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小学音乐范文

2024-07-25

律动小学音乐范文第1篇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律动小学音乐范文第2篇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当今在世界上运用广泛、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他的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体态律动、即兴音乐活动及视唱练耳,其中体态律动是最突出最核心的一种教学法。本文是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如何应用到西藏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思考,把西藏歌舞“阿谐”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阐释民间歌舞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西藏中小学

一、达尔克罗兹及体态律动

一生从事于音乐教育事业的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年)是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865年7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从1910年开始到至今天,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影响着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也对后世的音乐教育家给以深刻的启发,而且对于形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也有先导和积极作用。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是由视唱练耳、即兴音乐实践和体态律动三部分内容组成的,其中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体系最核心的一部分。体态律动是从音乐入手,把学生听到的音乐由学生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出来。“达尔克罗兹所进行的‘韵律教育’或称‘体态律动’在当时的法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词汇。为了表达‘音乐与身体律动’这个概念,他使用了一个自造的法文词组‘Gymnastique rythmique’。这个词没有办法翻译成为英语,因为在英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约翰·哈威(John Harvey)首先使用了‘eurhythmics’这个词,直接翻译是‘优律动’。因为‘eu’是拉丁文前缀,表示‘优秀’‘赞美’的意思。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解释是‘与韵律活动表现相联系的美好感觉’‘头脑和四肢的和谐以保证四肢有节奏地运动’。”[1] 体态律动是以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富有表情的姿态表达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是以身体的律动更积极地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也能更好地通过肢体的律动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总之而言体态律动是一种审美体验。

二、 西藏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基本概况

从音乐课堂开设、教学情况、教学设备分析,近几年来在西藏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音乐课堂基本上能够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进行实施,课堂设施也已经逐步地完善,一些学校有舞蹈教室、乐器室、合唱教室及音乐教室等,但是学校的班级多,上音乐课的教室少,大多数班级很少有机会使用音乐教室。从师资情况来看,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西藏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从学历上基本达到本科及以上水平,在教师培训方面也已经逐步得到改善,如在区内实施了西藏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国培计划。除此之外,在区外进行相关培训,例如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学习等。经过培训的老师把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使西藏中小学音乐教育得以发展。如:奥尔夫、柯达伊以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等先进的国外教学方法及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中,但由于条件等限制,大多数教师还是引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音乐教师开展专门的培训班或进修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西藏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及不足之处。例如音乐课堂创新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音乐教育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非常重视课外音乐活动,也开展各种艺术节,但从学校的音乐课堂教育掌握的资料来分析,音乐课以唱歌和欣赏为主,其次是表演和创作性的活动,因此,音乐表演和创造性活动相对薄弱,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艺术教育的特质就是实践,上一节音乐课不仅是要唱好一首歌,而是让学生们能感受和体验这首歌的真正意义,以及通过这些来激发对音乐创作的欲望。有些学校在表面上进行表演与创作性活动,例如有时间或空间的前提下,老师会给予孩子们一点时间,而这种活动是表面形式的,教师不会管太多也不会参与到里面去,甚至有些学校老师怕学生在课堂捣乱、怕麻烦,表演和创作性活动老师自个儿在讲台上表演给学生看,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这样的表演和创作性活动意义不大。笔者认为小孩天性活泼,这种教学法与学生的需求相悖,西藏大部分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轻视或缺少了学生亲身表演与体验音乐的活动,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中完成每堂音乐课的内容,在教师教学思想上没有“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的观念,因此,学生感觉不到音乐的审美和音乐本身的价值,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有互动性的活动,摆脱沉寂的课堂气氛,快乐地学习,以增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只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符合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教育理念。

(三)改进方法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很大作用。因此,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要注重学校音乐教育,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们创造的时间以及表演的时间,使学生不仅对音乐课感兴趣和喜欢,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内在的美。西藏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创作性活动,而恰恰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是以通过节奏或运动的方式来跟音乐结合的一种教学法,而这种教学法非常适合小学和幼儿音乐教育,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音乐。可是,在西藏就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培训方面虽然不少骨干教师参加过国培等培训,但是我们培训的老师毕竟是少数,我们要把参加过培训的老师通过交流或讲解的方式来进行辐射和带动各个地方的教师,尤其是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音乐教师。另外,可以让音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更新教后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西藏的音乐教育。

三、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进入课堂里

体态律动是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美。达尔克罗兹看来,音乐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的反映和表示出来的内容。音乐跟人的各个器官是息息相关的,人们用器官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并且是通过心灵和感觉的体验。视觉体验是人的第一感受力,在印象深处完美想象空间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才能理解音乐和感受最美的音乐价值。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有表演性强的歌曲,让学生们用自己身体的每种器官,比如说手、脚等来打节奏,或者设定一些带有节奏性强的韵律音乐,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舞动起来。如:强是跺脚来表现,弱是拍手来表现,次强那用拍肩膀来表现等。恰当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促进孩子们对音乐运动感觉的培养。还有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具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感曲目,首先介绍曲目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韵律动作,以培养学生的律动感觉与音乐修养。“当然,入门教学是最需要精心设计的。乔治、露易斯等人在《20世纪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体态律动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们是聪明的、敏感的、富有艺术情感的,只要是他们想要懂得并感到需要的,他们都能够学会。如果看上去学生们有点困惑,那不是因为他们愚笨,而是因为教师还没有找到有效方式来呈示学习材料。这种有效的方式在早期教学阶段,就是游戏活动,或者是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练习活动。”[2]

四、实施的案例(体态律动进入校园的民间歌舞课堂——阿谐为例)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就是它的立足之本,就是一种生存的灵魂。同样,如果你要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学校是传播民间音乐文化很好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保护是封闭性的,而传承是开放性的。在民间音乐中阿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间艺术活动,是西藏人民自古以来建筑房屋必不可少的一种劳动歌舞。阿谐是西藏人民群众在平时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一种节奏性很强、情绪欢快的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体态律动注重的是节奏以及身体的律动,阿谐正是节奏性很强很欢快而且边唱歌边打阿嘎的一种劳动歌舞。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即不能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应该是脱离影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和情感的体验。”[3]所以教师给学生们教唱阿谐之前首先要放阿谐的歌或一首民间劳动歌曲,给他们一点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身体的运动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其次老师指导学生,介绍阿谐的舞蹈动作。阿谐的动作全都用的是左手来完成,右手从头到尾是握住“勃度”(一种约一米半长的木棍,插在圆形的石板中间圆孔上,用手握住木棍敲打阿嘎或土的一种工具)敲打阿嘎,在唱歌的前半拍时会打一次阿嘎。打阿嘎时的动作有很多,最简单而最普遍的动作有用右手握着“勃度” 敲打一次的同时左手抬到自己的左耳高度绕腕然后下来再敲打两次的反复动作来完成的。(劳动者的动作要有力度,而且要有速度)其次,开始学唱部分,老师先唱一遍让学生们听,老师再唱一遍让学生们动起来,就是让学生们舞动起来或是由学生们的身体各部位的活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的速度。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边唱边跳,使学生们促进音乐感及体会节奏感。最后,用阿谐舞蹈节奏来创作拍手或跺脚的节奏运动游戏。比如:山南地区桑日县的阿谐简谱,旋律的节拍以四二拍为主,中间也有一个小节的四三拍,所以我们前者可以创作跺两次脚拍两次手后者只拍手的律动来完成,在节奏游戏中让学生们学会强弱以及渐强渐弱规律,重点是学会默打节奏。这种游戏在达尔克罗兹称为“内心的听觉”是一种想象和默唱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令或口令下完成的游戏。例如:速度是按老师所给的来完成,老师喊一、学生强拍节奏,二、学生们弱拍节奏,三、学生停止拍手,用心默打节奏,如果学生开始不会默打时,可以借用自己的身体的其他肢体部位如头、肩膀、甚至用舞蹈来表示拍子,上述是强弱的练习法。渐强渐弱的学习方法,例如:坐成半圆形的教室里老师从两边指到中间,坐在两侧的学生开始往中间逐渐打节奏变渐强,相反渐弱,从中间往两边慢慢渐弱。还有比赛型游戏男女分组,如:男生打节奏女声唱,女生打节奏男生唱。重复玩节奏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世界上优秀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西藏的音乐教育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落后等等原因,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然而,外国的达尔克罗兹先进的教学法结合本地的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现状,引进西藏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西藏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料,充分发挥以及传播本地文化资料,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法,将使西藏的音乐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1:7.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1:80.

[3]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1:13.

[4]http://www.sooopu.com/html/246/246488.html.

律动小学音乐范文第3篇

一、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然形成的一种将音乐与身体融合, 让学生亲近音乐、热爱音乐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更好的获得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是音乐教学向前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简而言之, 音乐课的体态律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在于言传说教, 古人有云“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对于如何传道、如何授业的方式很少提及。如今, 各国优秀教学法蜂拥而至, 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特别是在新课改以后, 音乐教学中方法要追随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理念, 结合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和中国音乐教育特色进行音乐教育必然成为当下音乐教育的趋势。体态律动可大致分为一种为原地动作, 包括拍掌、摇摆、弯腰、旋转、语言、手臂环抱等, 另一种为空间动作, 包括走、跑、爬、跳、滑、蹦等。每一种律动的选择都包含着每一位学生对音乐不同的理解, 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音乐舞台。从中, 我们不难看出体态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与小学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且密不可分。它是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与引领学生全面认知音乐的重要手段, 它无时无刻不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感知是音乐体验中最初级的阶段, 根据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头脑快速发展的生理及身心尚未成熟, 对生活的感触较为浅显的心理特点, 其是符合他们学习音乐的首要目标的, 这也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随着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 在音乐的学习中不仅仅会获得音乐感知, 在情感体验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在音乐教学中融合体态律动, 对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大有裨益。首先, 用体态律动感知节奏节拍, 比如, 在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粉刷匠》时, 先播放音乐, 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韵律、强拍弱拍的规律, 再让其自己去选择四二拍中表现音值的动作, 有可能用手臂环抱表示四二拍, 也有可能用拍掌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其次, 用体态律动体会速度和力度及音乐的情绪风格, 在音乐教学中正确的把握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是掌握整首曲子思想感情的基础。比如小学六年级的《丰富多彩的进行曲》。一般说来, 进行曲的速度较慢, 力度较强, 往往呈现出豪迈、雄伟、庄严之势。在这节课中, 教师可以采用作品风格相差较大的音乐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及《葬礼进行曲》作为对象, 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身体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来感受音乐的情绪。比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用大幅度的挥臂动作表现很强的力度, 再用走正步的方式表现音乐激动、悲愤、昂扬的情绪;在《婚礼进行曲》中用稍有力的挥臂动作或者快步走的方式体现音乐喜庆、欢快之情;在《葬礼进行曲》中用拖步行走的方式表现庄严、悲壮之情。再如小学五年级学习西部风情的《正月十五那一天》,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西藏踢踏步来感受其豪放、热情的音乐风格等等。当速度、力度在逐渐变化时, 体态律动的规模幅度与动作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慢速时, 律动的幅度大, 可能采取走路、挥臂等动作。快速时, 律动的幅度小, 可能采取快步走、跳跃等动作。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方方面面, 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独的唱歌课, 它与欣赏课、综合课及其他音乐领域紧密联系、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殿堂, 而体态律动在其各方面的运用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唱歌课中, 歌曲中难以被学生学会附点节奏, 可以采取回声卡农的模式, 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同学名字进行学习。在欣赏课中, 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即兴做出动作, 如身体摇晃、双手拍掌、快步行走等, 即时的表达音乐在其心中的形象, 充分展示歌曲的情绪和特点。根据音乐不同形式风格选择不同的表现动作, 是作为学生对音乐的第一感知的印象。事实上, 这对于学生对音乐风格特征的把握是极有帮助的。无论是我国细腻优美的传统音乐, 还是狂野奔放的西洋音乐, 学生都可以及时准确的把握。当学生在聆听一首悦耳的音乐时, 不仅在脑海中会产生与音乐相关的情景, 浮现与音乐相融的画面, 随即做出与之音乐相对应的身体律动, 以身传情、以意为境, 还能更好地理解、领悟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与感情。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的联系就像音乐与舞蹈一样紧密相连, 动感的舞蹈总是有美妙音乐的伴奏, 动听的音乐总能带动人们情不自禁的舞蹈, 两者缺一就好似缺少灵魂的支撑, 有其形却无其神, 这无疑体现了体态律动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自2011年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 在“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要求音乐教学由传统向现代改进, 体态律动作为新型教学法之一,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突出以学生感受为主的特点,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发展及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等三个方面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略的阐述。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佳楣.“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一体态律动在白石小学的行动研究[D], 2014 (6) .

[2] 周慧.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研究[D], 2012 (5) .

律动小学音乐范文第4篇

【摘要】在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掌握音乐的节奏,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方法。体态律动在音乐教育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重视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音乐教学是小学阶段实施美育的关键所在,如何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与众不同,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力得以均衡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及肢体动作方面的训练,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程改革程度日益加深,音乐教师也在积极地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适应新的音乐教学形势,更好地满足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的需求。体态律动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它注重学生自身的感知,促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的方法。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也即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意识地做出各种动作,使其将从音乐当中获得的感受内化为自身认知。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态律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帮助学生将听觉方面的感知与身体方面的感知融合为一体,使听觉、与思想情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感。音乐教师要注重体态律动在教学实践当中的意义,要结合课堂情况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协调能力及音乐感知能力。

一、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关键,学生只有真正感觉到音乐学习的魅力,才会自觉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课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利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来强化教学效果。大多数小学生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与游戏相互结合,设计出更多新颖有趣的音乐游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当中适当地安排体态律动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音乐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当中合理地应用体态律动,更好地展现教学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当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显著地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尽管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在听到动感的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但音乐理论本身存在一定学习难度,小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有限,在学习时会感觉困难重重,这也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进行反复的探索,要积极地寻找真正合适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体态律动可以显著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很多学生在欣赏完作品之后无法指出不同歌曲之间的差别,就是因为其自身能力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需求,有目的地设计律动,然后引导学生模仿,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不同的律动所展现的音乐风格也完全不同,在音乐教学当中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才能让体态律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合作能力是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音乐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是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首歌曲都由不同部分组合而成,歌曲的表演同样也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合作,这意味着很多歌曲不能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演唱歌曲,也可以让两个或者多个小组合作演唱,上述过程具体包括理解歌曲、分析歌曲、设计体态律动,进行反复的练习,应设计练习体态律动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

(一) 通过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需要借助声音来抒发情感,不同风格的作品情感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欢乐的歌曲节奏较为轻快,抒情性强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中速,而基调较为忧伤的音乐速度也比较缓慢。从本质上讲,如果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音乐的律动,这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比较好动,即使是在课堂上,也无法长时间保持安静,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因为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极为活跃,学生愿意配合教师。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设法维持这种轻松的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加入体态律动。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由于歌曲本身的节奏极为轻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可以试着运用体态律动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做出各种动作,在轻松的音乐旋律当中体会幸福的感觉。还可以通过体态律动体会歌曲本身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进而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动作幅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熟悉体态律动的方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音乐的旋律,通过体态律动来更好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的过程当中,如果学生的动作力度比较小,就难以体会歌曲本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音乐的力度,通过欢快的音乐感染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从而强化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 通过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

就音乐的具体表达方式而言,节奏是体现音乐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所以,部分音乐家认为,节奏就如同音乐的骨髓一般不可或缺。音高虽然也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但要想通过音乐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只依靠音高显然不够,唯有节奏与音高相互组合,才能充分体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功能在于感染人的心灵,当富有节奏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体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节奏做出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可以体现音乐的节奏特征,进而加强人们对音乐节奏的感受。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客观规律。比如,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音乐的美妙,表现其丰富的情感,大部分音乐都会通过节拍的变化,来展现音乐旋律的多样性,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出各种动作。比如,在强拍处,可以引导学生拍手,当音乐处于中拍时,可以引导学生做拍腿的动作,当音乐处于弱拍时,可以引导学生交叉双手,然后拍击自己的双肩。通过鲜明的节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歌曲当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当学生沉浸在让自己感觉快乐的音乐中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动作。在学习音乐时,学生既可以运用自己的双手拍打,也可以运用双脚踏出节奏。当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做出各類肢体动作时,对音乐的感悟也会随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会不由自主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变化。通过学习音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身体和心灵也会在音乐当中逐渐放松。

(三) 通过体态律动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在聆听音乐时,学生的身体也会下意识地做出某些动作,究其本质而言,学生所做的动作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在学习音乐时,学生不仅会关注音乐材料及音乐结构方面的特征,还十分重视情感方面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身的体会。小学生自身感知能力不足,经验也不够丰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欣赏音乐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体验,并通过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如果想开展好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将音乐欣赏与体态律动融为一体,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以《友谊地久天长》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适合采用哪种乐器进行演奏;如果采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歌曲的情感是否会出现变化。很多学生都认为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不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友谊,还表达了分别时的不舍。在演奏乐曲时,可以采用钢琴,也可以采用大提琴,但钢琴本身的音色较为明亮,容易让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听觉体验,大提琴的音色显得浑厚而低沉,容易将人带入一种特殊的意境当中,学生体验也会变得更强。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先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运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再要求学生依据音乐进行体态律动。在倾听钢琴版歌曲时,学生的动作显得较为轻快,而在倾听大提琴版本的音乐时,学生的动作速度较为缓慢,但情感性更强。教师一面为学生播放乐曲,一面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变化进行体态律动,在播放乐曲时借助多媒体灵活地切换声部,通过不同声部的相互交织,来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进行体态律动,让学生试着将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进行融合,使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四) 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还不成熟,需要外界的良好引导,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喜欢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游戏,在他们的心里,所有让他们快乐的事物,都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音乐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娱乐性,所以,很多学生都十分喜欢音乐课,与音乐教师之间也比较容易保持融洽的关系。但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有限,对音乐的理解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难以形成整体的感知,也无法根据音乐进行大胆的联想,深刻理解音乐的含义。之所以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限制。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教师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手法,要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体态律动的新方法,一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时的能动性,二则可以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引入体态律动,既能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还能强化学生对音乐课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的方法,从而解决学生学习音乐时仅停留在浅层面的问题,让学生从音乐当中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外在的情感得以内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确保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五) 通过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很多都是由前辈音乐家们结合自身体验,融合自身情感创作而成,有些则需要长期的反复思索和酝酿,有些则是源于突然闪现的灵感。所以,即兴创作也是小学音乐教学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即兴创作与即兴表演都能充分地增强儿童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因此,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即兴表演,同时加入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节奏的律动,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来把握两者间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结合自身情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小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积极地理解音乐的情境,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等。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关心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而不能一味机械地进行灌输。唯有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其体会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就感,为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三、结语

在音乐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及情感,从更深层面理解音乐,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理论,掌握音乐知识,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转换为自身的动作,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才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而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正视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并根据音乐教学的需求灵活地加以运用,改变过去机械、固化的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并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为学生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於萍.巧用体态律动 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2):18-19.

[2]林明燕.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0(5):147-148.

[3]李茉.一场动起来的音乐教学革命——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之\"动\"[J].中国音乐,2019,No.159(05):128-133+187.

[4]穆田恬.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6(10):2.

作者简介:柳明清(1991-),女,河南商丘市梁园区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音乐)。

律动小学音乐范文第5篇

焦亚珂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律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对象是二十一小低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结果显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律动的形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结果表明:律动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律动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律动

音乐素养

课堂教学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

一、问题的提化的出

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课题组成员:王坤

檀雯

张华丽

杜扬

*课题组成员:王坤

张华丽

檀雯

杜杨

音乐审美教育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早在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泰伯》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体系,要求儿童学唱赞美诗和军歌,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勇气和培养儿童纪律的工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涵。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低段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为主。根据低段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将教材化难为易,进行直观动态式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有鉴于此,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好动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重要特征。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将律动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音乐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上午第三课和下午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都是学生比较疲劳的,如果直接就给学生上课,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常规律动,在课前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音乐“兴奋灶”。譬如做一些与节奏有关的游戏,教师可以弹奏一段二拍子或三拍子的旋律(低段音乐教材中一般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请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节奏拍一拍;还可以听乐曲跳跳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基本舞步。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在十到十五分钟 ,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常规律动规范课堂秩序。譬如在每节课的中间环节,可以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拍拍手、晃晃头等动作,以此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当学生的纪律松散时,教师可以弹奏简短的节奏鲜明的乐句,让学生配上拍手或跺脚的声音,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推行律动就要讲究策略重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发小学生真正地体验律动,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增强律动的兴趣性、游戏性,引导小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在音乐游戏、舞蹈、歌表演等内容中体验律动,从内心深处由衷地爱上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固定律动的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对小学生开展即兴律动教育,激发小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恰当的将音乐与律动有机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理解和体验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动”这一特点,通过游戏、律动等形式来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和期待,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并且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其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勇于参与。

律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能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以动态的韵律美感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音乐,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打造二十一小艺术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概念界定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

2、研究的内容

(1)作为导入过程的律动,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作为调节音乐活动的律动,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学习的热情。

(3)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律动,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4)让儿童自己根据音乐创编音乐律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

(5)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用律动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6)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律动,丰富儿童的音乐生活。

(二)研究的目标

1、恰当的将音乐与律动有机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提高音乐素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十一小低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经验总结法为辅。

四、结果与分析

本学年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首先是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律动环节,力求在每一节课中体现律动内容;其次,积极参加学校的研讨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所展示的公开课中,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体现课题研究成果;三是在学校举行的演出活动和各级学生才艺比赛中,以律动为基础,把律动内容上升为舞蹈,编排出富有儿童情趣的节目,作为课堂律动的补充和延伸;四是尽力服务班级特色活动,在经典诵读展示、英语歌曲比赛、班级元旦、六一演出活动中,编排集体律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图1: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课情况统计图

附图2:课题组成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统计图

附图3:学生才艺展示获奖情况统计图

附图4:辅导班级特色活动情况统计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律动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助于陶冶小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育对我国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律动将小学生的心灵与肌体统一在情感体验与表现过程之中,对于提高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直观、形象化的律动,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在小学教学中,音乐课一般比语文、数学课少,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难以很快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地进行。根据巴甫洛夫“条件论”,一些具有音乐课特点的特殊情景,在课前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音乐“兴奋灶”,在音乐课伊始便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为上好音乐课做好铺垫。

律动使小学音乐教学具有了直观化的特点,动作与音乐协调地结合,小学生可以用心灵去触摸音符的跳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小学生的音乐作品情感能力无形中不断提高,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音乐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律动从小学生身心两方面同时进行训练,让小学生从最初接触音乐起,就在用听觉去感受音乐的同时用整个机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在小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整齐,旋律好听好学,刚入学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编创模仿外星人的律动,达到通过这个律动让小学生掌握了节奏韵律,培养身体协调性,增强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这一首歌曲的学习,取得以下效果:小学生看到熟悉的动作,脑海中就立刻浮现这首歌的旋律,通过优美的旋律,由衷地喜欢上音乐。只有从小学音乐教育抓起,才能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音乐鉴赏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开放、互动的律动,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传统音乐理论技法得以简化,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律动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具多重性和多样性,激发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教师应给小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律动的机会。在欣赏歌曲时,鼓励小学生用自己比较善于表达或喜欢的姿势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曲子的理解。然后用这些动作串起来编排小舞蹈,激发小学生从小培养音乐作品情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含义。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很好地投入或精神不太集中,教师也可以对曲子的形式、种类做出及时调整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小学生都兴致高昂地参与律动。但这种律动不要求“动”的统

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形象、情绪吻合就可以。例如:在《嘀哩哩》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有目的地知道小学生分组扮演春游的情景,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自由地用肢体语言来展现音乐的情绪。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小学生们能被歌曲所抒发的情绪感染,不放过音乐的每一个美丽的音符,在教室里即兴地发现春天的美、表达春天的美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边律动边朗诵歌词来抒发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互相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音乐精髓的理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闻乐起舞的律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律动在应用时变化丰富,方便快捷,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好奇,并能启发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律动就是运用人们的这种天性,让小学生“闻乐起舞”,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对节奏的敏感性最强。同样,律动所表现的第一要素也是节奏。可以说音乐节奏主要体现为时间运动形式,而律动则将节奏的时间运动形式转换为空间运动形式。因此,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学会律动,要学会感知音乐节奏,要体验节奏变化所产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从艺术的本质特点上看,律动作为音乐与肢体运动的结合体,其根本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纯粹的音响感知与身体运动,而在于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外部身体运动的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听音乐表现律动就是引导小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出自本能的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在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例如:在《拍皮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语言。“花皮球,真可爱”,可用拍手表示喜欢的心情。“你拍拍,我拍拍”可做摹仿拍皮球的动作,活泼可爱,极好地体现了这首歌曲的音乐语言。

(四)听、动体验的律动,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律动中有助于小学生塑造音乐形象,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像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听到音乐后引导学生此音乐描述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由此想像到什么,内心是如何感受的。律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听、动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例如:做《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上行、下行、平行的旋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在跳《小猫舞曲》,小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舞蹈瞄呜,一只可恶的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叫声吓坏了,拼命逃,你们听,小老鼠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上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追上来了并画出上行箭头。小老鼠没处躲,又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下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在追。小老鼠在地上逃生画出下行箭头,老师弹奏一段平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老鼠被抓到了,小花猫高兴地跳了起来生画出平行箭头。小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旋律走向上行、下行、平行的概念并在活动中用即兴的动作或手势表现出来,甚至还能运用线条或图画画出来,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意愿表现了音乐形象。整个过程都要由小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起到在前面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凤阳花鼓》的学习中,引导小学生创编手拿小碟和筷子的律动。这个律动虽然动作简单,但是需要全体同学密切配合,才能使筷子敲击小碟的声音整齐好听。通过这个律动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同时很好地理解安徽花鼓戏的风格特点。在《小蜻蜓》一课的即兴律动表演中,有的同学创作小蜻蜓点水的律动,还有一个同学双手握成拳,放在头的两侧,摹仿小蜻蜓睁大眼睛的作用,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提出问题:“小蜻蜓睁大了眼睛,辛勤地飞来飞去,它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捉蚊子。”老师说:“小蜻蜓捉蚊子,它是益虫,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爱护它。”通过简单的律动,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律动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小学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使小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律动起到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意境的作用。

五、讨论与建议

律动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以身体运动反应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独特情感反应紧密结合来进行音乐学习,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律动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应该成为下步研究的重点。

六、结论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律动的形式,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能极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律动小学音乐范文第6篇

执教人:刘健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模仿能力。

2、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与客人老师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见过机器人吗?见过机器人刷牙吗?请小朋友探索,(老师示范)接着老师示范机器人洗脸的动作,幼儿一起跟着做。

2、师:有一个神秘的星球,住着一群机器人,可是这群机器人在星球上住的太无聊了,于是,他们决定乘坐飞船来地球,看看地球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飞船准备出发啦——嗖

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

3、请幼儿说一说机器人刷牙,洗脸,是什么程序?(老师引导幼儿做一遍),再次听音乐做一遍。

三:机器人首领听说高邮湖非常美丽,决定来看看——放音乐,做动作。

1、机器人看到一个地球人在钓鱼,请一个幼儿模仿机器人怎么钓鱼。(放音乐,让一个幼儿模仿地球人钓鱼,其他幼儿模仿机器人看地球人钓鱼)

2、放音乐,让一个幼儿模仿地球人划船,机器人(其余幼儿)跟着学

3、请一个地球人(幼儿)把刚才的钓鱼,划船连起来听音乐做一遍,其他机器人(幼儿)跟着一起做。

四:飞船降落在了我们高邮的体育馆(让幼儿站在小凳子后面)请幼儿说一说在体育馆看到了什么(跑步,举哑铃)?让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

老师示范机器人做跑步,举哑铃的动作,听音乐,老师,幼儿一起做跑步,举哑铃的动作

五:游戏——地球人找机器人做朋友

(1)放音乐,另一个老师做地球人,其余做机器人,听音乐,做动作(地球人,机器人的动作不一样),音乐一停,地球人去找一个机器人做朋友(找到朋友后要手对手)

(2)再请一个地球人(幼儿)教机器人两个动作——游泳,射箭,放音乐,一起做动作,音乐一停,地球人去和一个机器人手对手,转一圈交换能量,地球人就变成了机器人(机器人变成了地球人),游戏继续进行 六:活动结束

上一篇:裂缝防水处理范文下一篇:流动人口平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