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1

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首先, 骨伤重点学科拥有体系完整、层次齐全的骨伤学科专业, 为不同层次的海外留学生提供了求知和深造的广阔舞台。骨伤系历来重视学科专业建设, 几代人一心一意打造骨伤品牌专业, 善于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拓宽专业设置, 扩大招生, 扩展办学规模, 逐渐形成了体系完整、层次齐全的骨伤学科专业。截至2008年7月, 骨伤系先后有两个本科专业, 一个硕士点, 一个博士点, 并招收中医骨伤7年制本硕连读学生。两个本科专业中医学 (骨伤方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骨伤方向) , 每年各招收本科生60人。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点每年招收本硕连读七年制学生30~60人, 硕士生30~40人。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点自1993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1人, 此后每年招收4人。到2006年招生15人, 包括海外留学生11人, 已形成一定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海外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及个人意愿, 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各层次骨伤专业, 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第二, 骨伤重点学科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能为培养高质量海外留学生提供保障。福建中医学院骨伤专业自创办以来, 随着招生规模日渐扩大, 中医骨伤科学事业不断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亦不断加强。现有在编在岗教师33人, 教授10人, 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7人, 专兼职硕士生导师36人;博士后2人;其中骨伤系本部共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福建省优秀专家2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4人。他们中有多人分别担任《中国骨伤》、《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医正骨》等骨伤专业核心期刊执行主编、副主编等职。同时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分别担任副会长, 副秘书长、委员等职务。这充分体现了我校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享有盛誉, 得到认同, 并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骨伤重点学科的老师们以党的教育事业为己任, 以教书育人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努力工作, 不断进取。由于海外留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差, 并且个别人年纪较大, 听课比较困难, 相关教师除针对他们的特点讲究教学方法和效果外, 还增加课外辅导、实验指导、门诊带诊等, 给予耐心帮助。2007年10月“骨伤学科教学团队”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学团队, 并被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这样一支实力雄厚、有爱心、又热心、善沟通的师资队伍, 加上海外留学生的个人努力, 有效地确保了海外留学生培养的高质量。

第三, 骨伤重点学科办学条件较成熟, 海外留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学习资源, 有利于他们的成才。中医骨伤科学系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 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 1995年以来投入学科建设经费681万元。2004年被列入福建省重点院校加强建设学科, 拟再投入380万元, 使中医骨伤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办学条件日臻成熟。经不断完善, 骨伤重点学科逐步建立了以研究所、教研室、实验室、临床基地为核心的教学机构。教学机构设置合理, 并都向海外留学生开放, 能很好地满足海外留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多年来, 骨伤重点学科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坚持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在加强内涵建设中, 将课程建设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建设, 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加大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海外留学生可以和中国学生一道, 充分利用精品课程, 把学习理论和注重实践结合起来, 打好扎实基础, 加强系统学习及科研思维的开拓, 获得最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四, 骨伤重点学科本着“严格管理, 热情帮助”的原则, 对海外留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在最大程度上使海外留学生学有所成。由于海外留学生存在年龄参差不齐、基础较为薄弱、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 因而部分同学跟不上学习进度, 为此骨伤重点学科根据实际情况为海外留学生独立编班, 统一管理, 并配备了专任辅导员, 遵循“在学习上严格要求, 在政治上不强加于人, 在生活上适当照顾”的管理准则, 尽量为他们学到知识, 受到规范的学术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根据他们基础薄弱的特点, 在课外时间加强与中医相关基础课程的教育, 如补上高中的《生理》、《物理》、《化学》、《古汉语》等课程, 使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并采取整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帮助他们尽快系统地学好知识。同时严格执行学校《海外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条例》、《海外学生奖学金条例》, 极大地鼓舞了先进, 鞭策了后进, 在海外留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 最大程度地使他们学到了知识, 其中有不少人考上了硕士、博士进一步深造。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骨伤重点学科的海外教育事业有了丰硕的成果, 这是伴随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而取得的。当然, 这其中还有诸多努力的空间, 如还须进一步加强宣传, 扩大生源;还须制定一系列更加规范化, 更加制度化的海外留学生规章制度;还须通过进修等各种途径提高海外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但是我们相信,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在骨伤系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依托着骨伤重点学科的优势, 随着骨伤重点学科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我们也一定会把海外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福建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拥有体系完整、层次齐全的骨伤学科专业, 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成熟。经过多年工作实践, 在培养海外留学生方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了求知和深造的广阔舞台。

关键词:骨伤重点学科优势,海外留学生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伟, 曹亚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微观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

[2] 吴锦忠.抓住机遇办好海外教育[J].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 陈晓雷.对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J].齐鲁艺苑, 2001, 3.

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想性,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极强的特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广泛,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而且文辞优美, 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精神, 桂林山水的秀丽风景等;反映领袖人物的《八角楼》、《一夜的工作》等;颂扬战斗英雄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启迪怎样做人的《落花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这些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或隐于文章的词句之中, 或潜于人物的形象塑造里, 或融于景物描写间, 或贯穿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思想具有隐含的特点, 坚持从语言训练入手, 引导学生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强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紧密结合。使学生听出“道”, 说出“德”、读出“情”, 写出“理”, 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 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2 挖掘语文学科的科学性, 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小学是开户学生智能的开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型综合型的新观念。小学语文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教材入选了不少这类的课文。如《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具有的军事奇才, 能统率千军, 知已知彼, 料事如神, 决战千里;《一夜的工作》歌颂周恩来总理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干, 善于管理国家日理万机, 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教学时, 教师要遵循“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智能”的儿童智能发展过程,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发展学生智能因素, 逐步把课文中伟大的人物情感, 意志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3 运用语文学科的情感性,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语文学科情感性强的特点, 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 要造就学生无限丰富多彩的个性, 形成完整的人格。如教学《詹天佑》一课, 通过剖析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困难和怎样战胜困难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社会忧患意识;《西门豹》一课, 通过对西门豹惩治官绅、巫婆, 救姑娘, 发动群众兴修水利的典型事例的分析, 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崇尚科学, 树立起人能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运用自然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

4 把握语文学科的劳动教育性, 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劳动素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劳动教育性极强的好篇章, 有待教师在教学中发掘, 去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如《蜜蜂》、《大理石》体现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与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对体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培养吃苦耐劳, 激发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江上鱼者》、《锄禾》等。教学中, 要运用语言训练, 充分发掘这些教育因素, 突出劳动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动情明理, 继而导之以行, 行之见效。

5 挖掘语文学科的艺术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育对人的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它能净化人的心志, 陶冶人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许多文质优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艺术宝库。《刘胡兰》一文, 体现了刘胡兰的理想美、信念美、情操美和悲壮美;《鹅》表现鹅的声音美、颜色美、形态美;《桂林山水》中表现出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等。教师应善于发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或对美好、纯洁的向往和追求;或对祖国山川美丽、人物的崇高品质、坚贞精神的赞叹和崇拜;或对腐朽、邪恶怒不可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从而提高分辨是非, 辨别美丑的能力, 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6 深究语文学科的健康性,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学生投入学习, 服务未来社会的本钱。小学语文教材有导入养成良好习惯, 催人增强体质的好文章。如《养花》一文, 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养花的乐趣“有益身心, 胜于吃药”, 即养花强身健体;《课间十分钟》正面描写了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侧面反映同学们在课间积极锻炼, 恢复疲劳, 以便振作精神, 更好地投入下课时的学习等。在教学时, 教师应结合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健康体质的熏陶培养。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不占用课外时间, 给学生较多的时间, 更多的机会, 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

总之, 提高民族素质是新时期对教育的重托, 打好民族素质基础, 是小学语文教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使命。因此,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树立“打好基础, 培养素质”的观念, 深钻教材, 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 大胆创新, 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素质, 努力完成新时期赋予小学语文教学的使命。

摘要:挖掘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

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且挑战性很强的政府工作,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即是提高我们党和政府风险应对能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之一。为此,为实现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一定应急技能的应急管理人才”目标,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要高度重视我国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和学科建设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与相关学科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各级政府风险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降低了各种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但是我国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与学科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干部培训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培训内容缺乏科学设计和标准规范;培训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与此同时,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应急管理课程结构尚不完整;师资队伍结构配备失衡,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的干部培训和学科建设。

要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提要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应急管高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志愿者组织、社会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公众等对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对培养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2)科学合理设置应急管理培训内容与课程。比如:重视对应急管理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的培养与学科教育,关注对应急管理全流程的培训与学科教育,提供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专业技能或一般技能培训与教育,重视部门内及部门间的协同,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培训等; (3)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与方法,提高培训水平与质量;(4)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机制,提高发展的自适应效果。

要完善分类分层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要注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症下药”:(1)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各地,各部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对于应急管理师资(培养人才的人),可以通过学位教育、学术进修、案例教学培训与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培训能力等;对于中高级应急管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应通过有关部门持续设立应急管理项目资助方式来实现。

要科学设定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内容 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 学习国家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应急工作形势任务, 理培训的重点内容了解国外应急管理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学习运用应急指挥新技术设备和指挥手段的应用等。通过培训,着力强化培养培训对象对应急管理的宏观认识和依法实施管理的意识,提升应急管理中的快速决策, 组织协调和公共沟通等能力。

要鼓励各种不同层次办学模式的选择与竞争 应急管理学科虽然存在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但由于应急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各院校办学的背景差别学模式的选择与竞争也很大,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术共同体中各高校要在尊重现有相关学科体系多元格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科优势,从学科特色、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础、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以及学科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和竞争性,避免因重新设置学科体系而阻碍应急管理学科间的沟通交流的问题。同时,也可选择少量高校进行尝试和探索,渐进式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步伐,特别是应首先开展研究生层面的学历教育。特别建议:可以考虑现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务院应急办指导下设立一个应急管理专业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应急办的领导下进一步从需求方的角度分析应急管理实践中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同时,各高校应急管理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积极认真分析需求,提出满足需求的各种方案。在广泛交流和协商的基础上,促使应急管理学科逐步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样就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来保障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的科学定位。

要重点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一定应急管理技能的综合应急管理人才 应急管理属于多学科,应用性, 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领域。面对应急管理技能的综合应急管理人才急管理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和矛盾,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涉及具体应急领域的很多应用型本科,硕士或博士专业,但是目前比较缺乏的仍是综合性的应急管理人才,各高校在应急管理专业硕士层面的课程设计上可以各有特色。对于本科是某一专业或技术背景的人才而言,由于其经过本科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系统学习,已经培养了自己在该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研究生时期应该更重视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教育,从而满足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对于本科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有关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而言,应在研究生时期除了继续加强有关的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外, 教育,以便他们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薛澜 清华大学)

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本学年培养对象是:叶乔芬。

二、具体目标:

1、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5、成立骨干教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制度,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四、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2、明确职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3、保障经费。学校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对培养对象承担的科研课题给予—定的课题经费支持,激励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2008—2011三学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就需要一流的师资。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就学校青年教师,我们把培养名师作为我校的校本培训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环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校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1)思想素质:通过对教师的礼仪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2)理论素质: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科研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来规范常规工作。

3)业务素质: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身心素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反思形成教师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培养目标:

在最近一至三年内,将梁鑫、戚露琼、陈彩莲、刘乔芬、叶乔芬5名教师培养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力争在培养的人选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将其他年青教师培养成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

四、具体措施:

1、深刻认识名师带动战略 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指出:“加快 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足见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校因名师而出名,名师是名校的基石,是名校的象征;学校要靠名师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靠名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着力建构和完善名师梯队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依照教育局对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全力建构和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

第一层: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培养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说、做、评),培养更多的教学新秀:王红春、高江艳、杨月芬、朱华平、保雁飞。

第二层: 已经达标的教师:培养他们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专题研究的能力。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叶乔芬、戚露琼、刘乔芬、钱建云等。

第三层: 已经成为区、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教师:督促教学特色的自我建构,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断完善,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拔尖人才:董攀明、张竹生、梁鑫等。

3、以名师带动其余教师发展。

五、建立名师培养的运行机制:

1、制定名师培养目标,使教师发展有方向。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视野, 提高教师教研、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建立名师网站,发布个人主页。

3、优化名师成长环境,创设一种保护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利于名师成长的客观环境。

4、创设名师科研氛围。浓郁的科研氛围是名师成长的沃土。因而,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名师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科研平台:一是继续开办名师论坛,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二是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名师,只有研究才能找到改进的办法,我们要把每一位骨干教师引导到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鼓励教师勇于进行课题研究,在研中教,在教中研,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三是积极组织成长中的名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六、建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1、从培养入手,激励名师成长。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镇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锻炼,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以激励引导,激励教师成长。对获得不同层次活动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评优晋级时给予相应的加分。

3、引发“名师效应”,促进名师成长。成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派任务,压蛋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和中求进步,求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建立导师制度,通过新教师与名师结对子等形式,加强交流与研讨,引发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沟学校 2008年9月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管理条例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学校各项评比争取优秀,年度争取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二、超周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三、凡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自己都必须事先做一遍,完成该年度所教学科考卷的解答;

四、认真做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效;

五、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六、每学期要上好1—2节公开课(展示课),写好一份优秀教案,展出一本备课笔记,独立出一份试卷,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认真监考,认真阅卷,认真讲评,认真写好质量分析表,组织一次学科课外活动或班队活动,抽测一次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

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每学年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用好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能写出1篇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学文章或教科研论文。

八、教师一年听老教师的课一般不少于30节。认真围绕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设计作业、辅导学生等方面的教学常规,以及班级常规管理,认真向老教师学习。

九、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设计、说课、板书等方面。

十、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制定出《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方向、具体措施、时间节点等。平时加强自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能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十一、青年教师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应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得体;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十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结合学生实际,钻研教法,将新方法、新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具体目标:

1、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四、培养对象:

新教师、工作一年--五年的教师、新调入35岁以下的教师。

五、培养内容

(一)师德素养培养。

1、在广大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微笑教育”活动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在论坛中发表见解。

2、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教研行动准则,大力提倡同伴互助式的组内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并推广到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建立良好的同事交往习惯。

3、利用网上论坛讨论“今天我为大沟骄傲,明天大沟为我骄傲”的意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学校发展氛围。。

4、针对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素养的把握与实施的水平。

5、新任教师拜师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二)教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

1、问题意识培训。教研组活动必须是基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研究学习活动,要求针对自己诸多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筛选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小的专题研究方案(或专题系列研究方案)。在确定研究专题及制定专题研究计划过程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和围绕问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行动研究培训。针对教师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科研培训,如:课堂资源的捕捉开发与利用;教师反思的视角及反思深度的引导;教育案例的撰写与利用。这一培训与骨干教师对话、课堂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

3、新任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现场指导,采取“自修——主业教师指导”的方式。 第二阶段

4、广泛开展“会诊课堂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开展“教学行为跟进”式的课堂教学会诊活动。引领教师开展案例研究。

5、开展广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对话”活动,在组内、校内、论坛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课标的解读与贯彻指导。

6、个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7、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跟进式教学指导。 第三阶段

8、案例分析与广泛的课堂教学例证研究活动,各组针对不同的研究专题开展有针对性地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研讨活动。

9、采取集体会诊、或专题会诊的方式进行主题教研活动。

(四)、专业素养培训

10、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指导

11、主题论文的撰写指导。

12、课例解读、集体专题研讨

13、经验交流,“自修——专家指导”式的教师个人成长指导。

六、学校名师与教师结对

董攀明与王红春结对 张竹生与刘乔芬结对

梁鑫与戚露琼结对 陈彩莲与杨月芬结对

朱华平与高江艳结对 杨茂盛与梁艳丽结对 叶乔芬与孙芬娥结对

七、校本培训证书管理制

1、学校采取校本培训证书管理制的管理办法。即每项校本培训活动均以证书的形式对教师的培训活动给予记录和积极肯定,无证书视为培训不合格。

2、在校内的任何一项评奖、晋级、评职、评优等活动均要以学校的培训证书为先决条件,缺、或没有证书将不准参评。

3、证书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发放,以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进程分不同层面,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质量予以发放,为保证证书的权威性,将采取不补、不等、有效、有用的原则全面贯彻实施。

4、每次培训活动,将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力争可操作性和培训的有效性。

5、证书由自己保存、教导处备案,学校将严格按照培训的进程检查、督导教师参与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教师要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要求、内容要求、考核要求。

6、校本培训将与学校的整体教科研相结合,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统一,广大教师切不可忽视每次活动的原始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7、校本培训非常重视每一次活动的考勤记录、发言质量、活动质量、活动效果和原始资料的整理及积累。

8、培训结果的呈现方式采取多种简易高效的形式,如论坛记录、讨论专区访问量和交流情况、现场案例、专题研讨、案例研究、心得体会等,把教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与培训考核结合起来。

9、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内的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把培训活动作为组内的集体意志的体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教研组长对组内教师的培训情况负直接责任。

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音乐学科测评的方式如下:一是学习性测评。主要按照教育部“基础指标”要求, 对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音乐艺术课程学习的出勤率、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二是学科性测评。主要通过学期、学年学科性考试考查考核, 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和运用基本技能的情况, 了解通过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相关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性测评。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 (主要指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 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 和在学校现场测评 (包括校级艺术活动) 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 (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等) 以及参加区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学生艺术比赛 (展演) 活动获奖情况, 了解学生的艺术特长和优势。

为了更好地迎接各级的测试工作, 我区在市教委的领导下, 在区教委德体艺卫科的统一部署下, 组织抽查了8所小学, 区教科所初等教育研究室统一命制书面测试题, 分发给区属各小学, 由学校自行组织测查。对应各项指标, 各学校反映出来效果总体不错, 优生率达80%以上。

其中, 一所乡镇小学校还参加了市级测评, 抽测的是五年级的一个班级, 抽测人数53人, 最高分是95, 最低分30, 平均分58。虽然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测评, 孩子和老师都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对乐理、乐器的理解认识等基本音乐素养掌握不够, 学生主动参加课外音乐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不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抓课堂教学和深入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 力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就可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测促教, 整体提升教学水平

在市级测试中, 采用了重庆市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承担的项目“重庆市中小学生音乐素质测评系统研究”的一个测试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将改变传统的音乐课教学考试的方式方法, 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音乐素质综合测评, 并对测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而大数据一词对于现代人是一点不陌生的, 它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处理、整合、分析, 让数据说话、发声, 展现研究案例的全貌。为了更科学地展现学科特色, 一般采用听力题, 这也是充分考虑到音乐学科是听觉的艺术的性质。这样, 通过学生的聆听体验, 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测试方式, 恰好是我们教学中较容易忽略的。这样的测评方式统计出来的数据更加科学和具有借鉴意义, 将测评反映出来的结果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 测评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可以让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也利于改进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说, 测评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 也越来越多地提出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立足课标, 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呢?首先, 要充分抓住音乐课堂, 从学科的性质, 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抓起, 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 聆听体验是贯穿音乐学习的重要的过程和方法, 仔细地听, 就像读书一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听音乐多感受, 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对情绪情感的表达等都已经很充分的感知了。通过实践创新去充分演唱、演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音乐学习中, 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发展。其次, 利用区域、社区及学校的社团活动, 如在元旦、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和学校举办的艺术节, 让学生走出课堂, 登台出演独唱、合唱等文艺节目, 甚至走出校门参与区域、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 让学生得到锻炼, 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 我区几所学校还建有乡村少年宫, 也要充分利用好, 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相信在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提高的状态下, 我们的音乐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也会透过测评反映出来。

音乐是多元的、无国界的, 音乐文化需要传承, 相信我们的艺术教育会越来越好。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是审美教育, 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 激励人的精神, 温润人的心灵。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共同育人。

摘要:测评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学业水平的检测中。本文探讨了测评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促进教育教学, 整体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测评,目的和意义,提升

参考文献

[1] 百度网络。

学科教师优等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所谓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接受高中化学教育,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 包括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等, 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思维素养、化学信息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将整节课安排得十分紧凑, 注重讲解化学原理、化学公式以及化学题目的解题方法, 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 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 对教师产生依赖, 怠于独立思考,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成为导入新课、引发思维、激起共鸣、展开教学的亮点。情境素材可以来自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图片、影像资料、数据、魔术等。当知识被运用于现实情境时, 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例如, 在介绍铁与水的反应时, 利用以下情景引入:一家炼铁厂的熔铁炉底部出现裂缝, 熔化的铁水从中涌出, 当高温铁水流入炉旁的一条水沟时, 轰的一声巨响, 整个车间被掀掉了。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二) 注重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对于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知识,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通过亲手实验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化学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能力。例如, 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学实验室, 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 比如实验过程中, 问学生:Fe Cl3和Mn 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能会回答说:是催化剂的作用, 并且通过实验发现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也不一样。学生通过实验,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会化学实验的方法, 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 联系化学科学史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介绍化学科学史实, 让学生多学习科学家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科学研究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精神, 为真理不畏艰险, 勇于探索, 勇于献身的品质。

(四) 加强习题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

通过习题训练可拓展知识面,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巩固知识, 学会触类旁通, 提高解题技巧, 培养应变能力。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处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审题时要求把题目中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和题干的要求以及自己知识体系融合在一起, 形成已知条件;有助于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利用科学的解题方法 (守恒法、极值法、差值计算、关系式法、公式法、图像法等) 培养科学规范的答题习惯。

(五) 加强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 拓展化学课堂教学空间,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铝锅用久了变黑, 是因为铝置换了水中铁盐产生了铁;烧水壶用久了会产生水垢, 是因为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受热分解形成碳酸钙, 附结在内壁上形成的;等等。同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践活动, 养成学生动手验证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总之,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 所要教给学生的远比这多, 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在课堂上, 教师应注意让课堂具有生命力, 注重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好奇心和成功心的培养, 而这需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 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 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 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台阶, 提供他们最需要的, 让他们得到想要的。

摘要:对于高中化学来说, 高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够做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是应对高考学生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学习工作。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 所要教给学生的远比这多, 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每个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

上一篇:科技局科普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杞人忧天解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