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是什么范文

2024-01-29

行道树是什么范文第1篇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斌

分数知识的学习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难点,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正数范围内关于加减法的一次终结,也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前面学习的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加、减法还可以依靠比较直观的计数单位,学生还能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算理,而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里,直观的计数单位隐去了,只留下了相对抽象的分数单位。分数单位又不像其他计数单位那样单纯具有规律性,而且分数单位的数量也是无限的。基于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加、减法运算的算理本质——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这也就成了这部分内容的基本出发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及其应用。其中,第80~82页教学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重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第83~85页教学三个分数的加、减计算,积累一些计算经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即先通分再计算,以符合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是理解通分的必要性。

本期呈现了吴梅香和冯玉新老师的两篇教学设计与说明。两位老师都能比较好地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依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精心设计与教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1.充分发挥知识迁移作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影响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知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原理,二是通分的概念。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两位老师都注重寻找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可利用的相关旧知,如吴老师通过复习分数的意义结合问题情境让学生选择两个分数求和,学生列式并计算了15 +25 =35 和49 +19 =59 ;冯老师通过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计算经过汽车南站到南岸景观园的线路所用时间,学生列出了+ = = 。此处再现同分母分数加法,有利于激活学生相关认知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做好了准备。

2.在数形结合中理解算理。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课所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异分母分数具有不同的分数单位,这是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首先遇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两位老师都注重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理解算理。吴老师在新知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或动手折纸、画图,或抽象演算,接着组织反馈交流,让学生初步明确算理,即都是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实质上就是统一了计数单位,使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在练习中通过给图形涂色、七巧板问题、特殊分数加法图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而冯老师在设计新知教学时,预设了三种方案:方格纸涂色计算、化成小数计算、通分计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三种计算的共同要素——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从两位教师的新知教学和巩固练习中都可以发现,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依据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规律,呈现对应的图形,以图形来表达分数,以图形来进行运算,以图形来解释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发展思维。 3.做好算理到算法的过渡。算理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得算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怎样帮助学生从算理过渡到算法呢?吴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先让学生探索讨论得出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然后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算理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减法,并让学生用减法验算加法;在巩固练习中则让学生计算、比较、判断,使得学生运用算理指导算法,在算法应用中深化理解算理。冯老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之后,让学生继续在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再通过欣赏、改错、估计、拓展等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从算理过渡到算法。可见,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之后,不要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而是让学生继续通过操作和看图,直观地进行计算,在计算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逐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并在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中提高算法技能。

4.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本课属于“数与运算”领域的计算技能学习课。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一活动的方式,从广义知识分类来看,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获得一系列规则而形成规则系统,再进一步使之自动化的过程。在学生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并使之自动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迁移、应用、提高等学习环节,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对几种不同方法的比较中让学生获得最一般的规则——先通分,再计算。而通过通分之后计算,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计算,体现通分概念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吴老师在练习设计中还通过计算七巧板面积、特殊分数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冯老师在教学中适时介绍古埃及的分数运算和欧洲的分数运算以及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分数运算史料,渗透数学的文化性,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行道树是什么范文第2篇

又是一个拿着手机在玩游戏的孩子……

技校学什么专业好?听过“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吗?你有没有透过这个现在看到了软件技术(JAVA开发方向)的前景呢?呵呵,没有。因为你可能压根连软件技术(JAVA开发方向)是什么神物都不知道!

如果你用过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你肯定经常有见到JAVA这个字眼。简单来说,软件技术(JAVA开发方向)就是设计手机那种小型游戏等等。现在基本都是手机不离身的吧?甚至有大部分人手机一离开身就会恐慌不安,俗称手机综合症。把手机拿在身上,虽说是通讯,但是现在基本都是在无聊时消磨时间吧?要么就是上网,要么就是玩游戏……但是上网要流量的,伤不起呀!所以,在手机上的单机游戏就成了首选,加上人总是贪新鲜的本性,这就造就了“temple run ”到“消灭星星”再到“找你妹”……只要有手机在的日子,游戏就需要更新,软件开发人员就不会失业。再坏点的情况说,就算没有手机,不是还有电脑么?

学软件技术(JAVA开发方向),非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莫属!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在广东省技校中综合排名第一,重要的是该校计算机系成立16年来发展迅速,专业教师既具有企业工作经验,专业功底扎实,同时还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在职教师要求逐步具备“双师”资格。全系教师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8人,在读硕士8人,中高级职称25人。

行道树是什么范文第3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发生了小悦悦事件以后,网上有许多网友发表了一些过激的言论,说中国人道德沦丧,已经彻底地进入了利益社会,你们同意吗?其实这种言论很明显是过激了,媒体之所以要客观地曝光这件事儿是想唤起人们对于是非道德的正义感,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全部都是这样,比如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就这样,这对夫妇在这样一所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默默地无私地为学生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散文《行道树》。

二、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形象;品味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赏析语言特点。

三、作者链接:

张晓风:张晓风,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作品有:《地毯的那一端》等。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

四、字词积累:

贪婪()雏形()丰硕() 累累()点缀()苦熬()

五、整体感知:默读全文,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在课文中找出:

1.行道树与森林同伴的对比

2.行道树与城市之夜中的人们生活的对比

3.通过以上两组对比,你知道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吗?

六、合作探究

1.文中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而下文又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既然是自己选择的神圣事业怎么会是堕落的呢?在这里堕落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意义上来说的?

2.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在课文中找出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什么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4.课文中写到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七小结

行道树是什么范文第4篇

一、导语设计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女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藤萝不为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它虽开在春红已谢时,却永远的繁盛在我们的心里。那么普普通通的立于道路两旁的树木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与震撼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散步,一起去感悟,一起走进《行道树》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勾画值得积累的词语,并思考:行道树是一列

的树(填入相关的词语)。 梳理字词:堕落(duî):⑴(思想、行为)往坏里变;⑵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牙龈(yín)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贪婪(lán):⑴ 贪得无厌(含贬义);⑵ 不知满足。冉冉(rǎn):慢慢地。苦熬(á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重点品读:

“忧愁”和“快乐”从词义的角度看是一组反义词,用它们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仔细品读文章,找出:行道树为什么“忧愁”,表现在哪里?行道树为什么“快乐”,表现在哪里?(合作学习) 忧愁的是:

⑴ 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

⑵ 城市的污染,损害着人们的健康,自己又无力改变; ⑶ 不被人理解。 快乐的是:

⑴ 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

⑵ 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而快乐。

引导探究:忧愁与快乐两相比较,哪个更大些?忧愁>快乐。那么既然在城市里,大树们会有那么多的不幸,那为什么他们不打道回府,回到原始森林里去吸露,去玩凉凉的云呢? 行道树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行树象征了这种奉献者。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古人,今人,名人,身边成功人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三、质疑

到此为止,你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Ⅰ哲理性语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⑵ 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Ⅱ 第2语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堕落”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Ⅲ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四、总结

生命是美好的,属于人们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因为它蕴蓄着深沉;行道树的形象是感人的,因为它是无私奉献者的写照。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同学们诵读体会这句格言的意义,品味充满理想与信念的人生境界。

五、作业布置:

行道树是什么范文第5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发生了小悦悦事件以后,网上有许多网友发表了一些过激的言论,说中国人道德沦丧,已经彻底地进入了利益社会,你们同意吗?其实这种言论很明显是过激了,媒体之所以要客观地曝光这件事儿是想唤起人们对于是非道德的正义感,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全部都是这样,比如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就这样,这对夫妇在这样一所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默默地无私地为学生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散文《行道树》。

二、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形象;品味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赏析语言特点。

三、作者链接:

张晓风:张晓风,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作品有:《地毯的那一端》等。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

四、字词积累:

贪婪()雏形()丰硕() 累累()点缀()苦熬()

五、整体感知:默读全文,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在课文中找出:

1.行道树与森林同伴的对比

2.行道树与城市之夜中的人们生活的对比

3.通过以上两组对比,你知道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吗?

六、合作探究

1.文中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而下文又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既然是自己选择的神圣事业怎么会是堕落的呢?在这里堕落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意义上来说的?

2.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在课文中找出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什么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4.课文中写到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七小结

行道树是什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弄懂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揣摩形象化而又深刻语言。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行道树”平凡物象的描写,阐释了勇敢执著、无私奉献的生命价值。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检测字词、了解作者;2.读议结合,体会精彩语言中奉献必将有牺牲、有快乐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并关注默默奉献的人,争做人们需要、社会需要的人。 教学重点:1.对比衬托,突出行道树勇担命运、甘愿牺牲的精神;2.拟人手法,描绘奉献者心灵轨迹。

教学难点:解读精彩语言中反映的无私奉献者的可敬之处。 教学方法:多角度朗读、情境引申、同步联想、拓展阅读。 学生学法:自主观察法、反复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研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什么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又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二、朗读

三、检查生字词

1、教师示范(注意感情、节奏、速度)

2、学生朗读

四、合作与探究:主题和写作手法

1、结合内容说说行道树是怎样的一棵树? 是一棵忧愁而快乐的树

2、本文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等。

3、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人的形象?能举例说明吗?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老师、警察、环卫工人、战士、医生、科学工作者等。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生活环境。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生活态度。

五、句子赏析和质疑:

找出你还不明白的句子、词语或文章的内容。

(1)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2)“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在树木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为什么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一身烟尘,寂寞、孤独、苦熬,因为他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4)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但是人们获得了幸福,而且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5)“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六、扩展延伸。

与行道树的对话。(分组进行,每组至少由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对话) 举例:

1、原始森林与行道树对话。

2、行道树的孩子和父亲的对话。

3、读者和行道树的对话。

4、烟尘和行道树的对话。

5、一个市民和行道树的对话。

七、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奉献者,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行道树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布置作业:

上一篇:现代诗歌的美范文下一篇:巡店注意事项范文