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措施

对于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他们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目前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对几所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后发现,约30%的论文直接从网上抄袭,约55%的论文可以从网上找到类似的原文。也就是说,有85%以上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的行为,还有近10%的论文在实验设计、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被怀疑是实验数据造假。由此可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差、学术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价值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完成毕业论文及其实际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误区。他们认为,所有课程均已学完,毕业论文不过是一种形式,论文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对拿学位无关紧要,对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什么影响。这些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2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很多学生到了论文写作阶段才发现。自己对于相关文献的收集、论文的写作要领、论文结构、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等都不清楚,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信心与能力。

3,考研、就业、毕业实习等影响了论文撰写工作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参加考研的学生也会在这一时期花费大量时间应对面试,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在这一阶段往往是焦虑、躁动的。在这种现实压力面前,对毕业生而言,考研、就业这两大问题显然要比完成毕业论文更重要,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对于那些需要在这一时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的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势必在~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毕业论文的完成;另一方面,有些实习单位元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论文写作条件,如不具备网络设备、实验设备、常用数据库等,条件的欠缺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完全靠想象凭空撰写论文或抄袭别人论文。

4 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指导教师力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力量的不足是相对而言的,这种状况的产生与近年来本科扩招以及新上专业太多有着密切的关系。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成倍增加,但教师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因此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指导每一名学生,从而导致指导质量下降。而这一问题在新上专业中尤为明显,师资数量的不足及指导经验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5,缺乏有力的质量监控措施

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临床教学,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专业较少,这就使得学校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面没有得力措施。即使有一些相关的论文管理措施,也大多比较零散、简单,执行力度不够,且明显滞后于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时长、任务重、意义大,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本科教学始终。针对目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

开设《专业思想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科技论文编辑与写作》等课程,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贯穿于本科教学始终,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调整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毕业实习、求职、研究生考试等事宜对毕业生撰写论文的影响,并开始尝试在不影响整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提前,尽可能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时间及环境上的保证。

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在校外聘请具备论文指导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分担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另外,高校还要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于不按规定完成指导工作或有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则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4 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过程管理。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机构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公正性。笔者所在学校各二级学院在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题报告填写格式与规范、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了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

组织管理机构应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查和检查。初期检查是在毕业论文工作总体安排意见下达后,对领导小组组建、指导教师遴选、学生组织动员、定题与审题、任务书下达、学生选题与开题、论文工作条件保障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中期检查是通过走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组织专家小组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审。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条件的学校可效仿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办法,试行论文盲审制。但鉴于本科毕业生数量庞大,可以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盲审。对于有争议的论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修改论文、暂缓答辩、延期毕业等措施。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指导教师重视论文撰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文质量,杜绝低劣论文的出现。

总之,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学院、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调查、研究和总结,积极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动态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

引言: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石,就是本科医学教育,所以,本科医学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音意义,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水平,高质量的本科医学教育也意味着高水平的人才。但是,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现有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眼高手低等,如何结合医学教育标准,加强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是我国医学类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医学教育标准分析

现今已有两套国际标准,分别为IIME标准和WFME标准。其中IIME标准是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在毕业时达到的六十条标准,而GMER则是世界医学院校学生都必须培养的七大基本素质,例如职业态度、价值、伦理和行为以及临床技能等;而WFME标准是由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包括了医学教育的三十八项内容,制定WFME标准的意义是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医学院校评估标准,让世界各地医学院校以此标准为依据,制定自己的教育质量改善计划和教学改革计划,促进医学教育和国际接轨。中国也已经制定了一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这个标准是以全球标准为基础和依据的,是一个本土化的标准,旨在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2、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Problem-based learning,也就是以为题为基础,简称PBL教学法,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现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医学教育方法。由于PBL教学方法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问题产生,但是,PBL教学方法仍然较多的优点,尤其是在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下面针对PBL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在我国实施PBL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例如没有规范的教材、教学过程和方式参差不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标准等,所以,PBL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规范化;传统的本科医学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运用PBL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胜任教学,还要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实现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采用模拟教学法和采用先进的考试方法。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说,是一个医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加强的,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质量本科医学生的培养;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本科医学生培养更加高效便捷,通过模拟技术,能够将各种各样逼真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教师可以控制操作难度,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教学,系统能够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实现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化;很多先进的考试方法例如simulator、portfolio assessment以及OSCE考试方法等,改变了传统医学考试一成不变的书面形式,将计算机和其他新技术运用在考试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不是传统单纯的理论知识测试,改变了“纸上谈兵”的状况。

3、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优化分析

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有完备的理论知识系统,更有较强的实战技能。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 优化和整合课程结构:如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应该大力改革,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不被医学生重视,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形同虚设,应该讲医学类知识例如生命科学融入到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本科医学教学体系;加强临床医学课和医学基础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再“眼高手低”;精简课程,防止医学类课程重复太多。

 注重人文培养:不会处理医患关系、缺乏同情心的医生,是不合格的医生,和缺乏专业技能的医生无异,《福冈宣言》就指出了这一点。要培养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处境,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配合。所以,医学院应该加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

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做好本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医学教学,一般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学较为枯燥单一,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何谈主动学习?所以,医学院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一般是学生学习完本科课程才能参加医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现今的医学人才培养,应该引导学生提前参加科研,通过交互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多讲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练习。

结束语

综上,由于我国的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和国际标准尚有差距存在,所以在教学中会有问题产生,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整合课程结构、加强人文知识的培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等方式,提高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荧,余秋波.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2,(24):2550.

[2]周典,曹云霞.落实教学评估整改意见 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J].医学教育.2005,(06):13.

[3]刘志伟,程牛亮.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05):61.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实践;思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某高校临床毕业本科生,均参加了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

2.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高校临床专业全部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对开展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施过程、方法、形式等方面的看法进行调查。

3.数据分析:采用Epidata3.02录入,应用SPSS进行分析。

二、结果

共发放47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98.3%,其中男生210人(45.45%),女生252人(54.55%)。

经过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实施职业道德毕业考试的目的和意义的了解程度不高,仅有41.1%的医学生了解,40.3%的医学生部分了解,而15.6%的医学生不了解,3%医学生不关心该考试目的和意义;这表明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通过考试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的意识,33.8%的医学生有较多了解,57.1%的医学生是部分了解,仍有7.8%的医学生不了解,1.3%的医学生的表示忘记了,这说明通过考试,小部分医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职业道德学习和考试,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但大部分医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的意识有一定了解和认识,说明开展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对医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上述数据显示,51.3%的医学生认真查阅研究跟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道德资料或文献,32.7%的医学生查阅了一部分,13%的医学生大概浏览查阅,3%的医学生没有查阅资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内容,小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在实习期间收集写作案例,52.4%的医学生觉得容易收集案例,36.8%的医学生觉得一般,而8.2%的医学生觉得不容易,2.6%的学生没有收集,说明大部分医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认真观察并收集案例。

调查显示,在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有强烈意识医学生的占39.3%,常有意识的医学生占49.8%;说明医学生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意识较弱;通过职业道德论文考试后,77.5%的医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或者不知道是否有帮助;77.5%的医学生认为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是同等重要的,11.3%的医学生觉得专业教育更重要;说明仍有部分医学生不了解职业道德在以后工作的重要性。关于如何看待以提交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职业道德法规知识的掌握度,20.7%的医学生认为一般,带有机械性与应付性质,66.7%的医学生表示认可,对学生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讨论

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生认可对职业道德在毕业前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认真查阅研究跟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道德资料或文献,在实习期间认真收集写作案例。通过论文考试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的意识,基本有所认识和了解,开展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对医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部分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加强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及认同

首先要让医学生明白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医疗行业中,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要有意识培养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和要求,并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有认同感。学校要加大职业道德素质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如召开相关主题班会,组织学习职业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例,组织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医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增强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行业的敬畏感和认同感。

(二)加强监督,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实习期间,挑选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医生进行带教工作,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认真落实毕业管理实习制度,定期与实习学生联系,督促提醒每一名实习学生认真收集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素材。

(三)增加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开展引导医学生在实习单位自主学习职业道德的同时,应结合职业道德不良引起的各种纠纷、案例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卫生法学、形势与政策、医学伦理学课程和思想政治的基础教育。同时在各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体会。

四、小结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贯穿于学历教育始终。但很多教育局限于书本,有些显得空泛。着实探索入头脑、动人心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新路径、新方法,是目前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医德医风和多发的医疗纠纷,更有效进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论文考试是实践教育的良好范例,旨在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践自觉,理论联系实际,再进行考试,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职业道德观。

参考文献:

[1]韦军葆.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蛇志,  2014,26(1).

[2]吕广石.强化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9).

[3]梁辉.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J].社会科学家,2012(6).

◎编辑 武生智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科生;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大国,数量由2002年294所发展到2009年485所,举办医学教育的本科院校达到237所[1]。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卫生人力资源。“一所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去培养这样的人”是高校管理者必须做出科学回答的问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要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2]。确定培养目标,并使全校师生周知,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医学教育的首要标准。我国医学院校的差异性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需要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这也对《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目前很多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趋于雷同,过于一般和抽象,不具体,难以指导实践等问题[4]。

南通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中国人(清末状元张謇)自己创建、拥有百年历史传承的高等医学院校,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医学人才。如何顺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遵循医学教育特点和规律,培养国家医改大背景下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科学修订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总体思路定位

1.顺应全球化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一直是国际医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2010年12月,21世纪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纲领性报告。该报告指出,现代医学教育正经历第三次改革,改革将从机构和教学两个层面开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5]。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实际上涵盖了WHO“五星级医生”标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等提出的医学生培养要求和目标。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内涵应结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和院校实际进行定位修订。

2.切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地方人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有着重大变革的要求。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要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建立有效衔接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调控机制。加快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医护人员总量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四个突出问题。由于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培养全科型医学人才成为医疗战略发展目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全科化将是重要培养方向。南通大学创始人张謇先生办学之初提出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亦切合于新时期医疗卫生与医学教育相互依存的要求。

二、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2008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基础上研究和制定了“本土化”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该标准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展空间。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美国医学教育实行以医学院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6]。《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目前教育部和卫生部正改革和推广的“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适合当今医学教育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反复积累的过程,熟练和规范掌握更多临床技能的目标,可在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去加以实现。作为本科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提出过多过高要求并不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所以,本科阶段主要是夯实医学生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急救和内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以为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畅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沟通技巧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技术至上的诊疗技术培训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一直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医学人文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好的专业教育会利用一切学习途径,将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潜能发挥至最佳。高等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教师要将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将课程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将重建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作为明日医生的重要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切实提高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质量。卓越医生不仅是医疗技术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更应是人文关怀的践行者。

3.注重岗位核心竞争力培养。在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全球卫生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未能跟上步伐很好地应对上述挑战,医学卫生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与患者和人群需求不匹配,团队合作不佳,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狭隘地专注于技术而缺乏全面思维,忽视初级保健作用等弊端日益显现。岗位胜任力是培养未来卓越医生的核心保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应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纯粹技能培养向广阔视野下多元化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转变。岗位胜任力不再狭隘地专注于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和能力(“硬能力”)培养,还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伦理行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软能力”)。目前国家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改变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严重缺乏的局面,着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切实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现状。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不再设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培养可帮助学生胜任临床多元化岗位需求,亦可幫助读研深造的同学顺利进入更高阶段的精英教育,拓宽明日医生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全球视野,合理定位事业发展方向,并为医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三、结论

当今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发生着深刻转变,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目标和模式随之发生改变,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亦应作相应改革。只有确定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学教育改革才能围绕目标,探索适应现代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7]。

医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国家正积极推进“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但脱离国情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医学教育和医学生培养不分层次,言必称卓越,是脱离实际的。不同层次医学生培养,“卓越”定义应有所不同。长学制医学教育卓越定义为培养“优秀杰出的高级医学人才”,而本科医学教育卓越定义应是培养具备“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事业发展潜质的合格医学人才”。

笔者认为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具有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的职业伦理和价值取向以及良好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同时兼具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转化式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动力以及个人事业发展能力等潜质的应用型合格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厉岩,文历阳.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

[2]宫福清,戴艳军.我国医学生总体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2,33(5A).

[3]马建辉,许晓东,冯友梅.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

[4]李小波.医学院校如何界定学习结果——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的案例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11A).

[5]Frenk J,Chen L,Bhutta Z,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The Lancet,2010,(376).

[6]郑加麟.美国职业化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

[7]徐晨,雷寒,刘利舲.把握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推进本科医学教育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学研究课题(2011J106)。

作者简介:周庆(1969-),男,江苏南通市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研究。

通讯作者:倪衡建(1954-),男,江苏南通市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人体解剖学。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法医学;法医学导论;实践分析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为导向的法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0ZC255);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法医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M2020069);2018 年度济宁医学院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法医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创新”(18001)

[作者简介] 党 珍(1984—),女,山东泰安人,硕士,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学研究;王业全(1982—),男,山东枣庄人,博士,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法医遗传学研究。

随着我国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迫在眉睫。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能够充分体现出专业建设的优势和水平[1]。法医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因此课程建设是法医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法医人才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2]。法医学导论课程是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全面介绍了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培养过程、培养体系与培养措施;将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法医临床学、刑事科学技术及法医学前沿技术等专业知识融入其中,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通过理论学习与校内实训基地——司法鉴定中心参观见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专业特色,培养职业认同感,明确未来自身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3]。

一、法医学专业導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阶段学习方式转变的过渡适应期[4,5];学生选择法医学专业大多是通过网络、影视作品或书籍等媒介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片面性。传统法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是按照通识课程、桥梁课程、临床专业课程、法医学专业课程来设置,法医学专业学生基本要在大四才开始专业必修课学习,除法医学概论课程外,前三年对法医学专业知识基本上没有接触,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甚至造成部分学生转专业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以提高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地了解法医学专业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尽快转换角色缩短专业学习适应期。

二、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实践

法医学导论课程是法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法医学基础知识、典型案例与前沿科技交叉融合等不同主题来展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和组织师资团队授课。

(一)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了解法医学专业及相关知识,摆脱传统思维对法医学专业的固化形象,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认知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因材施教,主要包括法医学专业发展概况、培养方案解读、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法医病理、法医临床、刑事科学技术等基础理论、应用前景及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讲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采用CBL及PBL教学法,以经典案例来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法医学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学生参观司法鉴定中心,初步认识法医工作性质,熟悉法医工作场所、环境,了解法医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明确司法鉴定人的基本责任及义务,让抽象化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激发新生对法医专业学习的兴趣及提高内在学习动力[6]。

(三)整合优质师资团队,保障教学质量

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团队主要以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以及经验丰富的法医学专家为主。强化知名法医的引领作用。法医学教师团队都是集教学、科研、鉴定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7]。“双师型”教师经过前期课堂理论知识的铺垫,在司法鉴定中心技能实践平台上,通过现场带教,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培养目标。

三、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反馈及实践效果调查

(一)研究对象

以本校2015级(46人)、2016级(54人)、2017级(55人)、2018级(50人)法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2016级未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2017级、2018级在大学第一学期已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共16学时,1学分。

(二)调查方法

对法医学导论课程开设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分析。法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导论课程结束时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及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共发放问卷205份,收回205份,收回率100%。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其中,定性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变量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

(四)结果

法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导论课程结束时对法医学各学科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未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的有70%的学生不了解,甚至12%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法医学各学科相关知识。经过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法医学各分支学科的了解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有63.81%的学生基本了解,甚至4.76%的学生比较了解法医学各学科相关知识。

法医学导论开设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88.2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7.07%)或有必要(31.22%)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其中以已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年级的意愿更为迫切(95.23%),远高于未开设的年级(8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司法鉴定中心参观、见习、课后心得体会以及采用自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法医学导论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2017级、2018级发放问卷105份,收回问卷105份,问卷收回率100%。

四、讨论

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开设有效衔接了从个人认识到专业认知的过渡。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本专业的总体概况以及学科布局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需求度较高(95.24%,见表3)。在未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之前,学生对法医学专业了解比较片面甚至完全不了解,而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对法医学各分支学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大大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法医学专业认同感大大提升(89.52%,见表3),为后期基础医学及临床桥梁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法医学专业学生制定订单式教学方法,采用CBL、PBL等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知名法医进课堂的形式,結合实际案例剖析及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85.71%,见表3)。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典型案例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解读与剖析,学生课上互动效果较好,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较强,初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80.00%,见表3),提升了专业英语学习兴趣(86.67%,见表3),为科研素养的培养提供前提保障。

通过专业导论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方案,让学生充分明确法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大学五年学业的整体规划。学生通过早现场实践、多现场实践、反复现场实践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提升科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责任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对未来职业定位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综上所述,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了解法医学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解答。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课程建设水平对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选择及职业发展定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怡.如何摆正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11-16.

[2]叶懿,陈帆,王勇庆,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法医现场实践教学[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1):843-845.

[3]崔文.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3):153-156+162.

[4]邬红梅,施红英,宁博,等.基于OBE理念的预防医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6):1031-1034.

[5]沈翠珍,傅婷婷.本科护理学专业导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0):117-118.

[6]党珍,刘增甲,侯森,等.法医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76-77.

[7]党珍,刘增甲,李长征,等.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群的构建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5):736-739.

[8]陈海华,秦建中,李显朋.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获得感调查分析——以济宁医学院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998-1001.

[9]刘夷嫦,刘国庆,张敏,等.基于提高法医学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交通医学,2016,30(1):88-90+95.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而本科毕业专题实习是检验学生本科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实践环节。两者的组织形式、任务目标、考核方式、教师带教方式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近两年带教的亲身实践为例,对这两类实验存在的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及实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加以反思。

[关键词] 药学专业;创新实验;毕业专题实习

一、基本作法

为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新疆医科大学至今已举行八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一般执行期为1年,选题向全校开放征集,申报的项目要求立题新颖,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全校普通本科四年制1~2年级,五年制、七年制1~3年级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名义申报,鼓励项目组成员多学科交叉,指导教师为中级(三年以上)及以上职称(1~2名),并且一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一个项目。重点项目按5000元/项资助,一般项目按3000元/项资助,申请时不定项目类别,专家通过立项报告直接评定并全校公示。项目整体考核时有立题阶段报告,中期考核报告,结题报告等,并通过邀请专家听取项目组负责学生现场PPT答辩的方式进行最终的项目等级评定。项目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情况。优秀的项目会按优秀的层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给项目组学生发放数额不等的奖金,不合格的项目将停止报销剩余经费甚至追缴之前拨付经费,并且对下一次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造成不良记录。带教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验,最终会有极少比例的老师被评优并发放奖金。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医院药剂科毕业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又是药学专业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际相结合,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提高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实习共20周,分为5周医院药剂科实习,15周毕业专题实习。15周的专题实习是根据各个实习单位的需要,随机将学生分配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临床药理基地)、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乌市友谊医院、自治区药研所和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下属的7个教研室:药化/有机教研室、药剂/物化教研室、药分/分析教研室、天药/生药教研室、药理教研室(现已划归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分析测试中心。专题实习的内容一般由带教老师指定,可以是老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者自选课题,学生们进入较为专业的药学实验室进行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践,书写毕业论文,然后毕业答辩。考核程序同样有选题申请表、中期考核表、答辩评分表等,答辩一般以实习单位或下属的科室为单位,以学生展示答辩PPT为主(亦兼顾其他形式)。一般本单位教师出席答辩并给每一位毕业生进行答辩评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以及答辩情况为依据。成绩实行百分制,带教老师评阅成绩占60%,现场答辩成绩占40%。评分标准≥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控制优秀比例在15%以内,但根据历年实践情况,罕有不合格的学生。对于带教老师而言,并没有相应应的带教等级评定,且一个实习学生还将折算15学时教学工作量。

二、实施效果

大学生创新实验在新疆医科大学走过将近10个年头,日益为学生和教师接受并认可,同时也为校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挑战杯竞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普遍反应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学到的不仅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实验技能,更多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进一步深造的科研素质。很多项目负责的学生后期顺利考研,并且在毕业专题实习阶段得到老师好评,甚至有很多项目参与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发表正式论文,甚至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可见,大学生创新实验在推进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方面是有着极大作用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随着立题越来越难,考察考核越来越严格,一定能够继续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更多学子走向梦想的科研殿堂。

本科专题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补充、完善阶段。学生通过专题实习,至少能掌握两到三种常见仪器的使用,具备一定的文献综述及专业论文撰写的功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本科专题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毕业生查缺补漏的最后一个阶段,好比工厂产品出厂前的检验程序。虽然其创新性的培养比不上大学生创新实验,且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但能使大部分学生完成技能和心理的一个过渡。因此,本科专题实习也应该提高通过门槛,加强带教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监管,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药学毕业生。

三、问题与对策

1. 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历年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总会有部分学生很少或者从不参与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重申请轻实践,将申请项目或者参与项目作为自己寻求老师关注或者评奖助学金甚至综合测评加分的一种手段和筹码。项目申请阶段表现十分积极,等到项目实施时,不按指导教师要求或者项目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渐渐淡出课题实施。第二,申请阶段没有预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将占用大量周末、假期甚至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因懒惰而不能持续投入热情去完成课题。第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积极主动应对,一味等待老师解决,欠缺主观能动性。对于第一类学生,项目组往往以项目成果不以任何形式挂名或者署名作为惩罚手段。这样,看似能够做到对参与项目同学的公平公正,但是却白白挤占申请名额,使得当初愿意参加项目的同学被排除在外,无形中减少了他人的机会。对于这部分学生,指导教师若平时没有与该生有过接触,很难分辨,应该多多向班主任或者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了解情况,不把这种学生选进课题组。第二类学生属于消极怠工,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最初的参与热情。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必须在项目申请阶段开好通气会、协调会,明确实验纪律和实验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造和发明。第三类学生可能本身基础较差,或者科研素质亟待培养,可以先让他们完成一些容易的工作,培养其信心。指导教师应一直鼓励他们,培养其一定的科研素质,并强调团队协作、互帮互助。

而作为药学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的毕业专题实习存在的问题很多。目前在新疆医科大学尚不能做到学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选择,学生不知道自己将被分配给哪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挑选学生好像也是碰运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热情,教师和学生将要花费不少时间彼此适应。师生之间普遍感情纽带较为薄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新疆医科大学几乎不会给毕业实习生不及格的专题实习成绩,毕业专题实习好似例行公事,不存在毕业实习的挂科或者重修,故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较少。这种大面积的怠工现象很难通过制度和规定的严格实施来予以杜绝。现阶段因为全国扩招,新疆医科大学生师比偏大,2013年笔者所在教研室7名老师带教18名实习生,有老师带教4人,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老师管得多的出成果、老师管得少的做得差的现象;新疆医科大学并没有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培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仪器也不会用、什么文献也不会查的现状,给带教老师带来很多困扰,每每从基础教起,十分累人。

要解决这种种问题,首先需要提升药学专业招生批次(2013年前药学专业一直按照二批次录取学生,生源较差,从2013年9月起药学专业将进入一批次招生,生源将明显改善),提升学生素质。第二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第三应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 老师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教师在第八期项目之前不允许讲师单独申报选题,但可以参与高级职称教师的选题申报,从第八期开始放宽限制,讲师需工作三年以上才可单独申报。因此,大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教师都是工作多年、有丰富带教经验并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考核严格,每个阶段都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故教师一般都是尽心尽力进行指导。存在的唯一问题是,极个别教师将大学生创新实验作为弥补课题经费缺口的一个来源,申报项目只为报账,甚至学生根本不进行任何实验,照样答辩通过评审。只要学院加强监督、监管,并且严格课题申报的评审,同时增加优秀项目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奖励,是完全可以杜绝这种问题的。

而在毕业专题实习时,如果带教老师是硕导、博导,一般都有比较成熟的课题,同时其研究生可以部分协助指导具体的实验操作。这部分实习生普遍能够很好地达到毕业要求,完成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水准。有相当一部分带教老师,虽然自己承担一些校级、市级项目,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研究生,所以比较依赖每年的毕业实习生。因其指导经验和精力有限,小到寻找实验仪器、试剂,大到修改学生综述、毕业论文,凡事都要亲历亲为。而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不一定能够如期完成实验计划,相当部分工作只能草草了事,也做不出高水准的毕业论文。甚至因为项目的实施需要跨年,每一届毕业实习生都需要从头再教,工作的延续性十分差,每届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这部分带教老师十分尴尬。对于这一问题,就现阶段新疆医科大学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来看,需要拓宽教师的上升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教师尽快评聘硕、博导,同时加强招生宣传,增加其研究生数量,再提升研究生质量。

在实习带教的过程中,各个层面对教师都不做评价,不排除有些老师责任心涣散,甚至只为拿到相应的折抵课时而对指导学生不尽心尽力。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学校层面对带教老师的督导和评估,或者在年底考核及学生评教里增加专题实习带教方面的评估,来改变这种教师不负责任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孟奇,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的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77-78.

[编辑:苏慧]

上一篇:高校学生论文范文下一篇:工民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