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1

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发展,关于临床用药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关注临床用药安全的问题。药品不仅能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导致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的疾病,这就是药品所存在的“风险”。本文主要对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范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尽量降低及避免问题的发生。医护人员只有在熟知用药风险的相关因素,才能有效规避由临床用药导致的患者损害行为,减少有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关键词:临床用药,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一、临床用药的风险因素

1 药品的储存

药品的储藏是临床用药的关键,药品储存条件的正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对于临床上应用的对每种药品,都应该根据药品标示的贮藏条件要求,分别储存于冷库或者是常温库内。特殊的药品必须专库保管。还有一些药品有特殊的储存要求就要按照要求进行储存。

2 医嘱的执行情况

目前,大部分病区的药物还需要忽视人工录入电脑,在录入的过程中,会出现剂量输入错误的情况,如阿托品使用 0. 5 mg/支,输入为 5 mg/支的剂型; 在使用电子病历的科室,有些护士在执行医嘱时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医嘱上的错误,这就导致了错误的执行医嘱。例如:患者在术前做头孢替唑钠皮试为阳性,但医生在术后下达医嘱的时侯因疏忽而误下为生理盐水 + 头孢替唑钠静脉输入,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未能发现并执行,致使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问题。

3 护士缺乏相关用药知识

在临床用药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护士缺乏临床用药知识。有研究曾经报道,临床上的护士对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知识的掌握的程度较低。据调查显示,由于临床护士的护龄、职称的不同,护士对药物配伍的禁忌的情况掌握也不同。随着护龄的越长,职称的越高,药物的配伍禁忌的知识掌握的程也越高,但护士所掌握的程度均在 38% 以下。例如:临床上双黄连、清开灵等中成药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有配伍禁忌,在使用这两组液体时应在这两组液体间用生理盐水冲管,年轻的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以及相关的用药知识,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引发用药安全问题。

4 药品的调配和分发

处方的调配与分发应由 2 位药剂师单独完成,在进行调配时药剂师应 1 次只调配 l 张处方。但部分药剂师没有严格执行此规定。哈尔滨市的调查数据显示: 67. 5% 的药剂师都能够遵从上述所规定的要求,但是32. 5% 的药剂师不能够严格的执行上述的规定; 此外还有15. 7% 的药剂师经常同时调配多张处方,25. 7% 的药剂师偶尔调配多张处方等。可见,药剂师在进行调配的工作时,部分人员存在违反工作规范的行为。因此,药品调配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5 药品配制及输注

传统医院模式中,药品的配制和输注都是有病区的护士负责的。通常护士在配制及输注药品的时候都是在开发。空间净化装置不完善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配制的静脉液体极易受到空气中悬浮的尘埃、细菌等微粒的污染,这样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从而影响静脉输液质量,同时对人体健康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此外,由于护士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混合配制操作、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理论知识掌握相对不足,仅根据医嘱与经验进行药物混合配制,极难保证配制后的药物质量,易造成患者用药损害,甚至医疗事故。

二、临床用药风险因素的防范

1、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①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人,这样就要求护士在原有的药物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和加深新的药物知识以及有关新药的名称、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配伍关系等一些知识,以此减少事故的发生。

②护理工作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作为护士要提高在各方面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等。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医疗安全的隐患。

2、重视健康教育:

①礼貌和可亲的态度,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获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病人对用药知识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主动和护理人员合作尽快做好各种治疗,使药物最快发挥效果。

②健康教育贯穿全过程的药物,药物过敏,应耐心查询历史,用药,介绍药品的名称和用法,并告知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感觉异常应及时通知护士,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病人的安全,用药后要及时了解服药后的反应和效果。

3、严格执行临床用药制度:

①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具有护士职业资格的护士担任护士办公室护士,正确处理订单,严格管理。

②按照规定的剂量执行医嘱,除了急救之外,不执行口头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的实施应该重复对照的药品名称,剂量和用法,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能给病人用药。

③操作前洗净自己的手,戴上口罩,严格执行的制度,抗生素的使用应询问过敏史,注意给药间隔。根据医生的建议下输液时加强检查,调整滴速,防止泄漏。尽量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④实现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减少不良反应,严格注意药物配伍的禁忌,合理的使用注射器,避免结晶的现象出现;溶剂和温度要正确选择,通过临床验证,当溶媒温度在 18℃ ~ 25℃时溶解粉剂不易形成沉淀、结晶,高发热量很容易降低药效;现在临床用药要现用现配,否则就会使药物降低药效和变质沉淀。

结束语

总之,在公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安全、合理用药问题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只有熟知用药风险的相关因素,才能有效规避由临床用药导致的患者损害行为,减少有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参考文献

[1] 石晓萍,李蔷.加强药学服务,提高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依从性[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

[2] 张玉兰. 患者口服用药的护理. 全科护理,2009,7( 6B) : 1549.

[3] 唐代玲,李晓莉. 影响护士安全用药原因的研究与分析. 四川医学,2009,30( 11)

[4] 刘晶晶,翟登奎,柯云楠等. 哈尔滨市综合医院病人用药安全管理现状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2011,31( 1)

[5] 路玲等,臨床用药按群隐患的防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

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如今,很多医院已不允许医药代表进入门诊办公室。

2018年,做了3年医药代表的魏萌感觉,这个行业有点干不下去了—有这想法的人不只她一个。

2015年,魏萌入职一家位于南方省会城市的外企制药公司,从事心血管疾病相关药物的推广。彼时,心血管产品在整个市场里的份额还非常可观,药企对治疗药物的投入很大,从业人员规模也相应较为庞大。在魏萌等医药代表眼中,那个阶段是心血管药物的“黄金时代”。

魏萌用3年时间将一种药物在一家医院从零开始推广开来,迎来她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但3年后,随着“4+7带量采购”政策的到来,她负责的产品被纳入到集中采购的范畴,魏萌所在的整个团队都不再被需要了。

2018年11月,《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在中国11个城市,针对仿制药、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国家试点集中采购。招标公告中会公示所需的采购量,即“带量采购”,投标过程中,药企除了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能否承担起相应的产能,然后再报价及议价,价低者中标。

事实上,带量采购相当于一次规模较大的“团购”,公立医院将所需采购量上报给各试点地区的联合采购办公室,有点像“拼团”,目的就在于降低药价。

该政策带来的结果很直接。进入带量采购的药品不再需要药企向医院直接推广,药企与医院中间的沟通环节被简化;价格而不是医药代表的能力成为药品能否被采用的最重要因素,医药代表的作用从而被削弱;被纳入带量采购的药品降价幅度平均超过50%,所创造的利润大为降低,很多药企都因此调整甚至干脆取消了这类药品的产品线。

魏萌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方向—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建立在职业晋升的目的上,而是迫于环境的不得已而为之,“这属于降维打击,直接就把你‘团灭’了,更别提职业发展了,我们只能去寻找别的机会。”

每一次相关政策变化都会给作为医疗行业中一环的医药生产和推广带来不小影响,医药代表作为其中的个体,更容易在变革的“大浪”中受到冲击,甚至如同沙粒一样被“吞没”。

2020年12月1日,《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执行,对医药代表的定义、主要工作内容都做了规定。这个在中国内地发展了20多年的职业,似乎在新的“浪头”打来时,迎来了关乎存亡的重要时刻。

1980年代末期,医药代表这个职业首次出现在中国内地。第一批聘用医药代表的药企基本都是外资。与外资公司医药代表相伴的是高收入、靈活的工作时间,以及相对透明的晋升机制,这促使很多医生离开医院稳定的工作涌入医药销售行业。

陶亮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陶亮从北方一所医学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外科医院做临床医生。但工作3年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收入和晋升空间都十分有限—刚毕业时,陶亮的月薪是170多元,如果表现较好,一年以后能涨到300多元,但这基本已是在他那个阶段医生月薪的“天花板”。

在他同届的同事和同学中,有人更早投身医药代表行列。从他们那里,陶亮了解到,做医药代表基本工资能拿到2000元,再加上奖金,月薪达4000元左右。

与如今不同的是,因为基本都是医疗专业人才,医药代表当年具有较高的职业门槛,相应的,职业地位和口碑也较高。1990年代中期,外企对于医药代表招聘的基本门槛是大学本科,企业培养一个医药代表往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不断的考核,“当时是把我们向行业专家这个方向培养的,起码能在一个领域里和医生探讨病情、对医生有所帮助,在此基础上才是销售推广,所以这个职业还是能带来很多成就感的。”陶亮对《第一财经》杂志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事,更多是医疗服务,而不是销售。”

1996年,陶亮进入一家日资制药公司。最开始的两年,他负责在临床推广神经内科相关药物产品。当时的医药代表,每个人手里会被分配到几家重点维系的医院,即所谓的“客户”。一款药品的入院流程相较于后来更为严格,推广的手段也更为学术化。

首先,医药代表需要找到所负责药品对应科室的负责人(一般是科主任),得到负责人对药物的认可,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医药代表做大量的学术工作,例如在医院科室组织学术会议,提供足够多的文献资料作为药物疗效的参考。

医生认可后,会先提出药品入院的计划,药剂科再根据医院所需要的数量来统一招标采购,这也需要医药代表做进一步沟通,而等药物真正入院之后,医药代表还需要深入临床去观察病人使用药物的情况,对药物的改进做出反馈。

给医药代表行业带来冲击的主要政策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这家日资制药公司当时将医药代理分为两个部分。学术部会更专精于药物的学术探讨,薪资固定;陶亮所在的销售部,与薪资直接挂钩的就是销售业绩。“每个人的任务量是不一样的,会根据你所掌握的医院资源或前一年销售额每年做调整,比如头一年的任务量是500万元销售额,那么第二年就可能要求20万元的增长。”

和如今没有太大变化的是,医院和医生相对于医药代表来说仍是“甲方”一般的存在。陶亮至今记得他所接触的一个科主任,在一次早会之后因为与院长发生争执,把气出在了他的头上。不尊重的态度让他沮丧过一段时间,后来,他调整了心态,在这个主任生日的时候送了礼物,加深了关系。

20多年来,“客情”仍是医药代表维系与医院、医生关系从而更好开展药物推广的一种手段,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企,这种手段都是常见的。在魏萌看来,如今,与医生维系关系的环节更加不容易,需要医药代表有着更强的社交能力和足够的耐心。

她曾经在一个省会城市排名前三的医院推广一款药物时,遇到不允许医药代表进入办公室的规定。魏萌只能在医生上下班出现在院门口的两分钟时间里向他们介绍药物信息,“能交流的信息非常有限,可能需要通过二十个这样的两分钟,让他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再花十个两分钟来让他熟悉自己,答应去参加某个会议,或者是跟请的某位专家做一些交流,然后再通过院外的拜访来得到他对科室情况的一些反馈及建议。”往往是在这样繁琐且重复的“苦功夫”之后,魏萌才能开始做真正的药物推广。

医药代表的推广手段通常被分为三类—带金、客情与学术推广。相对于后两者,“带金”的手段在医药代表出现的初期还被运用得较少,直到2000年前后,这个词才逐渐与医药代表如影随形。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医药代表营销—医药代表实务》一书显示,1990年至1996年,中国的医药品消费一直保持着年均15%至20%以上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物价上涨指数的3至5倍,也远高于GDP的同期增速。所以,1994年国家提出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1997年,医药消费增长过速的势头被有效遏制。

这是医药代表第一次受到大环境与政策的冲击。当时,各地都有大量的药企药厂,在没有民营医院和药房的情况下,药品销售的渠道只有公立医院。为了保证自己的销售业绩,很多医药代表开始采用“带金”手段。

“带金”,即按照每支/盒药给予处方及分管医生一定金额的现金回扣作为报酬。依靠这种手段,医药代表可以无需医学背景甚至医学知识就能推广药品,职业门槛由此降低,从业人员的资质也变得良莠不齐,它开始逐渐沦为一个纯销售的职业。

前期超速增长衍生出的大量药企则导致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在陶亮的记忆里,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是在2000年前后,那个时候,他在那家日资药企已做了3年的医药代表,并已晋升为区域经理。在他看来,这种竞争更多是因为越来越多国产药企加入市场,一款外资药品刚生产出来,很多类似的国产药就随之出现在市场上,而价格低是它们的最大优势。“国家药监局当时批了好多产品,很难有一个标准,很多同类型的产品就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

陶亮表示,也是在那段时间,很多人脱离了大的制药公司,开始以个体的形式涉入药品生产上游,他们借助“关系”,从药监局申请到一种药品的批文,随后找代工厂代工生产,这样的药品以更低的价格大量流入市场,搅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这些个人承包的“药企”,往往没有大公司那么严密的制度规范,市场上不正当行为由此变得常见,这些造成了医药市场和药代行业的恶性循环。

2001年,卫生部(今卫健委)、国家计委(今发改委)第一次制定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规定医院作为集采主体,节省下的藥品开支,可以留取部分用于自身发展。然而这个“留取部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数据,所以这项政策对于当时的医院和医药代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约束作用。

在做医药代表的第七年,陶亮从日资制药公司辞职。期间,也有其他制药公司为他提供过更好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机会,但随着市场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陶亮认为,这个行业已出现“天花板”。他也并不想和很多同行一样自己承包一个药品,虽然这样做收入会有大幅提高,但他不认可这种行 为。

与小型药厂药企相伴出现的还有大量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已成规模的制药公司往往有完善的营销体系,有人数众多的销售队伍和分布较广的销售网络,这些都是小厂无法承担的成本部分。在小厂生产的药品流向医院的过程中,往往不止一层代理商或者经销商,每个环节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会层层加价,最后就会形成药品生产成本极低,但医院的售价却大幅上涨的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药价虚高的现实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则成为医药行业多年来一直力图求解的困境。

2017年,“两票制”问世。

当年1月11日,国务院医改办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逐步推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两票制”是指在药品从药厂流通到医院的过程中,只能开两次发票: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两个。随着这个政策的执行,药品的流通环节被大大压缩。

这对于那些缺乏品牌说服力、没有能力建构自己销售终端的中小药企来说,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这些药厂在一级经销商的流通之后,不再有大量的二级代理和经销商促销铺展市场,业务会随之减少,面临着被淘汰或被上游更大的医药企业收购的命运。陶亮身边很多个人承包药品生产的“小老板”,都在这一轮变革中被淘汰了,连带着他们的代理商和经销商。

但“两票制”对于经营规范、有完整生产营销链条的药企影响并不大。在魏萌的印象中,“两票制”更多是出现在同事们的某些讨论中,从未对她的工作产生实际影响。

事实上,正是“两票制”在全国推广的初期,魏萌入职了一家外企制药公司做心血管产品线的推广销售。她做的更多是学术型推广,“医院也都知道外企不搞‘带金’销售,尤其是在心血管这种领域,我们的患者是在很多科室都能找得到的,所以我们不依赖于仅有的几个医生。”

但这也要进一步取决于推广的药品种类。魏萌所推广的药品属于普药,它们往往是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而在特药(指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物)领域,因为药品针对的可能是更特别的疾病,使用的病人也时常以个位数记,这时候,医药代表不只需要争取医院,还需要争取病人。

“我们要对医生做产品和竞品的充分比较,然后划出一大类病人,作为我们药品的适用人群。但销售特药要求医药代表去每个医生那里拿到准确的病人信息,还会和病人完整沟通收集反馈。”魏萌说。

辛一涵的第一份药代工作就是做类似特药的推广。她在2018年进入医药代表行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基因检测公司,负责向肿瘤患者推广公司的基因检测方式,除了与医院和医生沟通外,她还需要跟踪每个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疗 程。

在这家基因检测公司工作两年后,辛一涵跳槽到一家全球500强的外资药企。在经过严苛的应聘流程之后,辛一涵却发现这份工作与她之前想象的差距很远。领导不停更换她负责的市场,辛一涵既难理解又难完成。

对于药代来说,更换市场和产品就需要重新做一次学术上的功课,甚至需要沟通新的医院和科室,“这就等于在还没做出成绩的时候,不停重复起步的一二三步,却得不到结 果。”

产品线的频繁更换背后是新的市场动荡。这种动荡的源头就是2018年发布的“4+7带量采购”政策开始逐步在全国推行。

“帶量采购”并非一蹴而就的政策,从2016年要求在全国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并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使得一致性评价成为药品进入集采名单的门槛,到国家医疗保障局成为医疗服务和药品的“超级采购方”,医保目录收归中央,国家对于药品进医院的准入机制越来越严格。

在这样的变革中,部分药品被淘汰,不再被医院准入,部分药品进入带量采购的范畴内,不再需要医药代表这个中间环节,而是直接通过招标竞价采购—这两类药品的销售渠道和产品营销线就会被调整甚至取缔。

“带量采购”政策出来的几个月后,魏萌才逐渐意识到公司里的变动。她负责的心血管整条产品线都面临着营销团队被拆分的命运,“当时公司开始裁员,如果不愿意离开,可以选择被调去另一条还未进入‘带量采购’的产品线。”

2019年,魏萌最终选择离开这家她毕业后一直工作的公司,她认为,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持续推广,公司里的所有普药产品线其实都不安全,之前一直带她的地区经理也因此离职了。“跟的人都不在了,我为什么还要在那里呢?”

在美资猎头公司Kelly Services做医药行业猎头的严秋告诉《第一财经》杂志,魏萌之前所做的“心血管”这条产品线,红利期已经过去,这个板块里的医药公司想要挣钱很难。即使像勃林格殷格翰这种糖尿病、心血管类普药做得比较好的药企,如今也基本上都处于“绝地求生”的状态。

对于药企来说,“4+7”将它们置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不中标”意味着药品将失去医院市场准入资格,产品线会面临消失的风险;“中标”则意味着产品将被“杀价”,利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同时产品线的销售团队也不再被需要。

在大药企里,很多普药销售线由此被直接撤销。今年前两个月,辉瑞的血液肿瘤、抗生素,赛诺菲的中枢神经、抗生素类药品基本上是全线裁员或竞聘上岗的状 态。

相对于普药,特药的产品线要稍微安全一些,但相关药企也在观望“带量采购”的辐射力。今年2月3日,第四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开标,最终中标落地结果还需要等一段时间,企业往往要等新的一批“带量采购”名单出来,才会再一次考虑招聘人才的问题。

“有些特药药企,之前招聘药代还会考虑专科生,或者普药销售出身的人,但现在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如今就是职位少、医药代表多的状态。”严秋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根据严秋观察,先前只有国内药企履历的医药代表能够跳槽到外企的人只是少数。在她看来,这是因为国内药企尤其是小型企业,销售制度并没那么严格,有很多“带金”推广的手段,这在外企几乎用不上,而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逐步落地,这样的形式还可能会被永久取缔。

根据医药服务应用知药客发布的《2020医药代表年度报告》,因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家集采、按病种付费等政策,医药代表的心理压力加大,整体行业的流动性提高,并且有一部分医药代表开始选择兼职。数据显示,27.17%的医药代表存在兼职情况,3. 49%的人正在创业中,也就是说,超过3成的医药代表已不满足当一个全职代表,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魏萌离职后,也选择跳槽到一家制药外企,但这次她没有再做一名医药代表,而是成了一名商务经理。工作的流程事实上与医药代表差别不大,仍然需要与医院沟通联络,开展各种学术会议,但不再推广某种特定的产品,而是更注重了解政策和整个市场的框架。

在魏萌看来,这项工作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因为集采的产品品类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和医疗机构沟通,“只做一个产品,关注几个客户,不关注外部的变动,这种人将会被淘汰,因为现在决定你产品生死的可能不是那些医生了,而是政策,一定要去适应这些环境,适应变 化。”

即使政策还未影响到辛一涵现在推广的药品,她也在未雨绸缪。她表示,未来选择市场或职业的时候,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负责的产品进入“4+7”的概率有多大,这决定她还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多长时间。

而医药行业这些政策变化,给医药代表带来的好消息或许是,它们正促使这个职业回到最初的样子。

最明显的就是“带金”这种销售手段的逐渐边缘化,“客情”和“学术”推广则会殊途同归。在“带量采购”政策之后,药企通过医药代表直接向医院销售的药品越来越少,医药代表这个中间环节的功能或许能变得更加纯粹。当然,要彻底杜绝“带金”这样的方式,还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措施去阶段性解决这个问题。

新出台的《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中,就扩展了“医药代表”的内涵:凡是给医疗机构人员做信息传递,学术推广,不良反应收集反馈的人员均可称为医药代表。更重要的是,它还明确规定,医药代表不能承担药品销售任务、药企也不能向医药代表分配销售任务等。

事实上在国外,医药代表需经过很多考核。比如美国的医药代表要通过国家医药代表协会申请专门的培训和考试,内容包括行业和产品知识、销售准则和技巧、药物和疾病背景知识,拿到执照后方能上岗;而入职后,公司也通常会要求从业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参加继续教育,掌握新的医疗进展。而在日本,医药代表则要通过MR认证中心培训、认证和考试,并且该认证系统还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并定时更新认证。数据显示,日本的医药代表中约1/10拥有药师资格。

由此可见,医药代表行业不会消失,它只是在“洗牌”中回归理性,而对行业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转型期里每个从业人员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

如今,一些医药代表名片上的title已经改为“学术代表”。辛一涵就发现,很多医生现在也更倾向于用学术的方式与药企交流。辛一涵如今的工作中多了很多学术会议,以及与专家交流与病人沟通的日程,这给她带来了紧迫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个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如果不努力不前进的话,随时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某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库存物资的会计科目发生变化。其中与药品相关会计科目的变化最大,不仅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还将药品一级科目归到库存物资科目下的二级科目核算,并由原来按售价核算改为按进价核算。二是作为北京五家医改试点医院其中之一,实行医药分开,取消15%药品加成,药品按进价销售,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加收40至100元不等的医事服务费。三是医院开设分院,增设分院库存物资系统。库存物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各明细科目下增设本院和分院末级科目,并完全由本院财务人员完成其财务核算工作。面对医院财务环境的新形势,本文提出了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提高相关科室和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流程等相应对策与建议来实现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为医院领导者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库存物资是医院为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存储的必要物质保障,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流动性强、领用频繁等特性,包括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四大类。库存物资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具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医院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库存物资会计核算与管理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财务报表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质量的库存物资会计信息有助于改善医院的资产管理,优化经营决策,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的双丰收。

一、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现状

(一)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1)缺乏业务上的沟通与协调。分院开业后,器械科和总务处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随着分院医疗业务活动的开展,逐渐出现了与库存物资相关的经济业务,而库房信息系统尚未启用,致使库房人员在对分院库存物资入库时暂录入到本院库存系统中,库存物资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也将其暂记入本院会计科目下。待分院库房信息系统启用后,再行调整。这不仅使库存物资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账目混乱,本院、分院相关会计数据无法准确统计,也使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在进行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容易出现差错,原因难以查找。(2)缺乏时间上的沟通与协调。由于医院绩效部门、成本核算部门等科室的需求,库存物资报表的流程从库房结账到财务报表上传时间由之前的17天缩短到现在的10天,涉及到库存物资报表的相关人员,即各库房管理人员、库房会计、药品会计和库存物资会计人员每月月末都必须靠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以保证财务报表及时上传,长期紧张的工作也不利于员工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健康发展。相关科室负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灵活的变通,只考虑到自己科室工作时间上的安排,造成整个流程相关科室工作时间都不合理。

(二)药品核算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医院实行医改后,药品按照进价销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中、西药房药品会计均发现药品中的制剂是存在药品进销差价的,在销售时按照售价销售。药品收入是患者按照医生处方的售价付费,为了使药品收入与药品费相互匹配,库存物资会计是按照药品的售价进行账务处理的。[例1]:以医院本院中药房中成药药品核算为例(中草药饮片和颗粒进价均等于售价,只有中成药里的制剂进价和售价之间存在差价,因此这里只对其重点分析。):某月中药库中成药已入库未付款进价11960026.80元,售价11963010.80元,中药库中成药发出进价9872913.76元,售价9875093.76元,中药房中成药处方支出进价10276077.17元,售价10278268.36元。

这种按药品售价核算的方法虽然考虑了医疗业务收入中的药品收入与医疗业务成本中的药品费相配比的问题,但却不符合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即药品按进价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核算流程不合理 经济业务发生后,事前稽核审核原始单据及各科室领导的审批文件并编制收支凭证,出纳人员执行收付款并记录现金银行日记账,按照收入、支出、往来、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分发给各分管会计,各会计将其所分管的账务在财务软件中编制记账凭证,事后稽核最后进行会计核算审核。由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业务在先,会计制单在后,而会计人员在制单过程中常常发现付款业务手续不全,不能准确编制会计凭证,反过来询问出纳人员时,出纳人员解释不清,造成账目混乱,会计分录不能准确编制,业务处理不能及时进行。例如:某科室因工作需要单独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经办人员应先去库房做入库处理,库房人员签字后录入库房系统中,经办人员再凭借入库单、发票、领导批示等原始单据到会计室报销。而经办人员有时因疏忽忘记去库房入库的程序,就来报销了,事前稽核和出纳也由于疏忽没有注意到手续不全就办理了付款业务。如果库存物资会计在制单时发现了入库手续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经办人补办手续。如果没有发现,就导致该笔业务库房没有入库而会计记了账,最终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核对账目时出现账账不符的情况,给会计人员的对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会计核算流程不合理给会计人员和事后稽核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四)高值耗材会计核算不规范 (1)高值耗材会计科目、明细账设置不规范。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高值耗材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明细账登记作出明确规定,医院将其计入库存物资——卫生材料——其他医用耗材——器械库科目,一直沿用一般耗材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并在每月终了按照科室领用报表将医疗业务成本分配到各科室。但是,这种核算方式将高值耗材和普通耗材共用一个会计科目,无法对高值耗材进行必要的收入与支出核对,难以为高值耗材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会计信息。高值耗材的品种、型号繁多,价值较高,管理与核算难度相对较大,医院对其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且由临床科室全权负责其保管工作,但其对库存明细账的记录流于形式。这使得库存物资会计无法了解在某一会计期间高值耗材数量单价的变动情况、患者使用情况、供货商的变化情况,更无法实现对其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对其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和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2)未付款报表金额与所附发票金额不一致。各库房和药房应付账款的发票于付款之后由供货商送至医院,再由库房会计和药品会计审核完毕后交由会计室库存物资会计,库存物资会计将其附在每月已入库未付款表后作为原始入库单据,各厂家发票金额应与未付款表金额保持一致。然而器械库房的高值耗材每月入库金额并不等于其付款金额,这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流程有关。当患者在使用高值耗材时由各临床科室完成扫条码的工作,信息保存在系统中,库房录入员根据系统中的条码信息对高值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厂家及患者信息等进行月末汇总,并与医嘱核对,确认无误后,为库房会计提供各厂家应付账款金额准备付款。高值耗材的付款金额因当月患者的使用情况而定,即患者当月使用的总金额为医院当月的付款金额,无法保证每月付款金额就是当初未付款表中的入库金额,因此造成供货商送来的发票金额与未付款金额不匹配。这影响了会计信息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便于为高值耗材信息和资料使用者提供完整和决策有效性的会计信息。(3)器械库房高值耗材系统不能满足财务核对需求。库房高值耗材系统无法累计全年应付账款截止到某一时点的余额,即截止到某一时点医院欠供货商的应付金额。按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资会计应每月与库房会计按供货商明细核对应付账款的余额。而库房系统无法出余额表,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的核对便失去了依据。在财务系统中,有的供应商应付账款余额已为红字,但库存物资会计对其原因无从查起,也怠于寻找其他途径、方法去核对,使其成了呆账、死账。

(五)库存物资盘点缺乏监督与管理 各药房和库房每月都会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清查,并由药品会计和库房会计将盘盈盘亏金额反映在药品进销存报表和材料月报消耗表中,提交库存物资会计进行会计处理。医院缺乏库存物资盘点的监盘制度,使得库存物资会计只重视对药品和材料盈亏结果的会计核算,忽略了参与药品实物盘点的过程和对盈亏原因的分析。

二、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对策

(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药品核算 笔者认为,中西药房的药品应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以进价核算。医院在实行新制度后、医改之前,药品存在进销差价,库存物资会计以进价核算,药品收入与药品费之间存在14%左右的差价率。那么医院实行医改后,仍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以进价核算,理论上药品进价与售价一致,当月门诊药房消耗总额等于当月门诊药品收入总额,当月特需门诊药房消耗总额等于当月特需门诊药品收入总额,当月病房药房消耗总额等于当月病房药品收入总额,但实际上药品收入与药品费有少量差异,那是因为制剂仍存在差价,且国家有文件规定制剂的差价是可以存在的,所以说这是合理的。

(二)改革会计核算流程 建议改革医院的会计核算流程,使会计核算先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业务。即经济业务发生后,事前稽核审核原始单据及各科室领导的审批文件并编制收支凭证,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事后稽核审核记账凭证,出纳人员凭借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执行收付款业务并记录现金银行日记账。改革后的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流程图如图1所示:

流程改变后,一是库存物资会计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能够直接接触,有利于会计数据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有问题的会计业务出现影响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再经由财务处长、事后稽核和出纳人员的重重把关,有效防止错误发生,确保库存物资会计信息相关、可靠,会计记录正确、完整,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二是随着日常经济业务的进行,繁重的会计业务由月末紧张的完成平均到每个工作日逐步完成,能够保证月末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和药品会计及时核对账目,当月发现问题当月解决问题,避免工作拖拉。为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提供保障。三是将事后监督变为了事前和事中监督,使会计核算流程更加规范、科学,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加强高值耗材会计核算准确性和完整性 医院应加强高值耗材的会计核算管理,在库存物资科目下增设库存物资——卫生材料——高值耗材科目,从普通耗材会计科目中分离出来,单独对高值耗材进行入库和出库核算,利于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此外,严格规范高值耗材按分类、品种、型号等逐笔建立库存明细账,可以有效防止临床科室漏收漏记、人为控制库存收支结余,确保库存物资会计能够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及时了解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结存情况,便于统计其入库和支出数据。为了使应付账款和未付款账表金额与原始单据相互匹配,笔者建议将高值耗材的随货同行单附在已入库未付款账表后,将高值耗材付款后供货商送来发票附在应付账款账表后。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即患者在使用高值耗材时,手术室扫了条码就可以给供货商付款,付款金额由患者的使用情况而定,不同于其他库存物资入库未付款金额与付款金额一致的情况。因此,将供货商送货时就能够提供的随货同行单附在未付款表后,而发票附在应付账款表中,这样既保证了高值耗材未付款和应付账款账表与单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又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查阅、使用原始单据。

(四)建立库存物资监盘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医院应建立库存物资监盘制度。由分管院长、审计人员、会计人员以及各相关科室人员共同组成库存物资盘点清查小组,对各药房和库房的盘点工作实施有效的实地监盘。每月末,盘点小组成员应合理安排,对全部库存物资盘点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中药房药品盘点为例,月末库存物资会计参与药品实地盘点后应编制的盘点盈亏表如表1。

医院规定药品账物相符率中成药在99.2%以上,中药饮片在95%以上为合格。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医院药库药品与特需门诊药房的账物相符率均符合标准,而药房药品的盘点符合率没有达到标准,库存物资会计应对中成药房和中草药房的药品进行重点盘查,通过与药房人员沟通,并由其协助分析盈亏原因如下:(1)药品进入药房后,每日几千张处方的调配量,无法做到每出入一笔即核对账物一次,极少量的误差是合理的。(2)门诊患者交费后未取药或遗失药品,各病房将记账后未使用的药品退回药房,导致药品盘盈。(3)因为饮片的特殊性,药房进行饮片盘库采用盘秤称量的方法,误差较大,加之有些饮片通过手工分装,也有一定的误差。(4)饮片调剂使用戥称,允许5%的误差范围。(5)存储过程中,冬季干燥饮片水分挥发,夏季潮湿饮片吸收水分,都会导致药品重量发生变化。由于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应加强对库存物资的会计监督,并提高监督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和库存物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库存物资安全完整,核算无误,防范财产流失给医院医疗服务活动造成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医院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一环紧扣一环,各科室之间除了做好本科室分内的工作,还应积极、准确、及时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相关的基础工作,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环节的会计核算工作顺畅。例如:凡是涉及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的有关事宜发生变化,器械库房、总务库房、中西药库、试剂库、血库人员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把问题控制在起始环节,不能等经济业务到了最后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现问题才去寻找源头,才去沟通与协调。其次要独立核算与管理分院财务活动。自从分院开业后,该三级甲等医院本院和分院全年几十亿财务收支的经济业务都由本院会计室人员统一核算,统一记账,每月要生成两千多张记账凭证,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但业务量的繁重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人少事多,财务管理效果不佳,会计核算质量也难以保证。医院应在分院设立财务部门,派专业会计人员对分院的经济业务进行整体、统一、独立核算和管理,有效确保本院、分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防止会计人员一职多岗而导致疲于应事的现象。

(六)加强应付账款核对工作 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涉及库存物资应付账款的有器械库、总务库、中西药库和试剂库等五个科室,供货商繁多,交易金额巨大,应付账款科目按供货商名称设置的末级明细科目就有六百多个,再加上各库供货商更名、新增、停用频繁,会计人员在制单过程中难免会有串户、漏记、错记等问题发生,因此,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每月进行应付账款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很有必要。在核对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保证应付账款账务处理准确无误。经初步统计,2012年高值耗材供应商与医院业务交易额平均每月为3780万元左右,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核对工作是医院势必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解决。一是不断与上级领导沟通,及时反应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核对的重要性,使医院领导对其核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求高值耗材系统开发商尽快完善系统,按照“上月结存+本月购入-本月付款=本月结存”的勾稽关系,实现对应付账款累计余额的模块设计。二是与器械库和高值耗材供应商进行沟通,通过发询证函来实现医院与供货商应付账款的核对工作,及时清理呆账、死账。

(七)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横向交流学习 随着医院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工作逐步多样化、复杂化,财务负责人应高度重视药品会计人员、库房会计人员和库存物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通过组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使其对分管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变化和会计核算变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变化中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调整,以主动适应财务环境变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增加库存物资相关会计人员与兄弟医院部门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医院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医改和分院建设的过程中,库存物资的会计核算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横向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可以不断提高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好地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姜艳平:《医用高值耗材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09年第10期。 (编辑 陈 玲)

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资金周转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并分析其资产利用效率,是对企业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本文首先选取A医药公司2016—2020年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纵向分析,并与B医药公司、C医药公司近五年的营运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分析,对A医药公司近五年的资产运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医药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建议与对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成员文化特性对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1663056)

基金资助: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云南省新商科实践教学机制创新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80044010333)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一、A医药公司简介

A医药公司创制于1902年,中国驰名商标,名列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品牌。1971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建厂,1993年作为A市首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1996年实现品牌的完整统一,1999年成功实施企业再造,2005年推出“稳中央、突两翼”产品战略,2010年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从中成药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之一。2016年,A公司在控股层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吸收了200多亿民营资本。2019年4月,经证监会核准,实现整体上市。A医药公司主要分为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医药物流四大板块,2008年公司确立实施大品牌下多品牌发展策略,现已基本形成大(母)品牌下多(子)品牌体系。A医药公司依托驰名品牌延伸打造了个人健康护理产品品牌,原生药材及大健康产品品牌等数十个知名品牌。

二、2016—2020年A医药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情况

从下表1可以看出,A医药公司的2016年至202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7.97次、4.64次、5.06次、6.69次、6.28次,对应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5.2天、77.6天、71.2天、53.8天、57.3天。A医药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的应收款项平均余额不断增加,与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同趋势变化,符合实际情况。但在2017年至2018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放缓,周转天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2017年至2018年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变化,企业为了实现扩大销售,而放宽信用政策所致。另外,从2016年到2018年,A医药公司应收票据占总资产比例在10%左右,2019年和2020年下降到5%左右。所以2016年至2018年,A医药公司的应收账款变现速度不及企业的应收票据(A医药公司的应收票据几乎为银行承兑汇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被占用的资金,企业的经营风险会有一定的增加。从2016年到2020年,A医药公司的应收账款一直维持在5%左右。2019年至2020年A医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多,特别是2020年医药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销量明显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7.8次,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较为稳定。

2.存货周转率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医药公司的2016年至2020年存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2.63次、2.15次、1.99次、1.95次、2.08次,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对应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43.4天、167.4天、180.9天、184.6天、173.1天。A医药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的存货平均净值不断增加,与营业成本基本保持同趋势变化,符合实际情况。但在2017年至2019年存货周转率明显放缓,周转天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2017年至2019年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变化,存货占公司总资产20%到40%之间占比较大。由于2020年醫药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销量明显增加,存货金额增长明显,近五年的存货周转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9次。

3.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医药公司的2016年至202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1.15次、1.03次、1.02次、0.89次、0.7次,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对应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分别为313天、349.5天、352.9天、439天、514.3天。A医药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的流动资产平均净值不断增加,与营业收入基本保持同趋势变化,符合实际情况。2017年至2020年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明显增多,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逐年降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经营效率需要提升。

4.固定资产周转率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医药公司的2016年至202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变化情况依次是13.1次、13.79次、15.44次、15.93次、12.83次,在2017年到2019年持续上升,在2020年持续下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变化较为稳定,对应的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分别为27.5天、26.1天、23.3天、22.6天、28.1天。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比较稳定,近五年占比维持在5%~7%。202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主要由于2020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增加了37.1%。随着A医药公司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加,集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设备等资产的更新换代和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做了积极投资。2020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增加主要是A医药公司健康产业项目搬迁扩建项目完工部分转固定资产。

三、同行业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0年A医药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均属于中等水平。下面对A医药公司的短期资产营运能力和长期资产营运能力进行同行业比较。

1.短期资产营运能力比较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0年间,A医药公司除了201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B医药公司和C医药公司,其他年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处于中等或高于两家药企;2016年至2020年间,A医药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均高于B医药公司,低于C医药公司;A医药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均高于B医药公司,低于C医药公司;说明A医药公司的短期资产营运能力良好,总体较为稳定、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存货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固定资产营运能力比较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0年间,A医药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除了2018年略高于B医药公司和C医药公司,其他年份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均B医药公司,低于C医药公司;说明A医药公司的固定资产营运能力总体不错,主要受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规模影响较大。

四、A医药公司营运能力存在问题

1.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幅度较大

通过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分析,A医药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上下波动变化幅度较大,这也说明了企业的收账速度缓慢,平均收账间隔期长,坏账损失增多,资产的流动速度降低,营运性资金过多滞留在了应收账款上,如果经营性资金减少,会直接导致其资金周转能力与偿债能力降低。这对于影响A医药公司正常经营生产和持续经营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2.存在存货变现风险

通过近五年数据分析,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增加,存货的变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存货的处理依赖于公司的产品的销量,企业的存货占资产比例逐年增加,有可能造成货物变现速度慢,库存积压等风险。

3.存在流动性风险

通過近五年数据分析,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明显增加,我们发现A医药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90%左右,流动资产汇总,占总资产10%以上(含10%)的资产项目主要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较弱,企业的短期营运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效率也需要提升。

4.存在固定资产闲置风险

通过近五年数据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了A医药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高,总体的营运能力也在稳步升高。非流动资产占A医药公司总资产的10%左右,其中,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最大,其次占比比较高的是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尽管对企业整体而言固定资产状况良好,但是由于急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应注意到有部分固定资产被闲置,这在公司年报里有所披露。管理层应该予重视,否则这将会影响其资产运转效率。

五、提高A医药公司营运能力的对策

1.企业方面

(1)进一步提高流动性资产管理水平

在存货管理方面,应通过有效控制公司存货的最佳管理订货量、次数和批量等因素来有效控制公司存货的最佳保管量和持有量,进一步强化采购分析,提升采购专业度,不断探索采购新模式,与互联网企业开发整合平台资源,通过供应链价值创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供需共赢。

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制定信誉预警制度,对于信用较低的可以不予应收账款结算;及时催告客户进行付款;把客户的回款跟业务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在前期货款没有结清的情况下,不予发货。

(2)优化资产结构

资产的结构和绩效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应集中精力进行内部资产管理,确定优化内部资产管理结构的目标,制订和完善资产管理结构的方法和步骤,优化反映内部资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和考核制度,并且要时刻注意各项指标都求。

2.战略方面

后疫情背景时期,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波动下,医药产业规则和生态重构持续深化,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1)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

企业应继续深耕现有的业务板块,精益运营,实现规模、利润双增长。坚持以优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有技术含量的资源体系;同时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业务重塑,迅速提高整体发展质量。在管理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推动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适应发展需求。在生产端,对产业链战略环节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围绕产品设计、工艺优化、质量稳定、效能提升等环节,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在市场端,聚焦客户与市场,持续关注医药行业政策变动及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营销政策,深入挖掘市场潜力,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构造新的盈利模式。

(2)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企业应充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招才引智,对内加快公司自主人才培养,外部引进人才和内部形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推行科学、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能打胜仗的人才队伍,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艳.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6):23-25.

[2]鲍富元,杨玉英,耿静.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营运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04):17-22.

[3]张洁,赵娟.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J].商业会计,2018(03):6-9.

[4]王竹泉,王贞洁,李静.经营风险与营运资金融资决策[J].会计研究,2017(05):61-67.

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健康管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1世纪初才传入我国。不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记载。它孕育着“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此外,“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与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保健养生服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学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养生保健,倡导人们珍爱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强调在预防保健中以养生为要务,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多样化而且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治未病”就是采取各种中医预防或治疗的手段,如摄生调养、中医内外治法、导引等,以防止疾病发生、趋向严重的方法。“治未病”包含三层含义:1.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2.得病之后防止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进程;3.疾病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强调病后的改善。“治未病”能综合利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与健康干预方法,如中草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足疗、药膳、运动疗法等行之有效的多重健康干预方式,进行病症的防治。

二、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管理

过去,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觉得生病或身体不适时才去医院就诊“看病”,甚至认为正常体检都没有必要。近些年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很多人每年固定去体检。但是,医院的体检,查出来的是病症,这往往已经是十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在发生前均有着漫长的的“发展”过程。然而在大健康时代,医疗不再是有病才治,更应该提前预防,且是精准的预防,精准的干预。健康医疗新时代已经到来,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活。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行动的实施”,大健康行业领域即进入全新的“数字化健康管理”的时代。当前,在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形式的推动下,健康管理不仅是医疗行业的独家买卖,而是社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健康管理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目前,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局面已经逐步形成。个体化健康管理的着陆路径是:运用现代医学成果及管理学方法,针对个体健康意识,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个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为此,要提供生活方式调查表,了解家庭历史和个人历史,包括运动心理学和睡眠模式、智能掌握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提供一个真正个性化的体检方案。这就是健康风险管理带来的优势,健康管理将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中医体质辨识、膳食评估、运动计划和疾病评估6个纬度评价体检后的危险性。根据疾病的情况对总检查结论进行编码,实现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健康管理计划的身体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这既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条件,为广大居民健康带来全面发展的项目,也是投入健康管理行业者的新商机。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模式

《關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并预估行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WHO预测2020年全球健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3.39万亿美。健康产业是国际公认的新兴“朝阳产业”,成长性高、就业拉动作用大、创新能力强、关联度高、资本需求大,既可以满足人民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首次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政策环境的利好,是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和体系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变革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改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随之发生变革。为适应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健康全生命周期医学新理念,目前医科院校陆续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建好新医科,一是要践行教育新理念,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树立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二是推进专业改革,加强传统医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发展更多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新专业,尤其是推动跨学科专业的多维发展;三是打造一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类医学“金课”;四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五是搭建医学教育的新型平台,创新医学教育保障机制,培育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人才。

四、“中医药养生方法+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展望

中医药养生保健已成为众大众需求,社会上养生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养生、长寿的快速升温,健康管理可以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提供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因此,整合产业技术资源,向市场提供一整套的健康解决方案势在必行。同时,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控疾病和维护健康,大大地降低医疗成本。这不仅与政府、保险公司的目的相一致,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此外,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其参与养生保健的能动性,从而改善了以往医疗消费模式。所以,健康管理介入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在“大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下,此种健康服务模式将开创防病、治病的新篇章。

药剂科医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药品仓库库存管理问题,在药品行业进行改革的今天,药品仓库的库存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难题。本文就是对现代药品仓库库存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药品仓库;库存管理;问题;建议

在药品流通生产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现代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对现代化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证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有效性,使得药品能够正常的流通。

1 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关键点

药品仓库的库存管理对于药品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将库存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在经过了长期的研究之后,发现要想将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工作做好,有两大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就是要保证药品数据明细化,使得药品数据在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有着明细的标准,尤其是在进销存等环节,一定要充分的保证账实相符,这样将相应的金额和数量进行核对,就能够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尤其是在数据信息化的今天,药品库存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使用的都是网络系统,这样就能够充分的保证相关的资源能够进行共享,保证相关的数据口径是一致的,这样在整个药品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就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满足真实性的要求。第二个关键点就是要将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在整个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药品仓库的有效管理,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药品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相应的管理工作做好,解决仓库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仓库可能存在着可变性,因此,在仓库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谨慎,将仓库的维修和药品保管措施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有效性。

2 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在进行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人们经常会忽略药品库存管理的重要性,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对整个药品的使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将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工作做好,那么就会导致药品的质量下降,使药品无法在医疗中被使用,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医学成本。但是在现代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仓库管理人员认为药品仓库的库存管理仅仅是将药品保存好,并没有重视相应的管理工作,在进行药品仓库管理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医院仅仅是以满足相关的临床需要为主,忽视了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管理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了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管理理念并不符合与现代化的要求管理要求,导致了药品仓库库存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2.2 管理制度的缺失

在药品仓库进行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有许多医院在管理制度上并不完善,尤其是在微机的收发过程当中,仅仅重视药品的收发,而忽视了硬件条件的管理,药品仓库的库存管理也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有许多药品仓库在进行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都使用了微机化的管理方法,有许多的医疗单位在药品仓库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都进行了硬件的更新,但是却忽视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没有使用先进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导致了药品在入库和领料的过程当中存在着随意性,忽视了对药品仓库的管理,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管理制度经常会出现药品账实不符的现象,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使得药品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题,也无法根据药品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对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评价,相关的绩效评价缺乏真实性。

2.3 忽视了药品仓库的存放环境

在药品仓库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药品仓库的存放环境,仓库对于药品的存放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保存药品的仓库,对温度和湿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重视仓库的管理工作,对于仓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一旦仓库的湿度和温度出现问题,那么药品就有可能出现变质,而且由于仓库是在外界环境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阴雨天气,一定要保证仓库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作为药品仓库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库存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对仓库的管理,仓库管理也是库存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仓库的管理人员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仓库管理的过程当中,忽视了药品仓库的存放环境,这样就极容易导致药品仓库在存放的过程当中出现较大的问题。

3 改善药品库存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库存控制

对于医药药品库存管理应该遵守药品流通的商品规律,即保证临床用药的基础上加速药品周转,在每月月初时由各药房提出当月所需药品的月计划、每周提出周计划后交药库人员审核、主任审批,再由药品采购人员购买。由此一来,可以有效减少药品库存量并进行更好的药品控制,避免大量药品因过期失效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利于提高医院资金周轉率。同时做好药品成本核算和账务管理,不断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严格管理采购工作

采购药库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医院的药品采购工作,因此应该依据每月的各类药品消耗动态,及时制定药品的采购计划,并向相关领导请示,再得批准后便可进行药品采购。在供应正常情况下库存量一般为2-4个月,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購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保证医疗需要。

3.3 中西药品分类管理

中西药药性不同,保管方法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保管中药时,应该依据其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贮存方法,或是按药物性质,入药成分或账号次序集资保管。同时要注意室内干燥、通风、掌握好室温与光线对药物的影响。就西药而言,保管药剂人员要认真执行药政法。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必须按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而药房自身也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及干燥的环境,对于易燃易爆的药品应放入危险库内,做好相关防火措施。

4 结论

药品仓库的库存管理是极具实践性的管理科学,其根本原则在于保证医院药品供应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加强药品仓库的库存管理,强化和不断完善各环节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提高药品质量、保证医院临床用药,提高医疗结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朋,刘治军,王芙荣.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首都医药,2011,(22).

[2]刘梅.改进医院成本核算办法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0,(17):117-118.

[3]孙建华,唐拓.药品核算在医院药品经济核算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9,(13):112-114.

[4]常虹,牛瑛.经济核算的持续性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医院,2003,3(6):56.

上一篇:全视角绩效考核论文范文下一篇:都市圈生态文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