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答案范文

2024-02-07

公选课答案范文第1篇

理解交响曲,增加音乐体验,开阔审美文化视野,丰富音乐素养。

学习时间:

一个学期,即18周。

学分:

1学分。

学习形式:

1) 上网观看上课课件(基础知识和欣赏引导);

2) 课下聆听和延伸阅读;

3) 定期完成作业(2~3次,留意作业栏目);

4) 参与课程讨论和阅读教师教学笔记;

5) 写学习笔记(系统新版会有同学们各自的空间)。

考试形式:

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占50%;期末考试50%。

说明:

公选课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师高专;数学文化;公选课;实践思考

幼兒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师高专)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些专业中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程,就是要挖掘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数学文化课程的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学会数学的思维,数学化的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人文气息,并把他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目前,幼师高专的数学教学环境和质量依旧不能够充分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要求,文章尝试结合实践经验对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的意义

(一)理论实践意义

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不仅能够对进一步提高和丰富幼师专业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产生重要影响,对幼师高专院校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相互融合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而且对幼师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及教育方针的开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文化公选课在幼师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研究和探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学文化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热情,对于进一步提升幼师高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铸造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的初幼教人才,以及进一步提升幼师高专院校的文化教育品位、知名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现实教育意义

在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能够让初幼教专业的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数学文化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无穷魅力,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拓展学生们的整体知识面,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人文素养和数学素养。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数学与人类社会之间密切而持久的关联,体会到数学教育和学习的重要价值,进而充分理解数学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幼师高专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幼师高专学生们的个性特色和优良品质,更能够以此教育学生们严格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发掘自我潜能,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每一个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幼师高专进一步形成院校、学生、社会多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的做法

(一)《数学文化》课的内容建设

幼师高专数学文化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师范类院校所具有的文化传统、学生数学素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专业发展需求三个方面的因素。如选择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希尔伯特和他的23问题等;数学典故中的田忌赛马与运筹学、芝诺悖论与无限、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等;数学问题中的七桥问题、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海岸线的长度等;数学观点中抽象的观点、对称的观点、类比的观点、转化的观点、数理统计的观点、数学机械化的观点、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的观点等。通过讲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探讨数学与人文的交叉,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培养求知、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态度。

(二)《数学文化》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首先,保证了师资力量,要求老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和公选课教材相配的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充分适应教师课堂教学节奏和特色。其次,在信息网的教学平台上制作案例、练习题、自测题,题目的深度和广度覆盖了公选课教材,而且兼顾基础较弱或者专升本的部分特殊学生。再次,充分发挥互联网传递信息非常迅速的优势,建立学习咨询论坛,为更多学生提供上网解惑答疑的渠道,促进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双向的交流进步。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数学素养为中心,着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献身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谈到欧拉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不仅讲述他在科学史上的巨大贡献,更要展示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即使在他双目失明后的17年间,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口述了好几本书和400余篇的论文,直至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计算要领后离开了人世。这些,不仅使学生看到数学的严谨丰富,也看到了活生生的数学家的精神,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三、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的思考

虽然数学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作为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师范类专科学校,受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幼儿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仍偏重于对学生具体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数学文化及数学素质方面的培养,很多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并没有把数学文化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因此,提高幼儿小学教师数学文化教育素养刻不容缓。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主要表现:一是教师的数学文化教育观念淡薄,对数学文化内涵及教育功能缺乏认真的研究,对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对数学文化教育的目标理解不全面、不深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层文化了解还比较肤浅。二是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忽略对数学史、数学教育论、数学方法论等研究,导致数学文化教育素养不足难以驾驭数学文化教学活动,造成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缺失。所以,实施数学文化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教育素养,认识到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全社会及各级教育管理者提升对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认识。同時,要创造条件调动教师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积极性,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要通过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展览、公开课和讲座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数学文化教育素养。

(二)教材建设问题

在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有利于数学文化走进课堂的教材。在指导思想上,要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立足师范专科学前、小学教育,形成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数学文化课程。在选材原则上,涉及的内容要结合幼小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培养目标,着眼于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提高数学素养。注意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文化性的有机融合,不过多地追求系统性。合理选择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建立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多元评价体系,为数学文化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实践教学问题

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要求具有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穿插进行,对于一句话或一个片段、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结论等,都可以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同时,指导学生成立数学互助小组,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助的平台,一个相互监督和鼓励的机会。也可以布置一个专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资料,撰写数学小论文。通过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学习、生活现象等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小论文的形式把这一过程体现出来,对于培养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创新、求实的精神,提高数学素养,都是很有益处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更持久,思维才能更灵活。还可以开展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主题演讲。这对于师范类学生自身学习方式的转变,自学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幼师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学到数学的精髓,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而作为幼师高专的数学教师,应不断加强数学文化修养,深入研究数学文化,适时而巧妙地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使数学教育的过程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课的探索与启示——写在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十周年[J].中国大学教学,2012,2:17-19.

[2]周志燕,冯英华.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109-111.

[3]袁缘.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D].吉林大学,2013.

[4]徐耸,吕辉.师范院校数学类公选课的选题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5-7.

[5]勾丽杰.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文化欣赏与趣味数学”课程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55-58.

公选课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性 实践性 晴雨表 案例教学

2015年1月到9月,中国的股市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经历了一轮大涨,又金融了一轮大跌,特别是6到9月的大跌,上证指数跌幅43%,大多数股票腰斩,甚至很多股票跌幅70%-80%,这样的大跌让很多的散户亏损累累,甚至很多的大户和机构因为融资融券被迫清仓,这样一个惨烈的景象让很多股民胆战心惊,这也给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也是金融专业中与证券市场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能进行证券交易,最基本目标是教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知识。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

一是证券投资学涉及的内容多,证券投资学其实不仅仅是这一门课的知识,它在分析时还综合运用了其他课程知识,比如在分析宏观经济时会用到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知识,在分析微观企业的运行状况时需要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做好证券投资的分析,就必须首先熟悉这些相关课程的相关知识,还得在需要的时候综合运用起来,比如央行降息,作为投资者就必须明白降息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影响,降息一般是央行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进行的货币货币政策逆向调控,但它对经济中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对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行业来说利好作用更大,尤其是房地产,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就会是利空,那么最终对股市的影响就要综合地看了,可以说,证券投资学的综合性很强。

二是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证券投资学不但可能涉及到其他多门课程的知识,还必须将他们都能融入进平时的分析过程中。证券投资学的基本面分析如此,技术面分析更是如此,在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部分会教很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这些方法和指标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使用才能,这些方法和指标就像是一种武器,你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和使用才会熟练的使用,不然很容易就会伤到自己。

三是证券投资学紧密联系着整个社会。股市是整个社会的晴雨表,首先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都会反映到股市中来,虽然不一定会立刻或同步反映,但肯定会或迟或早地反映在股市中;股市还是政治的晴雨表,一国政治上的波动也会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对香港政改作出决定后,学生团体率先发起罢课抗议,其后又告升级行动,“占中”运动随之启动,最后酿成长达近80日的非法占领运动。而看香港的恒生指数,从2014年9月4日的25362.98点一直跌到12月18日的22529.75,随着12月15日香港警方完成铜锣湾清场及拘捕行动,宣告为期79日的占领运动正式落幕,恒生指数才又探底走出一波为期5个月的上升行情。股市又是军事的晴雨表,俄罗斯国防部9月30日证实,俄罗斯已开始在叙利亚境内展开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俄方当天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发动空袭,再来看俄罗斯的股市,9月30日后经过两天的短暂回调后于10月5日开始了一波较强力度的回升。

二、公选课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公选课是面向全校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因而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有财经类专业,也有法学、文学以及工科类专业,这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所修学的课程也不一样,因而在证券投资学中的有关知识内容,各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会存在很多的区别,财经类专业学生就可能更容易理解,而法学、文学以及工科类学生因为没有太多财经类课程基础,因此在理解证券投资学内容时就会相对困难点,这就给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挑战。

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对于公选课的目标,不少学生是想学点东西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只是想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学习目标不一样就决定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不一样,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必须要对证券投资有一个良好的兴趣,这样在课后才能积极进行实践操作,同时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证券投资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是经验的总结。

三是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金融课程,书本上以及课堂所讲的内容都是别人经验的总结,是间接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方法在实际买卖时具体怎么运用;同时在资本市场流传着这样的话“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但是发生的时间、发生的方式、发生的幅度又是不一样的”,这就对证券投资者对于间接经验的理解和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大方向上来说,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这是不变的规律,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会跌,这需要对市场和技术有很好的理解才会有体会,而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课业任务以及各种活动本来就很多,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并且在实践操盘时去体会实际运用过程,就值得怀疑了。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因为是公选课,特别是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公选课,如果没有考核的压力,学生肯定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根据平时的了解,不少学生选课其实就是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的,因而怎么样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就很重要了,有的老师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考核,这样的考核就侧重于书面知识的考核,学生在考前把相关知识背一背就差不多可以应付了;有的老师要求写一篇相关的论文来考核,这样学生东拼西凑好一篇论文就了事,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应付。证券投资学需要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理解并消化吸收,直到在实际操盘时能够运用,那么在考核时怎么样达到这要求呢,笔者规定学生写一篇模拟操盘分析报告,必须分别从所教授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当面的市场以及所投资的品种进行分析,并且规定至少进行10次以上的模拟投资操作,这样就引导学生平时就得进行模拟操作,从而将课堂所学就可以运用起来了。

二是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采用案例教学。《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利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运用。对于学生而言,案例能迫使他们把理论化作工具来帮助他们解决应用中的问题,不仅使他们理解理论,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的能够全面理解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证券投资问题,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三是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因为资本市场与时事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更是这样,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本市场不管是制度还是投资者都还没有成熟,因而更容易受到时事政治政策的影响,因而很多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完善中的阶段,中国的管理者也在不断的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投资者来说就必须积极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各项规定措施的出台,同时能把它们结合到当前的市场状态中去理解,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戡.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2).

[2]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理工高教研究,2008(4).

[3]蒋天虹.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4]曾贵,熊彩霞.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作者简介:吉玉荣(1978-),工作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职称:讲师,学历:在读博士。

公选课答案范文第4篇

高校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公共课与选修课, 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想掌握同一种知识与技能, 主要是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来完成。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即公选课是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课程, 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注重培养多方面手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因而, 通过公选课来培养学生的文秘素质与能力是主要的途径。公选课相对专业课来说, 课时较少, 应选择最核心的内容来讲授。作为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课程, 要让学生喜欢而选择, 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并能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因而在文秘素质课程的设置上要紧扣职场素质的培养与写作能力训练。

一、文秘素质课程的设置

社会上不管从事什么工作,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秘书, 而工作中也常会运用到文秘常规技能, 因而具备最基本的文秘素质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条件。职场指的是一切就业的场所。职场中的文秘素质即要求职场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职场礼仪素养、团队合作的意识等, 这也是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文秘素质与能力培养为目的开设相对应的公选课, 是主要的培养途径。

(一) 文秘素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职场是人生的大练场。对于每个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每一步都是崭新的, 而又是忐忑的。校园相对社会是单纯的, 有既定的秩序, 社会相比之下就复杂多了, 对于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 如果毕业时只能从课本知识直接进入社会, 会发现所学知识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有了知识无用论, 大学白读了的感慨。为了让学生在校园就能对职场有所了解, 近年来, 许多高校进行了校园职场化的尝试。校园职场化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视觉、触觉以及心理感觉等诸多方面都能够感受到职业的气息, 忘记学生的角色, 俨然成为一名职场中的“准职业人”, 借助于这种工作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1]。因此, 在高校设置职场模拟实训课是非常必要的。

职场模拟实训课程是职场实务的模拟训练, 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课程。作为一门面向非文秘专业的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 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贯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根据专业发展及学生情况, 运用“三个维度一体” (即职业素养+技能训练+基本理论) 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未来职场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确立课程内容, 注重模拟演示。

(二) 以职场需求为切入点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对未来职场角色的真实模拟, 旨在培养学生的职场实务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办公工作的基本技能, 强化事务综合处理能力, 提高社交与沟通协调能力, 积累职场经验, 从而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课程以走入职场为切入点, 围绕职场工作拟定主要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环节。

应涉及日常事务、文书处理、接待、沟通协调等工作内容。具体内容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社会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来设置, 涵盖学生普遍欠缺的时间管理、公文处理、待人接物、危机公关等理论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训。

(三) “三三式”的培养模式

“三三式”指的是授课内容与考核方式, 授课内容分三大块, 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

此课程更多的是面对文秘基础为零的学生, 因而, 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 但作为培训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实践应为主干。把“三个维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是关键, 课程的授课内容为基本理论+技能训练, 通过训练达到逐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堂表现、中期检查、实景模拟。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作业等。中期检查是布置学生任务, 让其课外完成, 目的是检查教学阶段成果,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及内容的侧重点, 因材施教, 发挥教育的最大功用。实景模拟即以职场情景模拟为考核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综合所学知识做一次职场尝试, 继而通过老师的现场点评, 提升理论与实践的认知。

二、文秘基本技能的训练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传统的以“三办” (办事、办文、办会) 为核心的文秘工作已经无法涵盖和满足一线需求。秘书职业和文秘工作正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信息管理、综合协调、人力资源等企业行政事务处理正逐步成为秘书工作的核心[2]。信息管理、综合协调、人力资源综合起来实为办公能力。从技能来看主要包括较强的信息处理、公关能力和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检索、识别、总结、统计、推理、比较分析以及图像处理等能力。写作能力包括文章写作、文学编辑、新闻采写、报道等文字处理能力, 公关能力涵盖了时间管理、沟通协调、危机管理等职场能力。文秘基本技能只能通过实训的方式来达成。

(一) 掌握文秘基本技能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现象, 即人才缺乏与找工作难。为什么找工作的缺口无法与人才匮乏相匹配呢?从根源上看, 是我们的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社会在高速发展, 但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培养内容没能跟上时代要求, 造成了输出的与需求的差距。经调查发现, 现代大学生的职场能力现状堪忧, 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一职场能力普通低下, 二职场能力结构不合理。2018年秋季学期, 作为国内理工科名牌大学的清华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 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 计划到2020年, 覆盖所有本科生, 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可见清华大学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此事迅速在全国发酵, 很多理工科高校纷纷效仿, 这足于表明写作与沟通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作为高速发展社会中的骨干后备人才, 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信息处理、时间管理、沟通协调、写作等方面的文秘基本技能。

信息处理的能力在大学的计算机等公共课中得到一定的训练, 但具体的文字处理能力还要加强;写作能力是应用型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普通欠缺的, 因为理工科没有写作方面的专业课程;公关能力是所有即将迈入社会的学生应具备的。因而, 通过公选课来拓展文秘素质教育渠道, 打造高素质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二) 写作能力的拓展

写作能力即指个体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目前国内的写作能力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创意写作能力, 一是应用写作能力。高校可开设写作训练公选课, 并分创意写作和应用写作两个主要方向。

创意写作兴起于19世纪末的美国高校的文学教育教学改革, 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创意写作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作家和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目前, 中国的创意写作走进了高校课堂, 很多地方甚至中小学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培训班。在高校, 创意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拓展课程, 肩负着拓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任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 掌握创意写作技能, 提高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另外, 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力求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动漫等文化产业提供创造性写作从业人员。

应用写作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一种写作, 包括公文、事务、法律、经济、礼仪等, 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科研等直接相关的应用文, 最具应用性与实用性。作为公选课开设, 可选取最实用的公文及事务、礼仪应用文为课程内容, 通过讲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文体的训练, 使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学会撰写体式规范、语言得体的常用应用文, 逐步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三) 职场能力的训练

职场能力其实涵盖很多, 这里主要说的是沟通协调、时间管理、危机管理等能力。这是任何一个职场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具备的能力。

人与人的交往、事情的处理等等都需要沟通, 不管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还是沟通思想, 只有顺畅地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说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渠道, 那么协调就是成功的基石。协调是指组织者调节各因素的关系, 使之相互配合, 最终达成目标。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 接触的社会面较小, 环境较为单纯, 沟通协调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协调的技巧等的讲授与训练, 可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 提高准确接收外界信息, 明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从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效有效地开展工作, 时间管理是关键。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 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另外, 社会在进步的同时, 各种危机不断, 有较强的危机管理能力也是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所有这些训练都应以实践为主, 可模拟职场预设工作环境, 布置工作任务, 让学生把所学的相关时间管理和危机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实战中解决问题。也可就地在高校各行政部门见习, 让学生在工作中锻炼自我, 从而提高技能。

高校公选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说, 往往不受到重视, 但随着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综合能力拓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是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因素。公选课的改革应注重其实用性、与能动性, 根据社会用人需求, 从提升综合素质出发规划其课程内容。从人才需求反馈的信息来看, 文秘方面的素养欠缺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 只有通过公选课才能达成共同的培养目标。因而, 作为文秘核心的素质课程和基本的职场与写作技能的培养, 应作为必修的公选课全面在高校铺开, 同时进行实践的研究。

文秘工作是文书和秘书工作的总称, 是各级领导机关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机关职能的重要手段, 又是承上启下, 联系内外, 沟通左右的纽带, 为机关领导工作起着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1) 按照具体工作职责不同分别称为文书和秘书。文书主要负责文件收发、分文批注、阅读管理、缮印校对、运转递送、立卷归档、清缴销毁等工作;秘书主要负责文件起草、拟办核稿、综合材料、会议记录、政务接洽、信访接待工作。

(2) 按从属和服务对象, 可分为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两类。公务秘书指在机关、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担任秘书工作的干部。私人秘书指由私人出资聘请又为私人服务的秘书。

(3) 按照所担负的工作性质不同, 可分为政治秘书、文字秘书、业务秘书、人事秘书、新闻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编译秘书、外事秘书、警卫秘书、行政秘书、生活秘书、经济秘书、律师秘书、医学秘书、教育秘书、工艺秘书、旅游秘书、机要员、打字员、速记员、管理员等。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综合素质与能力强的人才成了社会的宠儿。从就业单位反馈情况得知:高校各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出现面试能力差、职场素质欠缺、写作能力差等问题。职场素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文秘人才素质教育的核心, 高校可通过公选课系统, 开设职场能力和文字表达写作能力等文秘素质培训课程来达到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公选课,文秘素质,课程,职场

参考文献

[1] 董慧.构建“校园职场化”立体氛围培养“准职业人”——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6.

公选课答案范文第5篇

1 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我国具有极为辉煌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 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机械、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等方面都有许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卓越成就。有资料显示, 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 其中中国170项。李约瑟认为, 近代以前,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李约瑟还列举了公元后15个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项重大发明和发现, 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 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技术基础。我国历史上不但留下了丰富的科技史文献资料, 而且还留下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基因载体——实物资料, 它们凝结着古代先民的智慧, 昭示给人们的是古代人类的生存能力、古人对自然的挑战以及坚韧和大无畏的精神, 这无疑会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科技史研究所揭示的信息, 可以使我们学习古代人那种兼收并蓄, 包容博大的情怀和精神, 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实践, 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2 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在人类科学史中, 曾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崇高品德的科学家, 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布鲁诺、华罗庚……他们的道德、修养、情操、科学合作、献身精神等品格能够给学生以无穷的榜样力量, 为学生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此外, 科技史的教化功能正如萨顿所说:随着“科学史研究的深入和科学史知识的广泛传播, 将有助于我们发展一种新的人文主义。只要理性地理解科学史, 就能使人具有同情心和宽阔的眼界, 不断提高智力和道德标准, 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 学习科技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文理分科教育, 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由于文理分科教育模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 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教育家梁思成曾指出, 中国的教育应该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是说, 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 搞理的不懂文, 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目前中国“半个人”的问题普遍存在[2]。此外, 目前中国各级教育之中, 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于, 学生往往只学习知识, 而较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授人以鱼的教育十分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很难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科技史是一门交叉学科, 理科学生学习它, 可以更加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和启迪他们的科学思想。文科学生学习科技史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 对科学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增进他们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 科技史教育不光是讲授科学知识, 更侧重讲述科学的发展历程、科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使学生在科学修养、人文素质、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思辨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普遍的提高。正因为如此, 科技史公选课是一门真正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这也是科技史公选课在很多大学受到广大文理科学生的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

4 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科技史除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之外, 科技史还让我们反思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时至今日, 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在我们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也在忍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白色污染、温室效应、核辐射……而且很明显我们过分依赖科技, 唯科技之马首是瞻,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科学史告诉我们,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必须与人类、自然和谐发展, 否则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科技不应成为一种新的宗教, 我们不能过分迷信科技。通过学习科技史, 学生往往可以以史为鉴, 清楚地认识到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这点来看, 科技史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学史使人明智。中国是一个重史学的国家, 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我们更不可以不懂科学技术的历史。学习科技史的意义众多,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科技史课程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物质文化的丰富, 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会日益增长, 科技史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校科技史公选课教学也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相信高校科技史公选课教学也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摘要:科学技术史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 在高校开设科技史公选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引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教学意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报[N].l995, 4 (21) .

公选课答案范文第6篇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 还有两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种是“关键能力”, 即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的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即能适应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一种是“自主再学习能力”。而选修课对这两类能力的培养能起到重要作用。

1 公选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公选课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修的课程。公选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型人才即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受过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 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工程师、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型工程师, 他们侧重于运用理论而不是研究理论。这是从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定义的, 在实际工作当中, 需要超越专业领域以外的一些能力, 比如沟通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这些是专业课程教育所无法传授的。而这些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卡耐基所言:一个人的成功, 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 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而汉高祖刘邦则坦言自己“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镶,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关键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公选课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 对学生扩展视野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知识体系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公选课以其灵活的上课形式, 自由选择上课内容, 多样的考核方式, 能很好的进行素质教育, 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团队精神、抗挫折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成长, 特别是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 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 建立科学的公选课体系

建立科学的公选课体系, 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正确的公选课认识观, 一是丰富公选课的资源和保障公选课的质量。

2.1 树立正确的公选课认识观

教师要明确公选课对学生个性的形成,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摒除上课为了完成任务挣工分的思想, 认真做好公选课的开发, 上好一门公选课要费很多功夫的, 有时候甚至要难于上一门专业课, 因为公选课的授课对象不一样, 授课目的不一样, 它更是授课教师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要明确上公选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毕业挣学分, 而是为了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 发展自己的关键能力。同时, 学校要加大对公选课的宣传, 并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2.2 科学的公选课体系的构建

学校要设计公选课体系, 做好公选课资源的开发。公选课体系应至少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关键能力拓展类, 另一类是再学习能力类。

2.2.1 关键能力的拓展

关键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 坚韧抗挫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 针对这些, 开设对应的相关课程。比如, 体育类的集体项目就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能力、坚韧能力。调查了几所兄弟院校, 发现体育类的公选课太少, 体育类公选课的建设要加强, 提高质量和数量。这类课程可以是传统的体育项目, 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 分组竞赛, 重在培养学生的坚韧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可以规定, 毕业前每位学生都应休满两个项目的体育类课程。另外在一些课程当中,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由老师布置题目, 学生分组找材料做分析, 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 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进行一些小的社会调查, 学生可以借此与陌生人展开交谈, 对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调查问卷, 发现表象之下的问题本质。这类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在公选课体系中, 应逐步去除那些欣赏类的课程和简单宣告类的课程, 这类课程,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看书或相关材料就可以完成, 对学生的能力拓展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2.2.2 自主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年代, 今天学的新知识, 明天就可能落伍, 那么, 如何能保持站在科技的前沿, 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就是我们给人鱼, 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 鱼总会吃完的, 而教会了他捕鱼的方法, 则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了。同样, 我们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也要树立“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 知识总是在更新换代, 特别是在如今的年代, 培养学生自主再学习能力, 教会他们再捕获知识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公选课对学生的自主再学习能力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 有的课程可以小的项目进行开展, 学生组队完成项目, 完成项目的过程, 就是一个再学习再组织的过程。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需要越来越多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而公选课对应用型人才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公选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并探讨了公选课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公选课,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莉娜, 于德弘.德国“灰领”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 2005 (1) :60~61.

[2] 焦丹琳.高职公选课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阵地[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22~25.

[3] 夏海林, 熊能, 周红燕, 等.浅谈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公选课的意义与质量的提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145~148.

上一篇:公务员范围范文下一篇:沟通协调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