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

2024-05-04

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一、环境创设的总体布局

作为农村幼儿园, 我园环境创设的总体布局上充满了富有乡土风情的童趣与野趣, 努力实践着“来自孩子生活, 高于孩子们的生活, 又还原于孩子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1.与幼儿生活的相融。幼儿踏进幼儿园大门, 最先看到的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如何使幼儿感受到环境的存在, 并产生亲切感, 使幼儿与环境“对话”呢?我园的孩子98%都来自本地农村, 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城市幼儿来说更为简单、淳朴。于是, 孩子们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幼儿园, 一切孩子生活中鲜活的东西都展现在我们的环境中, 成为灵感的来源, 我们发现, 用一些乡土要素、材料布置环境, 更能让幼儿感到熟悉、新鲜和好奇。比如春天, 孩子们对飞入自家屋檐下的小燕子喜爱非常。于是, 就商量在幼儿园小池塘旁边的大树上呈现出来。共同的话题, 立刻引起好多小朋友的共鸣, 激发他们参与制作的欲望。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延伸下, 促使孩子产生语言并进行表述, 形成了教师与幼儿之间,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 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幼儿通过观察燕子的生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个观察过程中, 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最终, 在孩子与老师共同搜集材料、讨论制作中, 充满生机盎然的粉红的桃花、灵巧的燕子飞行其间的“燕归来”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原生态的“环境”成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 它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2.与园本课程的相融。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发展方向, 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学前教育园地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而在创设幼儿园整体环境的时候要服从于本园的特色课程。我园自办园以来一直坚持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并逐渐向课程建设方向发展。因此, 我们的环境中要体现出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氛围, 以便更好地为园本特色起烘托渲染作用。幼儿园厕所旁边, 教师们和家长辛勤垦荒整理出的种植地规划有度, 错落有致的绿意生机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农家田园景致。在小围墙上挂放着劳作时的农具, 它也是孩子们小憩时的乐园;一畦畦青翠欲滴的大蒜、碧绿的菠菜见证着孩子们在此的辛勤劳动, 空气中似乎总是飘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叫喧。再仔细看来, 其间细小处又处处体现童趣。在种植区的斜对面的墙壁上画上了播种、浇水、秋收等孩子们劳动的画面, 连接两边的狭小操场被精心设计成迷宫图, 并被刷上了七彩颜色, 在一片绿色中带来色彩的碰撞。颜色中还绘形绘影的画上了各种拟人化的蔬菜、水果, 让孩子们仿佛时时置身于卡通的欢乐, 第一眼便爱上了田间的劳动。

进入教学大楼, 结合园本课程“劳动教育”的内容, 我们尽量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充分利用了每一寸资源, 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融入环境的教育性。教学楼的门廊里静静的陈列着农家的各种物品、用具、谷仓、织布机以及各种农具, 时间的流淌中见证着岁月的痕迹。孩子们在环境中感受农村的衣食住行, 用心体验了作为一名农家孩子的骄傲, 养成了勤劳纯朴的品质;利用走廊的空间, 我们悬挂了与农村耕种相关的“二十四节气”, 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家长与孩子们的关注, 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的环境创意在我园数不胜数……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 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提升了审美情趣, 为我园逐渐摸索出的一个开放的园本课程建构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二、环境创设的材料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广泛的。材料虽然是无声的, 通过教师有意识搜集、筛选、思考, 投放的材料所呈现的巧妙、多元能吸引幼儿的目光, 引发幼儿的探索, 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在实践研究中, 我们对环境创设所需的乡土材料的选择与收集等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使之能真正适用于我园环境创设的使需。

1.来自于幼儿日常生活。有些乡土材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幼儿能随时和材料进行直接的接触。比如, 稻草、棉花、竹编制品、鹅卵石等。这类材料的搜集较为便利, 能随取随用, 并且幼儿对其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幼儿在与熟悉、亲切的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 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协作等, 呈现多种丰富的表现形式, 体验成功的喜悦。如, 鹅卵石是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 孩子们却想用它来进行装饰画。由于鹅卵石孩子们都十分熟悉, 了解它的本身颜色和不吸水等特点, 所以, 在探究究竟用何种方式表现时他们大胆尝试了多种方法, 甚至在颜料的浓度上也反复调制, 最后画出的鹅卵石花颜色鲜艳、图形生动, 成为大厅展示角上亮丽一景。

2.依照季节选择材料。在现实中, 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在搜集取用上受到四季轮回的限制, 如春天的野花野草, 秋天的各种种子果实等。所以, 对这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节气、时机, 在恰当的时候添加到相应的主题活动大框架中, 在秋天丰收的气息醇醇散发的时候, 在家长的帮助下, 我们带着孩子们到农田中搜集各种果实和种子。于是, 我们的“小种子大世界”环境展示中, 各种有关于种子的生长、收获、保存的知识得到了大揭秘, 各种利用种子、果实制作的作品七彩纷呈。各种具有季节特点的材料的充实, 使秋天的主题开展得实在而有内涵, 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 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建构。

3.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在农村广阔天地中乡土材料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 不但有和幼儿密切相关的水果、蔬菜、粮食、家禽、家畜等等, 也有丝瓜茎、豆子、麦秆、种子等日常不太关注的乡土材料, 林林总总不计其数, 多样化的乡土材料搜集有利于照顾到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所需。如门廊里孩子们用竹子、麻绳制作展示出来的小飞机, 栩栩如生;大厅里各种秋收种子粘成的“欢乐中国年”展现了祖国过年时的欢乐场面;用门前芦苇荡中的芦苇制作的“彩球”布置在走廊里成了孩子们运动跳跃最喜欢的玩具。在搜集、清洗、整理这些多样化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也积累了相关的保存管理的经验。因此, 在实践中, 老师、孩子包括家长都开始对周围的生活开始关注、学习做一个有心人, 搜集的材料在开放性、层次性、多元性上都有所突破, 也帮助教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一) 教师团队“能人”多

地处城郊, 我园的教师也大都来自农村, 勤劳、质朴, 心灵手巧。在环境创设上不乏有个人专长的“能人”, 他们为我园环境凸现异彩各显其能, 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大班的蒋老师、黄老师是编织能手, 勾出的蔬菜、水果栩栩如生, 她们班的孩子也学了一手, 编出的小围巾布置在教室里象模象样;中班的陈老师擅长农活, 田里的活计样样拿得起手, 请看吧, 种植地上最鲜嫩欲滴的田地准是她们班的;还有李老师、张老师许许多多, 均各有“法宝”。孩子们爱老师, 从最亲近的老师身上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 更多的是兴趣的激发和劳动品格的影响, 或者还有更多更多。

(二) 幼儿才能不小看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 成人对幼儿能力的低估、不放手, 造成全社会对幼儿的劳动情况持宽容态度, 甚至冷漠、抵制, 这是造成幼儿动手能力弱的很大因素。我园通过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找到了劳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当然, 这也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 从初步尝试到放手让孩子作为主体, 我们走过了很长的摸索探究之路。实践中, 我们越来越发现, 幼儿园的环境就是孩子学习的环境, 这个环境的主人应该就是每一个孩子, 我们要放手放手再放手, 给他们创意的空间。孩子们的能力在被大胆推到前台时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师常常被他们的奇思妙想击掌叫绝。当然, 孩子们的设想在付诸于实际时, 难免需要得到成人的帮助与指导, 但这时的主体是他们, 教师、家长则退到了后台。在动手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 孩子们的自信、创意、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 家长也是好帮手

大幼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 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 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实施乡土化的环境创设过程中, 我们让家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邀请部分家长利用双休日与我们一起布置外环境, 收集各种花钱也买不到的乡土材料等等。在参与的过程中, 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社区的联系, 实现了家、园和社区三方积极互动, 形成了良好的大教育合力。教师们将利用乡土资源的想法、具体需求等告诉家长们, 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丰富的乡土材料呈现出的环境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 带来了活力, 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 也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 唤起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使家长真正成为了我园实施新课程的合作伙伴。

四、结论与分析

1.巧用资源, 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化环境, 有利于勤俭办园, 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风格与特色, 展示了自己个性的亮点。在教育推崇“低成本、高质量”的今天, 尤其有其现实的推广意义。

2.自力更生的制作、布置过程中, 促成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改掉以往大手大脚材料浪费的现象,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帮助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3.促进家园互动, 形成联动的教育效应, 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意识。

4.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本园特色的活动方案, 为形成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实际的素材。

这次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包括区域创设、主题环境和室内外其他环境几个内容, 其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区域创设、材料投放适合本班幼儿;材料丰富, 幼儿喜欢玩, 操作性强;区域创设与主题相结合;主题墙布局合理, 体现艺术美, 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等等。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寻找各种废旧材料与幼儿一起装扮。真可谓费劲心思, 精心制作。教师们在参与的评比过程中, 各自进行介绍和讲解, 通过现场交流, 进一步了解了各班环境创设的意图, 发现其亮点和不足。在各班区域活动的现场, 教师们更是手舞足蹈地介绍本班操作材料的亮点, 言语之间充满了自信, 幼儿则是认真专心地操作。相信带着这样的自信体验, 我们的环境会越创越好, 幼儿会越来越开心!通过本次评比活动既展示了我园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 这次环境创设评比, 我园全体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再只是强调“美化, 绿化, 净化”等外在装饰, 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 它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 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 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中, 我园整合农村丰富的乡土地域资源, 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 对环境创设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 使之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又呈现了幼儿发展的轨迹。努力践行着“来自孩子生活, 高于孩子们的生活, 又还原于孩子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环境创设,特色,内涵思考,整合资源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3] 吴刚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6] 张民生.本质的命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7] 郭景扬.重视教育发展的软资源开发.教育发展研究 (J) 。

[8]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近年我国关于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提出的伟大构想,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经济领域。甘肃省处于这条经济带的黄金地段,应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基于该省1996~2015年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得出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双向互惠的关系。最后针对这一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VAR模型 格兰杰检验

一、引言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所提出的。通过这条经济带,各国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甘肃省处在这条经济带的黄金地段,优势彰显,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出贡献,带动经济的增长。按照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投入和全要素增长率有关,可见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以甘肃省为例,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许多学者都对该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王晓鸿,张慧(2014)根据甘肃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理位置,分析了该省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空间分布图,得出该省东部地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薄弱地区,应加强对其建设投资力度。苏海红和丁忠兵(2014)对青海省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效促进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安树伟(2015)发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将出现新的格局,并且最终会形成东西互补、陆海协调、面向世界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见仁见智的探讨。正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甘肃省出发,基于近20年的各变量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进行检验,并分析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三、数据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处理

本文选择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地段的甘肃省,从《甘肃年鉴》搜集到甘肃省1996~2015年的各变量数据,主要有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I、甘肃省历年生产总值GDP以及交通运输业国内生产总值TGDP。这里用GDP来替代经济增长指标,交通运输业国内生产总值则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来表示。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避免不同年份数值之间的直接不可比性,本文以1978年(=100)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历年实际投资额以及生产总值,后面的计算均用此数据。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每一个处理后得到的实际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即LNI=Log(I),LNG=Log(GDP),LNT=Log(TGDP),用Eviews软件进行操作。作出LNI、LNG以及LNT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同时求出相应的差分序列DLNI、DLNG以及DLNT并作出其趋势图,如图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近20年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以及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总体均保持稳定增长,虽然投资额和运输业产值在某些年份会有所降低,但是仍显示出明显的时间趋势。图2中的一阶差分序列近乎均匀分布,是明显的白噪声序列。对这个对数序列和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得到LNI、LNG以及 LNT的ADF检验值分别为-3.7140、-1.8267以及-3.7873,其绝对值均小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的绝对值,表明该序列是非平稳序列。DLNI、DLNG以及DLNT的ADF检验值分别为-8.9070、-3.2060以及-5.5216,其绝对值均大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的绝对值,表明该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可用于后面的实证分析。

(三)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研究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定量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了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VAR模型。用Eviews软件进行VAR模型的建立,利用处理后的各变量数据,分别建立滞后2期、3期以及4期的VAR模型。同时对其滞后结构进行检验,如果VAR模型所有根模都在单位圆内,那么说明该模型是稳定的;相反如果所有根模都在单位圆外,则该模型是不稳定的,就要舍弃。比较了不同滞后期的VAR模型,由于滞后4期的VAR模型的根模倒数在单位圆外,所以排除。滞后3期的VAR模型的根模倒数都在单位圆内,且其AIC值和SC值都小于滞后2期的AIC值和SC值,故可以建立VAR(3)模型。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这三个模型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9107、0.9987以及0.9835,拟合优度都很高。同时AIC值为-4.3882,SC为-2.9178。在后面的实证检验中,我们就用该AR(3)模型。

为了说明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分析VAR模型的时候,通常不去分析当一个变量发生一定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是去分析误差项发生一定的变化时,对系统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态影响,因此我们使用了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省内GDP以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脉冲响应函数模型。

其中k为滞后阶数,ε为新息。该模型可以描述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用Eviews操作得到在VAR模型滞后3期的基础上,脉冲响应函数的组合图形式,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前面两期突然急剧下降,之后上升到第3期后又下降,后面的整个过程都是忽升忽降的。它对省内GDP以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反应很相似,都是在一开始下降,到第2期渐渐上升,之后整个过程变化幅度都很小。只不过对GDP的反应上升的更加持久,一直上升到第5期又缓慢下降。对交通运输业产值的新息变化从第4期缓慢下降,之后有升有降,但变化幅度一直很小。这表明甘肃省GDP与交通运输业产值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并不是很明确,可能不是其增加的原因。

甘肃省内GDP对其自身的反应一开始上升到接近0.4,第2期又缓慢下降,到第4期渐渐上升,经历3期上升之后又急速下降。GDP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标准差新息从第1期到第6期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到第6期达到最小值-0.4左右,之后缓慢上升。GDP对交通运输业产值的新息立即有一个较强的反应,一直在上升,同样在第6期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下降,而后近乎稳定。表明交通运输业产值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面冲击效应,可能是使甘肃省GDP逐年上升的原因。

交通运输业产值对其自身的新息反应非常敏感,一开始迅速下降,第3期达到最低值,之后有所上升,仍然起伏不定。它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反应在第1期到第2期下降幅度很大,随后又迅速上升直至第4期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降低,后面变化都较小。它对GDP的新息反应在前面4期呈现出明显的梯形,有上升,有平稳,而后第4期下降至最低值,之后处于上升阶段。这表明近20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省内GDP对交通运输业产值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增长对其正面影响较大。为了定量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下面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检验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省内GDP以及交通运输业产值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格兰杰检验,得到不同滞后期的检验结果。滞后1阶时,LNG不能格兰杰引起LNI的概率为0.0457,小于0.05,所以要拒绝原假设,即LNG是LNI的格兰杰原因。同样,LNT是LNG的格兰杰原因。但是LNI并不是LNG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是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滞后2阶时,LNI和LNT不能格兰杰引起LNG的概率均小于0.05,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交通运输业产值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故交通运输业产值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交通运输业产值变化的原因。

滞后3阶时,LNI不能格兰杰引起LNG和LNT的概率分别为0.0460和0.0198,小于0.05,所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业产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是LNT并不是LNI变化的原因,LNG也不是LNT变化的原因。滞后4阶时,LNI不能格兰杰引起LNG和LNT的概率分别为0.0201和0.0405,小于0.05,拒绝原假设;LNT不能格兰杰引起LNI和LNG的概率为0.8981和0.3994,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引起交通运输业产值变化的原因,但反过来却不一定,两者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综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甘肃省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样,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变化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1996~2015年甘肃省数据的模型检验,得出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充分说明甘肃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这一结果,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整个“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重点完善该省的交通体系,加强铁路、航空的建设,努力成为多渠道运输的便利交通枢纽。

二是甘肃省应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推进整个经济带的建设,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应充分发挥整个丝绸之路上各省市甚至各国的区位优势,加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的改善经济带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带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江,马亚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2011,05:56-58.

[2]王保忠,何炼成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60-65.

[3]N.Barou.Cooperative Banking[M].London:London Press,1932.

[4]徐智鹏.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实证,2013,21:123-126.

[5]谭秀杰,周茂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2:3-12.

[6]周易江.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13,07:186-188.

[7]高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8]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明婷(1994-),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投资学。

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这个概念可以把从历史到未来、从东方到西方的文明交往与经济合作包括进来。中国有一句古话,“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广泛地开展智慧交流,群策群力,才能周全地规划深远的合作蓝图。2014年6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40多名政、商、学各界人士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

就地理范围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比世界上正在推动的几个跨大洋、跨大洲的自由贸易区框架要小;但就合作潜力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近30亿人口,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巨大的经济体量,再加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重提丝绸之路的背景

中国驻伊朗前大使华黎明从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主要的开放方向也是面向海洋,主要的贸易伙伴也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而中国西部发展滞后,欧亚大陆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也略逊于太平洋区域。中国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定会带动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而西部的发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日显重要。此外,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中国受到了美国的压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打开欧亚大门,发展自己的战略空间,既是中国与东西亚地区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东西两翼战略的再平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玉荣和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鲍里斯·古斯列多夫则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认为这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个主流趋势推动下各种多边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涌现,各种跨境、跨区域的合作也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欧亚地区,类似的这种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更是不断涌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应运而生。丝绸之路经济带连着两个发达经济圈,一个是亚太发达经济圈,一个是欧洲圈,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部位是中亚地区,相对是一个腰线地区,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使中亚经济潜力得到挖掘和体现。

陈玉荣和鲍里斯·古斯列多夫还考虑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冲击。他们认为,近些年各国经济出现了增长,但毕竟还是一种低速增长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要寻求尽快发展和提升本国经济的路径,那就是加入各种多边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同相关国家的合作,以此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也为加快中亚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此外,陈玉荣还认为,中亚各国目前都处于经济转型重要时期,各国都先后出台了本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国实施经济规划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参与多边经济合作进程。从地理角度考虑,中亚国家都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长期以来,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利而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远离世界主要交通要道和主要干线,严重缺乏现代化公路和铁路系统的支撑,中亚的交通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交通的困境也制约了各国经济发展,因此,在各国经济发展规划中,都是把优先发展交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也为各国发展本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研究员曹占忠从发展的角度谈到这一背景,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包括中亚地区有很多需要激发的地方,在中国和欧洲呈哑铃状的格局下,中亚必须发展,如果没有中亚地区的发展,就没有中国和欧洲更进一步的繁荣。

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底是什么

伊朗大使马赫迪·萨法里说,古老的丝绸之路源于中国的长安(今西安),一路向西一直蔓延到罗马帝国,它是当时全球贸易的大动脉。他将现在的丝绸之路看作一条道路——一个多方的经济商贸路线,在这条路线两边逐渐结出硕果,而且慢慢要求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区域。他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西部开始,一路向西延伸到中亚各个国家,往下延展到伊朗的领土。美国独立学者胡晓波认为,新丝绸之路就是从北向南,从塔吉克斯坦到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到印度。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路,而且是向不同方向蔓延开的。对于美国提出建立一个新丝绸之路的概念,俄罗斯外交学院亚历山大·卢金教授表示,这与美国提出的大中亚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它的目的就是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保持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詹妮斯·坎巴耶夫教授指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不是偶然的一个提法。他从名字出发,认为这个概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路,一个是经济带,就是要在欧亚之间打造这样一条丝绸之路,并且建立一个经济带,同时在一些国家之间建立经济联盟,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纽带。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许勤华用提交官方的说法界定这一概念,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指涵盖中国西部、中亚五国,并延伸到俄罗斯和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处于中西经济圈之间,是欧亚连接段,也是欧亚合作的重要区域,是促进中亚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核心区域。并重点强调这一概念的基础是能源合作,从目前来看能源合作除了油气之外还延伸到下游石化、电力和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合作面非常广泛。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本质,众说纷纭。胡晓波认为丝绸之路就是一条通商路,它运送着文明和产品。曹占忠则认为,丝绸之路最原始的概念是一种文明的精神,它是一种精神的统领,我们希望用这种精神的统领焕发起现代、当前、全球尤其是欧亚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迸发力。而陈玉荣则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新型的、中国提出的多边合作的形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华黎明则认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实际上是为中国确定了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的战略方向。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宗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目标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可以提炼出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做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畅通(后文简称“五通”),这就是分别从治理、交通、制度、金融和文化角度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基本目标。具体而言就是:首先,在治理机制方面,政策沟通应基于理念共识、决策共商。其次,在交通网络方面,道路联通应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第三,在制度设计方面,贸易畅通应推动关税共同、规则共议。除了贸易协定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方还应就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共同商议,增加区域经济的“正外溢”,实现互利共赢。第四,在金融合作方面,货币流通应规划汇率共浮、信息共享。在构建金融合作框架方面,可以引入“大金融”思想,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国家禀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结构,构建积极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实现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本币兑换、结算。第五,在文化交流方面,应追求文化共存、价值共惠。

陈玉荣认同陈雨露的看法,她认为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思路是“五通”,是各国发展多边双边区域合作机制的核心内容。中国倡议的目的在于实现欧亚地区所有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各国人民谋求共同福祉,中国希望通过经济带的构建与各国分享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各国经济的成长联动。中方倡议的宗旨在于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精髓,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深入,贸易空间更广阔,民众往来更便利。

鲍里斯·古斯列多夫谈到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计划,并不是建立新的地区合作组织或机制,而是为了共同发展和繁荣,切实促进本地区各个国家的互利合作。中国政府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立场并不是一个政治抱负的体现,而是中国改革进程的和谐推进。巴基斯坦大使马苏德·哈立德认为,丝绸之路的概念存在于史料、寓言和童话中,如今的目标已演变成重要的政策工具,能够让我们实现区域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他相信古今两条丝绸之路的特色就是开放与包容。

周边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看法

马苏德·哈立德谈到,巴基斯坦认识到中国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红利,无论是从规模、潜力还是愿景上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巴基斯坦政府正在寻求进一步加强治理并制定稳健的经济政策,为丝绸之路的重建打好自身基础。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能够增加丝绸之路的潜力,并且能够使丝绸之路在未来更加可持续发展。巴基斯坦的水流流经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脉,穿越印度大平原,将波斯湾的水域连接起来。巴基斯坦位居中国、欧亚大陆架和中东交汇地,这使巴基斯坦能够通往包括中国、中亚和中东在内的三方经济走廊。

俄罗斯外交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卢金将重建丝绸之路看作两国的一个重要机遇,可借此巩固俄中双边合作,尤其是在中亚、西亚地区。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邻国,历史上虽然有过困难时期和一些冲突,但没有爆发大的战争。俄罗斯与中亚在历史上也一直有着非常紧密的往来。俄中两国都认可多极化的世界,两国都不希望看到一极世界。俄罗斯和中国都反对外部力量对一国内政的干涉,并且在与分裂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经济领域,中国同样是俄罗斯的重要伙伴之一,中国对俄罗斯在地缘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同样有着浓厚兴趣。俄罗斯一直将中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此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也将使俄罗斯与中亚的合作继续在在互利合作基础上更深入地进行。

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弗哥尼·霍说,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版图最大的国家,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倡议实施当中必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中方牵头的这样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政治、经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该计划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很多其他方面能否成功,也都取决于这个基础。

伊朗驻华使馆首席研究顾问阿里·比尼亚兹提到丝绸之路中有两个最关键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伊朗。中国和伊朗之间是互补关系,中国是伊朗工业制造的一个纽带,整个伊朗制造业的通道是由中国来支撑的;伊朗对中国来说则意味着能源帝国。他还谈到中国对伊朗意味着一个非常谦逊的崛起的力量,而美国则太过傲慢。

塔吉克斯坦经贸部经济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系主任乌马罗夫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他建议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所涉及的国家分成两个小组——经济收入相对低的国家和收入相对高的国家。他觉得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应该是一种经济互补的关系,应该聚在一起,更多地互通有无。并认为经济带的发展首先应该涵盖到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发展互通,以及南亚之间的互通。他对这个项目更多看重经济方面的一些效应,同时还希望塔吉克斯坦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来获得一些更先进的科技技术,获得一个通向世界市场的通道。

土库曼斯坦定量经济分析部宏观经济学分析师马拉尔·梅列多娃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土库曼斯坦来说相当具有吸引力,建设通过土库曼斯坦的一些经济走廊、交通走廊,可以把土库曼斯坦的一些产品运送到其他市场。同时,这种交通互连的合作可以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对土库曼斯坦非常有利。他还谈到土库曼斯坦的经济总量也许并不算非常大,但却拥有非常巨大的能源资源,相信这一合作必定可以取得双赢的好结果。

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难点

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和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冯维江把建设丝绸之路的障碍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经济和有关制度上的障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资源禀赋不同,所以要建立一种合作关系需要经济上有更多的共识。第二,观念者意识形态层次上的障碍,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能够有更多的信任。第三,政治和利益层面的障碍上,就是在政策上要达成更多的共识,相互之间给一些互惠,只有在政策上相互能够采取一些合作的态度才有可能创造条件。

人民日报内参部主编辛本健的观点与以上两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辛本健将安全风险列为最大的困难,包括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其次是是经济困难,他着重考虑的经济风险是中、西亚基础设施相对还比较落后,如果仅靠中国一国投资,即使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也无法支撑这么大的投资量。此外,辛本健还提到,中国的产业能否成功转型到中亚、西亚去投资,也是一大困难。

提到了安全问题、并认为这是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考虑的,也是经济带建设现在会面临的最大现实难题的,还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米尔左吉德·拉希莫夫教授、伊朗国家权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主任阿巴斯·马莱基、印度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教授谢刚以及许勤华、孙壮志等。他们提到伊斯兰地区的发展方式,困扰地区安全、阻碍地区发展的恐怖分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有的国家还遭遇着政治和经济上的不稳定等,这些都不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米尔左吉德·拉希莫夫教授还认为,在亚洲大陆上,还没有那么多有效的工具来讨论这一议题,需要建立更多更好的机制去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问题。此外,许勤华还特别指出要关注,当这个区域内各个经济体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时,是否会产生越多的矛盾。

前述米尔左吉德·拉希莫夫教授、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林民旺教授、伊朗国家权益委员会战略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主任阿巴斯·马莱基则从国家关系和大国政治的角度来谈丝绸之路建设的困难之处。拉希莫夫认为中亚是很多大国角逐的地方,中亚是各方都关注的非常重要的博弈焦点,而现在这个角色的分量逐渐加重。与此同时,很多国家想介入丝绸之路地区,美国、日本也提出自己有关中亚的倡议。一些大国都希望能够利用丝绸之路的倡议更好地融入这个地区,这其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需要很好地解决。林民旺也认为,政治因素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要障碍,而在政治因素中,俄罗斯是最大障碍。他分析道,所有的经济建设,包括一体化建设,很多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根本不是经济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完全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更多问题是政治障碍。比如,在贸易合作、交通等问题上,如果俄罗斯反对的话,丝绸之路经济带基本上可能会无所作为。阿巴斯v马莱基认为,供需双方要求不同的矛盾也是一大问题,其中还包括来自第三方的影响。像美国和欧洲这样的国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阿巴斯·马莱基还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周边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质疑,比如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会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也会改变他们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那这些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何在?

如何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线,伊朗大使马赫迪·萨法里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从中国西部开始,一路向西延伸到中亚各个国家,可以向以下三个方向延伸:第一个延展方向是向南覆盖波斯湾各个国家,经过公海一直延伸到欧洲、非洲、拉美以及北美等疆域;第二个延展方向是从伊朗领土一直向西到伊拉克、叙利亚,一直到地中海,最终到包括欧洲各国的整个大区域;第三个延展方向是从伊朗开始,一路向东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南亚,与从中国西部过来的这条路线互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这一地区安全上的一些风险。对于上文提到过的中、美、俄三国提出的不同丝绸之路的构建,阿富汗大学经济学教授瓦赫杜拉·瓦希瓦指出,该构建可以是东西向的走廊,也可以是南北向的走廊。这是一个多边性的文化思维,不是一个对抗性的问题。重点在于,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不仅要追求经济上的目标,更要聚焦于实现稳定、安全、长期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冯维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提出三项原则。一是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二是坚持在机制或制度上做“减法”,但是在功能和效率上做“加法”的原则,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分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成本。三是大国责任原则,大国要多创造互利共赢的机会。

辛本健从实际出发,提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败的六大关键所在:第一,既然是一个倡议,就要把它落到实处,不能雷声大雨点小。第二,要充分发挥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国现有比较充足的金融资本,来对丝绸之路经济建设进行投资。第四,经济合作是开放式的,不是排他式的,不是要削弱和损害俄罗斯的影响力。第五,要充分评估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第六,一定要加强中亚和西亚的文化合作和公共外交。

马苏德·哈立德和胡晓波都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出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开展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马苏德·哈立德认为,丝路经济带建设要建立在五大要素基础上。一是倡导相互了解、合作和友善,惠及相关国家,复兴丝绸之路将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互惠合作,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二是倡导区域协调,引入有凝聚力的法律法规,涵盖人员和商品往来,税收政策及关税、非关税壁垒。三是改善区域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建设更好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线。四是放宽货币可兑换,促进基层的交流。第五,要建设有效的丝绸之路,就必须投资于和平和预防性外交,必须加强双边和多变机制,通过和平方式来消除突出的分歧。

胡晓波对各国合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议所有的丝绸之路国家谋求和平发展,通过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发展。第二,建议所有沿岸国家能够开展合作,实现丝绸之路现代化,使用一切可能的技术化手段,使用当地的资源,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和高速公路建设。第三,建议中国能够采取一些倡议,能够和相关国家分享资源,同时也欢迎其他国家来投资,包括区域外国家开展投资。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该取代其他的贸易合作,不应由某个单独国家来垄断。

俄罗斯—塔吉克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古萨勒·玛耶蒂诺娃认为,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所有实践活动中,都需要上海合作组织的推进。上合组织有助于寻找各方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将其他各国的利益诉求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上合组织作用有待于增强,而且,上合组织有助于解决中亚的一些安全稳定的问题,包括阿富汗危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光对中国很重要,也对和中亚相关的其他一些项目有相互的交叉渗透作用。针对中亚地区的一些项目不能离开俄罗斯、中国的作用,也不能离开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一些协作,上合组织能够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左吉德·拉希莫夫则重点谈到安全层面的合作对话。他指出,中亚地区面临安全上的挑战,这是跨国的挑战,也是国际层面的问题。比如恐怖主义,这不仅是某一个国家比如阿富汗的责任,而应该是整个亚欧大陆和各个地区的责任。一些必要的对话应该开展,对话不仅仅限于中亚本身,还要把一些更广泛的国际社会纳入进来。

林民旺着重从国家实力角度出发考虑这一计划,并提出:第一,缓解俄罗斯的担忧。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要接纳俄罗斯参与。第二,中亚五国有差别,要区别对待。第三,应该以伊朗和土耳其作为重点。第四,保持美国在中亚的适度存在其实对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绝对有益。

俄罗斯塔吉克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古萨勒·玛耶蒂诺娃和兰州大学教授杨恕从地缘政治专业角度分析道,不能忽略一些地区外重要国家的影响。中国、美国以及俄罗斯三大国的一些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地缘政治环境,以上几个国家所提供的一体化模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就是把中亚打造成一个地缘政治上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区域,并且加强中亚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作。这些一体化的模式都应为中亚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且能够帮助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陈玉荣和杨恕都从时间轴概念出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战略构想还是一个长远规划,是欧亚大陆地区跨区域合作的一个长远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任重道远。杨恕还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至少要以三十年为期,不能少于三十年,更不能是三、五年的时期。第一个十年,重点应放在中国西北;第二个十年,重点应放在中亚;第三个十年,重点应放在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

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民间服饰图案作为丝绸印花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其设计与取材都提供了广泛的设计思路与素材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服饰图案与丝绸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中,使最终作品更具民族特色与文化气息,且简约优雅富含深刻内涵。

关键词:民间服饰图案;丝绸印花设计;应用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元素也被人们所追捧与喜爱。无论是对于国人还是外国人来说,中国元素都具备着特殊的韵味与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审美需求在不断提升,设计师将传统设计方式在不断创新、完善,更注重利用人文特色以及精神内涵将中国元素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一、民间服饰图案具备的特点分析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我国民间服饰文化一直都是时尚界的关注热点。在受到礼教思想的影响下,民间服饰不仅作为蔽体御寒的衣物进行穿着,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与人文精神。

通过对民间服饰的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详尽观察与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民间服饰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儒家思想的主要精华。在女子民间服饰的图案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女性的温婉、大气、简约优雅[1]。从男子的民间服饰图案方面来看,其设计结构整体呈现比较宽松的状态,可以看出人们对休闲、恬淡生活的理想追求。

无论是民间服饰的整体结构还是民间服饰的图案,都具备较强的美观性与稳定性,可以看出,民间服饰图案更倾向于平面铺陈的设计方式。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要求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提升,并希望呈现在服饰中的图案更加精致、色彩搭配更加合理。而这些要求民间服饰图案都可以充分满足,并最终形成独具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二、丝绸印花设计的特点分析

(一)丝绸印花工艺的制作流程

丝绸印花的工艺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直接印花工艺、拔染印花工艺、防染印花工艺。在进行丝绸印花工艺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第一,设计丝绸印花的图案。第二,将黑白稿进行扫描。第三,利用感光制作模板。第四,将颜色搭配,并打样处理。第五,将白浆、胚料等材料准备好,最终调制成色浆。第六,印花。第七,对颜色进行加固[2]。第八,将丝绸印花的成品进行退浆操作。第九,成品完成,进行适当整理。

(二)丝绸印花设计特点

在进行丝绸印花图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将自身的想法以及情感在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在丝绸印花的图案中也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事物的理解、元素的选用、素材的设计技巧等方面。同时丝绸印花图案设计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丝绸印花图案还具备较强的美感与时代感,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对于丝绸印花制品更是极其喜爱,其精美的图案、丝滑的触感都会满足广大女性对时尚的各项需求,还可以将女性柔美、温婉、端庄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三、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无论是民间服饰图案还是丝绸印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构造、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可以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进行表达。因此只有将民间服饰图案合理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中,才能使最终成品具备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文化韵味。

(一)在丝绸印花设计中植入民间服饰图案

民间服饰图案的种类造型各异,且变化极为丰富,因此要想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中,便需要将民间服饰图案的特点以及构造进行分析,才能使丝绸印花设计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与美观[3]。丝绸印花主要体现为服饰,这也是民间服饰形成了共同点,无论是国内外的设计师都将这点作为设计基础,并将民间服饰图案充分应用在了丝绸印花材质的服饰设计中。例如著名服饰品牌普拉达在2012的秋冬米兰时装周展示出的设计服饰作品中,将六边形作为服饰图案的主体图案元素。同时设计师还将民间服饰的鱼形图案巧妙地提炼出六边形的形状,与服饰的整体结构以及图案互相协调,还符合品牌整体的设计风格。再如范思哲在2012秋冬米兰时装周中展示的服饰作品中,利用绿色圆环图案与黄色原点图案分别象征的荷叶与水珠,在其中又加入了民间服饰的鱼形图案,形成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荷塘画面,并将服饰整体的视觉感受赋予极强的生命力。

(二)将民间服饰图案植入到丝绸印花服饰图案构成骨架中

在将民间服饰图案植入到丝绸印花服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在女性服饰中,对于男性来说,通过利用民间服饰图案,可以增强服饰整体的层次感与质感,使男性看起来更加俊朗与强壮。例如在Etro品牌在2012秋冬米兰男装周的印花衬衫系列作品中,便利用了民间服饰图案。设计师主要将民间服饰图案构成服饰的整体骨架,并将民间服饰的图案合理植入到骨架结构中,色彩搭配主要为蓝色、白色,给人以清新、新颖的感觉,并将设计风格进行了大幅升华与创新。

(三)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

在民间服饰图案中,颜色的搭配极为重要。设计师在将么民族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对颜色进行合理搭配[4],应确保民间服饰图案的颜色符合整体的颜色风格,才能将二者进行更好的融合,并生成新型的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提升,绿色作为表达这种理念的颜色,也表达了未来几年的生态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设计师应将这一点作为设计基础,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绿色以及其他的颜色进行设计与搭配,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呼吁人们提升环保理念。例如国内的某知名服饰品牌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材料的印花服饰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色调便是绿色,其发布新品的时间是在春天,绿色也符合了春季的生机盎然,让消费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使得服饰作品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从而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颜色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丝绸印花制品更富生命力。

(四)突破层面描述的限制,提升设计理念完整性

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设计师开始广泛应用中国元素进行服装设计。但部分设计师在表达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过于刻意,在设计作品中无法充分感受到中国元素蕴含的文化与内涵[5]。因此设计师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应突破传统的层面描述局限,将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将民间服饰图案中蕴含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内涵在设计作品中充分凸显出来,从而使现代设计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互相结合,提升作品的韵味与境界层次。

(五)将民间服饰图案与丝绸印花设计内涵互相融合

在我国传统的民間服饰中,更加注重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韵等方面的表达,且服饰具备主题特征明确,风格简约优雅。在欣赏民间服饰图案时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意义与内涵。丝绸印花制品的主要特点为面料柔软、颜色艳丽,但缺点为容易出现褶皱,这与民间传统服饰的设计结构近乎一致。因此设计师应利用二者的共同点将其互相完美融合,才能让二者相得益彰,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充分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独特内涵韵味。

四、结语

在将民间服饰图案应用在丝绸印花设计过程中,应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元素的内涵与精髓,才能使设计作品富含人文精神与独特的文化韵味,促进丝绸印花设计水平得到升华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徐舫.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4,01:60-64+69.

[2]张扬.民间服饰图案在丝绸印花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品鉴,2016,02:228.

[3]王建华.数码印花技术在个性化服饰图案印刷设计中的应用[J].网印工业,2016,08:41-45.

[4]张鹏辉.数码印花技术在纺织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6,12:36-38.

[5]沈雷,郭萌萌.民间剪纸元素在丝绸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1,07:37-39.

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三十年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做了高屋建瓴的规划,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都有關于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方面的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建成美丽中国。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成美丽中国、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战略目标,至此,中国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组成部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建设生态文明而奋斗,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的建设方针。

生态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现代化是对经典现代化的纠偏与超越,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纠偏与超越。经典现代化很少关注资源的减少与枯竭、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而恰恰是以大量消耗和全面耗竭资源、严重破坏和污染全球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现代化则要求现代化发展不以耗竭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而是资源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无垃圾。环境不破坏、无污染,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方式,现实之中一时还做不到,但我们要勇敢地向这个方向迈进,逐渐降低资源消耗,逐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逐渐减少垃圾的焚烧与填埋,逐渐减少垃圾的制造,逐渐减少环境的破坏,逐渐降低环境的污染,最终通向资源无损耗、垃圾零排放、环境无污染,这样工业文明就逐步消解和超越了,生态文明社会就自觉地建成了。走生态文明之路,不是回归传统的原始生态文明,也不是回归传统的农业文明,当然更不是重蹈传统的工业文明之路,而是走超越工业文明的生态现代化之路。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环境污染脱钩是生态文明的根本特征。我们既要消解工业文明的弊端,又要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发展的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第一,为什么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茫茫宇宙之中,有一艘极小极小的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相对浩瀚的宇宙而言,只是一粒尘埃,却是人类生死与共、不可或缺的载体,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人类是地球宇宙飞船上的命运共同体。地球宇宙飞船目前没有逃生系统,人类在可知的宇宙领域还没有发现适合人类逃生的星球,人类目前也还没有制造大规模逃生系统的能力,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唯一的维生系统,因此,人类必须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生态系统。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生命主要是水构成的,生命对水的依赖极为严重,清洁的水是生命健康的保证,可是处身于全球工业文明时代,污染几乎无处不在,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与农药更是对水产生了致命的污染。我们不但生活在缺乏净水的时代,而且也处于一个缺水的城市化时代,世界上的城市普遍饮水紧张,并非危言耸听的新闻,而仅仅是一个事实,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既不应该是自然的主人,也不应该是自然的奴隶,而应该是自然的好友。无止境地掠夺自然、无节制地破坏自然、无休止地排放污染,不应是人类的理性选择,生命是一个共同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人与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存亡相系的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明白“人养树,树养土、土养山、山养水、水养田、田养人、人养树”的生命共同体命运攸关与生态系统一体联动的整体性的深刻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第二,为什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世界历史上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小亚细亚文明、古玛雅文明、复活节岛文明的衰亡消失都是证明。中国历史上西域文明、楼兰文明、黄土高原上的文明的衰亡也是证明。当人类砍下第一片天然林的时候,人类文明由此开始;当最后一片天然林被砍倒的时候,人类文明也将结束。农业文明主要是一种土地文明,其存在的根本性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但还只是对自然环境的局部性破坏,并没有制造多少致命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也没有带来自然环境的全球性破坏。中华文明也经历了农业文明,对土地也曾过度开发,对森林也曾过度砍伐,但始终有所节制,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内在地制约着对土地与自然的过度利用,另一方面是北方游牧文明的不断兴起且向中原农耕文明的扩展外在地制约着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而工业文明就不同了。以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在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却对自然环境不加计较的前提下,带来的必然是自然资源的全球性枯竭,必然是空气和水的全球性污染,必然是气候与土壤的全球性危机,必然是全球城市的垃圾围城现象,必然是全球生命共同体的整体危机,最后必然是人类自食其果,损坏自己的生命健康,也损坏地球的生命健康,引发地球危机与人类毁灭。我们必须吸取工业文明发展的严重教训。工业文明只是人类文明的匆匆过客,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漫长的原始生态文明孕育人类300万年发展,经历了短暂的农业文明(1万年左右)与更短暂的工业文明(300年左右),必将重新进入漫长的生态文明发展时期。

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之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其奥秘之一在于中华文明有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在对待自然方面,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惠施等无不主张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老子“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常宽容与物,不削于人”,呼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墨子主张“兼天下而爱之,交遂(育)万物以利之”;孟子主张“亲亲、仁民、爱物”“斧斤以时人山林”;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兼怀(爱)万物”“顺物自然”“以天地为春秋”;惠施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在资源利用方面,老子、孔子、墨子都主张“啬”“俭”“节”,老子列“俭”为“三宝”之一,主张“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墨子主张“节用”“节葬”,“用财不费,民德不劳”,认为“俭节则昌,淫逸则亡”“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对于人的无节制的物质欲望,老子主张“寡欲”,孔子主张“欲而不贪”,墨子主张“节欲”,宋钘主张“情欲寡浅”。中华民族要实现永续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必须传承发扬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传统。

第三,为什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并没有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并没有核算自然资源的成本与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的成本,并没有采取对策去防范环境问题,而这正是导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的根源,等到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环境污染与破坏达到空前的全球性规模的时候,人们才会最终意识到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代价是人类生命的终结和发展的终止,至此,我们才开始科学地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开始摒弃传统的短视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经济观念、发展观念、现代化观念与文明观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生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命运高度一体,可以说,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破坏,就是人类文明走向衰落与毁灭之时。美国黑尘暴(1934年),中国持续特大沙尘暴(20世纪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0多次),四川、陕西特大洪水(1981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约2551亿元),埃塞俄比亚大饥荒(20世纪80年代),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1930年),英国伦敦烟雾(1800年-1952年),日本四大公害(1953年-1972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0年-1970年),美国农药污染导致的癌症高发,全世界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危机,俄罗斯持续高温(2010年),巴基斯坦超级洪水(2010年),格陵兰冰盖消融等一系列重大环境事件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不断彰显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我们必须牢记我国黄土高原森林消失、黄河变黄、罗布泊消失、八百里洞庭缩小一半、90%的草原退化、2.7万条河流消失等特大生态灾难发生的严酷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种自然的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也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之路。

第四,中国如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开始走向工业文明时代;当20世纪上半叶中国确立“以工立国”的发展方略,中国的工业化开始加速;当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全面开展;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以空前的规模深度开展,至今中国还在工业化的路上。但鉴于西方发展工业文明的深刻教训,也鉴于中国自己开展工业化运动的严重环境代价,中国开始走上了继续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但又要消解和超越工业文明,走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生态现代化之路。

走过了贫困落后与破坏污染环境的恶性循环、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有得有失之后,我们今日以高度的清醒自觉地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之路。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是人民的美好追求。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世纪70年代,我们开始了环境保护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我们开始把环境保护当作国策;20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我们开始实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经历了近50年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初显成效,为我们继续高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大旗进一步坚定信心、积累经验、树立典型。

我们必须改变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改变工业文明的制度体系,建立持续、稳定、成熟、完善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必须改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高消耗、高速度、大生产、大破坏、高污染)与消费方式(高消费、高浪费、高污染),建立生态文明的生產方式(低消耗、小生产、高效益、高质量、低污染)与消费方式(低消费、无浪费、无污染)。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逐渐淘汰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必须改变工业文明的乡村与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乡村与城市,即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城市。

第五,中国如何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全球已经出现十大生态危机(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环境污染、气候暖化、臭氧层破坏),中国是地球重要一员,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必须积极有效应对。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两大尘暴中心有一个在中国西北部。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7%。中国有1000多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状态。世界濒危物种,中国占了四分之一。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我们必须大力进行森林化与绿地化,持续推进绿色化,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生态文明建设,不进则退,进则全胜。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与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形成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节约资源能源,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积极开发可再生资源能源。森林是地球之肺,绿地是城市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超市,必须持续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有率、城市绿地覆盖率。积极应对水、土、气污染,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退耕还林,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大大提高森林与绿地覆盖率,保护并不断扩大湿地覆盖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持续减少碳排放,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我们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坚定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做全球生态文明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和先进引领者。

丝绸之路投资环境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今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 规划承上启下重要之年,又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组织五大会战、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要想在竞相发展的江苏“沿海大开发”格局中推进滨海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滨海面临的重大考验。对此,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工作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方位推进农业、工业、城镇建设转型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谋跨越,为滨海经济强劲崛起增添后劲。

关键词:滨海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思考

今年,是我县实施“十二五” 规划承上启下重要之年,又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组织五大会战、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要想在竞相发展的江苏“沿海大开发”格局中推进滨海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滨海面临的重大考验。对此,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工作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方位推进农业、工业、城镇建设转型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谋跨越,为滨海经济强劲崛起增添后劲。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面推进观念转型,提升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新视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滨海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就必须立足滨海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增加新动力,激发创新力,释放新活力,推动滨海经济快速转型升级。

(一)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上解放思想。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势不可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大势,继续解放思想,尽快形成适应形势变化发展的新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举措,为经济快速转型升级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必须在科学分析县情实际上解放思想。在后金融危机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历史时刻,面对江苏省委提出 “六个注重、八项工程” 的要求,需要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经过近2年的奋斗和发展,滨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县域实力实现了较大跨越。尽管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为正确决策、科学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坚定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三)必须在正确看待发展机遇上解放思想。在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大开发等优惠政策的背景下,滨海县被列入同等享受实施长江三角洲、江苏沿海开发有关政策的县份之一,这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的奋斗和发展,使滨海的综合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为新一轮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以超常规的角度谋划发展,做到把有利的政策与自身的定位相对接,把有利的环境与自身的优势相对接,走出一条有政策、有优势、有特色、有成长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以“优化结构”为核心,全面推进产业转型,构建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新体系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贸易集中区转型升级,带动农业综合效益快速提升,确保“十二五”时期年全县高效农业比重达50%以上。

1、大力发展项目农业,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规划建设S327沿线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S327县城绕城段北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新建高标准粮田40万亩。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建设设施蔬菜、特经作物、林桑果品、优质畜禽和特色水产等高效农业产业带、产业链、产业群,高效农业比重稳步提升,设施农业面积达25万亩以上,高效渔业面积达12万亩;着力建设“四青”蔬菜、优质生猪、生态白鹅、林木板材等四大农产品基地,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新创农产品品牌60个,农产品品牌覆盖率达80%,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型升级。我县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战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增进农民福祉为目标,加快构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新型城乡产业关系,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安全与总量平衡、资源消耗向环境友好、靠天吃饭向科技引领、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五大转变”,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确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4)发展现代设施农业。(5)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3、切实强化服务提升,推进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始终把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来抓,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组织为纽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加强对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和专人辅导推进制度,着力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化解资金、人才和品牌培育等难题,支持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强与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等建立起稳定的链接关系,积极探索资金、技术等合作新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基地和专业大户的扶持力度,引导其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加强对以营销为主的农民经纪人的培养,壮大经纪人队伍。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培大育强规模经济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持续加大有效投入进程,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千亿、百亿企业为龙头、十亿企业为支撑、亿元企业为依托、规模企业为基础的工业发展格局

1、加速改造传统产业,为工业转型升级增添后劲。围绕纺织、机械、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积极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强与全国著名的纺织大企业合作,下大力气解决纺织产品单一、花色品种单一和生产规模不大、技术落后的问题,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纺织企业整体升级。二是要引进高新技术,推进泵阀企业现有生产线技改,重点引进精加工、阀门配套部件项目,挖掘现有产业优势,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着力突破机械整机制造;化工产业鼓励企业由中间体向下游终端产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招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生态观光农业项目。

2、加大引进来步伐,为工业转型升级聚合动力。始终把项目和人才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双翼,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先导作用,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法”。在项目招引上,在坚持三次产业招商并举的同时,切实加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招商力度,努力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人才招引上,把人才工作作为前瞻性的战略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创新团队,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3、加强规范化管理,为工业转型升级筑优载体。始终把工业园、沿海工业园基础功能配套建设和服务软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大力推动园区建设由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转变,着力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功能。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务、商务、生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发展层次。工业园重点加快产品检测、科技服务、用工服务、企业担保四大平台建设;沿海工业园尽快完成仓储物流中心、盐化工产业园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三期扩能等配套设施。大力推动园区建设由初级开发向一级开发转变,以资本运营盘活土地资源,以资源盘活积累建设资金,实施滚动开发建设;更加注重提升园区承载能级水平,大力发展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商务中心等生产生活性配套设施;不断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扎实提升园区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城镇转型升级

积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强化县城整体功能,致力塑造水绿县城新形象。按照“扩张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创塑特色、片区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建设知名水绿县城,以城镇建设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环境综合竞争力。

1、以高起点科学规划引领城镇转型升级。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规划体系,坚持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促进城镇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增强规划的指导性。进一步加强对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城镇组团定位、城镇交通体系、城镇重要节点设计等一系列重点问题研究,形成城镇建设发展的一整套思路。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加快完善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重点地区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镇设计,建立和完善城镇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积极实施规划招商,加大规划招商建城、建镇、建区力度,拓宽城镇建设的资本平台,为城镇建设转型升级增添全新动力。

2、以高标准拆迁建设驱动城镇转型升级。坚持遵循“先拆迁后出让、先完善功能做优环境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推进土地一级开发、收储报批、挂牌出让等工作,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开放市场,吸引实力强、品位高、信誉好的投资商参加建设标准化、功能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开放有序、充分竞争、健康运行的房地产市场;大力推进商品房、农民安居房、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的一体化建设。

3、以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城镇转型升级。全面加快“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步伐。打造建筑精品。实行组团式开发建设,在设计用材、建筑风格、整体色调上实现整体和单体有机统一,对每一个项目都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注重构画高低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加快城市向高层发展,全年新建高层、小高层100幢。丰富人文内涵。积极开展老城改造工作,着力打造明达路明清风情一条街,体现古老的海盐文化和古黄河文化韵味;在广场建设、城市节点打造中,体现书法、诗词、楹联之乡的人文底蕴。塑造城市特色。着力完善提升四大主题公园,完成滨海公园、人民广场、省道327绕城段绿化带改造,全年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积极推行城市管理执法权集中试点,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全力整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章建设,努力营造文明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

4、以高水平长效管理促进城镇转型升级。始终坚持以阶段性综合整治提升城镇形象,以常态化的高水平管理加快城镇转型升级。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紧紧抓住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和违章建设、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重点治理内容,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推进。强化长效机制落实,以全天候监督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技术为手段,以强化责任追究为保障,切实将长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激发联动管理热情,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民代表监督城镇管理制度,加强举报监督,推动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推进政府转型,打造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一)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求突破。按照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要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自觉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提高政府科学理政的能力。抓住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的契机,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力争优先成为全省的“示范区”、“先导区”。要高度重视建设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体系,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二)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发展的理念,大力弘扬“豪爽大气、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开放精神,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走开放型、外向型发展的路子。要敢于善于合作,依靠招商引进技术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呆滞资产,勇于挂大靠强,尽快打造一大批支柱企业,挺起滨海经济的脊梁。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对外来投资者始终保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诚意,真正创建起“零障碍”的绿色通道,形成“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通过环境的大改善,产生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洼地效应”,让滨海大地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三)要在激活民间资本上求突破。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在“放开、放宽、搞活”上下工夫,让位于市场,让位于民间,放手让一切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在政策上放活,思想上放开,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必须突破。要尊重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理顺全民创业的发展思路,鼓励社会各界大胆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真正让民营经济成为全社会经济的主流。从而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实现跨越。(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共滨海县委党校教研室)

上一篇: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下一篇:行政执法监督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