力。对人才进行评价,需要通过科学分析确定人才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应保证人才创造价值与薪酬成正比,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充分展现人才价值。根据人才评价结果,使人才主动、积极投入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很早以前就有专家认为,只有重视且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中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并没有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他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工作内容存在着。传统的人力资源就意味着招聘,培训,员工入职之后再进行业绩考评;而现在的人力资源要求对员工有了更高的标准,要员工努力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就要重视研究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且不断优化[1]。然而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不是任意的,这依赖于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并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往只要企业的资金多就意味着企业的规模较大,如果企业的资金较少,就意味着企业的规模较小,现在逐渐开始用软实力去衡量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而衡量软实力的标准,便是企业的员工,也可以说是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经过一系列实践观点证明,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联系,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如果管理者想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应该同时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重视力度,单纯重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提高企业综合影响力,只有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才能提高企业综合影响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以下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企业管理者在发展建设之前,应该组织相应工作人员加强市场调研,对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加强重视力度,如果市场需求较大,企业应该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供给;而如果市场需求较少,企业应该减少对这部分内容的供给,从而使得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防止企业出现各种浪费人力资源的情况,不利于提高企业综合发展力。第二,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力度。部分企业管理者只是一味注重提高企业发展效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内容,因此,企业在发展建设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在后期投入生产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发展建设时,应该逐渐吸引专业性人才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合理化,防止在后期工作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作用

3.1企业人才储备

在人才储备方面,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展工作,重视人力资源挖掘、培养和引导,从企业员工中完成人才挖掘,并激发人才最大潜能,促使员工提高能力、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在企业各个岗位上,各个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工作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企业人才进行挖掘,需要开展人才科学考评工作,从技术、管理两个层面分析人员工作水准,完成企业需要的人才筛选,构成企业精英人才队伍,通过加强管理避免人才流失问题的发生。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加强全能型人才培育,让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在实践工作中,结合人才储备需求,对精英人才进行专职开发,结合员工特点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督促人员通过主动提高学习水平达成晋升条件,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在日常管理中,还应推行柔性管理,为员工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工作条件,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鼓励和信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发挥出理想服务能力[2]。加强员工培训,能够提升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为企业工作升级、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日常管理方面,可以定期安排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结合岗位需求传授专业技能、先进管理方法等,多方位提高人员工作水平。企业在致力于市场开拓阶段时,还应加强市场规律和行业特点分析力度,邀请专家围绕行业领先技术对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员工创新意识,使员工知识、技能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更新,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2为经济效益实现奠定基础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需要通过对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进行调配并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其中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通过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可以合理进行人才招聘、选拔,为企业输送足够人才,为经济效益实现提供基础保障。而对各项经济活动创造的效益展开评价,要从投入、产出角度进行分析。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都需要人员开展具体工作,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调配,才能发挥人员优势,获得理想管理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和利用人才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进行人才配备,能够保证企业处于良好资源配置状态,继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顺利实现。

3.3员工奖励制度

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根据这一特征,企业管理者要想办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科学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奖惩机制的提出建立在责权分明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帮助员工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责任心,从而保证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从物质、精神等层面给予奖励,能够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展现内部管理工作的公平和公正,保持企业内部良好工作环境氛围。对态度懒散、业绩差的员工,除了作出下调奖金等處罚,敦促其改变工作态度,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岗决定。在制度监督下,人员仍需要加强自我约束,保证能力与岗位相匹配,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其目标有效实现。制定丰富的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物质需求、情感需求、成长需求等各种需求得到满足,给予员工更多的选择权利,促使员工为效益最大化目标实现作出更多贡献。

3.4为企业员工制订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部门在为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后,不能坐以待毙,要对招聘来的员工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有许多企业招收进来的员工是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术经验的。例如应届大学生等,这样的员工是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以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技能,并熟悉和接受企业的精神文化,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企业的集体生活和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我国企业当中,其应用效果较为明显,通过对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随着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融入,尤其是体现在公司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中,有效地实现了辅助规划与决策的作用,推动其工资、工时、差旅以及人力资源招聘等方面的内容,更大化地实现在实践过程中的磨合作用与磨合效果。经过本次研究可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该系统值得更进一步的推广与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丽红.对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2.

[2]聂梦真.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师杂志,2016(s1):175-176.

(责编:赵露)

上一篇:国债与金融平衡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机构投融资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