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起源范文

2023-09-23

茶文化起源范文第1篇

古希腊文化,尤其是其绚烂之至的神话千百年来总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爱好者的目光,对其研究不计其数。本小组欲以今日眼光,重临谬斯的盛宴,浅嗅宙斯的气息,就古希腊神话的现实意义,作一番浅薄的探究,在此小谈所得。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做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只乳房,所以说,两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开门钥匙。对于古希腊文明来说,它的史诗和神话记载着这文明的丰富信息,因此从史诗和神话开始的探究是研究这种文明的基本的、也是首要的探究。这里我们将讨论古希腊神话和奥林匹斯神统在人类文化学上的丰富内涵,修正长期来人们对于神话的简单化的肤浅的认识,从而管窥希腊神话原有的品格和身份。

初拜谬斯望沧海,重识易安聆波澜。起先对此的热爱,源自对其神话本身美好意境的单纯追求。长期以来,一般的人都接受过马克思关于神话的看法,认为神话发育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的童年时期,它的瑰丽的故事和充满幻想的思维偏向乃出自原始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在我看来,马克思和高尔基们的论述很精辟,他们揭示了神话的本质特点,然而他们的看法似乎还有待于进一步阐述和补充。他们的观点比较注重于神话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比较忽略神话中人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的关系。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人类是社会动物。”人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体的,研究问题是厚此薄彼难免会有偏颇。这也就是我们此次研究的侧重点。既然神话是人的创造,神话自然也体现人自身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而希腊神话,作为一个极其复杂完备而又绚烂多彩的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基础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3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

与所有已知的民族神话相比,古希腊神话最为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古希腊神话还具有别的民族神话无法比拟的人性内容和系统结构,构成了它独特的世界景观。这种独特的神话世界景现是古希腊人的伟大创造,但不可否认,它还与前希腊文明即爱琴文明相关,与以克里特一迈锡尼为核心的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文明相关。

从纪元前四——三千年开始,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区的文明揭开了人类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地区的历史,这就使得地中海地区和希腊地区处在几大文明交汇的优越位置,因而,民俗文化的多元化首先使这个地区的居民及其流动人比印度或中原更具有宽容大度的容纳性。虽然这里各民族,各部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但这是在异质文化的交际之中进行的,而异质多元的文化使这个地区的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由此,在所有的前希腊文明被消灭以后,多元异质的的文明记忆在新的希腊民族心中依然存在,并且还据之以新的历史创造。古希腊神话长久以来被人们当作一种泛灵的表现,或者被当作是梦幻的象征,或者被当作对自然的变形模仿,或者被看成是神明的传言。

总之,泛灵论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自然崇拜的狭隘唯物主义思想流行多时。然而在前苏各拉底时代,古希腊人却从来没有怀疑过神话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而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谢里曼,得费尔德等人古迹发掘和考古工作的展开,线型文字A和线型文字B的发现及对线型文字B的解读与阐释,前爱琴文明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就冲破了历史的黑幕,轮廓清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关于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内容就成为一种扎根于民族土壤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不是虚幻飘渺的远古梦呓而被人们重新认识。十二世纪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前的历史文化,在兹拉特科夫斯卡雅的小而有趣的著作《欧洲文化的起源》里有引人入胜的介绍。然而关于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后到荷马时代的四百年的历史却杳然而渺茫。然而,从欧洲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这黑暗时代的四百年,却犹如妇人怀胎,孕育了一个人类文明中从没有出现过的怪胎—— 希腊文明—— 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社会民主政治形态 — —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要是说人类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现代,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希腊开始。因为过去的一切文明历史,都是王权专制的历史,而所谓现代时代,也就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时代。虽然希腊罗马以后,人类历史又走进一千几百年的王权专制时代,但是在今天看来,希腊与我们的时代却似乎非常接近。而希腊的神话和史诗的丰厚的人文内容依然是我们今天 “认识你自己”的逻辑起点。

二、是神或是人?

希腊诸神不似中国的神明般高高在上,而是高度人格化现实化,有其喜怒哀乐和私欲纷争,后人才诧异从中竟看到了原始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希腊神话对人对神都作了真实的展现,不粉饰光明,也不掩盖黑暗。对人对神,它都同等对待。不因为他是英雄而遮盖其卑鄙,不因为他是神而掩盖其虚伪。若要略谈与中国神话的差别,大致可概括为三点:

1、中国古代神都是,断绝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神秘色彩。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2、对神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中国尚德,希腊更侧重于智慧。

3、中国的含有祖先、宗教崇拜成分,希腊的没有。 面向海洋的民族开放自由、富有冒险探求精神,而深居内陆的民族则拘谨保守、有自安心态;这在神话中也表现无遗。这既是由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真实的思想文化差异所决定,又对这两个世界的统治力量、人们的价值观念起了深远影响。

以下浅提希腊诸神,以窥一斑:

在奥林匹斯神统中,有数不胜数的各种各样的神,一般认为其中有十二主神,但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

1) 宙斯:天神之父.雷电之神,天地间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正义而任性、好色

2) 赫拉:宙斯的正妻。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征嫉妒。

3) 雅典娜:起初被视为女战神,后逐渐变为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护女神。

4) 阿波罗:太阳神,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

5) 阿尔忒弥斯:月神,又是狩猎之神、处女之神,是女性纯洁的化身。

6) 狄俄倪索斯(又称巴古斯):是洒神与狂饮欢乐之神。

7) 阿佛洛狄特(又称维纳斯):美和爱之女神。她的忠实随从小爱神厄洛斯(又称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射中者即跌入情网。

8) 波塞冬:海神。

9) 哈得斯:冥王。

10) 赫斐斯托司:火神和匠神。

11) 阿瑞斯:战神。

12) 赫斯提:灶神。

十二个主神都有鲜明的性格与七情六欲。他们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绪,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领。古希腊除了神的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由神与人交媾而生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关于英雄的传说,最为有名的是阿喀琉斯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立十二大功的故事和伊阿宋率领英雄夺取金羊毛的故事等等。这个得到统一的系谱,结束了神与神之间的征战和相互仇杀,每一位神都有他独特的职权及其管辖范围。这个组织起来的新的世界秩序成为神和人在其中活动和安享的宇宙。虽然此后还有提丰等恶神试图扰乱这个秩序,但终究没能得逞。在这个神话系谱里,我们看到,即使是十二主神,他们有管辖天、海和地中冥府的神,也有星宿之神,有管辖人间主要活动领域的灶神,有人类得以自立的火神匠神,有处女神和爱神婚姻女神,有起干戈斗智慧的战神和智慧女神。可见,在各个可能的领域,都有着它的主宰,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频繁接触。奥林匹斯是他们每日欢娱嬉戏的神圣场所。

这样的神话观念,可以说植根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盛极一时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人们的民主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希腊人灌输奴隶制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意识。将神人格化,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因为这样使人认为,神——或者说它所象征着的权威,并不是不可触及的。用现在的话说:“神之所以成为神,只是因为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便成了神。”换句话说,从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一切权威的倾向。甚至在人之中也出现了英雄,这说明连英雄崇拜也带有“民主”色彩;正是在这种观念指引下,西方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特别强烈,这也早早地为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土壤。这就不难理解拿破仑的那句经典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沿海洞穴搬入内地的奴隶制文明来说,在生产力条件落后、粮食油布等生存资料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绽放出如此一朵惊艳的奇葩,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这不由得令我们想到了年代相近的春秋战国,也是奴隶社会,也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的思想和文化也成了中华民族乃至东方许多国家的思想文化源泉,却总能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语句,不住让人感叹历史的相似与迥异。只是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也就注定了东西方文化要就此彻底分道扬镳。而神话,就正是一片三秋的叶子,可以“一叶知秋”。

三、深远影响及启示

古希腊神话里强烈的人本思想不仅为当时繁荣一时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而且成为近现代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运动的有力武器。既然神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那么,作为君主,即使像路易十四那样宣扬“朕即国家”的理论,也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那么,作为教会,即使极力宣扬禁欲思想和来世说,又能禁得起多大挑战?所以,当千百年后人们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的时候,封建主和教会才会感到无比的恐惧;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恐惧很有道理。既然人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尊严,那么,在这种精神鼓舞下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变革者们才能不惮于前驱,争相在历史的拐角处书写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就对文化本身的影响而言,其作用也是非比寻常的。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之为题材,承袭其遗风。古代西方早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之说。希腊文化可以说是绚烂夺目的浪漫主义艺术的源泉。而文化特色与现实意义交汇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寄寓于这些神话之中,更是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让后人忍不住细心凝视,深深陶醉。其文化内核既明显与婆罗门教等强烈的等级观念对立,又与很多声称“人生而平等”的宗教的干涩说教和苍白论调不同。它声言正义而用朴素的语言缓缓道来,其文化魅力和现实色彩让人陶醉不已。这也引发了人们另一个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些什么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决不是教条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那么简单。作为文明本身,它兼收并蓄,既继承了原始的穴居文化,又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广泛吸取亚欧非各地的文化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能以虚怀而待八方文化,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一定能发展壮大。而对于思想上而言,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个人权利和思想自由,既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又是人类漫长历史的一贯追求。

茶文化起源范文第2篇

维吾尔族舞蹈的背景文化:新疆是驰名中外的“歌舞之乡”,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歌舞文化和悠久的人文发展历史。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和礼仪性舞蹈三大类。在众多舞蹈央视中,以赛乃姆,多朗舞,萨满舞最有代表性。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有着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特征,昂头,挺胸,立腰构成了挺拔的体态,无论是舞姿造型还是动态动作都突出了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头,颈,肩,腰,肘,腕,胯,膝,脚各个部位的动作来产生丰富多和优美造型,擅长用眼神传达情意,用移颈,翻腕,打指来装饰点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膝盖连续性的微颤和变化动作前瞬间的微颤动律使舞蹈动作柔美,自然,还有快速多变的旋转,这些特征课概括为“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颠,上身撒的开,脚步不离散,晃身带摇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付点”。

节奏特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踢”,动作的后替补等都是在节奏的弱拍时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本学期教学内容:维吾尔族舞蹈基本舞步及赛乃姆风格组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维族舞蹈的背景文化,维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节奏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维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维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体态和动作韵律。

3、情感态度:通过维族舞蹈的学习,培养和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维族舞的基本体态和动作韵律。

教学难点:维族舞的基本体态和动作韵律。

一、学习维族舞蹈的手位、脚位 基本手位:

一位:提裙位,按掌翘指 二位:双山膀位,立腕 三位:双手托掌 四位:顺风旗位 五位:双手托按掌位 六位:双手交叉胸前翘腕 七位:山膀按掌位,翘指

托帽位:托帽就是用你的手去托住帽子,右手臂弯曲向上,手掌对着上面,左手臂手掌向上,左手指尖在耳朵的略上方弯曲,仰头眼睛看右手,在正面看两个手臂与身体是一个平面。

基本脚位:维吾尔族舞蹈脚位有:正步,丁字步,八字步,踏步,点步,弓箭步等。这些脚位与古典舞脚位基本一致,但风格不一。

二、维吾尔族舞蹈基本体态和动作韵律

1、维族舞的体态: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

2、维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为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的一瞬间的微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擅长运用头,眼和手腕)

3、摇身动律;摇身动律是一侧肩胛骨带动后背,形成推送慢,收回快的前后摇动,应特别注意摇动的附点节奏与下身点颤动律的协调配合。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步法:

1、 横垫步:一个脚在前先是脚的外缘着地,然后遍及全脚,在后面的一个脚脚尖着地,配合前脚做左右移动,要稳,不能颤。

2、 进退步:前两步紧,后一步缓,以左脚为例,重心都在右脚,左脚向前走的时候,脚后跟着地,向后的时候做脚脚尖着地,相应的作为中心的右脚随着左脚的移动,稍微的滑动。

3、 三步一抬:前两步紧和进退步一样手位,以身体为中心,双手前后伸直,掌心向下,膝盖弯曲,抬头,走三步,抬一步,当抬步的时候身体要压住,不能有上窜的感觉,感觉是在一个平面做动作。

4、 托帽式后点步:右后点步位,身体对8点,左手顶手位,右手在8位手上立腕,手心向上,感觉用右手托住帽子,眼看8点方向。要求:提胯立腰,胸腰对8点上方。

二、组合性训练

1、动律训练:

1、手位脚位,绕腕组合

2、摇身点颤,自由步组合

3、动律综合性训练组合

2、垫步组合:垫步综合型组合

茶文化起源范文第3篇

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在判断要点时,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走棋,对方必须走的必须占据的点,往往就是我方必须要占据的要点。

中央开花三十目:在布局或中盘阶段,在中央一带提取一子的价值很大。 逢方必点:方是一种特定的棋形,当对方走成这种棋形时,我方不管如何“点”它一下,都会达到破坏对方眼位和棋形的目的。

1

七子沿边活也输: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活棋在二路上爬得过多,即使做活也会导致局势的落后。

金角银边草肚皮:相同的子数在棋盘的不同部位围取的地域价值是不同的,角上围的最多,边上次之,中腹最不易围空。

立二拆三,立三拆四: 边上立起二子以后,下一着拆三是比较理想的位 2 置。“立三拆四”与此同理。开拆的间隔为四位。

七死八活: 在棋盘上二路排列的被对方包围的七个子,对方先动手时,自己就是死棋,如果长到八个子,就是活棋。

左右同形走中央:当双方或某一方左右的形状一样时,往往中间的对称点就是形棋的要点,也就是双方该走的要点。

取重舍轻方得胜:当己方有两部分棋受到对方攻击时,应营救比较重要的一方,舍去不重要的一方,只有分清轻重,才能争取全局的胜利。

二子头必扳:当对方紧贴我方二子时,我方应毫不忧郁地扳住对方。

有眼杀无眼:当两块棋对杀的时候,因为公气归有眼一方,其结果是有眼一

方因此而气长,将无眼一方杀掉。

4

大眼杀小眼:如果对杀双方的两块棋都有眼,则大眼一方对杀起来有利。因为对杀时大眼的内气多。

棋从宽处拦:当对方在自己这边分投时,应该从自己发展潜力较大的一方——棋比较宽的一方拦住对方。避免自己子力重复。

5

1.高者在腹,低手在边高手注重中腹的争夺,低手只顾围边地。2.棋长一尺,无眼自活棋子漫延至整个棋盘,即使没有两个眼一般也杀不死了。3.敌之要点,我之要点敌方的要点一般也是我方的要点。4.凡尖(关)无恶手5.提子开花三十目这是形容空拔一子的价值之大。6.左右同形适其中棋子左右同形时,在中间走子可能是最好的选择。7.入腹争正面 8.攻击用飞 9.逢跨勿断 10.逢方必点 11.棋从断处生 12.盘角曲四,局终乃亡 13.长考出臭棋 14. 6 臭棋无单官 15.上手不怕打劫,下手最怕打劫 16.先收外气,后收公气 17.扭断长一边 18.断哪边吃哪边 19.厚势勿近 20.七死八活 21.刀五,花六不活 22.板六活形 23.恶手“后推车” 24.不可爬二路 25.有眼杀无眼 26.大眼杀小眼 27.2—1路多妙手 28.二子头必扳 29.攻击是最好的防御 30.先逃一子等于连走八步 31.入界宜缓 32.三眼两做 33.四角穿心 34.七死八活 35.百劫不应 36.立二拆三 37.立三拆四 38.弃子争先 39.形方必觑 40.劫尽棋亡 41.初棋无劫 42.逃出用关 43.宽三勿打 44.遇劫先提 45.大眼杀小 7 眼 46.有眼杀无眼 47.长气杀有眼 48.打单不打双 49.压强不压弱 50.公活烂包皮 51.两打同情不打 52.七子沿边活也输 53.台象生根点胜托 54.金角银边草肚皮 55.象眼尖穿忌两行 56.棋逢难处用小尖 57.漏风方向不围地 58.一子不慎,满盘皆输

收官

8 收官子,常计算,收官常在一二路 *空一目,子两目,提子再填是一目增减空,劫三分,官子大小这样算 超大官,关胜负,布局时候就要走 双先官,先手官,逆收官再后手官 双后扳,二路六,一路二目角过三 二路空,可伸腿,底线扳渡有四目

扳二二,先四目,二路三爬立四目 终局劫,负争单,粘劫收后多两目

围棋口诀大全

10

1、 金角银边草肚皮

2、 三线拆二有根基

3、 小目飞挂应尖飞

4、 见机夹攻更有味

5、 小目高挂三线托

6、 托退定式记一记

7、 星位一挂关或飞

8、 压长定式也可以

9、 布局关键抢要点

10、切莫贪吃走小棋

11、分投定要位置好

12、左右逢源最适宜

13、立二拆三搭配好

14、高高低低合棋理

15、定要扳住两了头

16、逃要关来追要飞

17、扭十字要长一边

18、对杀定要算好气

11

19、几子将死请暂放 20、一旦走尽无余味

21、棋精再少要保护

22、轻子该弃就要弃

25、莫压四路休爬二

28、不走废棋不撞气

31、七死八活是常识

34、左右同形中为宜

37、压强不要去压弱

23、宁失几子不失先

26、七子沿边活也输

29、双单形见定靠单

32、滚打包收是妙棋

35、拆逼都是宽处拦

38、声东目的在击西12

24、先刺多数占便宜

27、要走正着走大棋 30、逢方必点逢镇飞

33、连走三同四要变

36、迫敌靠近我活棋

39、出头舒畅争中腹

40、当心仅活被封棋

41、虚镇实尖灵活用

42、棋成愚形效率低

43、边攻击来边围空

44、自己勿活要补棋

46、多弃一子能出棋

47、两二被打定要长

49、棋过一半要冷静 50、判断形势定大计

52、稳扎稳打操胜棋

53、若是败势别灰心

55、刺打断托点利用

56、弃子造劫借借气

58、力争败局转棋细

59、双先官子抢着走

45、能立则立曲则曲

48、金鸡独立有骨气

51、若是胜势莫贪心

54、乘早侵袭找弱棋

57、挑起纠纷比智力 60、收官需慎莫大意13

6

1、布局常形十二种 6

2、中国流和二连星 6

3、对角小目一三五 6

4、星三三和双三三6

7、小林流和星小目70、空守挂角是次序7

3、选用定式看全局7

6、抢占要点别犹豫7

9、挂星被夹点三三 6

5、同型小目错小目6

8、各型特点要熟记7

1、再占急所与大场7

4、上下左右搭配齐7

7、看准敌弱要搜根80、弃子活角两有利14

66、宇宙流和对角星 6

9、布局掌握三原则 7

2、借势开拆是大棋 7

5、自己已活可脱先 7

8、迫敌走成飘浮棋 8

1、弃角取势争模样

8

2、飞封定式要熟记 8

3、无忧角上两路托 8

4、试探应手是真意 8

5、敌强欲削宜浅侵 8

6、进退有路方为宜 8

7、自己断点常记心 8

8、适时护断别忘记 8

9、先活自己再杀敌 90、一味贪杀反被欺 9

1、两块活棋不必断 9

2、友邻浮子要联系 9

3、断后敌孤定要断 9

4、该断不断勿成棋 9

5、冲断扭断反打断 9

6、挖断跨断寻战机 9

7、立断劫断打入断 9

8、围歼孤棋反眼挤 9

9、莫往攻击目标碰 100、宽攻大围收渔利 10

1、逢碰必扳敢作战 10

2、有时连扳妙无比

15 10

3、开劫先要看劫材 10

4、棋补无劫要注意 10

5、打两还一巧妙用 10

6、当心硬腿硬出奇10

9、长三曲三可点杀1

12、方四不点也死棋1

15、大猪嘴是扳点死1

18、碰角板六看外气1

21、围敌一块拟杀棋 、一只大眼要分清、长四曲四是活棋、刀五一点当然死、小猪嘴是劫活棋、角上板八能双活、思考方法要牢记

、是死是活规律记、花四五六可点杀、普通板六是活棋、盘角曲四劫尽亡、断头曲四是死棋、扳杀点杀扳点杀

107108 110111 113114 116117 119120 1221231

24、迫敌走成撞紧气 1

25、再想造劫做劫杀 1

26、有时双活也便宜 1

27、要是条件勿成熟130、已边长来敌方飞1

33、攻角须从宽处理1

36、两翼张开形美丽1

39、低夹飞压多两分1

42、抱吃一子稍不利 、切勿乱动等时机、四四遇托需连板、天五山是必争地、小目飞挂一间夹、高夹关或反向飞、也可托角求安定

、三三肩冲要注意、弃取定要想仔细、多子围空方胜扁、高夹低夹有分歧、压退定式虽可走、略有委曲还可以

128129 131132 134135 137138 140141 1431441

45、小目高挂二间夹 1

46、巧用妖刀很严厉 1

47、对付妖刀有六法 1

48、最为常见是大飞1

51、外侧靠是可以走1

54、塞不进是最惹气1

57、勿打有变及时打160、切莫凑着帮补棋16

3、雪崩内拐外里外 、大跳小跳是正着、内侧靠是小不利、龟不出头要挖打、两打勿打等时机、小目高挂选定式、镇消无忧是好棋

、一般不宜用小飞、方朔偷桃一路尖、巧妙利用接不归、切莫凑着帮围空、低夹外靠托退飞、虎口遇扳常单退

149150 152153 155156 158159 161162 16416516

6、虎口遇打常滚打 16

7、虎口切断常虚跳 16

8、仙鹤伸腿能联系 16

9、棋向中腹争阳面17

2、棋高一路力无比17

5、敌之要点我要占17

8、我补厚实敌变弱18

1、三路挖出先看征18

4、弃子发威能得利 、两番收腹成效低、棋逢难处小尖尖、常替敌棋多考虑、穿过象眼要注意、两子必长别忘记、围棋四角顶有趣

、下子要避车后压、不好走处不走棋、敌棋知舞避其锋、穿忌两行飞为宜、三路腾挪常碰撞、生生死死变化奇

170171 173174 176177 179180 182183 18518618

7、拨钉子里有称砣 18

8、老鼠偷油真有趣 18

9、棋逢断处巧能生 190、下子先后讲次序19

3、防闷成形宜单跳19

6、一团气促鼻顶宜19

9、不能用征可半枷

19

1、两壹路上多妙手19

4、两子成形斜飞利19

7、台象生根点胜托200、送佛归殿送到底

、托夹扑劫尖挖聚、四路被断常虚跳、矩形护断虎输飞

192 195 198 经典围棋谚语2009年06月08日 星期一 10:14 A.M.01中央开花三十目 在棋盘上,三线以下为“地”,四线以上为“势”。势就是外势。 在棋盘上,“中央”一般是指四线以上的地方。

棋谚说“中央开花三十目”的意思是说:在布局或中盘阶段,在中央一带提取一子的价值很大的。“开花”既提子,“三十目”是形容开花后的具大威力。 02棋从断处生

棋谚“棋从断处生”的意思是说:切开对方的联络之后,容易造成主动或者乘 21 势行棋的局面。 03“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

棋谚“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的意思是说:在判断要点时,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走棋,对方必须走的必须占据的点,往往就是我方必须要占据的要点。 04逢方必点

“逢方必点”又称“形方必觑”,方是一种特定的棋形,当对方走成这种棋型时,我方不管如何“点”它一下再说,不管对方如何应,这着“点”都会达到破坏对 22 方眼位和棋型的目的。 05滚打包收俱谨避

能够把自己的棋打成一团的着法,应该谨慎地避开。

“扑、断、紧、卡”等手断连续用在一起,就是滚打包收。在对杀吃棋时,在攻击对方时是常用手段。 06二•一路上多妙着

棋谚“二•一路上多妙着”的意思是指:在棋局角部的变化(如死、活、手筋、 23 收官)中二•一这一点往往是要点。 07七子沿边活也输

“七子沿边活也输”的意思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活棋在二路上爬得过多,即使做活也会导致局势的落后。特别是在布局阶段,更不能在二路上爬的过多。

08金角银边草肚皮

棋谚“金角银边草肚皮”说的是,相同的子数在棋盘的不同部位围取的地域价 24 值是不同的,角上围的最多,边上次之,中腹最不易围空。 09攻击是最好的防御

棋谚“攻击是最好的防御”阐述的是围棋中以攻为守争取主动的战略思想,一般情况下是防不胜防,这就需要敏锐地发现攻击的目标和时机,只有攻击对手必须救的棋才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10立二拆三,立三拆四

“立二拆三”是指:边上立起二子以后,下一着拆三是比较理想的位置。

25 立三拆四”与此同理,开拆的间隔为四位,比较理想。 11象眼尖穿忌两行

“象步”是汉子田字字形的棋形,中间的交叉点称为象眼。

“象眼尖穿忌两行”是说:如果对方走在象眼——俗称穿象眼,自己应远一路行棋,不要贴着对方象眼的那步棋走,贴着行棋一般情况下是恶手。 12七死八活

在棋盘上二路排列的被对方包围的七个子,对方先动手时,自己就是死棋。 26 如果长到八个子,就是活棋了。对方先动手也杀不死的棋,就是活棋。 13矩形补断虎输飞。

棋谚“矩形补断虎输飞”的意思是说:当我方棋型为曲尺形,且需要补断点时,一般情况下采用“飞”的补法比“虎”的补法好。 14凡尖无恶手,凡关无恶手。

棋谚“凡尖无恶手,凡关无恶手”的意思是说:通常情况下,如果棋子要走向中央,尖和关(跳)均为可行的手段。“尖”比较坚实稳健,“关”出头快但要防 27 挖断。

15左右同形走中央

棋谚:“左右同形走中央”的意思是说:当双方或某一方左右的形状一样时,往往中间的对称点就是棋形的要点,也就是双方该走的要点。 16精华已竭多堪弃

对于跑起来很累,而且没有多少作用的棋子应该舍去,这样往后行棋就不用背上包袱。对于要弃掉的棋子应该加以有效地利用。

28 17取重舍轻方得胜

当己方有两部分棋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应该营救比较重要的一方,舍去不重要的一方,只有分清了轻重,取舍得当,才能获得全局的胜利。 18三路之子送两个

在三路的棋子,因为某种原因而要被吃时,一定要往下再多走一个子,这样可以通过多延长出一口气,来加以利用,一般是在外边打吃包收,形成外势。

29 19二子头必扳

当对方紧贴我方二子时,我方应毫不犹豫地扳住对方。 20压强不压弱

当对方夹击己方的棋子时,一般情况下应该压靠对方比较强的一块棋,以期望攻击对方比较弱的一块棋。 21有眼杀无眼

当两块棋对杀的时候,因为公气归有眼一方,其结果是有眼一方因此而气 30 长,将无眼一方杀掉。 22大眼杀小眼

如果对杀双方的两块棋都有眼,则大眼一方对杀起来有利。因为对杀时大眼的内气就多,另外公气还归大眼一方。内气加公气俗称气长。 23入腹争正面

当棋局的焦点转移到中原时,应首先抢占通往中央的道路,这样四通八达,不易受攻。同时要使对方不能畅通的进入中央,为攻击创造条件。

31 24两处有情方可断

在切断对方的棋以后,可以对其两块进行有效地攻击时,就要切断它。反之切断之后,两块棋没有被攻的危险,切断的子就会成为负担,这样的切断不好。

25三方无应莫存孤

当棋盘上没有自己棋子的策应时,千万不要留下不安定的孤棋。否则对方攻击起来就会占到很大的便宜,甚至吃掉孤棋。

32 26棋从宽处拦

当对方在自己这边分投时,应该从自己发展潜力较大的一方——棋比较宽的一方拦住对方。避免自己子力重复。 27盘角曲四,劫尽棋亡

盘角曲四,是一个特殊的劫争。在走成劫争前是曲三,对方无法吃掉,如果吃了曲三就成了死棋,不吃则是双活。当曲三一方在全盘补尽劫材后,在走出盘角曲四打劫杀。被杀方因无处找劫而被吃。所以一般“盘角曲四” 33 棋局完了时,被判为死棋。 28压强不压弱

当对方夹击自己的棋时,应该压靠对方比较强的一块棋。在靠压战中走强自己,留着比较弱的那块棋,在合适时给予攻击。 29能曲则曲、可立则立

在实战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子的作用,是爱好者们感到棘手 的问题。有一种利用残子的棋谚:“能曲则曲,能立则立”。此棋谚阐明的棋理 34 是:如果可以通过“立”的手段达到以下的目的:

一、留有余味。

二、收气得利。能曲的前提是:

一、曲后能长气。

二、曲后可以多加利用。 30矩形补断虎输飞

在对局中,攻击和防守是相互依存的。防守是如何补住己方的断点 也是很有讲究的。遇到矩形补断,最好的方法是用“飞”,因为飞可不 受对方刺的利用。

35 普通棋形的补断规律是:

一、厚势宜粘。

二、成形易飞。

三、安定必虎。 31实尖、虚镇

这是有关棋形的一条谚语。“实尖、虚镇”阐述的棋理是:在对方比较坚实的情况下,己方要用“尖”来对敌方进

行攻击;而“镇”能虚张声势,在盘上比较空阔的地方,对敌子进行宽攻,使对方不易腾挪。如果对方舍弃,己方就最大限度地收进。

在实战中,“尖”,往往注重局部利益。“镇”,常常需要全局配合双单形见定靠。 36 单这条谚语是关于手筋方面的。对局中,双方都为充分发挥每个棋子的效率殚思竭虑,而理想的棋形必然会带来理想的效率。同样,将对方走成愚形和自己走出好形有着同工异曲的作用。

“双单形见定靠单就是破坏对方棋形的战术之一。“靠单”意指在单子里面靠住,其目的是将对方走重形成凝形,这样就可以使它的子的效率降低。 32拆三拆四分势自补关腹为良

这也是关于棋形的一句谚语。它描述的是:实战中,己方的拆

三、拆四阵 37 势,在对方两边逼住的情况下,为使模样立体化或避免对方打入后将形成以少战多的不利局面,可考虑自补。补的方向是相对薄弱的一边,补的手段是向中央跳补,能照顾中央和他处。 33腾挪自靠始。

此谚有关攻防。腾挪,是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处理己方孤子的一种手段。应注意的是:腾挪的一方是在逆境中作战,正面硬拼必然会遭受较大的损失,而东碰西靠往往能求得较好的行棋步调。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及 38 时转身弃掉一些棋子也不足为惜。爱好者若能恰如其分地掌握腾挪技巧,做到弃取自如,棋艺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34两番收腹成尤小

围棋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下手抢边角,高手占中腹”。因此,可以看出经营中腹需要相当的技巧。围中腹的空稍有不慎,就容易落空。

“两番收腹成尤小”的道理是:围己方的腹空时,如果被对方在两处或两处以上进行挤压,即使能形成一定的实空,价值也不大,除非己方的腹空足以 39 和对方全局目数匹敌。这是由于要减去对方两处获利总和的缘故。与其勉强去围腹空,还不如在边角的目数上多花些功夫,以求得一些实惠。 35逼孤多占地一二拆三利敌角犹虚

此谚有关攻防方面。说明的棋理是:实战中,为了攻逼对方的孤棋或弱棋,可以按常规下法在边上,中腹多占

一、二路,对方的孤棋或弱棋因自顾不暇而无法进行反击。这样,己方的子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在边线上不按常规走拆二而拆三的前提是:对方的角地空虚。即使对方打入己方的 40 拆三时,我方也有回旋的余地。另外,点角转换也是一种策略。 36势分入腹路皆公

此谚说明的棋理是:进入收官阶段,在中腹双方都有子力的情况下,假如不存在攻防或双方消长等必争之处,轻易不要在中腹行棋。因为中央的空是双方的,实际价值较小。不要贪图一时之愉快,在中央耗费 较多的手数。这样常常会所得甚微。 37并二腹中堪拆二七子延边活也输

41 “并二腹中勘拆二”说明的棋理是:在中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棋子并排时,为加快向中央行棋的速度,应该采用

大跳的手段出头。但是,要防止对方的靠断反击。

“七子沿边活也输”指的是:布局阶段,被对方三线压迫,自己在二线爬行七个子,即使这块棋做活了,也可能因为失去了外势而导致败北。

有时,由于要攻杀对方一块棋等,不得不在二线爬行,仍然要考虑其得失,看看是否合算。

42 38出头关胜长挖断须预防

对局中,双方竞向中央行棋的局面是屡见不鲜的。出头,当然是步伐越快越好。可是,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并存的,“关”在行棋速度上优越于“长”。但是必须对敌方的挖断有具体的防范措施。 39对付跨断软扳硬冲

在对局中,短兵相接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而跨断的运用作战中更是屡见不鲜。于是,便有了“对付跨断软扳硬冲”这一棋谚。那么,何时软扳?何时硬 43 冲呢?有一个判断标准:

一、在己方正面作战不利时,用软扳来灵巧的转身进行迂回作战。

二、当己方正面作战无后顾之忧时,就要用强硬的冲断来获取较大的利益。 40托二宜其边已固局定飞边地欲足

前者说的是:对局中,为了使自己的孤棋生根,在对方已经坚实的地方,就可以在二路下托,使它坚实之处走得重复。然而,如果对方还不是很完整的实地时,就不要轻易地去下托,只能在必要时酌情使用了。

44 后者阐述的棋理是:在大局已定时,用“飞”的手法及时地侵入对方的边角,可使己方的实空更加充实。

攻紧宜宽攻宽宜紧棋谚“攻紧宜宽攻宽宜紧”说明的棋理是:在攻击对方具有反弹力的孤棋时,不要急于强攻,应以宽攻为宜,只要能制孤即可;但若在己方的势力圈内,对待敌方尚未安定的棋,就要连续不断地对其进行严厉的攻击,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上面说的“实尖虚镇”叙述的是应掌握的具体手

45 法。而“攻紧宜宽攻宽宜紧”说的是攻击中应掌握的节奏。 41后先有变宜从紧彼此均先路必争

这两句都是有关攻防的棋谚。前者说明了行棋次序的重要性。若疏忽大意将次序走错,将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变化。后者说的是下棋时,对于双方的先手,如压长,扳头等使自己舒畅,对方困苦的棋,都要全力拼抢。这样的地方若被对方占去,则本来可我畅敌窄的棋就变成敌畅我窄了。

46

关于围棋常型的格言警句

摘自---齐鲁弈友论坛

从书摊掏了一本沈果孙先老先生写的《围棋常型百例》。有豁然开朗之感。围棋书少,好书更少。能得此书,如获至宝。人和书也需要讲究缘分。

47

摘录出其中干巴脆的东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人的快乐,大伙一起分享,就变成了无数的快乐!

1

凡是对方提劫后,情况不严重的劫,不应当慌忙去沾

2

应不好时,应该不应。将来伺机而动

3

虎口遇扳常托退,谨防被打自粘

4

小飞托角夹后活

48

5

角上收官要仔细,利用板五可得利

6

欲求滚打需虚尖,为防滚打休呆立

7

小飞需防跨断

8

倚盖不补,隔一高攻

9

双飞转换,其边已固。角上被拦,点着需补

10

着子须注意连贯。连贯不一定要粘接,但需发挥作用

11

二路小尖,能防夹打

49

12

曲尺冲断难,须防鸳鸯断

13

特定下法飞后尖,出头较畅

14

软头须扳,型方必觑

二子头必扳

15

打入逢尖需用压,推敲挺与不挺

16

猪嘴未成需先立

17

两子必长

18

三路挖出先看征,引征容易絮征难

茶文化起源范文第4篇

农业起源之前是狩猎采集者的时代,农业起源的机制研究必定涉及狩猎采集者的研究。狩猎采集者的文化适应机制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关键变量是流动性。人类数百万年的狩猎采集历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作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累积发展的特点,与之相应的是人类技术文化的不断进步,还有社会组织的复杂化。在此基础上,人类社会追求能量最大化的适应策略,这个趋势至今依旧存在。它同时意味着人类的文化适应追求最佳适合度与最小化风险。

布莱德伍德视农业为人类文化进步的产物,这种观点是有合理性的,虽然许多考古学家将之视为19世纪“斯宾塞式”的进步论。文化的累积发展创造了农业起源所需要的资源禀赋结构,包括一定的人口数量与密度——这也是长期发展的累积所致,还有人口增加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变化,如地域所有权的观念、限定的惠予范围、群体内部竞争加剧等。它们体现狩猎采集者适应长期的趋势,也就是我所说的统筹性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与历史趋势无关,但与狩猎采集作为获取基本生活资料的策略相关,无论是远古的狩猎采集者,还是近现代的狩猎采集者,只要他们不事农业生产,就需要去寻找自然资源,也很少能过上定居的生活。就像工业社会与城市的关系一样,不是说农业社会没有城市生活,但是城市成为主要居住形态,只可能由工业社会来支撑。与此类似,狩猎采集者社会在特殊条件下,如水生资源利用者也可能形成定居社会,但是大规模的定居是农业社会的居住形态。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角度看狩猎采集者的文化适应机制,都可以发现统一性,于前者是一些发展趋势,于后者是流动采食。

在回顾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展时,我们注意到人类栖居范围扩散到世界各地(人口的增长),石器技术的进步、原料精细化、石器地区风格形成(地域所有权观念与限定的惠予关系);到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技術发明如陶器、磨制石器以及食物研磨工具(植物强化利用也是能量最大化的策略)的出现,还有装饰品的发展(社会内部竞争)等,这些都体现了狩猎采集者长期发展趋势上的累积增长。而像柿子滩、下川等地点群与东胡林、南庄头等遗址体现的不同流动又说明狩猎采集者文化系统发生了区域分化。只有能把流动性降低到足够程度的地区才可能有农业起源,这也是为什么最早的农业起源地带位于太行山以东地区的关键因素。当然,狩猎采集者的长期趋势像是“常量”,是不言而喻的存在;而地区之间的分化发展才是考古学家真正关心的对象,也就是说考古学家希望能够解释为什么农业会起源,他们更关注的是农业起源发生在某些地区,而非其他地区。实际上,长期趋势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是均等发展的;在分化之时,又与环境条件的不同特征密切相关。

环境多样性对文化适应产生的是双重作用,一方面是硬约束,即由于环境的极端特征导致某些文化适应无法发挥作用,就像在内陆地区无法利用水生资源一样,茂密森林环境通常没有草原那样丰富的食草动物群。农业所要实施的条件至少需要包括合适的温度、降水;再者,土壤、病虫害、人口等也会有所限制,对于农业起源而言,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野生物种的存在,没有适合驯化的物种,就是掌握了驯化技术,也是没有意义的。美洲地区因为缺乏适合驯化的大型动物,所以农业系统始终是脆弱的,农耕群体始终需要抽出时间去狩猎,所以定居难以建立。即便建立了,也不稳定。连带建立在这种农业基础上的文明,也容易崩溃。由于缺乏大型驯化动物,即便他们知道轮子也没有作用,南美文明不得不建立在人力托运的基础上。当然,物种不是中国各文化生态区的制约因素,中国不同地域都有适合驯化的地方物种。东北地区的问题是低温,生长季节短。青藏高原是高寒的气候环境,比极地环境还要恶劣,不仅空气含氧量低,而且缺乏极地环境经常可以狩猎的海洋哺乳动物或是可以驯养的驯鹿群。大西北地区是水资源缺乏,没有地表水,大型食草动物就难以生存,也就没有狩猎采集者,更不会有农业起源这回事。当然,环境多样性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它会提供机遇,提供某些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农业的软约束。利用水生资源就构成了农业的替代策略,水生资源来源区域范围大,生产力高,季节性与陆生资源有互补性,资源稳定可靠,种类多样且质量高(多蛋白质,妇幼老弱都可以参与获取,如采集贝类),这些优势结合起来,适合劳动密集的农业就不具有选择优势。东北与岭南以及沿海地区都走向了水生资源利用,缓解了狩猎采集者所面临的适应压力。西南地区因为高度多样的环境,是最适合狩猎采集的区域。文化是弹性的,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人类发展出多样的适应方式。这与狩猎采集者文化适应的统一性并不矛盾,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而已。

对于农业起源的考古学研究而言,需要弄清楚的是文化适应发生变化的初始条件,然而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农业起源的初始条件包括自然基础条件、自然条件所发生的变化、文化资源禀赋结构的积累等内容。中国农业起源的自然基础条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具有梯级特征的地形。与之相应,主要河流从西向东流,狩猎采集者向农业生产者转型时具有可以不断拓展的空间,这一点对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萌芽、发展与最终建立世界上少有的完善农业系统至关重要。至于说黄土,它并不是中国农业起源与发达的充分条件。自然基础条件另一个要件是由于纬度分布、高度差异、海陆分布以及地形分割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生态区,为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狩猎采集者的文化适应具有很好的弹性,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最佳的栖居地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狩猎采集者的最佳栖居地并非现代人口密集区,而是中国从东北到西南的自然过渡带以及从中国地形的二级阶梯向一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这些地带不仅狩猎采集的资源多样、清洁饮水方便,而且容易获取合适的石器原料、充足的燃料。随着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人们逐渐向平原地区迁移。适宜农业的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不是狩猎采集者的最佳栖居地,同样适用于游牧经济的青藏也不适合狩猎采集者。不同的是所依赖的地带是有区别的。

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气候以及环境变化幅度相当大。末次盛冰期结束后,气温上升,冰川消融。更新世结束之际,对史前狩猎采集者的文化适应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海平面上升、古季风机制恢复、植物更替、动物绝灭、新仙女木事件、气候的季节性稳定性增强等。气候环境变化导致狩猎采集者化系统变化的初始条件发生改变,对人类文化系统而言,这些变化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海平面的上升对于华北地区的影响最大,即使人口不增也由于陆地淹没,这一地区人类的栖居地几乎丧失了一半面积,人口密度也会随之翻番。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明显影响。古季风、植物更替、气候稳定都有利于农业的发生,而动物绝灭、新仙女木事件、季节性加强等则是从反面推动农业起源,使得作物栽培的必要性大大增强,“一推一拉”机制促进了农业在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起源。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有早晚与程度强弱的区别,古季风的影响最早显现在西南与东北地区,植物更替、动物绝灭影响最强烈的要算华北,而对西南地区影响甚微。

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转换的文化过程并不是黑箱,不是说在前面加上环境条件与合适的变化,就会导出农业起源。农业起源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事件,尽管结果中包括自然物种失去某些能力,被人类驯化。狩猎采集文化适应系统与农业的最大区别是流动性的差异,其他的变化如居住方式、工具技术、生计构成: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都由此衍生。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面貌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示出狩猎采集者适应策略的转换。到了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新变化主要表现为某些常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开始出现,它们标志着人群流动性的明显降低。类似的变化广泛见于各个文化生态区,但程度差异明显,其中西南地区最弱。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见证了关键的文化分化,强度最强的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农业。例外的情况是岭南与东北,这些地方因为富有水生资源而转向了新的狩猎采集形态。

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一个部分,中国农业起源中心与其他地区尤其是西亚进行比较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它的特征。同时,通过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内部的比较,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比较,进一步丰富了这些特征的含义。最后,我把中国农业起源的特征大致归纳为6个方面:

一、中国可以与西亚并称世界上最早与最重要的两个独立驯化中心。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不仅因其年代早,更因其影响深远。作为主要的驯化中心,中国具有长期的驯化历史,是世界上接近1/4驯化植物的故乡。其影响范围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明显的自生性,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缓慢成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形成涌现式的爆发,它的整个发展历程与西亚基本同步。中国农业起源属于温带谷物农业,最终达到了集约农业发展程度,在周边过渡地带形成了若干“低水平的食物生产”。

二、中国农业起源中心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背景,文化面貌差异显著,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是典型的细石叶工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在保持砾石工业传统的同时,增加了细小的燧石石器成分。在作物驯化方面,华北地区是以粟、黍为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为中心,目前所见的交流发生在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即稻作进入南北过渡地带。在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两个地区几乎同时开始出現强化利用的证据,南方的陶器出现似乎更早(就当前的14C年代而言),华北则出现了石磨盘、磨棒、锛状器等工具,稍后也出现了陶器。没有证据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了华北,也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它们各自是独立发展的。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考古材料显示华北地区所发生的文化变化更为明显,速度也更快,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涌现出若干个考古学文化区;南方发展水平稍低,目前只有彭头山与上山文化的面貌比较清晰。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作从南往北传播,主要与全新世大暖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关,稻作更有利于江淮地区的人们利用水网地带。总的说来,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起源过程中是一体的,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开始就存在差异的文化适应历史,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持续的差异性发展不支持它们属于单一农业起源中心的观点。

三、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黄土是中国农业起源的充分条件,如果不是黄土而是其他温带森林草原土壤,农业依旧会发生,华北农业起源的机制与初始条件并不需要依赖黄土。华北地区最早期农业并没有起源于黄土高原上,而是起源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齐鲁山地、豫西山地的山麓地带。所谓黄土文明的认识与中古时代的中国历史、近现代中国的现实有关。

四、中国早期农业以作物农耕为中心,动物驯养服务于作物农耕,最早驯养的动物是狗、猪、鸡,与早期作物农业互补,而不是相互矛盾,作物加工残渣可以用来饲养动物,这一点与西亚是不同的。与西亚相比,中国农业起源地带陶器出现早,但定居发展稍慢,这可能与中国早期“农业软件包”的内容不如西亚丰富有关,但中国史前农业后期发展更加成熟,动物饲养与作物农业相互补充,形成了较好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不像西亚的畜牧与作物农业发生矛盾,进而不得不分化,而且畜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明显。

五、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过程从山麓向平原地区扩散,具有明显的地理指向性,而中国较大的腹地平原为农业的发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史前文明的崛起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条件,而且南北两个中心互相补充,成为中国文明五千年连续发展的缓冲空间,在中原文明崩溃之后,能够在南方获得部分保留。

六、在中国农业起源的边缘地区还存在着其他农业生产形式与适应方式,如燕山以北地区发展出旱作农业以及游牧经济,岭南地区的根块茎农业,东北地区立足于水生资源利用的复杂狩猎采集社会,西南地区极其丰富多彩的地方风格,如此等等,周边地区发展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后来中国文明群星璀燦式的起源模式的基础。

(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茶文化起源范文第5篇

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由专门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茶师将茶献给宾客时,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最后,客人离开时需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品茶还分为“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礼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保持冬暖夏凉,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茶文化起源范文第6篇

1、开发智力。围棋每一步棋都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和对局势的判断后才能落子。职业高手在比赛中常常出现一步棋会长考数个小时的情况,可见围棋对一个人的计算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

2、陶冶情操。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脑力运动项目。围棋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围棋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性格。

3、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围棋盘上始终都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战斗,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注意力的分散和松懈。对手的每一着棋,都要认真的评估和判断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应对。下围棋对孩子集中注意力有极好的帮助。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强大的对手,每一着棋都有可能会面临困难的境地。孩子必须学会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独立提出问题,继而独立解决棋盘上的纷争。下围棋能有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所谓“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即开局时按常规手段形成态势,而最终要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仅是平庸地跟随对手是不能获胜的,所以,在棋盘上必须要出奇出新,下出令对手非常为难的着法才能赢得胜利并赢得对手的尊敬。

上一篇:班集体荣誉范文下一篇:初心学习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