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

2024-07-15

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数字技术具有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整个运营活动的效率。经过合理的指导和操作,设备本身可以按照指导要求运行,整个过程可以控制。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逐渐成熟,并用了专属的操作代码,极大地提高了数字技术对运营活动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在电力电气行业中,由于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要充分保证电力运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就需要电力的智能化运行。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加入数字技术,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引言

数字化电厂的集中控制程度更高,为满足社会各界用电的需求,数字化电厂会更加注重对控制系统的建设,所以技术人员要先从研究火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出发,做好系统控制的理论研究工作,再结合实践探索其应用之路。

1数字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开始逐渐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作为当代重要的信息科技,应用到企业运营活动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符合现代绿色消费观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要求,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使得工业发展更加智能化,有效推动各行业信息化进程与发展。

2数字化电厂电气控制技术与应用探讨

2.1软开关应用

目前,我国数字化电厂的电力装置正朝着轻量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就出现了软开关装置,该装置区别于传统开关装置,有不易损耗、没有电磁干扰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使用。软开关作为一种电子技术装置,其能够通过电流或者电压进行开闭控制,即软开关的控制原理为:电流或电压先降到零,电压或电流再缓慢上升到断态值,故软开关基本没有损耗。同时软开关可支持功率变换器件的高频化,这足以说明软开关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另外,与传统开关装置相比软开关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机械触点,这一贴点使得软开关不存在组件氧化问题,同时还能对控制电路进行简化,一方面提高了数字化电厂电气控制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得电气控制稳定性增强,还能应对更复杂的控制要求。

2.2电气参数控制

操作人员在借助DCS系统控制发电机组电气参数时,不但可以准确读取数字化电厂发电机组的实时运行电压、电流等信号,而且通过对发电机组运行功率、电抗、相位等二次电机参数的进一步确认,保证了电机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等设备动作调整的统一性,提高了发电机组实时运行状态控制的效果。以往火力发电机组未安装DCS系统前,针对发电机组电气参数的控制主要作用于线圈中,虽然在这种控制模式下数值的输入、输出操作表面上看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在整个交流回路中,控制装置输出结果经常因为出现相互交叉的情况,影响参数控制的精度。随着DCS分散式处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发电机组在实施运行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由于电能产生的过程,操作人员并不需要调整发电机组运行的参数,只需要按照要求切换电气控制系统即可,经过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但保证了数字化电厂发电机组运行的效率,而且为数字化电厂发电机组运行控制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2.3在电气自动化的系统控制中进行运用

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数字化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中,可以促进电气系统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智能化技术还可以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中的故障产生及时的诊断,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政策,还可以提升我国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的发展状况,提升企业运行的安全性。数字化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需要根据产品进行改善和社会,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工厂的运行需要建造完整的电子档案系统。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多种信息化的科学设备不断涌现,这会造成信息设备在使用方面变得十分复杂,倘若信息系统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数字化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工程整体的运行状况受到影响。所以,在电气系统中倘若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务必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解决,不能使问题再次增大,否则就会造成电气系统运行的效率降低,对电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因此,需要运用智能化技术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弥补,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提升电气系统控制的正确性。

2.4智能励磁系统

数字化电厂中对电气系统的控制是通过数字化励磁调节器实现的,技术人员在分析数字化励磁调节器的结构及分布状态时可以看出,励磁调机器主要分布在整体系统的间隔层与过程层中,为保证这两方面系统的正常运用,技术人员会在间隔层中设置两套励磁调节器,那么一旦某一阶段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励磁调节器也可以做好保护工作,维持火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正常发电,一台励磁调节器可以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过程层中使用的励磁调节器的运行性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及运行需求发面的不同,技术人员要设置带有智能功能的设备,保障电气回路的统一性,过程层中励磁调节器产生的回路功率应该被收集起来,经过励磁调节器的接口,将其转化为智能的信息输送到中心控制系统中,而该设备运行中所产生的电流及数字信息等,会经过网络接收机反馈到主机系统中,完成对应的数据操作,如现代比较先进的非线性鲁棒控制技术,就可以应用时钟校对功能,配合通讯功能智能化的收集运行中的数据,并在系统监控的作用下,维护数字化电厂火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2.5自动化控制火电厂输煤量

自动化控制数字化电厂输煤量有控制上煤和控制配煤两个部分。控制上煤就是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生产路径不同选择上煤流程和方法,在选择上煤流程后,需要通过系统测试该方法的合理性,若选择合理则按照该流程进行上煤。控制配煤就是根据单元炉工作需求、煤仓储煤量,定制加煤时间与间隔,并且设置尾仓,再实行增煤指令。在输煤时,要实行由前至后的自动加仓配煤。当发生高限预警警告时,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皮带驱动电机,控制犁煤器停止落煤。发生低限预警警告时,自动控制优先对单元炉落煤。通过自动化控制,保持所有单元炉的输煤在相当接近的时间完成,并控制不同单元炉的输煤量。控制配煤还有一点就是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远程手动配煤,这样就避免了实际操作时系统出现误差的问题。至此,完成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

2.6快速切换

数字化電厂发电机组中的快速切换指代的是快切冷备技术,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电气控制系统采集数字化电厂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采集的启备变压器等设备中的数据,并在未闭合变高压侧的状态下,顺利切换数字化电厂应用的电源,可以为电厂节省大量的损耗开支,启备变热设备必然会对设备产生一定的损耗,而快速切换的技术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也可以在系统中通过发布指令到AVC装置中,经过数字化系统中的励磁装置,可以对整体系统的运行电压做出调节,或者应用AGC装置,将信息发送至DCS系统中,也能够进一步的调整系统运行的负荷。

结语

自动控制系统在数字化电厂电气中的应用,对于数字化电厂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林海.数字化电厂电气控制技术与应用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2]吕佳炜,刘钰哲.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J].信息周刊,2020.

[3]陆杰锋,徐燕娟.现场总线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9.

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数控车床;设计;电气控制

近些年,我国数控车床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数控车床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数控车床主要分为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电气系统在没有发生故障的运行时间是五至十年左右,在此之后电气系统便会处于一种故障频率高发期。但是在数控车床的机械部件都保养良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正常运行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左右,而且精确水平、安全性及平稳性能也可以处于比较高的水准。现在行业内有很多数控车床的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年,并且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故障高发期,这些老旧的数控车床经常发生故障错误,很多数控技术的功能由于不更新都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内大批量的生产需求,所以必须要将数控车床的设备改造工作进行到底,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设备的水平需要。通过升级和改造老旧数控车床的电气系统,可以使老机变新机,更好地发挥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1 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1)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在运行数控车床的过程中,要用符合规定的程序代码和格式将需要加工零件图纸的数字信息和图形信息展现在加工程序中,然后再将之前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设备中。根据编写程序的条件和要求,再通过数控系统对信息的分发和处理,真正做到加工工件与刀具保持的相对运动,最终实现零件的加工工作。

2)数控车床的功能特点分析。

首先,数控机床对加工的产品没有局限性,它的适应性比较强,能够与模型等产品相匹配,可以实现单一生产,同时在模型的生产上可以给予相适应的加工方法。数控车床在加工方面的精确程度很高,加工产品的质量也比较稳定。由于数控车床可以将多个坐标进行统一联动,所以它可以加工图形比较复杂的产品零件。

其次,在加工零件过程中,如果零件发生更改,可以直接更改数控程序即可,这样更加方便操作,也可以大大节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数控车床不仅仅有较高的精密度以及刚硬性,还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它是一般传统车床的三至五倍。所以数控车床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的

产出。

最后,在使用数字信息和处理代码以及传输程序的过程中,数控车床的现代化生产管理优势更加明显。通过计算机对于相关信息的处理与控制方法,为计算机的协助设计和生产以及现代化管理做了良好的铺垫。这不仅仅要求操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于技术维修人员也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2 数控车床的组成架构分析

1)数控车床的组成部分。数控车床的组成分为很多部分,一般情况下它是由伺服装置、驱动设备、CNC单元 、传输设备、可以编写程序的控制器以及电气控制设备、车床本体、协助装备及检测装置所组成。

2)车床本体。数控车床的车床本身与传统的车床比较类似,由主轴和进给传动装备、车床本身、生产台和协助运动装备、液压气动和润滑装备、制冷设备等组成。但数控车床在很多结构上也发生了改变,如整体装备、外表设计、传动和刀具设备的结构以及操作设置等,更改数控车床的一些结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数控车床的自动化要求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机械加工方面的优势。

3)传输装置。在数控车床发展早期,传输中的输入装置由一开始的可以穿孔的纸带(已经停止使用)演变成盒装的磁带,然后演变成像磁盘或是键盘等样式的方便携带的硬件,这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有助于信息的输入工作。目前,主要采用DNC 网络通讯的方法进行数据的输入工作。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输出内部的工作数值称为输出装置,通常在车床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需要将数值输出并做好保存处理,等车床运行一定时间后,再将这些输出的数据与历史参数做对比,这样可以更好地有助于辨别车床的正常运行。

4)能够编程的控制器。能够编程的控制器主是以微处理器为根本,便于使用的可自动控制的装置,它主要应用于工业操作中。最开始设计此装备的原因是想实现生产设备的系统性以及对开关的自由控制,所以这种能够编程的控制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3 关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1)对伺服驱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车床和CNC装备的关联部分便是伺服系统。先由CNC装备发出相关控制数据,再通过伺服驱动系统变成系统坐标轴的相对运动,以此来完成整体程序所要求的操作内容。由于伺服驱动系统的功能强大,所以它对于数控车床的整体功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伺服驱动系统的整体要求也相对较高一些。

2)对主轴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轴的精密程度对于加工零件的精密度有直接的影响,它的功能牵连到车床的整体工作时效、产品的加工范围、零件加工的质量等。按照要求,数控系统要控制主轴旋转的速度及其运行位置,一般程序默认的标准配置是数字主轴,它具有高可控的准确度,良好的波动响应等特点。模拟主轴与传统的齿轮变速器不同,模拟主轴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其优势是有比较短的传动链、加工时效和旋转的准确度更高、运行安全且无噪音、可调节的连续速度、性价比更高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以及组成架构的分析和探究,同时对数控车床的电气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它具有效率高、精密度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车床的电气系统设计是车床最关键的部分。经过实践分析,数控技术对数控设备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和作用。因此,电气自动化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的设计研究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意义非凡,有效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延伸。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证明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现代化突破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做出了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杰.数控机床结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方承远,许廖,王炳实.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李清新.伺服系统与机床电气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4]杨林建.机床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5]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武汉[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城市集中供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集中供热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大中型的集中供热工程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集中供热工程设计经验,分析了供热配电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关键词:集中供热工程;供配电系统;蓄水池泵房;移动;检修电源

1 热源厂变电所

1.1 变电所变配电方案选择(以设计过的某热源厂用电负荷为例)

热源厂用电负荷为二级用电负荷,由两路10kV市电线路供给。两路电源同时工作(均应满足热源厂全部电力负荷),互为备用。

1.1.1 热源厂负荷计算及低压变压器的选择:

用电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需要系数:0.85;功率因数:0.80

工程计算负荷:

其中:10kV有功功率:7395kW

10kV无功功率:5546.3kVAR

10kV视在功率:9243.8kVA

0.4kV有功功率:2572kW

0.4kV无功功率:1929kVAR

0.4kV视在功率:3215kVA

1.1.2 變压器的选择:

方案一:

根据计算,共设置两台10/0.4/0.23kV400kVA变压器和两台10/0.4/0.23kV1600kVA变压器。

两台10/0.4/0.23kV400kVA变压器购买费用大约为15

万元;两台10/0.4/0.23kV1600kVA变压器购买费用大约为38万元。

方案一总购买费用约为53万元。

方案二:

根据计算,共设置两台10/0.4/0.23kV2000kVA变压器。两台10/0.4/0.23kV2000kVA变压器购买费用大约为50万元。

由于热源厂供热不是全年供热,沈阳地区供热天数为151天,仅占全年41%天,其他均为非采暖期,非采暖期变电所供配电主要用于日常供电及设备维护和检修。

方案一在供热时,两台10/0.4/0.23kV400kVA变压器和两台10/0.4/0.23kV1600kVA变压器,均全部投入运行。非采暖期两台10/0.4/0.23kV1600kVA变压器停止运行,两台10/0.4/0.23kV400kVA变压器投入运行,供给热源厂照明、检修设备及厂区内蓄水池泵房、厂区道路照明等电力负荷。此方案两台10/0.4/0.23kV400kVA变压器基本能达到非采暖期满负荷运行,其中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能满足主要用电设备供电,保证非采暖期用电的可靠性。此方案其缺点是变电所占地面积比方案二要大些,初投资也比方案二要高些。

方案二在供热时,两台10/0.4/0.23kV2000kVA变压器均全部投入运行。非采暖期一台10/0.4/0.23kV2000kVA变压器停止运行,另一台10/0.4/0.23kV2000kVA变压器投入运行,供给热源厂照明、检修设备及厂区内蓄水池泵房、厂区道路照明等电力负荷。由于非采暖期没有太多的用电负荷,所以一台10/0.4/0.23kV2000kVA变压器不能达到满负荷运行。其缺点是运行不经济,非采暖期变压器出现故障,热源厂内将全部停电,不能保证用电的可靠性。同时变压器的年运行费用还比方案一要高。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一更适合热源厂供配电的要求。从配电变压器经济使用期20年来看,方案一不论从供配电可靠性,还是从长远运行费用上将更优于方案二。

1.2 变电所供配电系统选择

10kV高压配电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两路10kV高压电源引入并同时工作,互为备用。采用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设置高压母线联络柜联络。高压母线联络柜二次操作线作电气闭锁,双路10kV电源正常情况下,保证不能合上高压母联断路器,两段母线分别由两个工作电源供电。当一路工作电源发生故障被切除后,高压母联断路器自动合闸,由另一路工作电源供给变配电所的全部负荷。当停电电源恢复供电时,手动断开高压母联断路器,然后使恢复供电的高压进线断路器合闸,高压配电系统恢复两路电源供电。高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的配电方式。

0.4kV低压配电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非采暖配电系统与采暖配电系统分开自成体系。两个配电系统均采用按本系统变压器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设置低压母线联络柜联络。正常时低压母联断路器分闸,变压器分列运行。当其中某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或停电时,手动切除系统部分不重要负荷后,合闸低压母联断路器,不停电或不故障的变压器负载主要负荷用电。当停电电源恢复供电时,手动使低压母联断路器分闸,然后使恢复供电的低压进线断路器合闸,低压配电系统恢复两路电源供电。低压侧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1.3 变电所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分为交流操作和直流操作,虽然直流操作比交流操作要增加一些投资,但对于建设整个热源厂投资是非常少的。所以笔者认为操作系统宜采用直流操作,提供可靠直流电源。这样将为控制、保护装置、分合闸回路提供可靠保证。

2 热源厂主厂房配电系统

10kV、0.4kV电源均以电缆方式由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引至主厂房电气控制室,经电气控制柜再分配至用电

设备。

(1)热源厂循环水泵一般都在3台以上,从工作经验来看,每台循环水泵的供电电源应由变电所不同段的高低压段引来,这样变电所高低压段不论哪一段有故障,都不能影响其他段供电的循环水泵正常运行,为循环水泵可靠运行提供保证。

(2)热源厂锅炉系统有引风机、鼓风机、炉排电机和分层给煤电机组成。锅炉系统用电设备的电源宜由变电所同一段的高低压段引来,这样变电所高低压段不论哪一段有故障,热源厂内本段供电的锅炉系统的引风机、鼓风机、炉排电机和分层给煤电机停止运行。不影响其他锅炉系统的引风机、鼓风机、炉排电机和分层给煤电机的正常运行,为城市供热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3)热源厂内移动检修电源一般都设置一台HH3-100/3开关,真正用电设备检修和维护时,对检修人员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对热源厂锅炉本体和有地面下除渣沟的移动检修电源。需要设置一个配电箱,配电箱内应有:12V的电源、供移动照明使用,还需要有三相电源及单相电源,单相电源电源还需有三孔插座和二孔插座(见图1);对热源厂普通移动检修电源也应设置一个配电箱,配电箱内应有:三相电源及单相电源、单相电源电源,还需有三孔插座和二孔插座(见图2)。

3 热源厂内蓄水池泵房配电系统

一般蓄水池泵房都不设置柴油发电机。笔者认为由于热源厂的生产用水是由设置于厂区蓄水池泵房内的生产给水泵供给,热源厂的突然停电会造成热水锅炉的汽化,为了保证热水锅炉的安全运行,需在蓄水池泵房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以保证生产给水泵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了保证蓄水池泵房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蓄水池泵房进户电源应由不同变压器低压段引来,再设置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见图3)。这样才能确保蓄水池泵房供配电系统可靠

运行。

以上就是作者在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仅供同行们参考。

4 结语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实现集中供热不仅能向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作为热源厂供配电设计工程师,我们应本着安全、可靠、实用、经济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并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S].

[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S].

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建筑电气施工水平的高低与质量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建筑电气施工应坚持的原则,确定了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该研究对促进我国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与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有着密切的作用。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现状分析

从我国现有的建筑电气施工情况来看,影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环境、设备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电气装置的绝缘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建筑电气施工如期完成时,需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电气施工中会经常出现交叉作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质量会受到施工设施,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影响。施工设施质量的好坏会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进一步对电气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关注日趋提高。从我国现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控制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中普遍遇到的技术类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元化与复杂化的,常见的原因包括操作手段不合理以及质量环节不够规范化等等。

建筑电气施工应坚持的原则

要想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现有的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建筑电气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建筑电气施工本身所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且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坚持一定的原则。从上文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现状分析来看,在建筑电气施工应坚持的原则包括优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原则;推广和使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实现标准技术的改造的原则;保证建筑电气材料质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遵循“规范、巩固、提高、完善”原则以及协调统一规范好工程的条件与规程原则,这些原则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在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熟悉该建筑工程的电气施工图纸,同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起查对土建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存在交叉施工,以土建施工进度计划为基础,对相关基础型钢预埋以及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的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避免遗漏与出现错误。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2.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电气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建筑电气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在建筑电气施工当中,强化建筑电气施工的现场管理则直接和建筑电气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在建筑电气施工当中,需要强化现场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当中对予以重视的问题通过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设备安装环节质量控制要点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分析工程实际,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为基础加强设备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对配电装置的质量控制为例,对配电装置应从设备进货开始至安装调试的各个环境都应该重点关注,严格以图为基础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坚持规范验收。甲方以及监理方应对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一一进行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存在的偏大或者偏小以及回路数不够等方面的错误。

4.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

在建筑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中首先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建筑电气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建立建筑电气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建立建筑电气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5.建筑电气施工后期检验控制要点

后期检验是对上述工作的整体检查。通电灯亮是建筑电气施工后期检验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以对控制对象予以明确;要依照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标准来调试设备,逐项进行性能指标检验,尤其涉及到安全的控制以及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检查和调试,保证其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因此,在多家调试单位进行对设备检验过程中,有必要邀请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参与,这样做既可以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内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又可以通过后期的检验为以后的使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应根据建筑工程的自身特点,对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总之,进行电气施工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的防控,采取有效措施为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提供保证,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电气的施工质量。

(作者单位: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职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气控制;课程;项目教学;职业能力培养

一、引言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真正理解,并能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以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摒弃原来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融理论于实践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完成实训项目掌握理论知识。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实践两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无缝连接,充分体现通过实践引导理论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等几个思想环节的过渡,完成从模仿到自行设计的过渡,训练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彻底改变理论、实践分开以及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由被动的灌转为主动的学,由厌学转化为想学,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改革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在行业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要求具备的是非一般性的、机械操作式的技能,而是具有理论、操作、设计、管理多重优势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因此,单纯依靠学校所采取的“理论+实验”传统方式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关门办学,或者仅依靠企业所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操作课,都无法满足现代职业岗位对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1]。

为此,“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遵循“以职业行为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总体方案是对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绩效评价方案加以分析提高;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进行深度加工;对应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能力相对应;实现“为了行动而教学”的目标。

三、课程标准的确定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2],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是教学大纲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是规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是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体现。“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一是体现职业性原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二是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三是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涵盖电气控制和PLC两大类共八个项目。电气控制包括送料小车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C650-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Z3040B钻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X62W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等四个项目;PLC包括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PLC控制设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呼叫送料小车控制、PLC在C650-2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人任务组成。

四、与实训设备相一致的教材建设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采用自编教材。教材的编写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3]。

在内容组织上,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将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串在一起,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基本电气控制规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组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个部分都有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效率,动手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在教材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编写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完整性及为主线,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线索,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共有与《课程标准》内容相一致的八个学习项目,根据项目理论知识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点和训练内容,完成了子任务的学习,也就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学习,并能使知识融会贯通。编写教材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形式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技术,还需要在获取技术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对社会、经济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实施环节,我们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让学生进行课程同步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溶解到任务的实现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学生在学了以后立即实施,实施完毕再进行总结,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了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利用教学软件、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解决课程疑问,提高学习主动性。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是在校内维修电工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及PLC实训室完成。围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这一学习情境,把工作过程分成了8个项目,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一步一台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机床电气、PLC综合技能实训领域的学习过程。在完成职业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步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教学过程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从教师指导学习→教师引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逐步减弱,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加强[4]。

3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

这种方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我们将课程教学课件、实训课件和PLC编程软件与仿真软件挂接到课程网站。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并不能通过一两次的模仿操作就可以理解操作要领和知识点的,少数学生不能独立及时完成一次完整的操作任务。因此,反复练习是提高理解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六、评价体系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应有自己的质量观,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上,因此,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大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工作过程、职业素养,而非结果。同时,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纪律及学习态度不好的,酌情减分。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各部分考核所占的比例如下:

理论考核

技能考核

职业素质考核

合计

40%

30%

30%

100%

职业素质考核方法:沿纵向以项目为单元,逐项考核。即在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之后,对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给予评价和认定。

当本课程全部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完成后,将各项目考核成绩累加。横向重点考核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即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将纵向和横向的考核成绩按比例综合,即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七、结束语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一定教学难度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改革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一体化项目化式教学,把课堂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把各个知识点融合在实际的项目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完成项目实训。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从模仿到自行设计的过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实践中构建了电气控制知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 玉,徐天宏.《电气控制技术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刍议.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0—21.

王进满.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教材开发.当代职业教育,2014(02):89—91.

孙 丽.高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12(05):46—47.

铣床电气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机自专业改革建设目标,构建了符合本校实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不断建设和完善CDIO教育模式所需的教学环境,为初步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邹龙庆(1962-),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贾光政(1965-),男,山东梁山人,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大庆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石油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成果。

CDIO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1]CDIO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体现了当今工程教育的国际共识。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确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并具有鲜明石油特色的课程体系,依托面向石油行业的发展优势,提升专业水平,拓宽发展空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首先以现代工程师所必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工程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然后确立CDIO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并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确立一个清晰、完整、系统和详细的工程教育目标。

一、基于CDIO的机自专业建设目标

CDIO工程教育理念指导的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国家未来的创新工程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从业人员。机自专业CDIO建设目标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能力,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及先进制造技术,能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规划三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石油机械工程。

二、CDIO培养模式构建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是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新体系是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重要环节。采用项目分级设计和实施的策略,通过三级项目支持二级项目,二级项目支持一级项目的逻辑关系,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专业的整个教学阶段,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得到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即CDIO)的整体训练。

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是首先建立课程体系,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一、二、三级项目群;然后围绕条件比较成熟的核心课程体系进行实施,不断总结实施效果并逐步推广到整个专业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并在设计课程中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时分配调整,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改革实现部分课程集中学习和训练,逐步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CDIO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2]

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一级项目3个,二级项目5个,三级项目8~10个。

第一个一级项目为工程意识、工程实践的初级引导,在大一、大二年级全年和大三上半年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本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能力。为支持该一级项目,学校设计了机械结构建模、机构分析、产品加工等3个二级项目与工程实训、CAD/CAM实训、认识实习等3个实践教学环节。“机械结构建模”二级项目由机械工程导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现代工程图学、C程序设计等课程群或三级项目进行支持,在大学一年级完成。“机构分析”二级项目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群或三级项目进行支持,在大学二年级完成。“产品加工”二级项目由机械设计、机械测试技术基础、互换性技术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群或三级项目进行支持,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年完成。

第二个一级项目为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大三下半年、大四上半年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全过程的实施方法和路线,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项目的创新设计。为支持该一级项目,学校分别设计了机器人系统、石油钻采机械系统等两个二级项目与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机器人系统”由机械控制工程、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群或三级项目进行支持,在大三下半年完成,产品以参加创新竞赛为目标。“石油钻采机械系统”由石油钻采机械、机械制造工程学、机电一体化原理及设计、井下作业设备与工具等课程群或三级项目进行支持,在大四上半年完成,产品以参加创新竞赛为目标。

第三个一级项目为专业毕业设计,在大四下半年实施,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基本具备工程师的素質。

三、CDIO工程教育环境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不断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方法和措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设计思想或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本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间的交流,开阔学生眼界,拓展信息渠道;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大赛活动,加强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组建CDIO创新实践中心,开放教学、科研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引进与改造现有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提升其基本科研能力,而且增强工程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发挥科研优势与特色,提升教学水平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本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大庆油田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油田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教师队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原为石油矿场机械)专业是与油田生产联系紧密的应用型专业,本专业教研室的每位教师,都参加过油田的科研与科技服务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了工程意识,也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他们由大学里注重理论的讲师逐步过渡到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现场工程知识的积累及科研创新,又促进了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这样相互促进,使专业教师既具备了大学讲师的素质,又具备了现场工程师的能力,建成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他们将先进的理论和实用的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学习到最新的理论、最新的工程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笔者一直坚持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在科研项目组中锻炼,解决科研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发了其他同学参与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3.创新课程考核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主要受应试教育、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将学业评价等同于卷面考试,不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标放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因此,需要研究引人新型理念的学业评价方法,摒弃传统观念造成的单一化考试操作,在强调技术基础的同时,注重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团队的工程性学习模式和主题研究项目的实践活动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将机自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考核内容细分为: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综合试卷等方面,每个内容分配不同的权重,如表1所示,然后综合给出课程的评价成绩。[3]

出勤情况反映的是学生按照教务处考勤制度参加课程学习的基本行为,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静态表观考核指标,不一定反映学生的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况,因此权重系数比较低,确定为0.05。

课堂表现反映的是学生对课程理论教学的参与情况,表现为课堂互动、回答提问等形式,是表觀的、动态的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基本态度,权重系数确定为0.2。

平时作业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必需的学习环节。但鉴于目前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和方式,作业成绩不一定反映学生的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况,只能作为一种约束方式来对待,因此权重系数比较低,确定为0.05。

实验表现反映的是学生对课程实验教学的参与情况,能够加强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入理解,奠定课程知识的应用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是提高能力和加强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权重系数确定为0.2。

小组讨论与实践报告环节反映的是学生对课外兴趣小组实践的参与情况,参加该层次教学的学生以5~6人组成的兴趣小组为单位,需要进行更多的自主讨论和实践活动,并将活动结果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呈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评定实验报告成绩,实践小组根据报告成绩分别给出小组成员的比较成绩。该环节主要体现了CDIO团队合作的理念和训练,权重系数确定为0.1+0.1=0.2。

综合测试反映的是学生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情况,就是过去决定学生课程成绩的试卷考试,该环节非常重要,而且具有传统性,是督促学生对课程全面复习的有效手段和评价方法,因此将权重系数定为0.3。

四、结束语

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基础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学校基本建立起了CDIO工程教育的实施环境,为培养一批工程意识好、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4):116-119.

[2]庄哲民,沈民奋.基于CDIO 理念的1级项目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9-22,56.

[3]胡雄心,姚远,高红俐.CDIO模式下模电授课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4):106-108.

(责任编辑:宋秀丽)

上一篇:税务处理办法论文范文下一篇:班级管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