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2024-07-29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语文园地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大自然,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周围事物,感悟大自然春天的美丽,体会邓小平植树的认真态度和美好心愿,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语文园地二: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语文园地三:懂得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激发形式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意识到肩负的环保责任。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语文园地四:体会夏天的美好,领悟助人为乐的精神美,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语文园地五:了解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的乌鸦,知道古时候有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认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乐,则是一种创造,引导形式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语文园地六:感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知道祖国的春天是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热爱珍视美好的今天,同时要快快乐乐地拥抱更美好的明天,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热情。

语文园地七: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懂得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 9月开学了!--学校德育工作材料必备

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教育孩子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语文园地八: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的欲望。音乐德育渗透计划

张珊珊

1、《春天》这一单元渗透环保教育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放牧》《草原就是我的家》渗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对大草原的美好向往。

3、通过《长鼻子》《咯咯哒》《汪汪与咪咪》渗透学生保护动物的教育,让学生保护身边的动物。

4、《手拉手》这一单元中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

5、《幸福生活》《跳起舞》渗透生活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6、《巧巧手》这一单元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一双小手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1、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内容时,穿插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通过《五星红旗》作图,学会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认识国旗和国旗构成的教育。

2、节约和环保教育。如:讲授“让幻灯片飞起来”内容时,我以“保护家园”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垃圾的可回收性等,培养保护环境

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3.严谨态度教育。如:文件夹的使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讲解“电脑小书包”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市来比喻说明文件夹的作用。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为了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订了具体的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册——《今天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养成一种使用计算机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鼠标、键盘、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学生做好事从身边做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鞋套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常有些学生上课不带鞋套,随便找一个塑料袋套上就进机房。教师为

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总是网开一面让他先进。有的同学下课后塑料袋就扔在教室里,严重破坏了机房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座位下又有一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这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上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我们的机房总是很洁净,你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你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四年级二班同学利用每周五下午帮助打扫所有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班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得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四、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把计算机当做简单的玩具,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现代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和资源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反映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很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针对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大家做了认真分析和引导,告诉同学们,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游戏当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沉迷于电脑游戏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网络上的许多游戏不适合小学生玩,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长期沉迷不但会对视觉、听觉造成损害,并且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青少年因沉迷电脑游戏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做出错误行为、违法犯罪以致危害生命安全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性。从而达

到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端正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容量巨大而又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消极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又要能够区分有益和不良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未成年人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给学生讲解上网安全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幻灯制作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猪头,某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它同学保存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

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中职德育内容、目标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1) 中职学校德育内容与德育目标。教育部2004年制定并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 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 勤奋学习, 勇于创造, 大胆实践,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2) 中职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 就是根据中职学生认知规律, 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 将德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德育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获得双丰收, 从而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1) 认为德育是德育课或德育老师 (包括班主任) 的事, 与专业课程或专业教师无关。一方面, 在学生出现行为习惯或学习习惯有问题时, 任课教师责怪班主任, 或班主任责怪任课教师。另一方面, 当谈到要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 很多老师无从下手, 甚至有很多怨言, 或者应付了事。

2) 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 只有在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或错误后, 才批评教育。忽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水平、个人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诚信守纪、人生观、价值观、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培养。

3) 割裂德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认为学生是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不是学政治知识的。事实上, 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 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才有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才能避免“有才无德”现象。

4) 德育内容空洞, 德育方式单一。不管是德育课还是其他学科, 很多德育都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说教式”上, 老师没有讲活, 学生不理解、不接受, 甚至反感。所以德育效果不好。

3 中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1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

学科教材中都蕴含有德育因素。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职业教育最终是就业教育, 中职教材与生产和工程实际结合紧密, 因此, 教师应在研究教材总的教学目标、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基础上,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目标, 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德育融会贯通。

3.2 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德育实效性

如重庆渝北职教中心制订的“423”德育模式。即开展四个主题 (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在四个学期分别重点开展) , 搞好两个结合 (德育与特色活动结合;德育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 实施“三个工程”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德育制度建设工程;实施校园案例管理工程) 。重庆梁平职教中心开展的《有序教育大课堂》, 本着“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道理, 通过有序行为的反复训练, 将那些浮躁的、叛逆的、野性的以及自卑的无序心理, 转化为有序的心理。当这种有序的心理在学生身上被固化成一种有序的习惯时, 学生就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面对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时, 不仅能坚持做下去, 而且会将这种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这正是当今企业和公司梦寐以求的员工职业素养!重庆市工业学校开展的“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 即在每次上课开始后和结束前, 分别用5分钟和1分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我们实施“课前‘5S’管理”模式。过去, 我们的老师到教室就开始讲课, 不管学生、教室环境等, 两节课一完就走人。现在, 要求教师在讲课前, 首先把学生和教室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环节抓起来。教室地面、门窗、黑板、讲台不清洁的, 和学生一起做清洁;桌椅板凳和书本摆放不整齐的, 指导学生摆放整齐;衣冠不整精神不振的, 指导学生审美;没带书、笔、作业本的, 督促学生拿出来;对迟到、未到的学生, 作好考勤记载并课后联系班主任等。这些管理的实施, 一方面在听课评价指标中体现 (同时在备课中也要体现) , 另一方面, 在教师月绩效考核指标中体现。

3.3 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上, 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如在综合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上, 可推行“系部大课堂”模式, 既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又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团结协作、沟通交流、文明交往、良性竞争等要求。在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上, 采取“项目教学法”, 按照某一项目 (岗位任务) 将不同课程的内容综合呈现,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期待着学生的点滴进步, 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 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 积极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渴望受尊重与享受成功的欲望等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养成或满足。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加之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 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心理上、行动上、素质上与普通高中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仅仅通过40分钟的德育课堂, 远远无法达到真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宗旨, 更无法在短暂的课堂教育中快速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中职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等课堂教学, 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为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以及实现中职学校“人人德育、事事德育、时时德育”的德育环境和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而实施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 2013 (23) .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成长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人才的各元素构成中始终离不开的是德育教育, 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1 以教师为主导, 为人师表, 从点滴渗透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始终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 言传身教胜过长篇大论。乌申斯基说,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学生的言行, 因为教师本身就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因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 处事方略都会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有人说, “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说教师作好表率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 以崇高的道德要求和教育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提高自己的素养, 鞭策自己的言行,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血有肉的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具有较好综合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企业迫切需要的员工!

2 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管量, 从小事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 学生当然是主体,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学校的成功不是表现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多么完备, 多么先进, 环境多么优美, 而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么能干, 在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而学生的优秀不是重来就有, 它内在需要学生本人求知的欲望, 外在需要学校给予的机会, 教师给予的培养。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长期以来很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主要分三个渠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锻炼提高。

第一个渠道是学生会。学生会有劳动部、纪律部、宣传部、文体部等多个部门组成, 其成员来自全校的各个班级, 各部成员和干部的产生都要进行公开的演讲、公平的投票、公正地出竞选结果。各部都有各自严格的管理纪律、明确的管理领域、增强凝聚力的部歌。各部上属校团委负责, 每周一次例会进行常规教育, 理念学习, 让其成员及干部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会主要负责教学区域的学生礼仪常规、纪律管理、清洁检查和食堂秩序维护等工作。

第二个渠道是护校队。护校队来自全校各班级, 它的组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队长组织, 每天三次集会, 时刻提醒本队伍的选进性及责任感, 有口号、有队歌, 这个队伍让人一看就很有震撼力。护校队上属校保卫处负责, 每周一次例会, 也主要对队长及队员进行常规的教育、理念更新, 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护校队主要负责全校寝室就寝纪律、内务检查、出寝纪律等工作。

第三个渠道是志愿者。志愿者由一个班级的学生组成, 每周一个班在全校范围内轮转执勤。“志愿者”的产生是在“志愿”的基础上, 首先由班级申请, 再由德育处根据班级的整体表现筛选, 最优秀班级先执勤, 鼓励落选的班级进一步努力, 争取下周执勤, 无形中就更利于班级的团结, 凝聚力的增强。志愿者停课一周开展工作, 每天早上学生穿着班服, 精神抖擞地集合, 由德育处专人负责强调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等常规教育, 志愿者唱班歌、呼口号。志愿者主要负责教学区域、活动区域、生活区域即全校范围的学生礼仪、清洁维护、晚自习纪律维护等方面, 当然更多是只要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都做。每天晚自习后集合总结一天的得失, 提出改进的措施, 全部形成书面材料。一周结束后总结得失、合影留念。他们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责任、担当等珍贵的东西。当过志愿者的班级总会一个比一个好, 凝聚力的增强了, 他们更能换位思考, 更成熟, 更有责任感。

三个队伍都各自有一种醒目的徽章标志, 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个队伍设置上相对独立。工作时间也有区别, 前两个队伍主要在课余时间工作, 志愿者上课期间和课余时间都要进行工作。而对全校来说管理范围、职能和目标相对统一。学校一旦有大型的活动, 三个队伍齐上阵, 每次总能漂亮地完成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受重庆市主流媒体的采访, 甚至受中国教育频道的赞扬报道。学校重视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加强责任感, 在管理中找到自信, 在遇到困难时反醒, 鞭策自己改进不足, 最终培养成为大量有担当、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3 以活动为载体, 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教育效果肯定不佳。从教育教学方法的划分来说可分为说 (语言型教学方法) 、看 (观看型教学方法) 、做 (动手型教学方法) 、感 (情感型教学方法) 、综合 (综合型教学方法) , 其中的“做”的效果最明显的, 也是影响最大的, 让其被教育人对道德品质的理解不是挂在口头上的, 而是体现在行动上的。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长期重视以活动为载体, 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每个传统节日, 感恩意识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利用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的开展,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利用办理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学校和班级的干部竞选、演讲比赛, 促使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自信心的加强, 运动会、红五月歌咏比赛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加强。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不客人们所忽视。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更不能轻视对于他们的道德教育。作为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道德水平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存在着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德育不被重视等问题,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以各种形式给予学生道德教育,是责任也是义务。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引言:中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也缺乏良好的判断能力,同时他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诱惑,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要在教学书本内容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的促进学生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本文就从创新教学方法,融人情感教育和注重实际生活三个方面简单论述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融人道德教育。

一、德育模式多样化,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现在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培养途径过于单调,尚未实现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挂钩等问题,教师们不注重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口头主义严重,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如果仅仅靠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德育的目的,甚至可能让学生反感,所以老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德育模式多样化,让学生从心底油然而生对于道德教育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有关友谊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畅所欲言,这样会更有参与感。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組提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让友谊之树长青?友谊出现破裂该怎样维护?”学生们在讨论书本上的知识时同时能够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小组内的成员也更加容易建立起坚固的友谊。除了分组教学,教师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学习到有关宪法的知识时,由于初中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程度十分有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于宪法宣传或者依法治国的视频,初中生对于视频都比较感兴趣,这样进行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有关于法律的知识,对于国家的法治思想也能有更透彻的了解,有助于把学生们培养成爱国守法的好青年。

二、重视情感上的引导,引发学生道德情感共鸣

德育的渗透离不开情感教育,德育本身就需要教师带着感情为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真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蕴含感情,引发学生们的共鸣,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干巴巴的对着课本讲解,而要真正的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堂,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们的情感。现代社会,很多人内心浮躁,只愿意享受权利,而不愿意履行义务,教师可以从这一点人手,在讲课时对于积极履行义务的模范榜样,教师要以一种骄傲而又自豪的语气介绍,而对于那些偷税漏税不愿履行义务的例子,则用一种气愤憎恨的语气。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要能够跟得上老师。这样带着感情授课,能够增强教学的感染性和带动性,强化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认知,同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思想境界,发挥出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加强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成果。

三、丰富各种实践活动,让德育全方面融入初中生日常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十分重视学生们的真实情感体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们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只有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们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让道德教育真正的全方面融入学生的生活日常,才能够渗透道德教育,有效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作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参与一次居委会选举或者旁听一次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民主选举的形式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初中生还未满十八岁周岁,暂时还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学生们通过对民主选举过程的观摩,对于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章的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对于祖国政治制度的认可,坚定了“制度自信”。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身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应用,才能真正的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实现知识的内化。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也成为了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四、结语

初中的孩子们正值青少年,在这个学习压力总体上来讲还不算太大的阶段,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更要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尽快完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体制建构,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玉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8(04):145

[2]朱柳霖.新形势下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5(12):94.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为了使小学的教育与时代能够相融合,基于核心素养之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样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阶段,数学这门课程不仅是需要学生有着简单的数学认识以及数学计算,更是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充分地融合到一起,继而让学生通过德育教育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对于未来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能够正确地树立三观认识,有着极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基于此,在中国新课标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就需要教师将德育教育充分地融入各个学科当中,进而促使小学生朝着全方面的方向成长。

一、 核心素养及德育教育概述

(一)核心素养教育概述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同样也包含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各种技能的学习。而核心素养同样也是教学三维目标与教师进行实践活动中的过渡桥梁。通过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处理了德育中的优良品德培养需要哪些品质的难题,更解决了学生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些都是核心素养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对于核心素养来讲,就需要遵循科学、高效、合理的原则进行培养和提升,以此来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中国文化的层次上讲,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创建高尚的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及能够让学生有着正确认识事物的理智思维。在独立自主成长的层次上讲,核心素养的出现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着帮助作用,并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等。

(二)德育教育概述

针对德育教育来讲,由于德育教育包含的范围较为广阔,由此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教育指的是在中国的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有目的、具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狭义的德育教育指的是仅仅只有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来讲,由于应试考试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都选择性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成长的人才,就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的教授融合在一起,进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德育教育的加入对于整体的教育也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将“因材施教”“尊重信任”“取长补短”等优良的品质结合到一起,这也就会为教育的成长添砖加瓦。所以,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一)有情有意的渗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时,就需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运用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含义,通过为学生讲授一些故事或是人生的道理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例如,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商队困在了沙漠之中,由于他们的水已经被消耗完了,他们的队长为了使得自己的队员有着强烈的求生意志以及坚定的信念,就在一个水壶当中装了一些沙子,就说:“我这里还有一些水,但是在没有走出沙漠之前,谁都不能喝。”队长通过这种方式鼓励自己的队员,最终所有的人都走出了沙漠。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持续不断的坚持,最终才能获得胜利,通过这个故事进而也就会达到相应的德育教育。

(二)有序性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显得极其的重要,教师在运用德育教育去教授学生的同时,同样也要注意到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教授不同的学生,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有着不同的性格、品行、脾性等,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些,进而因材施教,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同样也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过于深奥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需要教师逐步地进行讲授,以此来达到学生思想品德提升的目的。

(三)适度性渗透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充分的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需要老师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同样也需要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授。德育教育的教授需要老师遵循针对性、适应性、适量性等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发挥其全部的效用。

(四)有机渗透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数学教材进行教授,同样也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充分的渗透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上,继而与小学数学的教材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教师在教授时,需要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两者出现不适应、相互矛盾的场面。以及教师也不能将德育教育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需要将德育教育真正的与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相融合,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 核心素养德育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其他课程联系性弱

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来讲,大部分的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都会有意识地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去教授。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年龄过小,学习到的课程数目有限,这也就使得与数学课程相关的学科并不多,要想小学数学的教授与德育教育充分的融合到一起就需要寻找其他的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大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相融合有着错误的认识和理解,继而也就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在实际的数学课程学习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继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数学课程的德育功能被忽视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样在进行教授时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来讲,由于数学的逻辑性较强以及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較高,与英语、语文等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像思想与品德课程有较强的感染能力。所以,大部分老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过程中都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而往往重视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很好地将课堂延伸到德育教育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的老师将德育教育与数学的教授完全分离开来,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这门课程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教师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持续地进行训练,继而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老师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度,培养和提升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在实际的数学教授过程中,将启发与要求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结合其他课程多方面渗透

由于数学课程有着较强的逻辑性、科学性,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解决过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不变的。所以,要想将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并让学生朝着全方位的方向成长,这也就需要将数学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例如:信息技术、小学科学等。通过将这些学科与数学相融合来进行教授,不仅将数学知识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授方式,同样也使得德育教育有着更高的表现层次。例如:老师在教授“折线统计图”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将信息技术的知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含义,继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数学知识。

(三)充分挖掘课本德育素材,宣传祖国辉煌文化

小学数学的课本当中有着大量的中国文化以及精神。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同样也要将这些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德育教育真正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圆周率”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早期的一位数学家,即祖冲之,是这位数学家对圆周率有着深入的分析,继而才有了那个时代对于圆周率的认识。当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魅力所在,继而对本国产生自豪的民族感,激励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成长的必然。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尤其是数学这门课程,进而为祖国的成长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瑞娟,李肖.论指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过程——以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6):71-75.

[2]应祥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高年级计算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0(28):202+204.

[3]李瑜,黄泽成,谭志俐.聚焦数学课堂 培育核心素养——湖南省2019年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观摩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20(19):58-59.

作者简介:

张艳雯,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

上一篇:引导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情感教学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