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与医学有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将医学知识渗透到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和渗透进行探索和尝试,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医学知识;运用;渗透

纵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许多方面都涉及医学相关内容。合理将医学背景知识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首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学生利用简单医学常识来解释化学现象,可以加深其對相应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不仅贯彻了新课标“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还可增强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对生命的珍爱,提高学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和渗透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在课堂上运用医学知识

在新课标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医学知识密切相关,要善于挖掘,既可穿插渗透用化学知识解释医学实际经验,又要会从学生已有的医学经验来引入化学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蛋白质变性的教学中,学习完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条件后,可借医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打针前,医生先在病人打针的地方涂上碘酒,这样做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蛋白质的变性条件入手分析,蛋白质遇到强氧化剂会发生变性,这样可以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注射后针口不易感染。这样既可巩固知识点,又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教学中,可以列举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相关的疾病,如以牙膏中含氟(F)广告入手,问为什么牙膏中含氟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向学生解释氟的功能:利于维持骨骼的结构,所以可防止蛀牙。那是不是氟含量越多越好呢?不是,氟过多会导致牙斑的形成;人体吸入过多的氟会导致骨骼部分变硬,容易发生骨折。

通过课堂上医学知识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在综合实践中开展与医学相关的实验

在开展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身边存在的现象,可以设计一些医学相关的实验。如:在校本综合实践课程中,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小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硫酸亚铁药片,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设计实验验证药片是否被氧化。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如果药片被氧化,就会有Fe3+,可利用Fe3+使得KSCN变成血红色的特性进行验证。于是设计出相关实验进行了验证,正当学生验证成功,有满满的收获感之时,再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那怎么样防止药片被氧化呢?学生再次兴奋地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在药片的外面包一层糖衣片或者把药片做成胶囊。

通过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医学探究性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医学思维,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做实验来验证一些医学知识,不仅认识到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生活素养,也启发和培养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在板报、宣传栏中渗透化学医学知识

板报和宣传栏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媒介。利用板报和宣传栏可面向全校进行医学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如:毒品对中学生的危害、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防治艾滋病的传播等,还可宣传当年化学医学发展的相关新闻、社会热点问题,如:“毒奶粉事件”“地沟油危害”“登革热的防治”等。学生在平时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科学发展的知识素材,在高考中遇到相关的化学时事热点考题时,才会胸有成竹,沉稳作答。

通过板报和宣传栏,不仅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起到了德育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开拓了学生的医学视野,了解到了更多化学医学前沿成果,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热情,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和推动学生在化学医学领域的深造及职业规划。

四、在课外作业、活动中渗透医学知识

在化学课外作业的布置方式方面,可以打破化学传统习题作业形式,学习国外经验,布置学生写与医学相关的小论文。如:通过学习《合理选择饮食》这一章节,学生了解了合理选择饮食的重要意义,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带到生活保健中去,布置学生以“给家庭成员的一封信——合理选择饮食”为题,对家人如挑食、喜吃垃圾食品、吸烟酗酒等各种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进行健康生活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调查研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还促使学生关注家人健康,培养其家庭社会责任感和日常自我保健意识。又如:收集并评价医学广告。以下是学生在电视中收集到几条广告:“补铁、补血,效果好!××口服液!”“腰酸背痛腿抽筋,请服××高钙片”“一天一个苹果,你会让医生失业,××苹果”“有了××香皂,变异细菌我不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知识,从化学角度为这些广告做一些补充论据或反驳观点,能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批判精神。另外,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医学科普读物,如“维生素的作用”“抗生素与健康”等,使学生增强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提高了自身保健意识。这无论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都大有裨益。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进行中学化学教学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和增强了对化学学中医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标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向东.中学化学中医学知识的渗透和联系[J].化学教学,2002(3).

[3]雷敏.浅谈化学与医学教学的关系[J].科教文汇,2013(9).

编辑 李艳韬

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循证医学,其证据已普遍作为决策的证据被使用。从最初的临床医学领域扩大应用到护理学、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医疗卫生决策、新药开发、社会医学等领域,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在传统医学中引入循证医学,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传统医学疗法有证可循。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评价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的特色在于重视患病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防治理念。整个中医现代化,必定以中医临床医学的现代化为先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原动力和核心,从而相互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基础理论的突破。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医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疗效是中医生命力的体现,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中医中药的临床研究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使中医的疗效能够得到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通过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使中医疗效的客观性得以体现,成为国际认可的评价模式,使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与方法得到突破。

众所周知,在临床研究的诸多环节中,设计、实施、评价是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与环节。实践表明,将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系统,优化方案设计、加强实施质控、全面综合评价是确保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研究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

1融入中医特色,优化方案设计

中医现代化首先要有中医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同样需要遵循辨证论治,这就决定了在制定受试者的纳入标准、给药方案和结果评价时需要考虑中医证候因素,否则必将影响假说的合理性与结果的真实性。因此,研究者既须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同时也必须遵循临床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果研究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无论多符合中医药理论,也会重蹈“低质量研究”的覆辙。循证医学以其科学的理念和实践的方法学得到医学界的一致认可。

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如何才能做到中医特色和循证医学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在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中,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重点考虑评价患者、干预及结局的要素,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模式,整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与传统的临床流行病学或循证医学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有所不同的创新方法学模式。

2完善方法技术,加强实施质控

质量控制在临床研究三大要素中执行难度最大,主要原因不是理念和规范的缺乏,而是实施研究中具体方法和技术的不足。目前,临床研究通常采用“终点管理模式”的小样本短期研究,这种终点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满足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特点和及时性需求。针对中医药的实际情况,研究合理使用各种非随机试验的评价方法,以提高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如加强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上重视对不同分析对象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如非随机化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不同质量层次的临床试验结果在Meta分析中的科学体现,单病例Meta分析方法,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成功开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clinical data managing system,CDMS)和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linical trial managing system,CTMS),使中医药在临床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成为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保证。

3凸显中医优势,全面综合评价

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严格评价,即评判性地看待临床研究证据。当运用于评价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设计、实施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否认中医,相反是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目前,很多研究是基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往往是仓促上马,研究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了大量低质量的研究结果出现,浪费了有限的医疗卫生科研资源,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

临床研究的全面评价包括结局评价和过程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研究结局评价应重视实验检查,更要重视临床观察;重视局部病理,更要重视整体反应;重视近期作用,更要重视远后效应;重视疗效分析,更要重视疗效整合;重視研究数据,更要重视逻辑演绎。综上,中医药临床研究应避免单纯照搬西医评价标准倾向,注重中医证候效应与生存质量评价,全面体现中医药的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和远后效应优势。

诚然,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探索,需要国家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研究,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年来的研究实践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接受了临床评价现代科学理念和方法训练的中医临床研究高端人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中医大规模临床循证评价的技术规范和试验程序,并已经积累了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多元协调的经验。我们相信,这必将为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临床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有机灵活地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方法学技术,逐步分阶段开展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并坚持不懈,以促进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取得更重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忠光.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69-71

[2]商洪才.整体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6:90-91

[3]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2): 212-215

[4]施毅.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1-21

[5]郭新峰,赖世隆.对中医药领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0-12

[6]刘鸣.十年纷争 十年发展——正确理解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1):29-33

[7]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1):41

[8]刘士林.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化解释框架的创新[J]. 探索与争鸣,2004,2:37

[9]孙学刚,范钦,赵益业,等. 中医现代化的先验批判. 时珍国医国药,2009,9:2343-2344

[10]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辽宁医学杂志,2001, 15(5):225-227

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印度医学院在近两百年的扩容之后,已成为全世界医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本文从医疗卫生保健、医学监管机构、公/私立医学教育、招生制度、本科教学及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对印度医学教育进行系统回顾,找出问题所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教育;印度;课程教学;监管机构;卫生保健

Medical Education in India

RITA SOOD(writor), ZHOU Ying (editor- translator)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 India;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gulatory institute; Healthcare

在印度,学生必须完成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并且在此期间修读完物理、化学和生物,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医学院选拔考试以多选题形式为主。大多数医学院本科学制为四年半,课程根据传统的学科划分来设置,采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学生考核亦通过传统的常规方式来进行。此后学生还必须完成为期一年的轮转实习才可获得印度医学会(MCI)的执业认证和注册。对于大多数医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继续攻读某一专科的研究生课程。印度每年约招收12,000名攻读各个专科方向的医学研究生,其选拔考试同样也以考查学生的知识为主,而不关注其技能和职业态度。虽然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印度医学教育领域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曾试图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只有少数医学院引入了新课程教学方法,而对技能的训练和评价仍然不够重视。

近二十年来,印度的医学院迅速扩容,其结果之一是导致合格的医学教师极度缺乏。尽管出于认证制度以及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虑,每个医学院都应当设立医学教育研究机构,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外,印度医学教育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应当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采用新型的课程教学和评估方式,并建立常规教师发展计划;认证过程应当更为严格,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教育质量的考查;扩容速度应减缓以保证教育质量。

背景

印度的医学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现代医学系统”,即对抗治疗医学。另一类是“印度医学系统”,也就是国际上所说的“补充、替代医学”,它包括阿育吠陀医学、尤那尼医学、悉达医学以及同类疗法医学。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与“现代医学系统”有关的本科医学教育。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医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有医学院271所,其中公立134所,私立137所,每年招收大约30,408名学生攻读印度医学本科(MBBS)课程。1980年,印度仅有112所医学院;1994-1995年增至152所,招生数约12,249人。近二十年,医学院数量急剧增加,私立医学院从1995年的47所激增至2007年137所,而公立医学院仅从109所增至134所。这些医学院大多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少数医学院仅招收研究生。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NKC)工作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所有医学院共可招收约12,000名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包括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项目和为期两年的学位项目两种。此外,还为已完成研究生课程者开设了专业进修课程。

研究生医学教育机构的认证主要由MCI进行,另外还有450所医疗相关机构经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BE)认证,获得各专科的研究生培训及证书授予资格,这些证书与大学学位具同等效力。NBE于1975年由卫生部组织建立,目的是为了提供研究生考试及其评价机制的统一标准,目前进行54个专科方向的考试并颁发“国家委员会证书(DNB)”。多年来,经认证的这些机构已培养出大量获得DNB学位的医生,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许多机构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仍然短缺。

1986年以来,印度已建成了6所卫生科学大学,以帮助医学院校及专业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多学科专业教育。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是印度最高的政府机构,它负责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相关标准的协调、确立和维护,以及考查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是否可被授予大学同等地位。多年来,许多私立医学院已获得了自治权和学位授予权。

印度的医疗卫生保健及医学教育

尽管每年印度都有大量的医学生毕业,但是医生资源仍然短缺。初级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率也令人担忧,许多初级保健中心甚至没有医生。整个印度的平均医生-人口比约为1:1722,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卫生保健的需求。问题出在医生的分布、可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医疗服务的实用性、公平性和费用等方面。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很少有医生愿意去边远地区执业,因此边远地区很难获得医疗服务。

●大量医生资源流向国外。

●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比不断上升,导致初级卫生保健费用上升、有失公平。

●成本密集型的医疗方式比预防保健受到更多关注,这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公共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缺乏。

●大部分卫生保健服务是自费的,健康保险覆盖面很低。虽然印度的大城市中可以提供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但大多数家庭都无法负担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

无可否认,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国民的健康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但在国内各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为了更长远的改善人口健康,应当进一步完善卫生保健制度,同时提供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服务。应关注医学教育领域的问题,教学过程过于重视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能力培养,而忽视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培训。

医学教育监管部门

印度的医学教育监管部门是MCI,隶属于卫生与家庭福利部,是在1934年基于印度医学会法案而建立的。该法案最初于1933年颁布,已于2001年重新修订。根据该法案最新条款(2008版),MCI的主要职能有:

●建立和维护本科及研究生医学教育的统一标准。

●提供对印度本国或外国医学机构医疗资格的相关审查标准。

●负责医生的执业注册。

●处理与他国医师资格互认等双边事务。

医学院必须经MCI认可才有资格办学,而医生也必须经MCI或NBE认证注册才可以从事相关医疗活动。医学本科、研究生以及亚专科培训课程的重大改革都要经MCI批准,包括教学设备、师资需求、评价方式等等。但MCI只提供宽泛的指导性建议,细节问题由各大学自主制定。

MCI对医学院的资格认证大多关注其硬件资源、教职员数量等其他资源,而对课程教学和评价手段则不太重视。在认证过程中,MCI专家组也很少通过与教师、学生及病患交流互动来了解医学院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医院的医疗情况。事实上,认证过程应当更为严谨,应当更多的关注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硬件条件。

根据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标准,要把重点放在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上,UGC专门于1994年建立了一个新的自主管理机构,称为国家认证和评估理事会(NAAC)。其职能是负责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评估过程包括提交自评报告及同行评议进行分级和认证。NAAC的认证有助于医学机构对自身的强势、弱势、机遇和挑战有清楚的认识,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鼓励引入创新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NAAC也向社会提供了关于各医学机构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值得注意的是,NAAC的注册认证属于自愿性的,已有3500所医学机构经NAAC评估和认证。然而,很少有医学院校要求得到NAAC的认证,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待探究。

印度医学教育的私有化

印度相关法律规定,私立医学机构必须为非盈利的组织,对招生和学费有严格的限制,并且必须得到卫生部和国家医学委员会许可,经各联邦医学委员会认证后才能创办,同时必须与大学挂钩。

1950年以来,私立医学院数量猛增。1970年到2004年期间,医学院数量及招生数增长了约900%,其中公立医学院仅增长了36%,而且新增私立医学院主要集中于富裕地区,57%的新建医学院集中分布在以下几个邦内:马哈拉施特拉、泰米尔纳德、卡纳塔克、安得拉、古吉拉特和喀拉拉,并且在这些地区医学院录取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正相反,在印度东北等地的某些邦却连一所医学院都没有。联邦医学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新注册的医生中近75%集中分布在占全国人口50%的最健康和富有的邦和地区。

私立医学教育的迅速扩张主要受两个因素推动:公立医学教育预算受到限制,对医学机构的准入机制呈现更为开放和宽松的态势。结果是教育产业化,兴建新的医学院成为一项可获利的投资,但这一现象是印度各邦所共有的。对不同地区私立医学教育呈现不同发展趋势的可能解释有:

●在经济更发达的邦内,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市场更广阔。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中产阶层民众的增多,印度人更愿意花钱买教育。而医学教育也正经历一个范式的转移——从利他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由于各邦医学院分布原本就存在差异,海外归国的医生更多地回到医学院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也满足了MCI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

宽松的准入机制加之邦内较大的政治自主权也是导致这些地区医学院数量过度增长的原因之一,而人头费及高额学费已逐渐转变为创收的渠道。事实上,私立医学教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而是多方面的:

●医生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较农村地区多,这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保健服务的不公平性。

●私立医学院通常与私立医院挂钩,而私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与患者付出的费用相关,使得到私立医院就诊病患很少,造成医学生缺少临床学习机会。

●许多私立医学院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充足,学生、教师质量差,使得总体医学教育质量下降。

●私立医学院的骤增导致教师紧缺,从而形成了对教师的恶性竞争现象。为了达到MCI的师生比要求,应付检查,许多私立医学院甚至采取从其他学校“短期聘用教师”的方式。

●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亦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导致医学教育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

诚然,应当肯定有些私立医学院确实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并通过高薪及其他奖励机制吸引高水平的教师,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准,但实为少数。总体上,为了保证医学教育的质量,有必要对私立医学院的非健康增长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所有的医学院都能达到政策部门所制定的最低标准。印度急需一份类似于1910年的Flexner报告以指明改革和重建医学教育的方向。

医学院的招生制度

医学院招生对于印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生必须完成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并且在此期间修读完物理、化学和生物,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医学院选拔考试以多选题形式为主,除了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录取的一个依据之外,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选择以及所报考学校的招生名额。报考医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因而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

公立医学院的招生过程比较透明公正。至今为止,约85%的医学院选拔考试采用邦内联考试题;余下的15%则采用全国联考试题,学生可任意报考别邦的医学院。其学费主要以教学活动的成本费用为依据,由邦政府统一制定。相反,私立医学院的招生政策则不那么公开,大多由学院内部决定。为了保证一定的收益,私立医学院招生数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这些学生的学费显著高于公费生。对学生的选拔往往还将其在学费外给予学校的费用资助情况作为依据。此外,对于留学生,医学院的学费也较高。

在印度,大多数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倾向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从事临床相关工作。学生必须完成为期一年的轮转实习才有资格参加研究生选拔考试,考试也以多选题形式为主,竞争相当激烈,而且也需支付高额费用。

印度医学院的这种选拔招生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医学院选拔过程完全基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态度。许多学生报考医学院是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自身并没有什么动机和专业精神,这种选拔机制完全忽略了此类问题。其次,缺乏初级医疗保健设施和设备使得本科毕业生中致力于攻读研究生课程或是想要在城市就业的医学生比例过高。研究生招生人数有限而报考人数多,再加上选拔考试只关注理论知识学习,导致绝大多数医学生只知道应试,而轻视了实习阶段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第三,由于医学领域呈现高度专业化的趋势,医学毕业生普遍投入更多财力去接受专业训练和临床训练,导致实际医疗过程成为成本密集型的服务,而不是可满足社会需求的成本收益型服务。

本科教学及课程改革

印度医学教育依然保持着传统模式,其本科教育学制五年半。前两年半为前临床和临床过渡时期,主要进行临床相关基础学科的课程学习;后两年则主要进行临床课程学习,随后还有为期一年的轮转实习。学生从第一年末就开始接触临床,主要形式为各临床大科见习。教学评估和考核方面,印度医学教育也使用传统模式,包括论述题、简答题、多选题等考试形式,主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缺乏对技能以及专业沟通能力的考查。

医学生的课程学习十分繁重,教学形式为专家授课,不重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学生必须自行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际病患治疗过程中去。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进行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印度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家卫生保健需求,应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此外,多项研究也指出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WHO-SEARO的印度医学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组织建立了各医学教育机构的联盟,囊括了各学科的教师和专家。这些机构共同进行调研,建立数据库,了解社会需求,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拟定相关文件。研究表明医学教学和评估现状与健康/疾病模式不相符,建议对MBBS核心课程作明确界定,哪些是学生必修的,哪些是值得学习但并非重点的等等。同时强调引入整合式教学,加强技能学习,重视行为与沟通技能、管理能力、健康经济以及医学伦理方面的内容,并使评估过程更客观全面,重视能力的考查。这些内容均被纳入了MCI的课程修订计划中。近期,卫生部还根据“国家乡村卫生任务(NRHM)”启动了一个课程调整计划,NRHM是印度政府于2005年引入的,旨在使医学教育更适合国家的需要。

其他课程改革还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整合式教学,引入改良的PBL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比如信息技术)以及学生评价工具等等。有些医学院还引入了综合实习项目、社区教学项目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但这类医学院所占比例很小,并且这些课程缺乏统一的规范。总体上,在大多数医学院中,课程改革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在过去的数年中,医学教育的全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整个印度范围来看这方面的努力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了需要MCI制定大方针和政策,还需要各机构多方合作,落实相关新举措。医学教育的全球化使更多留学生来到印度,同时也使更多印度医学毕业生流向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审慎采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并针对当地的卫生保健需求做适当调整。

对于医学教师资源紧缺的状况,应注意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协调资源,促进公/私立医疗机构的合作,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共享资源。这正是改善基本标准并制定全国医学教育质量统一标准所迫切需要的。

实习

轮转实习是医学生必须参加的重要培训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医疗过程,训练操作技能,并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社区培训。轮转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没有正式的考核。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实习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医学本科毕业生大多使用这段时间来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即依然把关注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忽略了技能培训。如何有效利用实习阶段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众多医学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教师发展

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重视教师发展,这不仅仅是一项成本效益型的干预手段,更是将医学教育与国家卫生保健需求相联系的长期策略。正如事实所见,过去二十年间医学院急剧的扩容导致教师资源短缺,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教育质量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非常需要引进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教师。另外,对现存教师的培训也很少,培训质量亦缺乏保障。根据MCI提出的本科医学课程改革方案,各医学院必须成立医学教育研究部门,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手段,适应医学教育发展新趋势。

印度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师培训最早开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卫生部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于1976年在贾瓦的医学教育研究所(JIPMER)建成了第一个国家教师培训中心(NTTC) 。以后另三所类似的培训中心陆续建成,开设的培训课程旨在提高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综合教学的认识,并积极促成医学教育研究部门的建成。1989年,医学教育技术中心(CMET)在新德里落成。此外,英国邓迪技术学院和邓迪大学的医学教育中心对印度早期教师培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7年后,公/私立医学院中的医学教育研究部门显著增多,这可能主要是由于MCI出台了医学教育指导性文件。印度的三所健康科学大学(卡纳塔克、泰米尔纳德和马哈拉施特拉大学)建立了课程发展研究部门,通过提供经费和人力资源来支持医学教育研究部的工作。马哈拉施特拉健康科学大学(MUHS)近期成立了医学教育系,独立聘请教职人员。但并非所有的医学教育研究部门都切实地发挥了作用,这些部门的成立也并非代表教师发展已步入正轨。

过去五年间,印度的医学教师发展一直受到美国国际医学教育研究发展委员会(FAIMER)的支持。FAIMER是美国ECFMG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支持促进全球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发展的研究项目,并建立全球网络以加强各国医学教育研究者之间的联系。FAIMER在印度共协助三家地区教育机构发展医学教育,这三家机构分别是在孟买的KEM&GSMC,卢迪亚纳的基督教医学院,印拜陀的PSG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教师认识到了接受培训的必要性。近期举办的主题为“提高医学教育地位”的全国医学教育会议(NCME2007)受到多方关注,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医学教育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各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以及教师发展创新经验的共享达成了一致,并草拟了相关的建议和计划。主要内容有:

●政府对教师发展要予以大力支持。

●建立三级培训架构进一步发展医学教育(由各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部门组织的基础培训,区域层面的领导能力、管理技能等进阶培训,以及国家层面的医学教育证书、学位培训)。

●新聘教师必须参与教师培训。

●医学教育学术研究与教师专业进修挂钩。这将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并有助于引起决策者对医学教育的关注,提高知名度。

总结

印度医学教育仍然面临众多挑战:大多数医学院培养出的医学毕业生往往欠缺必需的技能和知识,无法满足印度本土对卫生保健人力的需求。因此,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为了就业不得不耗费时间和精力攻读研究生课程。另一方面,教师人力短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并将之与教师选拔和升职挂钩,以保证教学质量。

(汪青 审校,责任编辑:赵友良)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周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通过推拿科常见病标准化病人(SP)与志愿病人来培训中医学生临床医患的交流能力,提高交流的技巧和策略。

方法:分为应用推拿科志愿患者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患者组)和应用SP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SP组)。应用SP组,采用先期招募、遴选、培训、考核、让中医学生与腰突症SP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训结束后,SP向中医学生提供对交流过程的反馈意见的流程;应用患者组采用中医学生互动模拟医患交流,创造与临床真实患者交流、进行对志愿患者的接诊、进行推拿治疗、给予解答日常咨询等具体临床实践等步骤。两组进行对比以及多站累加后换算分值统计。

结果:应用SP组与应用患者组医患交流能力评分在实训前后比较均为P<0.001。实训后两组学生医患交流能力评分比较P<0.05,应用患者组优于SP组。

结论:两组多站累加后换算分值应用患者组较应用SP组高。

关键词:推拿实训医患交流标准化病人

现代社会,医疗领域的现实矛盾主要是医学模式在向生物-心理-社会转变,以及对社会医疗制度与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不断攀升,造成医患间责任与信任之争愈演愈烈。中医学历来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作为医生职业特性的一部分,必须从中医学生的培养抓起,这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良好的医患沟通既能促进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又能加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念,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本研究结合推拿科特色,应用推拿科常见病标准化病人(简称SP)与志愿病人培训医学生临床医患交流能力,提高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和策略。

1研究方法

分为应用推拿科志愿患者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患者组)和应用SP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SP组)。应用患者组15例;应用SP组12例。评估模式参考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结合推拿科专科特点,在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SP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中医学生推拿实训医患交流能力多站式评估方法,具体考核站点设置:接诊时的交流→专科查体时的交流→推拿治疗时的交流解答→日常咨询时的交流。每个站点考核结束后,立即评估中医学生交流表现。累加各站评估结果,换算成分值,根据各站在临床实际中的重要性,分值加权后再累加。评估结果及换算后分值可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医学生推拿实训后的医患交流能力。

2研究结果

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均数比较: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时采用参数检验法(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Paired-Samples t test)检验,非正态分布和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法(Mann-Whitney tes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实训前应用SP组与应用患者组比较。

应用患者组与应用SP组实训前站点评估及多站累加后分值比较无差异。实训前后多站累加后分值比较,两组均显著升高。应用SP组在接诊、查体站点评估结果较好,应用患者组在推拿治疗、日常咨询站点评估较好,两组比较均有差异;两组累加后分值应用患者组较应用SP组高。

3讨论

参与受训的中医学生们进入多个SP站点,面对面交流;交流过程结束后SP给予受训者反馈意见。这样做减少了初入临床接触患者的恐惧感,锻炼了如何准确向患者传递信息,如何全面理解患者反饋的信息,形成中医学生1对1模拟推拿医生与腰突症患者间的交流。模拟后学生间讨论及实训教师纠偏,对整个模拟交流过程的总结和有益补充。中医学生开始初涉医患交流的训练,通过对志愿患者的接诊、推拿治疗、解答日常咨询等具体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这一环节中学生接触到的是真实患者,没有固定模式,更接近复杂化的临床实际。

应用SP组中医学生在接诊、查体站的交流逻辑性强,尤其是与腰突症典型表现者交流时比较熟练;应用患者组中医学生在推拿治疗站与解答日常咨询站的交流时,获取的患者信息更加真实全面,面对各种推拿临床问题时应变能力更强。但多站点交流能力综合评估应用患者组优于应用SP组。

4结论

应用SP可根据需要设置针对性病例,降低评估偏倚,规避医学考试可能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训练中医学生的询问技巧和操作手法;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到执业医生的过渡。同时也存在不足,SP不能完全解决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困境,只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难以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针对能够模拟的疾病种类和症状有限,对医学生的训练可能陷入重复和固化,不能再现临床实践的复杂性。而且招募、遴选及培训SP成本比较高。

中医学生互动模拟医患交流配合与志愿患者交流的联合作用有很大推动作用,学生除了从医生的角度理解医患交流这种过程,还会换位思考;还可部分降低SP的培训及劳务费用;与志愿患者之间的交流训练更接近临床实际。

实训后中医学生的医患交流交流技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比未经实训、直接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更为熟练;交流过程中较少出现遗漏信息或出错的情况,并能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患者信息。总结有如下优势:①受训学生可通过反馈信息了解交流过程的真实全貌,从而修正其交流方式、内容及技巧。②推拿科实训环节将重点放在推拿手法治疗时的医患交流上,体现了推拿专业医患交流实训体系的特点及优势。③建立学生互动模拟医患交流、SP、与志愿患者交流能力三者配合培养实训体系。学生互动模拟,使中医学生除了从医生的角度理解医患交流这种过程,还会换位思考。SP与真实志愿患者交流配合,使中医学生交流能力实训更接近临床实际,兼顾临床交流时逻辑性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还可部分降低SP的培训及劳务费用。三者结合,既吸收了单纯应用SP或志愿患者实训模式的优势,又可弥补各自的不足,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 要]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树立信心、合理分配学时,巧用成语、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 键 词]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效率;方法

中醫药学概论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内容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繁杂而抽象[2],学生理解难度大,且之前无相关衔接课程,对于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加之课时较少,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乏味、难学厌学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方法上做一些研究和探索,以达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效果。

一、树立信心,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第一次课的时候总体介绍这门课程的内容及特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师的基本授课计划。其次,用几个典型的工作案列引出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要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它。再次,告知学生学习重难点所在,以及一些学习的方法、途径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合理分配学时

结合学生今后的工作就业岗位,合理设定各部分教学课时。从药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岗位和工作任务来看,药品销售中做好药学服务,合理指导用药是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所以,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最后一部分“常用中成药及应用”上,但是要学习好该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基础。

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运用,丰富教学课堂

(一)巧妙运用成语、典故、生活俗语融入学习。中医中的阴阳、五行、藏象学说虽较抽象难理解,但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成语、俗语、典故、传说和课本内容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二)情景式教学。本课程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用情景的形式将其表现、表演出来。为了突出教学效果,应当对设计的场景及学生的表演提前多遍演练。另外,在情景演练结束之后需要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小结,避免上成一堂表演课,本末倒置。

(三)翻转课堂,角色互换,教学相长。在讲解常见中药及中成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间歇性地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从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语言表述等多方面来锻炼学生,然后由学生来提问及回答,最后由老师来点评和补充。笔者通过这样的案例实施,发现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题材和思路,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当然,为了鼓励大多数学生的高质量参与,一定要认真记录每一个(组)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之一。

(四)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督促并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中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比和总结,将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五)卡片预习、复习法。制作一部分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可以写上一个专业名词、一句话、一些关键词或者一个预设场景,课后将需要预习的卡片发给各小组或某学生本人,课前进行抽卡片复习。这样的方式可以督促学生强制预习和复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有些不习惯和抵触,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学会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转变和进步,前后对比,从育人的角度进行引导。通过实践,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能欣然接受和积极参与。

(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除了制作精致的PPT课件之外,还要结合一些动画视频来教学,如在讲解藏象学说中各脏腑的功能及关系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较好的动画给学生看,形象生动的视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

知识。

四、調整考核方式

将考核方式从传统的卷面考试改为综合考试,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构成,各自比例可根据不同专业和学时适当调整。平时成绩中包含课堂表现、出勤、网络自主学习、作业等多方面,同时还应当细化其中各部分的分值比例,让成绩有据可依,体现公平公正。

以上是笔者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该课程的开设对药学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和反思,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兆亮,王明军.中医药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李梅.中医药学基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许银凤(1982—),女,云南省大理市人,硕士,现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 量化考评 动物医学专业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Graduation Practice of Animal Medicine

YANG Mingfan, ZHANG Yina, XIA Ping’an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6)

我国高校教育以着力培养拔尖的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高速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在这样前提下,高等学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培养各个环节也应该着力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该具备兽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毕业实践实习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另外也是一种检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一个过渡适应环节。因此,毕业实习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缺少相对稳定的专业毕业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实习基地的稳定性无法保障。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障完成毕业实习的基本场所,实习单位的生产条件、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经营方式等都會影响实习效果,毕业实习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实习经费还是10年前的补助标准,实习单位得不到相应的实习补助,同时还有给实习学生提供住宿、伙食补贴等项费用,因此也直接影响了承接实习单位的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和投入才能保障实习顺利进行。

毕业生实习目标不清晰。毕业实习是本科生经过三年多的在校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过程,也是动物医学专业所学知识的延伸和对专业知识学习后一个自我检验的过程。一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的目的认识不足,毕业实习的目标不明确,再加上学校面对“就业率”考核和院校之间的对比,毕业的学生也面对将来“就业”和“考研”的压力,毕业实习也就成了走过场,实习单位也变成了毕业生就业的“试用期”,毕业实习变成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项工作,学生不能完全静下心来认真实习,对布置的实习任务报应付态度,实习记录、实习报告有作假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以各种借口请假,抱怨实习单位条件差、工作累等,还有部分考研的学生以报有学习辅导班为名,趁机不去毕业实习,使得毕业实习空有其名,毫无实际意义。

毕业实习与学生考研、择业存在矛盾。我校的大四上学期安排本科生教学实践实习,大四的下学期安排本科生生产实践实习。大四上学期正是学生备战考研阶段,大四的下学期又是学生研究生复试或者找工作阶段。若在毕业实习时间段按教学计划参加毕业实习,一部分学生不能去联系工作,直接影响后期的就业问题;有些已和单位签约的学生,毕业实习时间可能与工作单位试用期相冲突。因此,学生就不能完全静下心来完成毕业实习。

指导老师对毕业实习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受某些重科研轻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及时查看学生的实习近况,缺乏和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在不同实习岗位的实习情况,也没有给学生相应的亲情关怀和实践指导。还有部分实习指导老师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进教师,他们本人也只是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也可以说是从这个校门到那个校门,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和指导毕业生实习经验,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好,也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问题,难怪一些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优先。

2建立科学的本科毕业实习量化考评体系

针对目前大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拟订合理可行的毕业实习计划和毕业成绩考核标准,从而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为本科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毕业实习量化考评体系如表1。

参加毕业实习时间作为量化考核的必备指标。因为本科生毕业实习时间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时间有冲突,所以可以把本科生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里就开始,这样安排,学生虽然牺牲了暑假休息时间,但是节约出后面的时间可以用于考研和找工作。这种实习时间的调整不一定采取强制措施,而是以自愿的方式参与,但是临床毕业实习时间为4个月的总时间,达到要求的该项得满分,否则根据权重进行扣分,少于15天的重新实习。

操作技能作为量化考核的必备指标。动物医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主要掌握动物疫病发生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判断、诊断动物疫病,并能够采取措施防控动物疫病,从而保证动物健康,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肉蛋奶产品。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操作技能是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动物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评定。该项量化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室操作技能比赛,比赛内容包括兽医病理学、兽医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外科手术学等,聘请12个以上评委打分,取平均分数作为操作技能的一项;另外一部分是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给每位学生的技能评分,根据权重进行该项的综合分数。

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内容作为量化考核的必备指标。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本科生实习内容包括(1)教学实习主要进行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课程的专门化、综合性技能操作练习。(2)利用假期,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综合社会实践和专业社会实践。(3)学生走进不同的畜牧兽医生产单位,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践,全面进行实践实习。根据各项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实习总结报告内容作为量化考核的必备指标。生产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总结報告,报告内容包括:实习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生产中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专业技术应用、心得体会、行业前景、行业发展趋势等。实习小组组织会议,每个学生讲述自己实习总结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作为量化考核的必备指标。作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撰写一篇毕业论文。论文经指导老师修改、其他老师评阅、重复率检查等环节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从论文选题、摘要、格式、研究内容、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撰写水平、参考文献、答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最后得分为各个答辩评委给分的平均分。

实习过程中的可选加分指标。在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分;另外,根据每个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灵活加分。

实习学生实行导师制,学校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院在对学生毕业实习各个环节进行考核的同时,也要求对指导老师的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完善教师评聘机制的一部分。鼓励指导老师在课余时间到生产企业、畜禽疾病诊断医院实践学习,丰富指导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指导老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实行导师制,由指导老师结合实习企业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实习环节、实习要求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实习指导。指导老师还要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方面,直至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综上所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管理层、指导老师、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负责,使各方面的责任落实到位,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一流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改变目前的教学实践实习现状。首先学校建立更多大型的实习基地如:行业内的几个大的上市公司合作、行业内的大的动物检验检疫机构以及同行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等实践实习基地。学校指派专门的教师带队和学生一起到实习单位,同学生一起吃住,存在什么问题,带队老师往上可以和实习单位及学校沟通,往下可以和学生及时沟通,彻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毕业实习要求,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展望

当前,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相对比较优秀,但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我国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学校在保证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在学校建设的动物医院给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理论课学习更有目标和方向。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往深度和广度发展,从而使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就业的竞争力和以后长远发展的专业知识保障。

*通讯作者:杨明凡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JKGHYB-0061

参考文献

[1]马海鹍,范宏刚,王杜春,等.关于加强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临床毕业实习中医德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535 (1): 21-22.

[2]崔红标,范玉超.层次分析法在环境学科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41-42.

[3]盛文兵,李斌,翦雨青,等.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0,47(5):224-225.

[4]雷玉明,海江波,刘玉环,等.农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3):67-70.

[5]刘玉廷,张丽丽,熊正烨,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就业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48-149.

[6]李秀坤,万建,高明生.高校本科毕业实习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52(4):100-102.

[7]杨永良,李增华,刘贞堂,等.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6,19(3):160-163.

[8]韦杏.药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想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10):160-161.

[9]陈德军,龙毅宏,黄朝兵,等.面向信息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1,(13):29-30.

[10]刘鑫.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本科生学习满意度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9):10-11.

[11]楼明.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9):122-124.

[12]赵东霞,毛莉,于永,等.全程导师制分层辅导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7):15-16.

上一篇:本科生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怎样写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