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

2024-09-14

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鉴于建筑管理实施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对目前我国建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在建筑管理中实施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创新改革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创新措施

引言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各个部分都有了新的变化。就建筑行业而言,“施工队”“包工头”的称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的标准尺度出现在建筑管理的评判标准当中。这其中,“建筑施工水准”“建筑质量”“投标竞争力”“以人为本”“员工素质”“成本控制”等等各个方面成为目前建筑行业最受关注的考核标准,而管理者只有完全地考虑各个方面,才能提高自身建筑实力,激励员工热情,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建筑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逐步得到良好的发展,目前也获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我国进入WTO以后,行业的基础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等各项条件全部逐渐得到改善。就以经常遇到的“工程项目的投资”来说,其不再是以前很单一的情况,外资、合资还有各种各样的个人投资等等渐渐地增多,相对的,政府的投資项目慢慢地减少,大大地丰富了建筑行业的投资渠道,出现多元以及国际化的状态。另外,从组织模式上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逐渐开始兴起走国际路线。

另一方面,也渐渐地实现了建筑法律的成体系化,建设管理信息化也逐渐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这些方方面面,一方面大大地节省了建筑施工的各项投入,另一方面更是推动了我国政府工作效率的突增。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职责不分,地方保护,管理不清,法规不齐等等一系列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制约着它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改革创新任务的重要性就日渐地突显出来。就目前面临的现状来看,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的水平等等就是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也主要是从如何针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进行创新改革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究,并根据目前改进管理手段的迫切性以及形势需要等来进行探讨,然后分析出几点针对性的方案举措。

二、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就是对现代公司运营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等多个形势所趋的切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再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施工进展,甚至是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首要关注的方面。其次,建筑市场和其他的市场一起组成了完整的经济市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逐渐形成的经济国际化,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至少必须使整个管理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

时代的进步以及管理学理论的逐渐完善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管理实施改革与更新。追溯历史的发展,政治学也好,社会学的视角也好,都可以把“创新”解释成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不创新,社会根本就不会突破桎梏的束缚,向前发展,也就是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生产力如何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即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建筑管理模式。在日新月异的形势要求下,各个公司与企事业单位面临着层层难题,在各自的生存困扰面前,只有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与改革,才能够突破困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是在工程立项后,对于招标、设计、规划、施工等各项过程的管理,让建筑工程能够高效迅速地完成是其主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实行工程管理的时间较短,运行缺乏专业而系统的研究,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安全意识,存在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施工大都是露天高空工作,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种,每年都有严重的事故发生。据统计,建筑工程发生事故造成的事故死亡率居各行业第二位,危险性仅次于开矿行业。很多事故的发生因为操作人员违章指挥、作业,大大威胁了施工者的生命安全,也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管理体制不完善

不健全、不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完善,给正常的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建筑工程过度的追求节省开支,从开支和人员配备上大度削弱工程管理部门,导致缺失很多工程管理必须的人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日常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只表现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

3、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建筑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管理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很多企业对工程管理观念、意识都比较淡薄,没有充分认识管理的作用,出现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管理人员认为在技术上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没有必要进行管理支出,所以存在没有管理方面的人员进行管理,管理的作用被忽视掉。

四、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方法

1、转变观念,顺应需要

这就要求必须先从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始抓起,要求每一个内部的员工都要树立相应的观念,认清当前形势的实际情况,明白自身肩负的工作,清楚当今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经济效益观念,完全地丢掉过去阻碍思想进步的观念。另外,在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的设置方面,必须遵循实际的需求,抛开各种官僚主义,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实用的工程技术部门以及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尤其是与建筑施工息息相关的“成本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安全的监管”等各个方面,最后能够保证合同的管理、项目成本的核算以及工程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共存,携手并进。

2、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企业只有自己的构成是最新的元素,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更新趋势,也最终才能适应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完善需求,使得自己在适者生存的强烈竞争中能够得到发展的一个位置,促进自身的进步。改革管理体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a.变革现有的服务形式,大兴公司的工程咨询业务。这是为了帮助公司快速的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并促进对“投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来带动工程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多元化。b.注重信息化以及产业化的趋势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行业日渐繁杂,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反而更加需要高级的管理技能,然而这样的形势和情况推动企业选择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改变自己的运营方式与观念,从而使企业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最终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相契合。

3、注重成本控制。

某个意义看,成本管理能被当成工程管理的关键,要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则必须重视公司的根本利益,将工程的成本与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考虑,成本的控制必须着眼于整体的成本,不能就工程成本谈成本,最终因小失大。先由专业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施工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并通过技术的更新以及执行方式的改革来创新施工,合理规划每一个细节,为后面精细的成本预算奠定完美的支撑。总负责人应该从合同出发,针对整个施工编制项目的预算,并根据项目的情况设置预计成本,并在后期的施工之中对预计成本的执行情况实施考察监管。总的来说,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精密地把握每个施工项目的预算与盈亏状态,最终有利于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并不干扰企业的切身利益。

4、监控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该项目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该培养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采取措施敦促他们重视质量问题。比如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巨大的奖励来鼓励激发员工重视施工质量,并且乐意参与到其中,另外用极其严格的惩罚措施提醒每个员工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与趋势。本文对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认识到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与改革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必须从“建筑管理意识的培养,建筑管理机制的设置,成本的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志宏.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装备制造.2009(11):23.

[2]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8(27):78.

[3]王刘柱.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03);112.

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及改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安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本,同时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管理,从思想上提高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消除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的各种安全隐患。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风险分析;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对于工程施工安全的管控存在较多问题,使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不仅会对建筑项目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而且对于社会效益会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针对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与防范这一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管理效果会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获取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建筑施工行业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个施工企业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事情。对此,需要加大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有效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帮助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升竞争力,从而促进建筑工程企业不断壮大。其次,建筑事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应运而生,并有序地应用到了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能够帮助众多新工艺、新技术、新专业设备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应用,并将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全面突显出来。最后,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类型较多,而且规模也不尽相同,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建筑工序衔接问题。如果没有做好施工工序衔接,极有可能会对工程总体的质量以及有序建设产生影响,不利于管理工作展开。

2风险管理概述

①风险规划。在进行风险管理中,风险规避方案的制定,需要以风险防范作为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针对整个风险控制进行优化,然后形成相应的文件,重点针对风险控制的全局性与针对性进行分析,防止出现风险恶性事件,降低风险所产生的危害;②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与分析成为风险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建筑项目发展中,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采用剖析与调查的方式,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与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同时开展相应分类,明确其风险源与特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③风险评价。在开展风险分析以后,需要对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明确,同时综合考虑风险行为主体的承受能力以及管理目标等,采用定量分析的手段,为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④风险应对。在开展全面剖析以后,为了有效控制风险所产生的危害,需要结合风险的事中、事后操作情况,开展全过程的风险化解工作,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所产生的危害,为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3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

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自己的特点,但是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在建筑行业中,工程风险是最为典型的、最复杂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都是在特定的范围之内,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成本等都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对风险进行评估,这样可以选择并且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风险。我国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为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对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风险,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工程管理的模式以及理念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与处理,保证建筑行业的发展。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4.1全面落实安全风险考核制度

在开展建筑施工时,必须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落实安全风险考核制度,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规范安全风险管理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应该对现有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强化对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保障工程施工作业的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在严格的奖惩机制下,保障安全工作考核的顺利开展,积极落实文化教育与学习培训活动,针对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员工,必须要给予奖励与表扬,在安全管理中,一旦出現隐患,必须立刻停工,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2做好施工风险转移及自留工作

①施工风险转移,此项工作的展开,主要是指将项目的实际风险转换至与本项目相关的经济建设单位,现阶段比较常用的两种转移方式分别是保险和担保,此过程中,建筑方可将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投保处理,一旦后续施工中受到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损失,均由保险公司处理相关理赔工作;②风险自留,与上述转移手段相比较,自留风险主要是指借助将风险通过详细施工规划和应急计划定制和执行这一系列过程,去自主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从而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处理。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一旦出现安全风险问题,企业需要自行承担相关损失。

4.3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综合考虑我国法律法规及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促使相关部门及人员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时能够有章可依,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渗透给全体人员,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增强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风险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同管理风险会显著降低。首先,签订合同之前要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对存在歧义或漏洞的条款进行修改,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保证合同的规范严谨性,避免合同成为牟利工具。其次,合同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出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思想,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及应对方法都要在合同中有所表述,合同管理人员处理问题就会愈发游刃有余。最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能够在合同拟定和执行环节中善于运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维护己方利益。

结束语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构成极为复杂的项目,实际的建设施工中,往往存在极多的可控或不可控安全风险,此类安全风险的存在,能够对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极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积极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提升现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也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为建筑企业施工效益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发.浅议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9,39(19):13-14.

[2]李雪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门窗,2018(02):66.

[3]纪英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福建建材,2018(01):103-104.

[4]朱又祥,谭政.建筑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四川水泥,2018(08):43.

[5]郭峰.试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11):272.

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社会市场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政府的发展来说,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项目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工程经济成本的提高可以推动工程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成本;管理;重点问题

引言

我们知道,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多方面关系,包括人力、物力与财力,其管理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政府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就是成本的管理,由此可知,建立并完善经济成本管理体制对于政府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因为在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发展时机,合理控制成本。

一、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长期的经济建设工作,政府主管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人、物、财,因此其就会造成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过程中潜在很多的问题。但,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不仅与工程生产管理相关,同时也与工程经济管理紧密相连。我们要知道,经济成本管理对于政府工程的质量是具有直接关键的影响的,同时也是政府进行决策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缺少创新。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对成本投入管理不够严格,只是进行粗略的核算,缺少系统的探究体系,对于成本的核算不够精细,没有科学合理的理念,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成本管理比较松散,没有进行长远的战略部署。

2、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能力

经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还未创建经济成本管理的专职部门,大部分主管单位都存在领导身兼数职的现象,或者是一个部门管理多种职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经济成本管理的知识及技能。虽然国外国内都拥有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优秀案例,但我国大部分工程的主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未树立先进的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意义。同时我国监督考核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力度不足,致使部门管理人员不重视积累经济成本管理的专业知识。

3、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战略性与长期性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只重视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结果与成本管理结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却缺乏对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他们未完全遵循结果是过程的最终体现这一原则,进而导致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工程管理者片面追求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形式,片面追求其管理制度的单向制定,缺乏对执行过程的监管,由此也就导致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缺乏实质性价值。

4、缺乏完善的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制度,未充分认识经济成本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明确以下内容:包括文化与制度两方面,其中,文化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灵魂与补充力,而制度则是工程建设的根本所在。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未科学评价成本管理的效率,未严格执行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流程,未充分认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就很容易导致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整个体系的缺乏完整性,细节也不完善,使得制度未涵盖整个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所有方面。

三、加强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

我们在进行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利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有超前的思想,有“预防为主” 的理念,贯彻落实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测算,看待问题要有前瞻性,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出台应急预案, 从而确保政府主管部门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要创建动态管理理念。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经济成本的预算管理,方便突发问题的处理,这样就可以保证实现建筑经济管理的动态管理。再次,把握大局,实现全盘掌控。

2、增强信息反馈

在政府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工程项目的完成都会形成一定的成本,并由此为政府主管部门带来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完善政府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关键数据。所以,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起信息反馈制度,并通过这一制度要求工程管理的各个部门及成员反馈分析自己的成本,进而为下一步的项目成本的计划提供借鉴。若想加强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政府主管领导及其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满足政府工程建设的需要。除此之外,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政府主管部门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水平。

3、健全体系

创建全面的政府工程经济管理体系。首先,做好经济成本管理保障工作,设立专门的经济成本管理人员,明确责任目标,对于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确保责任落实到实处。其次,对于工程经济成本核算监督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一定要明确监督体制的责任目标,落实责任人,采取先进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体制的作用充分发挥。

4、加强工程经济管理的权责考核制

所谓权责结合指的就是工程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不仅要行使他们手中的权力,还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工程成本管理中,也要落实权责结合制,其实质就是要求工程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负担工程成本的同时要承担成本节约的义务。这主要是控制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工程各个项目费用的支出都十分明确,同时要逐渐完成费用的细化。

结语

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中关键的一环,只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才能合理开展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由此分析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宏.浅谈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06):293.

[2]李冬冬.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3]程金鹏.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4]刘建明.浅析建筑工程的经济成本控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7):83.

[5]李宏.浅谈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4,(06):293.

[6]吕征远.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5.9

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EPC总承包模式影响下,我国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得到一定改善,特别是在采购和施工等方面尤为显著。但由于该合同模式的风险较大,因此为了有效控制项目中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将风险费转化为利润,本文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一定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项目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0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类新政策的不断实施,各领域均受到了EPC总承包模式的影响。EPC总承包模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仅完善了风险项目的管理机制,还对项目风险进行了科学的控制。特别是其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由于该模式涵盖了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所以其能够准确的对各个实施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因此大大提高了经济利润,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

1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业主将设计与施工全部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1],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具备使用条件且达到设计验收要求、满足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

该模式下,工程总承包企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属于交钥匙总承包。

基于风控管理,其最核心的莫过于EPC总承包商要对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负责,其能够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技术设计,还可以自己进行设计,在设计完成之后,还要采取招标的形式,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材料供应商等,这样不仅可以比选设备材料价格还可以保证设备材料的质量,同时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科学控制。参与项目建设各方、各层级风控意识增强,风控管理加强,采取相应预控措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手段,多途径多渠道多层面多举措降低风险的产生,使项目施工各阶段、各环节正常有序推进,进而缩短施工周期。由于EPC总承包模式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它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得到一定应用,也在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2 EPC总承包模式

EPC模式它是一种典型的总承包模式,其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由于EPC总承包模式可以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它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重要发展方向。此模式,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和采购等环节,进行了有效地评估,对其中的风险进行了科学的管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进一步地提高了施工的质量。与此同时,在EPC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是最大的,总承包商除了要对施工风险承担外,还要承担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风险[2]

3 EPC总承包模式优点

EPC总承包模式可以在缩短建设周期,有利于更早获取收益,进一步减少经济成本的损耗。同时,在EPC模式下,业主只需要根据项目建造功能、用途等要求设定招标条件进行一次招标,择优选定一家EPC总承包商就可实现,并不需要对设计和施工分别招标,这样不仅有效减少了招标费用,还在一定程上大大地减少了业主的工作量[3]

因此,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使设计、采购、施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三者间的相互脱节,有利于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保证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项目投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对项目参建各方都是有利的,各得其所。

4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

4.1 项目风险

雖然与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相比,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可以对施工过程中设计、采购以及试运行等内容进行控制和分析,但是项目风险相对于传统模式下要复杂的多,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对该模式进行有效地应用,就会导致项目风险的发生,进而可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环节并非总承包商所擅长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还增加了项目的风险[4]

4.2 采购操控风险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购费用是工程总投资的最大份额之一,所以在整个环节中,如果总承包商不对采购风险进行管控和评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工作人员在采购环节所面对的风险有设备和材料风险等,这些风险影响着项目的费用以及建筑过程的顺利实施。因此,为了加强EPC总承包模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对采购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在设计环节工程总承包商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各参建方,针对项目结构类型的选定、设备和材料的选用等预先进行明确,同时工程总承包商要对采购项目中的费用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加强对采购操控风险的控制[5]

4.3 HSE风险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要想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就要对施工期中首要的风险问题即HSE问题进行分析。HSE的主要要素就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作业现场和活动进程等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要素和风险进行辨认[6]。首先,就是对环境要素的辨认。由于施工环节是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所以在对环境要素进行辨认的时候,主要是以预防污染的思想为指导,对大气排放、水体排放、放射性辐射、热辐射以及土地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对该类问题的管控。

4.4 招标报价风险

虽然在EPC总承包形式下,承包商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他们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依照合同条件和需求断定工程规模和质量报价,所以他们不能对投标报价阶段中的具体内容和细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在合同签订后,才会进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组织,但是,这些过程还需要经过业主的同意,因此这会导致核算的工程量和招标报价等存在一定差距,从而造成招标报价风险的发生,除对项目预期利润产生不确定性外,也会影响项目施工的进程。

4.5 项目设计风险

EPC项目业主招标文件中就相关设计等方面约定的条件相对苛刻,譬如要求EPC总包商对自身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验、竣工后试验存在的缺陷,应自费修正、调整和完善等等,EPC总包商企图通过变更方式降低风险将有可能不予以采纳,这就增加了EPC总包商的管理风险。

5 规避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的建议

5.1 完善的EPC总承包工作体系

虽然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的机制得到了一定完善。但是由于大多数业主和承包单位,没有对EPC总承包模式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认知,所以这种模式并不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应用。同时,由于传统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缺乏完善的EPC总承包工作体系。

5.2 理清与各分包商之间的关系

在EPC总承包模式中,由于EPC总承包商自身业务的限制,一个总承包商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由本公司自己单独来完成。这种情况下,要想保障施工的效率,总承包商就会结合实际的情况按照总承包合同约定将部分工作在总承包范围中内划出去由分包商承担施工任务, 由于它们和工程的业主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那么分包工作是否顺利完成,这将直接影响整个 EPC 工程的施工。相关的项目风险管理人员要把对分包商的管理纳入到总包商自己的矩阵组织结构中来,厘清双方合同责任,制订风险控制清单以及对策,覆盖项目纵向、横向工作面,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落实责任,实行过程监控动态管理,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实现项目最大的经济效益。

5.3 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

从企业发展方向来看,要设置合理、职能清晰的管理部门,这样可以对项目进行有效地管控。除此之外,企业要想防止项目风险的出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还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保障项目风险管理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制定出符合EPC总承包模式的多维度、可操作的管理方案,进而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不断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根据实际工程发展,国家层面、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出台了《建筑法》和《招投标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等,使得工程项目管理有法可依,管理更加规范。但是,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对EPC总承包模式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导致这些法律和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强。基于项目管理,组织设置自上为公司层面职能部门,自下设置项目具体实施组织机构,权责分明,形成纵向管理层次有效进行风险管控体系。

5.4 基于项目合理组建项目团队,选择高素质的项目经理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管理机制也得到了一定完善。特别是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风险管理必须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团队,集各专业精兵强将,包括勘察、设计、采购、安装施工、成本控制等。其中,项目经理作为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要想加强对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就要选择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能就是“协调”, 由于EPC 工程的工作量比传统的工作量要多的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具备高素质,可以对EPC总承包模式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对项目分析中的內容进行管控。

5.5 BIM技术应用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风险承担者——EPC总承包商,可以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了源自于项目内、外的一切风险,尤其是前期项目的设计、施工阶段。因此,借助BIM技术,可提供全新三维状态下可视化的设计方法,提供各个专业协同设计的数据共享平台,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优化比选,实现设计阶段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 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图设计,可以进行虚拟仿真施工,进行各专业的碰撞检查及时优化施工图;同时准确建立三维施工模型,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费用则形成施工过程中的5D模型,以此实现对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

6 结语

如今,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企业要想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足,势必要对EPC总承包模式的政策层面、管理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势必加强项目风险的管理,不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EPC总承包工作体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风险评估预控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等环节进行合理控制,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动态的项目危险源辨识、归类、评价、控制等工作,从而不断消除、降低、控制建筑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达到资源节约、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建军.刍议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1):205.

[2] 朱建海.国际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234-235.

[3] 饶家瑞.基于PMP知识体系下的EPC模式风险管理[J].四川建材,2019,45(6):202-204.

[4] 王一川,陳悦华,董春芳.承包商视角下国际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5):97-102.

[5] 程维娜.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分包招标管理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22):40-41.

[6] 何四平.EPC总承包项目承包商风险管控[J].中国经贸,2018(3):128-129.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简介:蔡明礼(1965—),男,壮族,广西靖西人,本科,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under EPC General Contract Mode

CAI Mingli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7)

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我国支柱性企业,建筑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关键性的地位与作用。它的资金筹措和成本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加之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特殊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以便给建筑企业找到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让其作为支柱性产业中的重要成员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尤其迅猛,建筑企业必然遇到极大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它们的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工作遭遇了极大的挑战。那么,作为关系到建筑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工作事项,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较为棘手的问题和难点。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建筑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找到有效的途径,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1)财务控制较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存货管理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一些是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赊销政策进行,也有一些是回收期过长,造成了监管不力,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的正常发展。还有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金管理较为落后,缺乏有计划的资金管理,重钱不重物,非现金资产损失浪费严重,财务管理分权过度;(2)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更高的财务机构设置要求,它要求建筑企业能够适应快、准、全的市场信息指导,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建筑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却不尽合理化,往往是以中间层次较多的金字塔型结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偏低,对于财务信息的高效、快速和通畅等都反应较慢,无法适应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3)财务风险涉及面广。建筑企业由于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经营的后盾,加之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一些建筑项目的资金还不能够完全到位,甚至一些建筑项目的投资风险会或多或少的转嫁给建筑企业本身,从而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现金来源。同时,建筑企业由于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其财务风险应该说是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的,一旦举债不适,将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建筑企业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内控机制,从而让资金流超出了建筑企业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4)财务部门职责不清。建筑企业应该规定好自己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国建筑企业更多的情况却是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从而容易在责权分离的情况下造成巨大的资产流失现象。尤其是一些重大经济损失难以追求其责任,因为没有相应的追究制度来进行制约。这是因为建筑企业仍然对于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还没有一套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一些领导层对于财务管理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5)财务信息不够准确。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还不够真实可靠,一些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较大,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了建筑企业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建筑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是以项目经理部门制度为核心的经营框架,其成本的时间性、真实性、配比性等都不够科学合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应对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一些财务管理工作问题,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环境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积极应对策略。具体表述如下:(1)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中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其财务管理理念还较为落后,财务管理意识还不够先进。因此,建筑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尤其是转变那些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健全相应的全面的财务监控体系。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转变原先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创新改造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来增强全局的观念,从而让财务管理部门成为建筑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核心;(2)强化财务控制工作。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状况,首先的原因就是其财务控制工作并没有到位,还缺乏应有的控制强度。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控制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加强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对于存货管理工作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压缩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让库存量较为合理,不会占用更多的流动资金,维持均衡生产。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来说,建筑企业应该对一些工程项目进行事前评估,根据建筑企业自身的资信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把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账龄,对一些应收账款尽早采取调解、仲裁、司法等措施,从而挽回或保护建筑企业应有的资金流情况,更好的维护建筑企业工程资金来源;(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它既是建筑企业的行动计划,又是其管理目标所在。但是,我国建筑企业目前的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效果。因此,建筑企业应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控制资本性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将预算与绩效、考核、奖罚进行挂钩,从而把建筑企业中的优质资源引向一些优势的建筑企业,让一些处于亏损的企业和项目能够在一定的控制之下,并对一些相关的经营项目做出硬性规定,从而让建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为规范些;(4)分清职能部门的责权利。所谓责任成本,就是指在对建筑企业进行全员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责任,一旦违反责任,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应该来说,责任成本也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的。那么,建筑企业如果要很好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应该要进行全员控制,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中心,实行权、责、利结合,让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去,从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管理,实行封存档案工资,实现新的分配制度,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加强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实行内部结算制度,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5)强化企业财务监管工作。建筑企业应该要加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切实从本质上来强化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就是说建筑企业应该从内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加强监管,督促企业自身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对一些财务行为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化,让建筑企业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生产经营,如果有一些企业违反财务监管制度,就需要列入清理纠正范围,一旦发现情节特别严重的,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来加大监管的力度,甚至吊销会计证。建筑企业还应该审计与监督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降低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总之,建筑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但是,作为其核心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对建筑企业的财务控制,规范会计核算,重视对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培养,从而切实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经华.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思考——基于新经济环境视角[J].财政监督.2008(4)

[2]胡力勇,张会清.强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3]孙静芳.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税务网.2006

[4]肖芳林,仇俊林.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7)

成本管理下建筑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了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更加切实有效,持续稳定的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优势和价值,避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和不可避免的风险。

关键词:大数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的创新,革新了安全管理原有的模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安全防范,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和风险防范优势,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更加便利高效。尤其是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监测和分析,挖掘潜在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漏洞,进一步体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纠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偏差,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然性

大数据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关系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优势。尤其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系统化和统一化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率,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思路,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以及管理更加便利。另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促进建筑工程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建筑施工绿色环保发展趋势之时,推动整个社会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运营。

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缩短了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周期,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复杂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思路,加快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精细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建筑行业在大数据监管技术的约束下,实现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发展,不仅节约了能源,同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顺利的完成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改革创新,提高了工程管理的可靠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一)施工安全管理能力不高

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本身涉及的安全管理问题比较多,尤其是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会受到安全管理目标等影响。首先,管理层人员对现场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及时指导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施工衔接不当,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降低了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率。其次,建筑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多,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施工管理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发展进度。

(二)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基本目标落实受到较大制约,安全管理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项目风险高,且部分安全管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尤其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意识不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事中和事后控制不到位,降低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造成建筑单位一定经济损失。由于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存在局限性,使得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不明确,很难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因此,必须要重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创新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度体系建设,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

三、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

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全面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发展能力。其一,重视构建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收集整合安全管理数据,指导建筑单位调整安全管理思路,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成本和风险,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进行监督。其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资源,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的联动效应,既能及时获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又能动态监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便利性和信息化效果。其三,融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资源,持续稳定的推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涵,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满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发展需要。

(二)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持续推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内容,简化安全管理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大數据应用的基本思路,体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价值,指导工作人员参考技术标准以及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工作,有效预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风险,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数据化水平。其次,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各单位的职责,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体现其优势,系统化的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价值,使得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全面部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有意识的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管理能力,全面预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增强大数据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应用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大数据技术助力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和行为,丰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涵,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发展,推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创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保证。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必然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赋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更加科学、绿色、环保的内涵,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秀良.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建材,2021(06):280+282.

[2]孔鑫. 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探究[J]. 房地产世界,2021(15):108-110.

作者简介:建筑施工方向   齐立刚,男(1988—)汉族,白城师范学院

上一篇: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平面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