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2023-09-16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通俗古典音乐是当代一个重要的音乐形式。以通俗音乐丰富的表现形式对古典音乐经典曲目进行重新包装和演绎,从而达到两种音乐的完美融合。通俗古典音乐发展的背后是古典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将从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编手法两个方面对通俗古典音乐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和表现进行探析。

关键词:通俗音乐 古典音乐 文化融合

引言

通俗古典音乐是当代新兴的音乐形式,是文化融合和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古典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旋律经典、优美,通俗音乐表达形式丰富,表达手段多样,因此集二者优点于一身的通俗古典音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表达,是当前音乐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下面本文将从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编手法两个方面对通俗古典音乐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和表现进行探析。

一 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

1 融合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表达方式

通俗古典音乐是以通俗音乐的表达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重新演绎,因此通俗古典音乐具有融合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表达方式,这也是通俗古典音乐的基本艺术特点。古典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音乐曲目。通俗音乐则是近代发展起来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当前最广泛的听众基础。因此,融合了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通俗古典音乐在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上能够兼两者之长,以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表达音乐中的各个经典。通俗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通俗化,让通俗音乐经典化。通俗古典音乐可以从通俗音乐中汲取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具色彩的舞美效果,更具现代特色的时代气息,同时还可以从古典音乐中挖掘更具文化力量和内涵的音乐内容,从而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实现雅俗共赏的表达效果。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中国古筝独奏曲,在经过现代手段改编后,曲中添加了琵琶、笛子等其它中国民族乐器,成为了一首更具时代气息和古典韵味的中国民乐协奏曲。改编后的音乐由于增加了乐器从而使得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加强。此外,改编者还对原音乐节奏和衔接进行了更改,使得音乐更具动感的艺术表现力。通俗古典音乐便是在保留古典音乐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对音乐进行从音乐内容到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包装,使得这些古典音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音乐需求和感知变化。当代著名小提琴手陈美便是对古典小提琴演奏进行了大胆的通俗化改革,并首先使用电子小提琴进行演奏,将融合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通俗古典音乐表达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改编的《化蝶》既有古典音乐的婉转动人,又有现代音乐的激昂、壮美,将生死缠绵的爱情主题表达得更加彻底。改编后音乐在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由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时曲风秉承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舒缓、悠扬,喜悦、亲切,让听众如醉如痴而在表现两个人无法在一起时又采用电子小提琴激烈的演奏方式,将两个人与命运抗争的悲愤表现得壮烈、激昂。由于融合了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的两种表达方式,因此这首改编后的《化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其观众群体也包括了不同年龄段的音乐群体。由此可见,将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融合而成的通俗古典音乐,在音乐表现方面并没有失去古典音乐的文化底蕴和流行音乐的表现能力,也没有失去两个不同音乐受众群体的观众。不同的音乐爱好者都能在通俗古典音乐中找到自己所钟爱的音乐元素,并且喜爱这种新型艺术的表达方式。

2 对文化的多元化表达

无论古典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载体。即使单独分析古典音乐或者通俗音乐,不同地域的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也都有着文化上的差异,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欧洲的古典音乐就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通俗音乐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将古典音乐通俗化过程中所进行的通俗古典音乐中可以看到更多对于文化的多元化表达。古典音乐通俗化的发展背后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互相学习、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因此这个过程是对文化进行多元化表达和融合的过程。从层次上看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属于不同的文化形态。古典音乐是不同民族传统文化或者古典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中国的古典文化便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欧洲的古典音乐则体现着欧洲古典文化中对于礼教的规范和对科学的研究。而通俗音乐则表现的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状态下,普通大众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即以各种音乐形式和文化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情感,而不再过分强调表达的形式,打破形式上的束缚,是通俗音乐最主要的文化特征。

通俗古典音乐则是以更加开放、自由的形式对不同文化的表达和致敬。中国年轻歌手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从名称上看便是一首对古典音乐重新演绎的曲子。演员的服饰也深合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但在演唱的风格和唱法上,李玉刚则展现了在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游刃有余的演唱功底。其中,无论是对于歌曲通俗唱法的叙述还是对于歌曲升华时中国传统旦角唱法的演唱,李玉刚都演绎得尽善尽美。这首对于文化多元化表达的古典通俗歌曲一经推出,便深受不同层次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通俗古典音乐的文化魅力可见一斑。美国著名的跨界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一位融合古典和通俗两种演唱风格于一体的著名歌手。北京奥运会上她演唱的主题曲《我和你》让全世界人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空灵和现代音乐的激情完美融合的音乐佳作。而在演唱的背后,是莎拉·布莱曼音乐学习过程中对于两个层次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的结果。通俗古典音乐对于文化的表达内涵和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是对文化多元化表达的体现。

二 通俗古典音乐的创编手法

1 编配手法改变

在通俗古典音乐的创编手法中,编配手法改变是其最常用的创编手法。古典音乐虽然在创作的格式上不如通俗音乐那样自由和丰富,但其漫长的积累和沉淀是新兴的通俗音乐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古典音乐中经典、优美的旋律举不胜举,并且经过代代相传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于古典音乐中一些旋律的借用变成了通俗古典音乐创编的主要手法。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茉莉花》原本是一首江苏民歌,因为其旋律优美,流传甚广,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此被中国乃至世界的众多音乐家重新编配出各种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同样迷人的旋律,因为编配手法的改变而使得音乐在不同的地区散发出不同的色彩。上文所述陈美演奏的《化蝶》从创编手法上看同样是一首用通俗的编配手法对古典音乐进行创编的过程。创编者对这首古典的曲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编配手法的改变对曲子中的旋律情感进行加强,尤其在表达两个人在和命运进行抗争的旋律时,通过电子小提琴演奏的编配使得曲子的基调变得格外激昂、壮烈,这是传统旋律中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和文化效果。对于古典曲目创编手法的改变同样体现着不同文化在音乐表现上的融合。通俗音乐中自由、开放、丰富的创编方式体现着现代流行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自由、开放和丰富。因此,对于古典音乐运用现代文化的创编方式进行重新编辑是现代文化对于古典文化重新解读和演绎的过程。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多以单乐器表演为主,这源于中国传统乐器多取材于自然,因此单乐器演奏更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意境。而现代文化中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了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动力,因此人们在对古典音乐重新编配时,自然引入了更多的乐器来表现更加复杂的情感内容和文化内容。此前一些不曾有过的乐器搭配在新时期的通俗古典音乐创编中被全新地组合和搭配在一起。文化的融合为创编方式的融合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动力。经过创编后的通俗古典音乐在保留原古典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多元化的文化形式。

2 音乐元素的融合

通俗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音乐表现上也更加注重对各种音乐元素的运用。灯光、舞美、音效、服饰等都被十分重视地运用到音乐表演中。在通俗古典音乐中,创作者通过对各种音乐元素恰到好处的改变,将古典与通俗两种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上文所述的莎拉·布莱曼在一场演唱会中为了突出“月光女神”这一主题,设计者用圆形的幕布将舞台四周围起,并通过灯光的变幻营造出一个神秘的宫殿氛围并且根据演唱的曲目而不断变化着场景。在演唱《月光》时,站在舞台中央的身穿黑色纱裙的莎拉的歌声在上空悠悠地回旋,舞台布景随着天籁般的音乐变成了一个广裹的夜空,上面点缀着星光。无不带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演唱会灯光的运用可谓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音乐的脉搏,如同人的情绪一般非常好地调节了现场气氛。当音乐的旋律低缓时,灯光也变得暗淡。当莎拉演唱《今夜无人入睡》时,原先一直固定不动月亮形状的天桥这时开始旋起来,此刻身穿一身金光闪闪的演出服的莎拉站在天桥的顶端。当莎拉用她那极具难度的高音唱出歌曲最后一个音符的瞬间,舞台上所有灯光全部聚集在这位女神身上。完美的舞美、灯光和音响效果为这场融合古典和通俗音乐元素的演唱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次完整的音乐表演是由各个音乐元素组成的,因此通过不同文化风格、艺术风格和音乐风格的音乐元素组合而成的通俗古典音乐对于音乐和文化的多元化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古典音乐元素中的旋律和主题是灵魂,而通俗音乐元素中的舞美、灯光、音效等形式是躯体。两者的完美融合必然塑造出具有灵魂,表现充实的音乐文化作品。同时,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合也体现着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具有更具时代性的文化创作。

3 音乐结构的改变

对古典音乐结构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变,创造出兼具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结构的新型音乐是通俗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每一首音乐的创作都源于那个时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者的情感状态。在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音乐人对于古典音乐尤其是一些经典音乐曲目只有传承而稍有创新,更不用说改动。代表着文化融合的通俗古典音乐由于丰富了音乐的创作手法,因此便开始了对古典音乐结构改变的创新式设计。例如,现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便善长对古典音乐结构进行创新和改变。在他演奏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不但承袭了贝多芬的庄严宏伟以及与命运顽强抗争的音乐精神,同时用动感而鲜明的节奏把贝多芬的这首乐曲“摇滚”化了。在演奏的开头,理查德·克莱德曼采用了猛烈的键盘敲击来表达命运所具有的壮烈、激昂等主题属性,之后又改用辽阔的旋律表达了与命运抗争胜利之后的安宁与喜悦。前后音乐结构的巨大反差将贝多芬的名言“如果这是命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曲的原结构虽然同样用于表达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主题,但强烈之中缺少变化,所以表达的情感虽然强烈却并不丰富。理查德·克莱德曼对这首乐曲结构的改变无论从情感的表现上,还是音乐的变化上都是十分成功的。由于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代表的音乐结构,这首改编后的钢琴曲也成为了通俗古典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符号被广泛研究。

结语

古典音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那些经典、优美的旋律是人类千百年来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以通俗音乐的表达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新的创新和演绎是当代对古典音乐重要的传承方式。通俗古典音乐不仅表现着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融合,也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从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编手法两个方面对通俗古典音乐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和表现所做的分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和古典音乐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华、张邵然:《怎样看待用通俗手法演绎古典音乐》,《科技风》,2008年第10期。

[2] 南政:《声画辉映——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2期。

[3] 费元洪:《对古典音乐现状的一些思考》,《音乐爱好者》,2006年第2期。

[4] 叶莉红:《古典音乐的通俗化传播》,《新闻知识》,2006年第10期。

[5] 梁丽丽:《“高雅”呼唤“娱乐”——古典音乐走进大众路在何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作者简介:崔荣汉,男,1973—,吉林九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萨克斯管与单簧管演奏,工作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新课程实施已经近一个学期了,笔者在教学中也尽力去关注音乐本体,新理念和新课堂实践的碰撞冲击,给高中音乐课带来更多新的契机。

让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鉴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聆听。我认为要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听赏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反复聆听,让音乐先打动老师的心,音乐才有可能从老师的心中流淌出去感染学生。教师能感受到音乐形式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独特鲜明之处,就是你要让学生关注音乐之处,也就是你要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森林里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一课中,我通过反复聆听A段的三个片段,发现其中音乐形式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段音乐,作品只使用了排箫一种乐器,我让学生关注音区的变化是由中音区、高音区和低音区三个乐句构成。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音区变化?学生很自然想到这是要表现在树梢上不同位置跳跃的小鸟。第二段音乐,我让学生关注乐器音色的变化,增加了扬琴,学生的理解是“渐渐热闹起来了”。一女生听完之后说“是流水的声音”。第三段音乐,我依然让学生聆听音乐旋律的变化,第一次学生没听明白,我又播放一次,他们终于发现扬琴是对排箫旋律的模仿,他们说“小鸟在聊天”。在这首乐曲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聆听音乐,其音乐形象自然也就鲜明了,学生理解音乐也变得十分容易,而老师的讲解也变得丰满,避免空洞和无力。

让学生关注音乐活动

要精心、谨慎地选择让学生关注音乐的有效活动。教学活动应当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围绕音乐展开,能让学生关注音乐。

我听过一节高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老师为了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动”起来,就让高中生做律动:一边唱《欢乐颂》主题,一边跺脚加捻指,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手脚免得使自己乱了套。高中生的“动”和“静”不体现在体态上,音乐中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我在《鼓乐铿锵》一课中就安排了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活动,但如何做更为有效呢?鼓,是要让学生尝试打的,怎么打?打什么?在这一课中有一首《滚核桃》就是利用鼓的各种演奏技法和音色表现生活场景,那么鼓的各种音色就是要学生关注的重点。我将“体验鼓的音色”活动分成两步:第一次体验是在看《滚核桃》演奏之前,让学生尝试“你能想到几种鼓的演奏方法和音色?”学生思维很活跃,这个体验对他们有挑战性:第二次体验是在看了《滚核桃》演奏之后,模仿你所记得的演奏方式,学生也很积极地主动体验。通过两次对鼓的演奏体验,学生对鼓的演奏技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二次。

所以,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效,什么才是有效呢?就是能解决某个实际音乐问题的活动,可以是让我们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活动,也可以是让我们记住音乐某些特征的活动。

知识与概念的讲解不要与音乐脱节

美国高校的音乐教材《音乐的体验》一书中提到,指导学生知识要直指音乐本身。仍旧以《音乐鉴赏》教材为例,民歌《刨洋芋》中提到了“合头换尾”和“换头合尾”两个知识,我发现等学生自己唱熟旋律之后得出结论远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效。同样“鱼咬尾”知识,也是要学生在熟悉音乐《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之后分析得出的结论。

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列为三维目标之一,专家和许多一线教师都呼吁知识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是学生将来独立学习音乐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知识概念的讲解可以向高校的理论课一样,要把知识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渗透。比如。清唱剧与歌剧的概念认知,可以在看完两种艺术表演之后让学生先总结,之后对照正确的概念描述,那么这样概念的获得必定是生动、清晰和深刻的。

巧用“比较”关注音乐

比较,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非常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各种音乐形式要素在作品巾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利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认识音乐的本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内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认知也可以通过“比较”来获得。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可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授课的内容、目标,不要背离音乐的本体。“关注音乐”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渗透在我们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强对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促进高中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提升。众所周知,音乐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这门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其中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能力;教学策略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门极为独特的艺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联想,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

众所周知,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不同的音乐素材也会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共同发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精髓和内涵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1]。如在对《春天的故事》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播放这一作品,让学生将歌曲与画面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思想和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音乐的教育和熏陶,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如在鉴赏《光荣与梦想》这一作品时,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还能明确自己的梦想,进而为之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可以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为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实践形式的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鉴赏“鼓乐铿锵”这一节中的作品《滚核桃》时,教师可在不对作品做任何介绍的情况下,让学生聆听一段鼓演奏的音乐片段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功底和音乐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效促进高中生音乐素养的提升[2]。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和文字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给大家讲解介绍,教师做点评或者补充。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评价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这些教学方法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从而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多数高中生都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适当地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联系的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多元化的音乐美,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教学“京剧传统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作为导入。如《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了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中。这首歌曲也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听到这首歌会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也起到了复习和回顾已学知识的作用。像这样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还有很多,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三国恋》《在梅边》等,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其引入课堂,以此提高学生对京剧传统戏的欣赏兴趣。

(四)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和落实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歌唱表演的创编、音乐角色表演的创编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4]。

如在欣赏“鼓乐铿锵”这节以我国民间打击乐为主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创编表现紧张不安的、兴高采烈等各种不同情绪的节奏片段。如在欣赏“丝竹相和”中的江南丝竹乐作品《中花六板》时,在给学生讲解了“放慢加花”的创作手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这种创作手法创编一段旋律。又如欣赏“柏辽兹”这课的《幻想交响曲》时,在反复聆听主题音乐的铺垫之后,可以让学生创编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舞步和舞蹈动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

积累丰富的音乐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5]。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学过的歌曲和音乐,只有经过反复聆听,才能延长记忆时间,做到对音乐作品的积累。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歌曲进行背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也能增强音乐作品的积累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音乐作品,这样既能拓展和延伸课堂鉴赏的内容,也能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课外音乐作品。

如教材中的“西方音乐”这块内容,大部分的课题都是以音乐家命名,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肖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鉴赏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还需要让学生适当了解这些作曲家其他的重要音乐作品,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整理有关这些作曲家的其他音乐作品,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记忆、整理的过程,也正是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新时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从而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艳.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28).

[2]路好云.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

[3]李学舫.浅谈高中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0).

[4]李巧.浅谈高中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

[5]吴涛.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9(10).

【作者简介】

郑向红(1979~),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育。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能力;教学策略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门极为独特的艺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联想,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

众所周知,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不同的音乐素材也会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共同发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精髓和内涵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1]。如在对《春天的故事》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播放这一作品,让学生将歌曲与画面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思想和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音乐的教育和熏陶,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如在鉴赏《光荣与梦想》这一作品时,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还能明确自己的梦想,进而为之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可以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为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实践形式的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鉴赏“鼓乐铿锵”这一节中的作品《滚核桃》时,教师可在不对作品做任何介绍的情况下,让学生聆听一段鼓演奏的音乐片段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功底和音乐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效促进高中生音乐素养的提升[2]。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和文字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给大家讲解介绍,教师做点评或者补充。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评价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这些教学方法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从而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多数高中生都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适当地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联系的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多元化的音乐美,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教学“京剧传统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作为导入。如《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了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中。这首歌曲也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听到这首歌会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也起到了复习和回顾已学知识的作用。像这样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还有很多,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三国恋》《在梅边》等,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其引入课堂,以此提高学生对京剧传统戏的欣赏兴趣。

(四)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和落实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歌唱表演的创编、音乐角色表演的创编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4]。

如在欣赏“鼓乐铿锵”这节以我国民间打击乐为主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创编表现紧张不安的、兴高采烈等各种不同情绪的节奏片段。如在欣赏“丝竹相和”中的江南丝竹乐作品《中花六板》时,在给学生讲解了“放慢加花”的创作手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这种创作手法创编一段旋律。又如欣赏“柏辽兹”这课的《幻想交响曲》时,在反复聆听主题音乐的铺垫之后,可以让学生创编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舞步和舞蹈动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

积累丰富的音乐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5]。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学过的歌曲和音乐,只有经过反复聆听,才能延长记忆时间,做到对音乐作品的积累。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歌曲进行背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也能增强音乐作品的积累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音乐作品,这样既能拓展和延伸课堂鉴赏的内容,也能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课外音乐作品。

如教材中的“西方音乐”这块内容,大部分的课题都是以音乐家命名,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肖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鉴赏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还需要让学生适当了解这些作曲家其他的重要音乐作品,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整理有关这些作曲家的其他音乐作品,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记忆、整理的过程,也正是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培养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新时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具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从而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艳.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28).

[2]路好云.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

[3]李学舫.浅谈高中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0).

[4]李巧.浅谈高中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

[5]吴涛.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9(10).

【作者简介】

郑向红(1979~),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育。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關键词:鉴赏课程;作品分析;方法创新

一、艺术作品分析与鉴赏教学的总的思路

音乐发展史的全过程所揭示的音乐美的本质和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艺术源于生活,所有的音乐作品从美学理论上来看,其产生发展基本源于音乐模仿说,音乐情感说、音乐愉悦说、音乐形式说产生这四大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高中音乐鉴赏课围绕音乐作品鉴赏与评价展开的课程。音乐鉴赏课以及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一是音乐作品的欣赏与体验,二是音乐作品的审美与评价。(由于音乐作品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密切联系,又与相关艺术作品如美术、戏剧、舞蹈、雕塑、建筑息息相关,所以这里我们讨论作品时不再局限音乐作品,所以以下均冠以艺术作品艺术家来进行讨论。)首先必须解决如何正确的分析评价中外音乐史上的众多音乐作品的问题。那么分析评论的思路和框架是什么呢?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备课、讲评的意义十分的重要。

法国艺术评论家哲学家丹纳在他的著名著作《艺术哲学》提出的思路为艺术作品鉴赏分析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他的思路借鉴了生物遗传学、人类发展学、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丹纳认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生活、家庭、社会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周围的艺术家圈子有着密切关系;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各种要素的影响,更和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重大事件、艺术潮流、社会审美追求、观众趣味密相关。从遗传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结合艺术哲学,丹纳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就像一颗种子和植物的生长一样,需要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周围的环境对这颗种子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参阅有关艺术评论的著作,我把丹纳的观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分析艺术品的基本框架,经检验教学效果良好。以下为分析作品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1.有关音乐知识、乐理知识及这些知识演变过程的有关情况。对关于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基本理论、技能技巧的特点与技法的研究是作品鉴赏研究的基础。因为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手段与音乐作品的基本观念与风格流派的产生与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紧密相连的。

2.艺术家生平→艺术家的周围环境→艺术家所处的艺术圈子对他的影响。丹纳认为:一件艺术品和某一艺术家的作家的其他作品有着内在联系,我们还要研究他所处的艺术家圈子对他的影响,最后要对该艺术家所处流派的风格特点的分析研究。

3.还有要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周围环境进行分析:艺术作品往往受社会政治、科学、文化、经济、宗教、民族、风情、地理、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影响。我们要研究同一时期或历史上各艺术流派对此作品的影响,梳理产生此艺术品的直接、间接原因、艺术家、作曲家的政治观点、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婚姻及其他情况、研究具体时代的观众的审美情趣对此艺术品和艺术家艺术流派的影响。

4.我们还要研究画家、雕塑家以及指挥家、演唱演奏家对作品的诠释过程进行研究。如我们要对艺术的表现过程以及二度创作(演奏家和观众在鉴赏阶段的第二次艺术创造)进行分析,还要从历史、现实、审美、道德以及社会意义、人类文化学意义上来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政治历史地位等等。

5.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角度,从艺术品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关系来考证艺术作品的作用地位。还要指导学生从艺术作品的演绎展示创作的角度来进行艺术实践。只有这样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才能深入人心获得最丰富的教学成果。以下是这个思路的基本框架,由于篇幅不够只能简单呈现。

二、教师的备课

1.在课题目标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备课注意十要点:

(1)教学模式的确定(大方法——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理论化的样式)。新课程就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理论模式和教学体系和教学样式;

(2)研究教材;

(3)确定教学目的与任务(课题名称);

(4)素材选择;

(5)教学活动设计(体验与创作表现);

(6)确定教学方法;

(7)作业设计;

(8)教学过程与的各个环节(逻辑关系)安排(教学程序);

(9) 评价方法;

(10)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

音乐教师备课要备艺术,备音乐。注重音乐课的音乐性。

音乐课的备课与其他学科的备课的区别在于音乐艺术性。要特别注意:音乐学科的备课,要重视备艺术,备音乐。注重音乐课的音乐性。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于备课与上课,两者的关系如同演奏家的台下练习和台上的表演那样密切相关。

具体步骤是:

(1)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最好版本的音响资料,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有关文字资料和谱例;

(2)根据作品分析的基本框架,对作曲家及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参考该作品的权威评价;

(3) 以欣赏者的身份反复聆听作品的音乐内涵、准确把握其情绪,并试图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形象和基本情绪,分析介绍作品;

(4) 上升到审美评价的高度、对作品进行概括评价;

(5)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 教师备课要备作品。要注意音乐素材选择的有效性。

教师要特别重视会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用音素材。要注重音乐作品选择的艺术性、准确性、新颖性、经典性。什么是好的音乐素材?

(1)音乐素材必须美。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显现音乐本身美感,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音乐审美体验与享受的过程;

(2)音乐素材的经典性、艺术性、思想性、可听性具佳的作品,以及注意与教学目标联系的紧密性;

(3)音乐素材的稀有性、珍贵性、是难得一见、难得听到的、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心理联系密切的、审美内涵丰富的、情景交融的;

(4)素材的准确性——素材必须与课题形成艺术性的、人文性的紧密连接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平安歌、劝奶歌、呼麦)

(5)改善欣赏素材陈旧现象,作品选择范围必须扩大。二十世纪学院派、先锋派流行音乐以及丰富多彩世界音乐、大量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等都可以进入教学领域,并且可以在欣赏表现创作中活用。例:巴托克、瞿小松、勋伯格等作品的活用。

(6)艺术素材——是艺术课堂中艺术美的直接表现,因此艺术素材必须认真选择筛选、剪辑、拼贴优化,围绕课题形成某种系统。音乐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是构成音乐美的重要因素,素材的艺术性与内容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注意欣赏视觉化现象。

3.对教学对象的认识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刚升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从思维特点来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的形式的过渡阶段。其特点为:形象或表象逐步让位于概念,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反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童话小说或电视剧的内容,以情节与形象来描绘音乐,对富于哲理的交响乐作品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以模仿论而创作的描写性音乐和愉悦论而创作的游戏性音乐易于接受,而对以情感论和形式论及丰富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创作的富于哲理、音乐内涵丰富的交响乐作品则难以领悟。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育基本成熟,经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能力增强,已进入抽象逻辑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反映在音乐欣赏教学上,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从教师那里了解具体答案和现成的结论,随着欣赏能力的提高,希望教师讲解作品时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他们更希望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对音乐作品他们乐于谈自己的感想和体验,有时甚至能发表令人惊叹的议论,同时也出现对某些音乐作品和作曲家们的偏爱,对世界音乐经典之作即便可能出现欣赏时的困难,也乐于尝试甚至自己去查找资料。高中学生阅读广泛,情感世界丰富,他们富于同情心正义感,对爱情主题的作品已有自己的认识,对美好事物和人类崇高理想充满渴望,想象力丰富同时充满激情,但是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时还有局限性,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帮助。

三、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讲解

“音乐开始在语言的尽头”,“音乐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是作为教师,还必须对我们的学生“讲”音乐,这也是音乐欣赏课讲解的困难所在。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讲什么和怎样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作品和作曲家的分析介绍必须全面客观,所介绍的内容必须确有根据并有助于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

(2) 能够由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和讨论得出结论的作品,就应该尽量提供空间交给学生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能力。

(3)对可能引起听赏障碍的音乐术语或学生未掌握了解的音乐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时,必须注意和音乐结合,从感性到理性;

(4)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采用聆听为主,感受体验在先,学生探索研究,教师学生讨论点评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听赏音乐的欲望,创造听赏特定音乐作品所需的心境。例如对某作曲家伟大人格和辉煌成就的赞美所引起的崇拜,对音乐作品中的人物或作曲家不幸身世的介绍所引发的同情、对异国情调神奇景像的描绘,甚至使欣赏者出现角色转换的状态,恍惚间和作曲家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达到欣赏音乐的最佳状态;一方面教师应该采用不加先期作品介紹的方式,组织学生先聆听聆听音乐,然后各自谈自己的直觉体验。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以后将大量听到的没有任何说明的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与分析理解能力。

(5)要防止对号入座式的对音乐具体而详尽的解释,因为任何具体的文字(语言)解释都会产生音乐欣赏时艺术想象的限定性,更应避免的是教师对音乐作品还未理解就去硬作生硬解释,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多年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音乐所表达的最富魅力、最富感染力的东西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音乐艺术只能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聆听体验加表现——才是音乐本身的东西。这也是肖邦反对他人解释自己作品的原因之一。

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对比法

对比是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白色与黑色放在一起,白的更白,黑的更黑,两者经过比较,各自特色更加鲜明。音乐也是如此,强与弱、快与慢、高与低,把彼此截然不同的因素放在一起讲,能较好地效果,在音乐作品中,音色的对比、音量的对比以及情绪的对比、形象的对比、曲式结构中的不同性质的音乐对比处处可见,ABA三段体ABACA回旋曲式中,都存在着音乐诸因素的丰富对比,例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第四段“钟声”就可称之为对比手法的典范,A段中欢快钟声的主题所暗示的婚礼喜庆的场面,B段中新嫁娘薇叶特柔美纯情同时满怀忧郁痛苦的心情,形成同一时空不同人物的复杂情感的对比,作曲家利用对比法表现不同情感不同形象,欣赏者也借助对比去领悟音乐。

2.改变法

对初等水平的欣赏者,采用改变原音乐作品中的某些要素,使其基本音乐形象出现变化,从而让学生领悟音乐表现手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例如,用钢琴演奏某一乐器(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然后改变音区,或逐渐上移或下移,或改变速度,加速或减慢,音量上也相应变化,最终导致音乐形象的明显改变,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描述感受。这种方法对于音乐基本要素的讲解,形象生动,效果较好。现在已经有了多种音乐鉴赏和创造表现方面的应用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多功能进行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讲解讨论法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当某些特定的音色(某乐器的音色)、特定的节奏或音乐形象出现时,为了使学生及时将某些概念和具体声音相互联系,教师应该及时插话提示(一般稍提前一点或同步进行)。例如对音乐作品段落变化,主题形象或乐器音色的变更的提示。除此之外,教师的讲评在作品欣赏前和作品欣赏后都可进行,有时教师可以只提问题,让学生听赏作品后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欣赏效果好,又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参与性。

4.利用艺术综合课程的课程理念,进行作品分析,采用影像视频、DVD设备加强音乐作品讲解的形象性、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受,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古典艺术是受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产生的,巴洛克音乐则受到尼德兰绘画、意大利、法国的雕塑与文学作品的影响。音乐和视觉艺术相互影响的情况还有许多,我利用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讲解德彪西的音乐,用希腊式建筑的平衡对称讲解音乐艺术中的曲式关系,取得较好效果。

5.对鉴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与革新

(1)高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可以将鉴赏教学与创造教学进行连接。为創造表现而聆听,为模仿借鉴而鉴赏,可以使音乐的创造表现与音乐艺术的欣赏教学形成内省外放的互动关系,形成发展创造力的环境。在明确创造表现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聆听作品感受音乐艺术之美,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创造性人格,建立起音乐的创造表现所需要的情感与创造欲望。从创造表现的角度进行音乐艺术创作表现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聆听,通过模仿与借鉴,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使学生最终成为真正的聆听者、审美欣赏者和音乐艺术的创造者。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欣赏和表现、创作教学活动中灵活进行。

(2)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特征进行的课程。音乐必须唱、奏、聆听;美术必须观赏、画、做,进行实际操作。总之:在创造表现的过程中,在观赏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获得艺术创造表现的愉快!鉴赏课程应该和创造教学相结合。这是新课程标准特别主张的理念,也是艺术学科学习,获得技能技巧,发展创造表现能力的必然途径。

(3)我们结合创造表现模块的教学,将必修课与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设计多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比赛、书画摄影比赛、合唱比赛、戏剧舞蹈演出等多种艺术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表现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艺术能力创作能力。

五、有关考试方法的尝试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直觉理解力,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取得均衡发展,在系统的大量选听分析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各种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对音乐艺术的整体认识和较强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了解生活、认识世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音乐欣赏课的考核方法上进行尝试并制定了具体办法:

高中音乐欣赏选修课的考核,应着重于学生对实际音乐作品的评价能力和对所学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考试可采用以下多种方法进行:

(1)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应以音乐评论短文的形式,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

(2)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对未听过、教师未曾分析、介绍过的音乐作品,采用写论文的方式进行分析评论。同时通过音响鉴别和笔试的方法分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音乐素质测试、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和对不熟悉作品的评价水平为最终成绩。

(3)从音乐艺术的特点来看,聆听是感受体验,创造表现则是外放。将创造表现与聆听体验结合起来,使音乐鉴赏与音乐实践类活动相辅相成,将体验感受与创造表现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赋予学生真正意义的音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我们改革鉴赏课为鉴赏创作一体化课程,使之变为创作课,学生可以借鉴鉴赏课的意念,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进行表现。最后考试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是艺术评论的论文,也可以是一个多媒体音乐作品,还可以是一个DVD的小电影作品。怎样考试,考什么,可以由学生与老师协商。

以上是我校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改实践的情况汇报,恳请各位同行及专家帮助和指导。我们将借这次研讨会的机会,向兄弟学校学习,进一步钻研教育理论,使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取得更大成绩。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6篇

一、古筝音乐鉴赏内涵

鉴赏是高于欣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它要求有更高的感悟层次, 甚至是有所启发。音乐鉴赏是一种听觉的鉴赏, 通过耳朵来感受音乐, 感受其中的艺术, 并且能延伸到其他感官, 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所以音乐鉴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审美活动, 过程复杂, 感官复杂, 同时作用方面和显示意义也是复杂的。

古筝音乐鉴赏自然是对古筝音乐的一种审美活动, 对古筝形式美的感知, 从弹奏者抚琴的姿势, 到神态, 到眼神和表情等;从古筝的音色、节奏, 甚至是激荡的氛围等。其鉴赏内涵要求加入情感, 产生情感的深入体验, 并且能有所联想, 有所活动, 更有所创造。将不同的创造性思维集合在一起, 通过有规律, 有顺序的欣赏和心理活动使之更加有实践价值。通过对古筝音乐的鉴赏, 要感受古筝独特的美, 更要有触动心灵的感觉。

作为古筝的弹奏者, 首先便是要学会鉴赏古筝音乐, 分辨其弹奏方式, 品味其弹奏优劣等。只有懂得欣赏, 才懂得展示;只有懂得展示, 才懂得交流;只有懂得交流, 才会有所进步。这就是古筝音乐鉴赏的内涵, 无论是对普通的听者, 还是对古筝音乐的弹奏者和学习者, 这都是必须的, 当然后者的水平要求更高一些, 方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创新, 继承古筝音乐文化, 传递中国传统艺术。

二、古筝音乐鉴赏的具体方法

1、具有古筝音乐鉴赏的情境

这里的情境指心境和环境, 因为古筝音乐鉴赏是一个主动欣赏的过程, 如果内心不具有这种主动性, 又如何能融入到古筝音乐当中, 甚至是产生鉴赏情感和评价内容呢?而且即便是对古筝一窍不懂得人, 有时候也能品味古筝, 这是因为他有鉴赏的欲望, 便能从内心去感知, 虽不知乐理知识, 但是能从自己的情感角度进行分析。所以要想更好的理解、鉴赏古筝音乐, 需要先学会倾听。要主动体验音乐, 这样才能有所感受, 用聆听代替听, 其效果要更加突出。另外一个情境便是环境, 指听音乐的一种身处环境, 如果过于嘈杂, 定是无法好好投入其中的, 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其鉴赏水平和感受会大大降低。因此要有一个好的心境, 好的环境, 潜心品味, 才是古筝鉴赏第一步。

2、注意听觉听力的培养

从古筝鉴赏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个“听”的过程, 自然要依赖于听觉, 所以一个好的听觉非常有必要, 没有听觉便不可能存在鉴赏。古筝的表演对象是广大群众, 确切来说是他们的耳朵, 所以要了解自己的消费者, 尊重他们的耳朵。因此在古筝鉴赏时, 需要一个好的音响, 这是物质基础, 否则是无法给予耳朵好的音乐感受的。而作为音乐鉴赏者, 则要准备这样的物质基础, 认识到音响感知是鉴赏音乐的基础, 是不能够马虎的。另外, 培养听觉和听力, 还需要日常的练习, 辨别音色, 并且多听一些古筝音乐, 增加乐感, 日积月累, 会有听觉上的很大进步, 这是软性条件。

3、鉴赏要深入内涵

古筝音乐鉴赏, 不是你听出是古筝弹奏的就可以了, 这是太过初级的要求。鉴赏需要深刻感悟筝曲的意境, 体会其美感, 并且深入了解深邃的内涵。再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古筝弹奏者形式美的感知, 更要从其技艺, 甚至情感方面入手, 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音乐品味。而对于弹奏者来说, 便是要求提高自身弹奏外在之外, 还要注意自己对乐曲的把握, 将情感注入轻重, 在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度上下功夫, 给观众更加真切的感动。

4、鉴赏要注意意境联系

鉴赏自然不能只是对音乐外在的赏析, 而是要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 联系自身, 产生更美的意境。在鉴赏古筝音乐时, 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明白弹奏曲目的高低起伏, 紧急缓慢, 更透过表面来体会情感, 感受作品本省的意境和内涵, 加深品味层次。

总之, 古筝音乐鉴赏需要把握内涵, 直击作品身处, 更感受抽象的情感, 与自身产生共鸣, 唯此鉴赏, 才能品味真挚, 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好。

摘要:古筝是比较古老的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比较特别, 具有很强的辨认性, 适合雅俗共赏, 受众较广。而且古筝算是民族乐器, 古往今来有音乐大家演奏其乐曲, 不仅提高了自身弹奏古筝的水平, 更提升了音乐方面的造诣, 展现出良好音乐展示力。古筝音乐的鉴赏需要从其内涵入手, 了解古筝的历史和文化, 倾听其中的脉络跳动, 才能更好的品味作品, 感受筝乐之美。本文笔者从古筝音乐鉴赏的内涵出发, 浅谈具体的鉴赏办法。

关键词:古筝,音乐鉴赏,内涵,方法,情感

参考文献

[1] 柳青.论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J].黄河之声, 2013 (12)

[2] 顾硕.浅谈古琴、古筝的文化内涵与雅俗音乐的审美并存[J].音乐创作, 2013 (12)

上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证券投资股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