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

2024-01-01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一门大学必修课。随着世界一体化新格局出现, 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基本功, 而是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一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交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时隔8年后, 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指南》再一次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增强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根据教育部指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就翻译的题型可以看出, 从历年短句的翻译题型改为段落的汉译英题型, 而且段落翻译命题都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联, 考察学生英语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 深化了大学生的母语文化。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授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时, 不仅仅要准确讲授语言知识点, 更要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

二、英语教学法

教学工作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合作, 完成对规定教材的体会理解以有益于学生行为和经验的活动。教学法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实现教学实践并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教学法是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一套复杂体系.国外对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比较早, 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大量的英语文献可以总结出, 外国英语教学从重视读写, 到否定重视读写。又从重视听说, 到否定重视听说。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就是所谓的翻译教学法。很多学者批判了翻译法, 因此教育工作者改良了这种教学法, 发展成了认知教学法。接下来, 又出现了依旧是重视听说的视听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 然而相继出现的这些教学法对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还是没能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国内对教学法的研究比较晚, 也是植根于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 模仿国外的教学方法。最近几年以来, 比较常用的教学法有“双外”教学法、TBL教学法、PBL教学法等。随着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部重视, 尤其是一再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增强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这使得更多的教学专家和学者专注于研究不同教学法对英语学习者的受益程度和影响, 旨在不断探索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学法

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是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调动眼睛, 耳朵, 嘴等各大感官进行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的难题。然而教学法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这一难题。英语教学法从翻译法到认知法再经历到交际途径法等一系列方法, 与国外教学的发展历史相似, 在整个过程中, 我们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演变就不难发现, 每种教学方法又衍生出一些小方法, 例如暗示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作为医学院校, 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法的选择。国外西医历史比较悠久, 发展比中国早很多, 世界上很多先进的医学仪器, 医学药品, 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都是通过传播的途径为我国所用, 这就使得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有非常高的英语水平, 来满足到国外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交流访问、出国深造学习的要求。把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思想带回我国,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解决我国医学上的难题。另外, 中医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学好大学英语这门课程, 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 把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强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结合起来, 把我国优秀传统中医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因此, 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更要重视教学法的选择。教师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该把各种教学法分开来用, 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或者结合几种教学方法适用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效果, 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教学方法, 为国家培养新世纪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掌握英语是每名大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既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语言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作者从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出发, 介绍了国内外英语教学法, 旨在形成独特的适用于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法。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法,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旺盛今.转型期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 2010, 7 (2) :26-30.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58-61.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SPOC概念和主要教学过程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 又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首次由伯克利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的阿曼德·福克斯 (Armando Fox) 教授提出。其中, Small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而言, 适合于小范围 (学生人数在几十至几百人) 授课;Private相对于MOOC中的Open而言, 对学生准入条件极为严格, 达到课程设置的条件者方可被纳入课程的学习, 这能让通过申请的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责任感及紧迫感, 提高学生重视学习的程度, 增强学习的动力。它是指使用MOOC平台的技术、资源以及教学手段, 以在线方式授课的校内课程, 一般以本校学生为授课对象, 同时结合教师线下, 即传统模式下的实体课堂教学形式[3]。

SPOC基本教学过程为: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 每周定期向学习者发布教学视频, 布置学习任务并发起线上交流及讨论的学习行为。学生在课程导引或清单的帮助下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任务, 如视频观看、作业和线上讨论。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现场授课, 处理在线讨论中尚未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并进行测试。SPOC借助MOOC技术上的支持, 将教师从重复、单一、繁重的传统授课行为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如任务协作及互动等。

二、医学院校中医类课程设置特点

自2013年以来, 安徽中医药大学围绕办学定位、办学特色,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卫生服务以及卫生改革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4], 实施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医学课程前后连贯性很强, 各课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形成课程设置的有序性和课程教学的连贯性。我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的方式, 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一) 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和比例

安徽中医药大学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大版块,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例控制在3∶4∶3左右, 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占总的理论课程数的70%。

(二) 精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将原有的课程进行筛选、删减并再次分类, 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将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 调整并整合专业基础课程的门数与内容。科学规划专业基础课程, 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 构建基于学科层面, 充分体现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三) 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设置中医类医学生专业方向课程, 以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以促进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 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注重融入学科前沿内容, 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 倡导研究性的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鼓励在发挥原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 用于创新, 不断发展, 设置新的体现专业特色课程。

针对不同课程版块, 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 广泛推行学生通识课程教育

通识教育选修课在线选课与学习管理的加强, 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同时拓展专业视野。利用超星尔雅和智慧树选课平台, 安排学生进行选课,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完成相应的章节习题, 并通过平台在论坛与授课老师定期交流。

2. 大力推进校本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

按照课程建设规划,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丰富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库, 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自2016年以来, 24门课程被立项为校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教师通过线下授课, 逐步推行线上课程, 尝试课堂翻转。同时, 出台相关制度文件, 鼓励教师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课, 符合学校课程建设要求的, 给予课时量和经费上的支持, 并纳入学校课程库由学生选课。

3. 精心打造校本网络课程建设

校本网络课程的建设, 意味着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 以建设优质精品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为目标, 开发建设具有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课程, 建立与我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 促进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目前, 已有14门课程纳入我校2017年校本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 3门已在智慧树全国共享平台上线, 1门在校内平台上线。

其中, 通识教育课根据学校修读学分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课, 满足修读要求并通过考试后获取学分。而校级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过立项 (预) 建设的办法, 要求立项的课程负责人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录制, 通过验收后安排学生进行选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围绕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不同专业所要求修读的中医类课程不尽相同,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尤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因材施教。这跟MOOC的大量、共享这些特征不匹配, 因此选用SPOC模式更加合适。

三、SPOC模式在我校中医类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优势

针对我校课程版块组成、不同专业中医类课程的设置内容, 同时结合医学院校专业课程较其他专业偏多, 专业课程时间安排紧凑, 师资不足的特点, 开展SPOC模式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挑战, 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方式也与当前热门的“混合式课堂”有着一定的联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优势[5]。

(1) 学习资源丰富, 通过图片、音视频等素材的加入, 从视觉、听觉角度刺激学生, 不仅使学习变得有趣, 还能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力。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多形式资料在课程内容的加入, 能简化授课理论内容, 增强课程生动性、立体性, 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利用线上讨论的方式, 按照专业及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有效解决大班教学模式死板、互动性差的问题。

(2) 针对不同的专业编排不同的网络课程, 能增强专业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学生学习时间自由度。医学生在完成课堂共识教学后, 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在线复习, 减少了实体课堂学习课时数, 增加了网上学习课时数。这种不限时间、地点的方式, 一定程度上缓解医学生课业内容多、学习压力大、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时间安排紧凑的问题, 让医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自由。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合理搭配, 能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使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3) 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基于SPOC教学模式特点, 课程设计的完备、小规模的授课更能促进学生结构的合理性, 能有效降低了混合学习的难度, 为高效率教学提供机会。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和引导者, 在SPOC模式下, 可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特征及学习状态, 通过线上数据的统计监测及线下学习互动体验, 教学更具个性化,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 也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随着互动的不断深入, 师生协作度大大提高, 为开展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 在MOOC的大背景下, 在医学院校中医类课程中使用SPOC模式, 可以能有效节约教师成本, 高效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求学积极性, 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 是培养符合当代时代要求的中医类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研究内容。

摘要:SPOC是在MOO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体现了网络教学与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利用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 探究SPOC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中医类课程上的运用。以期有效提高中医类课程对不同专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MOOC,SPOC,中医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贺斌, 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 2015 (3) :22-29.

[2] 丁翠娟, 等.MOOC背景下高校SPOC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 :71-73.

[3] 金远平, 王茜, 徐冬梅.“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27 (4) :9-12.

[4] 王鹏, 等.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ECM, 2015, 34 (3) :1-4.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下,初中化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得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学科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科素养 初中化学 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化学学科同样如此。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还得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促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不过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学科素养培养比较忽视,这样不仅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也极为不利。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基于学科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抓住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初中化学学科有着自身独有的学科特征,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注重细节,而且还得关注到实践与观察。对于一些化学变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区分,以便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同时,初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教师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更进一步。

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这一章节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得认识到这是学生化学学习起点,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物质性质与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化学实验室中,为学生介绍相关的药品与取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引导学生深入一线进行观察,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事物缺乏全面性的认识。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便达成良好的模仿作用。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有步骤、有意识的当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和课下有效复习。

例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首先就得做好榜样,规范自己的书写,以便达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然后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督促他们规范化的书写。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基本观念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化学这门课程还是刚开始接触,所以存在着一定的新颖性。不过如果初中化学教师盲目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会掩盖出这种新颖性,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此,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加强重视,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观念,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制取氧气”这一实验教学中,初中化学在课前导学环节,可以提出问题:“氧气的重要性?我们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用到氧气呢?”这样能够很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之后,教师便可以适时引入实验,不过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该进行方法与原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再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与演示。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的兴趣必定十分高涨,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的理想。

四、小组合作实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针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合理进行实验操作,如小组合作探究便十分合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化学比较抽象化,不过部分化学现象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就是不能深入分子结构清楚观察。这一情况便成为了化学实验的意义。具体而言,只有将化学实验合理带入课堂,有意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酸、碱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得为学生阐述酸碱化学性质,然后将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酸碱事物列出出来,以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教师学生通过其他化学试剂进行酸碱的检测。最后再鼓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以便促使理论知识的内化,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推动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在具体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式进行化学本质的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

[ 参  考  文  献 ]

[1]孙敬人.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1(31):135-136.

[2]聂文鹏,闫永玲.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07(35),341-342.

[3]李添丁.浅议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34):136+142.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群文阅读是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改革理念之一,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类文”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乡土散文作为散文的特殊类型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群文阅读实现“类文”的相互组合,可以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衔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乡土散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意义

1.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乡土散文通常描写特定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地方色彩和个人烙印。这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会让学生精读、深读文本,以此强化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知,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单纯精读、深读一篇散文很难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也无法举一反三地鉴赏散文,很难让学生学到更多阅读方法。而群文阅读可以通过增加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同类散文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广泛的题材、真挚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等。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面的拓展,学生自然而然会掌握散文的鉴赏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学习金曾豪的散文《家里的灶头》,可以把《故乡的食物》(汪曾祺)、《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马桥词典》(韩少功)等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类文化阅读。这样既可以扩展对作者、作品的理解,也可以融合散文与小说不同的文体特点,从内容、技法、思想等多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构建模块化阅读专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体验散文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既是新课标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乡土散文的写作形式灵活,语言生动优美,感情充沛,是作者“感乎外物,情动于中”的作品,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鲜活载体。乡土散文能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和感悟乡村生活,在多维度生活观照中学会比较与分析,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进而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多文本的阅读中感受散文的魅力,体验作者的情感。此外,单纯地阅读一篇散文,很难发挥“育人”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群文阅读的优势便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渗透,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广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学美的体验,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兴趣的引领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散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

1.精选阅读材料,实现类文化教学

如何挑选群文阅读的文本,不仅关系到散文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阅读量、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首先要挑选具有典型乡土特点的散文,其次还要关注文章风格和语言特色,尽量选择风格相似的散文進行对比阅读。以《葡萄月令》(汪曾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再挑选《腊梅花》(汪曾祺)作为拓展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学习状物抒怀的写作手法。此外,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还要重视不同文本之间的思维关联性,尽量选择具有思维互补性的文本,引发学生思考,更好地梳理阅读思维。在《老房子》(王振东)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人与物的对话”的阅读主题,挑选《空荡荡的院子》(张蛰)、《风中的院门》(刘亮程)等与老屋或院落有关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设置“这些文章描写的老屋或院落有哪些特点”“这三篇散文的主旨情感分别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答案,让学生明确散文中的特定意象,提高自主阅读与分析能力。

2.精心组合文本,实现专题化阅读

乡土散文是非常适合群文阅读的体裁,既适用于研读一个作家的文集,也适合专题式、不同作家的漫读。研读与专题式漫读的结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这也是举一反三、以点成面的阅读过程,把若干篇散文围绕某个专题串联起来,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同一个类别、不同风格的散文组成群文,打破单一的、孤立式的阅读模式。

比如,苏教版教材中“月是故乡明”的专题下分别收录了《我心归去》(韩少功)、《想北平》(老舍)、《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等散文,已经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路:这些都是充满浓厚乡土情结的散文,可以充分体验不同作者描述的故乡情。在阅读单篇散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鉴赏角度;群文阅读时,则建议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权,鼓励学生自由进行专题式漫读,教师只倾听学生的讨论并进行适时引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只满足于教材中的专题,要尽量再延伸出新专题,比如“遥远的他乡”,可以选择《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以新疆为背景的散文,很多学生对新疆比较陌生,同时又充满好奇与向往。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适应离自己生活较远的散文作品;根据群文类型化阅读要求,还可以在专题中加入李娟的以新疆为背景的“羊道三部曲”,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专题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专题的意蕴,触摸散文的灵魂。

3.精细打磨成果,实现多元化展示

有的学者提出:“群文阅读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某个议题开展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所以,如何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十分关键,清华大学附中的王君老师认为:群文阅读最初的感受就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随着阅读的深入,眼前便呈现出“豁然开朗”的境界。所以,群文阅读的议题,是教师在深入研读选文、反复思考的基础上设置的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议题应该小而集中,给学生指明阅读思路,方便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在《江南的冬景》《故都的秋》《云南冬天的树林》的群文阅读中,可以设置“挖掘景语中内蕴的情语”的议题。阅读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学生在自学、感悟和探索,这也是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当学生阅读完本文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展示阅读成果,用语言描述阅读体验。学生可以个性化地展示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比如,充满感情地模仿《朗读者》节目的形式推荐作品,也可以围绕某个段落进行情境表演。重点是通过学生的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强调在同一个议题下鉴赏文本,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高中散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对师生双方而言都会有极大的收获。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 要]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树立信心、合理分配学时,巧用成语、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 键 词]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效率;方法

中醫药学概论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内容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繁杂而抽象[2],学生理解难度大,且之前无相关衔接课程,对于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加之课时较少,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乏味、难学厌学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方法上做一些研究和探索,以达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效果。

一、树立信心,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第一次课的时候总体介绍这门课程的内容及特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师的基本授课计划。其次,用几个典型的工作案列引出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要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它。再次,告知学生学习重难点所在,以及一些学习的方法、途径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合理分配学时

结合学生今后的工作就业岗位,合理设定各部分教学课时。从药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岗位和工作任务来看,药品销售中做好药学服务,合理指导用药是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所以,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最后一部分“常用中成药及应用”上,但是要学习好该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基础。

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运用,丰富教学课堂

(一)巧妙运用成语、典故、生活俗语融入学习。中医中的阴阳、五行、藏象学说虽较抽象难理解,但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成语、俗语、典故、传说和课本内容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二)情景式教学。本课程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用情景的形式将其表现、表演出来。为了突出教学效果,应当对设计的场景及学生的表演提前多遍演练。另外,在情景演练结束之后需要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小结,避免上成一堂表演课,本末倒置。

(三)翻转课堂,角色互换,教学相长。在讲解常见中药及中成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间歇性地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从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语言表述等多方面来锻炼学生,然后由学生来提问及回答,最后由老师来点评和补充。笔者通过这样的案例实施,发现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题材和思路,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当然,为了鼓励大多数学生的高质量参与,一定要认真记录每一个(组)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之一。

(四)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督促并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中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比和总结,将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五)卡片预习、复习法。制作一部分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可以写上一个专业名词、一句话、一些关键词或者一个预设场景,课后将需要预习的卡片发给各小组或某学生本人,课前进行抽卡片复习。这样的方式可以督促学生强制预习和复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有些不习惯和抵触,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学会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转变和进步,前后对比,从育人的角度进行引导。通过实践,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能欣然接受和积极参与。

(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除了制作精致的PPT课件之外,还要结合一些动画视频来教学,如在讲解藏象学说中各脏腑的功能及关系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较好的动画给学生看,形象生动的视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

知识。

四、調整考核方式

将考核方式从传统的卷面考试改为综合考试,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构成,各自比例可根据不同专业和学时适当调整。平时成绩中包含课堂表现、出勤、网络自主学习、作业等多方面,同时还应当细化其中各部分的分值比例,让成绩有据可依,体现公平公正。

以上是笔者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该课程的开设对药学类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和反思,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兆亮,王明军.中医药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李梅.中医药学基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许银凤(1982—),女,云南省大理市人,硕士,现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医学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知识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重视实验教学设计,营造探究环境;巧问善诱,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性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能力 有机整合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鲜明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化学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突出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以辩证的方式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转变学生过于依靠传授式的学习方式,笔者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 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激趣以诱发探究动机。有趣的化学实验是激趣的最好素材。例如,教学《燃烧的条件》一课时,课前给学生变个小魔术,沾湿的手帕,喷洒酒精,点燃手帕,手帕燃烧,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又如,探究燃烧的条件中,在一个铁盘上放少量蜡油,中间放一根浸满油的棉线,将铁盘平放在水中,点燃棉线后,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并使溶解,会看到火焰熄灭,依据现象你能发现什么问题?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顺利地完成有效教学,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 重视实验教学设计,营造探究环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初中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其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主动性,学生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简单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如果不加以精心设计,就不能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达不到认知平衡,所以要仔细地探究初中化学里的许多实验合理地设计安排,紧紧抓住基本原理。若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学习“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教师常常按部就班地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试管炸裂的原因,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试管炸裂,不妨故意设计一个使玻璃仪器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操作1:将玻璃片沾上水,不擦干,用坩埚钳夹持加热,可观察到玻璃片炸裂。

操作2:把玻璃片加热,滴入几滴水,玻璃片炸裂。

操作3:将连好的玻璃导管实验设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可观察到水槽中的水进入导管,使试管炸裂。如果换成是你,制取氧气应该注意什么呢?这样既加深了印象,掌握了操作原理,又营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三 巧问善诱,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

巧问善诱是营造自主探究,广域的思维空间的主要手段,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问,要会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使学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展开,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利用烧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做喷泉的实验,学生的探究欲一下被激发出来,顺势提出: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呢?让学生在求索问题的答案中形成自主的探索空间。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得以不断地提高。

四 开放性归纳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课后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化,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本课的限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例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让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有关物理性质,再搜集二氧化碳在社会生活中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利与弊。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开阔学生的视野。

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我们应当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各项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能力,并能应用到各个社会领域。

参考文献

[1]李乘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房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N].中国教师报,2009

[3]周继红.中师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2

〔责任编辑:高照〕

上一篇:研究对象统计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识字课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