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教学范文

2024-01-29

选课走班教学范文第1篇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五子棋兴趣小组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学生的棋艺水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现将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负责的是四年级参加五子棋兴趣小组活动的同学,他们都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一二节课自觉集中在指定教室里开展活动。虽然他们的水平也高低不一,但他们学习情绪高涨,对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向学生讲述五子棋的来历,渊源悠久的历史,以及有关五子棋的种种趣闻逸事、观看五子棋教学视频等,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五子棋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长智力,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学习和训练棋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棋艺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了棋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下棋规则,知道怎样开局,中局战略如何的走法。在活动过程中,我以观看视频、练习为主,老师讲解辅导为辅,积极的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提高棋艺。

四、制定赛程,落实方案,择优奖励。

最后通过采取抽签“一对一”淘汰赛、循环赛、复活赛以及挑战赛等形式,评出12名“优秀学员”、6名“最佳学员”、最后角逐出“冠、亚、季”军,分别颁发奖状。

选课走班教学范文第2篇

“选课走班”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亮点之一,“选课走班”打破了原来“行政班”教学模式及学生管理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自己,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我校自2015年3月开始实行“选课走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体系;有成功,也有不足,有值得继续发扬的亮点;也有注意改进之处。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选课走班”制教学,现对我校今年“选课走班”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学校重视,领导支持,教师拥护。

对于“选课走班”,学校高度重视,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各部门通力协作、相互协调,及时组织教和学生认真学习由学校教研室编写的新课改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树立敢为改革为先的信念。学校重视教学设施的改进,强化设施保障,先后投入几万元增添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教学参考资料。为“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教学保障。

二、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选课走班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实行、在实践中完善。因此,我校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决定遵循“立足实际,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深化完善”的指导思想,实施“分段开展,分层推进”策略,确保选课走班工作的顺利进行。

选课走班过程实行“四固定一流动”即学习模块固定,任课教师固定、上课地点固定、上课座次固定,学生根据所选社团不同流动。

三、管理改进、注重过程

在教育管理上,我校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办法,平时集体活动、一日常规管理按行政班管理,选课走班时按教学班管理,各任课老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上课时间的班级管理,要求教学班班主任对上课期间每一个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给行政班班主任。

在近一年的走班教学中,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学习投入,教师认真执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静心思考,发现存在如下的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学生选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是由于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喜欢上某老师的课而选对应的社团,有的是受其他同学选课的影响,看到那个模块选择的学生多或看到其好友选择了那个模块而跟着选择。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没有认真分析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造成了选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造成学习的不稳定。

二、由于学生每天经常性地走班变换学习地点,造成刚上课头一两分钟课堂秩序有时比较乱,学生由于走班新的教室、新的同桌,往往很难及时内安静下来,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三、实行选课走班后,学生流动性加大,必然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在学生管理上我们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在管理衔接上有时存在交流不够,造成学生在某些时段因管理放松而松散懈怠。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选课走班”应当借鉴及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选课走班”宣传力度,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选课走班”的意义及目的,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尽量避免选课的盲从性与随意性。

二、加强教学班的班级管理,使每一位任课老师切实明确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教导处制定比较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学生课堂考核具体方案,如将每一模块学分认定与学生平时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等方面紧密挂钩并将其量化考核到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堂评价,以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力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态度。

选课走班教学范文第3篇

“选课走班”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亮点之一,“选课走班”打破了原来“行政班”教学模式及学生管理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自己,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我校自2015年3月开始实行“选课走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体系;有成功,也有不足,有值得继续发扬的亮点;也有注意改进之处。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选课走班”制教学,现对我校今年“选课走班”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学校重视,领导支持,教师拥护。

对于“选课走班”,学校高度重视,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各部门通力协作、相互协调,及时组织教和学生认真学习由学校教研室编写的新课改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树立敢为改革为先的信念。学校重视教学设施的改进,强化设施保障,先后投入几万元增添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教学参考资料。为“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教学保障。

二、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选课走班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实行、在实践中完善。因此,我校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决定遵循“立足实际,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深化完善”的指导思想,实施“分段开展,分层推进”策略,确保选课走班工作的顺利进行。

选课走班过程实行“四固定一流动”即学习模块固定,任课教师固定、上课地点固定、上课座次固定,学生根据所选社团不同流动。

三、管理改进、注重过程

在教育管理上,我校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办法,平时集体活动、一日常规管理按行政班管理,选课走班时按教学班管理,各任课老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上课时间的班级管理,要求教学班班主任对上课期间每一个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给行政班班主任。

在近一年的走班教学中,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学习投入,教师认真执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静心思考,发现存在如下的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学生选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是由于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喜欢上某老师的课而选对应的社团,有的是受其他同学选课的影响,看到那个模块选择的学生多或看到其好友选择了那个模块而跟着选择。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没有认真分析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造成了选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造成学习的不稳定。

二、由于学生每天经常性地走班变换学习地点,造成刚上课头一两分钟课堂秩序有时比较乱,学生由于走班新的教室、新的同桌,往往很难及时内安静下来,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三、实行选课走班后,学生流动性加大,必然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在学生管理上我们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在管理衔接上有时存在交流不够,造成学生在某些时段因管理放松而松散懈怠。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选课走班”应当借鉴及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选课走班”宣传力度,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选课走班”的意义及目的,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尽量避免选课的盲从性与随意性。

二、加强教学班的班级管理,使每一位任课老师切实明确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教导处制定比较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学生课堂考核具体方案,如将每一模块学分认定与学生平时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等方面紧密挂钩并将其量化考核到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堂评价,以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力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态度。

选课走班教学范文第4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实施,我校计划实施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行政班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保持班主任的相对固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教学班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学班具有动态性,可通过班委会或科代表协助管理。任课教师应本着教管合一的理念,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现制定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如下:

一、 学科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高中课程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编写,课程丰富多彩,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由于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与个性化需求相协调,考虑到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考虑到应遵循的学习规律等因素,学校在课程编排上,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 课程编排应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 (2) 模块之间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应按顺序开设(选择);模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的课程,可平行开设(选择)。

(3) 高一学生以开设必修课为主,兼顾适量选修课。高一选修课以选修Ⅱ为主,兼顾适量选修Ⅰ模块。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选修课范围,以满足选修课的学习要求。

(4) 课程模块的选择和开设顺序,应将学生的个人选择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统筹考虑。

1.语文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语文1 语文2 语文3 语文4)语文5 选修系列 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

系列3:新闻与传记

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选修系列模块内容:

系列1:唐宋选读、宋词选读、元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中外诗歌选读、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现当代散文、中外散文。

系列2:现代小说、当代小说、网络小说、外国小说、元明清戏剧、现当代戏剧、外国戏剧

系列3:新闻通讯、传记文学、文学创作 系列4:语言文学专题、演讲与辩论

2、必修模块语文1~5,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模块有5个系列,每个系列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选修模块一般按先必修后选修的选课原则。必修模块在高一年级开设,对于条件较成熟的学校,在高一也可开少量选修模块。

3、学生修满必修课程A1~A5,获得10个学分,可视为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在获得10学分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可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加上原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可先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加上必修10学分获得18学分,再从这五个选修系列中任意选修3个模块,获得6个学分,总计可获得24学分。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必修与选修总学分0应达到18学分,文科类较高要求宜达到20—24学分。 2.英语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英语1--- 英语5 选修系列

英语6----- 英语11

语言知识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选修系列Ⅱ中模块内容:

(1)语言知识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初级英汉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

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2)语言应用类:文秘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

初级经贸英语

(3)欣 赏 类: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欣赏入门、英文歌曲欣赏

2、必修模块英语(1~5)和选修模块英语(6~11)。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Ⅱ中,每一类有若干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每个模块2学分。英语(1~6)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必修模块英语1~5和选修模块英语6~8,在高一和高二按顺序开设。任选系列II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英语报刊阅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语应用文写作等模块)可在高一开设,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的模块,可在高二和高三任意选修。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英语必修与选修总学分应达到16—18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20—24学分。 3.数学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数学1--- 数学5

选修系列 系列1(B1):选修1—1,选修1—2

系列2(B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

2、必修模块数学(1~5),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1中2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适合文科选用。选修系列2中有3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适合理科选用。必修模块和选修系列1中模块或选修系列2中模块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系列3中6个专题和系列4中10个专题相对独立,每专题均为1学分,选课时不一定要按顺序选课。

4、在高一至高二第1学段开设必修模块数学1~5,高二从第2学段开始到第4学段,同时开设选修系列l和2,分别供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的学生选课(必选)。系列3的专题侧重于数学文化,系列4侧重数学研究,这两个选修系列的开设方案是:系列3安排在高一,系列4安排在高二和高三,供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选课。这种安排更能适应将来的高考要求。 4.政治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政治1---- 政治

4选修系列 1.经济学常识

2.国家和国际组织

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4.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政治(1~4),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选修系列相对独立,每个模块2学分。建议4个必修模块在高

一、高二两学年完成,每个模块2学段(即1个学期)完成。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可以开设选修模块。必修课按顺序选课,目前可选择选修模块1和2。

2、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政治必修8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学分。 5.历史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历史1--- 历史

3选修系列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历史(1~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6学分。选修系列相对独立,6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选课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每个模块2学分,计12学分。

2、考虑目前的师资条件和周课时总数等因素,模块的开设时间安排如下,1个模块可以每周4课时,1个学段完成(4×9),也可以每周2课时,2个学段完成(2×18)。高一用“2×18”的模式,完成2个必修模块。在下学期开始,与政治同步开设选修模块。高二完成另一必修模块历史3。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历史必修6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14学分。 6.地理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地理1---- 地理

3选修系列

1.地球与宇宙 2.海洋地理

3.旅游地理

4.城乡规划 5.自然灾害 6.环境保护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地理(1~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6学分。选修系列每个模块2学分,计14学分。

2、根据目前学校师资条件以及周课时总数,地理课安排到高一和高

二、高一完成2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用2个学段完成(每周2课时)。高二用1学段(每周4课时)完成必修模块3。从高二开始到高三上学期,同步开设选修模块,一般有志于相关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在选修模块中修满4学分。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理科地理必修6学分,文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12学分。 7.物理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物理1---物理

2选修系列 选修1:选修1—1,选修1—2 选修2(B2):选修2—1,选修2—2

选修3(B3):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模块1~2,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4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1—1或2—1或3—1中至少选择1个模块,获得不少于2个学分,总共获得不少于6学分,才达到物理必修课程的要求。

选修课程含有3个系列。系列1:侧重物理的人文性,2个模块;系列2:侧重技术应用角度,3个模块;系列3:侧重理论物理角度,5个模块。

2、因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高一4个学段开完必修1和2,高二开始,同时开设3个选修系列,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一般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选择1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倾向于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系列3或系列2中选择模块。3个系列中的第一模块知识范围基本相同,选修可不限于一个系列,例如同一学生可选系列l的1~1模块,再选系列2的2~2模块,依目前学校条件,倾向于理科发展的学生宜在选修3系列中选课较为切合当前的实际。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物理必修与选修要达到6—8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4学分。 8.化学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化学1----化学2 选修系列 1.化学与生活 2.化学反应原理 3.物质结构性质 4.有机化学基础 5.实验化学 6.化学与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是化学l和化学2两个模块,各2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6学分。

2、必修课安排在高一4个学段,高二第1学段至高三第2学段,开设各个选修模块。其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适合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推荐选学,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该模块与“物质结构”模块同时开设,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上述选修模块2~5都应选学。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选修二个模块,共达10学分.报考化学专业的学生,再选修三个模块,共达12学分.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化学必修与选修总共6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2—14学分。 9.生物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生物1---- 生物3 选修系列 1.生物技术实践 2.生物科学与社会

3.现代生物科技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共3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

2、生物课安排到高二和高三。高二完成3个必修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分别用l学段完成,模块3用2个学段完成。从高二第3学段至高三第2学段,同步开设选修模块,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三个选修模块都应选学。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生物必修6学分,理科最低要求8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0—12学分。 10.信息技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系列 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多媒体技术应用 3.网络技术应用 4.数据管理技术 5.人工智能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4学分。选修课程共5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

2、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上、下学期共4个学段完成。高二开始开设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从中选择1个,以获得毕业所必须的学分。 11.通用技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技术与设计

1、2

选修系列 1.电子控制技术2.建筑及其设 3.简易机器人制作 4.现代农业技术5.汽车驾驶与保养 6.服装及其设计 7.家政与生活技术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必修课程为技术与设计

1、2,共2模块,每模块2学分。选修课程:7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2、本课程安排到高二开设。考虑周课时总数以及学习特点,必修模块分别安排在高二的第

1、第4两个学段,高二的第

2、第3两个学段用于选修系列的开设。 12.音乐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 选修系列 1.音乐鉴赏

2.歌唱

3.演奏

4.创作

5.音乐与舞蹈

6.音乐与戏剧表演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音乐课6个模块全部为选修模块,其中“音乐鉴赏”为必选的选修模块,2学分,学生至少从其余5个模块中选修1个模块,获得必修的3个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5个模块,每模块均为1学分。

2、根据学校师资条件和办学场所,音乐课安排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1 学年修完。

3、音乐必选“音乐鉴赏”(2学分),报考音乐专业再修习另5个模块。

13.美术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 选修系列 1.美术鉴赏

2.设计与工艺

3.绘画与雕塑

4.设计与工艺

5.书法与篆刻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美术课5个模块全部为选修模块,每模块均为1学分。其中“美术鉴赏”为必选选修模块,为1学分,学生至少从其余4个模块中选修2个模块,获得必修的3个学分。

2、美术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有一支很强的师资队伍和办学经验。美术特色班高一高二学年每周均安排5学时美术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成浓厚美术办学特色,高一开高二均开设美术选修课。

3、美术除必选“美术鉴赏”外,学校根据条件和办学特色,从5个系列中开设若干模块,报考美术专业应再修习其余模块。 14.体育与健康学科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系列1:球类项目

系列2:体操项目

系列3:田径类项目

系列4:水(冰)上项目

系列5:民间、民族体育项目

系列6:新兴运动类项目

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

1、7个系列,每个系列含若干“项目”(课标未提供现成的模块)

2、从7个系列中选择项目,组织各学段的教学模块。其中注意:① 在7个系列中至少选4个系列,② 系列3内容的模块,至少有1个为必选模块,③ 系列7内容不能集中,宜分散到各学段。④ 高一至高三,每周2课时,均匀安排。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模块范围内再选修5个学分以上的模块。

3、修满11学分方可达到毕业要求。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 1.研究性学习 2.社会实践 3.社区服务

课程说明及学分要求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平均每周至少3课时,一般宜连课,根据需要,课时可以以学段为单位灵活安排,分散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但学生应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这5个学期中,至少完成5个研究课题。

社区服务共2学分,一般可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共需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取得相关证明。

社会实践共6学分,三年中每年须参加l周,可获2学分,三年共6分。

二、选课指导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选课指导,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

2、综合全面原则

选课指导应充分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指导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由父母或者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

3、科学性原则

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方案 及所指导的学科有足够的掌握,同时要对社会未来的人才需求有预见性的把握。教师根据学校实际、高校招生动向、将来学生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注意几个关系:

1、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既要考虑到学术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又要照顾到职业选择和生涯方面课程的分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定向提供支持。

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指导学生选课应当注意选修课的开设时间和开设方式,使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方面与必修课保持相应的连续性,体现出它们之间的互补。

3、学校开课与学生选课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当首先调查学生选课的意向,然后才能作出选课指导。但是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所开课程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学生选课的愿望,学校应当就此向

六、选课指导实施机构职责

三、实施机构职责:

1、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承包制),使所有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导师一般由本班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最终由学校确认。

2、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3、导师对学生选课负有第一责任,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咨询、教育和选课方案的制定。

4、行政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工作。

5、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教务处、政教处人员等都有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责任与义务。学校为他们参与学校课程、承担选课指导责任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校教务处设专人给学生提供选课的咨询,学生给予说明。

四、学生选课中须避免出现的问题;

1、学生不能把握课程与其发展方向间的关系;

2、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游离不定;

3、学生的选择屈从于家长的意愿或有从众心理;

4、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注意到模块学习的先后逻辑顺序,或者没有注意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选课走班教学范文第5篇

创新提高

-----关于我校“选课走班”教学的反思

李兴政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选课走班”打破了原来“行政班”教学模式及学生管理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自己,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我校自去年暑假高二年级开始实行“选课走班”,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有成功,也有不足,有值得继续发扬的亮点;也有注意改进之处。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选课走班”制教学,现对我校今年“选课走班”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学校重视,领导支持,教师拥护。

对于“选课走班”,学校高度重视,在去年暑假开始之前就专门研讨了有关新课程实施的有关问题,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学校分管高中教学的范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研室、电教室、政教处各部门通力协作、相互协调,及时组织教和学生认真学习由学校教研室编写的肥城市矿区中学选课指导手册及新课改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树立敢为改革先的信念。学校重视教学设施的改进,强化设施保障,先后投入十几万元增添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教学参考资料。为“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教学保障。

二、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选课走班对于我省所有高中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实行、在实践中完善。因此,我校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决定遵循“立足实际,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深化完善”的指导思想,实施“分段开展,分层推进”策略,确保选课走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实施上,我校在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首先在物理、化学、体育三个学科实行走班教学。在本学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思路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在语文、数学学科实施选课走班,较前一阶段更加理智与顺畅。高二下学期又增加了生物、地理、历史、信息等学科,至此,选课走班制教学在整个年级基本上全面开展。

选课走班过程实行“四固定一流动”即学习模块固定,任课教师固定、上课地点固定、上课座次固定,学生根据所选模块不同流动。

三、管理改进、注重过程

在教育管理上,我校制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管理办法,平时集体活动、一日常规管理按行政班管理,选课走班时按教学班管理,各任课老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负责上课时间的班级管理,要求教学班班主任对上课期间每一个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给行政班班主任,模块结束时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在近一年的走班教学中,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学习投入,教师认真执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静心思考,发现存在如下的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学生选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是由于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喜欢上某老师的课而选对应的模块,有的是受其他同学选课的影响,看到那个模块选择的学生多或看到其好友选择了那个模块而跟着选择。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没有认真分析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造成了选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导致少数学生在一个模块学习中间又有改变学习模块的想法,造成学习的不稳定。

二、由于学生每天经常性地走班变换学习地点,造成刚上课头一两分钟课堂秩序有时比较乱,尤其是课间操及体育课后的走班,学生由于体育活动造成的比较兴奋再加上走班新的教室、新的同桌,往往很难及时内安静下来,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三、实行选课走班后,学生上课期间流动性加大,必然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在学生管理上我们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在管理衔接上有时存在交流不够,造成学生在某些时段因管理放松而松散懈怠。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选课走班”应当借鉴及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选课走班”宣传力度,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选课走班”的意义及目的,认真阅读“选课走班”指导手册,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建议将学生分配到教师实行承包制)全面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倾向于社会人文方向还是科学技术方向,在确定好学习方向的前提下再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尽量避免选课的盲从性与随意性。

二、加强教学班的班级管理,使每一位任课老师切实明确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教务处制定比较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学生课堂考核具体方案,如将每一模块学分认定与学生平时的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等方面紧密挂钩并将其量化考核到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堂评价,以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力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态度。

选课走班教学范文第6篇

概念简述

选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我国正在实验的高中选修课具有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学分制等特点。选修课的实施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教学问题。选修课的评价包括课程方案、材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当前,要特别加强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设置意义

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但是,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交叉、渗透、融合。知识的不断分化与整合使传统的学校课程很难反映人类知识的当代成就,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人类智力多种多样,个体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在他看来,至少存在着九种智力元素:逻辑/数学、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交际、内省、自然、生存,不同个体智力元素的组合方式导致了个体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性向特长越来越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始分化,到高中更加明显。我国教育固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或门门优秀。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中,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他们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法进行教学。而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必修课数量、内容、范围有限,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格局之下,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只有选修课才可能既在科目设置上有一很大的灵活性,又在科目的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自由度。选修课尤其是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高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总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我们必须彻底打破中学课程结构封闭、僵化、萎缩的状态,重构高中课程结构,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课程模式

高中选修课的类型与比例 从课程内容上,选修课可分为学术性选修课和职业性(或技术性)选修课。前者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包括高深型、拓宽型、趣味型学术性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对学生的学术走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后者包括农业类、工业类和商业类选修课,目的在于使中学生了解一些工业、农业、商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就业作一定的准备。从开设方式上,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即按照学生发展的不同方向,将有关选修课分组设置,组成定向选修学科群,让学生进行选修(实际上是选组)。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侧向。任意选修课即不进行固定分组,开设数量足够的、既适于升学又兼顾就业的选修学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它能避免过早专业分化所导致的发展的狭隘性。

怎样确定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比例呢?尽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虽不是主次关系或主从关系,但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不同。选修课太少,导致教育僵化、封闭,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当然,选修课太多,又会影响学生基本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选修课膨胀,中学的选修课程曾多达一二百种,一些州的选修课比例甚至超过50%,课程变成“自助餐”,学生“误把糕点当正餐”,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鉴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随着年级的提高,高

一、高

二、高三应逐年递增选修课比例,三年内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定为3:7较为合理。至于选修课内部的关系,由于限定选修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定向,因此,限定选修课应成为高中选修课的主体部分,可占70%左右。而任意选修课对于学生兴趣、特长与个性的发展十分必要,可控制在30%以内,这样,才能既避免选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基本模式

纵观世界高中选修课设置的状况,其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任选制(选课制)

选修课均以任选课的形式出现,学生选什么课以及选多选少,均依学生志愿确定。选修课所占比重在各国各地各校不尽相同,一般地讲,大体占30%—50%。

选科制(分科制)

选修课分科或分组设置,学生只有选科(或选组)的权利,而无选择某一具体科目的自由。即不是选修一门一门的具体课程,而是从总体上选修一大类课程。有的分文、理两科,有的分文、理、职业(或称实科)三科,名称不尽相同。

定向选修制

它将“选科”与“选课”结合起来,分科后的每一科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限定选修保证了选修的方向性,任意选修又确保了选修的灵活性,较为理想。

全选修制

所有课程均具有选修的性质。如美国高中一般只规定必修的学科,如英语、数学、社会、科学等,而在每一门必修的学科中都开设有多种不同水平、不同名目的课程。比如英语这一学科,有基本水平、一般水平和高级水平等几种不同水平的英语课,同时还有多种文学和写作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志趣进行选择。这样,必修课也具有选修的性质。

上述课程模式各有利弊,它们适合一定的情况和条件。选课模式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各种学生的情况和要求,但对于一些新课程,需要培训教师;如果缺乏指导,学生的选课容易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实行,条件较差,则困难较多。选科模式大体上适应了学生明显分化的客观情况,在教学组织上简便易行,“一个班、一个教室、一张课表”,便于管理。但它从产生以来,就遭到人们的批评与指责,如它只把学生分为文、理科或几科,有些机械和简单化,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偏科”现象,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定向选修模式既保持了分科的特点,又克服了单纯分科的缺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同一科目下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上也易于操作。全选修模式可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自选课程可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该模式可能忽视学生发展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过窄,因此较适合高年级学生。

现行模式设计

面对多种选修课模式,我们应做何抉择?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在充分吸收国外选修课模式的优点与总结我国选修课经验的基础上,对选修课(也包括必修课)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特点。 模块化

所谓模块是指为实现一定教育目标,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整合学习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经验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稳定的学习单元。与以往选修科目相比,作为构成科目的基本单元,模块具有下述优点:相对独立,有一定的体系,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开放灵活,相对稳定的模块可根据知识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当更新和调整,在有限模块内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既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像美国那样选修科目过多、内容过滥的弊端,避免科目膨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内容整合,模块是按知识领域进行划分的,有机整合相关领域与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内在融合。因此,模块课程能较好地吸收多种选修课模式的优点,就目前而言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多样化

首先,从课程结构看,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既有递进关系(如英语选修系列I有六个模块,依顺序开设),又有并列关系(如英语选修系列n的模块相对独立,可自由选择),还有交叉关系。其次,从课程功能看,模块功能多种多样,不像以往那样笼统,要么服务于升学,要么服务于就业,而是更加具体,已深入到学科甚至专题上,学生可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与方向上进行发展。再次,从课程类型看,模块类型增多了,既有学科内选修模块,也有学科外选修模块,学科内选修范围大大拓展,除增加艺术、技术课程外,每门课程的选修新增了很多与当代科技、社会、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学校设置的选修模块更加灵活多样,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得到拓展,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层次化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和同一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选修课可分为两个层次: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与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模块。前者主要着眼于保障学生的基本学力,大多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术性和均衡性,以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后者与个性发展、职业技术联系密切,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长特长,有利于各校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教育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走有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弹性化

其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定位有一定的弹性,并非径渭分明。如艺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实际上是在4个系列中的16个选修模块中选择6个模块加以确定的。其二,学生选课的弹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志向进行选择,对于必修课程中的选修模块,只规定基本的学分要求,而对“学有余力”和“兴趣志向”的学生倡导多多益善。就一些科目而言,学生可选可不选,可多选也可少选,“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其三,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弹性。尽管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学生三年里,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达到22个学分,在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课程中达到6个模块(选修模块学分共计占总学分的19%),但这只是最低要求,而对上线不做规定,这样,学生实际的选修模块可能不止28个学分,体现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比例的弹性。 学分制

上一篇:新目标新起点范文下一篇:学生干部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