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消费论文范文

2023-09-16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媒體环境下,娱乐新闻应当积极寻求转型,从充实娱乐新闻内容、丰富娱乐新闻内涵、加强与新媒体的对接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强传媒融合,进一步保证娱乐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推动我国娱乐新闻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传媒融合展开研究,期望能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娱乐新闻;传媒;融合。

一、充实娱乐新闻内容

长期以来,受到娱乐新闻的“娱乐性”的影响,多数人对娱乐新闻的看法,都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作用来传播明星时事、绯闻、流言、小道消息的新闻,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不去创作那些具有深度的新闻作品,而是恶意深挖明星的各种隐私、捏造明星的各种不实消息、通过多种不良手段制造新闻噱头,这都为娱乐新闻带来了一些负面色彩,影响着娱乐新闻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近年来,在微博等媒体平台上,诸如名侦探赵五儿、卓伟等的一些曾经甚嚣尘上的娱乐自媒体大号被关闭,都显现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娱乐新闻的约束作用[1],可以说,新时期的娱乐新闻,应一改过去虚假信息、跟风炒作乱流的不良局面,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发布原则,尽可能言之有物传播新闻,树立更加良好的媒体形象。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应当更加重视以真实的内容,丰富读者的娱乐生活,加强对明星的优秀作品、明星对我国娱乐事业的深刻见地等多种正面内容的报道。针对目前微博等媒体平台中读者对娱乐新闻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也正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具有一定的新闻噱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光。

二、丰富娱乐新闻内涵

娱乐新闻本质上而言,是文化新闻的一部分,是报道作为文化界分支的艺术界、演艺界的时事的新闻。因此,娱乐新闻的工作者不仅应当重视把握娱乐新闻的“娱乐性”,即其报道娱乐圈人物、事件,满足读者娱乐需求的属性,更应当将眼光放开、格局扩大,强化认识娱乐新闻在促进文化教育、反思探讨上的新闻属性。在过去的娱乐新闻传播中,大肆炒作、夸张用词的传播方法,一直为娱乐新闻传播者所运用,但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传播者应当重点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传播正面内容的责任,以“娱乐评论”等方式,讨论娱乐圈作品,以不夸张、不低俗,幽默但客观的表达方式,传达正向的道理、观点,丰富娱乐新闻的思想内涵。同时,对于“娱乐评论”的语言,也应当在重视体现深刻性、客观性的同时,不乏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巧妙又不失准确地陈述对某一娱乐现象的态度。一般而言,重大的娱乐新闻,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大范围的讨论,娱乐新闻传播者也应当重视运用这一契机,深入到读者对娱乐新闻的评论之中、深入到舆论走向之中[2]。总之,对于“娱乐评论”,不能只为了追求单一的热闹、刺激,尽管不论是报纸的读者,还是新媒体环境中的网民,其阅读娱乐新闻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娱乐需求,但娱乐新闻传播者还是应当重视不应过度娱乐化,加强运用具有深刻内涵与客观视角的娱乐评论引导新媒体环境中的舆论走向,引起读者对娱乐现象的健康、积极的思考,逐渐让娱乐新闻得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加良好、持久地发展。

三、加强与新媒体对接

速度与内容,均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要素,二者相辅相成:新闻失去了速度,就失去了时效性,优秀的内容也难以被读者发掘与重视;失去了高质量的内容,又会导致媒体难以建立起坚实的品牌形象,难以将热点新闻的热度维持下去。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娱乐新闻,应当重视将速度与内容二者兼顾,以报纸版面、新媒体传播双向并行的方式,实效新闻高质量传播。

首先,对于报纸版面中的娱乐新闻,应当尽可能地体现“碎片化”。这是因为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了主流。报纸应加强适应现代化阅读的特点,对于一些娱乐圈的非重要新闻,只需碎片化罗列即可,适当放弃一些新闻要素,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谋得一片发展之地。

其次,纸媒娱乐新闻部门应当加强对新媒体的对接,在网络平台中积极建立自媒体账号,并确定自身的运营风格、栏目类别。同时,对于这一账号与媒体主账号的对接,应采取如下措施:对于热点新闻,一般是在主账号上发布和推广,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同时,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账号,也应当形成自身固定的发布渠道、传播方式,提升自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此外,还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与应用,让网络语言能够成为娱乐新闻传播的噱头与支撑。最后,即使是在自媒体环境中,媒体也应当坚守住自身的底线,避免低俗、媚俗,加强在激烈的网络环境中树立自身的品牌,以此吸引读者,而不是采用“标题党”等不良手段吸引读者,强化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持久发展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环境中,传统纸媒的娱乐新闻应当树立更加长远的眼光,将运营视野从简单地追求将读者逗乐、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加强对新闻本质的关注,加强对娱乐新闻传播属性的理解,加强对自身所肩负的媒体责任的认识,让娱乐新闻传播更加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同时,对于与新媒体的融合,也需要从业人员深入把握新媒体的渠道、传播规律,了解网友的阅读习惯、评价方式,善于挖掘容易形成现象级的新闻事件,增强新闻时效性,提升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命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袁雨华,艾则孜.微博中娱乐新闻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J].采写编,2020(02):107-109.

[2]税国娇.娱乐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记者摇篮,2020(03):139-140.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第2篇

从《手机》《天下无贼》等贺岁电影,到现在正播映的电视剧《丝丝心动》《无懈可击》,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可以借助影视的力量推广宣传自己的品牌来代替硬广告。品牌化娱乐,如何实现新的营销升级,如何打造新的营销模式?

宝洁公司与湖南卫视合作,为旗下的飘柔洗发水独家定制的电视剧《丝丝心动》,是国内首部广告定制电视剧,不断攀升的收视率使其稳居全国同时段点档前列。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市场营销的新术语——品牌化娱乐。品牌化娱乐又叫品牌化内容或广告娱乐,近年来愈加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有限,品牌化娱乐仍是一个“沉睡的巨人”。

品牌化娱乐与产品植入

双重属性。品牌化娱乐不是简单的产品广告或产品植入,它通常由1-2个商家专门定制,目的是把品牌特质与娱乐节目完美结合,建立品牌与节目之间的良性联系,从而体现产品乃至企业的个性、形象和文化。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品牌的参与方式,幕后团队具有营销机构和节目制作人的双重属性,在品牌理念和传播目标上有着很好的沟通,将产品曝光和企业文化巧妙地融合进剧本创意。而传统的植入式广告是首先诞生剧本构思和制作团队,然后制作方再带着剧本寻找广告商,由商家购买时间或版面,将产品作为背景或道具等植入节目当中。品牌化娱乐对企业目标客户群独特的娱乐偏好更具精准的针对性,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娱乐风格和情节走向,注重营销传播和娱乐内容在强制介入度和顾客容忍度上的权衡博弈,找到最佳配比。品牌化娱乐可以不必紧盯产品展开,但要求不偏离品牌精神,商家可以在品牌和内容之间建立一定的表面或内在关联,达到传播效果。

产品植入。以《丝丝心动》为例,飘柔独家联合具有收视率保障的湖南电视台作为播出方兼制作方,将娱乐形式选择为偶像剧,将飘柔贯穿于整部剧作当中,这承袭了飘柔广告的一贯风格。之前,宝洁公司就尝试着将飘柔广告制作成偶像剧片段的形式,并邀请国内当红偶像明星代言,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一期,如果将这些小片联系在一起观看,就可以发现其内在的故事性。而《丝丝心动》的定制,更是国内市场品牌化娱乐的新发展:飘柔产品屡屡作为背景或道具出现在不同场景中,并配合故事情节发展;片中的女主角叫“张晓柔”,男主角拥有的咖啡店叫“飘咖啡屋”,这保证了“飘柔”一词的出现频率;“漂亮的头发”这一被反复强调的概念在男女主角结识、相恋以及发生的一系列波折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情节推动作用;女主角出生平凡却不放弃对美丽、爱情和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体现了飘柔倡导的“每天赢一点,自信多一点”的宣传口号和产品理念;与此同时,飘柔的官方网站重磅推出了相应的辅助式促销活动,构成了全方位的促销大战。可以说,品牌化娱乐是植入式广告不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质变式跨越和升级的产物。

品牌化娱乐的发展现状

国外市场。在西方国家,品牌化娱乐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宝洁公司曾赞助广播剧使得品牌化娱乐正式拉开序幕。50年代,随着电视的诞生,赞助商的注意力转移到电视剧上,就有了早期的“肥皂剧”。在随后的50年当中,品牌与广告信息结合保持着相当传统的一贯路线,产品植入和直白的赞助占据了主导。2001宝马公司的《The Hire》电影系列开创了品牌化娱乐的新时代。伴随着相关法规的健全,品牌化娱乐在西方已经盛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内市场。纵观中国市场不难发现,虽然品牌化娱乐无法代替传统广告和普通的产品植入,但是品牌化娱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及的形式也在不断增多。在动画制作方面,1996年上映的中国动画史上科普类动画的巅峰之作《海尔兄弟》,剧长212集,历时十余年,投资6000余万元,在该片取得重大艺术成就的同时,海尔集团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影视方面,2007年的贺岁电影《爱情呼叫转移》是为中国移动公司定制;2008年上映的《保持通话》翻拍自好莱坞经典定制电影《一线声机》,同时广告也从《一线声机》的诺基亚变为摩托罗拉;2010年7月首播的《丝丝心动》为宝洁公司的定制剧;2010年8月首播的《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则是联合利华公司与江苏卫视合作,为旗下的清扬品牌独家定制的电视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在其他领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品牌化娱乐:2008年,联想公司选用网民捧出的卡通形象“酷库熊”代言新款IdeaPad S9S10笔记本电脑,并为此投拍了名为《爱在线》的时长为约6分钟的网络剧,由歌星林俊杰创作了主题曲《Always online》。2007年,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全力打造了爆笑分钟短剧《爱情来电显示》为移动定制,此剧被称为“飞视”剧,因为这类剧的播出方式很广泛,可以在电视、广播、手机、网络、航空、火车、公交车等多媒体中播出。2010年7月,新浪举行了主题为“我的博客故事”的新浪博客五周年征文活动,内容为我与新浪博客的故事、影响文学、改变生活及见证时代等。

品牌化娱乐的优势分析

强制性。品牌化娱乐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性,这解决了媒介选择差异化的问题。随着国内媒体的快速成长,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化,电视频道的增多和播出时段的限制导致了目标受众的分散化。同时,新的节目传播方式如互联网媒体、数字视频设备、网络电视等的不断引入,对传统传媒行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观众可以选择跳过广告等方式,让传统广告模式越来越难到达目标受众群。对于出版物,人们往往采取“选择性阅读”,直接忽略广告的版面,而网络广告更是受制于受众的分散性以及技术性和习惯性拦截。而品牌化娱乐将品牌营销有机地嵌入娱乐内容,其本身构成了娱乐节目的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抵达目标受众。以《保持通话》为例,电影体现了摩托罗拉的品牌文化并于多处植入多款手机,作为观众来说,影院、DVD、网络、电视……无论选择以何种方式观看,都无法避免地接收到摩托罗拉的营销信息。

隐蔽性。这有利于放松观众心理戒备,建立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广告作为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的主要赢利方式之一,驱动着广告规模的不断攀升,体现在时长变长、覆盖面积拉大、频率加大等,广告的狂轰乱炸步步紧逼使部分人群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加之近年来广告制作的“放大”效应明显,虚假广告事件的屡屡发生,使广告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人们逐渐对广告营销传播表现冷漠甚至逃避。品牌化娱乐作为一种较为含蓄的传播方式,有助于在情节线索上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营销信息。以“雀巢咖啡中文网”上的“轻松咖啡站”为例,它所提供的几款小游戏、漫画、屏保和壁纸、杯贴样式、咖啡食谱都是无偿的,这些贴心的娱乐服务可以提供与消费者的互动感,优化消费者的体验,从而培养品牌忠诚度。

独占性。传统的产品植入,往往会在同一作品中出现大量各种类型的产品和品牌,观众看完以后总体感觉整个过程中不断出现有关不同产品的特写和台词,如同一场杂乱的“商品展销会”或者是“在广告中插播娱乐节目”,导致受众厌烦度高而回忆度低。但是品牌化娱乐具有独占性,有效地避免了庞大而纷乱的信息量的夹杂。以《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为例,全剧讲述都市男女的职场及情感生活,而职场中的情节始终围绕“清扬”品牌展开。联合利华公司选择定制电视剧,结合清扬“无懈可击,不懈向前”的品牌理念,配合系列营销活动,而非简单的广告植入。该剧被4家首轮卫视看好,收视拉升作用明显。

针对性。品牌化娱乐具有独家定制的特征,对目标客户群娱乐偏好的把握自然较为精准,因此相对简单的产品植入而言其针对性较强,可以自主选择娱乐形式和内容导向,而不像单纯的植入式广告一样受到现存的娱乐内容的限制。以《aways online》为例,整个MV式网络电影围绕ideapad讲述了一个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配合养眼的男女主角和当红歌星林俊杰创作的主题歌曲,品牌传播切合而自然,极好地迎合了ideapad时尚的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群——相对年轻潮流化消费者的娱乐审美。对比某些娱乐节目简单的产品植入式广告,品牌化娱乐的优势不言而喻。

传播性。品牌化娱乐由于其在创作上的参与性,综合考虑了品牌文化和产品精神,有助于传播企业文化,加深与受众在心理上的沟通。如果运用恰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宝贵的企业价值的一部分。以《海尔兄弟》为例,在该动画片分获中国电视动画片、儿童片最高奖项金鹰奖和金童奖的同时,海尔集团也收获了巨大的社会赞誉、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

品牌化娱乐的效用要素

品牌特质。品牌特质的差异化决定了营销传播手段的不同。采用品牌化娱乐要求品牌:目标客户群与娱乐节目的受众的重合程度高,适合在娱乐氛围中进行信息传递,能够在品牌与娱乐内容中找到良好的整合方式。如果不能满足以上几点,就可能导致产品信息无法触及目标消费者,或者内容与品牌形象不符、信息整合生硬或信息量小等问题。例如食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庭护理用品等快速消费品,服装、家电、家具、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旅游景点、餐饮住宿、邮政快递、房地产等与娱乐节目的广大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B2C行业,都能够通过品牌化娱乐触及目标消费者,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生产工农业原料和中间产品等的B2B行业,一般对品牌化娱乐表现出的兴趣不大;有些品牌文化和产品用途较为严肃庄重的,如果采用品牌化娱乐,可能会适得其反;有些受众敏感产品,如卷烟等,如果出现在娱乐内容中,则有可能导致部分观众的反感,造成企业的舆论压力和公关危机。

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对品牌化娱乐的作用机制有影响。知名品牌由于有着较高的品牌知晓度,观众在接触娱乐节目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心理认知,因此在观看过程中碰到相关的品牌化娱乐内容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从而维持和加深对品牌的熟悉和了解。如果知名品牌进行了产品线延伸,也可以利用品牌化娱乐进行新面世产品的推广。对于不知名品牌,观众对相关产品、名词等没有建立高度的条件反射,因此在接触相关娱乐化内容时可能不会有相应的联想效应,但是当一个产品、名词或品牌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在娱乐内容中时,可能就会给消费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好奇。于是,观众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上网搜索、点击网页链接等来进一步了解该品牌。其后,再在货架上看到或再次接触该品牌介绍推广性的广告时,就会立即将该产品或品牌与内心深刻的印象建立联系,这将有助于新设品牌拓展市场。

娱乐形式。品牌化娱乐可以采用的形式很多,如电影电视节目、文章、歌曲、社会活动、电子游戏等,企业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娱乐形式的各自特点。电影传播渠道广如影院、影碟、视频、电视等,质量上乘的电影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引起热议。电视节目如剧情片、戏剧、喜剧、纪实片等持续时间长,可整合点多,播出频道和时段的选择多。文章可以通过书籍、杂志、报纸、博客等传播,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出版物可采用收费或赠送方式。歌曲由于独特的韵律性,可以通过消费者反复聆听和有意无意念唱传播,在各种公共场合如商店超市等播放也很方便。社会活动、交互式竞技如公益活动、实况音乐会或体育比赛、实景拟真游戏、真人选拔节目等社会影响力较大,社会效应较明显,宣传媒体选择如电视、报纸等多样化。电子游戏的参与度高,互动作用较强,能够吸引和集中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使消费者在不自觉中延长投入时间,加深品牌记忆。

整合手段。高品质的娱乐内容很关键,成功的品牌化娱乐创作应该针对目标顾客群的娱乐偏好,提高吸引力,同时努力提高娱乐节目的制作水准,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满意,达到话题价值和事件价值,获得预期的人群和媒体的关注,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这要求企业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制作方,并进行紧密合作和信息交流沟通。除此之外,整合技巧也至关重要。将品牌整合入娱乐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找到适合的场景、氛围和台词,避免生硬粗糙,给观众以突兀刻意的感觉。娱乐风格和导向要与品牌文化相符,起到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成功的品牌化娱乐,就是要在品牌信息量和受众舒适度之间找到黄金比例点,找到最佳方案,兼顾整合量和娱乐节目质量。

观众态度。观众对待一个娱乐节目的态度除了受到所处时代的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也与某一特定时期的流行元素和偶发事件有关,尤其当今网络时代和炒作力量的盛行,可以一夜之间让某一事件或概念爆炸性地走红,给某些文化元素赋予特定的含义,让某类娱乐内容受到追捧或抨击,同时还受到品牌目标受众本身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自身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地域上呈现不同的文化习俗观念,人群的娱乐偏好在年龄、性别、社会层面上的差异较为明显,企业在进行娱乐化内容创作之前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做好市场调查分析,以发挥预期的品牌化娱乐效用。

营销组合。品牌化娱乐只是营销组合中的一个环节,企业要想发挥品牌化娱乐的实际效用,更让多地将观众对娱乐内容的官感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就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产品、价格、促销、分销上,才能获得组合效应,将品牌化娱乐的价值体现在最终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上。同时,企业需要注意到本品牌的多个品牌化娱乐之间、品牌化娱乐与广告等其他促销手段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它们在时间、地域上的分布,给予市场和消费者恰当的消化期,避免实际生产销售跟不上宣传力度以及传播过盛等现象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负面影响。此外,品牌化娱乐本身的推广也很重要,这决定了它的影响范围,企业需要选择收视率或影响力较大的播出方式或传播渠道,并且综合运用其他宣传方法,以引起目标群体的广泛关注,这样品牌化娱乐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本身的效用。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第3篇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涵义

上海财经大学林晖教授在《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一文中提出:电视新闻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其自身的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事件的故事性和情节性,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中的戏剧、悬念、煽情、刺激等方面。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特点

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往往倾向于选择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与此同时,一方面在节目中减少政治、经济等严肃新闻的比例,另一方面从决定进行报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其自身的娱乐价值,并以此作为吸引受众关注的噱头来进行报道。

在叙事方式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注重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讲新闻,即新闻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新闻故事化,就是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在语言风格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通常采用一种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更为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并且在很多新闻节目中某些特定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风格也成为了该节目本身的一大特色。

在风格上,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在节目中更多地呈现新闻事件中人物命运和情感的变化,深入挖掘隐藏在新闻事件中的感性和煽情因素,让新闻人物与受众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有了更多和主人公一样的切身体会,收获更多的情感刺激,以拉近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节目逐步走向娱乐化的原因

一定的新闻播报方式是对应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当现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求时,新闻的传播形式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媒体在制作成本上涨,国家的经济补贴又减少的情况之下被推向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形态开始进入体制转型期,私有经济的萌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诱发了人们对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羞耻等道德问题的重新思考。此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人们希望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在获得一定量的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休闲和娱乐的享受,从而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成为了稀缺资源。电视同类媒体之间在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特色等方面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战。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不良现状分析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市场经济初期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走向市场,走进大众。但随着媒介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逐渐背离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电视媒体将逐步走向低俗化,甚至成为文化垃圾。

·过度娱乐化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真实的新闻事件就无所谓新闻。新闻故事化只是指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依然属新闻范畴,因此故事化的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虚构。而平时我们所讲的故事,情节允许虚构, 允许艺术加工,经加工后变成了一种“艺术真实”,属文学作品范畴。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出两者的不同,讲述新闻时要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一些记者和编辑可能会因为新闻事实本身的故事性,情节性的缺乏,或者是采访的不够深入,致使可供故事化写作的素材不足,导致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先天不足”的新闻素材中产生更多的“合理想象”。另一种新闻失实的表现是在当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编导们越来越重视“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等招数的运用,不但再现出来的画面质量不一,而且再现出来的场景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和穿帮镜头,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新闻语言的简洁性是新闻快速传递信息的内在要求。娱乐化的新闻节目在结构上要体现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等特点,从而妨碍了新闻快速传递新闻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实现。有些新闻节目甚至因为题材本身故事性的缺乏而出现故弄玄虚,虚张声势的现象,节目一开头设置大量的悬念,把本来只适合做消息的一个短新闻生拉硬拽成一档四五十分钟的深度报道节目。

·媒体的社会功能减弱

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但媒体商业化运作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过分重视收视率和发行量,而把社会效益放在了其次。

一些媒体在采集新闻时只看中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在选材上,我们知道并不是任何新闻事件都适合包装成曲折动人的新闻故事, 而受故事化倾向影响的新闻媒体在选择新闻素材时往往会偏好那些具备故事元素的事件,出于观众的情感需求而把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新闻信息变成了具有煽情性的新闻故事,只报道那些家常里短,更能迎合受众口味的软新闻, 然而对于那些重要的硬性新闻则只字未提。这些故事化新闻的内容虽然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受众,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是对公共空间有效建构。

·新闻节目呈现低俗化

娱乐化新闻节目吸引受众眼球的除了新闻信息本身的价值之外,更多的是追求一些戏剧性的情节,而这些戏剧性的情节在吸引受众关注度的同时容易使新闻的内容过于浅薄,并且使受众在获得长期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产生厌倦、麻木等不良情绪。

一些新闻媒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采用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等低俗的手段来搏得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运用故事化的表现形式,都适合描写成过多的细节、情节和场景。一般情况下,对于重大灾难、血腥案件和新闻现场的死伤情况等最好是简单的概述,而不宜过细的描写。而有些电视节目却为了进一步的吸引受众,故意利用电视画面呈现出过多的血腥和暴力细节,希望受众出于猎奇心理而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满足。

·新闻同质化现象

现在的媒体形式种类繁多,同类媒体之间的竞争又十分激烈,使得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在内容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报道,一个好的新闻题材会先后被几家、甚至几十家同类新闻节目所采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换了几个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新闻故事类节目中播出。 观众在不同的媒体所看到的是同一个新闻事件,而且新闻报道的内容十分相近,新闻的叙述角度相差无几,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大致相同。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受众的视觉审美疲劳和好奇心的麻木,新闻同质化的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不良现状的改进措施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新闻不是文艺作品,因此,新闻在借鉴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同时,决不允许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产生,绝不允许像小说一样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虚构和想象。新闻娱乐化也不能一味强调情节性,如果过分强调情节就会导致新闻失去真实的本质,出现为了拼凑情节而虚构新闻事实的现象。因此必须在选择新闻事件和情节处理上加以斟酌,寻找到故事化叙事手法与新闻真实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另外,媒体对于“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也要适度,一旦运用也要在画面上注明是情景再现而不是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以免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如果新闻素材本身的悬念性不强,媒体就应该直接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叙述,而不是故弄玄虚,这样只会破坏新闻节目的简洁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在制作节目的过程当中要有时间观念。在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的同时,尽快理清头绪,不可一味为了增加故事性和情节性而浪费时间,从而影响了新闻信息的第一时间的传递。

·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在社会中承担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和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责任。因此,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报道角度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到自身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及新闻播出后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而适度地运用娱乐化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在具体的的新闻娱乐化操作过程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新闻动态,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社会化元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媒体应当始终将新闻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索,寻求一种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

·注重提升节目品味和形式创新

娱乐化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提升品味,避免低俗化,首先要选好新闻素材,素材是故事类新闻节目的灵魂。在选题上,我们要注重题材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故事性。

思想性是指题材本身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能带给受众一定的思考和人生启发。典型性是指选题内容应该在观众的感情世界里有代表性。故事性是指选题本身要具备戏剧情节, 要有可供再现的张力, 要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 媒体在策划选题之初, 就必须考虑到新闻内容是否能够层层挖掘, 是否可以通过层层挖掘向观众展示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以此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在新闻素材匮乏的今天,要想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用心从平凡的新闻题材中提炼出更加深刻的主题,并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细节的阐释。面对新闻素材的雷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新闻角度来进行阐释,从不同的人物立场来解释出新闻事件带给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从情感深处引发出的内心思考,通过这种变动的角度来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

结论

新闻娱乐化拓宽了媒体的传播思路,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状态。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媒体的新闻节目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这不禁背离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并且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看到新闻娱乐化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新闻娱乐化背后存在的隐患。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平衡好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娱乐中为受众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服务,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启示核心研究探索为题目展开相关讨论。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创意性、互动性、独特性等方面具体讨论,并结合实例,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说明。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同时希望可以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 综艺娱乐节目 中职 数学教学

伴随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我国现代化的初步完善,尤其是向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引进西方与进行自主化创新方面有了很大起色,而且活跃了整个中华大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使人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接触到的新事物更为繁杂。最重要的是丰富了生活,改变了诸多固有的传统观念。因其生动、震撼力、感染力较强,因而应该对其进行细致讨论,将其中的方法引入到中职数学教学中来,将枯燥变为学习的热情。

一、概述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电视台引进荷兰、韩国等一些国家电视台的综艺娱乐节目,先后有《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花样姐姐》、《爸爸去哪儿》等等,风靡中国大江南北,不但使我国人民大开眼界,同时也为我国人民群众在精神事物体验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且通过此类娱乐节目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欢乐因素,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展示机会。从风格角度来看,也出现了不少独创性的节目如《偶像来了》等,从时尚、日常生活、新鲜创意等方面将人们的生活引向了表面化,品质化,还有诸如《非诚勿扰》类的相亲节目,给广大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更大的社交平台,再比如《非你莫属》等还为中国的部分就业者提供了与大BOSS直接对话,进行求职的通道。总之从各个层面都出现了新的节目形式与新鲜内容,俘获了从小孩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享受到了愉快与欢乐。不管怎么讲,它们都紧跟时代精神,以当下生存为主要根据,展开各种可能性的探求与尝试,展示了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那么,怎样才能将这种带有创意、独立、自由、交往的形式带入到中职数学教学中,就需要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特征、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探析,从而学习它的优点,弥补枯燥的数学教学,并为其注入新的热情与活力,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学子做出努力。

二、从内容与形式方面看

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人们首先可以看到的即是内容的新颖性,不但以当下为核心,而且以主流价值观、主流的意识形态为蓝本,抓人眼球,以《天天向上》为例,它不但注重对传统的礼仪公德价值观为基本,而且在娱乐脱口秀方面,总是以较为生动、理性、快乐的方式对各种观点进行评价,而且站在时代前沿,将各种新的事物、新的人物带到观众面前,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团队、科学技术等都以更为活泼的谈话技巧,表达出来,而且总是从正面进行引导,为人们提供一些较为主流的正义的价值观念。以此来看,在中职的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对其中的内容加以调整,对整个课程做出创意的设置,尤其是教师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更应该使其生活化,将所讲的课题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以结合,打破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模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添加生动的形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讲抛物线时,将罗马古城的喷泉进行展示,对其历史内容稍做重点性的回顾,以此吸引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或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访谈,将教学内容设定在访谈之中,让学生以交往、交谈、讨论的方式,将其进行温习、分析与总结。

三、注重风格、讲求互动、营造氛围

将原有的沉闷课堂进行生动化的布置,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创意中进行设计,将其改造成一种更为自由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能够做到主导与引导,并以一些“噱头”唤起各位学生的热性与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中分组讨论,使教学方式自由化,团队化,并且让学生利用手机、DV等进行小组内的内容记录,然后进行播放与点评,并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间的优缺点等。还可以将《年代秀》中的答题方式引入到中职数学教学中来,将整个答题环节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可以在其中采用激励方式,使学生展示自己的风格的同时,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就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较为活沷的形式,比如互动性的增强、教学氛围的营造、风格的转变、创意性教学法的探讨、步步设防的诱导式教学等,对于当代教学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而在提高教学成果和教育学生方面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将教学提升到一种新形式之中,让其更富于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张琳.“山寨娱乐”中的学习和创新——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为例[J].当代电视,2013(2)

[2]章芝羚.我国电视对欧美娱乐节目的模仿借鉴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3(5)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树立了“新闻立台”的宗旨,此研究对河北广电新闻节目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微博的利用、栏目定位、加强评论队伍、加强节目编排等方面阐释了其弊端之所在,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河北广电;新闻节目;舆论引导;微博;

一、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2012年8月中国舆情蓝皮书——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发布。报告指出,65.2%的舆论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首曝比例显著提升,达到二成以上。傳统媒体的主流发布地位、舆论监督功能在微博的冲击下不断被弱化。面对这一冲击,传统媒体需要与时俱进、增强发展意识,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利用微博这一传播平台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以营造适应时代和公众的传播生态。

微博对传统媒体具有较大的作用,1.微博上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媒体通过微博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新闻来源;2.各行各业名人及专业人士的微博,可以成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素材;3.通过微博平台组织活动,加强与读者互动,从而扩大媒体品牌影响力。目前,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的新闻节目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但是节目中对于微博的利用程度较低,仅限于在官方微博上预报即将播出的节目或者刊登已经播出的节目,与受众互动的程度较低。

民生新闻因关注百姓的生活而更加重视与受众的互动。传统方式下,互动方式有拨打热线电话、发送短信或邮件等,而运用微博这一平台,可以省略电话导播、短信平台、延时播出等人力和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时效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综合优势。因微博的特有属性,两台的新闻节目特别是民生新闻节目应充分运用微博这一平台,使之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二、新闻栏目定位不准确,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都是新闻节目,但是根据报道内容的差异,新闻可分为时政新闻、科教文卫新闻、城建公交新闻、经济新闻、政法新闻、社会新闻(也称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国际新闻等等。

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的部分新闻节目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大多为内容庞杂的综合性新闻。例如河北电视台《午间视野》的节目定位是坚持社会新闻,积极关注民生,反映舆情,在第一时间播报最新、最快的信息。而在实际播出时,有大量的时政新闻,自采的本地民生新闻较少。由于该节目在卫视播出,应当采取“大民生”和“小民生”结合的方式,“大民生”的节目关注国内省外的资讯,难以做到自采,应重点在“评论”、“点评”上下功夫;“小民生”关注省内的资讯,应充分考虑节目内容的贴近性。

《直播京津冀》是一档早间直播节目,栏目定位荟萃京津冀一手资讯。实际上,该节目播出时总体淡化了京津冀概念,三地新闻篇幅所占比重过小,节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重点难以突出,更像综合性新闻。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有《河北新闻》、《建楼读报》(早间时段)、《新闻早观察》、《阳光热线》、《第一民生》、《今日新闻眼》(午间时段)和《第一财经》、《建楼读报下午版》、《新闻晚观察》、《全省新闻联播》(晚高峰时段)以及《法治集结号》、《天天天下》(晚间时段)等新闻类节目。《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两档节目定位雷同、节目形式相似;《新闻早观察》、《第一民生》、《今日新闻眼》、《新闻晚观察》、《天天天下》等节目主要以民生新闻为主,存在着节目定位相似、内容重复的现象。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的节目整体运行采用“新闻节目+正点播报”的模式,新闻节目的内容与正点播报的内容两者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其中有大量重复的新闻出现。有时同一条消息会出现在当天不同的新闻节目中,如果消息比较重要,需要屡次出现,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目定位需求重新制作,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重播。

三、龙头新闻节目内容刻板、形式单一,难以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河北卫视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新闻》节目,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节目是两台的龙头新闻节目。龙头新闻节目应当发挥新闻节目的主导作用,有力地引导舆论。实际上,这四档新闻节目的收视、收听率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发挥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段存在一系列问题。电视新闻中领导活动报道多是传统的解说词加画面,极个别时会加些领导的同期声,但没有表现出领导的个性、气质、神采和境界;广播新闻中领导活动报道也多为通稿,缺乏录音报道;报道会议新闻不抓新闻点,对于领导讲话内容和会议程序面面俱到,难以贴近百姓生活;主题性报道生硬、呆板,不讲究切入点,选取角度不巧妙,内容不生动、不吸引人。

这类新闻节目在表现手段上显得较为单一。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闻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采用模式化、公文化的语言进行报道,难以体现广电媒体的特点;对记者出镜缺乏规范、非常随意,这使得现场报道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减弱;节目主要使用播音员配音,较少使用同期声、现场声、音乐、漫画、图表等手段;拍摄角度单一,大场面多,缺少细节和典型画面,领导镜头多,群众镜头少;作为直播节目,多为单向说教和灌输,缺少与受众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这类新闻节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宣传报道任务重,承担了大量省委、省政府的宣传工作,堪称舆论重地。如何更好地发挥节目的舆论引导力,对于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当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大胆创新,做精品节目、特色节目,才能提高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收听率、收视率上去了,这类龙头新闻节目才能真正成为开展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宣传路线方针的“主渠道”,反映社情民意的“主窗口”。

四、为新闻节目建立精锐的评论队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自从微博等“自媒体”走红之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很少能够抢到真正的“第一现场”,许多当事人主动承担了“新闻播报员”的工作。微博的传播速度之快和新闻来源之广让新闻工作者望尘莫及。但是,缺点在于解读浅显并且片面。传统媒体的深度解读能力和评述分析能力,成为了目前传统新闻媒体的主要价值之所在。不仅需要告诉观众是什么,更要告诉观众为什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观众会继续保持对新闻评述类节目的较高关注度。个性鲜明、观点独立的评论在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河北电视台多档新闻栏目都尝试了配发评论,或者设置点评板块,来彰显新闻立场,传达新闻观点,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但是节目在评论的角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提升。评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真是可气”、“这是无良行为”等带有明显个人情绪的词语上,观点的缺失会导致评论的“名存实亡”。目前,河北电视台尚没有叫得响的新闻评述类节目。

河北电台的著名节目《建楼读报》,是一档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建楼读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其特有的个性及不断创新的内容及形式,始终被听众关注,《建楼读报》的收听率始终在省会市场排名前列,位居河北电台首位。但是该节目的原创性较差,其内容主要来自报纸评论和网络评论,《建楼读报》仅是对文字进行声音上的演绎,变成广播评论,这样的节目很难有较大的发展。

新闻评述类节目在对新闻进行解读时,应當与本省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从本地受众的角度进行解读,加大原创,这样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才会增强。从贴近本地受众的角度来选择和解读新闻事件,有助于提升该类节目的收听收看效果。为了办好新闻评述类节目,建议进一步开发评论员队伍,引入大众评论员,选择高校学生、热心观众等参与到大众评论员的队伍中来。同时,可以探索“评论编辑”的工作机制,吸引记者编辑多写评论,多出好评论。在评述新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引导舆论。深入到基层单位、企业、群众中,了解在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各区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评论。其次,在写作方法、表述方法上进行改革,更加注重贴近群众,增强亲和力。

五、强化新闻节目的编排意识,加强节目的舆论引导力

近年来,广电新闻节目日益呈现板块化、栏目化,人们已经意识到仅仅强调单条新闻的优劣已不足以使整档新闻节目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可听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日益受到重视。它不是以往那种简单的节目稿件组合堆砌和新闻的单一串联,而是以“大编辑”思维构建节目的整体框架,使整档新闻节目编排浑然一体,凸显节目的整体感、层次感,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比较随意,尤其是综合性新闻节目,受央视《新闻联播》的影响较大,大多是采用“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形式。

综合性新闻节目的编排,主要为观众提供各个领域的重要新闻,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没有充分地考虑报道的新闻价值,仅是按照报道的内容机械地进行排序,很难吸引受众。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新闻节目的杂志式编排模式。杂志式编排是指根据内容或时效性不同,对新闻信息进行归类,然后再把若干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新闻节目结合成板块,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成节目的编排方式,也称为板块化编排。这种编排方式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它根据新闻的不同类别,把重要新闻置于每个板块的开头,容易形成多个头条;其次,把内容相近、主体相同或有密切联系的新闻组合在一个板块之下,能提高节目的信息量,方便观众收看;再次,有利于产生节奏感。在每一板块之中,图像新闻与口播新闻穿插,长新闻与短新闻互相搭配,使整个栏目的节奏灵活多变。

娱乐消费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媒体的市场化运作,新闻娱乐化的势头愈演愈烈,一方面促使新闻开始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新闻的过度娱乐化也带来了新闻低俗化的恶果。新闻低俗化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新闻伦理道德建设,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当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闻低俗化的由来与表现

近年来,欧美传媒业的新闻传播一直呈低俗化趋势。新闻低俗化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来已久。从新闻发展历史看, 低俗化是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诱人的市场利益的驱动和操纵下,有不少媒体把新闻信息当成商品来传播,强调媒体传播的经济属性,一味地迎合受众、寻找卖点,新闻低俗化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新闻界就曾经玩过一把新闻低俗化。十九世纪的美国报业在从政党新闻业向商业—职业新闻业转型过程中,一直面对着追求事实和追求趣味这一对矛盾,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新闻形态:娱乐的新闻业和传递信息的新闻业。前者崇尚故事理念,追求趣味,以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为代表,后者崇尚信息理念,追求忠于事实,以《纽约时报》、美联社为代表。普利策和赫斯特选择了趣味,但在操作中却丧失基本的价值取向,走向低俗化的极端,开启了美国报业历史上的黄色新闻时代。这可以看作是西方新闻低俗化的第一次高潮。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低俗化之风愈演愈烈。

新闻低俗化现象并非西方媒体所独有。在我国,新闻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伴随着媒体的发展,新闻报道的角度、方式呈现多样化,这一方面丰富了媒体市场,但同时也导致一些低俗的报道出现在一些大众媒体上。我国一些新创办的以市民为主要对象的都市报以及综合性报纸的周末版,在追求平民化的过程中,表现为过度追求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传播时特别强调其功利性和商业性,经常采用煽情或者感官刺激,乃至于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吸引受众。新闻报道开始滑向低俗化的泥沼。新闻低俗化主要表现为:夸大次要的新闻题材,将名人轶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新闻的实质性内容中引开,而流于内容低俗化;突出花哨的传播技巧,片面追求趣味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新闻内容本身引开,而流于表达低俗化。新闻低俗化已成为影响新闻传播业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危害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新闻低俗化的伦理困境

(一)新闻低俗化影响了良好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新闻低俗化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目前80%左右的网络使用者是青少年,图书报刊消费群体中青少年也占相当的比例,青少年基本每天都会接触各类媒体,而他们本身也正处在一个求知若渴的人生阶段,这些都表明媒体必然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媒体若不是以符合伦理道德观的要求来正确传递思想,而是向青少年传递一种与学校、家庭等传统教育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这就会阻碍青少年正确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可是,一些媒体为吸引观众眼球,对暴力、色情事件趋之若鹜,热衷于跟踪报道扫黄打非、凶杀火并、婚外情、同性恋等题材,甚至为了强化视觉刺激,在节目会有意无意的大幅度使用血腥、暴力、情色画面。青少年的个性、人性都尚未发育成熟,道德价值标准也尚未达到社会规范水平,而其在心理、生理发育过程中,又有宣泄的需求,特别喜欢追求新鲜和刺激。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未成年人接触大量暴力、色情榜样之后会储存在记忆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过程,他们便能在某些时机模仿这些榜样的行为。一些艺人的“艳照”经媒体公开报道和讨论后,立刻就有青少年自拍裸照、艳照并公开发布到视频网站或博客,这完全违背了我国儒家思想中“礼和耻”的伦理传统。

新闻低俗化对于有较强辨别意识的成年受众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转型期已经打破,为人们所抛弃,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价值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中,此时社会心理是脆弱甚至迷茫无助的。当前在成年受众中普遍存在着诸如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躁动化、无责任化和浮夸虚假化的病态社会心理。在这种社会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越来越片面化,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加狭隘,追求感官刺激的同时人们也感受到精神更加空虚。

(二)新闻低俗化造成了审美观的异化

娱乐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需要,本能需要包括两方面:情绪宣泄的需要与审美的需要。通俗地讲,审美需要就是美感的需要,是人需要从对美的客体的欣赏中获得主体快感的需要。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的林之达教授在其著作《传播心理学新探》一书中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美感分为四种:本能美感、性爱美感、知性美感和德性美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低俗化的新闻已经将本能美感、德性美感、知性美感淡化,人们只有感官上的放松,却没有一点收获。而这其中,被大大强化的则是最具有文学气质的性爱美感。但是一旦通过大众传播的手段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加入艺术手段,而仅仅从性爱角度原始地展示出来的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最直接的感官刺激,直接激发的是性欲而不是带给人们异性之美的审美快感。

低俗文化让欲望生产代替了高尚纯洁的艺术生产,使精神从肉体中退出,理性从感性中退出,审美从艺术中退出。它刺激的是人类最感性、最低级的欲望,包括物欲、情欲、性欲、冒险欲等,这种生产可以迎合人性中最底层的需要,打着让大家快乐的旗号,实现的是商业上的暴利。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说,人的心理需求包含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本能层次的需要,而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人们本能层次的情感和各种欲望是普遍存在的,时刻都会有的,而最高层次的需求却不是时刻存在的。低俗化的新闻充斥了大量为满足感官刺激而设计的肤浅内容,偏爱低级趣味,将发行量、收视(听)率、点击率作为出发点,使得人性中恶的,非理性的,潜意识中存在的一面得到了释放和迎合,培养了受众的“窥视快感”,助长了窥视他人隐私的阴暗心理。

(三)新闻低俗化失却了应有的人文关怀

在“娱乐一切,一切为了娱乐”的大旗之下,媒体往往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而忽略对人本身价值的深层次尊重与关心。面对社会重大事件、闹剧及至悲剧中的个体或群体,在媒体看来,重要的不是他们存在的社会价值或是他们的行为与处境所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他们能为媒体带来什么“猛料”以资炒作。在过度的炒作中,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的应有的尊重,对严肃的问题进行调侃,罪恶不是被批判,而是作为噱头被嘲笑,隐私不是被保护起来,而被争先恐后地曝光,甚至无限放大。2013年5月的“校长带女生开房案” 中,有些媒体的报道中就出现了“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六年级的小学女生之类的身份信息。受害女孩的父母出现在屏幕上甚至没有做任何技术处理,报道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女孩的名字,但是女孩的父母、居住地、学校等信息足以使这些未成年女孩的隐私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内,带来的后果是始料未及的。这些未成年女孩被称为中国版的“少女援交”。一名受害女孩的父亲说:“女儿因听到邻居对自己的嘲笑而与母亲在家中大吵大闹,甚至想离家出走。”这位父亲还告诉记者,女儿现在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不知道女儿的前途会怎样,以后能否婚嫁。虽然该案的两名被告已经受到了法律的惩处,但是媒体的不当报道使这些肉体上受伤害的女孩又遭受了一次更大的精神伤害。尤为严重的是,一些媒体过于关注主流大众的娱乐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漠视他们的存在、忽视他们的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甚至,这些边缘人群还有可能成为媒体恶意搞笑的对象。当他们成为过度娱乐制造者大肆嘲弄的牺牲品时,媒体本身应有的对这些边缘主体的人文关怀也随之荡然无存。

(四)新闻低俗化淡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获悉途径主要是通过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报道。然而,低俗化的新闻信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关紧要、琐碎的名人趣事绯闻等软性内容上,占用了宝贵的版面和频道资源,转移了人们对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注意力,从而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并进而损害了他们的民主政治权利。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又没有认真地学习和领会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以为新闻只要有确实新闻来源就可以报道。对某些采访对象的叙述他们不考虑、不判断其品位的高低及是否准确与真实,一味地追求新闻的卖点,吸引受众的眼球,刻意对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进行大肆炒作,至于新闻将产生什么后果他们根本没有顾及。2013年8月28日,《南风窗》刊发报道的《村官腐败透视》中,将村支书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人员吹牛的一句话“这个村,有一半是我的娃”置于导语来吸引眼球。网络媒体纷纷将这句话作为标题转载,而文章本身所揭露村官的腐败问题却乏人问津。这篇虚假报道,不但给三门峡市农村留守妇女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破坏了她们的家庭和睦,影响了社会稳定。在媒体享受新闻低俗化带来的诸多利益的时候,新闻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也受到了质疑。大众在不用动脑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

媒体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真实而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做社会与公众的耳目喉舌;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挥媒体社会监督作用,尊重公民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使命,不传播低俗不雅的信息。媒体有责任让公众迅速、准确、充分、完整地知晓和理解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挑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判断。如果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求新闻的娱乐。

(五)新闻低俗化消解了创新的道德基础

美国哈佛神学院的拉尔夫·波特博士,基于受众是理性人、能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理性判断的假设,设计了道德推理模式——波特图式,为媒体从业者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做出抉择,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波特图式”是一种社会伦理模式,它将道德分析的四个方面纳入其中,即定义、价值、原则、忠诚。波特认为,对谁忠诚或负责的问题是媒体面临的最大冲突,因为它关乎媒体行为者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终极选择和判断。但是,新闻传播一旦走入低俗化,把服务受众的目的抛在一边,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娱乐消遣效果,那么必然动摇创新的道德基础。一方面,新闻低俗化促使它们的制造者忽视应有的道德品质,采取简单模仿的方式,一味从搞笑或制造快感上进行跟风模仿,来达到争取观众的目的。这样,媒体在传播信息、制造娱乐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这种缺乏道德支持的“创新”习以为常,进而潜移默化地消解了创新的道德基础。另一方面新闻低俗化促使它们的制造者服从于纯粹娱乐消遣,往往忽视从道德的角度看问题,将眼光局限于某一狭小的领域,从而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挥,使媒体沉沦为低级娱乐的制造场所。

三、新闻低俗化的治理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新闻立法。我国新闻行业的整体法制建设滞后,至今尚无完善的新闻法律法规,新闻传播活动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约束。尽快明确新闻低俗化的判断标准,并对对低俗化新闻报道进行限制和惩罚是反新闻低俗化的有力措施。在世界传媒业占重要地位的美国,既有专门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立法,也有非专门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立法。前者如《2005年广播电视反低俗化的管制》、《2005年淫秽与暴力广播电视内容控制法》等,后者如《联邦电信法》、《有线电视法》和《2005年儿童友好电视节目法》等明确规定严禁播放低俗电视节目。目前,我国对低俗化的法律管制主要集中在一些非专门针对新闻低俗化的法律法规中,如《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从传播途径、电视节目不同形式等方面对低俗化加以了限制。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只是概述性的规定,缺少细节上的分项说明,并且对低俗节目采取 “禁播” 的措施,而没有顾及到不同收视群体的差别和收视需求,这使节目低俗化的治理缺少科学性和灵活性。因此,我国也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些专门针对传媒低俗化的法律法规,用可操作性强的规制来遏制新闻低俗化现象。不过,如何通过法律明确媒体所享有的表达自由权以及公共利益的界限;如何确保法律的标准足够灵活以包容日益变化的价值观念,同时又能充分维护人类的尊严。

(二)建立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新闻低俗化的根源在于市场制度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深层矛盾。市场逻辑通过收视率主宰了节目的产制环境,低俗内容已成了媒体获取收视率的主要方式。为了改变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建立收视率与满意度、美誉度、信任度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平衡收视率可能带来的“惟经济效益论”。满意度、美誉度、信任度是用以测量观众对节目喜好与评价的指标,与收视率这一“数量”指标相比,满意度、美誉度、信任度实际上是一个“质量”指标。这一“质量指标”恰恰是对收视率之类的数量指标的一个重要补充。收视率高,并不意味着节目受好评,满意度、美誉度、信任度才是节目成功与否的一个更具价值的衡量标准。同时,可以建立有政府主管部门、媒体、行业协会以及受众代表参加的监督机构,负责对涉及传媒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的投诉处理。

(三)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修养

传媒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信息及其他各种服务,从而实现影响社会、引导舆论的职业。媒体从业人员作为传播链环上的第一把关人,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新闻低俗化的产生就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素质有很大关系。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身素养成为解决新闻低俗化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加强自律意识,用过硬的品德修养和实际的行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绝不能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迎合低俗之风的借口,让精神垃圾腐蚀大众的灵魂,污染社会环境。媒体从业人员要在做好信息的传播者的同时,做美的宣传者,做个有思想的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实践,让新闻不再低俗,让受众通过新闻报道聆听时代的声音,感受时代的主旋律。

(四)提升公众的传媒素养,提高其对低俗传播的防范能力和监督意识

受众是信息的最终接受者,所以受众的传媒素养如何,对于抵制低俗信息的侵蚀尤为重要。可以说,媒体的不良表现与受众的传媒素养密切相关,也和其受到了受众的纵容、默许甚至是鼓励不无关系。因此,主管部门应尽早在我国开展传媒素养教育,指导受众增进对媒体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传媒信息。如果广大受众的素质提高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低俗化的信息。国外及香港地区在治理新闻低俗化过程中,特别注意发挥受众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从提升公众传媒素养入手,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拓宽公众批评媒体的通道,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便捷的、全方位、全天候的社会监督,协助有关部门整治、规范传媒市场秩序,最大限度地净化我国的传媒市场。(作者单位为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

上一篇:后进生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审美素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